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中英文化中词语颜色的差异
中英文化中词语颜色的差异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十分重要。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表现·历史传统的差异在英国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
“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
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
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
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一种喜庆色,象征着吉祥、如意,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
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都要用红纸包着,结婚后生了孩子,有些地方还要向亲朋好友送红鸡蛋,以示喜庆。
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
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英语中的scarlet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因历史传统的不同,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中国文化尚红轻白,而英美文化则重白轻红。
·民族心理的差异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
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存在着种种差异。
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
英语说black tea,汉语说“红茶”。
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茶被描述成了不同的颜色?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而中国人则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
再如,yellow(黄色)一词,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语言,作为一种人们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它不仅仅传达我们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去中美文化交际中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例举中美在口头言语交际上的差异,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相互交流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标签: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语言;差异;成因;策略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
《中美文化交流:1840-1949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提到:“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之大,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正因为这种差异,中国和美国才互相吸引并产生影响。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也种类繁多,例如,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唐粗俗。
研究文化差异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赖以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思想、理论、制度以及传统等等,只有通过语言才得以能够表达、传授、研究及获得。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文化,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语言层面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2〕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萨皮尔所说:“语言有一个环境。
使用语言讲话的人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
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种做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3〕二、中美在交际用语差异上的具体表现1.问候语差异中国人路上见到熟人除了说“你好”之外,一般都说“吃了吗?”“到那儿去?”“上班呀?”等。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在英美文化中,这不是属于问候语,而是实质性的问题。
若你跟美国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
中西方茶文化毕业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毕业论文中英美茶文化跨文化对比思考摘要: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并且将茶传播至全世界,尤其是在英美等国,茶得到了改良和发展,形成西方的茶文化。
中西方茶文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主流文化等等原因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对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既是对茶的发展历史的记载和对茶文化的补充,也是中西方文化比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了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较茶已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是代表国家特征的标志。
茶在中国体现的意境和在欧美国家体现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国,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静雅,而在英国,茶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展现了绅士的风度。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和“茶”在英语中的表现探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茶文化,这对研究中外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唐朝时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风雅之物,当时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不少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再传回欧洲大陆,引起强烈的反响。
中国的茶西行经过广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再到马来半岛、印度半岛最终到达欧洲大陆。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中国的茶叶,三百多年后的葡萄牙传教士撰写了一部专门介绍中国茶叶的书并刊登出版。
从此,中国的茶走上欧洲发展道路,让无数欧洲人了解茶并喜欢上茶。
最初引入茶进人们视野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推广的却是荷兰人。
葡萄牙人通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东方茶叶好奇无比,借助当时海上霸权的地位和发达的海路运输技术,入侵中国,获得中国最早的贸易权,得到大量的茶叶并运回国,引起上流贵族的关注和好奇。
但是因为葡萄牙人注重国内自身消费而没有国际贸易的意识,所以并没有将茶全面推广,真正实现茶叶推广的是后来居上并击败葡萄牙的海上马车夫—荷兰。
荷兰通过大量的贸易将茶带进欧洲市场,带入欧洲人的生活中,并使其成为时尚的象征。
除了进口各种茶叶之外,还将配套的茶具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韦昕怡 0801130107[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 随着全世界正在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更加密切。
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体会英语语言以及某种行为的深意和微妙,而很多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恰恰取决于你对这种微妙之处的理解和应对。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和精通商务往来目标国的语言,更要掌握和精通它的文化。
因为语言和文化向来是不可分的。
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应首先找到多个恰当的角度和切入点,然后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表象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切入点也应该是商务活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英语异同能力广告不单纯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甚至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
随着世界各国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广告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广告词作为广告的载体,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把我们推向世界的产品的广告译得合乎西方的文化背景。
相反,如果没有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很难体会英文广告的深意和微妙。
比如:汉语的广告语言中最常见的就是谐音和双关。
我国黄河冰箱的广告词“黄河冰箱,领鲜一步”中的“鲜”就与“先”谐音。
另外,我国的茅台酒的广告词“国酒茅台,世界之醉”中的“醉”也用了“最”的谐音。
台湾一家钟表店的广告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这里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非买不可的购物欲。
英文广告比较洗练、含蓄,也经常运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其中最难理解的也是最难翻译的是双关。
广告英语还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美。
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文广告,下面就一条英文本土广告做一分析。
这是一则“PORSCHE”“保时捷”汽车的广告。
英美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比较
英美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相同点,都在提倡人本善良,善良的本性是人类延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善良,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地球未来的结果。
美国人大众基本信仰耶稣基督教,中国人也有信仰耶稣基督教者,相比道教佛教可见少而又少。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着明显的道教及佛教信仰,道教及佛教文化基本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不显山不露水,但又都能感觉到山感觉到水。
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在饮食方面:
中国人以熟食为主,而美国人基本适应半生不熟,煎鸡蛋一面煎,而另一面还是生的,也许这是美国人的饮食讲究,而我们中国人大多数应该不会习惯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在爱情与性方面:
中国人在爱情和性方面是比较含蓄的表达,和情感诱导性公式进行婚姻生活,相比美国的性开放,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孕育和繁育,可能多了一些弯弯绕绕,有一些可取也可能有一些不可取,但是中国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到委屈,反而近几年都在兴起传播传统文化,从衣服从文字文化,因为中国开放多年,中国人感染了太多的西方文化,基本失去了中国人的本色和底色,我们不能把中国的文化都丢给外国,然后再让子孙生出来学习外国。
一个不自信的国家和人民何谈在世界的立足与兴衰。
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在文化方面: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讲文明孝道与礼仪,中庸之道,有时中庸之道缺少美国人的非此即彼的勇敢冒险个性与精神,所以中国人在历史上可能因此滋生出一些战争失败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国人值得再三思量。
语言在交际文化中的差异
语言在交际文化中的差异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交际语言在语言中的涉及面非常广,只要我们学习语言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所学语言国家的交际文化,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地方存在差异,尤其是交际文化上的差异更明显。
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应该注意西方语言与母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注意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导致在行为规范方面、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误区。
一、日常生活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日常交往中存在诸多的差异,如:打招呼、聊天、拜访朋友、待客、约会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有所不同。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so 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在朋友见面时,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多是“你吃了吗?”“你去哪儿了?”英美人对这样的问候非常反感,他们不知道这纯粹是中国人的greeting(打招呼),而并不关心他是否真的吃饭没有还是去哪,因而对此不理解。
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又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打招呼或聊天。
他们见面常说:“Hi/Hello/How are you!”或是“Good morning!”等问候语。
他们聊天时常喜欢谈论天气、政治等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如“It’s a good day.”西方人,特别是英美国家的人认为年龄、婚姻、工资等涉及个人情况的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
否则就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特别是女士最忌讳别人询问她的年龄。
相反中国人常以这些作为聊天的话题:“你每月赚多少钱?”“你今年多大年龄了?”“你结婚了吗?”等等。
英美人会认为这是非常无礼的表现。
二、称谓的差异称呼准则的中国特色不在于其他文化里没有这个准则,而在于称呼语的词项上。
例如“您老、小王”等在汉语里很礼貌的称呼在英语文化里却可能是很不礼貌的。
中国与英美在社交称谓的差别
中国与英美在社交称谓的差别旅游学院07市场营销蒋涛 20070924035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
随着经济、政治、活动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
语言室文化的总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
本文分析的是中国与英美在口语交际中的差别表现形式,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源。
正文:§1中国与英美社交称谓语差异表现形式§1.1姓名称谓差异表现汉文化和英美文化都有其常用的称谓形式。
一般说来,在汉文化中使用称呼语时应考虑听话人的职氖职业、性另年龄以及谈话场合、同谈话人的关系等因素.才能找出符合称谓准则标准的称呼语。
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称谓词+姓,如称Mary Brown为Miss Brown 。
名,如Mary。
【1】中国有关姓名的称谓富有多样性。
可称呼“姓 +名”、“名”、“姓/名/姓名 +称谓词”,还可称呼“老 +姓”或“姓 +老”。
如人们可称“张小红”为“张小红”、“小红”、“张小姐”、“小红小姐”、“张小红小姐”、“小/老张”或“张老”。
称谓的不同,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
英语姓名的称谓比较单一。
英语对姓名的称谓形式是“名”和“称谓词 +姓”。
例如,人们可称“Mary Brown”为“Mary ”或“miss Brown”。
英语中没有“称谓词 +名”这种称呼形式,如“Mary Brown”不能称为“Mr.marry”。
【1】英语中对长辈和上司都可直呼其名,汉语中则万万不可。
§1.2泛称称谓差异表现汉语中的通称有:同志、先生、女士、朋友等。
英语中的通称有:Mr.,Mrs.,Madam,guys等,前三者可与姓名连用,使用尤为普遍。
英语和汉语都有三种人称,但是英语的人称称谓更简单。
汉语中,存在着三种人称的尊称和谦称形式如:阁下,鄙人等。
而英语中除了古语词中存在一个尊称“thou”之,现代英语里已没有了尊称和谦称。
英语和汉语都有零称呼语。
颜色在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中给人的含义和联想是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颜色在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中给人的含义和联想是也有所不同。
汉民族似乎对蓝色颇有好感,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洋常能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对未来无限的遐思和憧憬,于是“我爱蓝天”比喻航空飞行员热爱本职工作,“我爱蓝色的海洋”比喻水兵对大海的深情。
然而在英语文化中,“蓝色”不仅不能引发英美人的憧憬和遐想,反而会使人感到“忧郁、沮丧和悲观”,He looks blue .意思是“他看上去不开心”,这是情绪过度忧郁的结果。
英语中holiday blue 相当于winter holiday depression,指冬季假期圣诞节来临,雪下个不停,人困在家里,感到无聊寂寞时的心情或情绪。
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 )”意思是“不开心的星期一”,即指度过快乐的周末后,星期一又要上学或上班,所以情绪不好。
“魂断蓝桥”是一部令人感伤的爱情电影;所有这些蓝色与悲伤之间的联系由1920年的歌曲“The Blues ”(《伤感之歌》加强了。
“布鲁斯音乐(blues)”就起源于美国南方一种缓慢、忧郁的乐曲。
中国人喜欢红色,用“红布”象征喜庆,男女结婚称为“红事”,走“红运”象征顺利和成功。
“红色”还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如电影“闪闪红星”、“红色娘子军”等等。
而在英美文化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险或暴力, 给人一种不详之兆。
斗牛士用来激怒牛的红布“red rag/red flag ”被比喻为“令人恼怒的事物”,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 ” 别以为是盈利,相反,它的意思是表示“赤字、亏损、负债”。
汉语中的“红人”在英文中却和“紫色”有关,翻译成英语是“be raised to the purple ”。
这是因为西方的帝王和主教有穿紫袍的传统,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
汉语中黄色被视为尊色,如“黄袍”、“黄门”“黄榜” 等都与尊贵和荣耀联系在一起。
黄色具有“尊严”“崇高”和权利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浅析中西方语言表达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语言表达的文化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导致中西文化差异很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在中西方间的文化的交融的大形势下文化冲突也日益增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也不同。
所以“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在未来,语言文化的交融将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语言习惯;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
正是由于社会文化的迁移和发展,语言也随之拓展、转化。
在发展过程中,其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距离越远,地区差异性就越大。
国际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就源于此,宗教信仰、价值观、历史文化、种族、气候、地域等方面的不同为不同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就中国与西方国家来说,语言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一、称谓及称呼中国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
由于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所以汉语把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
而在英语中的称谓名称中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除 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堂表兄弟姐妹。
在英美国家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在西方是得体、亲切、合乎常理的。
而在中国,一般只有同辈或晚辈及其彼此熟悉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昵称更是只在亲密的人之间应用,而在西方人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英美文化与文化的差异比较
英美文化与文化的差异比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英美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比较摘要:中国和英美的文化都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和英美的文化都是自成体系,却又互相交融。
如今,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在不断的进行逐渐深入的交流。
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和美国堪称是其中的经济支柱,其存在显着地带动了全球的众多的国家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中国和英美的文化互相融合,但是对于双方的文化研究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外国文化研究的方面。
相互之间联系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特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英美和我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美文化差异社会意识一、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意识主要反映社会精神领域中的社会存在,汇总了精神现象,包括了一切来自社会的一是要素以及观念形态。
同时社会意识还是属于精神层次的社会生活,集中反映了社会存在。
其中,政治、泛绿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以及风俗习惯,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社会意识基于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基础来建立,由社会的政治结构来管理,其自身具有特有的结构、特点以及作用,二、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之处之前摘要中就提到,美国和英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和经济支柱大国,所以其在西方影响甚广,绝大多说的西方国家都是参照了英国和美国的文化,所以在其他西方国家中,与英国和美国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很深的渊源。
比如对于西方而言,他们的社会文明行为的认定、在日常交际中尺寸大小的把握、倡导的礼貌性的优先权让给女士以及在男士中流行的绅士风度等。
此外,在西方的国家正统文化比我国封建主义时候的正统思想还要浓厚,这应该感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管理,他们将社会上的群体分为不同的等级,坚持要依法治国,并且在国家以及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在英美国家的教育方式较为优良和科学,才能够那么高比例的产生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所以,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确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进行对比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中西方文化的概念是广泛而抽象的,无法覆盖所有的细节和特例。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宗教信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西方文化主要基于基督教的价值体系,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是西方社会的普遍信仰。
相比之下,中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更注重道德、修身养性和社会和谐。
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导致了在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以礼仪文化著称,强调尊重长辈和重视家庭关系。
例如,在家庭聚餐中,中国人通常会按年龄和地位的顺序就座,并倒茶、夹菜等行为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尊重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更重要,因此礼仪行为的约束相对较少。
再次,中西方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古典音乐以其儒雅内敛、充满哲学意味而闻名,注重表达情感和内涵。
而西方古典音乐更注重技巧和乐理的完善。
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国注重意境和隽永,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审美感受;而西方艺术和文学更注重个人创造力和个体表达。
此外,中西方在食物文化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烹饪技巧和传统食材的搭配,追求食物的味道和色彩的协调。
中餐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强调菜肴的多样性和口味的层次感。
而西方饮食相对简单,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新鲜度,通常以面包、肉和蔬菜为主食。
最后,中西方在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是相对灵活和弹性的,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看重时间的价值和利用效果。
在生活方式上,西方更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体权益,注重自我实现;而中国则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注重群体价值和集体利益。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礼仪、音乐艺术、食物文化、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英美文化差异
1. Addressing people称呼“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Wang”(王老师),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
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
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老师为“Mr Wang”,女教师为“Miss Wang”。
我们中国人称呼别人时常把对方的行政职务加上,如:王主任(Director Wang)等,在英语中这些是不能与姓氏联用的。
2. Thankfulness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 Compliment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如,B:Your shirt looks nice. A:Thank you.4. Privacy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试谈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摘要: 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是相同的。
但是这些描述客观事物的颜色词在人们生活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受到各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本文就红、黄、白、黑六种基本色探讨了中英颜色词内涵的不同,就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颜色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语言应用1.引言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中,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颜色词汇,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作为表达客观视觉感的词语,颜色词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强化了语言的形象。
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描绘事物的颜色,赋予事物以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
颜色一旦浸入文化的染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殊的联想。
因此,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的心里所引起的联想意义有时候也是大相径庭的。
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英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将着重比较中英语言中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联想意义和语言应用两方面的差异。
2.颜色词在联想意义上的文化差异2.1红色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崇红情结是有目共睹的。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红与太阳与火有关,太阳给万物带来生机与温暖,而火意味着光明与兴旺。
所以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成功、好运。
在中国,红色都是运用在美好吉利的事物上。
从中国文化中意味着人生大事的传统婚俗习惯中便可看出:新娘子要穿红衣,盖红盖头,坐大红轿。
新娘也要披红,新房则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蜡烛、红被褥、红箱笼……亲朋好友要送“红包”,媒人叫“红娘”。
红色不仅给婚礼带来喜庆欢快的气氛,而且寓意着新婚夫妻婚后日子的幸福、红火。
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表现
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表现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这里要探讨的中西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化。
之所以拿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比,是因为我个人认为,中国截止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新的文化系统,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只不过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拼盘而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或者脱离原有的儒家文化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通工具、沟通手段越来越发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写照,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今天这样,使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此的深入与紧密。
但是,在这种交流、合作的主旋律下,国家之间的摩擦和争执也越来越频繁,这当中,既有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的缘故,但更多的则是由于文化的异同导致的认识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比较,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互取长短,服务于今天的时代。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较,来看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具体体现: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二、科学观的异同相对于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现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所有的现代工业文明,包括现代教育、民主政治都是西方人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篇一: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随着大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使得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
本文就目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在。
中国论文网 /9/view-6808314.htm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国文化差异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07-0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我国文化承受着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英美等西方经济发展大国,在进行经济、文化、贸易交流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及时分析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当今世界,处于国际社会中的每个国家要想得到高速的发展,就需要保持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等交流,而各国自身的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因此,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国家之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研究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做具体分析。
1.1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通常来讲,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主要包括文字、语言、文学、绘画等内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也不尽相同。
文化是对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人类生活特点的体现,也是对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特色的积淀,更是对每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
在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是对这个国家某个时期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的反映,并能给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此外,随着文化的长期积淀,使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交流方式和特点,不断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可见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进行大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时,应该深入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特点,总结和分析文化差异,促进共同发展。
1.2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互补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得中国文化逐渐传承和积累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这其中就包括“百善孝为先”、“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等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先进的思想文化不仅反映了我国历史的悠久,而且这些优秀文化不断影响和教导着中国人民,使得数代中国人不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行为理念,并不断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优秀的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在不断发扬和创造着中国的优秀文化,保证了文化的传承不息,也使得中国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博大精深。
但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我们知道,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我们人口众多,而且分布比较分散,导致我国具有较低的人均收入和文化水平,这也是我国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熏陶,使得部分中国人民依然被封建落后思想所蒙蔽,影响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使得我国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交流的困难性。
相比,英国和美国等西方经济发展大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倡导者的代表,不仅是在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交流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比较大。
与中国相比,英美国家工业革命和社会发展起步较早,在长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积淀,具有较深的渊源,并且不断影响和作用于国家的发展。
相比于东方各国,西方国家的文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倡导女士优先以及男士中的绅士风度,鼓励国民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发现规律并引发思考,此外,西方国家重视国家法律建设,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并且在国家和个人的文化素养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违背道德素养、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予以强烈的制止,也正是由于英美国家的这种优良、科学的教育方式,也使得英美国家能够一直处于国际社会的上层,不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优秀的发展人才。
可见,不管是在文化内容和文化特征上,英美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国与英美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只有更好地把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并保持两种文化的健康长期发展。
1.3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文化的碰撞越来越激烈,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对方国家文化的了解,深知其交流方式和特点,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不必要的交流障碍。
此外,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保持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交流与合作,而且不仅要注重对经济交流合作的提升,也应该加强文化交流,扬长补短,不断优化自身民族文化,并将优秀文化精髓传承下去,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健康发展,加快人类文明社会建设步伐。
2 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英美国家与中国之间,由于所处地域、国家历史进程的不同,使得其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现对两种文化差异的辩证分析是建设好两种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两国之间交流的重要保证。
下面就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两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差异,加强对两种文化的深入了解。
2.1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在中国,大多数人都将家庭放在重要的地位,倡导家庭伦理观,然而在英美国家就有着很大的不同,英美国家的文化更加提倡个人思想观念,注重个人的发展。
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家国文化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并且将其作为一切行为准则的参考,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还是学习中,都注重家庭之间的和睦相处,发展至今家国文化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还提倡“三纲五常”的思想,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思想,这些思想将君臣、父子、夫妻的地位有了一定的定位,并秉承“百善孝为先”的行为规范,将“孝”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孝道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适当的孝顺不仅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且也是对优秀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然而过分的孝道有可能会扼杀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自由,阻碍自由发展,从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比于中国文化的“三纲五常”,英美文化更加追求个人的发展,提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行为理念,注重个人主义、自由发展。
在英美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而且这种行为通常局限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候甚至家人之间的层次也相当分明。
这种思想的核心在于主张人人平等,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和限制,人与人之间主张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不受等级制度和家庭伦理制度的限制,能够有效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和高速进步。
2.2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势不尽相同从整体上讲,中国文化经过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洗礼,注重追求稳定和静态,因为我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而且更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使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稳定,并开始生产生活,长期的定居生活迎来了我国家族繁衍的鼎盛时期,家族体系的不断壮大,促使社会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家族观念和制度,并且这些思想逐渐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也正是由于长期稳定的定居生活,使得中国社会不断形成了一种静态文化,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的生活形式,这种思想理念是对中国文化核心的集中体现,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体系,影响着几代中国人。
而对于英美文化而言,由于其所处地域气候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其国家的发展伴随着频繁的搬迁,同时其国家的人口流动性较大,不断变换的生活环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要培养一种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的思想理念,这是与中国文化的静态文化所不同的地方。
而且正是由于其人口流动性较大,使得其国家的人们的家庭观念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个人的发展更加倾向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速性,但与此同时,过快的发展也是社会滋生了更多的竞争,可见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英美文化发展的同时各国之间由于竞争产生的争斗也就屡见不鲜了。
2.3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观点有差异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步成为了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纵观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几乎贯穿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仁”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交流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处讲究情感的培养,注重相互之间情感的提升,“仁”也逐渐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
但在英美国家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崇尚的自由平等,提倡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注重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很明显这与中国文化中的相处之道有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究,中国文化则没有系统地对相关自然规律进行科学的探究,主要是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然而,对于英美等西方国家而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自然规律进行发掘和科学的研究,并努力开发自然资源,并将这些自然资源运用到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以求得自然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很显然,这与中国文化推崇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共求和谐发展,另一个则是主张控制自然,与自然作斗争。
可见,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这种差异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3 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英美文化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文化,而中国文化作为东方国家的代表文化,两者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咋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影响甚大,并且处于互相冲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发展。
虽然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是文化之间都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英美国家和中国相隔万里,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大相径庭,但是两者人民的基本生活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比较安逸、幸福,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