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docx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0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 r ( r =10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不能说“含” 、“有”热量 .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 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 c 水= 4.2 × 103J/(kg·℃ ) ,物理意义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 × 103J.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2、热量的计算公式:= cm( t- t )c=错误!m=错误!①温度升高时用: Q吸0②温度降低时用: Qtc=错误 ! +t0t0=t-错误 !放= cm( t - t)=错误 !m=错误!t =错误!+ t t =t - 错误!00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 Q= cm△ t c=错误!m=错误!△ t =错误!Q——热量——焦耳( 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J/(kg·℃ ) );m——质量——千克( kg);t——末温——摄氏度(℃); t ——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 10℃”,前者的“ 10℃”是末温( t),后面的“ 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 Q= cm△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二节:热机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 2 周,活塞上下往复 2 次,做功 1 次.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4、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定义: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 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 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公式:、① Q = qmm= 错误 !q= 错误 !Q ——放出的热量——焦耳 ( J );q ——热值——焦耳每千克 ( J/kg );m ——燃料质量——千克 ( kg ). ② Q = qV V=错误! q= 错误 !3);V ——燃料体积——立方米 ( m 3).Q ——放出的热量——焦耳 ( J );q ——热值——焦耳每立方米 ( J/m 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 3.0 × 107J/kg ,它表示: 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 × 107 J.煤气的热值是 7 3 373.9 × 10 J/m ,它表示: 1m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9 × 10 J.第三节:热机效率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 ;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Q 有用Q 总=错误 !Q 有用 = Q 总η公式: ηQ 总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 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 6%~ 15%、汽油机 20%~ 30%、柴油机 30%~ 45%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1、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C )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 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 通常用符号 e 表示 .18在通常情况下,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5、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3、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 .(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5、电路图: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符号意义符号意义+交叉不相连的导线电铃交叉相连接的导线○,M电动机(负极 )(正极 )电池○,A电流表电池组○,V电压表开关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第三节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第四节电流的强弱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 A.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 mA )和微安(μ A ), 1A=10 3 mA1mA=10 3μ A1A=10 6μ A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 I QQ = I tt = 错误!t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 A ); Q 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伦( C); t 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 .2、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 A ,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流表的示数: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0~ 0.6A“ -”和“ 0.6”下一行0.2A0.02A0~ 3A“ -”和“ 3”上一行1A0.1A在 0~3A 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 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 5 倍 .*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 +”、“0.6”和“ 3”.这时“ 0.6”和“ 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 +”流入,再从“0.6”或“ 3”流出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②“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流表烧坏.在试触过程中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0.6A ),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将烧坏电流表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1、电压: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mV ),1 kV = 103 V,电压的符号是U ,单位为伏特(伏,V ).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 ),比伏特小的有毫伏(1 V =103mV , 1 kV =106 mV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2、电压表:○, V ,其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电压表的示数: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0~ 3V“ -”和“ 3”下一行1V0.1V0~ 15V“ -”和“ 15”上一行5V0.5V在 0~15V 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V 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 5 倍 .*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 3”和“ 15”.这时“ 3”和“ 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 +”流入,再从“3”和“ 15”流出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如果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此段电路开路而无法测此用电器两段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支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其他支路两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干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开路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②“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 ),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常见的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3、电池组电压特点: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②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第三节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是 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 Ω)和千欧( kΩ) .1M Ω= 103 kΩ, 1 k Ω= 103Ω, 1M Ω= 106Ω常见导体的电阻率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等.在电子技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ρ)、长度( L )和横截面积( S),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而且: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例如玻璃)2、由电阻公式R=ρ错误!可知: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 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 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 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错误 !倍.第四节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电路符号: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 ”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见右图):①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②如果选择“全上”(如图中的 A 、B 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 0,相当于接入一段导线;③如果选择“全下” (如图中的C、 D 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是最大值且不能改变,相当于接入一段定值电阻 .上述②③两种错误的接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用.④当所选择的下方接线柱(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在哪一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就在哪一边 .(例如: A 和 B 相当于同一个接线柱.即选用 AC 、BC 或 AD 、BD 是等效的 .选用 C 接线柱时,滑片 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减小;选用 D 接线柱时,滑片P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增大.)(滑片距离下侧已经接线的接线柱越远,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2、电阻箱: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比较:.相同点: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能起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作用不同点:①滑动变阻器有 4 种接法,电阻箱只有 1 种接法;②电阻箱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而滑动变阻器不能读数;③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不能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公式: I = 错误!R= 错误! U=IRU ——电压——伏特( V );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 R=错误!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特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点II1I2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I n。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②公式:1米/秒=千米/时。

3.声音:一些发声体都在。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中不能传声。

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米/秒。

三种介质中声速的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

4、声音的三个要素是:,,。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声音是因为不同,张紧的橡皮筋弹起来变快,变高,用力敲击桌面,是增大了从而增大了。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或使物体的发生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或改变。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时:F合= ;合力方向。

方向相反时:合力F合= ,合力方向。

⒍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材料性质和有关。

7.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状态。

⒈密度ρ:密度是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密度,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

⒈压力F:压力产生的效果用表示,跟、有关。

压强P:压强单位:。

公式:(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⒊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试验是。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即随高度增加而,沸点也随之。

1.浮力及产生原因:方向:;产生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除此之外,浮力计算公式:F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⒈杠杆平衡条件:。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使杠杆处于位置。

当力和直臂杠杆时,用力最小。

滑轮组使用时,如果忽略摩擦,则F拉= S= v绳=⒉W== 功的国际单位:3.功率:表示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

P= = 国际单位:;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η = = =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忽略摩擦时):,此两个影响因素与机械效率的各自关系是:当相同时,大,η越当相同时,大,η越。

⒈光在中是传播的。

,,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总结(非常好)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总结(非常好)

初中物理概念小结引言1.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通过去认识它们的。

2.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①发现并,②做出和,③制定计划与,④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⑤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或提出新的问题。

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和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一章.声现象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各种振动的发声体叫。

2 .传播:声音靠传播,真空中 (能、不能)传播声音。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较快、较慢),在液体中,而在气体中,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听到声音的条件:,和耳朵。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即在空气中人发声时,如果人到障碍物间的距离大于米,人就能听到回声。

如小于17米,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0.1秒)5.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先测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s/2即为到障碍物的距离。

6.声音的三要素①频率:发声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振动越快,频率。

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有关,振幅越,距发声体越,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7.噪声①概念: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噪声是起作用的声音。

凡是防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②噪声的强弱及控制标准:人们用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③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减弱,在过程中减弱,在处减弱。

阻断噪声传播的主要方法有、、。

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①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常在至之间。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包括:
1.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2.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3.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 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5.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6.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7. 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

8.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
叫做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9.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10.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
力叫做浮力。

1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概念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归纳总结大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关于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主要概念进行归纳总结,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到的知识。

一、运动学概念1. 位置和位移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3. 时间和时间图像时间是物理学中的基本量,常用秒来表示。

时间图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位置、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标量。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二、力学概念1.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形状和改变物体的速度等。

2. 弹力和重力弹力是指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3.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若静止,则保持静止;一个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的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三、能量概念1. 功和机械能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改变动能或势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是做功的速率,可以用功除以时间来计算。

机械效率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3. 势能和重力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不变,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精编版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精编版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完整资料).doc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第1章测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 3 ;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 一曲线的长度?(3) 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2013机械能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符号: J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 若只有动能的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不变;若摩擦和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成为内能,则机械能的总量减少.12.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它的直径是以10ˉ10m 来量度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的,彼此间存在间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1)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在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分子在气体中扩散最快。

(2)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ˉ10 m 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2)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ˉ10 m 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3)当分子间的距离相距很远时,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例如: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分子无规则运动也称热运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用版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29页)

通用版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29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最新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简单概要 .doc

最新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简单概要 .doc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t s v =vst = vt s = 1米/秒=3.6千米/时。

G=mg m=G/gg=9.8牛/千克。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 1+F 2 ;合力方向与F 1、F 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 1-F 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V m =ρ ρm V =m=ρVS F P = P F S =F=PS P=ρgh h :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F 浮=G 液排=ρ液gV 排。

3.浮力计算公式:F 浮=G-G ,=ρ液gV 排=F 上-F 下 4.当物体漂浮时:F 浮=G 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 浮=G 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 浮>G 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 浮<G 物 且 ρ物>ρ液 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W =FS 功的单位:焦耳tW p =W=Pt P 的单位:瓦特; W 的单位:焦耳; t 的单位:秒。

⒋水Q 放=cm ⊿t 降 Q 吸=cm ⊿t 升tQ I =Q=ItS L R ρ=I =U /R U =IR R =U /I 串联电路特点:① I =I 1=I 2 ② U =U 1+U 2 ③ R =R 1+R 2 ④ U 1/R 1=U 2/R 2 并联电路特点:①U =U 1=U 2 ②I =I 1+I 2 ③1/R =1/R 1+1/R 2 或(2121R R R R R +∙=R =U /I ) ④I 1R 1=I 2R 2 W =UIt=UQ= U 2t/R=I 2Rt W =Pt P =W/t P =UI (P =U 2/R P =I 2R)。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八年级上册引言:1、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运动、能量等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2、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猜想和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推荐下载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推荐下载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一一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一一一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第一章机械能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牛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f 重力势能:动能一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丕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C),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 水的比热是:C=4.2X 103焦耳/(千克∙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 103 焦耳。

16. 热量的计算:①C吸=cm(t-t o)=cm∆t 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C);m是质量;1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 o-t)=cm △t 降③C吸= Q放(探关系式)17.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内能的利用热机1. 燃烧值(q ):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 (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 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 周。

5.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6.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四章电路1.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5.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玻正橡负)6. 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

7. 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 -19库仑。

8. 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9.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0.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11.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

(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12.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

13.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14.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15.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16.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17.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9.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0.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21. 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2.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23.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24.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25.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26.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27.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第五章电流强度1.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 定义式:I =半,(=Q = It ,t =Q■),式中I是电流、单位是:安;Q是电量、单位:库仑:t是通电时间、单位是:秒。

3.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 O1安培=101毫安=106微安。

4.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5.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O〜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第六章电压1.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

1千伏=ιd伏=16毫伏=ιd微伏。

3.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略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g伏。

5.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第七章电阻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 Q)、千欧(K Ω )。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4.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Q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 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O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八章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二U =IR;R=U) 式中单位:I →安(A); U→伏(V);R IR→欧(Ω) O1 安=1 伏/欧O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J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ι+∪2 (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④ 电阻:R=R ι+R 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⑤ 分压作用:話唱;计算U ι∪2'可用:⑥ 比例关系:电流:I i : I p =I : 1 W lQ 1 P 1 U I R 1 W 2 Q 2 P 2 U 2 R 2 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i , R 2并联)① 电流:1=1曲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 电压:U=U l =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 电阻:丄二丄•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R R 1 R 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 1 : U=1 : 1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1.电功(W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