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数据库数据挖掘背景下的红山考古学文化和良渚考古学文化出土玉器的对比

基于数据库数据挖掘背景下的红山考古学文化和良渚考古学文化出土玉器的对比

472021年 第07期兰台内外文史天地方志研究基于数据库数据挖掘背景下的红山考古学文化和良渚考古学文化出土玉器的对比文/肖 鑫1 王恒亮2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库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红山考古学文化和良渚考古学文化的出土玉器进行了统计学的对比,应用关联规则建立了分析模型,并通过数据反映出的结果分别分析了良渚文化及红山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统计作者简介:肖鑫(1988-),男,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数据考古,历史文博;王恒亮(1994-),男,汉族,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以及凌家滩文化为中国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三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这其中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相对距离较近且都为长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而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距离较远分别分布于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其对周围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研究这二者文化出土玉器的统计学关系对于这二者间的比较研究将会对未来的考古发掘有所帮助。

近年来虽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单一文化单元出土玉器的统计学分析,但是鲜有对两个完全不同文化类型出土玉器的科学统计比较,尤其以数据库数据挖掘形式的比较在国内尚属首次。

数据库数据挖掘独特方式使得以往几个不同内容之间的数据表互相比较成为了可能,而类似于器物统计这类简单表结构的比较则是数据库系统最为擅长的。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挖掘,通常需要借助不同的数据挖掘算法规则,基于本文所涉及的数据范围,我们引入关联规则来建立我们的模型。

关联规则是反映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若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那么其中的一个事物就能通过其他事物预测到。

关联规则也是数据挖掘中最活跃的研究方法之一,广泛运用于购物篮数据、生物信息学、医疗诊断、网页挖掘和科学数据分析中。

关联分析有三个最为重要的概念即支持度、可信度、及提升度。

红山玉的玉料之源

红山玉的玉料之源

红山玉的玉料之源根据考古出土和传世馆藏的情况来看,红山文化玉器的原料大致有以下几个种类:透闪石、蛇纹石、绿松石以及其他几种玉石,其中,透闪石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透闪石材料的产地在哪里?长期以来认识不一。

细玉沟的透闪石矿脉红山文化属于辽东地区,玉器的产地大致也应在辽东地区。

对于这一地区的玉石出产历史,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

《尔雅?释地》中记载:“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间之殉?]琪焉。

”晋郭璞注:“医巫闾,山名,今在辽东。

殉?]琪,玉属。

”《尚书?顾命》记载周王朝使用的玉有“越王”“大玉”“夷玉”等多种。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汉郑玄曰:“夷玉,东方之殉?]琪也。

”同时,古人将辽东出产的玉称为“夷玉”,这与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在历史上常被称为“东北夷”“东夷”有关。

辽东地区出产的玉石在先秦时期已为古代先民所认识。

而辽东地区盛产玉石的地方主要在岫岩一带,所谓“夷玉”即应包括岫岩玉在内的多种玉石。

这里提到的一个名词,“?]琪”,是指东北的玉石,到底是指哪种玉石,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

从文献中看,《说文解字》解释:“,医巫闾圩琪《周书》所谓夷玉也”;“?],石之似玉者”;《广韵》解释:“琪”,“玉也”。

但是,现在的医巫闾山在辽宁省锦州附近,主要出产玛瑙,迄今尚未发现透闪石。

如把“医巫闾之?]琪”(通俗的意思是,医巫闾山的玉石),仅理解为现在辽宁锦州附近的医巫闾山所产的玛瑙一类玉石,似与文献记载不符。

我们也注意到,战国至汉代的文献也有将辽东诸山(医巫闾山、千山等)等通称为“医巫闾”这一山名。

把“医巫间”理解为战国至汉代人们对辽东出产玉石山脉的泛指似乎更为合理。

果真如此,“?]琪”就应包括如今的岫岩玉。

从文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先秦时期直至汉代,我国的古代先民都在开发利用包括岫岩玉在内的辽东地区玉石。

很有可能新时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玉器就开始利用岫岩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汉代,并在文献记载中得以体现。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的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的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器篇(⼀)他⼭之⽯可以攻⽟——新⽯器时代⽟器⼀⽚冰⼼在⽟壶中国⼈对⽟的认识,⼀般都从⽂学开始。

⽐如形容⼥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形容男⼈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树临风'。

'⽟树临风'⼀词,来⾃杜甫的《饮中⼋仙歌》。

杜甫当时作了⼀⾸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张旭、贺知章等⼈,做了⼀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眼望青天,皎如⽟树临风前。

'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傲。

⽟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般形容男⼦漂亮就⽤这个词。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些什么样的词呢?⽐如'宁为⽟碎,不为⽡全'。

⽐喻为了保持⽓节,要做出牺牲。

为什么要说'宁为⽟碎'呢?因为⽟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学含义,⽤来形容⼈的性格。

还有⼀⾸唐诗,我们都很清楚:'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这⾸诗我⾃⼰就很喜欢,是唐代诗⼈王昌龄⾮常著名的⼀⾸诗《芙蓉楼送⾟渐》。

当时王昌龄送别他的朋友,写下这⾸诗。

⼀⽚冰⼼在⽟壶,表现了诗⼈内⼼的⾼洁,表达了他⼼中像⽟⼀样的情感。

如果他说'⼀⽚冰⼼在茶壶',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

中华民族对⽟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俱来的。

我们还有⼀句常说的话。

双⽅引发了⽭盾,⼀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为⽟帛'。

这句话怎么来的呢?⽟、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活当中,我们经常⽤⽟作为敬语,⽐如'⽟成此事',就是说请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体⽋安',就是说对⽅⾝体不舒服。

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就是等你给我回信。

211091843_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赏析

211091843_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赏析

红山文化是我国辽、蒙、冀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其充满想象力的玉器造型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堪称我国玉器发展的头牌。

红山文化玉器高度发达,与玉器同样发达的良渚文化南北呼应,熠熠生辉。

与良渚文化最具礼仪性质的琮、璧不同,红山文化具有礼仪性质的玉器是玉雕龙与勾云形玉器。

玉雕龙我们在《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1]一文中已作介绍,这里将勾云形玉器再做简介,并对这种变幻莫测的玉器的来源、演变路径略做探讨。

文中图片均来自郭大顺、洪殿旭两位先生编著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2]。

一、器物介绍勾云形玉器从形制上看有繁、简两种,从形象上看有具象、抽象两种。

依次介绍。

1.具象勾云形玉器。

器皆狭长方形,一面或两面有纹饰。

这类勾云形玉器一般认为是模仿猫头鹰的形象并加以改造、夸张而成,甚至有些抽象成分在内。

标本1,陕西凤翔县博物馆藏品。

陕西凤翔上郭店春秋墓出土,红山文化遗物。

青玉,淡黄色,正、背面纹样相同。

以纵中线为轴,两侧两眼较小且距离近,眼上弧状镂孔向外展开,表示猫头鹰的耳羽,眼下有齿凸5枚,齿凸间的沟槽较深,最外为4个卷勾,上勾窄小,下勾宽大,勾间版面镂出长槽形成4条长枝。

轴线上端对钻系孔,器之平面中部皆随形打洼,风格干爽犀利。

长11.4厘米,宽4.3厘米,厚0.3厘米。

(图1-1)标本2,通辽市博物馆藏品。

青玉,右上卷勾上有褐色沁斑,下勾缺失。

正面为猫头鹰的形象,背面较平。

轴线旁两眼稍大,眼上弧状镂孔加宽,眼下有齿凸5枚,间隔槽宽而浅,左侧两勾大小相近,勾间镂空长槽外窄内宽。

右侧卷勾略长。

轴线上端系孔较大,器随形打洼成深槽,槽顶圆滑。

长15.6厘米,宽6厘米,厚0.3厘米。

(图1-2)标本3,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藏品。

青玉,正面为猫头鹰的形象,背面较平,仅有镂空纹。

器右侧略宽,圆眼较大,眼上弧状镂孔仅中部通透,眼下有齿凸7枚,4个卷勾大小相若,勾间镂空长槽仅中部通透。

轴线上端对钻系孔较大,器随形打洼宽而深,美感不及前器。

论文题目 浅谈中国玉器文化及玉的欣赏与鉴定

论文题目 浅谈中国玉器文化及玉的欣赏与鉴定

浅谈中国玉器文化及玉的欣赏与鉴定论文题目浅谈中国玉器文化及玉的欣赏与鉴定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中国的玉器文化和玉的欣赏与鉴定。

根据玉器源远流长的历史,浅谈从史前时代到明清时代的发展和主要玉器种类,再分别详述新旧玉器的鉴定方法,以及论述了玉器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结出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关键字玉,时代,价值,鉴定,寄托,文化《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秦以前,国玺是以方寸金银制作的。

“完璧归赵”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得,用以制皇印,成为秦至晋的传国宝;晋代以后,此宝失落了,但历代帝王仍用其他玉玺代替。

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灾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

古人贵玉,兼贵其声。

所以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

春秋时即开采的安徽灵璧玉,最早就是制作玉磬的。

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使用范围贯穿在上层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帽冠发有各种佩件、饰物;食盏、玉杯等;住有玉嵌璧饰、桌案饰等;车马轿也有种咱玉饰。

至于玉瓶、花薰等桌几上的陈列品及玉如意、坠子等掌中玩物,更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

如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称美女为玉人;牛峤《菩萨蛮》:“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归”,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

至于玉容、玉面、玉貌、玉手、玉体、玉肩等,都是古代文人用来赞美美发性肌肤和姿色的。

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梁简文帝〈乌栖曲〉中“朱唇玉面灯前出”里的“玉容”、“玉面”,则是指代“玉女”了。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玉器一玉器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童年时期新石器时代;少年时期夏商周;青年时期秦汉到唐;壮年时期宋元明清。

二A北方的红山玉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位于我国内蒙古赤峰,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1908年由日本人乌居龙藏发现。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以鸟兽形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型玉龙。

红山文化的另一典型器是玉猪龙。

B南方的良渚玉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与浙江良渚,玉器以礼器为主,首推璧和琮。

璧的特点是;1数量少,大而厚,状近方形。

2素面为主,极少有纹饰,如山鸟纹。

3厚薄不均,有砣切痕,边缘钝刃形。

4孔不在正中,孔有对钻痕。

5玉质不佳,青灰色,灰白色。

三神徽纹猜想:1人兽合一的神像。

2巫师乘坐在神兽上。

3整体是一个大面具。

夏商周的玉文化玉的功能:祭祀,礼仪,配饰,陈设,生产,殉葬。

圆雕,浮雕,透雕。

春秋战国玉文化孔子玉有十一德;管子玉有九德;荀子玉有七德;汉代总结: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重玉轻珉”的精神力量典型器物:谷纹璧(良渚文化);玉(古代的解绳器);随候珠;曾侯乙玉晗;曾侯乙十六节龙凤挂饰;玉剑饰。

玉文化的演变原始社会-神玉文化;奴隶社会-礼玉文化;春秋战国-德玉文化。

汉代玉器在玉器文化里,秦代由于时间短暂,时代标准器较少,较少谈及。

汉玉器主要有玉,出廓璧,敛葬玉器(玉晗,金缕玉衣)。

汉玉中的实用器有汉玉摆件玉马;玉杯。

汉玉小结:汉代追求的是古典现实主义,神秘的浪漫主义的一种玉文化。

汉以后的国家就陷入了一种纷乱,玉文化就开始减弱,直到隋唐,我们的玉文化再一度兴起。

唐代玉器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的,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

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即到了结婚年龄。

玉带板玉带是镶玉片的革。

唐代以来玉带入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数量有一定的规定。

唐代玉器的变化1唐代以青白玉为主,其他玉料甚少见,并配用了大量的玛瑙,透明水晶等。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的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的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特点比较

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特点比较

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特点比较摘要: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

中国史前玉器的至少可以分成以辽河和太湖为中心的南北两大系统。

也即以辽河为中心的红山文化圈和以太湖为中心的良渚文化圈,这两个文化圈虽然在时间关系上有继承关系,但实质上有各自鲜明特色。

本文就对这两个文化中的玉石器物的特点,比较两个文化对玉石器物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比较正文:一红山、良渚文化及出土玉器的基本情况1.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而得名红山在蒙古语中为乌兰哈达,汉语译为红山 ,赤峰由此得名按照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惯例,一种考古学文化名称往往来自于该文化最先发现处的地名。

主要分布于今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

以赤峰为中心 ,西起河北省的张家口,东到辽河中游,北达大兴安岭,南抵天津北京的广大地区。

从分布密集程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性看,以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这两河流域之间应是红山文化分布的中心区。

红山文化的年代跨度在距今6000~ 5000年间, 当地早于它的是兴隆洼文化, 晚于它的是小河沿文化。

红山文化发现于1935年当时日本的考古学者尾随日本法西斯军人进行文化掠夺在热河东北的红山附近作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具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文化1938年日本人滨田耕作等发表了这次的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一书由于红山文化在长城以北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尹达先生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并于1954年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在解放前并没有大量发现玉器,但从红山文化区域内群众的介绍和散三落在国内外博物馆的红山文化玉器看,解放前红山文化玉器曾有不少出土,只是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对辽西红山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在东山咀、牛河梁等遗址的发掘, 是红山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 在考古学界广为传颂的坛、庙、冢等重要遗迹都是在这次调查和随之进行的发掘中发现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4年第5期编者按收藏古玩是件有趣的事儿,人称“京城四大玩家”之一的马未都先生,是京城里公认的有趣的人,听有趣的人用有趣的话讲有趣的事儿,是个乐事儿。

开心之余,还能长点识货的本事,对看客们来说,当然十分受用。

这等好事哪儿找?别急,经马未都先生授权,从现在开始,本刊将分期呈上《马未都说收藏》栏目。

马未都先生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今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他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马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透过具象的文物讲出抽象的文化,片羽吉光折射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

中国早期玉器非常多,华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到处都有出土。

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取两类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一个是北方的红山玉,红山文化;一个是南方的良渚玉,良渚文化。

这一北一南两类玉器文化距今都大约五千年左右。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种图腾崇拜,这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关。

玉,最早是被巫用来通灵的。

巫要跟神去沟通,中间要有一个媒介,是什么呢?就是玉。

《说文》中有这样的解释:“灵,灵巫也。

以玉事神。

”“灵”就是一个巫师。

我们今天说:“这事儿灵不灵啊?”也是这么来的。

再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一块“通灵宝玉”,整部书里的人物身世、关系,都围绕着虚构的一块玉来展开。

清代段玉裁对《说文》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巫能以玉事神。

”就是说巫用玉跟神沟通,玉成为一种道具。

玉是神的物质表现,神又是巫的精神体现,玉、巫、神在这里三位一体,营造出神秘感。

当对这个自然世界知之甚少的时候,当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时候,古人宁愿相信神的存在。

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赤峰,1951 年被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的玉器跟良渚文化相比有个特点,就是红山玉的出土都是零星的,而良渚玉一出土往往就是几百件,数量非常大。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当我们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时,玉器与玉文化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先秦时期的玉器与玉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

本文将带大家穿越时空,探寻先秦玉器的奥秘及其所蕴含的玉文化内涵。

引子:良渚古国的玉器传奇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文化共同体,以其精美的玉器而闻名于世。

良渚古国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形状独特,如璧、琮、璜等,其中许多器物上刻有神秘的图案和符号,为我们破解先秦玉器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先秦玉器的艺术魅力1、材质美:先秦时期的玉器多采用和田玉、蓝田玉等名贵玉石,这些玉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具有独特的材质美。

2、造型美:先秦玉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如璧、琮、璜、玦等,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充满了造型美。

3、工艺美:先秦玉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如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刻有细如发丝的纹饰,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4、神韵美:先秦玉器多配有神秘、抽象的图案和符号,这些图案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和信仰,成为了先秦玉器的神韵美。

二、先秦玉文化的深厚底蕴1、政治意义:在先秦时期,玉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才能拥有和佩戴玉器。

因此,玉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经济价值:先秦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和交换媒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在当时的市场中,玉器的价格甚至可以与黄金等同。

2、文化内涵:玉器在先秦时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相信,玉能通天地、沟通神灵,因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祭祀和崇拜对象。

同时,玉器上的图案和符号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观念。

结论:先秦玉器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秦时期的玉器和玉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这些古老玉器的独特之美,更要在传承与发展中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先秦玉器和玉文化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古代玉器赏析--商代玉器特点

古代玉器赏析--商代玉器特点

商代玉器特点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

互为影响。

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

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

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

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

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

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琢有阴线纹饰的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9.6厘米,厚不过0.1~0.4厘米;玉璋长48.1厘米,宽7.8厘米。

这类大型薄片器不堪实用,当别有用途。

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较大的柄形玉器,长17.1厘米,宽1.8厘米,通体分为10节,其中两节琢有兽面纹饰,精细光亮,以阳线表现目、口,似为殷墟兽面纹玉器之先声。

由此可知这时的玉器在开料、抛光等技术上比原始社会的制玉工艺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出现了新器形和新的装饰手法。

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

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

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

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

红山文化玉猪龙与良渚文化玉琮的比较研究

红山文化玉猪龙与良渚文化玉琮的比较研究

红山文化玉猪龙与良渚文化玉琮的比较研究作者:齐宝宝王欣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7期摘要:在石器时代,北方的红山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有特点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留下来的优秀文化。

由于这两个文化所处的时代十分的接近,所以导致两个文化存在许多可以比较的地方。

尤其是在玉器方面,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的玉琮无论是在功能上还在形制上都有相似之处,所以也引发诸多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猪龙;良渚文化;玉琮;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08-03玉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产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浓厚的民族气息被世界各国当作东方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组成部分而在国外赢得了“东方艺术”的美称。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对玉有着十分特别的情感,经常将许多传统美德赋予在玉石身上,把玉石当作传递中国精神文化的载体。

虽然玉石在质地上有优劣之分,在材料上也有着很大的出处,但是这却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珍爱和推崇。

早在史前时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玉器文化,尤其是以东方沿海一线为核心的新月形地带,出现了许多独特而又影响较大的玉器文化,自北向南,交相辉映,而其成就最高的当属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位于中国南北两个地区的文化,在时间上两个文化也有早晚之分[1]。

如果按常理来说,两个文化无论在位置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不应该有太多的交集,甚至可以说这两个文化似乎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在玉器上,两个文化作为原始社会时期,都曾在玉器这一方面有着较高的成就。

关于这一点,也引发了许多海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而本文是将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诸多玉器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作为基础比较红山文化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玉琮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一、相同之处首先,从红山文化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上来看,玉猪龙和玉琮都是具有特殊宗教祭祀意义的玉礼器。

中国玉器纹饰探究

中国玉器纹饰探究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夏代的玉器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 沁。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 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 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 直线的七个圆穿。玉刀两面 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 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案。 璋是一种礼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 有了一套完备的礼器和礼仪制度,有人把二里 头大规模的宫殿遗址推测为礼仪性的宗庙遗址。 礼器的大量出现标志着礼制已成为当时主要的 制度。这件石璋通体磨光。柄与器身一侧各钻 一圆孔,器身一侧的圆孔嵌一绿松石片。双面 磨刃,凹刃,两阑均出扉牙。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汉代 玉器
汉八刀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汉代 玉器
汉八刀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秦、汉玉器的纹饰
秦及两汉早期,许多玉器的纹饰延续了战国玉器的纹饰风格。西汉晚期玉器风格出现了变 化。东汉时期动物纹样、云水纹样有了较特殊的使用。常见的汉代玉器饰纹有下列几种。 (1)谷纹:谷纹在战国玉器上已大量使用。汉代沿用了战国玉器的这一纹饰,使用中又可 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卧蚕类谷纹。战国作品上的谷纹谷粒较小,排列紧密,谷粒顶部 较尖。汉代谷纹中出现了谷粒较大,排列略松,起凸很浅,谷粒上部较浑圆的装饰方法。 ②乳了类谷粒。为凸起的圆形颗粒。战国玉器上乳丁类谷粒纹使用较少,多见于楚文化玉 器,谷粒一般较小。汉乳丁纹玉器较多地出现,一些玉器上使用了大乳丁纹。另外,自秦 代玉器上就出现凸起较矮、轮廓模糊的小乳丁纹,这类纹饰在一些汉代玉璧、玉珍上经常 出现。③带有阴线构连的谷纹。汉代玉器上谷纹间的钩连阴线有多种形式,丁字形钩连、 折角形钩连是两种最常用的连线方法。 (2)蒲纹:汉代玉器上蒲纹的用法同战国玉器类似。大致也可分为二类。一类为细密的蒲 纹,用较深的阴刻平行线,夹角呈60oC分三组交叉排列,在线条及交叉点之间留出六角形 的空白,空白处较高,似凸起的谷粒,但顶部留出一个小平面。另一类为较疏朗的蒲纹, 线条的组织方式与上一类相同,但阴线浅而宽线条间的空白处凸起不甚明显。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诸因素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即使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也是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新石器晚期原始社会玉器造型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有玉琮、玉壁、玉斧、玉圭、玉璜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为与玉石形似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就有以目纹为中心的极度夸张的人面或兽面纹。

大玉龙,曲长60cm,直径2.2-2.4cm。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

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

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

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

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古代玉器穿孔,有些是造型本身带来的孔,如琮、壁等;有些是为穿绳佩带而打的孔,如璜上的小孔;还有的是为穿绳捆绑木柄而打的孔;还有马蹄形孔、对穿孔和带有螺纹的孔等。

新石器时代玉器穿孔多为两面对穿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孔不甚圆,两面对穿时,有些对的不准,因而孔中部的交接处,有时会出现棱台。

玉璜,高5.2cm,长10.6cm,厚0.3cm。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璜玉料材质较好,黄褐色,较薄。

近似半圆形,直弦,中部下凹,两侧各有一孔,底部两角略向外伸。

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对玉料开片时留下的切割痕,这类切割痕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上时有出现,从痕迹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采用的是线切割的剖料方法。

玉片厚度约0.3cm,表明当时玉料开片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_红山_良渚_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_红山_良渚_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红山、良渚、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李伯谦(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在大约距今55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陆各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均先后发生了重大变化。

红山文化的坛、庙、冢,良渚文化的高大祭坛、贵族坟山和去年刚发现的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城址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原先不被学术界注意的仰韶文化也因河南灵宝西坡大型建筑基址和大型墓葬的发现而令人刮目相看。

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社会结构也正处在激烈的新旧转型当中,文明化进程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在当时变是普遍的、激烈的,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变化的形式、内容和侧重点又是有所差别的。

比较这些差别,分析这些差别,笔者感到这决非表面上的不同,而可能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涉及文明化进程中不同模式的问题。

以下仅以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大墓随葬玉器的情况作些比较,谈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红山、良渚、仰韶墓葬随葬玉器的基本情况和实例红山文化因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后而得名[1]。

主要分布于今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并波及河北省北部,而以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间最为集中。

红山文化的年代跨度在距今6000~5000年间,当地早于它的是兴隆洼文化,晚于它的是小河沿文化。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对辽西红山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在东山咀、牛河梁等遗址的发掘[2],是红山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在考古学界广为传颂的坛、庙、冢等重要遗迹都是在这次调查和随之进行的发掘中发现的。

据牛河梁遗址发掘简报和郭大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3]的介绍,在牛河梁地区已发现20多处遗址点,其中有编号的16个地点中13个都是积石冢,经过发掘的有3个地点,即第二、三、五地点。

每一地点积石冢数量不等,第二地点在中心祭坛(牛2Z3)两侧,西边分布有1、2号两冢,东边分布有4、5号两冢。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大 众 文 艺大200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未停止过对自然的改造,也未停止过对造物的理想追求,并通过人的意向和活动让文化进一步渗透到自然界。

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逐步的达到天人合一,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社会功能。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当人们开始用石块、树枝猎取生活资料,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时候,人类已经迈出了文明的一小步。

火的使用,使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终于,制作石器、陶器和玉器,直至定居下来,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文明的曙光才开始真正的照耀整个星球。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存在于我国辽西的辽西河、西拉木论河一带的一个“文化类型”,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它与存在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和存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一样,都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

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

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红山玉器的主要代表有三类,玉猪龙、勾云佩和马蹄形器。

玉龙,其中之一的是“C”形龙,现在的华夏银行的标志。

玉龙是红山文化中最具典型代表的一类,作为抽象表现形式的龙,龙的起源有各种说法,这里的红山玉龙为探索龙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实证。

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三星他拉村发现的“C”形龙,由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龙的吻部前伸,略略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有对称的一对圆鼻孔,双眼突起像梭子状,整个身体蜷曲成英文字母的“C”形。

龙体刚劲有力,颈部弯曲上扬,整个龙体显现腾云驾雾的动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孙守道先生对大玉龙的时代与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

商代玉龙多是有脚有耳,而此玉龙无脚无耳;商代玉龙背部有脊无鬃,而此玉龙无脊却有脊饰飘举;商代玉龙眼睛多为臣字眼,此玉龙是梭形眼,无睛;商代玉龙鼻端多是尖圆形,此玉龙则截平;商玉龙口张齿露,似虎,龙额上正中常有一个菱形纹,颚下无纹,龙身尾部满刻菱形或回形鳞纹,而此玉龙口闭吻长,额部与颚下同时刻有罕见的方格网状纹。

红山玉的玉料

红山玉的玉料

红山玉的玉料之源根据考古出土和传世馆藏的情况来看,红山文化玉器的原料大致有以下几个种类:透闪石、蛇纹石、绿松石以及其他几种玉石,其中,透闪石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透闪石材料的产地在哪里?长期以来认识不一细玉沟的透闪石矿脉红山文化属于辽东地区,玉器的产地大致也应在辽东地区。

对于这一地区的玉石出产历史,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

《尔雅?释地》中记载:“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间之殉?]琪焉。

”晋郭璞注:“医巫闾,山名,今在辽东殉?]琪,玉属。

”尚书?顾命》记载周王朝使用的玉有“越王”“大玉”“夷玉”等多种。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汉郑玄曰:“夷玉,东方之殉?]琪也。

” 同时,古人将辽东出产的玉称为“夷玉”,这与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在历史上常被称为“东北夷”“东夷” 有关。

辽东地区出产的玉石在先秦时期已为古代先民所认识。

而辽东地区盛产玉石的地方主要在岫岩一带,所谓“夷玉”即应包括岫岩玉在内的多种玉石。

这里提到的一个名词,“ ?] 琪”,是指东北的玉石,到底是指哪种玉石,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

从文献中看,《说文解字》解释:“,医巫闾圩琪《周书》所谓夷玉也”;“ ?] ,石之似玉者《”广;韵》解释:“琪”,“玉也”。

但是,现在的医巫闾山在辽宁省锦州附近,主要出产玛瑙,迄今尚未发现透闪石。

如把“医巫闾之?] 琪”(通俗的意思是,医巫闾山的玉石),仅理解为现在辽宁锦州附近的医巫闾山所产的玛瑙一类玉石,似与文献记载不符。

我们也注意到,战国至汉代的文献也有将辽东诸山(医巫闾山、千山等)等通称为“医巫闾” 这一山名。

把“医巫间”理解为战国至汉代人们对辽东出产玉石山脉的泛指似乎更为合理。

果真如此,“?] 琪” 就应包括如今的岫岩玉。

从文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先秦时期直至汉代,我国的古代先民都在开发利用包括岫岩玉在内的辽东地区玉石。

很有可能新时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玉器就开始利用岫岩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汉代,并在文献记载中得以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高峰。

当时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原始文化中都出现了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多,数量大,制作精美,自成体系,影响深远。

本文拟通过两个文化玉器的比较分析来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它们文化内涵的认识。

这也正是本文与前人所做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分析的不同之处。

二、比较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6500一5000年前,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石耜等为特征器物。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前。

以薄胎黑陶、贯耳器、耘田器等为特征器物。

(一)玉材
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蛇纹石等,即现在所说的岫玉。

其玉材硬度为2.5-5.5,比重2.5—2.8,颜色较均匀,透明度较好。

其产地就在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等,玉材硬度为6—6.5,比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目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

其产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大。

(二)玉器的种类
1、相似器物
珠、坠、管、串、环、玦、镯、璧、璜等;
锛、刀、斧、钺等;
龟、鸟、鱼等动物形玉像以及玉人像。

2、相异器物
红山文化
用具,匕形器、棒形器等;
装饰品,方圆形玉璧、玉勾形器、玉丫形器、玉臂饰、玉箍形器、双联璧、三联璧、玉虎、玉猪、玉熊、玉鸮、玉蚕等;
礼仪和宗教用玉,玉兽首、玉玦形器、勾云形佩、双兽首三孔玉器等。

良渚文化
用具,角形饰、带杆纺轮、带钩、柱形器、柄形器、锥形器等:
装饰品,牌饰、锥形器、四龙首镯、绞丝纹镯、玉海豚等;
礼仪用玉,锥形器、组佩、璧、豪华型钺等;
宗教用玉,琮、冠形饰、半圆形冠饰、锥形器、圭等。

(三)玉器的构成
有关两文化玉器构成的统计以曲石先生《中国玉器时代》一书所录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统计为基础,结果如下:
红山文化
用具占14%,装饰品占60%,礼仪用玉和宗教用玉占26%。

良渚文化
用具占3%,装饰品占2l%,礼仪用玉占32%,宗教用玉占44%。

(四)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以素面居多,在一些薄板状玉器如勾云形佩(图:14),或有弯度的玉件如玉臂饰表面磨有瓦沟纹,工艺难度较高。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比较发达,其中以神人兽面纹(又称“神徽”)(图:15)为代表。

它主要集中在琮、钺、冠形饰等器物上,其中以反山M12:98侧面的纹饰较为典型。

此种纹饰的主题一直是广为争论的一个问题。

李学勤先生在《神秘的古玉》一文提及“辽西红山文化龙形玦,如把龙的脸部平面展开,与良渚文化反山M12:98琮上的兽面非常近似。

玦上表现的龙没有角,目系卵圆形,口中有獠牙,和较晚的龙有所不同。

”如此惊人相似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可能:
1、传播的结果。

从两文化间巨大的时空差距来考虑,此种可能性极小,而且至今未发现能证明两者之间曾发生传播的证据。

2、写实。

如果红山文化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是对同种动物的写实造型,那么在图案被进一步抽象、省略之前它们自然会发生惊人的相似。

这一点与文化、时代无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内少数玉器上出现了刻划符号,如璧、琮、环、臂圈等。

良渚文化玉器符号已发现11种,其中5种和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相同或近似。

(五)玉器的制作与加工技术
红山文化的制玉技术是从查海-兴隆洼文化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

查海-兴隆洼文化的玉器均通体抛光,并且已出现单面钻成的小孔和两面对钻而成的长孔两种钻孔式样。

红山文化时期,制玉技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在玉器加工时,工匠充分利用了岫玉硬度较低、透明度较好的自然属性,形成了注重玉材自然属性发挥的艺术风格。

良渚玉器所用的玉材硬度比岫玉高,因此玉器加工也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以石英砂等为介质的片状硬性物体带动的钻切割和线状柔性物体线切割的痕迹多有发现。

有学者认为良渚玉工已掌握了从两面同时钻进的技术。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装饰艺术杰出成就的代表,如何在硬度如此之高的玉材上雕刻出如此精美的纹饰,至今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良渚玉器另一个特点是组装、镶嵌技术发达。

组装是把不同的玉部件,如杖端、提手等用榫卯贯穿等形式组装成一件器物;镶嵌是将很细小的无孔玉粒及一些圈足、提手之类的玉件用髹漆粘合等方式装饰在器物上。

(六)玉器的风格
红山文化玉器以装饰品为主;器形简约流畅;因材造型,动物形象等注重整体性和神似;总体风格浑厚、朴实、豪放,呈现一种与大自然相符合、统一的风貌。

良渚文化玉器中以礼仪用玉和宗教用玉为主:器形规整,构图严谨。

追求对称;花纹精细,且大量使用;总体风格威严、神秘、考究,体现礼制的威严与宗教的神秘。

(七)玉器出土的遗迹单位
红山文化中出土玉器的遗迹单位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大中型墓葬与祭坛相结合的综合性遗址,以牛河梁遗址群为代表;
2.墓葬,以凌源三官甸子墓地、胡头沟积石冢墓葬等为代表:
3.祭坛,以喀左东山嘴遗址等为代表;
4.遗址,以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等为代表。

良渚文化中出土玉器的遗址单位有以下几种:
1.大中型墓葬与祭坛结合的综合性遗址,以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等为代表。

2.墓葬,以反山基地、寺墩基地等为代表。

3.玉器加工作坊,以丁沙地遗址为代表。

由此可见红山文化玉器的分布比较广泛,遗址内玉器的出土较为平均。

良渚文化玉器的分布则较为集中,大量玉器出土于重点遗址。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两文化的墓葬中都出现了玉殓葬现象。

红山文化的玉殓莽现象以牛河梁遗址群最为典型。

在牛河梁遗址群4个地点发掘的6l座墓葬中,83.9%的有随葬品的墓只随葬玉器。

在大中型墓葬中,规模较大的仅用玉器随葬,规模较小的却拥有包括玉器、陶器、石器在内的随葬品;小型墓葬中一般不见随葬品。

随葬玉器的多少与墓的规模不成正比。

如牛河梁遗址群第二地点ZlM21随葬的玉器多达20余件,为目前牛河梁遗址积石冢墓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一座,但该墓位于冢的偏南一侧,不在冢的中心部位,墓葬的规模也远不及中心大墓。

此外各墓中随葬的玉器以装饰品为主,数量较少,大部分可能就是死者生前所用之物。

随葬玉器组合常有变化,时有形制不同的器物出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