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德阳三线建设主持稿

德阳三线建设主持稿

德阳三线建设主持稿德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东部,是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德阳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主要从德阳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作为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德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承担着国家的重要军工任务,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军工产业逐渐式微,德阳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

为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德阳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了三线城市建设的目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措施,推动城市发展。

二、现状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德阳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城市道路、水电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德阳市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一大批优质企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德阳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城市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国家“三线城市”政策的不断深化,德阳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德阳市还将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

此外,德阳市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城市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德阳市作为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一线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未来,德阳市将继续秉承“三线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阳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德阳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多变量协整关系研究

德阳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多变量协整关系研究
1 . 数 据 选 取 及处 理 。 本研 究 中 的经 济 状 况 用 德 阳市 的 国
内生 产总 值 G D P代 表 , 用I l 、 I 2 、 I 3代 表第一 、 二、 三产业 产
值, 选取 的样本 区间为 1 9 8 3 -2 0 1 2年 , 数据来 自《 德 阳统 计
业增长更加迅猛 。
为消 除时间序 列 G D P 、 I 1 、 I 2和 I 3回归后产生 的异方差性和 多重共线性而 又不 改变 原来 的协 整关 系 , 分别对其取 自然对 数, 分别用 L N G D P G、 L N I 1 、 L N I 2和 L N I 3表示 , 而D L N G D P 、
引言
德 阳位 于 成 都 平 原 东 北 部 , 不仅 是 中 国重 大 技 术 装 备 制
对 中国整体 、 浙江 、 甘肃和河北 的产业 结构域经济增 长的关
系 进行 了相 关 研 究 。
近年来 , 德 阳市 G D P连创新 高 , 一举 跃 居 四川 省第 = 二 _
造业 基地 , 也是全国惟一 的“ 联合 国清洁技术与再 生能源装
元, i产结构 比例为 5 2 . 1: 3 2 . 8: 1 5 . 1 。在此期 间, 其第 一产 业所 占比重逐渐下 降, 第二 、 三产业 比重有所上升。 到了 1 9 9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5
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 而第二产业 开始 发力 , 显示 出强劲 的增 长势头 , 尤其是在 “ 成德绵 ” 经济 圈成立之后 , 德 阳的第二 产
D L N I 1 、 D L N I 2和 D L N I 3 表示其一阶差分 , D D L N G D P 、 D D N L I 1 、 D D L N I 2和 D D L N I 3表示其二阶差分 。本 文选用E v i e w s 6 . 0软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fs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fs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姓名:方顺学号: 1212060013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2008---2012----2014)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

德阳是四川有名的工业和经济强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各具特色,并且有着丰富博大的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想必大家也比较清楚不陌生了,故这里也不再重提。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积淀下面就由我来归纳德阳产业的发展,简称:“二,四,十二,十”二:两大精品,国际,国家重点行业:重装,能源。

四:四大重点支柱优势行业:机械,化工,食品,材料。

十二:服装,医药,生物,汽车,家俱,电子零部件,矿业,现代商贸物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特色旅游,职教。

十二:服装,医药,生物,汽车,家俱,电子零部件,矿业,现代商贸物流,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特色旅游,职教。

第一产业德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棉、油、猪、蚕、菸的生产基地。

已建成蔬菜、生猪、家禽、食用菌、药材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级苗畜、苗禽基地市、省级优质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市和省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成了绿科蔬菜、火花米、旌晶食品、明阳种子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

形德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有与安徽凤阳同时搞包产到户的广汉金鱼乡,有率先在全国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镇。

随着改革的深入,旌阳区八角井镇、绵竹市汉旺镇等一批“中国乡镇之星”又先后涌现出来,成为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典范。

县域经济发达,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德阳连续几年占居 4 席。

四川省 200 强乡(镇)中,德阳占 51 个。

德阳家乡的变化

德阳家乡的变化
德阳家乡的变化
-
01
经济
02
环境
03
文化
04
交通
德阳家乡的变化
德阳的变化很大,下面从 #经济 # 环境 #文化 #交通 #人民生活 几
个方面介绍
1
章节 PART
经济
经济
德阳市,古称"旌城",四川省 辖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
部,地处龙门山脉向四川盆地 过渡地带。德阳于1983年建市, 现辖旌阳、罗江、广汉、什邡、 绵竹、中江6个县级市,1个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 个县。幅员面积5911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382.69万人
程扩建任务
2011年5月5日正式通航 启用以来,已累计开通 北京、上海、广州等航
线20余条次
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近 4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近2000吨
飞机起降近4万
······
谢谢您的 ·观看·
BUSINESS TRIP PROJECT PLAN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XXX
··· ···
德阳农业发达,素有"天府粮 仓"之称。旌(旌阳)多(多扶) 平原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为 四川省重要粮、棉、油、猪、 蚕、菸的生产基地,旱涝保收, 自古就有"膏腴之地"之称
2
章节 PART
环境
环境
Annual work summary
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约15. 3 -17. 7℃,年平均降水 量823 - 914. 5毫米;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由于地理 位置南北差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较高

德阳粮食调研报告如何写

德阳粮食调研报告如何写

德阳粮食调研报告如何写德阳粮食调研报告一、引言德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区域,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

为了解德阳市的粮食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粮食调研,旨在为德阳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粮食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农民对粮食生产的认知和期望;通过实地走访,我们考察了农田的种植情况、农户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

三、粮食种植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德阳市的主要粮食种植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小麦。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0%;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25%和15%。

调研还发现,种植过程中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农民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认知度较低,还有待提高。

四、问题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果,我们认为德阳市的粮食产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种植结构不合理,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多,存在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另外,农民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培训和科技推广。

五、建议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改善德阳市的粮食产业:首先,优化种植结构,鼓励农民种植其他粮食作物,以减少对水稻的依赖;其次,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的使用;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总结通过这次粮食调研,我们对德阳市的粮食生产做了一定的了解。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德阳市的粮食产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我们希望我们的调研结果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为德阳粮食调研报告的简单写法,总字数未达到1000字,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扩充。

德阳的未来发展趋势

德阳的未来发展趋势

德阳的未来发展趋势
德阳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
1. 加强交通建设:德阳将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提升区域交通水平,推动德阳与周边城市的联通。

2. 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德阳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新型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领域的高端产业集群,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

3. 加强城市建设:德阳将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设施、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4. 加强人才引进:德阳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城市人才资源水平。

5. 推进城乡一体化:德阳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乡村。

德阳酒店行业报告

德阳酒店行业报告

德阳酒店行业报告一、概述。

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也是成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德阳酒店行业也迅速壮大。

本报告将对德阳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二、发展现状。

1. 酒店数量,截至目前,德阳市共有各类酒店近300家,其中星级酒店约20家,快捷酒店约50家,经济型酒店约230家。

2. 酒店分布,德阳市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同时在景点周边和交通枢纽也有分布。

3. 酒店服务,德阳市酒店服务水平整体较高,大部分酒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有保障。

三、市场规模。

1. 客源市场,德阳市酒店的客源主要来自于商务出差、旅游观光和会议活动。

2. 市场需求,随着德阳市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酒店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3. 市场收入,德阳市酒店市场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四、竞争格局。

1. 酒店品牌,德阳市酒店市场主要以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本地知名酒店品牌为主。

2. 竞争优势,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服务优势在德阳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而本地知名酒店品牌则凭借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和适应性优势。

3. 竞争策略,酒店在竞争中主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市场宣传和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

五、未来发展趋势。

1. 品牌化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将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服务升级,酒店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3. 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酒店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提升客户体验和管理效率。

六、结语。

德阳酒店行业作为当地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

酒店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为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浅析德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德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德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德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市管县”体制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求,逐渐呈现出阻碍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势头。

因此,县域经济发展也逐步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党的十六大亦明确指出以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综合单元和子系统“县域经济”为首要任务,从而发掘县级政府的新职能新角色,起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铺平道路,更好的迎接发展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德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同样存在此类问题。

本文综合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定性与定量方法以德阳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德阳市县域经济探寻可行性发展模式及道路。

关键词:德阳市,县域经济,问题,对策ABSTRACTAccelerating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city administrating county"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gradually showing a hinder the pace of the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momentum.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also gradually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party's 16 big also made it clear to develop the most comprehensive basic uni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subsystem "county economy" as the first priority, so as to explore the new functional role of county government, play a ro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pave the way for the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better for the challenges andopportunities that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Deyang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s not exceptional also, there is also such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use of empirical and norm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is good for 。

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

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

今非昔比的德阳县域经济作者:文杰来源:《四川省情》2013年第08期编者按:三十载德阳的发展亮点纷呈,对此我们选取县域经济、工业产业、开发区建设、灾后重建四个突出点进行逐一品评。

荣誉榜★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区)★11年跻身“十强县”★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背景介绍旌阳区隶属德阳市,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县,南靠广汉市。

旌阳区是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30年来,旌阳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县级经济综合实力极大增强。

在四川省连续17年的“十强县”评比中,有11年跻身“十强县”行列,20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第6名。

2012年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市第六。

到2016年,旌阳区将在全省提前四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亮点经济总量:30年增长89.9倍经过30年的大力发展,旌阳区经济总量空前扩大。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2.0亿元,比1983年增长89.9倍。

位居全省第11位。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大关,达到51725元,比1983年增长83.1倍。

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长156.0倍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东汽、东电、二重、得阳科技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国家级经济技术经开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能力增强。

2012年,旌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46.7亿元,比1983年增长156倍,年均增长14.5%,装备工业占旌阳区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64.3平方公里旌阳区城市功能不断强化,1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旌东、亭江城市新区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城市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到2012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64.3平方公里。

其中,绿化覆盖面积25.6平方公里。

德阳现代农业实施方案

德阳现代农业实施方案

德阳现代农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然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需求,因此,推进现代农业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

2.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

3.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

4.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三、发展目标。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方案。

1.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保障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资金投入。

2.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4.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六、预期效果。

1.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农业产值大幅增长。

2.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种得到提升。

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4.农业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七、总结。

德阳现代农业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德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全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德阳现代农业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德阳市农业现代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013年四川省德阳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德阳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德阳经济运行情况第一篇:2013年四川省德阳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四川省德阳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德阳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努力克服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外需不足,国内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不利因素,经济增速保持平稳,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2013年,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三产增加值362.9 亿元,比上年增长9.9%。

1、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粮油、蔬菜生产稳定。

2013年,德阳市粮食总产量188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增长1%。

油料总产量19.7万吨,比上年增长3.5%。

蔬菜总产量203万吨,比上年增长3.1%。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0.5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生猪出栏350万头,比上年增长2.2%;出售和自宰家禽6096万只,比上年增长3.2%。

2、工业生产增势平稳。

2013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5.6亿元,较上年增长11.2%,总量位居全省第2位。

多数行业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机械增长12.1%,食品10.1%,建材14.9%,医药21.9%。

化工行业受国内外市场影响,增长5.7%。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1.8 亿元,比上年增长8.1%。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发电量增长7.6%,粗钢增长7.5%,钢材增长11.4%,水泥增长9.6%,平板玻璃增长1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9%,焦炭增长8.1%,硫酸(折100%)增长5.8%,烧碱(折100%)增长6.6%,化学纤维增长8.1%,乙烯增长8.5%,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7.8%,集成电路增长10.4%,汽车增长18.4%,其中轿车增长16.6%。

3、服务业发展良好。

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增幅超过10%的行业有:金融增长14.9%、房地产业13.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6.2%。

德阳市发展历程

德阳市发展历程

德阳市发展历程
德阳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德阳市的发展历程。

古代,德阳地区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德阳地区隶属于蜀郡。

此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德阳成为多个朝代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

20世纪初,德阳成为了四川省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在民
国时期,德阳发展成为了四川省重要的煤炭、电力和纺织工业基地。

此后,德阳继续着工业化的步伐,发展起了汽车、机械、化工等多个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德阳市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特别是在1992年,德阳成功被中央确定为四川省的“主攻方向”城市,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此后
的几十年里,德阳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了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如今,德阳市已经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德阳市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同时,德阳市还注重城市环境建设和民生改善,努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德阳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从古代文化中心到工商业城市再到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德阳
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成为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奋斗着。

德阳商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德阳商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德阳商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德阳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德阳的商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对德阳市商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当前德阳市的商业发展可谓蓬勃向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德阳的商业中心逐渐形成,同时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例如,目前德阳市已经建设了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如华阳购物广场、恒大天鹅湖购物中心等。

这些购物中心汇集了各类知名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德阳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周边市场的需求,已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驻。

例如,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麦当劳、星巴克、必胜客等都已经在德阳开设了分店。

这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丰富了德阳市的商业品牌,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除了传统的商业形态,德阳市的电商发展也非常活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

德阳的电商平台也纷纷涌现,如拼多多、京东和淘宝等。

这些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方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开拓市场的机会。

未来,德阳市的商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德阳市可以通过发展更多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其次,德阳市可以进一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德阳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进一步丰富商业品牌。

同时,德阳市还可以积极引进一些具有特色的企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德阳市可以进一步发展电商行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德阳可以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发展电商业务,并促进物流配送服务的完善,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另外,德阳市还可以大力发展特色商业街区。

通过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体现,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的关注。

例如,在文化街区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购物。

德阳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建议

德阳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建议

德阳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建议德阳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休闲的不断追求,德阳市旅游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德阳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来分析德阳市旅游发展的现状。

德阳市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市区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如岷江湿地、德阳古城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此外,德阳市还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如丹巴风景区、津南风景区和什邡风景区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户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然而,尽管德阳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尚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此外,德阳市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相对不足,知名度不高,影响了游客的到访率和消费水平。

针对德阳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其次,要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加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此外,要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提高德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德阳市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首先,要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发挥德阳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和度假村,提供绿色、健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其次,要注重发展文化旅游,挖掘和保护德阳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景点。

四川省产业结构分析

四川省产业结构分析

四川省产业结构分析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对四川省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四川省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由于四川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地区和盆地交错分布,使得农业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和蔬菜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等为主要品种,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

然而,由于四川省地势高差大,土地资源分散,农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益较低。

此外,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四川省的第一产业仍然需要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并探索农旅融合等新兴产业。

其次,四川省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方面,四川省以电力、能源、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非金属矿物等为主要产业。

四川省地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含煤储量丰富,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储量居中国前列。

四川省还具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

随着四川省实施西电东送政策,电力装机容量大幅增加。

此外,四川省工业部门还面临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四川省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动工业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转型升级。

建筑业方面,四川省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较大,建筑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近年来,四川省逐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以防止过度投资和投机性需求。

最后,四川省的第三产业包括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此外,四川省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也发展迅速。

德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德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德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是四川省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为5879.2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90万。

德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锦绣川北"、"德阳弟子"、"西部机械之都"和"剑门文化"等美誉。

德阳市拥有强大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基础,但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德阳市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升德阳市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对德阳市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德阳市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德阳市当前的市场需求情况,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为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提供依据。

2. 产业布局分析:分析德阳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情况,探索更合理的产业布局方案,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3. 技术水平分析:分析德阳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评估科技创新的发展空间,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4. 资源环境分析:评估德阳市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

5. 政策支持分析:分析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效果,推动政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1. 资料收集:收集了德阳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行业报告、专家观点和市场调研数据。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市场需求、产业布局、技术水平、资源环境和政策支持的实际情况。

3. 模型分析:采用多种模型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模拟预测,为研究结论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内容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德阳市当前的主要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总结了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德阳简介介绍

德阳简介介绍
德阳孔庙
位于德阳市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 历史最悠久的孔庙之一。这座孔庙始建于南宋,经过多次 修缮,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貌。
绵竹九龙山
位于德阳市绵竹市,是一座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名 胜区。这里山峦叠嶂,峰峦秀丽,是登山、观景、野营的 好去处。
特色美食
01
德阳油茶
是德阳市的传统特色小吃,以茶叶、花生、糯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多
竹编
剪纸
德阳的剪纸艺术风格独特,剪纸作品 细腻精美,富有浓郁的民俗气息。
德阳的竹编技艺精湛,编制出的竹编 制品既美观又实用,深受人们喜爱。
02
地理与环境
地理位置
德阳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德阳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成都平原 的西部边缘,龙门山脉向成都平原过 渡的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
德阳北邻省会成都,南接绵阳,西通 广元,东连遂宁,是成都平原城市群 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这是一所工科类的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这所学校以建筑类学科为主,培养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
德阳开放大学
作为一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德阳开放大学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 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科技创新
科研机构
德阳拥有多个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中 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这些机构在医学、物理学等领域进行前沿研 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德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 季分明。
夏季特点
夏季炎热潮湿,多雷雨和暴雨 。
冬季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多雾霾和霜冻 。
03
经济与产业
经济发展概述

德阳市社会经济及物流业现状概述

德阳市社会经济及物流业现状概述

第2章德阳市社会经济及物流业现状概述2.1德阳社会经济概况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成都平原西北部,成德绵产业带的中心,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两个中心城市(成都与西安)的联动轴上。

东北部与绵阳市接壤,西南部与成都市相连。

地域面积为5954平方公里,辖三市、两县、一区,人口380.97万。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4.78亿元。

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属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超前地区,市域经济发展快、经济实力强、产业优势突出,已形成以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兼具新材料、现代医药、服装、天然气等新兴产业的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

突出的产业优势,为德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德阳市可以依托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把优势产业发展成为区域强势产业,为德阳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畅通的道路环境、规范的物流市场和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如表2-1所示。

表2-1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据来源:德阳统计年鉴2005图2-1德阳市主要年份GDP情况图2-2德阳市主要年份人均GDP情况德阳市各县、市、区在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如图2-3所示:图2-3 德阳各县、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德阳市各县、市、区在2004年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如图2-4所示:图2-4 德阳各县、市、区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004年)德阳各辖区GDP、人均GDP比较:2004年在德阳市主要辖区中,旌阳区的GDP最高,为96.5亿元,其次依次为绵竹市、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罗江县。

从人均GDP占有量来看,什邡市最高,为19723元,其次依次为绵竹市、旌阳区、广汉市、罗江县、中江县。

具体数据见表2-2。

表2-2德阳(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数据来源:德阳统计年鉴2004/2005图2-5 2004年德阳(县、市、区)GDP增加值由图2-5可以看出,2004年GDP增加最多的是罗江县,为21.2%,GDP增加最少的是中江县,为15.1%。

德阳市简介

德阳市简介

德阳市简介德阳,别称旌城,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

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交通公路德阳交通便利,距离成都41km,G5(京昆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遂德阿高速公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第三绕城高速、成绵高速公路复线、国道G108贯穿境内,在建天星大道,金旌大道,旌江大道将进一步拉近与成都的联系。

在建的德阿公路将在几年后改变德阳与阿坝接壤却路不通的局面,从而打通通往龙门山地震带的生命通道。

新近规划的德遂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打通通向东西向的“血脉”,进一步改善德阳的交通环境。

铁路宝成铁路纵贯市域南北,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此设有德阳站、广汉北站和罗江东站。

航空南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0余公里,北距绵阳南郊机场约45公里,航空优势明显。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

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幅员面积5818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德阳市境狭长,东西宽约65公里,南北长约16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山地面积1171.8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9.68%;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面积1838.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88%;东南部为盆中丘陵,面积2943.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44%。

气候特征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差异大,形成不同的小区气候。

气温沿山体坡面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立体气温显著,气候类型多样,有山地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

中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0%),受亚热带纬度地带性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德阳中江调研报告

德阳中江调研报告

德阳中江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德阳市中江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口情况以及城乡发展等相关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通过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农民代表等人士的交流,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3. 经济发展状况中江县是德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调研显示,中江县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目前,县内主要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中农业占据较大比重。

农产品种类繁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制造业方面,县内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机械制造、纺织等行业。

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4. 人口情况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显示,中江县总人口约为100万人,人口数量逐年稳定增长。

其中,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

年轻人外出务工比例较高,导致劳动力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中江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5. 城乡发展中江县在城乡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城区的交通设施完善,市容整洁,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农村方面,在农村改革和农村建设领域,中江县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此外,农村旅游也成为中江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6. 亮点和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中江县在经济、人口和城乡发展方面具有一些亮点,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亮点包括农业发展稳定,制造业逐步壮大,旅游业蓬勃发展等。

而问题主要有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等。

此外,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7. 建议和展望针对中江县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留住人才,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加大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中江县的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西昌学院郭佳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德阳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省为参照系,对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德阳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乃至更好地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德阳市;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

本文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德阳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为确定德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首先提出,后经过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5].SSM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是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全国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分量(结构转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份额),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 ,bij,t
(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 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rij=(bij,t-bij,0)/bij,0(j=1,2,3,…,n)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Rj=(Bj,t-Bj,0)/Bj,0(j=1,2,3,…,n)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bij,0*Bj,0/B0(j=1,2,3,…,n)
同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 3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 +Pij+ Dij
Nij=b′ij*Rj
Pij=(bij,0-b′ij)*Rj
Dij=bij,0*(rij-Rj)
PDij=Pij+ Dij
Nij称为全国增长份额(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称为结构转移份额(或产业结构效应),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份额 (或区域份额效果).若
Kj,0=bij,0/Bj,0、Kj,t=bij,t/Bj,t分别为i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i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相对增长率为:
L=(bt/b0)/(Bt/B0)=W*u
其中: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二.结果分析
将表一中数据带入到数学模型中,计算得出德阳市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
析表,见表二。

表2德阳市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德阳市的三次产业的全国增长份额均为正值,说明德阳市三次产业均为四川省的增长部门,且三次产业按全区GDP平均增长率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德阳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Nij)顺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德阳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均为正值,说明三次产业部门均为四川省的增长部门,且该类部门在四川省同一部门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第二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231.02亿元,是全市三次产业中最多的,说明德阳市第二产业是四川省经济中的增长较快的部门。

第三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94.15
亿元,仅次于第二产业,可以看出德阳市第三产业的份额大约仅为第二产业的一半,说明第三产业还有待于发展。

三次产业偏离分量PDij顺序为第二、三、一,总偏离份额为320.94亿元,其中由于产业结构具有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377.42亿元,而竞争力带来区域经济的负增长,并且三次产业竞争力份额中二、三产业均为负值,说明德阳市的二、三产业在三次产业方面竞争力较弱,尚有待提高。

在偏离-份额分析法中,区域竞争力份额Dij是个十分复杂的因素,其受到除了产业结构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例如区位条件、经营管理水平、投资规模、区域基础设施状况、科技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应加大力度提德阳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由表1计算得到德阳市相对于四川省经济增长率(L)为:0.97,说明德阳市经济增长率略慢于四川省经济增长率;德阳市产业结构效果指数(W)
为:1.0153,这反映了德阳市产业结构的基础比较好,若区域结构偏离分量Pij →∞,W>1,说明德阳市总体经济结构较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在全市全部产业中占较大比重,进行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不高;德阳市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为0.9113,说明德阳市产业中总的增长势头不大,部门竞争力较弱,产业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统计年鉴》
〔2〕崔功豪,魏清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