氓说课稿
《氓》说课稿
《氓》说课稿《<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的弃妇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全过程,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婚姻爱情方面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声。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强烈,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诗经》中的一些作品,对《诗经》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古代文学鉴赏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古代妇女在婚姻爱情中的不幸遭遇,培养学生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理性对待爱情和婚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对诗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氓》的教案(优秀8篇)
《氓》的教案(优秀8篇)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关注诗歌的细节描写。
2、掌握“比兴”手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入挖掘文本。
课堂安排:学生自主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课时:一、导入,然后教师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一遍,不清楚的字音查字典,然后齐读两遍。
三、对课文注释中的关键字词加以解说和补充。
四、请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五、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总共六个章节。
设问:1、能否删去诗歌第三第四节?这两节记叙很少更多的是抒情和议论。
删去这两节对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没有影响,但会使女子的形象没有那么丰满,削弱氓和女子性格特点。
(第三节写了女子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告诫年轻姑娘吸取教训。
第四节是女子痛斥氓的负心行为。
)2、能否将诗歌的第三第四节调换到其它位置?不可。
此处用了“比兴”手法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第三第四节起到过渡作用。
第二课时:一、《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常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然而这篇文章用桑叶来比喻女子,为什么不用桃花呢?后文有斑鸠吃桑椹,以此来暗喻女子为爱情而痴迷。
女子回娘家的途中吟唱这首哀伤的歌,在途中她刚好看到了桑树,触景生情。
(以实景起兴的例子,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
)二、诗歌第四节是女子对婚后生活的回忆,痛斥男子的负心,抒发了怨愤的心情。
可是有一句话似乎多余,至少用在此处显得突兀。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诗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
找出来并分别说说用意。
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对氓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
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教案:氓(6篇)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教案:氓(6篇)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教案:氓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体会《氓》的情节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二、教学重点1、能够精确地诵读本诗,并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解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三、教学难点理清体会《氓》的情节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状况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叙述本首诗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恋爱(第一、二章)——热忱、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糊涂、刚烈(四)、提问教读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2、氓最初给女仆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蚩蚩”,忠厚狡猾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仆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立刻同意了他?明确:男仆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仆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4、男仆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仆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明确:男仆人公:(想象)生气女仆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商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顺、爱护、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也许是男青年的居住地。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照顾女性命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诗经»,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
表现了现代妇女追求婚姻自在和幸福生活的剧烈愿望,深上天提醒了我国现代妇女在婚姻效果上的凄惨命运。
我想借助这一文本让先生了解女性的处境和心声,经过对这首诗的诠释,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初步关注。
二.说教学目的,新课标〞对高中白话文教学要求是:〝注重白话词语、白话句式的学习和文明传统的承袭〞依据此要求,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深入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才干目的 :(1)培育先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才干。
(2)背诵课文,培育先生准确掌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才干。
3、情感目的 :感受现代绚烂的文明,思索古今爱情观的不同,熏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剖析掌握诗歌当中的人物笼统。
教学难点:体会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三、说教法1、运用诵读法,指点先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了解内容,品味诗歌言语的凝炼性。
2、运用效果法、讨论法联络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先生讨论明白文中女主人公的笼统及诗歌的比兴手法。
3.运用多媒体丰厚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说学法新课标不只要求先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本课教学要继续提高先生的感受、剖析判别才干,关注先生思索效果的深度与广度,让课文的学习进程成为积极自动探求未知范围的进程,让先生感遭到在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应注重诵、读、记、析、探等详细的学习方法五.说教学进程〔一〕情境创设:(约2分钟)爱情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有人在的中央就有人书写爱情。
«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寿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践上,在理想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失掉痴情的报答。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doc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讲解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一、说教材《氓》是近代作家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作为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氓》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展现了社会中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触动人心,引起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对《氓》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关心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氓》的作者老舍以及其代表作品。
2. 了解《氓》的背景和情节。
3. 掌握《氓》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的含义。
4. 理解《氓》中的主题和思想。
5. 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合适的文章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出批评性的文章。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意识,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2. 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文本细节,把握故事的发展。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写出批评性的文章。
四、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呈现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出《氓》的作者老舍以及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介绍老舍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创作理念,为学生理解《氓》做铺垫。
学习与讨论1. 学生阅读小说《氓》,并回答与小说相关的问题,包括主要人物、背景设定和情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归纳总结出小说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和短语,如“氓”、“上人”、“庄稼汉”、“弟子规”等等。
引导与解读通过学生讨论后的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文本细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呼吁,了解《氓》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态度。
氓的说课稿——精选推荐
氓的说课稿篇一:氓说课稿一、指导思想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本课指导学生了解《诗经》,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的节奏。
二、说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从《诗经》中选了三首诗歌:《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其中《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
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b、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c、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b、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三、教法与学法说教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对比教学亦能使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说学法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
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诗经》的“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就是《诗经》的名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2、学习《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第一篇:《氓》教案《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熟悉诗歌内容;清楚人物形象。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1.第一课运用诵读法,改写民歌熟悉课文故事情节。
2.第二课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一、导入淇水边的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边也总是爱情的发生地。
翻开《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清澈柔媚的河流旁上演过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三千年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我们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幻灯片)二、由淇水讲解情感的变迁,梳理情节。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1.学生朗读(注意四言诗歌二二拍的节奏)2.梳理字词音用法意义。
(幻灯片)3.学生思考淇水问题,梳理情节,形成板书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
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
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
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載言。
”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
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高中语文说课稿《氓》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1一、说教材地位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
尽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
对《氓》这首诗歌,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情感,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的讨论重点放在鉴赏层面:体会分析理解:(1)人物在特定处境下的复杂情感;(2)表达复杂情感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3.深入挖掘,体察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推测判断人物未来的人生命运,从而引发更深刻思考。
三、说教学设想,从教师层面说。
我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发现和理解婚姻失败之后的严肃与冷峻,引导学生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产生对这个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们情感价值观。
从学生层面说。
引导学生一切从文本出发,自由读,整体读,个别读。
实现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探究。
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充分对话。
在活动中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把语文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学”上,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
人教版必修2语文《氓》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语文《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课的教材出自人教版必修2语文课本,是一篇现代散文《氓》。
该文是当代著名作家龙应台所写,以“氓”为题,通过描述一位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2 教材内容《氓》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揭示了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问题,以及人们追求幸福的渴望。
文章中,农民工以一种执着而坚韧的态度,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
同时,文章中也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困境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和理解《氓》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掌握识别文中描写和写作手法的能力;•加强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民工及其辛勤付出的尊重和关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中的公平和不公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氓》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分析文中描写和写作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科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观点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农民工的思考,并了解他们对农民工的了解和态度。
4.2 预习导入(10分钟)•给出《氓》的标题,让学生就标题展开猜测与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3 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前标记重点句子和段落;•按照理解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重要内容和文中写作手法进行理解和分析。
4.4 内容解析与讲解(25分钟)•教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通过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观点表达。
诗经《氓》说课稿3
诗经《氓》说课稿3《诗经氓》说课稿第一环节:确定目标一、《课标》摘引: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课标》分解分析:行为动词:体会、理解、背诵核心概念: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可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疏通诗意,但不应把讲解文言知识作为重点。
学生对《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但对作品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尤其是对其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缺少认识。
教师要带领学生以诵读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引,以语言活动为基本探究手段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三、制定教学目标1.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从小角度入手探究诗歌的主题及情感,并能用历史的眼光对作品的内容价值作出评价。
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其作用。
3.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重点语段做到当堂成诵。
第二环节:落实目标导入:同学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诗经》中《关雎》和《蒹葭》,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关雎》。
(师生齐背)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美好爱情的诗篇,被人们传唱千古。
然而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诗经》中的内容绝不仅仅是表现美好情感的。
因为现实生活中除了美好还有丑陋,除了和谐还有征战,除了团圆还有别离,除了痴情还有抛弃,除了两情相悦还有始乱终弃!本课所选的两篇课文表现的就是这些不太美好的情感,但丑陋同时也是一种揭露,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先来学习本课第一篇文章《氓》。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人教版氓说课稿
人教版氓说课稿人教版《氓》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氓》的文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氓》是《诗经》中的一篇著名诗篇,属于《国风·卫风》。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展现了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文本内容概述:- 诗歌共分为三章,每章六句,通过男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女子的深情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向往。
2. 语言特点分析:- 诗歌采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歌中的词汇简练而富有象征意义,如“氓”字既指普通百姓,也隐含了男子的谦称。
3. 主题思想探讨:- 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氓》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教师适时点拨。
3. 文学鉴赏:-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氓》翻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多义性和翻译的难度。
4.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男女的相遇和对话,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023年《氓》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篇
2023年《氓》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3篇(范文)《氓》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照顾女性命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诗经》,是一首闻名的弃妇诗。
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剧烈愿望,深刻地提醒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凄惨命运。
我想借助这一文本让学生了解女性的境况和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诠释,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初步关注。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是:“重视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学习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依据此要求,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诗经》的根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结合解释,初步读懂诗歌的力量。
(2)背诵课文,培育学生精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力量。
3、情感目标:感受古代绚烂的文化,思索古今爱情观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三、说教法1、运用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尝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问题法、争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争论明确文中女仆人公的形象及诗歌的比兴手法。
3.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容量,加强直观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四、说学法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本课教学要连续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推断力量,关注学生思索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让课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求未知领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应注意诵、读、记、析、探等详细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约2分钟)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书写爱情。
《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五、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六、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七、自主合作探究《氓》是一首叙事诗。
《氓》说课稿(精选5篇)
《氓》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氓》说课稿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人教版《氓》说课稿
人教版《氓》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氓》的文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 学生能够分析《氓》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了解《诗经》的基本风格。
-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氓》与其他《诗经》作品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分析古诗文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氓》中所蕴含的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文本解读:-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篇,属于《国风·卫风》篇章,通过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一段纯真而悲剧的爱情故事。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通过对《氓》的深入解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对女性自由恋爱的限制,以及《诗经》中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2. 文学特色分析:- 《氓》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情感真挚而深沉,是《诗经》中表现爱情主题的典型之作。
-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和对比,如“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对比,突出了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 通过对比其他《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如《关雎》、《蒹葭》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氓》在《诗经》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氓》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 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为学生理解《氓》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
2. 教学过程:- 朗读示范: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氓》,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氓》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氓》说课稿
《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来自新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二,是《诗经》中的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的口吻,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女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借助注解能基本了解诗歌大意。
在初中阶段他们就接触过《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蒹葭》),对其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
而且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烈,适合自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理念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发现、创新,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经典诗歌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诵读培养语感,从而体悟其精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目标新课标积极倡导努力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学情和我对文本的理解,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并能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探究,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从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中获得一些关于爱情的认识。
3、情感目标:培养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咀嚼语言,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思考人物命运,从而获得一些关于爱情的认识。
五、教学设计思路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我在教学设计中侧重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文字,通过文字的形象性来体会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深入文本探讨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并注意对《诗经》主要手法赋比兴的理解掌握,从而认识到《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相关知 识点用多媒体展示,直观省时。 识点用多媒体展示,直观省时。 (二)诵读法 诗歌重在诵读, 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够培 养语感,强化熟悉内容。 养语感,强化熟悉内容。 (三)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 探究性学习。因此, 探究性学习。因此,我采用启发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内容 恋爱 婚变 决绝
艺术手法 赋 比兴 赋
基调 热情、 热情、幸福 怨恨、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清醒、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二)《诗经》简介 诗经》 多媒体展示《诗经》 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知 识。 (三)朗读 分示范朗读和学生诵读。 分示范朗读和学生诵读。示 范朗读主要起到正字音, 范朗读主要起到正字音,把握节 奏的作用, 奏的作用,而学生反复诵读是熟 悉文本的必经之路。 悉文本的必经之路。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五)总结男女主人公性格特点 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 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 总结出来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总结出来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男青年:憨厚老实、任性急躁 男青年:憨厚老实、 见异思迁 女青年:温柔体贴、 女青年:温柔体贴、天真热情 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坚强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六)拓展研究 对于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对于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你 是如何看待的? 是如何看待的? 明确: 明确: 从女子方面来说: 1、从女子方面来说:性格决定命运 了解不深:婚前被氓忠厚的表象所蒙蔽, ①了解不深:婚前被氓忠厚的表象所蒙蔽, 轻率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轻率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太过温顺: ②太过温顺:从婚前对男子的迁就就可以看 得出来。 得出来。 观念问题:婚前以男子为中心, ③观念问题:婚前以男子为中心,婚后以家 庭为中心。 庭为中心。 2、士之变心说 3、社会制度说
王振利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探讨】 【教法探讨】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一)地位和作用 《氓》选编在人教版必修二第 二单元。 二单元。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 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 晋诗歌, 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源泉。 诗经》 的源泉。《氓》是《诗经》中的 经典篇目, 经典篇目,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 伤诗,充分体现了《诗经》 伤诗,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 值得我们学习! 点,值得我们学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学习《 (3)学习《氓》,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 术手法。 术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结合注释,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 的能力; 的能力; 背诵课文,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 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的能力。 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 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四)梳理情节 恋爱:这一部分主要用了赋的艺术手法, 恋爱:这一部分主要用了赋的艺术手法,向我 们介绍了男女青年幸福的恋爱生活。 们介绍了男女青年幸福的恋爱生活。这一阶段 男青年是那样的憨厚老实, 男青年是那样的憨厚老实,女青年是那样的天 真热烈,神灵也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这一 真热烈,神灵也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 部分的基调是热情的,幸福的。 部分的基调是热情的,幸福的。 婚变:这一部分主要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婚变:这一部分主要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用 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容颜衰老。结婚以后, 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容颜衰老。结婚以后,女 子吃苦耐劳,日夜劳作, 子吃苦耐劳,日夜劳作,但好色厌衰的男子还 是见异思迁,不思悔改, 是见异思迁,不思悔改,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 这一部分的基调是怨恨的、沉痛的。 头。这一部分的基调是怨恨的、沉痛的。 决绝:这一部分主要用了赋的艺术手法。 决绝:这一部分主要用了赋的艺术手法。女子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了自遣的决定,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了自遣的决定, 表现了女子坚强的性格特征。 表现了女子坚强的性格特征。这一部分的基调 是刚烈的、清醒的。 是刚烈的、清醒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一)导入新课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莫不如 此。不论是现实主义的再现还是浪漫主义的张 不论是诗歌的咏叹还是小说的叙述, 扬,不论是诗歌的咏叹还是小说的叙述,爱情 都在字里行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都在字里行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发人们对 真挚爱情的追求。 真挚爱情的追求。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爱情当然也是其中必 不可少的内容,我们以前学过的《蒹葭》《 》《关 不可少的内容,我们以前学过的《蒹葭》《关 就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雎》就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但是爱情不仅仅只有美好和甜蜜, 但是爱情不仅仅只有美好和甜蜜,也有苦 涩和心酸, 涩和心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感伤的爱情 诗歌《 诗歌《氓》,体会一下两千多年前那场爱情的 悲剧。 悲剧。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一)诵读法 指导学生采用诵读法, 指导学生采用诵读法,反复 背诵,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节奏和 背诵, 感情基调的变化。 感情基调的变化。 (二)讨论分析法 诗歌中赋、 诗歌中赋、比、兴的艺术手 法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法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需通 过讨论才能把握的更准确。 过讨论才能把握的更 指 导
教 法 探 讨
教 材 分 析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 象及领会赋、比、兴艺术表达手 象及领会赋、 法的妙处; 法的妙处; 品味诗歌的语言,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 中人物的情感; 中人物的情感; 背诵课文。 3、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