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一至四章

文学概论一至四章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性质
二、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第四次,祥林嫂听信柳妈”赎罪”的办法,用一年有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 但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四婶仍然不准她动手拿祭品,于是: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 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叫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 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 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 米。 第五次,祥林嫂被鲁四老爷家赶出门后,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 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 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第三节 文学意境
一、意境论的两大因素与一个空间: 1、意:情+景=象(实) 2、境:审美想象的空间=象外之象(虚)
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第三节 文学意境
1、情景交融: ①景中藏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情中见景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情景并茂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什么是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 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星恒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 会发展趋势。 典型人物要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18世纪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 来决定。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掌握方式
理论方式
宗教方式
实践—精神 方式
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
精神活动性 质
理论性或认 识性
宗教性或幻 象性
伦理性或意 志性
审美性或情 感性
相应学科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等 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 念、迷信观念等 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
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 学等
3、文学活动的地位
• 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摹仿) 艺术世界
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 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 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 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 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 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 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第一章文学观念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 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 一种文化形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3
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 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动态展示 了文学研究过程的开放性
(二)文学活动
1、人类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动物 •——生存 •——无意识被动适应 •—本能 •——感觉单一
▪人类 ▪——生活 ▪——有意识主 动改造 ▪——有目的 ▪——感觉多样
达尔文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突击概略)(复习总纲)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表现、实用、独立、客观、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2、文学的观念与文学本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1、文学的定义:2、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2、狭义的文化概念:3、符号化的文化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2、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1、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1、经验与体验2、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2、文学文本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1、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2、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3、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1、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3、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1、语音层面的作用2、节奏3、音律二、文法层面1、词法2、句法3、篇法三、辞格层面1、比喻和借代2、对偶和反复3、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争论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1、意境论的形成2、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生命律动4、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2、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1、意象的四种含义2、“表象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诞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语言式象征意象2、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1、传统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1、叙事的意义2、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1、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2、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1、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2、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1、第三人称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关系三、叙述标记1、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2、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2、情节3、情景二、人物1、“扁平”人物2、表意型人物3、“圆形”人物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三、行动1、叙述功能研究2、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1、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1、现在叙述者2、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2、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1、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3、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4、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1、抒情的语法策略2、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1、抒情传统的形成2、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1、题材特征2、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1、意象与主题特征2、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3、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1、文体的美学内涵2、抒情诗的特征3、抒情小品的特征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创作个性界说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1、文体三层面2、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1、文采2、情调3、气势4、氛围5、韵味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一、作家的文化修养二、作家的独特素质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二、文学创作的客体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一、艺术直觉1、艺术直觉与认知艺术直觉的异同2、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的特征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三、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的特征2、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四、艺术想象1、艺术想象的特点2、艺术想象的类型五、艺术理解1、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2、艺术理解与选材3、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构成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二、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的特性2、创作冲动的心里构成3、创作冲动的激起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3、艺术传达4、修改与润色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二、文学消费与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被动1、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2、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理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1、期待视野2、预备情绪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1、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2、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1、召唤结构2、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1、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2、社会交往第五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意义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二、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文学自身发展状况一、文学的自觉1、从不自学到自觉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二、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1、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形成2、当代文学体裁的变异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文学思潮1、文学思潮的涵义2、文学思潮的产生3、文学思潮的特点4、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的界定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3、文学流派的产生4、文学流派的特点。

文学概论第一章

文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概论  第一章

以形传神,显现意蕴
要显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黑格尔 苏轼曰:“得其理,传其神。”
渗透个性,表达心灵
例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 》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船 世界因我而缩小 重洋分割的大陆 靠在我的两舷 赤道的光
任洪渊
两极的雪
太平洋岸的蝶 一齐纷纷戏舞在我的甲板
思考:
《 转 战 石 南 鲁 北 》
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对文学的影响:
1、 处在法制逐步取代人治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生活已经并将会出现许多前所 未有的新情况、新现象、新特点,这就给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许多新内容、 新视角和新观点。
2 、与此相适应,作家和读者也有一个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观念的过 程,以期更好的观察、体验和表现新生活,并努力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正 当的法律权利,旅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3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文艺体制的更新和文学生产运作的市场 化、文学消费的多元化,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将无 法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发展。
我遥望
曾卓 文 学 倾 向 性 的 审 美 现 主 要 通 过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 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 像遥望 一个远在天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 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三>、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1、倾向性必须以真实性为基础,真实性是倾向性的存在依据和前提。 2、真实性又必须以倾向性为指导。在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 实性。 3、真实性和倾向性既有矛盾又可以统一,能否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都要受到 多种因素的制约或影响。 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的把它指 点出来。 例:施耐庵的《水浒传》表现的是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真实性高 余万春的《荡寇志》则歪曲了事实。

【密训资料】文学概论(一)00529

【密训资料】文学概论(一)00529

知识点名称 文学活动四
要素 ★★
再现说 ★
表现说 ★
实用说 ★★
独立说 ★★
体验说 ★
文学观念演 变与文学自
身的演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定义所 包含的命题

符号论的文 化概念 ★★
揭示人的生 存境遇和状
况 ★ “价值阅读” ★
第一章 文学观念 内容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2.马克思 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说的是审美主体审美能 力的重要性。3.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柳宗元提出“美不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1.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 仿或再现。2.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3.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相通的是 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说(荆浩提出)。4.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的论点。5.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1.表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2. 西方的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 19 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3.华兹华斯第一 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4.柯勒律治认为:“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 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5.雪莱 在《为诗辩护》中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6.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 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②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③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 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1.实用说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 手段。2.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 乐说”。3.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言志说”和“教化说”双管齐下,成为中国古代文 学观念的重要特色。4.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5.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1.“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 式、纯审美等。“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客观说,认为文本高于一切,,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 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 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文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一章文学属性

文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一章文学属性
特征: 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 它们而显现。
文学也是认识的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 达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 因素。
情感与认识(小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 理智认识。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 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 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 起的。
16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中的理性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 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 于理性的力量。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1、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2、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10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 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 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3.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4.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的意味。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观念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观念

《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

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他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

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憧憬人类的未来。

.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概论 第一章

2、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也称文学学,是建国后从前 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也称文学学, 苏联翻译过来的。现在文艺学是狭义的概念。 苏联翻译过来的。现在文艺学是狭义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文 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 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科,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 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 和文学史五个学科。 和文学史五个学科。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文学理论教》: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人文科学的学 文学理论教》 科,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整个人文学科中占 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 有重要的地位。 有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什么是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人文学科是相对自然学科而言。 人文学科是相对自然学科而言。人们把社会科学领域的 一切学科通称为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宗教、 一切学科通称为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宗教、 语言、教育和道德等。 语言、教育和道德等。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在探索人文科学的过程中所体现 所谓人文精神, 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人文关怀属于道德范畴, 人文关怀属于道德范畴,是一种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社会 付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行为。那么文学所体现的人 付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行为。 文价值就是审美价值,是人们追求实现自我的一种精神寓所。 文价值就是审美价值,是人们追求实现自我的一种精神寓所。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 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作品论、文学接受论。 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作品论、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存在两个过程,分七种不同的基本形 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存在两个过程, 态 第一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 第一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 第一,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一,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论的马克思 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哲学视角,也是揭示文学活动的一个基 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哲学视角, 本视角。因此, 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 个基本形态。 个基本形态。 第二,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 第二,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 而且是特殊的心理行为,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就建立起 而且是特殊的心理行为,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 又一个文学理论基本形态--文学心理学。 一个文学理论基本形态--文学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文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周易》
❖“观物取象”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下》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荆浩
➢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 而取其真。”
不平衡关系
➢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 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 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 的俄国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 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案例:唐代、魏晋、晚清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 动
叶燮
➢《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 之情状也。”
2、表现说——“诗言志”、“诗缘情”和浪漫主 义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但是,诗并 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是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 家、诗人的“心境”或者“心理状态”中。
1926—1984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 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 作背景
➢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 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 规律
3、实用说——“教化”说和“寓教于乐”
俄狄浦斯杀死 狮身人面兽斯 芬克斯
俄狄浦斯=肿痛的脚(?)
文学活动的发展

文学概论,讲义,第一章 文学观念

文学概论,讲义,第一章 文学观念

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随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流动的,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学观念是永恒不变的。

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活动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的是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二)文学活动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一)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模仿或再现世界。

(二)表现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实用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认为文学是种工具和手段。

(四)独立说:对立于实用说,(王尔德、波特莱尔)强调无功利、唯美,游戏、无关现实——难成立。

(五)客观说:认为“作品”高于一切,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六)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主要是讲文学发展变化的时代原因。

(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1)时代原因(历史变迁/时代发展/心理变化是根本)。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

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时代发展。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诗歌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诗歌

4、语言的音乐性。
a、语言的音乐性是其节奏、声调、韵律的综合体
现。 如李白的《游洞庭五首》 、《游洞庭醉后三首》
b 、但没有情感内涵的节奏,押韵,决不是诗。 如《三字经》、《百家姓》不是诗。 又如《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也不是诗。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村风气大改变; 男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浑身干劲冲破天; 女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做活赶在男人前; 老的听到吃饭不要钱,不服年老也争先; 小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勤工俭学成绩显; 鳏寡听到吃饭不要钱,满面春风开笑颜; 病人听到吃饭不要钱,毛病顿时轻一半; 懒汉听到吃饭不要钱,连声检讨就改变; 做活想到吃饭不要钱,一分一秒都争先; 睡觉想到吃饭不要钱,越想心里越是甜; 为什么心里越想越是甜?共产主义快实现! 人人干劲足,个个齐向前,明年定有更多的不要钱。
二、诗的特征

1、浓厚的情感内涵 a、 诗歌一般并不描述产生情感的事件原 因 ,而是仅仅表现感情本身。
舒婷:《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石路在 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遗落一枝映山红 管道升的《你侬我侬》:把一块泥,捏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 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延伸阅读:

“兴 观 群 怨”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实质是对诗歌(包 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 《论语· 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 (《论语· 泰伯》)的 “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 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兴” 的另一含义是讲诗的表现手法,参见赋 比 兴)。 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 失”(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的意思, 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 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 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文学概论第一章,00529

文学概论第一章,00529

PART一,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二,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艾布拉姆斯,作者作品读者世界三,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的流动过程,并且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再现说,表现说五,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但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六,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这种观念来自德国美学,主要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主要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七,客观说,体验说八,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中西方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2收到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的影响3还与研究者的观点有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

九,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凝聚着作者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语言组织。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的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无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2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等。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运用符号及其意义而创造的。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三,如何去发现文学的文化意义1通过品质阅读,试图尽可能完全把握作品的肌质,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运动。

2通过价值阅读,让读者尽可能敏锐,准确的描述出它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改造社会生活二,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的作者与论述在文学关系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文学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文学观念的内涵,并能分析其得失;2、理解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命题;3、理解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的关系;4、掌握意象、意境、典型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文学形象的特点;5、理解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差异与联系、类型与特点;6、在语言艺术与图像的艺术的相互关系中理解语言艺术的特点。

二、本章难点、重点:1、理解文学是“人学”、艺术真实、意象、典型、意境的内涵。

2、在语言艺术与图像的艺术的相互关系中理解语言艺术的特点。

三、章节练习:(一)、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答案要点: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对艺术真实的判断要考虑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以及不同文类的要求。

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答案要点:所谓有我之境,比较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作家移情入景,景物受情感的渲染而被赋予较明显的主观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也比较具体、确定和强烈,其长处易于感染和打动读者。

3、无我之境答案要点: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作家比较客观冷静地描绘景物,渲染点化出特定的氛围和境界,情感比较隐约深藏,内蕴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其长处是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典型环境答案要点: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面貌的人物生活环境,它首先是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其次这种具体环境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典型环境能够有效促成典型人物的行动,表现其性格。

不充分展示环境,人物性格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据,没有必然性。

典型环境是由典型人物的活动构成的,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环(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结合你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文学概论第一章笔记

文学概论第一章笔记
10、怎样理解审美活动?实现审美的条件?
答: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实现审美的条件包括: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中介层。
11、文学审美活动有何特点?如何理解?
答:一,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二,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12、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其内涵是什么?
一是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是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三是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是憧憬人类的未来。
8、 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的区别
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品质阅读只属于语言和审美的范围,价值阅读从艺术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审美。
15、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准真理的世界。
16、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7、 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18、 距离论:瑞士心理学家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雾海航行”
19、 情致:黑格尔,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问题
1、 文学四要素理论有何启示意义?
答: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启示,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作品是经过读者阅读、理解和接受后,才变成作品的。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9、 怎样理解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文学概论第一章

文学概论第一章

钟嵘《诗品序》(选)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 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 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 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 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 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 《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 莫尚於诗矣。
雪 莱 , 1792-1822
“诗是强烈情感 的自然流露。”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 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 的瞬间之记录。”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 《荀子· 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 所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 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事物迁于外,情 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亚里士多德:一切艺术都是对自然的摹仿,摹仿 是人的天性。 诗所描述的事比历史更具有普遍性和 哲学意味,因此是真实的。 诗可以按应有的样子来描写,而不是 简单化的复制。 艺术的目的在于快感也在于教益—— 卡塔西斯。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对古希腊朴素的唯物 主义的摹仿说的继承和完善,也是对柏拉图客观 唯心主义摹仿说的批判的继承和改造、发展。
动物活动:

人类活动:

生命活动 本能 无意识 维持生命存在
生活活动 自由自觉地创造 有意识 能动的 以对 对象的规律的把握为 基础 有目的 在活动开始 前已确定目的,活动 的成果已预先观念地 存在 不仅适应环境还能改 造环境,并反观自身。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第一编本质论第一章文学是什么一、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1、文学的意识性1)文学创作体现了人类的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方向性(显意识)2)文学创作中也有无意识的参与,重点表现在以诗歌为代表的抒情文学上。

隐意识文学创作是显意识与隐意识的统一。

2、社会性:1)意识的本性具有社会性,文学具有意识性,因此文学也具有社会性。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社会创造物。

3)文学的对象是人和人的生活。

4)作家是社会的一元,他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以作家具有社会性,而作家的创作也具有社会性。

5)文学通过读者的接受活动产生社会影响,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读者产生影响。

3、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关系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宗教、道德、哲学、文艺等意识形态。

2)文学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间接)A、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为社会存在所决定,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起最终的支配作用,而且多半是间接发生的。

对文艺发生直接影响的是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等。

C、文学艺术在受到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的同时,也对他们发生积极影响,不过它对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是间接的。

且不能离开其自身特点。

二、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

它包括了从生活到作家,从作家到文学文本,从文学文本到读者,再由读者进行反馈的双向过程。

社会生活不可能直接产生文学,必须经由作家的中介,即由作家的创造才得以实现。

在这里,作家,也即创作主体是文学得以产生的中心环节。

另一方面,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文本,也只有通过读者的接受活动才得以成为审美对象,发挥社会作用。

在这个复杂问题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结为“再现说”、“表现说”、“能动反映论”。

(一)历史上关于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文学四要素:
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的文学四要素观点。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二、文艺学:
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五个分支。

三、文学理论:
以文学的普通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以哲学方法为总指导,以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主要由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构成。

四、文学批评: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五、文学史: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在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六、文学活动:
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社火所特有的,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七、文学本体:
本质、特性所呈现的形态。

八、文学的特点:
历史性、多样性。

九、文学观念:
是指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觉悟。

十、文学概念:
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进行抽象形成的是具备有一定内涵的外延的词语形成。

十一、文学形式:
文学的外在表现形态,如语言、文本等。

十二、文学三个基本方面(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是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文学批评史对某些集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则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

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

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

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六大方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

与文学批评比,文学理论系统全面抽象。

与文学史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

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

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

联系:
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
解释和梳理文学史现象,同时,它也需要以古代和当代众多文学批评家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丰富成果为参照和基础。

文学史编写者自己对文学史的研究也伴随着对大量作家作品的批评活动。

文学批评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批评史不存在的。

同时,文学批评的对象又是文学现象,它的批评成果构成文学史重要基础。

文学理论以文学的一般属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是潜藏在文学史现象中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为基础。

它的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它的有效性和真理性必须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加以验证。

因此,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我们既要注意其区别,更要注意其联系。

十三、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活动。

毛泽东:“社会生活是一切学术种类的源泉。


十四、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现代性、民族性。

十五、
文学理论的认识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十六、
文学活动的过程(文学活动的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十七、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十八、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十九、
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