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一、原诗及注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注释-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 邸(dǐ):旅店。
- 休:停止、罢休。
-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这里是说南宋朝廷的不良风气像暖风一样熏染着人们。
-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 直:简直。
-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二、诗句解释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解析:诗人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画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写西湖周围的景色,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是一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是诗人的质问,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南宋统治者却在寻欢作乐,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解释: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 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描绘出那些在西湖边游玩的南宋统治阶级的状态。
“暖风”不仅是自然界的风,更是南宋朝廷纸醉金迷的风气。
这种风气让那些“游人”(南宋统治阶级)沉醉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辛辣地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汴京(北宋都城,象征着北宋的国土和政权),只知道在杭州(南宋都城)贪图享乐,把杭州当作汴京,完全没有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想法。
三、20题及解析- 答案: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2. 诗中的“临安”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答案:浙江省杭州市。
- 解析:临安在南宋时期是都城,现在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题临安邸体裁:诗题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名字:林升年代:宋代描述: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翻译: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原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被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样的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不但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加强了情感,而且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沉迷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古诗《题临安邸》及意思
古诗《题临安邸》及意思
古诗《题临安邸》是杜甫的代表作。
此诗描绘了杜甫第一次去东晋朝廷的莅临,向天子敬礼的情景,诗中表现出了杜甫对国家极大的热忱,充分表达了他的心声,是杜甫民族主义的体现,也是一种充
满了思想含义的伟大诗篇,为后世研究和理解杜甫诗歌提供了重要参考。
《题临安邸》赋予了杜甫思想和精神的价值,他用雄辩的句子描绘了他临安邸一行人的场景,赋予他的国家伟大的梦想和宏伟的抱负。
古人传统的表达方式,中心以抒发感受为主,杜甫的诗歌表达出强烈的政治思想和民族主义精神。
“汉兵向前驰,府库速报程”,“官弼常严明,地气应称情”,杜
甫用来形容临安邸的动静,描述了当时东晋朝廷的宏伟景象,同时又体现了他对这种乐观治理的赞扬。
而“官在汉高足,步自西凉路”,“泉涌王宫里,楼台成碧流”,
这二句诗歌则展示了杜甫对宫殿宏伟及宫廷贵族繁华的铭记和羡慕
之情,并言辞朴素实在,令人动容。
此外,诗中还有“金铙临千门,把箭正参差”,“帐前满垂杨,气象外苍梧”,这些描写使诗歌更激动人心,显示杜甫对当时朝廷的仰
慕与民族主义的表现,以及对国家的崇高的热情。
杜甫的《题临安邸》意思深刻,令人深思。
这首古诗歌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崇敬、尊重,对政治安定、统治者严明的美好期待,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在苍劲壮美的
诗句中体现出杜甫对国家的热爱,对朝廷的祈祷,对天下的希望和憧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意义。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咱们先来说说这首诗的原文。
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一句就像是给咱们展开了一幅繁华热闹的画卷。
想象一下,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近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可就有意思啦!诗人看着西湖边那不停歇的歌舞表演,心里那个气呀!他在想,这歌舞啥时候才能停呢?难道就一直这么醉生梦死下去?“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暖风啊,不仅吹得人身体暖洋洋的,还把人的心智都给吹迷糊啦!那些个在杭州游玩的人,一个个都被这舒适的环境给迷得晕头转向,沉醉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简直就是当头一棒!大家都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的汴州,完全忘记了北方国土的沦陷,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接下来咱们好好赏析一下这首诗。
有一次,我去杭州旅游,就站在西湖边上。
那时候正好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好看极了。
湖边的亭子里,有人在演奏着古典的音乐,不远处的舞台上,还有一群穿着古装的演员在翩翩起舞。
周围的游客们,有的拿着手机拍照,有的跟着音乐哼唱,脸上洋溢着轻松和愉快。
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想到了这首《题临安邸》。
当时的场景是很美,大家也都很享受。
可我就在想啊,要是诗人林升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呢?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南宋的统治者们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
而如今,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也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曾经的苦难。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讽刺意味十足。
诗人没有直接痛斥统治者的无能和昏庸,而是通过对西湖边繁华景象的描写,以一种委婉却又犀利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忧虑。
这种手法,就像是给你一颗糖,你刚觉得甜,却发现里面藏着苦药,让人回味无穷。
从语言上来看,整首诗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没有那些生僻的字词,也没有复杂的句式,但是却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从结构上说,前两句是写景抒情,后两句则是进一步深化主题,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们。
陆游诗背景资料 题临安邸
一、题临安邸作者:林升【宋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开封。
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却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耻辱和愤恨。
创作背景:《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时期。
当时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
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林升面对这样的情景,创作了《题临安邸[2]》,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二、《观大散关图有感》南宋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儒。
古诗译文:飞身上马前去奋击猖狂的胡虏,下得马来又忙草拟杀敌的文书。
二十岁时就有这样的雄心大志,五十岁了不料还是个瘦弱穷儒!创作背景:《观大散关图有感》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
诗人借观看大散关作战地图,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中既有战乱的破败景象,又有抗敌胜利、国土恢复的繁荣景象,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想象,在现实和想象之间,是诗人的爱国热忱。
南宋的爱国作家陆游在这里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能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文武全才的将领形象,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实现书剑报国的夙愿。
三、《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词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赏析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1 作者及朝代此诗的作者是林升,生活于南宋时期。
112 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2 赏析121 深刻的讽刺意味这首诗开篇通过描绘临安城青山重重、楼阁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以及西湖边无休止的歌舞升平,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种对表面繁华的描写,实则是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极大讽刺。
122 精妙的反问手法“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反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的愤慨与不满,质问他们的奢靡生活何时才能结束。
123 生动的形象刻画“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将温暖的风比喻成使人沉迷的因素,形象地写出了统治者们在安逸的环境中逐渐迷失自我,丧失了斗志。
124 强烈的对比诗的最后“直把杭州作汴州”,将杭州与曾经的都城汴州相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忘却了国仇家恨,错把临时的安乐之地当作了曾经的故都,凸显了他们的荒唐与可悲。
125 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警示人们要居安思危,不忘国耻。
总之,《题临安邸》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深刻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堕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题临安邸》作品赏析《题临安邸》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
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
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幺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
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幺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
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咏史诗,出现在《宋诗三百首》中。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的美丽景色,传承了临安悠久的文化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题临安邸》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
拂衣直到白杨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峡里谁家院,
篱边即此路。
绿槐高柳咽,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送客松门外。
涧水东流愁绝,
兰烟西去意长。
原田后稷时,
李斯乘时策。
功成身退处,
一首群公绝。
翻译:
山光在不经意间向西落去,
池中的月亮逐渐升起向东面倾斜。
走在夜凉之中,感觉到微风拂过耳畔,直到白杨社,才放行散发。
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树间,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间流过。
竹林中归来的浣女吵闹声不断,
莲花在渔船下荡动不停。
随意停留在花香处,
王孙自由自在地逗留。
谁家的院子在山沟里,
篱笆旁边就是这条小路。
绿色的槐树和高大的柳树相互拥抱,曲廊通向幽静的角落。
花香萦绕在禅房里,
送别客人,松门外静悄悄。
溪水东流愁绪不断,
兰香随风西去意长长。
在田野上后稷大有成就,
李斯也在有序之中发挥巨大作用。
功成身退的人处处可见,
走到最后,依旧不枉群众的期望。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
唐朝诗人:林则徐
山外青山楼外楼,一桥飞架南北流。
烟锁池塘柳色新,深圳铁板烧草绿屏幕。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诗歌简析
林则徐的《题临安邸》写了杭州临安的农家别墅,诗歌开头写出山外青山
楼外楼,描述得非常逼真。
诗歌中提到一座桥,连接南北两岸,飞架在桥上,桥依傍山势,与飞流相映成趣。
然后,诗歌叙述这座别墅周围的景色,是柳色新、草绿、屏幕为小麦所覆盖。
诗歌的后半部分再次描写了农家忙碌的景象,提到农家少得过闲月,而是在五月正是十分忙碌的时期。
最后,通过夜来南风起黄田小麦已经覆盖田面,来表现农家辛勤劳动,迎接着一个丰收的下半年。
诗歌与现实
林则徐这首《题临安邸》诗歌主要表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田园生活,诗歌中
充满了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青山、楼外楼、飞流、烟染池塘、绿色铁板烧草等描写,从字面上让读者看到这美丽而自然的世界。
同时,华丽的景色描写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崇敬。
同时,诗歌中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量和辛勤劳动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忠诚和关注,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诗篇。
诗人简介
林则徐(1785年11月30日-1850年7月12日),字鼎甲,号香泉,
福建南安人,清代地方官員,曾任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巡抚和多种政治职务。
结语
林则徐的《题临安邸》是一首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诗篇,表现出中国古代
诗人对大自然、农业以及人民的关怀和爱护。
读完这首诗,不难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精深。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鉴赏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林升的《题临安邸》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鉴赏《题临安邸》看诗题顾名思义,是一首题壁诗。
这首诗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这首七言绝句,相信诗友们一定很熟悉,应该在小学的时候都读过。
“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一开始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西湖四周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诗人点出了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
“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那些达官贵人整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无休无止。
《题临安邸》的注释
《题临安邸》的注释
《题临安邸》是宋朝林升的诗作。
译文如下: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南宋林升《题临安邸》⼭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译⽂】杭州城外有青⼭,青⼭的外⾯还有青⼭,连绵不断;杭州城⾥有⾼楼,⾼楼外⾯还有⾼楼,重重叠叠。
【出典】南宋林升《题临安邸》注:1、《题临安邸》林升⼭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暖风熏得游⼈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注释:题:写。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府邸,官邸,旅店,客栈。
这⾥指旅店。
休:暂停、停⽌、罢休。
暖风:这⾥不仅指⾃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熏:(烟、⽓等)接触物体,使变颜⾊或沾上⽓味。
游⼈:既指⼀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3、译⽂1:青⼭之外还有青⼭,⾼楼之外还有⾼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起寻欢作乐,纸醉⾦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开封。
译⽂2:杭州城外有青⼭,青⼭的外⾯还有青⼭,连绵不断;杭州城⾥有⾼楼,⾼楼外⾯还有⾼楼,重重叠叠。
在西湖周边的这些⾼楼⾥,南宋的达官贵⼈们整⽇整夜地唱歌跳舞,这种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呢?4、林升,字云友,⼜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集》卷⼀⼆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序》)。
⼤约⽣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位擅长诗⽂的⼠⼈。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
其代表作品为《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另⼀说:林升(1106-1170年),字岂尘,号肇殷,福建晋江⼈,由于他愤世嫉俗,经常以道⼠打扮。
也许因他平时穿戴道⼠的⾐冠有关,⼈们以为林升是下凡的神仙。
5、这是⼀⾸写在临安城⼀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政治讽刺诗。
《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一、《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题临安邸》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题临安邸》赏析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整日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
诗人林升目睹了这种景象,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1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杭州城的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是国家的危亡。
“西湖歌舞几时休”以问句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对统治者无休止歌舞享乐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南宋的统治阶层。
“直把杭州作汴州”则将杭州与汴州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忘记了国耻。
112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
他希望能够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促使统治者振作起来,收复失地,重振国家。
113 深远影响《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一首重要诗作。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诗歌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安逸和享乐时,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题临安邸》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情感的诗作,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南宋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爱国唐诗《题临安邸》
爱国唐诗《题临安邸》《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中诗人点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比的楼台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中诗人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今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名句赏——“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更是不计其数.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之风.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古诗词《题临安邸》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简介:《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 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 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 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 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 国家民族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 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 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 城
题 临 安 邸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简介 林升(1106-1170年),宋福建晋 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 号肇殷。林升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 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 也就此止步。留在杭州有他豪于酒, 曾于杭州西湖酒肆饮酒斗余,复题诗 壁间一首七绝。
《题临安邸》古诗词
《题临安邸》古诗词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昔日的汴京。
创作背景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简介
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诗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题临安邸》的诗意
《题临安邸》的诗意
题临安邸的诗意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全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资料,正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与警告。
3、了解题壁诗是古代诗文发表的一种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与警告。
了解题壁诗是古代诗文发表的一种形式。
【教学过程】
一、引诗题
1.出示西湖美景图,古诗引入。
2.揭题板书,解释诗题.
3.介绍题壁诗:它是古代一种“发表”诗作的方式。
二、读准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来准确的读出这几个词?临安邸熏染汴州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请你认真观察,这个熏字怎么能写美观呢?师强调要点注意书写笔顺,生书空、练写。
4.指名读诗。
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有节奏地读,全班有节奏地读。
过渡语:孩子们,读诗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我们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怎样能读出味道呢,我们就要先来了解它的意思。
三、懂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汇报)
2.对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么?
3. 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 出示图片,师介绍汴州曾经的景象。
5.听了背景介绍和看了图片,谁能再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汇报)
6.从诗人说直把杭州作汴州,你体会到他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预设: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和不满)
7.你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和不满呢?
指名读学习提示。
四、入诗境,悟诗情。
(一)预设:休
1.指名汇报(2-3生)。
谁还找这个休字,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2.引读:
面对这样的情况,所以诗人生气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王师权贵的休战言和,吃喝玩乐,所以诗人指责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国家被侵占,百姓生不如死,所以诗人愤怒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预设:醉
1.指名汇报(2-3人),谁还找这个醉字,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2.那么诗人说的醉怎么理解呢?(预设:这是诗人对王师权贵深深地讽刺。
)
师:是呀,诗人在讽刺这些达官贵人那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样子。
引读:这是烂醉如泥的醉——暖风熏得游人醉
这是纸醉金迷的醉——暖风熏得游人醉
这是醉生梦死的醉——-暖风熏得游人醉
熏:生汇报。
师:让我们读出他们的丑态吧。
-------暖风熏得游人醉
师:这里的暖风指什么?游人指什么?(暖洋洋的春风。
享乐之风)它的表面意思的指什么?这里的暖风不仅指暖洋洋的春风,还指当时社会形成的享乐之风。
游人即指游客,这里指南宋的王师权贵们。
像这样一个词语有两种意思,我们叫它一语双关,这是一种修辞方法,请同学们把它批注在旁边。
(二)小结全诗:全诗短短四句,讽时刺世,用西湖的美丽和繁华反衬出诗人的愤怒与忧虑。
{板书:讽时刺世}
(三)朗读全诗:孩子们,这样一首题壁诗,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个贫民百姓,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全诗}
我听出了你们和诗人一样为国担忧。
假如你是一个达官贵人,请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全诗}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那醉生梦死的状态。
假如你是一个浴血奋战的抗金将领,再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全诗}
从你们的诵读中,我分明感受到抗金将士对王师权贵的无比愤恨。
(四)介绍墙壁诗的特点:诗人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感之,就可传播开来。
这是题壁诗的一个特点。
五、拓展题壁诗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不同的诗人将诗题在墙壁上,也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过渡:《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壁上的名诗。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
2.指名读。
3.你觉得这首诗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4. 齐读。
5.小结:苏轼通过写庐山的变化姿态,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化,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借景说理)
师: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也是一首题在寺壁上的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1. 学生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2.女生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好,男同学再来读一遍。
3.读完之后,诗中的这些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
4.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欣赏这幽静美妙的环境吧。
(齐读)
5.小结: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表达了诗人的志趣爱好,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板书:志趣爱好)
师:元代开始,题壁诗就越来越少了。
但到了近代,一些爱国志士在受到迫害入狱后又出现了狱中题壁诗,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1.学生自己读一读。
2. 指名读。
3.这样一首狱中题壁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4.小结: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
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
(板书:政治抱负)
5.让我们读出诗人的大义凛然吧。
(齐读)
师: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传播为媒介的今天,人们可以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放在‘博客’‘微信朋友圈’里,供人们阅读。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发表在朋友圈里的题壁诗。
1.师生合作读。
2.小结:这样一个六岁男孩,用他稚嫩的语言表达出了他的真情实感。
总结:孩子们,通过诵读这几首题壁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或讽时刺世,或借景说理,或表达诗人的志趣爱好,或展现诗人的政治抱负,或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纵观古今,每首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