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门铃实训报告

合集下载

门铃实训报告

门铃实训报告

门铃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本门铃实训旨在让学员掌握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安装和调试方法,培养学员的技能,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员可以了解门铃的结构、组成部分、电路构成、参数特点等相关知识,掌握门铃的安装调试技能和维修保养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技术知识。

二、实训内容
1.门铃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
2.门铃的安装方法和调试技术;
3.门铃的常见故障分析和维修保养技巧。

三、实训步骤
1.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及讲解,逐步了解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路构成等;
2.学员按照操作规范组装、调试门铃;
3.模拟实际安装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学员独立完成门铃的组装和调试;
4.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讨论、教学结合、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员逐步掌握门铃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保养工作,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四、实训效果
通过本门铃实训,学员掌握了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安装和调试技术,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提高了学员的实践能力。

实训班学员普遍反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修正了很多不足之处,为今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五、实训总结
本门铃实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在组装、调试和维护过程中逐渐融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达到技能与知识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同时,本门铃实训为今后学员
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能支撑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门铃实习报告

门铃实习报告

门铃实习报告
我在门铃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关于门铃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了门铃产品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为公司提供了有益的市场信息。

我还参与了一些门铃产品的设计讨论和生产过程的监督,对整个产品开发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参与了门铃产品的销售工作,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加深了对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的认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门铃产品的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感谢门铃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叮咚 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 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叮咚门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探究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其电路连接和电器元件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 一台叮咚门铃2. 一个电源适配器3. 一根连接线三、实验步骤:1. 将电源适配器插入电源插座,并将其连接到叮咚门铃的电源接口上。

2. 将另一头的连接线插入门铃电路的输入接口。

3. 将连接线的另一头插入叮咚门铃的输出接口。

4. 关闭门铃电路的电源开关。

5. 现在,门铃已经连接好了,可以进行实验了。

四、实验原理:叮咚门铃实验中的门铃电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源、触发器和输出设备。

当门外的按钮被按下时,触发器将产生脉冲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递给输出设备,从而触发门铃发出声音。

五、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按下门外的按钮后,触发器会产生脉冲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发出叮咚声。

实验结果表明,门铃电路连接正确,并且门铃可以正常工作。

六、实验分析:1. 门铃电路中的触发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将门外按下按钮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

2. 输出设备则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实现门铃的功能。

3. 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为门铃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保证了门铃的正常工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

门铃电路中的触发器和输出设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触发器将按钮按下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设备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门铃电路连接正确,并且门铃可以正常工作。

只有电源供应稳定,触发器和输出设备都能正常运行,门铃才能正常工作。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门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电路连接和电器元件的作用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实训六 555模拟叮咚门铃

实训六 555模拟叮咚门铃

实训六555模拟叮咚门铃
一、电路说明
本电路是用NE555集成电路接成的多谐振荡器。

当按下S1,电源经D2对C3充电,当集成电路4脚(复位端)电压大于1V时,电路振荡,扬声器发出“叮”声。

松开按钮S1,C3电容储存的电能经R4电阻放电,但集成电路4脚继续维持高电平而保持振荡,但这时因R1电阻也接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变低,使扬声器发出“咚”声。

当C3电容器上的电能释放一定时间后,集成电路4脚电压低于1V,此时电路将停止振荡。

再按一次按钮,电路将重复上述过程。

C3、R4放电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断开S1后余音的长短,所以要改变余音的长短可调整C3、R4的数值,一般余音不易过长。

二、电路参数
本电路电源电压为4-9V,可采用三节1.5V电池(4.5V)供电,等待电流约为3.5mA,鸣叫电流约为120mA。

三、材料清单
四、PCB布线规则建议
(1)关闭DRC Error Markers。

(2)线宽建议1.5mm(60mil)以上,不小于0.5mm(20mil)。

(3)线间距不小于0.5mm(20mil)。

(4)可放置敷铜。

(5)放置字符串:学号最后两位+名字拼音第一个字母+项目序号。

例如:66号张三同学做实训六,应在电路板焊锡面放置字符串“66ZS06”(按x键翻转为镜像)。

五、钻孔说明
(1)2P接线端子钻孔1.0mm;
(2)DIP8 IC插座、PIN2排针、立式4脚轻触开关S1钻孔0.8mm;
(3)其它器件钻孔0.6mm。

叮当门铃实习报告

叮当门铃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部门实习单位:XX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实习部门:物业服务中心客服部二、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三、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了解物业管理的实际运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内容1. 了解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实习期间,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和请教同事,对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包括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物业管理的主要任务、物业管理的主要环节、物业管理的主要方法等。

2. 参与客服部日常工作在客服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工作:(1)接听业主电话,解答业主咨询,处理业主投诉;(2)记录业主反映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3)协助处理业主装修、搬家等事宜;(4)协助处理小区安全隐患,确保业主安全;(5)参与小区活动策划与组织。

3. 学习物业管理的相关软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物业服务中心使用了专门的物业管理软件。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该软件,包括录入业主信息、处理投诉、查看维修进度等。

4. 参与部门培训为了提高部门整体素质,客服部定期组织培训。

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以下培训:(1)物业法律法规培训;(2)物业管理知识培训;(3)客户服务技巧培训。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了沟通能力在实习期间,我通过与业主、同事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学会了如何耐心倾听业主的诉求,准确解答业主的问题,妥善处理业主的投诉。

2.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

3. 培养了责任感在实习期间,我意识到物业管理工作的繁琐与重要性。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业主负责。

4.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学会了使用物业管理软件,了解了物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电子综合实训-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

电子综合实训-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

电子综合实训-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引言:门铃是每个家庭都必备的设备之一,它用来通知住户有人来访或有包裹送达。

传统的门铃设计多采用电磁铁和按钮的组合,但这种设计存在着不便携、线路结构复杂和功耗较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款名为“叮咚门铃”的电子门铃,其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便携性强、结构简单、功耗低等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

一、电路方案本设计采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安装在门口,接收器则放在屋内。

当有人按下门铃按钮,发射器将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送给接收器,接收器则发出声音或者震动来通知住户。

二、发射器的设计1.电源电路发射器使用了一个锂电池作为电源,电池的正极通过一根导线连接到发射器的电路板上的正极接触点,负极连接到地线。

2.声音生成电路发射器使用一个微型音频芯片作为声音生成电路,其输入接口通过一个开关按钮连接到门铃按钮上。

当按下门铃按钮时,音频芯片会发出一个特定的音频信号。

3.无线通信电路发射器采用无线射频模块进行通信,该模块具有一定的发送功率和信号范围。

其输入接口通过音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射频信号并发送出去。

三、接收器的设计1.电源电路接收器同样使用了一个锂电池作为电源,电池的正极通过一根导线连接到接收器的电路板上的正极接触点,负极连接到地线。

2.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器使用一个无线接收模块来接收发射器发送的射频信号,该模块具有一定的接收范围。

其输出接口连接到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3.声音输出电路接收器使用了一个音频放大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以便能够输出更清晰的声音。

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一个扬声器连接,将放大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听得见的声音。

四、电路的调试和测试1.制作和连接电路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将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电路板制作出来,并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各个元器件。

2.电源测试测试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是否正确,以及电池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和目的双音叮咚门铃是一种常见的门铃形式,它的发声方式有两种:叮和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门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发声装置,而是成为一种可以定制和个性化的产品。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双音叮咚门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目标1.课程内容:(1)双音叮咚门铃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电路组成和连接方式;(3)组件选用和组装;(4)编程控制。

2.课程目标:(1)了解双音叮咚门铃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电路组成和连接方式;(3)学习组件选用和组装技巧;(4)掌握编程控制的基本方法;(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双音叮咚门铃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进行组装和调试,并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来加深对双音叮咚门铃的理解和掌握;(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1)示范演示:通过展示和演示实际双音叮咚门铃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工作方式;(2)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组装和调试,让他们亲自动手来实践所学知识;(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双音叮咚门铃的制作。

四、课程进度安排1.第一周:介绍双音叮咚门铃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第二周:学习电路组成和连接方式;3.第三周:学习组件选用和组装技巧;4.第四周:实践操作和调试;5.第五周:编程控制方法和实验;6.第六周:小组合作制作双音叮咚门铃;7.第七周:展示和评估。

五、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问题解决和心得体会等内容;2.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组装和调试过程,并能够成功制作出双音叮咚门铃;3.组织展示:学生需要参与小组合作,进行展示并分享制作经验;4.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也将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门铃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2.掌握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实验器材:1.电源:直流电源。

2.信号发生器:用于模拟门铃按下按钮。

3.电容:用于储存电荷并产生声音。

4.按钮开关:用于控制门铃的开关状态。

5.电阻:用于控制电路的电流。

6.电线:用于连接电路。

实验步骤:1.将电源接入电路,并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按钮开关。

2.在电容和按钮开关之间连接一个电阻。

3.将按钮开关连接到电容。

4.将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5.将电源的负极接地。

6.打开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7.观察电容以及附近是否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按钮开关按下时,电容会储存电荷并发出声音。

声音的频率和幅度可以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来控制。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实验分析:门铃的原理是通过按下按钮开关,使电流通过电容,从而产生声音。

当按钮开关关闭时,电容充电,储存电荷。

当按钮开关再次打开时,电容会快速放电,产生声音。

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改变门铃的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门铃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制作门铃电路,进一步加深了对门铃原理的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门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并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门铃是如何产生声音的,并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进一步改变了门铃的声音。

此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门铃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双音叮咚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学知识,如电路的闭合、电流的流动等。

2. 学生能够掌握门铃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等基本概念。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双音叮咚门铃的组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双音叮咚门铃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门铃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门铃的制作任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探究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声音产生原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介绍音调、响度等声音特性,分析双音叮咚门铃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门铃电路设计:教授如何设计双音叮咚门铃电路,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电路图的绘制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电路图的绘制与应用》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门铃电路的组装、调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制作实践》5. 故障排查与解决: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授如何对门铃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电子叮咚门铃实训报告

电子叮咚门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电子叮咚门铃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提升了居住环境的品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制作,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电子叮咚门铃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电子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电子叮咚门铃的电路设计与焊接技术。

3. 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子叮咚门铃原理学习:了解电子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包括声控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等部分。

2. 电路图绘制:根据电子叮咚门铃的原理,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3. 元器件准备:准备好制作电子叮咚门铃所需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蜂鸣器等。

4. 电路焊接: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焊接,完成电子叮咚门铃的组装。

5. 调试与测试:对组装好的电子叮咚门铃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实训步骤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讲解,了解电子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电路图绘制:根据电子叮咚门铃的原理,绘制电路图。

在绘制过程中,注意电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元器件准备:准备好制作电子叮咚门铃所需的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质量。

4. 电路焊接: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短路和虚焊。

5. 调试与测试:组装完成后,对电子叮咚门铃进行调试和测试。

首先检查电源电路是否正常,然后检查声控电路和控制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五、实训心得1.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

2. 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本次实训中,我学会了电子叮咚门铃的电路焊接和调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故障、元器件损坏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门铃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器材:1.9V电池;2.电池座;3.9012PNPN晶体管;4.电子蜂鸣器;5.按钮开关;6.电阻(220欧姆);7.电子线;8.面包板。

三、实验原理:叮咚门铃电路主要由按钮开关、NPN晶体管、电子蜂鸣器和电阻组成。

当按下按钮时,电流通过按钮开关,然后流经电阻、NPN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最后通过电子蜂鸣器。

当电流通过NPN晶体管时,它会放大电流,并将大电流传递到电子蜂鸣器,激活电子蜂鸣器进而发出声音。

四、实验步骤:1.在面包板上布置电路。

首先,将9012PNPN晶体管插入面包板的H行上,确保引脚正确连接;然后,在与发射极相连的行上插入一个220欧姆电阻;接下来,将按钮开关与电阻相连;最后,将电子蜂鸣器与电路串联,与NPN晶体管的收集极相连。

2.将电池插入电池座,然后将电池座与面包板中的电路连接。

注意确保正极和负极的连接正确。

3.按下按钮开关,听到电子蜂鸣器发出声音。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按下按钮时,电子蜂鸣器应该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如果没有声音产生,可能是电池电量不足、电路连接不正常或者蜂鸣器损坏等原因引起的。

我们可以检查电池是否正常工作,查看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用万用表测试电路中的元器件是否工作正常。

六、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门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按钮开关、NPN晶体管和电子蜂鸣器实现的。

当按下按钮时,电流流过电路,并通过NPN晶体管的放大作用激活电子蜂鸣器,发出声音。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门铃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我体会到电路的正确连接对于电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实验。

这个实验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我的电子知识广度。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实验。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结论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以制作叮咚门铃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电路、焊接元器件、调试电路等步骤,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调试技巧。

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叮咚门铃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个元器件的用途和电路板的制作流程。

二、实验目的与意义1.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 了解并掌握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

3. 熟悉各种元器件的用途,为今后进行电子设计奠定基础。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过程1. 设计电路图: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叮咚门铃的电路图,包括电路组成、元器件型号及参数等。

2. 制作电路板:按照电路图,制作电路板,包括焊接各个元器件、布线等。

3. 调试电路:对制作的电路进行调试,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4. 测试实验效果: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实验效果,观察叮咚门铃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的叮咚门铃电路包括电源、555定时器、三极管、扬声器、按钮等元器件。

电路图如下:```+Vcc 555定时器三极管扬声器按钮地| | | | || | | | |+Vcc ---|--- 8脚 ---|--- 7脚 ---|--- 6脚 ---|--- 3脚 ---|--- 扬声器| | | || | | || | --- 2脚 ---|--- 1脚 ---|--- 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测门铃实习报告一千字

检测门铃实习报告一千字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检测门铃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门铃检测的基本流程,掌握门铃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门铃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流程,以及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我们还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门铃检测仪器的设备组成和功能。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实习内容。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主要负责的部分:(1)门铃检测仪器的使用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学习了门铃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我了解了门铃检测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号发生器、放大器、滤波器、示波器等,并学会了如何操作这些设备进行门铃的检测。

(2)门铃信号的处理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门铃信号的处理方法。

我了解了门铃信号的频率、幅度、波形等参数,并学会了如何利用滤波器、放大器等设备对门铃信号进行处理,以满足检测要求。

(3)门铃检测数据的分析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开始了门铃检测数据的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示波器观察门铃信号的波形,如何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门铃信号的频谱分析,以及如何根据检测数据判断门铃的质量。

(4)门铃检测报告的撰写在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开始了门铃检测报告的撰写。

我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记录和检测数据,撰写了一份详细的门铃检测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门铃检测的基本流程和门铃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学会了如何处理门铃信号,如何分析检测数据,以及如何撰写检测报告。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应用和动手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当断开开关 K 时,电阻和电容组成回路,电容开始放电。同 时由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组成的振荡器开始工作,输出频率为 f`2。
当电容放电完毕复位端恢复低电平,定时器停止工作。 在输出端接扬声器,输出端有电流时就会使扬声器发声。输出
端频率不同时,发出的声音就不同。本电路中有两种不同的频率, 因此扬声器就会发出“叮”“咚”两种不同的声音。 2、电路器件 电阻 4 个、电容 3 个、二极管 2 个、直流电源、按钮开关、扬声 器 3、电路数据 IC555、LS1、D1、D2、R1=47K、R2=30K、R3=22K、R4=22K、 C1=47uF、C2=0.05uF、C3=50uF。
2、调出需要的层,如:Top Overlay、Top Layer、Bottom Layer 等。
3、将设计好的印板图或文字用打印机打印(或复印)在转印纸的光 滑面。打印后的转印纸切勿折叠、触揍、划伤。
(四)印制图样
1、印制板预处理:将无锈蚀敷铜板,用铜丝刷、去污粉等去油污、 打光,清洗干净。
2、取出印制电路板和打印好的热转印纸,将图纸有图样的一面放 在印制电路板上,并且使图纸上的图全部都在印制电路板上。
铁的化学性质有三价和二价其实三价的铁有强氧化性三氯化铁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铜起反应别的东西很难与铜反应按化学稳定性来说也可以用硝酸银等与之反应但是代价太高了而且反应后置换出的银等会留在电路板只有三氯化铁最合适
叮 咚 门 铃 实 验 报 告
姓名:黄奇 系别: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10—嵌入式 指导老师:时云峰
我将总结这次实验的经验,并且吸取这次的教训,我相信,在以 后的实验中,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次的实验使我对这门学科的兴 趣越来越浓厚,我有自信,以后的电子制作,我将做的更好!
时间:2012 年 1 月 5 日

门铃设计实训报告

门铃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门铃设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单片机原理、编程技术和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计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门铃,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搭建、编程调试以及系统调试的方法。

二、实训内容1. 硬件设计(1)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本设计选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2)设计电路原理图:包括单片机、按键、蜂鸣器、数码管等元器件的连接。

(3)元器件选型:选择合适的按键、蜂鸣器、数码管等元器件。

2. 软件设计(1)编程语言: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

(2)编写程序:编写控制单片机实现门铃功能的程序,包括按键扫描、音乐播放、数码管显示等模块。

3. 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搭建电路,连接元器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软件调试: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调试,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3)系统联调: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调试,确保门铃功能正常。

三、实训过程1. 硬件设计(1)根据设计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并选用合适的元器件。

(2)使用Protel等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并生成PCB板。

(3)根据PCB板制作电路板,焊接元器件。

2. 软件设计(1)使用Keil uVision等软件编写C语言程序。

(2)编写程序,实现按键扫描、音乐播放、数码管显示等功能。

(3)调试程序,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3. 系统调试(1)搭建电路,连接元器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调试。

(3)进行系统联调,确保门铃功能正常。

四、实训结果1. 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门铃。

2. 熟练掌握了单片机编程、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3. 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单片机原理、编程技术和电子电路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并掌握了调试方法。

3. 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门铃实习报告

门铃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产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门铃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性能的提升成为了市场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门铃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门铃作为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组装、调试和测试门铃,掌握其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提高门铃的智能化水平。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了解门铃的基本原理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对门铃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学习。

门铃通常由电源、信号发射器、接收器、铃铛等部分组成。

当有人按下门铃按钮时,信号发射器会发出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铃铛发出声音,从而实现告知主人有访客的目的。

2. 组装门铃在掌握了门铃的基本原理后,我开始进行门铃的组装。

首先,我将电源连接到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上,然后将信号发射器固定在门铃按钮上,接收器固定在室内门铃装置上。

最后,我将铃铛连接到接收器上。

在组装过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各部件的连接牢固,确保电路畅通。

3. 调试门铃组装完成后,我开始对门铃进行调试。

首先,我检查了电源是否正常,然后测试了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通信是否畅通。

通过调整接收器的灵敏度,确保门铃在适当的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

在调试过程中,我还对门铃的声音进行了调整,使其声音清晰、悦耳。

4. 功能升级为了提高门铃的智能化水平,我在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功能升级。

我采用了智能家居系统中的Wi-Fi模块,将门铃与智能家居系统连接,实现了远程控制。

通过手机APP,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门铃的状态,并在有访客按门铃时收到通知。

此外,我还通过编程,实现了门铃与家庭安防系统的联动,提高了家庭安全性。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组装过程,掌握了调试和升级门铃的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意识到门铃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其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引言:叮咚门铃是一种常见的家居产品,用于提醒居民有人来访。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制作一个叮咚门铃系统,能够自动感知有人接近门口,并发出响声,以便通知居民。

材料和方法:1.材料:- Arduino Uno开发板-超声波传感器-蜂鸣器-面包板-连线材料2.方法:- 将Arduino Uno开发板连接到面包板上,并将超声波传感器和蜂鸣器适当连接。

- 利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超声波传感器和蜂鸣器。

2.循环读取超声波传感器的值,判断是否有人接近门口。

3.如果检测到有人接近门口,则触发蜂鸣器发出响声。

4.否则,保持安静状态。

- 将代码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并测试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叮咚门铃系统。

当有人接近门口时,超声波传感器能够及时检测到,并通过蜂鸣器发出响声。

当没有人接近门口时,系统将保持安静状态。

讨论与分析:本次实验使用的超声波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到人体的接近距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通过发出响声来提醒居民有人来访。

这种设计简单而实用,能够满足家庭使用的基本需求。

然而,这个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超声波传感器只能检测到接近距离,无法识别具体的人或物体。

这可能导致误判,例如当门外有刮风的情况下,也会触发蜂鸣器响声。

其次,蜂鸣器发出的响声是固定的,无法区分来访者的不同身份或重要性。

在未来的改进中,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级的传感器来进行人体识别,例如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

另外,可以设计一个更智能的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库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不同的来访者,并作出相应的响应,例如播放不同的音乐或语音提示。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基础的叮咚门铃系统。

虽然该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具备基本的功能,并能满足家庭使用的需求。

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可以使其更加智能和实用。

触摸式叮咚门铃的设计报告

触摸式叮咚门铃的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触摸式“叮咚”门铃的设计自我评定:优目录1.设计目的、内容与步骤 (2)1.1. 设计目的 (2)1.2. 设计内容 (2)1.3. 设计步骤 (2)2.总体设计 (3)3.详细设计 (3)3.1. NE555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3)3.2. 由NE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 (4)3.3. 单稳态触发器构成的触摸开关电路设计 (9)3.4. 由多谐振荡器构成的“叮咚”门铃电路设计 (10)3.5. 电路完整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将设计结果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13)4.1. 触摸开关的仿真分析 (13)4.2. “叮咚”门铃电路的仿真分析 (14)5.组装、焊接及调试 (14)5.1. 元件列表 (14)5.2. 组装、焊接元件 (15)5.3. 调试电路 (15)6.将有公共接地的电源替换为干电池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6)6.1. 将有公共接地的电源替换为干电池时出现的问题 (16)6.2. 解决方法 (16)7. 设计体会 (18)触摸式“叮咚”门铃的设计1.设计目的、内容与步骤1.1. 设计目的(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学会555定时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设计内容设计触摸式“叮咚”门铃,要求完成以下主要技术指标:(1)、触摸开关有足够的灵敏度与稳定性;(2)、“叮”声与“咚”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且两种频率声音的过渡过程自然、悦耳;(3)、“咚”声在触摸动作完成后应持续几秒钟;(4)、电路功耗低。

1.3. 设计步骤(1)、查阅有关资料,完成总体设计框图(2)、完成设计框图各个部分的详细设计,并选择合适参数的电子元器件完成各部分电路,绘制电路原理图。

叮咚门铃实训报告英文版

叮咚门铃实训报告英文版

Abstract:This training report details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constructing, and testing a ding dong doorbell circuit. The report cover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cquired, practical skills developed, and the fi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create a doorbell that emits a high-frequency "ding" sound when pressed and a low-frequency "dong" sound when released. This report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ircuit design, component selection, prototyping, and testing procedure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ding dong doorbell.I. IntroductionThe ding dong doorbell is a classic electronic project that serves as an excellent introduction to basic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and prototyping. It involves the use of simple components such as a button, resistors, capacitors, and a buzzer to create a functional device. The project aimed to enhance the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component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circuit assembly and troubleshooting.II. Theoretical Background2.1 Circuit ComponentsThe ding dong doorbell circui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Button: This is used to trigger the sound output.- Resistors: These are used to limit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ircuit components.- Capacitors: These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timing of the sound output.- Buzzer: This is the device that produces the sound.2.2 Circuit DesignThe circuit design involves connecting the components in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to achieve the desired sound output. When the button is pressed, the circuit is closed, allowing current to flow through thecomponents and activate the buzzer to produce a high-frequency "ding" sound. When the button is released, the circuit is opened, and the current flow is interrupted, resulting in a low-frequency "dong" sound.III. Practical Skills Development3.1 Protel Drawing SoftwareDuring the training, participants learned to use Protel drawing software to design the circuit. This software allowed us to create a detailed and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rcuit, which was crucial for assembling the components correctly.3.2 Component SelectionParticipants were introduced to various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ir functions. This knowledge was essential i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components for the ding dong doorbell circuit.3.3 Circuit AssemblyParticipants were guid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ssembling the circuit on a breadboard. This involved connecting the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circuit diagram created using Protel software.3.4 TroubleshootingThroughout the project, participants encountered various issues that required troubleshooting. This skill was developed by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analyzing the circuit, and making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resolve the issue.IV. Implementation4.1 Circuit ConstructionThe ding dong doorbell circuit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following steps:1. Draw the circuit diagram using Protel software.2. Select the appropriat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circuit diagram.3. Assemble the components on a breadboard according to the circuit diagram.4. Test the circuit to ensure it is functioning correctly.4.2 Testing and ValidationThe constructed ding dong doorbell was tested to ensure it met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The button was pressed and released multiple times to observe the sound output. The high-frequency "ding" sound was produced when the button was pressed, and the low-frequency "dong" sound was produced when the button was released.V. ConclusionThe ding dong doorbell project provided participa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assembly, and troubleshooting. The project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to design and construct a functional device using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Participants gained valuable practical skills and knowledg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future projects.VI. RecommendationsTo improve the training program,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Incorporate more complex circuit designs to challenge participants and enhanc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Provide additional hands-on training sessions to reinforce the practical skills learned during the project.- Introduce participants to various type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real-world scenarios.By implementing these recommendations, the training program can continue to provide valuable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future participants, fostering a greater interest in electronics and circuit desig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PROTEL实训报告
题目:叮咚门铃
系部: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10-1班
:田志勇
学号:20102834
指导教师:时云峰,肖祥林
2012年1月4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实训目的 (4)
(三)实训要求 (5)
(四)实训步骤 (5)
(五)设计容 (6)
(六)总结 (9)
引言
Protel DXP 在前一版本 Protel99 SE 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

新的可定制设计环境功能包括双显示器支持,可固定、浮动以及弹出面板,强大的过滤和对象定位功能及增强的用户界面等。

新的项目管理和设计合成功能包括项目级双向同步、强大的项目级设计验证和调试、强大的错误检查功能、文件对比功能等。

新的设计输入功能包括电路图和FPGA 应用程序的设计输入, Xilinx 和 Altera 设备族提供完全的聚集和基元库,直接从电路图产生 EDIF 文件、电路图信号、 PCB 轨迹、Spice模型和信号集成模型等元器件集成库。

新的工程分析与验证功能包括同时可显示4个所测得图像的集成波形观察仪,在板卡最终设计和布线完成之前可从源电路图上运行初步阻抗和反应模拟等。

新的输出设置和发生功能包括输出文件的项目级定义、制造文件(Fabrication files),包括Gerber、NcDril1、0DB++和输入输出到 ODB++或 Gerber 等。

Protel DXP 是将所有设计工具集成于一身的板级设计系统,电子设计者从最初的项目模块规划到最终形成生产数据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方式实现。

Protel DXP 运行在优化的设计浏览器平台上,并且具备当今所有先进的设计特点,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 PCB 设计过程。

通过设计输入仿真、PCB 绘制编辑、拓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全面的设计解决方案。

Protel DXP 的强大功能大大提高了电路板设计、制作的效率,它的“方便、易学、实用、快速”的特点,以及其友好的 Windows 风格界面,使其成为广大电子线路设计者首选的计算机辅助电路板设计软件。

PCB: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印刷线路板,简称印制板,英文简称 PCB,以绝缘板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并布有孔(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

由于这种板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印刷”电路板。

习惯称“印制线路板”为“印制电路”是不确切的,因为在印制板上并没有“印制元件”而仅有布线。

它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

(正文部分)
二.实训目的
1.了解Protel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熟悉Protel的基本操作;
2.掌握用Protel绘制原理图的基本方法
3.了解PCB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用Protel制作PCB 板的方法;
4.掌握Protel中库文件的制作方法;
5.设计一个门铃电路;
6.熟悉简单门铃的制作过程。

三.实训要求
1.使用Protel DXP完成门铃系统原理图的绘制;
2.该门铃系统应包含一个电源系统、三个电阻、四个电容、导线若干、一个扬声器、一个IC555芯片、两个二极管;
3.制作门铃系统所需工具应有电烙铁一支,烙铁架一个,焊锡丝若干,海绵一个;
4.完成门铃系统的PCB设计,并生成相应的报表;
5.根据实训容,完成实训报告;
6.PCB尺寸4000mil×3000mil,四个角为直角。

四.实训步骤
第一步电路原理图绘制
根据要求在常用器件库中找到电路图的相关器
件,并根据要求个该相关参数。

第二步原理图库与PCB库的设计
根据器件形状和大小尺寸设计和修改器件的原理图期间和封装。

第三步PCB的绘制
根据实际的PCB设计和器件布局以及PCB的布线第四步印制PCB板
将设计好的PCB电路打印到热转印纸上,再印制在覆铜板上,最后用腐蚀液腐蚀覆铜板。

第五步焊接元器件
对应PCB原理图放置元件,并用电烙铁和焊锡丝焊接牢固。

五.设计容
原理图
PCB顶层
PCB底层
顶部丝印层
六.实训小结
通过这次DXP(2004)实训使我掌握PCB的独立设计步骤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注意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能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了解一些画图技巧和步骤,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软件,熟悉常用的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围,能够熟练的绘制电路原理图。

这次实习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

能很正确的理解各个电子元器件,还懂得了如何检测各元器件,也熟练掌握了怎样绘制电路图,懂
得自己分析电路并自己纠错更正。

通过这次设计,是我深深的知道,在工作中的任何环节都不能马虎,任何一点小小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最终的失败。

所以我学到了:做事要有胆大,心细,谨慎的作风。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还将一如既往的保持下去,我想它将会使我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路走的更宽,更远。


感指导老师平时对我们的教会和严格要求,让我们在工作室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使我们实训能够按照要求顺利完成。

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我们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小心不会再犯。

衷心感指导老师一直对我们的培养和教会!老师深厚的专业背景、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宽厚的人格作风使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