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案例评析
教师躺平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躺平案例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之一,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由于课堂教学、考试命题、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感到疲惫不堪,精神压力逐渐积累。
躺平现象在教师群体中逐渐流行起来。
二、躺平现象的定义与特点躺平现象起源于互联网流行语,最初指的是年轻人在繁忙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主动放弃奋斗,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
而在教师躺平现象中,教师们并不是完全抛弃工作,而是暂时或部分地放慢工作节奏,减少工作量,以追求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躺平现象的特点包括:教师对教育体制不满,感觉工作无望;教师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休息与调整;教师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个人幸福感与满足。
三、躺平现象的成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现行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学生考试成绩至上的倾向,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应试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感到缺乏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陷入迷茫。
2. 高强度工作压力: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综合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职责,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压力一直存在,并且逐渐加重,导致许多教师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
3. 收入待遇不佳:相对于其他行业,教师的收入水平并不高。
随着社会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教师们发现自己的收入无法满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经济压力也成为他们躺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躺平现象的影响与危害1. 教育质量下降:教师躺平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影响学生成绩和未来发展。
反过来,这种质量下降会加重教师的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2. 教师流失与人才短缺:长期以来,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教师躺平现象的流行,使得更多教师选择放慢工作节奏或转行,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人才的短缺问题。
3.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一些地区的教师工作条件极差,教育质量低下。
教师的躺平现象,加剧了教育公平的问题,使得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
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职业现象,不仅对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对一位中学教师的个案研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方法,旨在提高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水平。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个案研究,原因,表现,应对方法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推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压力导致其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疲劳和消极情绪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方法对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一位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个案的相关信息。
结果与讨论1.原因分析研究发现,该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压力大、教育制度不合理、缺乏专业培训和支持、个人原因等。
首先,该教师面临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批改工作,加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评估体系使得工作压力倍增。
其次,当前教育制度强调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培养,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再次,学校缺乏专业培训和支持体系,使得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缺乏参考和指导。
最后,个人原因也是该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工作动力下降、家庭压力和情绪管理困难等。
2.表现分析该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极情绪、工作投入减少、身心健康问题和人际关系恶化等。
首先,该教师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和无所作为的情绪,对学生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下降。
其次,该教师出现了身心健康问题,如失眠、头痛、焦虑等,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
再次,该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缺乏合作和支持,甚至导致冲突和摩擦。
3.应对方法为了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该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包括寻求帮助和支持、培养兴趣爱好、寻求自我成长等。
浅谈中职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案例
浅谈中职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案例概要:教育教学的山峰从来不是单枪匹马就能登上,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出现。
以团队效能来影响人心,不忘初心,中职理工科教师的职业之路才会会越走越好。
笔者从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入手,探讨解决中职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
一、案例:我不想再唱独角戏B老师,理工科专业教师,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从教十五载,他依然感到空白、苍白。
他曾吐露心声:我感觉很累,工作十几年,现在还是个中级教师,拿的钱还没有高级教师多。
专业教学上没什么成绩,当“班主任”的回报也没比其他任课老师多。
我像生锈的螺丝卡在机器里,导致整个机器无法转动起来。
情况了解:作为专业科老师,B老师战战兢兢工作,但在教学上得不到满足感,又有十分的无力感。
课堂纪律的管理难度阻碍了专业知识的高效传授,想方设法调动厌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消耗了B老师的积极性。
B老师平时几乎不参加教学类比赛,十多年的教学成果一片黯淡。
一直以来,B老师每天机械式地督促班级常规工作,有时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B老师是资深班主任,却习惯了单打独斗,出现做事没劲的情况,工作效率不高。
二、案例剖析B老师由于专业教学停滞不前和班主任工作带来疲累感等工作压力导致职业倦怠,主要体现为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中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师个体与工作情境之间的失衡(如图1)。
理工科教师的教学和德育管理压力都比较大,但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
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紧张状态的齐加尼克效应不断循环播放,导致教师个人与工作情境的天平失衡。
B老师认为其在本职工作上的付出是十足的,收入却不如高级教师多,他感到不公平。
B老师把全部精力投放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上,但由于理工科专业班级的学生性别单一,男生管理的难度比较大,付出的努力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从而导致其工作回报感降低,职业倦怠感升高。
第二,教师内心与现实的心理落差(如图2)。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许多教师都会遭受到这种困境。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案例展开研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描述李老师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教龄已有15年。
她曾经热爱教育工作,但是最近几年却感到越来越疲惫和无聊。
她感到自己的饱和度已经到了极限,对待学生的热情也逐渐减少。
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教师。
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常常来自于学生、家长和教育机构。
他们都对教师的工作质量提出要求,而教师要面对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的减轻工作负担,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时间。
2. 工作内容单调教育工作本身存在着单调乏味的问题,很多教师会因此感到职业倦怠。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资源,探索更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职业成长机会,他们就可能感到职业滞留。
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继续成长。
解决方案1. 接受培训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交流会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职业知识和技能。
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工作热情。
2. 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例如数字化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工作单调的问题,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3. 建立专业支持系统教育机构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教师培训、评估、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与此同时,也需要为教师建立起支持体系,例如指导性督导、心理咨询、教师交流平台等,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职业需求。
结论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解决。
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支持,教师也应该积极接受培训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自身的职业满足感。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牵扯着社会的未来。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教师们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问题。
一、案例描述某小学的高年级数学老师王老师,是学校中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教师,教学成绩优秀,为人和蔼可亲。
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师却明显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每天上课都感到疲惫不堪,对教学工作也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甚至出现了迟到早退的情况。
学校的同事们也察觉到了王老师的状况,并开始担心她是否陷入了职业倦怠之中。
二、问题分析1.工作压力过大:王老师作为数学老师,每天要为多个年级的学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和教学活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加上教育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学生行为的多变,使得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2.工作资源匮乏:王老师所在的学校设施、师资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较为艰苦,这也给王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老师们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也相对不足。
3.情感疲劳: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需要处理大量的人际关系,长期处于高度情感劳累状态下,容易产生疲劳和情绪消极的情况。
三、解决方案1.学校支持: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施,提升教师工作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教师培训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帮助教师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缓解心理压力。
2.分担教学任务:学校可以考虑通过增加教职员工或者改进课程设置等方式,减轻教师们的教学负担,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避免给教师过多的额外任务。
3.关注个体需求:学校和同事需要更多的关注个别教师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针对王老师这样的情况,可以安排相关人员与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她排解心理压力、找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案例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案例研究——以新桥医院幼儿园为例重庆市新桥医院幼儿园陈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幼儿园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之也让教师产生了空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
而新桥医院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论在年龄上,还是专业素质方面都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的倦怠情绪和职业压力也日趋严重,这既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束缚了整个幼儿园的发展。
如何帮助教师克服由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问题与分析1、新桥幼儿园有一线教师17人,师资结构非常复杂:从事幼教工作一到两年的新教师有6人,从中、小学转岗过来的教师有3人,有相关幼教经验的老教师3人,有幼教经验但缺乏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有3人,而真正的骨干教师只有2人。
从师资结构极不平衡的现状来看,幼儿园教师群体中骨干带头力量薄弱,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因而不能形成较好的专业成长氛围。
2、针对教师倦怠现状,设计出“新桥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调查问卷表”,通过事实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中了解教师的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的成因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分析,她们多数都存在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情绪:1)教师职业倦怠感。
这是大部分工作多年有经验但专业发展不够的教师,面临着教育压力和重任所产生的一种消极工作情绪。
2)工作超负荷。
多数教师普遍感到工作量大,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后,还要完成许多文案工作(如备课、教育笔记、成长档案等)的撰写。
而少数骨干教师为了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的发展,努力承担着许多教学、科研任务,而导致了工作超负荷。
3)对安全事故的担忧。
幼儿园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导致了所有教师面对一群孩子所产生的一种安全恐惧感。
4)职业期望过高。
这主要表现在新教师和转岗教师中,她们对幼儿教育理解不够深透,踏进幼儿园所面临的教育现状和专业发展不相适应、不协调所导致。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一、案例描述李老师,女,现年35岁,毕业于某著名师范大学,已在某小学任教10年。
她在教学岗位上一直受到同事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曾多次荣获校内教学比赛的一等奖。
最近李老师的状态逐渐变得疲惫和消极,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
她感到教育事业遥遥无期,无法在短期内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李老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在很多方面,对学校的教学任务不再感到兴奋,面对学生的提问和求助也越来越懒得回答。
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逐渐失去了关注和热情,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开始下滑。
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她总是抱怨工作的种种不如意,对学校的管理决策也提出质疑。
二、分析职业倦怠原因1. 工作环境压力2. 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不匹配李老师曾经对自己的教学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但她发现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正确,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质疑。
3. 工作生活平衡的破碎李老师的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备课和批改作业,而家庭生活又需要她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她经常感到疲惫和焦虑,无法很好地调节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学校领导应该关注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状态,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转变管理方式,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和培训,使教师们感到更受关爱和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和凝聚力。
李老师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职业发展指导,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她也可以参加一些教育教学类的培训和研修,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李老师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生活需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人朋友多交流,释放工作上的压力。
她也可以和同事分享工作上的困惑和挑战,寻找共鸣和解决方法。
四、研究结论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岗位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学校领导与老师们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教师们的工作条件和权益。
我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
我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担负着更
重的责任。
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休息时间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有时会使得教
师职业倦怠。
首先可以开展泰勒疲劳调查问卷,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对象的成长等方面对教师
的疲劳程度、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情况调查,以及引入社会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的思路进行
分析与评估,从而针对内在素质进行针对性调整。
其次,要有效地开展师德模范工作,搭建师德榜样,以鼓励教师从基础任务中融洽工作,与自身乐观正能正发挥,积极追求精进、超越工作室,使他们拥有更好的工作绩效,
更好的发挥教学作用,大大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
此外,还可以建立个性化学习宽带支持系统,利用网络和教学资源,以实现合理有效
的管理、激励、评估等综合管理,从而使教师充分利用自身能力,为更广泛推进专业课程
教学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发放科研补助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和行业有关单位的联系,借助其他机构的双向交流,为教师提供各种支持的内容,让他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
新的知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激励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改善其职业屖怠。
总之,学校可以采取以上措施有效改善教师职业倦怠,发挥教师至尊的劳动精神,为
学生打造优质教育环境。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一、引言教师是社会的栋梁,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要使命。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倦怠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难题。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个体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对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将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小张,女,35岁,已从事教育工作10年。
最初,小张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她认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能够通过教书育人来改变学生的人生。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累积,小张渐渐产生了一种疲惫感。
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再也不是一份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事业,而是一份沉重到令人窒息的责任。
每天的工作让她倍感疲惫,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抱着头疼的心情去应对新的一周。
小张在学校教的是初中语文课程,她觉得自己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多心血,但收获却并不多。
她的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方面表现一般,有时候甚至还会有学生出现不良行为。
小张觉得自己的教学反应迟钝,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也不够到位,无法让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家长会上,有一些家长也抱怨她的教学质量不够高,对此,小张觉得非常自责和焦虑。
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各种评估也让小张感到压力重重。
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在被监督和评价,而这样的压力使她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了极大的抑制。
她开始觉得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慢慢被打击,整个人都变得消极和疲惫。
三、案例分析小张的案例反映了许多教师在工作中会面临的问题。
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和单调性使得教师容易感到疲惫和厌倦。
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家长的期望也是增加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
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师工作的各种评估也会增加教师的焦虑和压力。
教师工作中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形象。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满意度,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研究如何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工作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分析典型案例并总结解决方法。
通过研究,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职业倦怠问题,提高教师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最终实现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实证,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教师工作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为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满意度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中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疲劳,逐渐失去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出现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症状:情感耗竭、缺乏个人成就感和对工作变得冷漠。
情感耗竭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持续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各种需求和压力,导致教师感到疲惫、无所作为,失去了与他人建立真实关系的能力。
缺乏个人成就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感逐渐减弱,导致教师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对工作变得冷漠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下降,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涉及到个体的心理、情感和情绪状态,需要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本质和特点,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比较分析
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灾区基层干部的积极应对水平及其显著的高于一般健康人群,消极应对水平及其显著的低于一般健康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工龄的灾区基层干部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灾区基层干部的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灾区干部的自我和谐。
参考文献:[1]冯春,辛勇,吴坎坎,王力,柴志轩.地震后灾区乡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88-90.[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79-282.[3]姚琼,葛明贵,桑青松.大学生自我和谐极极其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中国校医,2007,21(5):502-504.[4]杨润涛,徐挺.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极其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41-34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灾后成年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生活目标重建的研究》(10YJAXLX023)一、两例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简介1.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简介。
王老师,女,小学高级教师,1967年出生,大专学历,任小学教师23年,当班主任工作20年。
主要任教语文、数学学科,先后输送了8届毕业生,目前正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
今年,自己的孩子也升入高中。
2.上世纪80年代生人的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简介。
刘老师,女,小学二级教师,1980年出生,2003年本科毕业,任小学教师8年,担任班主任5年,目前任四年级班主任。
性格相对内向。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接受职业培训,在5年前,才从一位退休教师的手中,接过一个班级,成为一位班主任。
在最初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与爱心,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在两年的时间里,才被家长和学校认可,目前的班级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班级。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解决方案。
在介绍了背景信息,阐述了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通过五个具体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表现,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了实践参考。
结论部分总结了各个案例中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启示和展望,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
本文旨在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案例研究,解决方案,启示,结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复杂的学生问题、家长的要求等多重压力,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问题复杂等。
这些问题往往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情绪,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工作状态。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展开研究,探寻解决之道,对于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深入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如果教师长期处于倦怠状态,就会影响他们的教学热情和专业水平,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
研究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研究【摘要】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但面临着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典型案例研究,探讨了应对策略和心理辅导与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品质,还会对学生和教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呼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包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心理辅导支持。
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向,希望为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提升教育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案例研究、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心理辅导、职业发展规划、结论、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职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教师们时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情感压力。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师们的工作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的教师们也往往会遭遇到职业倦怠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压力下,导致其工作热情消退,对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情绪低落、厌倦等负面情绪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其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影响因素、典型案例以及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问题,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给教师个人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深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为教师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的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本质和定义,明确其概念内涵和特征表现,为进一步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从个体、组织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影响教师工作情绪的主要原因;三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具体案例中教师倦怠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四是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结合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法,寻找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五是总结研究结果和提出展望,进一步完善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八年第十一卷第六期︵总第六十二期︶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马智芳(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与心理学系,山西运城044000)摘要: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身心方面的身心俱疲、奔波劳累;交往方面的偏执孤僻、人际淡漠;工作方面的效率低下、消极应对。
师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一是工作时间长、难度大,扮演角色多、冲突大,面临家庭和经济压力大;二是学校管理僵化、人际关系紧张、评价体系不完善;三是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压力,社会高期望与低报酬形成落差。
关键词:师专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原因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8)06-0051-03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8.06.016收稿日期:2018-09-18作者简介:马智芳(1987-),女,山西朔州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师教育。
高等师范专科院校(以下简称师专)担负着培养广大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工作状况和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新课程改革和本科师范院校的竞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也越来越严重。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倦”即“疲乏、懈怠”,“怠”即“懒惰、松懈”,“倦”是一种外在的身体表现,“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状态。
可以说,“怠”是“倦”的内部根源,“倦”是“怠”的外在体现。
职业倦怠意为因工作劳累而致人身体疲乏、懈怠,内心懒惰、松懈。
作为一种高投入、高压力职业,教师极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相比其他教师,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自己的表现。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模板范文整理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模板范文整理浅析老师职业倦怠问题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条题为“中学校老师寒假忙跳槽”的新闻。
叙述了某地区部分中学校老师在寒假期间向学校递交辞职信,毅然离开“三尺讲台”,去谋求其它职业。
这些老师当中,以青年骨干老师居多,寒假成为优秀老师离职高峰期。
文章也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是老师对教育这一职业产生了倦怠感,同时客观分析了老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缘由。
老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奇的名词,在几年前就被人们提及,且被某些部门作为一项课题开展讨论。
可见老师职业倦怠早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
大家都在分析它的成因,试图破解这一命题。
老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丢失职业抱负,无胜利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心情上经常表现为焦躁担心、紧急、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老师职业倦怠在很多老师身上都有所表现。
如:总有少数老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老师对待问题同学缺乏应有的急躁,简洁粗暴;对学校支配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情愿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愿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老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确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查找缘由,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索,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缘由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老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全部的中学校老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
自古以来,老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
在世人眼中,老师就应当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
然而,老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
教师摆烂现象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摆烂现象案例分析报告案例背景教师摆烂现象是指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认真备课、授课,对学生的学习缺少有效指导,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本报告将针对教师摆烂现象进行案例分析,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法。
案例分析摆烂教师背景本案例中的教师名叫张老师,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授高三学生。
在此之前,张老师曾被评为教学优秀教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近期学生们反映张老师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他不再为课堂准备充足的教案,并且不再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
问题根源缺乏教学动力一方面,张老师已经在教学工作中呆了多年,可能已经感到了职业疲劳,对教学失去了激情。
这种情况下,即使有着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经验,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良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可能导致教师摆烂现象的出现。
例如,教师工作压力大,薪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有限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教师对工作丧失热情,导致摆烂现象的出现。
缺乏监督机制在本案例中,学校并未建立有效的教师监督机制,导致教师摆烂现象的出现并长期不被发现。
如果有一个健全的教师评估和监督制度,或者开展教师互访、课堂录像等形式的教学评估,可能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也是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学校能够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减少教师摆烂现象的发生。
解决方案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例如,可以设立优秀教师评选,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荣誉;也可以设立教学质量奖励制度,以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同时,也需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空间和培训机会。
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可以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避免摆烂现象的出现。
建立教师评估和监督机制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教师评估和监督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可以采用同行评教、学生评教、课堂录像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教师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职业倦怠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众人拾柴火焰高”李老师是光明中学的班主任,她已经任班主任将近20年了,每年九月有新的教师来到学校来任课,李老师都要给新教师做关于如何适应教师生涯的讲座。
李老师亲切的讲授,使得新教师不仅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被李老师的教学热情深深地感染。
我们知道,教师工作压力大,整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繁琐的事情,那么李老师如何调节自己维持对教学工作持续的热情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李老师进行了采访。
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她工作后不久,常常被学校工作的事情压的喘不过气来,整天除了上课,还要开会、与家长联系、处理班上的各种事情,这么多的事情让年轻的李老师觉得压力很大,有时候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
在那段时间,李老师工作效率下降、对教师工作产生了倦怠。
可是,让李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家庭一直很支持她,每当李老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都已经天黑。
回到家,丈夫常常会给李老师讲一些笑话,或者让李老师休息,自己做家务。
每当想到这些,李老师的嘴角总是会漏出一丝微笑。
李老师暗自下决心,为了学生,为了家里的支持,一定要当人民的好教师。
从此以后,每当李老师教学中遇到困扰或压力,她会向丈夫倾述,共同面对难题。
评析要点:◆问题表现当教师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可以向相关的人求助。
例如,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跟领导沟通、跟专家请教、跟同事倾诉、家人倾述。
教师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
李老师正是借助于家庭的支持,缓解了自己的职业倦怠。
有关研究表明,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工作难题,更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灵援助。
◆问题诊断人是社会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每日都要与其他个体打交道,社会支持就来源于身边的这些个体,它是一种资源,一种保护,一种归属。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当身处逆境、压力重重之时,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深切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是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的。
社会支持对于个人,特别是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分析职业倦怠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
随着 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
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1.挫折感。
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
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
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
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
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
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6.工作效率低落。
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研究[文章摘要]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其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群体中不同程度的职业疲惫感、倦怠感发展迅速。
本文以一中学老师为例,对其职业倦怠的形成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
[关键词]:职业倦怠认同感一.问题的提出1966年,美国作家格林尼(Greene)出版了一部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 burning—out case)的小说。
从此,“枯竭”或“倦怠”就进入了我们视野。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语。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据《新浪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100%投入的教师,才能有100%满意的教育。
”“没有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何谈有生机的下一代。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
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
现在我就以张家港市某中学一化学教师为例,介绍、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案例研究1.案例X老师毕业于滁洲州某师范大学,后分配到张家港一城郊中学,教初三化学,已认教十年。
在学生时代,她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总是要力争完美无缺,总是要做得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评析---“众人拾柴火焰高”
李老师是光明中学的班主任,她已经任班主任将近20年了,每年九月有新的教师来到学校来任课,李老师都要给新教师做关于如何适应教师生涯的讲座。
李老师亲切的讲授,使得新教师不仅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被李老师的教学热情深深地感染。
我们知道,教师工作压力大,整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繁琐的事情,那么李老师如何调节自己维持对教学工作持续的热情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李老师进行了采访。
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她工作后不久,常常被学校工作的事情压的喘不过气来,整天除了上课,还要开会、与家长联系、处理班上的各种事情,这么多的事情让年轻的李老师觉得压力很大,有时候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
在那段时间,李老师工作效率下降、对教师工作产生了倦怠。
可是,让李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家庭一直很支持她,每当李老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都已经天黑。
回到家,丈夫常常会给李老师讲一些笑话,或者让李老师休息,自己做家务。
每当想到这些,李老师的嘴角总是会漏出一丝微笑。
李老师暗自下决心,为了学生,为了家里的支持,一定要当人民的好教师。
从此以后,每当李老师教学中遇到困扰或压力,她会向丈夫倾述,共同面对难题。
评析要点:
◆问题表现
当教师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可以向相关的人求助。
例如,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跟领导沟通、跟专家请教、跟同事倾诉、家人倾述。
教师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
李老师正是借助于家庭的支持,缓解了自己的职业倦怠。
有关研究表明,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工作难题,更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灵援助。
◆问题诊断
人是社会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每日都要与其他个体打交道,社会支持就来源于身边的这些个体,它是一种资源,一种保护,一种归属。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当身处逆境、压力重重之时,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深切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是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的。
社会支持对于个人,特别是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明,教师的社会支持越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社会支持越不完善或者越匮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2 .缓冲心理压力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它对心理压力起缓冲作用,可降低我们对压力严重性的感受性,减轻各种应激性事件对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作用。
3 .调节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即社会支持越完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可见,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
◆调适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关心不足,或者即使有关心,也仅限于学校的微薄力量。
人们将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蜡烛,视为桃李满天下的园丁。
一切的赞颂与期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与职业的崇高。
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比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
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互相尊重。
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
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
二是优势互补。
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理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情感互动。
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
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
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涉及原则的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2 .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一种行政关系。
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时,一要靠行政手段,二要靠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尊重领导的人格,支持学校的工作,尽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并积极参与全校性的工作,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
3 .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
教师与家长交往,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的方法、步骤。
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的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
意见。
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 .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
只有这种交往,才能实现的师生真正的沟通。
◆预防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温馨和睦的家庭能让教师“心有所依”,使教师产生一种归属与责任感。
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支持有很重要的作用。
经营一个美满的家庭,需要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婚姻是构成家庭的核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夫妻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需要包容与理解。
2 .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学校应当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为教师提供身心休养、恢复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午餐饮食质量,教室环境、教学仪器设备的状况,教师教学或进修中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都要尽学校最大可能予以改善,以降低因这些因素给教师带来的不快或不适应。
3 .多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
由于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量大,没有太多时间结交教育行业以外的朋友。
而与圈内的朋友交流的时候,话题难免会局限于教育事业,彼此可能互相抱怨、倾诉工作的辛苦。
因此,教师可以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
改善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是一个全面互动的过程。
总之,如若整个社会如果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更宽容更温馨的环境,则教师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就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