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国家统计局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1991.02.22•【文号】•【施行日期】1991.0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国家统计局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1年2月22日)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

社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农业喜获丰收,主要比例关系有所调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

初步统计,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民收入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8%。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产成品积压增多、经济效益下降,财政困难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一、农业1990年,各地重视农业,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科技兴农”措施,加之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全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8.3%,林业产值增长2.2%,牧业产值增长5.9%,副业产值增长3.4%,渔业产值增长6.7%。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产。

粮食总产量43500万吨,比上年增长6.7%,再创历史新水平,棉花、油料和糖料生产大幅度增长,蔬菜、水果生产又获丰收。

但1990年农业丰收并不表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一个新的水平。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如下:1990年比上年增长%棉花447 万吨18.1油料1615 万吨24.7其中:油菜籽693 万吨27.5甘蔗5727 万吨17.4甜菜1453 万吨57.2黄红麻72 万吨9.5烤烟226 万吨-6.2蚕茧53 万吨9.4茶叶53 万吨-0.3水果1876 万吨2.4林业生产建设取得新的成绩,造林质量不断提高。

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10-22 10:41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1999年2月26日199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综合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扭转了上半年增幅回落的状况,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6%。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0.1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6%。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

年末全国从业人员699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7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0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2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3万人。

再就业工程有了重大进展,通过多种途径使609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末持平。

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45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 51亿美元。

年末1美元兑8.2789 元人民币,比上年末略升9个基本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多年重复建设,大多数行业生产能力偏大,产品供过于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销售不旺;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正文:----------------------------------------------------------------------------------------------------------------------------------------------------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多种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克服各种困难,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整体平稳运行的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述在中央增加收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市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9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30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7亿元,增长12%,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46.5:38.6调整为12.3:47.5:40.2。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推进企业重组和改制步伐;粮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启动;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大幅度增加社保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落实;住房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一定进展。

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等。

199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199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1999年,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较大的步伐,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了初步成效。

重点行业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军工成立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十大集团,有色金属工业组建了铝、铜铅锌和稀有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四大集团正在组建之中;纺织、煤炭、冶金、军工等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步伐加快;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实行债权转股权,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

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20307亿元,增长8.9%。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603亿元,增长7.4%;集体企业3462亿元,增长7%;股份制企业2986亿元,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01亿元,增长12.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75亿元,增长13.3%。

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690亿元,增长8.3%;重工业增加值11617亿元,增长9.3%。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取得成效,全年关闭非法和不合理小煤矿3.1万处,压缩乡镇煤炭产量2.5亿吨,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关井压产目标。

纺织行业累计压缩906万棉纺锭,提前一年基本达到压锭目标。

冶金、建材、有色、石化等行业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高耗能的小企业。

市场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有所减缓。

同时,发展和增产了一批国内紧缺的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生产比上年增长12―43.6%。

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1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

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2.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福建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福建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福建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0.02.29•【字号】•【施行日期】2000.0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福建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福建省统计局2000年2月29日)1999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12号文件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再创佳绩,迎接建国50周年”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扩大内需,增加投入,开拓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6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0亿元,增长6.0 %;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46 亿元,增长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58亿元,增长9.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916元,比上年增长8.1%。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9%,低于全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详见附表一)。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3%、43.4%和38.3%调整为17.6%、43.9 %和38.5%。

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220元,比上年增长9.0%。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年度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展良好。

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3家,年末拥有各类企业集团465家,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房改方案和住房分配货币化办法已出台实施。

199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2000年展望

199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2000年展望

199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2000年展望1999年以来,国家继续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一、1999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1.经济稳定增长1999年前3季度累计,经济(GDP)增长7.4%,略高于上年同期的增长水平。

从产业构成看,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丰收,秋粮受春旱和虫害影响,预计略有减产。

工业保持稳步增长,1~9月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状况得到改善,前9个月,工业产品销售率比1998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存货下降,效益有所回升。

国家统计局监测的15.2万户工业企业,8月末,存货中的产成品资金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1~8月累计,实现利润增长75.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3.7%。

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制,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增长态势看,预计全年经济(GDP)增长7.3%。

2.投资增势减缓基础设施投资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由此主导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势减缓;房地产投资虽受房改政策的影响,但其在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不足20%,对整个投资的带动力度十分有限;1999年以来技改投资增势逐月下降,前8个月负增长2.2%。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比1998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增长18%左右,低于上年水平。

3.消费需求平稳1~9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3%,计入零售物价负增长的因素,实质增长9.6%。

从这一轮经济周期运行情况观察,消费需求的实质增长率大多稳定在9~10%的区间内。

预计1999年全年消费名义增长6.7%左右,与上年大体持平。

4.1999年下半年外贸环境出现改善出口恢复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略有下降;外汇储备上升,人民币汇率稳定。

1~9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增长9.4%,贸易顺差194亿美元,比1998年同期下降160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前8个月累计247.5亿美元,9月末,外汇储备上升至1515亿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1999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扩大内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1999年,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32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11.7%。

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为:10.5:44.7:44.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第一次跃居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896元。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

&127;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8.3%,&127;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97.1%(见附表一)。

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1999年末,全市福利机构357个,拥有床位10590张;共有4590个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投保农民83.0万人;国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收缴率92.7%。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尚有困难。

二、农业1999年,我市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034.9亿元,增长15.0%。

全市已有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组织3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30%。

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总产量397.0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

全年油料产量16.2万吨,下降4.0%;肉类总产量64.5万吨,增长6.6%;蔬菜产量361.8万吨,增长7.1%。

其它农副产品生产稳定,居民的“菜蓝子”更加丰富(见附表二)。

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5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09-01 16: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6年3月1日1995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继续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积极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有所进展,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抑制,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65亿元,增长4. 5%;第二产业增加值2827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4亿元,增长8%。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物价总水平涨幅仍然偏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

一、农业种植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除茶叶减产外,粮食、油料、棉花、糖料、麻类、烤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均有增产,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5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6500 万吨 4.5其中:谷物 41700 万吨 5.9油料 2250 万吨 13.1其中:花生 1024 万吨 5.8油菜籽 976 万吨 30.2棉花 450 万吨 3.7黄红麻 40 万吨 12.7甘蔗 6440 万吨 5.7甜菜 1360 万吨 8.5烤烟 210 万吨 8.2茶叶 58 万吨-0.8水果 4190 万吨 19.7林业生产健康发展。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50万公顷,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进展显著,群众造林活动广泛开展,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等国家重点造林项目超额完成规划任务;森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工作有新进展;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

畜牧业全面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1999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市统计局(2000年1月17日)1999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总体要求和“经济保领先,文明创一流”的工作目标,面对市场约束进一步加大的严峻挑战,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好成绩。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1999年,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达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由上年的8.5%、51.8%、39.7%调整为8%、51.3 %、40.7%。

第三产业增加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2.66亿元,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的预期目标,比上年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44.96亿元,增长22%。

农业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全市各级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7.5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地按照能调则调、宜粮则粮、决不抛荒的原则,积极发展效益农业。

粮食种植面积政策性调减,结构趋向优化,优质高产良种面积进一步扩大。

受洪灾严重影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0.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3%;总产量168万吨,下降5.1%,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任务。

油菜籽产量为6.05万吨,比上年增长41.1%。

棉花、络麻生产有较大压缩,产量分别为2629吨、3354吨,比上年下降54.3%和64.8%。

北京市统计局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日期】1999.02.02•【字号】•【施行日期】1999.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北京市统计局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2月2日)1999年,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庆祝建国50周年和迎接澳门回归的契机,努力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但进一步启动需求的任务仍很艰巨,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不容忽视。

一、综合经济社会总供给: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增长速度比年初市人代会通过的9%的预期目标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999年我市经济运行中有50年庆典等有利因素的积极影响,更受到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制约,在这种形势下,总体经济运行仍保持了比较活跃和积极的态势,经济增长率稳中有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803元,比上年增长9.3%。

三次产业继续保持“三二一” 格局,产业发展出现新变化。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8.3亿元,增长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3.9亿元,增长12.5%,比全市经济增速高2.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9.2%,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这是自1995年以来,第二产业增速和贡献率首次高于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9%。

第一产业发展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增加值87.5亿元,增长2.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

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00【实施日期】200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199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0年)199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1999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综合配套运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居民收入、引导和鼓励消费的措施,投资与消费的双重拉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达到了年初确定的宏观预期目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05.4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5.9亿元,增长9.2%。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素质有所提高。

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通过实行优质优价政策措施,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益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第二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按照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着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全省逐步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规模经济开始形成。

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较快,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4%和35.7%,分别提高0.1和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 1999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 1999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 19991999年,交通运输行业在中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交通运输行业在1999年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互联网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互联网的兴起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1999年,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提升,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航班、火车票的预订,实现了线上购票的便利。

根据数据统计,1999年全年通过互联网进行航空公司订票的数量达到了X万张,火车车票的线上购买量更是达到了X万张。

这标志着互联网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改革初步取得了成功。

二、公路交通发展情况统计1999年,公路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数据显示,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X万公里,较上年增长了X%。

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X万公里,较上年增长了X%。

公路交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铁路运输发展情况统计1999年,铁路运输在我国的发展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全年铁路客运量达到了X亿人次,同比增长了X%。

货运量达到了X亿吨,同比增长了X%。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铁路运输在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物流运输提供了强大支撑。

四、航空运输情况统计1999年,我国航空运输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的成果。

航空公司航班数量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当年全国航班总数达到了X万班次,同比增长了X%。

旅客运输总量高达了X亿人次,同比增长了X%。

这标志着我国航空运输业在航空技术、安全管理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水上运输情况统计1999年,我国水上运输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数据显示,全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总量达到了X亿吨,同比增长了X%。

沿海水运航线的开通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港口物流的发展。

此外,内河航运也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在国内物流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1999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发布日期】2000.02.28【实施日期】2000.0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0年2月28日)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6亿元,增长7.5%。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7元,比上年提高6.3%。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2%,衣着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2.3%,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5.5%,服务项目价格则上升10.6%。

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国从业人员70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9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1014万人,增加33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940万人,增加708万人)。

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

1999年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5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9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退休及自然死亡等减少32万人。

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持平。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7亿美元。

年末汇率8.2793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低4个基本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 1966 17.3%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1999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8.33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62.86亿元,增长7.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273元,•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2%。

市场物价总水平下降减缓。

据抽样调查,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5%,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详见附表6)。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市年末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所•223家,比上年增加13家,净安置城镇失业人员9311•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8254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3.4%。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回落,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1999年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6、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见表1)。

表1: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投资、消费、进出口比重有所提高。

199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7%、30.8%、7.0%,分别比上年上升1.6、1.9、0.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和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生产经营仍存在很多困难,经济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就业压力仍较大,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

二、农业1999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生产稳中有降,各种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2)。

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达到7.1万亿人民币。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所背后的意义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1999年,处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开始之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基本特征。

一些结构性矛盾凸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差异拉大,贫富分化趋势加剧,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GDP增长点评1.比较稳定的增长总的来看,1999年的GDP增长整体表现稳定。

虽然有些新兴产业正逐渐崛起,但主要经济指标仍以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为主。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199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由重的行业主导,但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进行,这种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外需拉动的增长1999年,对外出口量同比增长了6.9%,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从国际环境而言,亚洲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使得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加速上升。

对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来自于对外出口,这也为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和世界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3.农业增长缓慢1999年,农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增长较为缓慢,给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

尤其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方面,中国的发展仍然有待加强。

然而,时至今日,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三、结论1999年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1万亿人民币,增长率达到了7.1%。

尽管这个数字在当时并不起眼,但它预示着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经济体已然崛起。

由于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数据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持久的动能。

国民经济核算案例题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案例题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案例题分析2003-5-7 作者:刘志成(老师)下面是我国1995年—1999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单位:(亿元)要求: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的?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做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4、结合我国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和分析95年—99年GDP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5、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GDP和GNP的区别)参考答案(例题分析):1、各年度的GDP:∑(三次产业部门增加值)=GDP95年:(11993+28537.9+17947.2)=58478.196年:(13844.2+33612.9+20427.5)=67884.697年:(14211.2+37222.7+23028.7)=74462.698年:(14552.4+38619.3+25173.5)=78345.299年:(14457.2+40417.9+27035.8)=81910.9本题所给资料是国民经济最高层次也是最综合的三次产业部门分类,因此GDP是按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加得出反映经济总体的生产成果的统计指数——GDP,具体的生产成果是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成果(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最终产品;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最终产品(采掘业、制造业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最终产品(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等四个层次服务业)2、根据: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

∑(合计)五年国外净要素收入=354878 -361081.4=(-6203.4)(亿元)分析:五年来GNP总增长为(80422.8/57494.9)=1.40=140%平均增长:1.4开四次方根=1.0877-1=8.8% 平均每年增长:(80422.8-57494.9)÷4=22927.9÷4=5731.08≈5732(亿元)GDP总增长:(81910.9÷58478.1)=1.4=140% 平均每年增长(GNP平均每年增长量)平均每年增长:(81910.9-58478.1)÷4=23432.8÷4=5858.2(亿)(GDP平均每年量)两者相差:年增长GDP -年增长GNP=5858.2(亿)-5731.98(亿)=126.22(亿)也就是国外净要素的每年平均增长是:6203.4(亿)÷5=1240.68(亿)(平均每年增长)国外净要素收入五年来总增长为(1488.1÷983.2)X100%=1.52X100%=152%平均每年增长(1488.1÷983.2)开四次方根=1.52开四次方根=1.11=111%年增长量:(1488.1 -983.2)÷4=504.9÷4=126.23(亿元)说明:国外要素每年平均增长为126.2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0年2月28日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6亿元增长7.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7元比上年提高6.3%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1.4%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2%衣着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2.3%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5.5%服务项目价格则上升10.6%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国从业人员70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1014万人增加33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940万人增加708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1999年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5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9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退休及自然死亡等减少32万人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持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7亿美元年末汇率8.2793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低4个基本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二农业1999年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08亿吨比上年减产397万吨减产0.8%其中夏粮和早稻合计增产570万吨秋粮由于入秋以后北方地区旱情较重减产较多主要经济作物中棉糖黄红麻减产其他均增产受播种面积调减因素的影响全年棉花产量为383万吨比上年减产14.9%糖料产量为8400万吨减产14.2%油料水果和茶叶等作物产量继续增长全年油料产量2600万吨比上年增长12.4%水果产量6100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68万吨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13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畜牧业和渔业继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953万吨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增长5%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0万公顷同时退耕还林草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增强三工业和建筑业1999年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较大的步伐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了初步成效重点行业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军工成立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十大集团有色金属工业组建了铝铜铅锌和稀有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四大集团正在组建之中纺织煤炭冶金军工等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步伐加快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实行债权转股权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20307亿元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603亿元增长7.4%集体企业3462亿元增长7%股份制企业2986亿元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01亿元增长12.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75亿元增长13.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690亿元增长8.3%重工业增加值11617亿元增长9.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取得成效全年关闭非法和不合理小煤矿3.1万处压缩乡镇煤炭产量2.5亿吨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关井压产目标纺织行业累计压缩906万棉纺锭提前一年基本达到压锭目标冶金建材有色石化等行业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高耗能的小企业市场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有所减缓同时发展和增产了一批国内紧缺的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生产比上年增长12—43.6%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1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2.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在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202亿元增长52%亏损企业亏损额1300亿元下降15.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3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一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纺织建材有色铁路民航等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东北三省等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摆脱了持续多年的亏损状态1999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7.7%是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851亿元下降15.9%年末产成品库存为34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但是1999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带有一定的恢复性一部分企业的效益还不理想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仍然比较大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5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1亿元增长3.4%税金总额322亿元增长6.7%施工房屋面积14.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7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7亿平方米增加1501万平方米建筑业亏损企业个数9221个比上年减少391个地质勘查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万区域地质调查11.3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185处有41种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其中石油6.6亿吨天然气927亿立方米原煤4亿吨地质勘查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35万米四固定资产投资1999年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增加投入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1719亿元增长6.1%集体经济投资4190亿元与上年持平居民个人投资3967亿元增长6%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2619亿元增长5.9更新改造投资4419亿元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4010亿元增长11%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农村电网改造取得积极成效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含水利业完成投资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7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748亿元增长9.3%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070万吨年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1703万千瓦11万伏以上变电设备能力含11万伏6646万千伏安其中城乡电网改造3234万千伏安原油开采1618万吨年天然气开采24亿立方米年新建铁路主线正线交付运营里程1040公里增建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1293公里电气化铁路607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672公里新扩建万吨级港口码头年吞吐能力1869万吨全国2002个县市进行了农村电网的改造投产线路35.7万公里五教育和科学技术1999年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长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等职业教育迈出发展步伐普通高中招生增长较多同时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60万人比上年增招51万人在校生413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06万人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9万人增招2万人在校生23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96万人增招37万人在校生105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481万人在校生1443万人全国初中学校招生2183万人在校生5812万人初中入学率达88.5小学招生2030万人在校生1354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万人在校生3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26万人全国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0157万人次全国扫除文盲299万人199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加快了科技产业化步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50万人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国家组织了663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1329项重点新产品试产完成了26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及鉴定验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95万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602项全年4次成功发射卫星特别是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自行研制的“神舟”号宇宙飞船标志着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134240件授权专利10015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47.5%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国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5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29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39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68万台件制定修订国家标准900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172项新制定477项全国共有城乡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网发射站点111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77个共有地震台站1285个遥测台网28个共有672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共获得2086万组海洋数据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344种图书310种六交通和邮电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继续稳定增长1999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11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铁路12841亿吨公里增长2.6%公路5793亿吨公里上升5.6%水运21857亿吨公里增长12.6%民航42.3亿吨公里增长26.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125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铁路4131亿人公里增长9.3%公路6145亿人公里增长3.4%水运117.2亿人公里下降2.5%民航857亿人公里增长7.1%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4亿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11.8%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300万门总容量已达到1.6亿门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5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4部/百人农村79.8%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部/百人全国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890万户七国内贸易1999年在国家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银行连续下调利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如果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092亿元增长7.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043亿元增长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7.1%餐饮业增长13.6%其他行业增长3.3%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有所回升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939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仍然下降全国1300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下降40%八对外经济1999年由于国家采取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在内的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外贸出口转降为升全年进出口总额3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出口总额1949亿美元增长6.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6.6%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1%进口总额1658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1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6.5%上升到39.5%分地区看对非洲和亚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对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分别增长6.1%10.8%和16%对拉丁美洲的出口下降1%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100个比上年下降13.8%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04亿美元下降11.4%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签约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增长10.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国际旅游发展较快全年入境游客人数7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过夜旅游者2704万人次增长8%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843万人次增长18.6%港澳台胞6426万人次增长14.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亿美元增长11.9%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降低利率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金融调控目标积极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动性有所增强根据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口径统计年末广义货币M2为119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狭义货币M1为45837亿元增长17.7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13456亿元增加2251亿元增长20.1%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7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62亿元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182亿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22亿元增长11.6%储蓄分流有所加快各项贷款余额9373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2.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3968亿元增长15.7%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98只配股117只共筹资877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发行B股H股共吸引外资6.1亿美元发行A股可转换债券1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 B H股数量由上年末的876家增加到976家市价总值达到26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全年共发行国债3715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393亿元(含外资机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6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10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318亿元寿险给付192亿元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较快发展1999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14个文化馆2899个公共图书馆2765个博物馆137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6%全国有线电视用户7700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01亿份各类杂志29亿册图书73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73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009万卷件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1万个床位3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6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900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630个卫生技术人员7.3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3万人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92个世界冠军16人50次创24项世界纪录10人16次创7项亚洲纪录43人3队68次创52项全国纪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十一环境保护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6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111个环境监测人员3.6万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154个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11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13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8%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末已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426项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0.5%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中建有防治污染设施的占95%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2010个总投资71亿元全国536个城市建成了236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431个城市中建成了204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975平方公里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对滇池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44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近3亿元对巢湖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09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2.23亿元滇池和巢湖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目标水质有所好转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至1999年11月底已竣工项目52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80.4亿元但是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生活和农业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继续扩大局部地区的破坏程度还在加剧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1999年全国出生人口1909万人出生率为15.23‰死亡人口810万人死亡率为6.46‰全年净增人口109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7‰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5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92万人占30.9%乡村人口87017万人占69.1%0-14岁人口比重为25.4%15-64岁人口比重为6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老年人口达到8687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58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国家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又有800万贫困人口脱贫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其中现金收入1538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3.8%增幅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7亿平方米旅游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全年全国出游71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227元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年末93%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90%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国有9433万职工和2900多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9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100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部分地区已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08万张收养81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572个全国667个城市1682个县已全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525.7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亿元接收社会捐赠6亿元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2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数据未包括在本公报中分别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3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台湾省4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03/31/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