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_第六版_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

合集下载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17.沙利文关于人格化的基本描述 18.哈特曼的自我观
19.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观点 20.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区别
第三章 人格特质理论
1.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概念及分类 2.阿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思想
3.卡特尔的特质分类思想 4.卡特尔的研究方法
盖舍尔:“渗透一切的超模式,这个超模式表现有机体的完整性和行为特征的个体性。”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概念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
1
第二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源自1.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2.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3.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4.弗洛伊德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5.荣格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6.荣格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7.荣格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8.荣格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嘘,那个人人格不健全啊??”
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等。
思考:人格=?
人格=尊严? 人格=个性? 人格=人性?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界定
罗列式概念。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
5.米歇尔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6.图式和原型的概念
7.场依存——场独立性的内涵及特征
专 题
1.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压力的概念、主要的压力源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思考:人格=?
“你??你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我这样做对不起我自己的人格。”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完整版)

题目: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吐血整理版)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本学期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于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归纳整理,相信我对这些理论知识又会有新的认知。

NO.1 三大流派之精神分析一、古典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

要认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起源,还是要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其父亲是犹太商人。

他先后从事生物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

对神经症和精神病人的研究是他的终生事业,弗洛伊德学习了催眠术,学习了布雷尔的“谈话疗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它不仅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神经症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

他发表的《关于癔症的研究》(歇斯底里症研究1895)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

后来出版的《梦的解析》,它不仅是一本普通的论梦之作,而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著作,以及再后来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等都为后人研究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格结构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

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前意识:人格的中层部分。

由可再现、回忆起来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检验作用。

检察官的工作。

3、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0426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掌握人格基本概念、人格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包括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为考生学习相关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人格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从事心理学的专业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共包括十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侧重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和基本概念;第二章是人格研究方法,主要论述人格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测评问题;第三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四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第五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重点介绍数位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大师的理论;第六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了新精神分析理论在焦虑及应对策略、攻击及依恋类型上的相关研究;第七章是特质流派,介绍了特质流派的理论要点及应用;第八章是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范围包括成就动机、A-B 型行为模式、社交焦虑、情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第九章是生物学流派,主要介绍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及应用;第十章是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人格特质的遗传、内外向和进化人格理论等;第十一章是人本主义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的起源、基本内涵和应用;第十二章是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阐述内容包括自我表露、孤独、自尊、独处;第十三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主要介绍了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应用;第十四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性别角色行为、攻击性的观察学习、习得性无助与控制点等研究;第十五章是认知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格中的认知因素及其应用;第十六章是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认知流派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包括性别类型和性别差异、抑郁等研究);第十七章是结论,总结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本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本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5编人本主义学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打着反对精神分析的性本能决定论和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的旗帜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多学派的松散团体,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

虽然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观点,但他们都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注意个人的现象场、强调个人的成长。

一、社会历史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产生和发展的,这与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大多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级的需要,希望实现自我价值。

(二)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军备竞赛和核战争的威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精神空虚、道德沦丧、青少年犯罪、吸毒、种族歧视和失业率居高不下。

人们渴求科学的精神指导。

(三)青年人对现状的不满,到六十年代发展为一场反主流文化运动,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并不能解决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对价值的追求。

这些正好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某些东西一致,如注重自我,提倡人的完善等。

(四)美国社会生活的异化,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危机,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改革当时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求开发人的潜能,重新发现自我和人的尊严。

这些问题是传统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所不能圆满解释的,于是,一场强调人的自身价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在马斯洛等人的召集下应运而生了。

二、哲学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其基本观点的理论渊源,以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的基础。

(一)存在主义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影响非常广泛。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罗洛·梅是最具有存在主义取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做梦的实验,梦见自己(zìjǐ)看见母亲没有穿衣服。
2022/1/23
28
第二十八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影响 精神分析的观念 (yǐngxiǎng)
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无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无意识心理学 :把心理生活看作 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 .
J.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 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
1、自我调节提供参考(cānkǎo) A(agreeable)型个体的特征是温和、忠诚、
充满爱心,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conscientious)型个体的特征是有效能, 有能力,工作努力,他们常常会在工作中感 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完成感、实现感。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社会关系2.经 济状况。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
P
2022/1/23
0.57
0.43
0.08
0.001 18
第十八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表2 京港两地传统人格的平均 数差异 比较表 (chāyì)
传统人格 遵从权威 孝敬长辈 安分守成 宿命自保 男性优
越(yōuyuè)
北京 60.00 12.42 16.98 9.84 10.77 9.99
香港 61.62 12.25 16.43 10.43 12.45 10.06 t -1.05 0.40 1.30 -1.58 -3.80** -0.13 P 0.29 0.69 0.19 0.12 0.00 0.90
3.健康状况
2022/1/23
26
第二十六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2、教育 学生 (jiàoyù)
引发交往危机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我欣赏、盛气凌人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的六个流派: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

生物学家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他们对人类的动机的描述。

弗洛伊德个人那句性和攻击来描述人的动机而阿德勒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推动人们,他们称之为寻求优越感,其他的所有动机都可以归入其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寻求优越感始于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被认为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人承认才能生存。

从儿童意识到他们很弱小这一刻起,就开始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他们的自卑感。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他把这样划分称为解剖模型。

意识指的是人们正觉察的想法。

但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调集无数想法到意识中。

例如,你早餐吃了什么?你三年级的老师是谁?你上周六晚上做了什么?这些大量的可现信息构成前意识。

但意识和前意识的内容只是构成思维的冰山一角。

我们内心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

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除非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日常行为。

无意识对变态行为的影响很大。

他发现解剖模型在描述人格上有局限。

于是有创立了结构模型,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组成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人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这是人的自私部分,只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

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1.人格:所谓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有六个主要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3.对于攻击性的解释:(1)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无意识的欲望。

正常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伤害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个体,长成大人后也容易出现攻击性。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也认为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遗传是攻击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可以培养我们乐观和善的个性;当某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生长时,就会出现问题。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攻击行为是学习得到的。

当个体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出现的可能。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

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

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师保国Email:baoguoshi@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非善非恶的?(凶杀、战争、弑师)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有某种控制不了的原因所决定的?(自杀,做决定)人的性格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什么是健康人格?(不健康人格)怎样测量人格?(抽象画?小说?问卷)怎样改变异常行为?(抑郁;焦虑;强迫)等等(飞跃疯人院)归结起来,人格研究的主题:1、人性哲学(Humanistic Philosophy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6、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7、人格测量(personality assessment)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专题讲授、录像、讨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

充分利用学员的主动性实施互动教学,创造积极的讨论、学习氛围。

成绩考核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结合。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讨论发言、期中作业的情况。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

R.Rogers 。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1。

基本理论2。

差异3. 分类4. 自然人性论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一、基本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1987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一篇: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流派:我们不应该忽略人的力量,用分数把人放在一个连续体上衡量,人是独特的和有个性的。

一.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自我表露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人际的交往是自我表露的双向发展,相同水平的反馈是公平的,你表露的越深别人才会表露的越深。

你说今天我想打飞机,别人就会说,哈哈,我有片。

(呵呵,原型毕露(=^_^=))1.表露的相互性:我们一般会向喜欢的人表露自己,也会喜欢想自己表露的人。

2.朋友和恋人的表露:高程度的表露发生在正在发展的同伴间,而不是朋友和恋人。

因为后者额亲密程度已经很高了。

3.爱表露的男人和女人:男人会为了免受嘲笑和拒绝减少表露4.创伤经历的表露:把创伤摆在桌面上表现的是你的勇气和力量,同时这个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很有好处。

写下创伤后免疫力立即增强,二.孤独:孤独的原因:1.悲观的预期:试验证明孤独者的悲观预期是错误的。

他们会把一些小的迹象解释为拒绝。

三.自尊:自我是有别与自尊的概念,自我是自己对自己人格的特征看法,就是说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自尊这是自己对自己这个自我的评价。

低自尊的人也会喜欢自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感觉良好,可是他们缺乏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和自我欣赏。

1.自尊与失败的反应:我们面对的一切评价意味着我们的成功和失败。

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本质上就是别人的评价。

这是很可鄙的,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应该和别人的评价分裂开来,用自己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成功和失败。

可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的评价是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低自尊的同学并不需要自己去体验失败,仅仅是想象一下下,他们就失败了。

消极的预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没有努力之前他们就放弃了。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成功哦。

那样我们会更接近成功的哈。

低自尊的同学会接到失败的信息后想到更多的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而高自尊者为什么不会泄气呢?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呢?他们在失败的时候的策略是什么呢?有两种类型的评价,一种聪明和有能力之类的,一种是诚恳,善良,有善之类的社会性评价。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人格心理学笔记总结_陈会昌

人格心理学笔记总结_陈会昌

⼈格⼼理学笔记总结_陈会昌第⼀章绪论⼀、⼈格⼼理学的研究⽅法(⼀)、观察法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些有⽬的的观察指标。

(⼆)、⾃然实验法(三)、测验法(四)、个案法(五)、相关研究法⼆、对⼈格的理解1、定义:源于个体⾝上的稳定⾏为⽅式和内部过程。

2、各理论党派对⼈格的理解(1)、精神分析理论(最主要的理论)认为⼈的⽆意识对其⾏为⽅式的差异起决定作⽤。

(2)、特质理论(核⼼理论之⼀)认为我们⾏为的稳定性在很⼤程度上来源于核⼼成分特质,是⼀种以某种特定⽅式⾏动的相对稳定⽽持久的倾向。

(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素质和⼼理过程决定了⼈格的个别差异。

(4)、⾏为主义和学习理论认为稳定的⾏为⽅式是条件反射和⼼理预期的结果。

⼈格由我们经历的事情所构成,它是⾏为的习惯系统,⽽⾏为则是由环境造就的,如果我们的经历和遭遇不同,我们的⼈格也不同。

如何认识各种⼈格理论对⼈格内涵的认识?A、有关遗传和环境假设的回答;特质理论回避了这个问题;遗传决定论和精神分析都强调了遗传的作⽤;社会学习和⼈本主义则强调环境决定⼈的⾏为或者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造成了⼈格的差异。

B、意识和⽆意识精神分析认为⼈的很多⾏为受到⽆意识⼒量的控制;⾏为主义则认为⼈们是能够理解认识到⾃⼰的⾏为原因的;特质理论则从个体⾃我报告的资料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清楚地报告出他们的社会焦虑⽔平,以及他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本主义认为没有别⼈⽐⾃⼰更了解⾃⼰,但是同时也认为许多⼈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C、⾃由意志和决定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为主义认为⾏为是不能⾃由选择的,他是我们⾯对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斯⾦纳认为⾃由只不过是个神话⽽已;⼈本主义更多地考察个⼈的选择和责任感,并把这些看作是⼼理健康的基础;精神分析则⼀般不采取绝对化的⽴场但他们强调与⽣俱来的需要和意识机制;在个⼈态度上应该把⼈格理论理解为各种⼈格理论的相关物,究竟哪种⼈格理论更重要取决于你个⼈研究的需要和⽬的;第三章精神分析学派⼈格理论主要著作:《梦的解析》《⽇常⼯作中的⼼理病理学》⼆、弗洛伊德的⼈格理论弗洛伊德最初把⼈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人格心理学 第六版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 第六版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

八、人本主义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贡献 、
(一)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首位 (二)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 重要作用 (三)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 式统合的新构想 (四)促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与教育 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五)推动哲学世界观的积极变革
罗杰斯认为: 罗杰斯认为:当我们接触到与我们的自我 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人们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与 其自我不一致的信息,罗杰斯称其为“ 其自我不一致的信息,罗杰斯称其为“潜 知觉” 知觉”。 当自我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非常 大时,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 大时,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个体就 会体验到“整合失败”。 会体验到“整合失败”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亚伯拉罕 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1908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 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 理学家、 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和理论家, 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 人。
卡尔. 卡尔.罗杰斯
1902-1987) (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 心理治疗家, 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罗杰斯对教育心理学也带来了重要 的冲击, 的冲击,他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中 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 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他同 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 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这 个理论与他所称的认知性学习是相 对的。 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理论 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主要受性本能和
攻击本能控制。(性恶论)
行为主义的观点:人对环境中的刺激
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 (白板说)
人本主义的观点:它假设让人应该对
其行为负主要责任。(性善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在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 一是美国心理学家
1、乐观体验
对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投入,没有任何事情可 以打扰他们,这是感受到的是乐观体验。
2、日常生活中的乐观体验和快乐
只要方法得当,那么任何工作都可以给你涌动体 验。
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 职业满意度
1、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治疗时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患者,而 是提供一种氛围,使患者能够自己 帮助自己。

(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

价值的条件

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给予积极或消极看待 的条件。 积极看待有极为强大的力量,因此,价值条 件可能干预甚至替代机体的评估过程,从而 阻止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 的健康成长。

提示
(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
七、评价:Q分类技术
Q技术作为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或者技 术,在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俄研究研 究领域的确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Q分类技术一种以人为分析单元、着重分析“人际 关系”的方法。可用它对个体进行描述获得一些有 价值的资料。它被用于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自我描 述的比较,自我觉知与他人觉知的比较,也可用于 分析许多人对某人、某事描述的内部相关。 Q-分类技术灵活简便,与理论密切结合,有较强的 逻辑性和实用性。Q-分类技术搜集的资料可用方差 分析、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整理和 分析,使其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它特别适宜于探索 性的研究,可用来提出和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
(四)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治疗师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患者,而是
提供一种氛围,使患者能够自己帮助 自己。
(四)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注意事项
治疗师必须与患者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
恰当的治疗关系要求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意味着治疗师必
须赞成患者的所作所为,特别是那些可 能会造成伤害的行为。
4、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当低级需要满足以后,人们 就会努力去满足高级需要。 5、人本主义理论的最新进展是由契克岑特 米哈依完成的,他发现人们用涌动体验来描 述生活中最快乐和最有价值的时刻。 6、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是罗杰斯对心理 学的一大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 用来解决工作满意度问题,他认为职业应该 为 个人成长提供机会。
(一)人格的自我理论
基本假设: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 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 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
(一)人格的自我理论
现象场
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对感
知过、经历过的事物都赋予一定的主观意义, 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 场。
个人现象场包括有意识的感知和无意识的感

(一)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自我与精神分析的自我的区别
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
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 理想自我: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可以用 Q分类法来测量。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作 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 我实现。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 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 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 人。
需要的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求知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 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和完满的需要 对认知和理解的欲望 对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需要 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 交朋友、追求爱情等的需要 对稳定、安全、保护、 秩序等的需要 对食物、水、空气、睡眠、 性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使患者认识 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2、此时此地
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 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我们不应该成为过去的牺牲品。
反对人的人格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
3、个体的现象学
关注产生的认知经验,但并不试图将这些经验还原为 它的构成要素。 人本主义的观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材料准备
将所要研究的行为特质加以分析而形成若干 陈述语句,并将其誊写在一组卡片上
第一次分类:现实我
要求被试根据每一描述与自己的符合程度将 规定数量的卡片置于相应的类别
Q 技 术 的 实 施
第二次分类:理想我
要求被试根据每一描述与理想自我的符合程 度将规定数量的卡片置于相应类别
计算相关
根据卡片在每一类中的位置赋予其一定分值, 计算两次分类间的相关系数
知,有意识的感知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的因 素。
(一)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含义

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 性的模式,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 部经验。
内容
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其相关的评价; 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 系的评价。
存在主义哲学中很多观点成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的责任
2、此时此地 3、个体的现象学
4、人的成长
1、人的责任
存在主义的观点: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 的事情负责。这也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 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做他们自己生活的 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如果不 能改变,只是因为身体上有局限。
如何完成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任务?
建立与患者间适当的关系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通过反馈帮助患者更好的了 解自己 2、工作满意度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 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 (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 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 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 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 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 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 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 对性地进行激励。
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 应用与评价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卡尔·罗杰斯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五、乐观体验的心理 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 业满意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 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 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时代精神: 反主流文化运动。对社会不满。 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 物有C.R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 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治疗师可以通过反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
解自己。
3、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结果就是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真实 的情感的联系,也不可能成为心理和谐的人。 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 么,都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提倡多给个体一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是说价
值条件一无是处。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既不可能也 没有必要刻意回避价值条件的影响,甚至在我们学 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和我们形成内在标准和价值观 的过程中,价值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罗杰斯反对的是价值条件的影响广泛和强大到超过、 替代、干预个体的内在自我评价,这时人格健康才 会受到损害。 治疗的根本就是给予患者大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使他的内在自我评价重新强大健康起来。
Q分类技术对患者是否变得完善或者更加接近自我实现 的状态很有帮助的一种工具。 从Q分类卡片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心理健康的 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非常相似。 在治疗中,相关系数可以提高。
九、小结
1、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对人格的看法与精
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观点不一致,20世纪 50~60年代是这一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人 本主义起源于欧洲存在主义哲学和几位美 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2、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责任,强调此 时此地,关注人的存在,强调人的成长。 3、卡尔·罗杰斯提出了心理和谐的人的概念, 根据他的理论,人人都朝着满足和快乐的 状态前进,除非被生活的障碍阻挡。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机能完善者

指依照机体内部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价值 条件生活的人。 经验的开放 自我的协调 机体评估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 与同事和睦相处

机能完善者的特征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机能完善者的形成
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要求
有一个无条件积极看待的成长环境。
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 这种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 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与积极看待相反,那些漠不关心、蔑视、讥 讽、冷淡、憎恨、打骂等称为消极看待。

(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关注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积极看待提供者根据一 定评价标准来评判对象的品行或成就,只有 达到标准才提供积极看待,否则就提供消极 看待。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给某个人积极看待与他 某一具体的行为无关,而是因为我们把这个 人当作一个整体来接受和尊重,认为值得把 他作为一个积极看待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