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自主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如何自主创新
社工部高辉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我们大学生的责任,政府和高校也重任在肩。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生在自主创新方面要做出成就都必须依靠高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各项成果。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
本科生渴望把自己的创新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但他们不拘泥于现实的生活空间,不太关注已有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对创新自信心明显不足,主要在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欠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创造力的匮乏上,创造力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而在我国教育的体制下,创造力往往遭到扼杀,更不用说独特性和新颖性.
大学生往往认识到追求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但又有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大学生的行知反差极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致力于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是判断一所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下,学生更加依赖于老师,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和动力。
综上大学生创造力不足主要是因为政府,学校和个人三方面引起的,而学校是这三个环节中的最重要一环,大学生自主创新应该拥有良好的环境引导,而高校则是重中之重,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环境,加上一群有创新性导师的指引,会使本科生的自主创新性有一个质的飞跃,让我们从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性。
(1)大学生本身
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自天津工业大学成立“义缘”这一社团组织以来,开展了许多社团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开展校园内创业活动。比如建立校园影视中心,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定期播放国内外优秀的影片,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节省了去电影院花费的时间、金钱,又创造了一定的收入。“义缘”还广泛联系企业在校园内招收员工、临时工,开展各类产品介绍会和促销活动,帮助这些企业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打开市场等。
(二)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1.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教师变灌输为引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这是一项“穿针引线”的工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
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校方可开展案例设计竞赛、电子模拟炒股、商务模拟谈判、创业设计大赛等有益的课外活动。通过竞赛类的项目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软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惯例、规则、技巧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同外界接触、建立起广泛人脉的广阔舞台。
我院举办的国际贸易大赛就十分的成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攫取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行为,展现自我的欲望使得学生不断地寻求有新意的点子来突出自己,理论和实践就会擦出创新的火花。
4.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5.建立创新基金
许多学生都曾经历过有了新点子、新创意,却因为资金有限,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完成全部工作,缺乏引导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收入,高校应建立创新基金,给予学生资金上的支持,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与创意相关的活动、购买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同时组织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想法,还为学生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更重要的是,创新基金不能只来源于学校有限的经费,而是要学生们自己去争取。当有了较为成熟并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意时,社团成员可以与企业沟通,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来完成这一项目。这不仅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更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丰富了高校可利用的资源。
(三)社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