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件第七章(课程)

教育学课件第七章(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论
课程构成 课程目标
人文主义课程论
社会重建主义课 程论
社会本位,培养 学生改造社会现 实的技能 广泛的社会问题 综合课程、活动 课程 社会生活是课程 的中心 按专题形式编排 教材
知识本位,向学 儿童本位,教育要 生传授系统的知 促进儿童发展 识技能 实践与经验,适合 真理与知识,学 学生的生活、要求 科的基本结构 和兴趣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
对社会的作用。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承认学生本人要为他人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 Kneler
把教材看作是用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学生是
其主宰。反对固定的课程。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理论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指导下的课程 缺乏系统性,且没有有效的衡量指标。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执行性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各 计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是 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一)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家、评价专家、 教育学家
பைடு நூலகம்
2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课程教学的三维统一取向
(二)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经验主体 (三)主张教学反思、附带学习和连续性
首先,杜威认为教学需要反思这一理性因素的介入。
其次,杜威认为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同时,附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组织行为学第7章

组织行为学第7章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因素的影响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4)班组的组合 (5)与外界隔离 (6)群体的绩效 (7)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8)群体目标达成的程度 (9)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10)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1)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2)有助于群体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沟通 (4)正确的凝聚力引导提高群体的生产率P128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几个主要特征: 1.自然发生 2.较强的凝聚力 3.独特的群体规范 4. 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 5. 信息沟通灵敏 6. 强烈的群体意识 7. 效率较高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满足成员多方面的心里需求 2.成员间可以交流感情与思想 3.信息沟通的渠道 4. 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制情绪 2.容易滋生自由主义 3.容易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处理政治群体成员和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关系: 1.支持和保护积极性的非正式群体 摄影协会、科研小组、球队 2.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组织目标 3.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4.关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前阶段
第一阶段: 形成
第二阶段: 震荡
第三阶段: 规范
第四阶段: 执行
第五阶段: 解体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群体规模; (2)成员的构成: 任务型角色、 关系型角色、 自我中心型角色; (3)群体规范; (4)群体目标; (5)凝聚力; (6)地位 (7)外部环境; (8)群体结构:年龄、专业、知识、职称、智力、性格

社会学 第7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 第7章 社会组织

2013-1-2
(1)形成过程:自发性。 (2)目标:短暂性、模糊性、广泛性,满足个人社会需要。 (3)权威:由团体成员给予,平行运动。 (4) 组织边界: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边界是无形的,无完整的群体结构 和建制, 亦无固定的组织体系与纵向关系, 更没有明确的工作任 务与分工, 人员的进出是随意的。 (5) 结构:自然形成, 其结构特点取决于成员的特性。 (6)沟通系统:一般是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往往是通过非正式组 织成员以传闻的方式进行(见下图)。 (7)领袖:在非正式组织中, 那些乐于助人、善于社交、消息灵通、 足智多谋、有一技之长、有特殊身份或有特殊人格魅力的人, 往 往被大家公认为领袖。 (8) 行为规范:每一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惯例习俗、 行话暗语和文化礼仪, 它们对成员的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制约作 用。非正式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有时是与正式组织的一致的, 有时则是相左的。
2013-1-2
1、直线制组织结构
厂长或行 政负责人 特点:各职位 按垂直系统直 线排列。
车间主任或 部门负责人
车间主任或 部门负责人
班 组 长
2013-1-2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班 组 长
直线制组织结构分析
优点:结构简单、职责分明、信息沟通方便、便 于统一 指挥、集中管理。 缺点: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当领 导的 助手,容易产生忙乱现象,主管要求高。 适用范围:组织规模不大,职工人数不多,生产 和管理工作比较简单
2013-1-2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
1、 整合功能。所谓整合是指调整对象中不同构成要素之 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有序化、统一化、整体化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组织成员的约束,从 而使组织成员活动互相配合、步调一致。

《行政管理学》第7章要点

《行政管理学》第7章要点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怎样管?之一)组织、领导、沟通是行政管理的三种基本行为第一节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基本类型一、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行为科学角度)(一)管理行为的含义及特点1、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管理者为了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活动的总和。

2、管理行为的特点:(1)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因此在管理行为中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管理行为就不能存在。

(2)管理行为是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行为,它特别强调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需求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3)管理行为的行为主体是管理者,但被管理者也不是被动的,它强调管理者行为与被管理者行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强调管理过程中被管理者的积极参与。

(二)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及特点1、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2、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二、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一)从不同角度对行政管理行为进行分类1、从行政层级角度分类:(1)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2)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

2、从行政过程的角度分类:(1)行政决策行为;(2)行政执行行为(还可细分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等);(3)行政监督行为。

3、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角度分类:(1)行政组织行为;(2)行政领导行为;(3)行政沟通行为。

(二)为什么说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是最基本的群体行为?答:行政管理行为属于群体行为。

在行为科学中,有关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注重对群体中如何建立合理人际关系,以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或提高工作效率的行为的研究。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电大《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电大《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

3、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

第七章 学习迁移 浙江师范大学

第七章 学习迁移 浙江师范大学
– 横向迁移是指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 横向迁移是指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 之间的迁移。 之间的迁移。 – 纵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 纵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 是指不同难度、 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 产生的方向看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第七章 学习迁移
一、迁移的含义
• 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 – 内涵
•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 影响。 影响。
– 理解
• 影响可以是先前对后继;也可以是后继对先 影响可以是先前对后继; 前。
二、迁移的种类
• 从影响效果上看:正迁移vs.负迁移 影响效果上看:正迁移 负迁移 上看
– 实验:纸下觅食 实验:
• 被试:小鸡、黑猩猩、幼儿 被试:小鸡、黑猩猩、 • 程序:两张纸,浅灰与深灰,后者其下有食物。被 程序:两张纸,浅灰与深灰,后者其下有食物。 试学会深灰下觅食。用更深灰的纸代替浅灰。 试学会深灰下觅食。用更深灰的纸代替浅灰。看被 试到何种纸张去觅食。 试到何种纸张去觅食。 • 结果:更灰 结果: • 结论:被试的限责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 结论:被试的限责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 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 贾德
– 观点
•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 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 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第七章 组织概述

第七章 组织概述

第一节 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第三个要素:信息沟通。是将共同目标与协作愿望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通过 信息沟通,使成员了解组织目标,产生协作愿望,采取合理行动。 组织中的信息沟通必须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1)要使组织成员明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并使之习惯化、固定 化,更多地强调职位而较少强调个人; (2)每一个成员必须与组织有明确的正式沟通渠道; (3)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地直接或短捷; (4)必须经常运用完整的信息沟通路线,以免发生矛盾和误解; (5)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要具有综合 能力; (6)当组织在执行职能时,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 (7)每一个信息沟通都必须具有权威性,提高高级职位的权威 性,是提高组织信息沟通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一节 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下面我们对巴纳德的组织要素论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认为,所有正式组织不论其级别和 规模差别多大,均包含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沟通三个 基本要素,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只有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合才 能实现。 第一个要素:共同目标。这是针对每个组织成员来说的,是 协作愿望的必要前提。没有目标就没有协作,同时也无法了解和 预测组织对个人的要求和它的决策内容。企业组织的目标一般包 括收益目标、稳定发展目标等。组织成员个人的行动与决策要与 这些目标统一起来,就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八章 组织结构
1、直线职能制 (1)特征 直线职能制,又称为U型结构。它属于那种权力集中于高层 的组织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 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 部门或系统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 (2)优点 U型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 想,投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还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 密协调。 直线职能制最早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至1917年, 美国制造业236家公司有80%采用了这种结构。目前,我国大多数 企业及非营利组织还经常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3)缺点 其缺点是,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疏于考虑企业长 远的发展战略;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 越来越困难,造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市场营销学各章节重点(第七章)

市场营销学各章节重点(第七章)

第七章市场与购买者行为第一节市场构成与类型一、市场的概念市场是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要的潜在的和现实的顾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包括三基本要素:(一)人口:需求是人的本能,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市场容量的大小(二)购买力(三)购买欲望:把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变成现实购买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企业的微观市场。

二、市场的构成要素(宏观)(一)一定量的可交换的产品:是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市场存在的物质基础(有形产品,无形服务,各种商品化了的资源要素)(二)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卖方(三)商品需求及其人格化的代表者——买方三、市场的类型按商品的属性,可以将市场划分为一般商品市场(狭义的商品市场,包括:货物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为满足众对资金及各种服务的需要而提供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按顾客购买的上目的或用途不同:一般商品市场又可以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

(一)消费者市场又称消费品市场、最终消费品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

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也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

主要特点:1.从交易的商品看,商品的品种多样、生命周期较短,商品的专业技术性不强,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相对较大。

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2.从交易的规模和方式看消费品市场分散、购买者众多,成交频繁,但交易数量零星。

3.从市场动态看购买的流动性强4.从购买行为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可诱导性(二)组织市场是由一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将其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给他人的机构所组成,即以组织为购买和消费主体的市场。

1.生产者市场:农林渔业、制造业、交运运输业。

、建筑业、邮政通信业、金融保险业。

酒店餐饮业。

2.中间商市场由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转卖或租赁业务的个体和组织构成,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

《管理学》第七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七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七章重难点笔记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基本概念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间(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它的任务不在于企业的目前状况,而在于关注企业的未来状况。

2.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如何实现总体目标的细化的计划。

它需要解决的是组织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间内的行动方案。

3.全面地完成计划,是指组织整体、组织内的各个部门要按一切主要指标完成计划,不能有所偏废。

4.均衡地完成计划,是指根据不同时段的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按年、季、月,甚至旬、周、日完成计划,以建立正常的活动秩序,保证组织稳步地发展。

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分析是为战略决策和选择服务的,包括对外部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和顾客的分析。

1.外部一般环境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其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五个方面。

(1)政治环境。

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2)社会文化环境。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

(3)经济环境。

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4)技术环境。

除了包括与企业所处领域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有国家对科技开发投资和支持的重点、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5)自然环境。

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等自然因素。

2.行业环境公司环境最关键的部分是公司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环境。

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如图7-1所示。

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7章学习的迁移

第7章学习的迁移
实验设计: 1、前测训练:要求儿童徒手和用圆规各画一个圆,然后询问: 策略—用途组:那种方法画的圆更好?下次你会用那种方法? 策略—情感组:用那种方法画圆使你更开心? 控制组:不做任何评价训练。
2、正式实验: 阶段1 儿童自行记忆单词并进行回忆测验 阶段2 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一组用数单词 中字母的方法帮助记忆。 阶段3 儿童用自己愿意的任何方法来记忆单词,测试单词的 回忆成绩。
3、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的巩固性变量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影响有意义学 习与保持的第三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
• 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对新的学习形成上位关系,提供 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呈并列关系,增强知 识比较性
背景资料、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实证研究——钢的性质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函数、概率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是指概况与抽象水平不同的学习之间 的相互影响。
——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
9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分
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有经验与无经验的猴子 解决问题的成绩
(曲线表示辨别问题的平 均成绩)
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学习定势——Harlow
• 猴子觅食的实证研究 资料来源:Harlow 1949
• 在学习和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已经形成的学 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或问题解 决,也要防止定势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 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文化概括着人类社会一 切时代的文化现象。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特指整个人类的理念或民族精神。人类社会由经 济、政治、文化三大部分构成。作为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 化,即精神文化。
CONTENTS

01

02
03
04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文化结构 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 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 的要素主要包括以生产工具为 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 的劳动对象和从事物质资料生 产的劳动者。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五、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那么,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 第一,要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在人的发展中来
理解。 第二,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中来评价。
第三,注重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的统一,把局部发展置于全局发展中来考虑。
政治结构的基本功能是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三、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阶级产生以后,人类社会出现 了一种地位极为特殊、作用十分强大 的社会组织形式——国家。在国家起 源问题上,历来的剥削阶级思想家大 多根据本身的政治需要加以主观解释, 把这一问题弄得神秘而混乱。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二、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功能

心理治疗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心理治疗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 最终导致 了来访者的改变 。 心理学家马然认 为, 作用 的共 同 因素有六 个 : 疗者 起 治 与病人 之间的关 系 ; 正性 情绪 体验 ; 矫 提供 可供选择 的生活
戈尔弗里德认 为“ 所有不 同形式 的治疗都有共 同的临床 策略 , 即为来访者提供 另一种看待 他们 自己、 他们 行为 以及 周围世界 的方式” 。在心理治疗中为来访者提供选择 的另一 种生活态度可 以通过解释与价值澄清 的方式 , 使来访者从一 个全新 、 全面的角度面对 自己、 认识其 自身 以及周 围的环境 , 从而提高来访者的 自知力 , 促进其人 格的完善。拉思斯将价 值澄清分为七个步骤 : 一是 自由选择 ; 二是 提供多种可 能进 行选择 ; 三是对各种选 择的结果 进行审慎 而全面 的思考 ; 四
设 身 处 地 、 心 比 心 体 验 对 方 的 体 验 ; 解 就 是 治疗 者 把 对 将 理 方 说 的 话 用 自己 的 语 言 再 表 达 出 来 , 到 对 方 的 认 可 。第 二 得
根据选 择行动 ; 是反 复行动形成生活方式 ¨ 。 七 J
( ) 事 新 的有 效 行 为 四 从
者思考 J 。倾 听就是耐心 、 专心而关心地听来访者讲话 。
( ) 二 矫正性情绪体验 弗兰克认 为当事 人求助于心理治疗 时有一共同点 , 郎对
自己的困境感 到无能为力 , 丧失信心 。各种心 理治疗都 可以 为来 访者 提供矫正性 的情感体验 , 为改变提 供一种 “ 体验性 的学习” 。体验性学 习是 让来 访者 觉察到强 烈的情绪感 受 , 然后通过理性认知 , 理解 、 领会其 中的含义 , 整个过程伴 随着 个体新 的认识 , 产生强烈的情感震撼 和积极 的情感活动 j 。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的种类有哪些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

例如,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1.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

2.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一、形式训练说

1、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主要观点: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通过某种科目或题材对 组成心的各种官能进行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而 自动实现的,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 因此,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 能的能量作为教学的重点。 该学说认为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 训练心理官能。
2、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对 先前学习的影响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1、迁移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2、迁移有助于知识、经验的概括化和系统 化 3、迁移有助于能力的形成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二、共同要素说 三、概括原理说 四、关系转换说 五、认知结构说 六、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二)根据迁移的水平——加涅 1、横向迁移: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属于同 一水平的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 2、纵向迁移:先行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续学习 发生的迁移。 纵向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 自上而下的迁移:演绎式学习 自下而上的迁移:归纳式学习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

1、倡导者:认知论心理学家贾德 2、主要观点: (1)“水下击靶”实验 (2)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是 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 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 共同原理。
四、关系转换说



1、倡导者:格式塔心理学家 2、主要观点: 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了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迁移的前提条件是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 某种相似的关系; 迁移的关键和根本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 境的共同关系的顿悟。

领导职能复习题答案

领导职能复习题答案

领导职能复习题答案第七章领导职能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概括地说,领导的本质是一种( A )。

A、影响力B、专长力C、惩罚力D、奖赏力2、领导与管理既具有密切的联系,又具有本质的区别,领导的重点是放在( B )。

A、把事做正确B、做正确的事C、正确地分析D、正确地执行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认为:( A )型的领导者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A、高关怀-高定规B、高关怀-低定规C、低关怀-高定规D、低关怀-低定规4、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 A )的领导者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工作满意度正相关。

A、员工导向型B、生产导向型C、工作导向型D、任务导向型5、根据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是( B )。

A、型B、型C、型D、型6、菲德勒的权变理论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均有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 D )相适应。

A、下属特点B、领导者的特点C、任务性质D、环境情境7、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有影响力,首先要使用的应是( C )。

A、职位权力B、惩罚权力C、个人专长权力D、奖赏权8、在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他在前些年炮兵生涯中超群的炮击本领,战胜了敌人。

在庆功会上这位一心等待着褒奖的炮兵连长不曾料想竟得到了撤职的处分。

对这件事的最合理解释是( C )。

A、该军领导因不了解炮兵连长的表现而错误地处分了他B、炮兵连长过分邀功自傲,激怒了该军领导C、炮兵连长的英勇战斗行动不符合军事指挥官的职责要求D、炮兵连长没有成功地培养出杰出的炮手9、把权力定位于职工群体的领导模型是( C )。

A、放任型B、仁慈式C、民主型D、协商式10、领导来自下级尊敬的权力是( D )。

B、奖赏权C、合法权D、专长权二、多项选择题1、领导必须有的要素有哪些(ABC)。

A、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B、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C、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D、领导者应多对工作人员施加影响E、领导者应多关心员工2、要做一位合格的领导者应具备那些潜质(ABCDE)。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

第七章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的定义①课程即教学活动。

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作为课程;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强调课程不是指向活动,而是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④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强调课程应该是反映社会需要,使学生顺应现实的社会;⑤课程即社会改造。

强调课程不是使学生适应社会文化,而是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⑥课程即学习经验。

强调课程应关注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美国古德莱德归纳整理出五种不同的课程,主要如下:①理想的课程。

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

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③领悟的课程。

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④实行的课程。

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⑤经验的课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

总的来说,课程是为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其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具体如下:①大课程小教学。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教学,教学实际上就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②大教学小课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教学包含课程,课程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

③总的来说,课程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课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主要是教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学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围绕知识、儿童和社会三者展开。

1.知识中心理论(1)知识中心理论又称学科中心理论,它以要素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其基本观点如下:①知识中心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按照知识的逻辑编排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一、概述 治疗者必须设法改进自己的四个方面:
– 每个人心里都有许多“相信—不相信”的信念子
系统:开放者子系统之间分歧小;封闭者子系统 之间分歧大。 – 时间观:广阔的和具有流动性的(开放者);狭 窄的、固定的(封闭者) 密特尔曼认为愈开放,愈可能实现个人的潜能。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七、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启发引导——进行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意识扩大—过去觉察不到的内心世界逐渐 地呈现出来—对自己的理解得以提高、深入。 以人为中心疗法:对内在感受的挖掘、开发、去掉面 具、显现真实自我的过程。 心理分析疗法:对“无意识”的洞察和领悟。 存在主义:对“亲在”(我这个独特的人的存在)的觉 察。 格式塔治疗:对心理之整体的觉察。弗兰克的(罗各 斯)治疗:发现和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以及生活的 意义。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四、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对生活的不健康态度(冲突的态度)是治疗 性交谈中的主题之一。(许又新看法)
– 态度包含认知,但不等于认知; – 态度与情绪、情感不一样;(婴儿有情绪却没有
态度;情绪可以由纯粹化的刺激引起,态度却是 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态度总是直接或间接 指向人,是稳定、持久的,情绪可以是短暂的);
就感等)
方法可以是公开的和直截了当的,包含明确的 建议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是含蓄的、间接的 或暗示性的。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三、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各种疗法的特点:
– 行为治疗着眼于病人的行为(通过有计划有步骤
的自我训练,用面对现实的行为代替逃避行为, 矫正适应不良的行为) – 贝克认知治疗:总体策略是言语性程序和行为矫 正技术的混合(认知行为治疗)要求病人每天进 行应对行为的“个人实验”,结合所谓“内部对 话”,更是治疗技术的一个重点。
症状暂时减轻,但从长远看,弊大于利;“保证” 一旦被觉察不能兑现——产生幻灭的痛苦、绝望。 布鲁克认为,心理治疗的任务在于帮助当事人形成 自己的“重心”即了解、接受自己、自信和自我支 配,觉察到自我的真实存在,按自己的需要、兴趣 爱好、目标去寻求满足。 实践中,要根据当事人的焦虑水平、承受能力、理 解和反思能力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处理。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四、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心理冲突——态度冲突
– 自相矛盾的认知,势不两立的情感、欲望,背道
而驰的行动倾向——处于尖锐的态度冲突之中。
神经症的痊愈必然有生活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移情疗效不持久,就在于只是重复过去已有 的态度,一旦离开治疗者,即产生分离焦虑, 也经受不起生活的波折。 任何减轻痛苦的方法均可采用,但必须是不 妨碍当事人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可以坚持某种理论观点,但不要妨碍心理治疗疗效 的提高。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三、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各种疗法的特点:
– 对于烦恼多的当事人,许又新提出下列解释模式:
W=D/B
– W:烦恼 – D:欲望 – B: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 – 消灭欲望就是消灭“我”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三、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各种疗法的特点:
的心理分析。 – 心理治疗者如果严重的缺乏自知之明,不能将自 我客观化(站在别人的角度审视自己);不能用 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过去(客观公正地 评价),他将无法胜任这一工作。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一、概述 治疗者必须设法改进自己的四个方面:
– 1、过去我有些什么心理冲突?是否留下了一碰就
痛的疮疤?现在我还压抑着什么心理冲突?我有 没有过分使用某种防御机制的倾向? – 2、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我都满足了吗?没有, 则应通过建设性的行为去满足,切忌从病人身上 寻求满足,否则,与病人的关系就成了非治疗性 的。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一、概述 治疗者必须设法改进自己的四个方面:
– 3、你是弗洛姆所说的占有型的人吗?占有型的人
在心理治疗中易急功近利,容易夸大自己的功劳 和疗效,容易因治疗成功而沾沾自喜。 – 4、我的心理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洛基奇提出) 开放者感到周围世界和处境一般的是友好的;封 闭者则常感到是威胁性的。
– 对于烦恼多的当事人,许又新提出下列解释模式: – 在行为过程中体验到愉快(手段目的化); – 压抑的直接效应是使有效行动被扼杀在摇篮中; – 压抑使欲望变的模糊不清,代之而起的是一大堆“应该”
(心理冲突); – 苦恼就是“应该”与欲望二者之间的心理冲突。 – 以上解释对病人发生了良好的作用,其效果不仅使病人领 悟,更重要的是使病人去从事有效的行动。
矫正性情绪体验; 从事新的有效行为; 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治疗者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随时准备接受社会的影响; 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二、矫正性情绪体验 不同的治疗均可为当事人提供以下情绪体验的 条件:
– 焦虑、紧张、沮丧、自卑等心情可能减轻; – 在交谈中,可能使之萌生希望、信心、感到心情
– 方法如何困难; – 如何需要长久的时间; – 如何需要本人的努力和牺牲; – 疗效不敢预定,成功与否靠自己的努力、了解、适应和忍
耐。
布鲁克认为,症状各异的当事人有一个共同之点— —“重心”都不放在自己身上,总是以某种方式放 在别人身上。(神经症者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倾向 于把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归咎于客观因素或别人。) 若迎合当事人的依赖心理(病人无需做任何努力) 只能强化依赖心理。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三、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肠道活动(蠕动,消化腺的分泌)与社会无直接利害关 系,社会不管它;肛门、膀胱的括约肌(通过训练得以 控制)与社会有利益关系; 思想活动、内心体验与社会并无直接利害关系——社会 亦无法干预(办不到);神经症者有一种错误的观念, 总以为直接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欲是容易的和可以成功 办到的,其实我们只能通过行动间接的改变我们的思想、 情欲。神经症者不在于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情欲,而 在于不通过有效行动去改变或满足自己的情欲。 苦思冥想,为苦恼而苦恼,很少采取有效行动;控制思 想情欲难,控制行为易,为什么不选易的呢?
一、概述 二、矫正性情绪体验 三、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四、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五、治疗者与病人的关系 六、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影响 七、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一、概述
– 心理治疗者必须重视个人素养的提高。 – 富于幽默感的人可望成为优秀的心理治疗家。 – 学习心理分析的唯一途径就是本人接受长期系统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四、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对生活的不健康态度(冲突的态度)是治疗 性交谈中的主题之一。(许又新看法)
– 态度体现在行动之中,但态度和行动却不是一回
事(行为: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的;态度:内 心世界的;还没有行动起来,态度就只是行动的 取向、倾向或趋势) – 态度是知识、经验的产物(本身指导着认知将采 取什么方式或模式;态度是情感生活的结晶或浓 缩,本身又体现了对事物的评价;态度体现在行 动模式之中,也随实践活动而改变)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三、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各种疗法的特点:
– 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的多种方法都围绕着认
知和情绪的处理而加以应用。 – 学习理论,习惯(行为和反应模式),不同的性格意味着 不同的习惯系统;从事新的有效行为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或 模式,旧的习惯、模式成为不必要,趋于消失——性格发 生改变。
轻松愉快、被理解和被尊重。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二、矫正性情绪体验 弗兰克提出的精神崩溃假说:神经症和精神障 碍病人求助时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感到沮丧, 对自己的困境感到无能为力。治疗者则努力帮 助病人摆脱沮丧和无能为力感。 心理冲突者的典型体验是,他感到无法应付自 认应该能够处理的问题。
人际关系:
期中作业
结合你所认识和理解到的知识, 结合你所认识和理解到的知识,对某一 治疗理论(背景、治疗程序、评价) 治疗理论(背景、治疗程序、评价)进 行分析阐述。 行分析阐述。 用文稿纸抄写,字数1500字以上,15周 字以上, 周 用文稿纸抄写,字数 字以上 星期三交。 星期三交。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周围人应该理解他—但周围人对他充满误解; 周围人应该帮助他—不愿帮他(感到被疏远、孤立、 委屈、愤慨) 情绪、行为令周围人产生不满 恶性循环(人际间) 导致沮丧、无望感
神经症病人都有扰乱了的和不快的情绪。江湖医生 往往满足当事人的情绪需要,表面上很有效果。 精神分析法治疗神经症患者时会强调(弗洛伊德):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七、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行为疗法: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行为治疗;丰富 了行为储备—意识扩大;成功的行为治疗增强 了自信心、行为的自觉性、责任感。 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 “insight”领悟、自知之明:有关自我知识的增 长,它是一个过程(而非禁止的状态)。 神经症者的基本困难是在原地踏步,充其量只 是在兜圈子。
第必须设法改进自己的四个方面:
– 对于权威:开放者并不一概而论,而是看权威的某一具体
形式(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和他有无利害关系,有哪些优 点和缺点,有无合作可能;封闭者倾向于把权威绝对化, 不是崇拜和认同,便是反对。 – 面对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互相沟通的,可以对话的(开 放者);彼此孤立,互相排斥(封闭者) – 对人的评价:着眼于特定的言语行动(开);对整个的人 做全盘肯定或否定(封)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五、治疗者与病人的关系 移情关系 帮助关系 工作和治疗同盟 建设性关系 双方卷入关系 密切或亲密关系 促进关系 真实关系 遭遇关系
第七章 起作用的共同要素
六、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影响 求助——准备接受社会影响 在生活经历中,周围人对他们的影响,总的说是使 他们不快甚至痛苦。 求助者大多数并没有接受社会影响的准备。 治疗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病人随时准备接受社 会影响的能力和自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