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备考计划讲课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a2d69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4.png)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
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
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宜昌市九中班组组长组内成员探究时间一、探究时参考信息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模板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a95c85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4.png)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模板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能鉴别地氮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化肥的简介【自主练习】阅读书本79-8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拿出常见的氮、磷、钾肥让学生观察,然后填写下表:(1)氮肥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磷肥中一定含有磷元素,钾肥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给出2分钟的时间,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说出化肥名称,另一个同学写出化学式并说出这种化肥属于哪种肥料。
(2)氮肥中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应密封保存。
(3)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算出一种氮肥的含氮量,让学生说出每种氮肥的含氮量,记住。
(4)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农作物的症状,由其他学生说出这种作物需要施用哪种肥料。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复合肥料。
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4.浅谈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和弊。
【教师点拨】总结归纳化肥的作用时,尽量简洁。
氮肥长叶;磷肥长根;钾肥长茎。
农作物哪一部分出了毛病,就施哪种肥料。
【跟踪练习】1.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农要适时适量地施用钾肥,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A)A.K2SO4B.CO(NH2)2C.Ca(H2PO4)2D.NH4NO32.下列化肥中,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B)A.KClB.NH4NO3C.NaHCO3D.Ca(H2PO4)23.小明家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你认为应增施的化肥是(A)A.氯化钾B.碳酸氢铵C.尿素D.磷矿粉有效成分学习指导二:初步学会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自主练习】阅读书本82-83页的有关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作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90101bbf3968011ca30091ab.png)
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王虎集备人 郭希瑞、朱冬冬 二次备课时间课 题第1讲 空气教学目标1. 明确空气的组成;2.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 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 实验室氧气的制取。
教学难点 1.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造成误差的原因;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教学手段 课件、板演课 型 复习课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根据学科情况,可以自行调整) 考点一 空气O 2、N 2、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比较气体主要性质用途 O 2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N 2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制硝酸和氮肥的原料,用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成电光源、氦气可用来空气球和制造低温环境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消耗尽瓶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生成气体),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水会自动进入容器中来补充。
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变式装置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流入集气瓶,上升到刻度“1”处。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误差分析小于1/5: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未冷却就读数大于1/5:点燃红磷时没有夹紧弹簧夹;点燃的红磷没立即伸入瓶中药品选择不能用硫、碳、镁等代替红磷,因为硫和碳燃烧后都产生气体,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有偏差;铁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还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月日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虎集备人郭希瑞、朱冬冬二次备课时间课题第2讲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了解“碳的单质”的类型。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化学教案范本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化学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afad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3.png)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化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概念。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 知识点讲解首先,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通过实例和图示展示元素和化合物的不同特征。
其次,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要求学生牢记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其化学式,并正确书写反应条件及平衡状态。
最后,介绍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相关知识。
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讲解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等。
2. 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简单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及结果。
通过实验证明教学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练习,从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要求学生根据已给定的实验条件和反应物,书写平衡化学方程式。
4. 小结与展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和个人作业的评价。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验竞赛和化学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竞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化学实验项目的研究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和练习的难度,以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化学中考备考计划(6篇)
![化学中考备考计划(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28c9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7.png)
化学中考备考计划(6篇)化学中考备考计划(6篇)化学中考备考计划篇1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结合本校情况,分析学情我们学校九年级有3个教学班,学生130多人。
通过本学年度前期教学实践,结合平时考试学生成绩,我们发现,化学教学出现如下特点: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压力大。
2、化学是学生新学科,启蒙教学有难度,教材内容广泛,学习时间短,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很熟悉,基础知识不很扎实。
3、尖子生很少,后进生较多,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4、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理解不深透,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中考化学复习基本策略1、第一阶段——分单元复习。
(4月中旬到5月中旬)。
按课本内容,结合《中考导航》进行单元复习。
复习时,不能只单纯的照课本内容简单的复述一遍,而是要抓住课本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牢牢紧扣课本每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搞清教材单元与单元、课题与课题,以及单元与课题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抓好知识点和考点。
我的具体做法是: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将每单元的考点、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列给学生,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以及中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2、第二阶段——分块复习。
(5月中旬到5月底)在第一轮分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
在复习中按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
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每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讲解,又有专题小测验,还有专题的试卷讲评,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这样既分单元又分块的复习,就会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才会提高。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3b55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f.png)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5篇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7e79a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c.png)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化学复习教案1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一节的教学第1课时:烷烃第2课时:烯烃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第4课时:习题讲解2、重点和难点突破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二、预习内容(一)、烷烃和烯烃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结合成,碳原子剩余的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
烷烃的通式为,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2、烷烃和烯烃(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3)顺反异构的概念(二)乙炔1、乙炔的分子式,最简式,结构简式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三)脂肪烃的来源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石油工艺的比较: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分馏常压分馏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石油气,_______, ,[来源:学,科,网z,_,_,k][来_______, ( ,, )[来源:学科网z__k]减压分馏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催化裂化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________催化重整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学习重难点: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2、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阅读p28思考和交流思考;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c)烷烃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044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b.png)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2. 通过例题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
3. 能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概念。
2. 物质的分类方法。
3.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物质的组成概念,如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等。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溶液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
2. 学会溶液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溶液的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
2. 溶液的计算方法。
3. 溶液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溶液的概念,如溶质、溶剂等。
2. 通过例题讲解溶液的计算方法。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气体的性质与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气体的基本性质。
2. 学会气体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气体的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 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可燃等。
2. 气体的计算方法,如体积、压力、温度等。
3. 气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气体的计算方法。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5篇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a9b1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e.png)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1一、学情分析:这一级九年级学生基础很差,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e9f04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d.png)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三化学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案内容:一、复习基础知识1. 复习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复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3. 复习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4.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
二、复习化学反应1. 复习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复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4. 复习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三、复习化学实验1. 复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复习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的编写方法。
3.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演示。
四、复习化学计算1. 复习摩尔质量、摩尔比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2. 复习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3. 复习化学反应的计算,如反应物质的质量关系和产物的质量计算。
五、复习化学的应用1. 复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等。
2. 复习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如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
3. 复习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燃料和材料的生产等。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互动。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示范。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化学计算和应用题目,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e627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1.png)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初三化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占有核心地位,为以后的化学计算将奠定良好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驾驭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根底上初步接触化学计算,应让学生娴熟驾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善计算解题步骤。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驾驭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驾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进展简洁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讨、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
2、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把握考点和重点。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化学学问中的微粒美和计算美,相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书写。
教学方法:小组探讨、学生展示、讲授法。
课前打算:大白纸、记号笔。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二)一、学生根本状况分析1、总体分析:从学生的学问根底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局部与化学有关的根底学问。
从学生的实力开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必须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具备了必须的试验操作实力。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驾驭了根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试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
从学生的学习看法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看法端正,上进心强,但局部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
各个班开展较为均衡。
面对实际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安康地开展。
二、试验内容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踊跃主动地获得化学学问,激发学生亲近化学、酷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爱好,造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局部演示试验和分组试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试验等。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51b8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1.png)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复习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复习内容: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计算的方法、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3. 第三章:氧气与燃烧复习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灭火的方法等。
4. 第四章:金属与酸碱盐复习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制取、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制取、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5. 第五章:化肥与农药复习内容:化肥的分类、化肥的作用、农药的性质、农药的使用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习题训练等。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2.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中考模拟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复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时间:1. 每章复习时间安排为2课时,共计10课时。
2. 每章课后安排1次作业,共计5次作业。
3. 安排1次中考模拟考试,时间为1课时。
教学评价:通过本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九年级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应试能力。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中考要求,教学方法多样,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
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
![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d222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c.png)
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七篇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篇1)1.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
(2)掌握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成功的关键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改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研讨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实验的教学方法。
2.实验步骤(1)结合中学化学实验室现有条件,设计几种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的简易演示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
(2)制备所选用的催化剂。
(3)根据所选方案,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要求既能看到催化剂保持红热,又能看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生成,且不出现白烟。
(烟是固体小颗粒,烟是气体小液滴。
NH4NO3是烟,浓氨水和浓盐酸形成雾。
)3. 提示与思考(1)本实验中你将如何获得氨气和氧气?说明理由。
(2)如何制备催化剂?(3)请你分析,氨水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氨气能否全部被氧化?如果有未被氧化的氨气,是否需要除去?应怎样除去?(4)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观察到了异常现象?请你分析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5)请总结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操作技术。
4. 实验教学设计设计实验教学方案,讲授“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化学初中中考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中考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6a64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f.png)
化学初中中考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常见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共价键等;
2. 理解并应用化学原理,解决相关中考试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化学键:学习化学键的概念,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3.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1.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 讲解化学知识时,结合生活实例或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学以致用。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随堂测试:根据本次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测试,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建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
五、教学反馈
1. 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3. 通过班级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
![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f182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e.png)
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掌握一些简单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和2、知道并初步学会应用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
3、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合物中各元素4、结合对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你的科学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化学式的意义。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准备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讲授新课]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也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这就是化学式,要学会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理解其涵义,并能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推求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意义(以H2O为例)①表示一种物质:水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H2O表示2个水分子。
(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注意)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才有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没有化学式。
2.有些物质的化学式也是它的分子式。
分子式是化学式中的一种,只有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实际上许多物质并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这些物质也就没有分子式。
(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小结)(1)单质:①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铁Fe、铜Cu等)、固态非金属(如碳C、磷P等)、稀有气体(氦He、氖Ne等)②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等。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f95d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e.png)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 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和分类问题。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巩固知识。
4. 教学步骤:(1)回顾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讲解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区别。
(3)运用实例分析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和分类问题。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专题二: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 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
2. 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的特点。
4. 教学步骤:(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介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3)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专题三:溶液与浓度1.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分类。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溶液的概念及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教学步骤:(1)讲解溶液的概念及分类。
(2)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3)分析实例,运用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7b14b2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4.png)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全)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XXX课题:碳的单质教学目标:1.理解碳的单质的类型;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1.碳的单质的类型;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1.碳的单质类型碳的单质有两种类型: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同形体。
同素异形体:指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由于化学键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物质,如石墨和金刚石。
同素同形体:指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学键相同,但结构不同,如C60.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结构: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立方晶体结构。
性质:硬度极高,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用途:用于制造珠宝、高速切削工具等。
石墨:结构:由平面上的碳原子形成层状结构。
性质:导电性好,软而脆弱,化学性质稳定。
用途:用于制造石墨电极、涂料、铅笔芯等。
C60:结构:由60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球状结构。
性质:具有强的化学反应性,具有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
用途:用于制造高分子材料、润滑剂、光电器件等。
教学方法:讲授、板书、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碳的单质的类型和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应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1.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3.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研究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探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5.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6.教学目标:了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本知识。
7.教学重点:掌握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比较、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8.教学难点:理解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的变化。
9.教学过程:介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探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
备考计划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榆林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根据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中考方向,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化学备课组制定出本校化学中考备考计划。
一、备考指导思想
我们的中考备考工作严格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教学中要以“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工作主线,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总体理念指引下,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早”、“紧”、“严”、“细”、“实”、“好”六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三要”精神,即一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二要统筹兼顾,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搜集中考信息,研究命题趋势,重视尖子生提高同时更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两手抓,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两手都要硬。
二、加强化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中考成绩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目标、要求、命题范围、内容以及考试方式、试卷结构、试题难易比例、评卷方式等,做好教学目标的制订工作。
预测和把握出题动向,结合所教学生实际,制定复习、模拟计划,使复习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尽力而为,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教实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按要求以“教材和人”为本,吃透教材,做好新课教学工作,既全面又有重点。
强调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双基”,引导学生对学科重点知识做归类练习,清理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大理解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逐步提高成绩。
3、加强复习教学针对性,特别是备课的针对性,对近年中考的考点、热点、难点以及命题方向、试题类型、解题方法技巧、学生复习与学习方法等都要加强研究,精心准备。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并督促教师及时反馈和调整,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学习,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引导。
4、复习备考时,要针对学生不同层次及不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备考计划,采取措施使他们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优秀学生要加大培育力度,提高优生比例、提高高分比例,力求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三、认真对待每次月考
认真对待每次月考,一是每次月考前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二是强调学生认真对待考试,加强监考,培养学生考试的心理素质;三是考试后认真总结每次月考的情况。
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订和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测评的质量,为中考夯实基础。
四、积极转化学困生
我校存在着一批成绩较低的所谓“差生”,他们是提高平均分数最大的“潜力股”,只要我们工作得当,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对学困生的管理,重在心理调整,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兴趣,增强自信;要分出层次,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拔高。
学困生的中考复习要采用
抓大放小的策略。
对于学困生要学会舍得抛开难题,力求基本题少丢分,中档题多拿分。
2、学困生中考复习要坚持“小步子,密台阶,勤反馈,多鼓励”的原则。
3、学困生的心理辅导,重在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要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适合他们的目标,要努力让他们对学习痴迷,并对此乐此不疲。
五、复习策略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
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六、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现在——第二学期第6周):本阶段要求必须完成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第7周——第11周):本阶段师生以《中考考试说明》为纲,以书本为本,过好课本关。
要求师生认真扎实地把中考所考知识全面复习一遍,对课本上的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吃透。
本阶段复习结束后,科任老师认真总结第一轮复习情况,研讨下
一轮复习重点、方法、对策。
利用两操及课余时间针对体育考试科目和实验操作考试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作好充分准备迎接考试。
第三阶段(第二学期第12周——第14周):本阶段以分类复习为主,以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为重点,落实第二轮复习,在学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上,突出抓好考点、难点、重点。
以精讲带练,以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要求,本阶段的强化练习以套题练习为主,兼顾教师自选例题作必要的补充。
小结第二轮复习情况,研讨第三轮复习对策,本阶段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四阶段(第二学期第15周——第16周):本阶段以综合练习为主,以适应性练习及检查反馈指导为重点。
以模拟练习作为检测复习效果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落实第三轮复习,通过训练、模拟测试,使学生能熟悉题型,把握解题方法。
做好本阶段的复习情况小结与分析,本阶段进行第四次模拟测试。
第五阶段(第二学期第17周):本阶段教师主要以近三年的中考试题作随堂讲练,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深入实际做好查漏补缺,进一步对考试重点、难点、热点、考点进行整合强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和应考心态,迎接中考,本阶段进行第五次模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