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是一种生产力(市民服务热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5是一种生产力

10月10日,年仅4岁的12345热线通过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成为全国服务标准化的示范点,其经验做法作为全国标准向全国推广。

10月14日,“综合标准化提升标准化整体质量效益”全国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应国家标准委邀请,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督查室(热线办)主任张鲁军代表济南市出席,并作典型发言。

济南市政府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已然开创全国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先河,12345“济南模式”正式走向全国。

在民众与政府的“双向互通”中,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得以体现,“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得以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得以统一……“家和万事兴”,12345热线营造出的协调与和谐,必然是一种生产力。

根植大众的12345服务理念

12345热线广泛受理市民的诉求。目前12345热线有近200名工作人员,每天60个人工坐席同时在线,市民可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络三种途径反映问题,工作人员受理后,第一时间把问题以工单形式转到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处理。

热线作为总平台集中受理群众诉求,对受理事项实行分类处置、归口办理:简单问题前台或三方连线部门直接解答;需要办理的问题形成工单,转交职能单位处理;情况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呈报市领导批示后,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研究解决。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当事人,并根据情况逐一回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除了解决市民难题,12345热线还是社会动态的监测仪。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碘盐抢购恐慌,当天2万多群众拨打电话反映,12345热线及时将情况报告市领导,并根据市长的批示要求,迅速协调市商务局、物价局、工商局、盐务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应对措施,劝告市民不要听信谣言,正面引导消除恐慌情绪,使事件得以平息。

热线开通至今,共受理市民来电、市长信箱和短信475万件,其中接听电话465万个、市长信箱5.3万件、短信4.7万条。此外拨打回访电话195万个,热线系统知识库录入各类内容1.5余万条、近700万字,办结率97%、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8%,充分发挥了“民生直通车、发展助推器、行风监测仪、决策信息源、形象代言人”五大作用。

12345热线是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力抓手。热线定期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接听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通报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征求办理工作意见。坚持聘请市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定期邀请市民代表到热线接听电话,组织市民评议办理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监察部门通过热线反馈,落实热线办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12345”热线作为行政效能监督的重要渠道,及时依法依纪处理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继续坚持专人进驻市政府热线办现场办公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效能专项监察,严肃查处热线办理工作中的不作为及违规违纪行为。

贯穿始终的标准化工作理念

2012年10月10日,济南市政府12345全民参与社会管理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评估验收,标志着济南市政府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平台的城市社会管理新模式将在全国推广。

12345热线自开通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2010年,12345热线被山东省质监局列入全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2011年10月,又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全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试点以来,济南市政府成立了标准化领导小组,构建了热线标准化五级办理体系并加强队伍建设,为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济南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试点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秘书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和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组成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济南市12345热线服务标准化委员会,组建了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制定了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配备了专(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构建起了上下贯通、互联互动的市领导、市、县(市)区、街道办(乡、镇)、村(居)五级办理体系,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的热线标准化工作网络,将标准化作为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的有效手段,实现了用标准服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目标。

第二,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系统归纳标准化程序。热线将全市分散在各部门的38条热线进行统一整合,明确了“一号受理、各级联动、分类处置、归口办理、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精心制定服务标准1090项,搭建起了包含服务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三大子体系的服务标准体系,覆盖了热线受理、转办办理、督办、回访以及服务质量控制等全过程。标准体系覆盖全面,标准内容简洁适用并得到了有效实施,提高了整个济南市公共服务行业标准化水平。

第三,动态完善,持续实现12345热线服务创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标准化试点建设,并不是“为标准而标准、为试点而标准”。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热线建立的标准综合体具有动态适应性,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试点验收通过后,持续发挥标准化对热线业务的重要作用。

12345热线依托标准化工作,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在社会管理主体间架起一个沟通、协调的桥梁,改变了过去各部门单兵作战,单纯以红头文件、行政命令方式的模式,建立起以热线标准化工单形式明确各部门具体办理标准并进行有效监督的新模式,将许多关系到民生的问题协调多个部门联合解决,从而拉近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加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出一个社会管理创新的“12345济南模式”。

多种开创性做法架构“济南模式”

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两年后,渐受社会各界关注,被国务院办公室称为全国城市服务热线的“济南模式”。其工作业绩、成效、运行机制以及发展经验等已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基本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将12345热线打造成“济南特色,全国知名的政府公共服务品牌”。国务院研究室、新华社、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都曾专题调研济南12345。央视《新闻联播》、央广《中国之声》、新华社等也多次对济南12345进行过报道,“12345济南模式”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那么,究竟何为“济南模式”?“济南模式”何以引得全国关注?

12345热线具有“顶层权威”

与有些城市把12345设在信访局或某一部门不同,“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一个直属市政府的办公厅内设机构,其行政级别虽然只是一个局级单位,但政府却明确赋予“热线”以顶层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说,济南12345既是政府的另一种存在形态,也是市委书记或市长权威的具体延伸。12345是“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60位热线受理员就是60位书记、市长。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事业司在2010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个别城市热线在开通之初热闹红火了一阵子,后来逐渐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甚至销声匿迹。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城市的热线功能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工作缺乏权威性,有的挂靠在有关业务部门,技术上满足不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要求,加上涉及部门、行业利益,常常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