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六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课文中“中华不振”出现了几次?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并把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第一次“中华不振”是在什么情况出现的?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解题质疑。
1、词语。2、提出疑问。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2)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耀武扬威肇事欺凌惩处衣衫褴褛疑惑不解铿锵有力吵嚷巡警模范得意扬扬热闹非凡①帝国主义列强②“租界”③耀武扬威④惩处⑤衣衫褴褛书写:巡、范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2.学习会写的字。
五、出示图画,边看边说,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指名朗读——点评——再读感情朗读。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看完视频,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词。
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课外查阅资料: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激发பைடு நூலகம்生感情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沉重”——为什么?——读出沉重„„
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着外国租界地,读——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去,读——师:那是为什么呀?生:中华不振。伯父在说“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叹气、无奈)读出你的无奈对于此时的外国侵略者,中国人只敢怒而不敢言,伯父也只能无奈地叹气。现在我们带着伯父的无奈与周恩来的不解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师生配合)即使伯父没有再说什么,可周恩来始终放不下“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究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识字
教学
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案、课件、评价星
资源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写的就是周恩来的事情。2、简介周恩来: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七、研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伯父的话中的“中华不振”1伯父都说了些什么呢?(分角色读、加提示语)①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伯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担心”——担心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愤怒”——怎么愤怒?-——用愤怒的心情读。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组内互评)
探
究
案
自主
合作探究
(二)新知探究
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生共学
六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课文中“中华不振”出现了几次?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并把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第一次“中华不振”是在什么情况出现的?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解题质疑。
1、词语。2、提出疑问。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相互交流
讨论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2)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耀武扬威肇事欺凌惩处衣衫褴褛疑惑不解铿锵有力吵嚷巡警模范得意扬扬热闹非凡①帝国主义列强②“租界”③耀武扬威④惩处⑤衣衫褴褛书写:巡、范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2.学习会写的字。
五、出示图画,边看边说,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指名朗读——点评——再读感情朗读。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看完视频,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词。
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课外查阅资料: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激发பைடு நூலகம்生感情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沉重”——为什么?——读出沉重„„
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着外国租界地,读——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去,读——师:那是为什么呀?生:中华不振。伯父在说“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叹气、无奈)读出你的无奈对于此时的外国侵略者,中国人只敢怒而不敢言,伯父也只能无奈地叹气。现在我们带着伯父的无奈与周恩来的不解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师生配合)即使伯父没有再说什么,可周恩来始终放不下“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究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识字
教学
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案、课件、评价星
资源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写的就是周恩来的事情。2、简介周恩来: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七、研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伯父的话中的“中华不振”1伯父都说了些什么呢?(分角色读、加提示语)①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伯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担心”——担心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愤怒”——怎么愤怒?-——用愤怒的心情读。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组内互评)
探
究
案
自主
合作探究
(二)新知探究
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