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人教(部编版)
-文化背景理解:让学生了解“三衢”所指的地域特点,以及诗中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交流背景。
2.教学难点
-意象与情感的关联: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如“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的景物变化与诗人心情的关系。
3.增强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5.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朗读、背诵、解析古诗,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到位,有时候学生们的思考方向偏离了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确保他们的讨论能够围绕教学重点进行。
最后,我要感谢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中的一个特定景象,探讨它如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领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了解古代文化交流背景,理解“三衢”所指的地域特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句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地图,了解三衢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句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地图,展示三衢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准备古诗《三衢道中》的文本,分发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三衢山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三衢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三衢山吗?对三衢山有什么了解?2. 朗读古诗(1)让学生齐读古诗《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3. 理解诗句(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山寺”、“浙江”、“梅花”等。
(2)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美景(1)展示三衢山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中所描绘的美景。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三衢山的美景之中,感受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古诗《三衢道中》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内容,感受三衢山的美丽。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理解古诗《三衢道中》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三衢道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古诗《三衢道中》,掌握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三衢道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2)准备好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衢道中》。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三衢道中》,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三衢道中》的意象和意境。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句描绘的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感悟古诗《三衢道中》。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对诗句中美景的感悟。
3. 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反思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古诗《三衢道中》的意境和情感,是否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背景。
二、学习《三衢道中》第一首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3.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4.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学生背诵。
三、学习《三衢道中》第二首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2.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第一、二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学习《三衢道中》第三首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2.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学生背诵。
1.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3.学生谈谈学习《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三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填空练习。
2.老师批改,讲解答案。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三首诗歌的主题。
二、拓展延伸1.学生欣赏其他与《三衢道中》风格相似的古诗。
2.学生分享欣赏感受。
三、课后作业1.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三衢道中》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方法。
同时,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衢道中》相关的自然景色描绘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绘画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色。
-古诗创作方法的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古诗,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古诗的韵律与节奏:讲解古诗中的平仄和韵脚,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柯”字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可能需要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诗歌情感深层体验:通过讨论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在游览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变化。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衢道中》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句的含义,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4.了解宋代诗人曾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衢道中》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旅行中路过三衢山所见所感的古诗。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例如,“梅子黄时日日晴”一句,诗人是如何通过简单的词语传达出季节和天气的美好。
另外,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传达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衢道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优选教案三衢道中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彼此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课文《三衢道中》2.2 生词与短语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2.3 课文翻译与解析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随课文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3 生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进行巩固。
3.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如翻译和解析课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家庭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延伸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翻译和解析,下节课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评估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延伸作业的完成质量。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结合课文《三衢道中》。
6.2 辅助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图片、生词卡片等。
提供相关的古诗文资源,供学生延伸阅读和学习。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生词短语。
7.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
7.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第八章:教学难点8.1 生词与短语理解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创教案及教学反思
1《三衢道中》创新教案【教学设想】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对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诗?(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它的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三衢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可贵,培养珍惜友谊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三衢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4.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理解中的困惑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5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5.2 作业要求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5.3 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6.3 评价结果处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欣赏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美。
三衢道中 名师教案【三衢道中创新教案】
三衢道中名师教案【三衢道中创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衢道中”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解读“三衢道中”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探讨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诗文。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评论,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三衢道中”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
3.2 文本解读让学生自读“三衢道中”这首古诗,理解其基本内容。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3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评论,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学生在文学鉴赏、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进步。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互动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评论、背景资料等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和脆弱。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三衢道中”的理解和感受。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景和情感。
举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5.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感悟诗中赞美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正确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其次,在分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古诗创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句,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够精炼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他们语言表达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作者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曾巩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创作该诗的背景及意图。
4.想象与描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句中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5.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中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画面,巩固所学内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特点、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三衢道中》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传承中华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学生在理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时,可能会对“竹外”的深层含义感到困惑,这是难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隐喻所表达的空间感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衢道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优选教案三衢道中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意境。
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达。
能够理解和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培养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诗人赵师秀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和心境。
2.2 课文解析分析诗句的结构和意义,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探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意境,如“山色空蒙雨亦奇”和“绿阴幽草胜花时”等。
2.3 课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注意语气、停顿和韵律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课文学习分组朗读和讨论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3 创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达,如写一段描述家乡景色的句子或小段落。
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丰富表达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作品展示选取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表达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家乡或自然景色的古诗,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理解深度。
5.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色,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古诗《三衢道中》文本。
诗人赵师秀的生平介绍资料。
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朗读麦克风,提高朗读效果。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一等奖创新教案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一等奖创新教案《三衢道中》教学方案教材解析《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衢道中》并背诵。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学生齐背。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这首题画诗中,苏轼将画中的春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大家学习得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三衢道中,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古诗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要求,出示要求:(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上面的图片是【情境课文】三衢道中(诵读版)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
2.认读生字:qúzēng méi xīfàn jiǎn衢曾梅溪泛减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交替进行。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对比中识记生字。
3.学习本课生字。
梅:书写指导:注意母字体的书写顺序溪:书写指导:注意第六笔撇的书写。
泛: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减:书写指导:注意右上角的点别忘记。
提示: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了解。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词,通过对生字字音、笔画、结构等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达到课上学会生字的目的。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下册《1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逢、醇"等5个生字,会写“时、处”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三衢道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感受诗情画意般的田园美景,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梅里古道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处风景区参观。
(出示梅里风景区的图片)2. 你们被这儿的美景吸引了吗?让我们来观赏一首诗《梅里行》。
(指名读)3. 这是一首古诗,把梅里的美景描写得非常生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三衢道中》。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这个题目?(指名读)4. 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诗意,可以读、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根据图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并找出带有理解性的注释。
(学生自学)5. 谁愿意来读读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6. 理解了诗意,现在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并说说为什么?7. 同学们的理解非常深刻,通过诗中的一些词语把一幅幅美丽的景色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配乐朗读)8. 可是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情感却不是景色的优美,而是还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谁愿意接着往下读?二、解读全诗,体会情感。
1. 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看似是一般写景的话,可是细细品评,却写出了诗人对江南初夏的惊奇赞叹之情。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指名读)2. 理解第二句诗:“小溪泛尽却山行",结合注释我们知道“泛”是指乘船在溪水中漂浮前行。
想想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人是怎样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的呢?体会动词“尽"“却”的运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1】篇〗《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导入1.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2.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什么?3.接下来,让我们走入第一课的学习,一起齐读课题《古诗三首》。
二、学习古诗《三衢道中》1.我们先来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它是一首7言绝句,它的诗人是宋代的曾几,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解诗题。
《三衢道中》“三衢”借助注释,指的是三衢山。
“道中”路上。
在三衢山游玩路上看到的风景。
3.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练读,教师相机讲解“得”字。
4.读出断句,抑扬顿挫。
5.会读诗,更要理解诗。
诗人曾几去三衢山赏景游玩,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梅子、小溪、绿荫、黄鹂6.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请你结合注释,试着说一说。
7.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指导朗读。
8.尝试背诵。
9.总结学法,利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下节课的两首古诗。
识诗人,解诗题读古诗,正字音找景物,说特点借注释,想画面品诗句,读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2】篇〗《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第一篇:《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
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 2(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词。
3、你喜欢这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第二篇: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写的景象。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多音字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的后两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得是多音字。
除了我们常用的的、得、地读轻声外,得字还有两个读音。
dé(得到)děi (非得)得在这句诗里读dé。
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请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得的读音。
我今天得到了一个特别珍贵的礼物,弟弟非得把它拿走,把我都气哭了。
3.师范读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读好停顿。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韵律和节奏之美,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这种韵律和节奏。
三、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题目,你能说出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三衢的意思。
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三衢道中,就是在去三衢的道路上。
这是一首纪行诗,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记录外出旅游路上的见闻。
这首诗就是写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
2.作者简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曾几就是个旅游爱好者,他最擅长写这样的文字了。
我们来了解下他。
曾几(畿jī)(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
著有《茶山集》。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我们今天学的《三衢道中》就是曾几风格活泼流动,语言流爽轻快的代表作品。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1】篇〗1、自学古诗《三衢道中》(1)学习生字新词,会写“溪、泛”等生字。
(2)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词语: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3、理解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观看《三衢道中》教学视频。
5、背诵并能默写《三衢道中》。
【课后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字词yàn zi yuān yānɡ huì chónɡ lú yá()()()()méi zi xiǎo xī fàn zhōu bù jiǎn()()()()二、写出下面红颜色词语的意思。
迟日江山丽迟日:_________________泥融飞燕子泥融:_________________3.小溪泛尽却山行却:_______________4.正是河豚欲上时欲:_______________三、我会查字典:1、“梅”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它是()结构的字,我会组词:()、()。
2、“溪”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我会用这个字组词:()。
四、默写《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两首诗。
五、写写诗句的意思。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三衢道中--教案
三衢道中--教案教案标题:三衢道中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三衢道中》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道路交通情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交通运输的?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有哪些困难?2. 阅读理解(15分钟)- 将《三衢道中》这篇文章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 学生阅读完毕后,提问并讨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例如: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古代道路的特点有哪些?道路建设的困难有哪些?-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3. 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例如:古代交通工程师、旅行商人、道路维修工等)。
- 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所选择的角色在古代道路交通中的作用和困难,以及他们对道路建设和维护的建议。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道路交通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古代道路交通的知识。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发展和变迁。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历史道路或古代交通遗址。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道路交通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关于道路交通的展板,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案评估: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是否提高。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代道路交通的理解和兴趣是否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衢道中》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从词句入手体会诗人的心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词句体会诗人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诗人笔下的春天。
二、解释课题
三衢山的路上。
三、介绍诗人
曾几,(曾是多音字)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今江西赣县人,徙居今河南洛阳。
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
著有《茶山集》。
四、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3.概述全诗大意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山中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来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五、讨论探究
1.你能从诗中看出诗人心情变化吗?
(1)“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
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2)你明白“泛”和“尽”的意思吗?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
(3)当诗人看到山路上绿树成阴,听到树上的黄鹂清脆的鸣声,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
2.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
3.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六、总结全诗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七、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
(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八、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
课堂的主人。
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
九、板书设计
时间:梅子黄时
天气:晴
活动:泛舟山行感受
绿阴不减
添得黄鹂四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