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睡得蒸汽压与纯水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Aw=P/P0。

水分活度能反映水与各种非水分缔合的强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和其他性质。

2、焦糖化作用: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可产生焦糖化的复杂反应。

大多数的热解反应能引起糖分子脱水,因而把双键引入糖环,产生不饱和中间产物,而这些不饱和环会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聚合物。

3、淀粉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一般形成具有粘弹性的凝胶,凝胶连结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第一步。

稀淀粉溶液冷却时,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

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很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过程即为淀粉的老化。

4、膳食纤维: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溶性的植物细胞壁材料,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另一部分是非淀粉的水溶性多糖。

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不被消化的聚合物。

5、维生素A:是一类有营养活性的不饱和烃,如视黄醇及相关化合物和某些类胡萝卜素。

6、脂肪的同质多晶:所谓同质多晶型物是指化学组成相同,但具不同晶型的物质,在熔化时可得到相同的物质。

7、胃合蛋白反应:是指一组反应,它包括蛋白质的最初水解,接着肽键的重新合成,参与作用的酶通常是木瓜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

8、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9、异酸:油脂在氢化过程中,一些双键被饱和,一些双键可能重新定位,一些双键可能由顺式转变为反式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物被称为异酸。

11、预糊化淀粉: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干燥脱水,该淀粉分子仍保持其糊化状态,这样的淀粉称为预糊化淀粉。

12、海藻酸:海藻酸是从褐藻中提取出来的,是由β-1,4-D-甘露糖醛酸和α-1,4-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线性高聚物。

12、酶制剂: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从生物组织(细胞、微生物)提取的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的纯度及酶促活性的生化制品,常作为食品添加剂。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1、食品化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2、结合水:是一个样品在某一个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含量3、疏水水合:热力学上,水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稀有气体以及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相混合无疑是一个不利的过程(ΔG >0)。

ΔG= ΔH- T ΔS ΔG为正是因为ΔS是负的。

熵的减少是由于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物质的邻近处形成了特殊的结构。

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

4、疏水缔合(疏水相互作用):当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存在时,不相容的水环境会促使它们缔合,从而减小了水-非极性界面,这是一个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ΔG<0)。

此过程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R(水合的)+R(水合的)→R2(合的)+H 2O5、水分活度:AW=f/f0 f:溶剂(水)的逸度。

逸度:溶剂从溶液逃脱的趋势f0 :纯溶剂的逸度。

6、相对蒸汽压”(RVP)p/p0 是测定项目,有时不等于A w,因此,使用p/p0 项比A w 更为准确。

在少数情况下,由于溶质特殊效应使RVP成为食品稳定和安全的不良指标。

7、吸着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P/P0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8、滞后现象:滞后现象就是样品的吸湿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全重叠的现象9、玻璃化温度(Tg):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此时的温度称玻璃化温度10、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食品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1.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质量、延长保质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料、甜味剂、酸味剂、增味剂、防腐剂等多个类别。

2. 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们促进并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而不会被反应消耗掉。

在食品化学中,常见的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酶可以在食品加工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产生的酶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3.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减缓或阻碍氧气引起的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食品中,抗氧化剂通常添加于油脂、肉制品、果蔬制品等易被氧化的食品中,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品变质和质量下降。

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谢物等。

4. 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由于摄入了被污染或变质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

食品中毒的原因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和毒素等。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烧等。

为了预防食品中毒,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使用合适的处理方法,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5.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中,以改变其性状和功能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具有抗病虫害、耐酸碱、耐低温等特性,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等方面引起了争议,许多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和标识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6. 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类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中,以抑制食品变质和腐败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亚硫酸盐、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等。

防腐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和质量,但过量的防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防腐剂需要控制剂量和遵守相关标准。

7. 酸碱度(pH 值)酸碱度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食品的酸碱度会影响其质地、味道和保存期限等因素。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水分一、名词解释1.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2.自由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4.水分活度: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5.滞后现象:向干燥食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g 水/g干物质)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四个基团在空间的两种不同排列(构型)呈镜面对称。

7、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焦糖化反应: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蔗糖200℃)时,糖发生脱水与降解并生成黑褐色物质的反应。

9、美拉德反应:食品中的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物质的反应,又称羰氨反应。

10、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破坏结晶区弱的氢键,在水中溶胀,分裂,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11、α-淀粉:胶束彻底崩溃,形成被水包围的淀粉分子,成胶体溶液状态。

12、β-淀粉:淀粉的天然状态,分子间靠氢键紧密排列,间隙很小,具有胶束结构。

13、糊化温度:指双折射消失的温度。

14、淀粉老化:α-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六、简答题17、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淀粉的糊化:淀粉悬浮液加热到一定温度,颗粒开始吸水膨胀,溶液粘度增加,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的过程。

影响因素:淀粉结构,温度,水分,糖,脂类,PH值20、何谓高甲氧基果胶阐明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天然果胶的一类的分子中,超过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成为高甲氧基果胶。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架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近似地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Aw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

3.滞后现象:对于食品体系,水分回吸等温线很少与解吸等温线重叠,一般不能从水分回吸等温线预测解吸现象(解析过程中试样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水分回吸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性被称为滞后现象。

1.焦糖化褐变: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变成黑褐色的色素物质,这作用称为焦糖化褐变。

2.美拉德反应: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又称美拉德反应。

甲壳低聚糖:是一类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聚合度水溶性氨基葡聚糖。

4.转化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旋光发生改变)5.预糊化淀粉:由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进行滚筒干燥,最终产品即为冷水溶的预糊化淀粉。

特性:易于溶解,似亲水胶体。

6.变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

按规定方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油脂试样中加入碘化钾后的碘量,每公斤油样所需硫代硫酸钠的毫克当量数。

也可用1Kg油脂中的活性氧毫摩尔量表示。

2.油脂的可塑性:在一定外力范围内,油脂具有抗变形的能力,在较大外力的作用下,可改变形状的性质,在较小力的作用下不流动,较大力下可流动。

3.油脂的改性:油脂的改性就是借助于物理化学手段,通过对动物、植物油的加工,改变甘油三酸酯的组成和结构,使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之适应某种用途。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2、构型:一个分子各原子在空间的相对分布或排列,即各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结构形式。

3、变旋现象:当单糖溶解在水中的时候,由于开链结构和环状结构直接的相互转化,出现的一种现象。

4、间苯二酚反应:5、膨润现象:淀粉颗粒因吸水,体积膨胀到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结构即行消失的现象。

6、糊化: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凝胶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黏稠体系的现象。

7、淀粉老化:经过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放置后,溶液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的现象。

8、多糖(淀粉)的改性: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多糖的形态或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多糖的理化性能的过程。

(如胶原淀粉)9、同质多晶现象:同一种物质具有不同固体形态的现象。

10、油脂塑性:指在一定压力下表现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应变能力。

11、油脂的精炼: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粗油(直接由油料中经压榨、有机溶剂提取到的油脂)中影响产品外观(如色素等)、气味、品质、的杂质去除,提高油脂品质,延长储藏期的过程。

(碱炼:NaOH去除游离脂肪酸)12、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氨基酸在某一pH值时,氨基酸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此时的pH值成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13、蛋白石四级结构:由多条各自具有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起来的结构形式。

14、蛋白质的变性:把蛋白质二级及其以上的高级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遭到破坏而一级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的过程。

15、水合性质:由于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内一部分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于正常水。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一、名词解释1、AW :AW表示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气压力(P0)之比,即Aw = P/ P0 。

2、等电点:蛋白质在某pH值时其所带电荷数为零,此时它所在溶液的pH就是它的等电点pI 。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构象不稳定,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性。

4、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组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沿一个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并不考虑侧链的构象和片断间的关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氢键在其中起着稳定构象的作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各种作用力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紧密的复杂球形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二条或多条肽链之间以特殊方式结合,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中每条肽键都有自己的一、二、三级结构,这些肽链称为亚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6、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数量。

7、碘值: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叫做碘值。

碘值可以判断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即双键数)。

8、改性淀粉:它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

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者在淀粉分子中引入取代基可制得性质发生变化、加强或具有新的性质的淀粉衍生物。

9、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

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

10、杂聚多糖:由多种单糖聚合而成,水解后生成不同种类的单糖。

如半纤维素和粘多糖。

11、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焦糖化反应: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熔融,在温度超过100℃时,糖分解变化形成黑褐色的焦糖,称为焦糖化反应。

2酶的活性中心:由少数必须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完成特定催化作用的空间小区域3防腐剂:凡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作用的物质4肉的成熟:动物屠宰后经僵直到软化,使肉产生最佳食用状态的过程5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通过酶催化α与β碳原子间的断裂、β-碳原子上的氧化,相继切下二碳单位而降解的方式称为脂肪酸的β氧化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而只能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分别是Lys Phe V al Met Trp Leu Ile Thr(His)7酶的必需基团:酶蛋白中只有少数特定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和酶的催化活性有直接关系,这些官能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类的氧化分解,又叫细胞呼吸9血色质:在缺氧的条件下,肌色质的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生成粉红色的物质,称为血色质。

10抗氧化剂:能组织或延缓食品氧化,以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11水分活度:一个食品样品中水蒸气分压P与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P0之比。

Aw=P/P012酶原:无催化活性的酶分子称为酶原13 EMP途径:葡萄糖无氧分解为丙酮酸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又称葡萄糖的酵解途径14 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与酮酸的α-酮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相互交换,使原来的α-氨基酸变为相应的α-酮酸,α-酮酸转变为相应的α-氨基酸,这个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

15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的或者天然的物质16生色基:能够在紫外可见区内吸光的基团17肌色质:当氧合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在有氧的条件下加热,因珠蛋白变性,血红素的二价铁变为三价铁,生成黄褐色的变肌红蛋白,称为肌色质。

18味觉:食品溶液或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蕾,进而刺激味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味觉中枢,经大脑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19异化作用:通过物质分解,将自身物质转化为外部物质的过程20淀粉的老化:淀粉溶液在室温或者低于室温的条件下,硬度会变大,体积会减小,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中各种成分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食品化学不仅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还重点研究食品的同位素标记技术、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的合成和应用等。

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食品成分,是构成人体重要组织的基础,也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用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体活动的重要能源来源。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如蔗糖、淀粉等。

碳水化合物能够迅速提供能量,是人体各项活动所必需的。

3. 脂肪:脂肪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动植物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它是一种能量丰富的物质,提供了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更多的能量。

脂肪还是细胞膜和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不能被人体合成,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维生素在人体新陈代谢、细胞功能维持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

5. 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无机营养物质,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如钙、铁、锌等。

矿物质是人体骨骼、牙齿等组织的构成要素,也参与体内许多物质的代谢和催化作用。

6.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特性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

食品添加剂不仅要保证安全性,还要保证对食品的影响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7. 食品致癌物:食品致癌物是指能够增加食品中致癌物质含量,从而导致食品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致癌物有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

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合理控制食品致癌物质的生成和含量,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8.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无害性和无毒性。

食品安全受到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和储存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和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

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

水一名词解释①aW :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②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一种状态,它既象固体一样有一定的形状,又象液体一样分子间排列只是近似有序,是非晶态或无定形态。

处于此状态的聚合物只允许小尺寸的运动,其形变很小,类似于玻璃,因此称~。

③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此时的温度④分子流动性: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动移动性的总度量。

⑤无定形:是物质的一种非平衡,非结晶的状态⑥稀释等温:线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以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为纵坐标,以水分活度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即为MSI.⑦疏水相互作用: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减少水与非极性实体的界面面积,疏水基团之间进行缔合这种作用成为疏水相互作用⑧疏水水合:水中由于极性的差异发生了体系的熵的减少,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此过程成为疏水水和⑨笼型水合物:是象冰一样的包合物,水为“宿主”,它们靠氢键键合形成象笼一样的结构,通过物理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内,被截留的物质称为“客体”。

⑩滞后现象:采用回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和按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并不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二简答1、? 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如何?答:水分活度的物理意义是表征生物组织和食品中能参与各种生理作用的水分含量与总含水量的定量关系.2、? 离子、亲水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分别以何种方式与水作用?离子与偶极子、氢键结合、疏水相互作用3、? 冰冻法保藏食品有何利弊?答:利,在低温情况下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一些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降低。

弊,冷冻后食品中非水分组分的浓度将比冷冻前变大,水结冰后体积比结冰前增大9%。

冷冻产生了浓缩效应。

4、? 水的理化性质与类似物有何特殊性?为什么?答:1. 熔点,沸点高.2. 介电常数大3. 水的表面张力和相变热(熔融热、蒸发热、升华热)大.4. 密度低,结冰时体积膨胀.5. 导热值比非金属固体大,0℃时,冰的导热值为同温度下水的4倍,热扩散速度为水的9倍.6. 密度随温度而变化.7.具有溶剂性.5? 如何解释水在零下四摄氏度时,密度最大?答:0~4度时,配位数的影响占主导,水密度增大,随着温度的上升,布朗运动占主导,水的密度降低,两种因素最终结果是水的密度在4度时密度最大。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一、食品化学食品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延长保存时间、提高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味剂等。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但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三、食品营养食品营养是指食物中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食品营养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选择和制备食品时,应注重营养均衡。

四、食品风味食品风味是指食品在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食品风味是由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风味,如酸甜苦辣咸等。

食品风味的研究对提高食品品质和满足人们的口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五、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的变质现象,如发霉、酸败、发酵等。

食品腐败变质会导致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储存食品时应选择适当的条件和方法,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转化、影响和归趋等过程。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环境化学名词的解释:1、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生物可降解性: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被环境吸收利用的过程。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积累性和高毒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4、酸雨: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导致雨水的pH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总结

1,食物:是指含有营养素的可食性物料。

2,营养素:是指那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3,食品:经过加工的失误成为食品。

4,食品科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5,食品工艺学:运用食品科学原理来从事食品的选择、保藏、包装及销售,它影响消费安全、营养和食品卫生。

6,食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着的一门科学,即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学科。

7,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8,水分的吸附等温线(MSI):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9,滞后现象:采用向干燥食品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

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一种状态,它既像固体一样有一定的形状,又像液体一样分子间排列之势近似有序,是非晶态或无定形态。

出浴此状态的聚合物只允许小尺寸的运动,其形变很小,类似于玻璃,因此称~。

10,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一种状态,它既像固体一样有一定的形状,又像液体一样分子间排列只是近似有序,是非晶态或无定形态。

处于此状态的聚合物只允许小尺寸的运动,其形变很小,类似于玻璃,因此称~。

11,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成玻璃化转变,此时温度称~。

12,无定形:是物质的一种非平衡,非结晶的状态。

13,分子流动性: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动移动性的总度量。

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14,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衍生物的总称。

食品化学 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 名词解释

[1]自由水: 溶解溶质的能力强,干燥时易被除去[2]水分活度: 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3]吸着等湿线: 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4]结合水: Aw为0-0.2, 含水量为1-6.5 %,不能作为溶剂,无冷冻能力的水分[5]滞后现象: 采用回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和按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并不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6]淀粉糊化: 淀粉粒在适当温度范围内,在水中溶胀,溶液粘度增加,淀粉颗粒破裂,双折射消失,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7]淀粉老化: 糊化的淀粉溶液经冷却,淀粉溶解度减少,一些淀粉分子重新缔合形成沉淀或凝胶的过程[8]改性淀粉: 天然淀粉经适当的化学,物理或酶处理,使某些加工性能得到改善,以适应特定的需要[9]麦拉德褐变: 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在少量水的存在下的反应,产物为褐色色素和风味物质[10]焦糖化反应: 在无水(或浓溶液)条件下加热糖或糖浆,用酸或铵盐作为催化剂,生成焦糖的过程[11]β-环状糊精: 由环状α-D-呋喃葡萄糖苷构成,聚合度为7非酶褐变反应(并举2例): 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表面接触空气,其中酚类等物质在非酶促条件下被氧化而发生的显著颜色变化、趋向加深的现象.例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12]果胶物质: 果胶及其伴随物的混合物[13]等电点: 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0时的pH[14]胶凝作用: 变形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15]蛋白质变性: 当蛋白质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构象发生变化的现象[16]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17]盐溶: 蛋白质液体加入少量中性盐时,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18]POV: 1Kg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19]酸价: 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mg数[20]碘值: 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用IV表示[21]抗氧化剂(并举1例): 小剂量的使用就可以减缓油脂氧化的物质,例如:生育酚,茶多酚,抗坏血酸等[22]同质多晶: 化学组成相同,结晶晶型不同,但融化后生成相同的液相的物质[23]维生素: 支配动物营养,调节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完成代谢的微量有机化合物[24]维生素元: 原本没有维生素活性,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的物质[25]水溶性维生素: 能溶于水的维生素,如: Vc Vb[26]脂溶性维生素: 能溶于脂类物质的维生素,如: Va Vd Ve Vk[27]矿物质: 在机体中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入,不足会导致疾病,过量会导致中毒[28]常量元素: Na K Ca Mg Cl P S 等[29]必须微量元素: Fe Cu I Mn Zn Co 等[30]发色团: 紫外或可见光区具有吸收峰的基团[31]助色团: 分子中本身不吸收辐射而能使分子中生色基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32]氧化作用: 血红素中的亚铁与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高铁血红素的作用[33]氧合作用: 血红素中Fe2+与一分子氧以配位键结合[34]风味: 食品摄入后所产生的一种感觉,是口腔中各种感觉的综合反映[35]香味前体物: 能直接合成香气成分的生物体或化学物质[36]嗅感: 食物中各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对鼻腔的神经细胞产生的兴奋作用[37]AH/B生甜团学说: 甜味物质中的AH-B单位和味蕾上的AH-B单位相作用形成氢键,从而产生甜味。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架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近似地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Aw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

3.滞后现象:对于食品体系,水分回吸等温线很少与解吸等温线重叠,一般不能从水分回吸等温线预测解吸现象(解析过程中试样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水分回吸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性被称为滞后现象。

1.焦糖化褐变: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变成黑褐色的色素物质,这作用称为焦糖化褐变。

2.美拉德反应: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又称美拉德反应。

甲壳低聚糖:是一类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聚合度水溶性氨基葡聚糖。

4.转化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旋光发生改变)5.预糊化淀粉:由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进行滚筒干燥,最终产品即为冷水溶的预糊化淀粉。

特性:易于溶解,似亲水胶体。

6.变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

按规定方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油脂试样中加入碘化钾后的碘量,每公斤油样所需硫代硫酸钠的毫克当量数。

也可用1Kg油脂中的活性氧毫摩尔量表示。

2.油脂的可塑性:在一定外力范围内,油脂具有抗变形的能力,在较大外力的作用下,可改变形状的性质,在较小力的作用下不流动,较大力下可流动。

3.油脂的改性:油脂的改性就是借助于物理化学手段,通过对动物、植物油的加工,改变甘油三酸酯的组成和结构,使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之适应某种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水分一、名词解释1.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2.自由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4.水分活度: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5.滞后现象:向干燥食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g 水/g干物质)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四个基团在空间的两种不同排列(构型)呈镜面对称。

7、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焦糖化反应: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蔗糖200℃)时,糖发生脱水与降解并生成黑褐色物质的反应。

9、美拉德反应:食品中的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物质的反应,又称羰氨反应。

10、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破坏结晶区弱的氢键,在水中溶胀,分裂,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11、α-淀粉:胶束彻底崩溃,形成被水包围的淀粉分子,成胶体溶液状态。

12、β-淀粉:淀粉的天然状态,分子间靠氢键紧密排列,间隙很小,具有胶束结构。

13、糊化温度:指双折射消失的温度。

14、淀粉老化:α-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六、简答题17、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淀粉的糊化:淀粉悬浮液加热到一定温度,颗粒开始吸水膨胀,溶液粘度增加,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的过程。

影响因素:淀粉结构,温度,水分,糖,脂类,PH值20、何谓高甲氧基果胶?阐明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天然果胶的一类的分子中,超过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成为高甲氧基果胶。

高甲氧基果胶(HM):必须在具有足够的糖和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胶凝。

当果胶溶液pH足够低时,羧酸盐基团转化成羧酸基团,因此分子不再带电,分子间斥力下降,水合程度降低,分子间缔合形成接合区和凝胶。

糖浓度越高,越有助于形成接合区。

21、HM和LM果胶的凝胶机理?HM果胶溶液必须在具有足够的糖和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胶凝,又称为糖-酸-果胶凝胶。

当果胶溶液pH足够低时,羧酸盐基团转化为羧酸基团,因此分子不带电荷,分子间斥力下降,水合程度降低,分子间缔合形成凝胶。

LM果胶(DE≥50%)必须在二价阳离子(如Ca2+ )存在情况下形成凝胶,胶凝的机理是由不同分子链的均匀(均一的半乳糖醛酸)区间形成分子间接合区,胶凝能力随DE的减少而增加。

第三章蛋白质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必须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等电点:某一pH值的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氨基酸的疏水性:从各氨基酸的疏水性减去甘氨酸疏水性之值来表示。

5、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指食品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仲蛋白质对食品需宜特征做出贡献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7、胶凝: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

8、持水力:由分子(通常以低浓度存在的大分子)构成的基质通过物理方式截留大量水以防止水渗出的能力。

9、蛋白质的组织化:在开发利用植物蛋白和新蛋白质中要特别强调的一种功能性质。

10、食品泡沫:气泡在连续的液相或含可溶性表面活性剂的半固相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六、简答题1.扼要叙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也即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主要有α-螺旋结构和β-片层结构。

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旋或折叠形成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四级结构: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成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在生产上有什么实际意义?9、影响蛋白质发泡及泡沫稳定性的因素?(1)蛋白质的特性(2)蛋白质的浓度,合适的浓度(2%~8%)上升,泡沫越好(3)pH值在PI时泡沫稳定性好(4)盐使泡沫的稳定性变差(5)糖降低发泡力,但可增加稳定性(6)脂肪对蛋白质的发泡有严重影响(7)发泡工艺。

10、试述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理。

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凝聚,形成凝胶。

这就是一个蛋白质凝胶的形成过程。

机理就是胶体的凝聚反应,是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其形成机制及相互作用十分清楚,影响因素包括加热,PH,钙离子或其他二价金属离子等。

第四章脂质一、名词解释2、必需脂肪酸(EFA):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品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

3、同质多晶:是化学组成相同而晶体结构不同的一类化合物,但融化时可生成相同的液相。

5、固体脂肪指数(SFI):在一定温度下固液比。

6、油脂的塑性:指在一定外力下,表观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7、烟点: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

8、闪点: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

9、着火点: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秒的温度。

10、皂化值(SV):完全皂化1g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数。

11、碘值(IV):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是衡量油脂中双键数的指标。

12、过氧化值(POV):1Kg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mmol) 。

13、酸价(AV):是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毫克数。

14、油脂氢化:三酰基甘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在催化剂(Pt,Ni)的作用下,与氢发生加成反应,酰基甘油不饱和度降低。

15、抗氧化剂:具有清除、终止、限制自由基产生与引发氧化反应的物质。

五、简答题2、什么是同质多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

脂肪分子由于其晶型的不同而导致其熔点的不同的现象被称为同质多晶现象。

(1)用棉籽油生产色拉油时,要进行冬化以除去高熔点的固体脂。

这个工艺要求冷却速度要缓慢,以便有足够的晶体形成时间,产生粗大的卢型结晶,以利于过滤。

(2)人造奶油要有良好的涂布性和口感,这就要求人造奶油的晶型为细腻的β'型。

在生产上可以使油脂先经过急冷形成α型晶体,然后再保持在略高的温度继续冷却,使之转化为熔点较高的β'型结晶。

(3)巧克力要求熔点在35℃左右,能够在口腔中熔化而且不产生油腻感,同时表面要光滑,晶体颗粒不能太粗大。

在生产上通过精确地控制可可脂的结晶温度和速度来得到稳定的β型结晶。

具体做法是,把可可脂加热到55℃以上使它熔化,再缓慢冷却,在29℃停止冷却,然后加热到32℃,使β型以外的晶体熔化。

多次进行29℃冷却和33℃加热,最终使可可脂完全转化成β型结晶。

3、何谓HLB值?如何根据HLB值选用不同食品体系中的乳化剂?答:HLB值即衡量乳化性能的指标“亲水—亲脂平衡性质”。

HLB值 1.5~3 3.5~6 7~9 8~18 13~15 15~18适用性消泡剂 W/O型乳化剂湿润剂 O/W型乳化剂洗涤剂溶化剂18、酸价,酯值,皂化值都是用氢氧化钾的量来表示,简述其区别和联系。

皂化值是指完全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是三酰甘油中脂肪酸平均链长的量度,即三酰甘油平均分子量的量度。

而酸价为中和1克溶液中氢离子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值:表示油脂类、聚酯类、石蜡等有机物质中含有游离酸的一种指标。

酸值又称酸价,是指中和1g天然脂肪中的游离酸所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具体的是指在试验条件下,中和1g试样所需氢氧化钾的mg值。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

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

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

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六、论述题2、油脂自动氧化历程包括哪几步?影响脂质氧化的因素有哪些?答:1、油脂自动氧化历程包括: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三步; 2、影响因素有:1、脂肪酸的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大于饱和脂肪酸、顺式酸大于反式酸、共轭双键的脂肪酸大于非共轭双键的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大于甘油脂肪酸; 2、氧浓度:在大量氧的存在下,氧化速率与氧浓度无关,氧浓度很低时,氧化速度与氧浓度近似成正比;3: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氧化速率增高; 4:脂类暴露于空气的表面积:成正比;5:水分:在低水分含量的干燥食品中,氧化速率非常快,当水分活度增加,脂类氧化速率减慢并降到最低值,当水分活度再次升高,氧化速率再次加快; 6:分子定向:铅大于铜大于锌大于铁大于铝; 7:助氧化剂与抗氧化剂; 8:辐射能:促进氧化;第五章维生素与矿物质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是活的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需要量极少的天然有机物质的总称。

2、必需矿物质元素: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常量元素。

3、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的比例。

4、碱性食品:含有阴离子(P、S、Cl)酸根的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大多呈酸性,故在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5、酸性食品: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氧化生成Na2O K2O CaO MgO,含金属阳离子较多的食品生理上称为碱性食品。

六、简答题第一节1、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分成几类?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7、食品中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损失途径有哪些?为尽量降低维生素的损失,粗加工时应注意什么?答:(1)食品中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损失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原料本身的成熟程度、新鲜程度。

<2>食品原料的预处理。

例如,水果和蔬菜的去皮,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