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版二轮习题: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合集下载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3.(2019江苏宿迁1月)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 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纫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 之者莫能及也”。这表明该地区( D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实现了男女平等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工商业非常发达
答案 D 材料“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 操作,织纫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之者莫能及也”表明该地区工商业发达,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A项错 误;男女平等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且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B项错误;自 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C项错误。
3.(2016江苏单科,3,3分)《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 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B)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B 首先,由材料中“衔尾鸦”“蜕骨蛇”“翻”“推”等可判断出 是翻车;再由“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农民利用翻车引水 灌溉农田,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B项正确。唐朝创制的筒车使用水力对丘 陵山地进行灌溉,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A项错误;利用“水车”抗旱不能说 明灌溉技术的成熟,C项错误;农业发展受土壤、气候、水文等多种自然因素 的限制,“水车”的使用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利的水利灌溉境况,但 远不能“摆脱料“广种未必多收”“锄头三寸泽”“少好”表明中国古代 农业精耕细作的重要,A项正确;粮食产量、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在题干中没 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2019江苏七市3月)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 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的记载。这说明当时 ( D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土地制 隋朝和唐朝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 度的变 的恢复。但唐朝后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为前
化 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 纳绢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 赋税制 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随着唐朝后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朝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 度的变 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依据土地和资产划分 化 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 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宋代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日中为市、日落而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市、 夜市更加普遍。 (2)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3)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4)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5)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的商标、广告意识。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 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过程
战国时期
租佃方式产生
汉代 宋代
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Word版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1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

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

”这表明()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2、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

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

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

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

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3、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4、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 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穡,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 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 出现了 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 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点拨 据“汉代画像石”可知图片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解答本题首先需要了解所考 查史实的时间,然后结合图片内容进行知识转换,排除不符合所考查历史时期的选 项。如本题选项中“井田制度”就不符合图片时间。
考点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基本形态
命题点4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解析 由材料“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 镇之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市镇经济已相当发达,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时空信息,B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项错误。
解析 由材料“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 和玉饰”,可知土地可以买卖,出现私有化,井田制度松动,A项正确; 材料与世袭制度无关,B项错误;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C项错误; 礼乐制度崩坏是在春秋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解析 唐宋时期,淮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但明清以来,淮北自然生态与农业生 产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有人为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需 要政府合理作为,故B项正确。 A项与题干表达的淮北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主题不符,排除。 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古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多种条件,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古代中国的经济选练(答案附后)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古代中国的经济选练(答案附后)

2020届高考历史通用专题:古代中国的经济选练(答案附后)**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选择题2、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先进性4、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5、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6、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7、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古代中国的经济 (2)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古代中国的经济 (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常州期末)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 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

这反映出当时( )A.雇佣劳动的盛行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C.手工业得到发展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2.“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主人公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

这反映了明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3.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

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 )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B.导致农村劳力相对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D.刺激了农村商品生产发展4.(2019江苏镇江三模)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景德镇民窑工匠仍必须列入班匠役、编役或雇役,为官窑劳作,其中编役与班匠役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无分毫雇值”。

这一现象表明( )A.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步履艰难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D.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僵化5.(2019江苏四市一模)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

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

“吾将西迁者,无他,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

赵匡胤未能西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6.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

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

“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课件+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初步发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唐代曲辕犁。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播种工具耧车。

(2)生产技术: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等。

(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土地制度的演变[重点深化]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及其地位(1)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②农民不同程度地占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易错练1因望文生义而误选(2019·苏州质检)《墨子·非命》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材料真实具体地记述了当时农民()A.为秦统一提供重要物质条件B.简要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C.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D.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势力答案 C点拨据“耕稼树艺”中的“艺”就误认为材料体现了当时农民重视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

解答本题一要完整通读题干材料的整体信息;二要关注“何也”是设问,本题重心在于后句对问题的回答。

易错练2因脱离特定时空框架而误选(2019·无锡模考)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卷-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卷-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

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2、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B.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有注重其“防伪”功能3、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

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贩来去频繁,无数可计。

材料现象说明A.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商帮出现于明初期C.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景德镇制瓷业发达4、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 A.古代农业生产方法合理有效 B.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C.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5、李根蟠在《翻车与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文指出:“(两宋)水车、尤其是龙骨车的推广是圩田发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区稻麦复种的前提之一。

龙骨车、圩田、稻麦复种三者是紧密相连的,而在这三者的发展中,龙骨车的发展是领先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精耕细作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基础 B.科技进步大大提升农业发展水平C.耕作技术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D.水利设施是农技改进的重中之重6、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7、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8、赵冈在《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写道:从14世纪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惟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2020年江苏版高考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

2020年江苏版高考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历程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共四个考点。

分析近五年考情可知,命题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商业方面,手工业和经济政策间或考查。

农业方面主要考查灌溉工具、铁制农具的演变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及影响因素;手工业方面主要考查丝织、冶铁和制瓷业的发展;商业方面重点考查不同时期的商业政策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命题视角主要是认识农耕文明下的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特点,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商业政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的变化;经济政策方面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本专题在高考考查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备考时建议重点关注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和小农经济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及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治和思想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及影响;等。

【真题典例】(20f7江苏单科,21. 14井)明辆中后期裔晶经济度汕认N%卜'列材料:材料-明朝中期.原产竟洲的玉耒、红碁诗八中国r扌是高了报食产董*c k s f便许多席未用以秆植杯柞黝的持地班种和<、林辅it硏运访,T"卡&讲***「呼" 母囱柔田出書桌叶可祓利5两由無,比种槌隶粘姿高出一列两僭雪地部分拒爵謝二辣讲料札U屯二;服尸盂带黑人自己车种桌材,诡索踽秀桑叶界鼻。

嘉;t县囲科植樽花,“不产农・忡■四半.-当时宵业很发这*商人拥疽牟厚的费車。

惻如.鳖蚪商人H« (e*> Xrf :甫尝有盘百布者”.而壺札二三十万湧白熬的.只能耳是申爭规罐的商人:m:苓上丘材料二明期毎确*万丙年同”魔间海外賈島共起*中湎诉商的是蛙凡乎遍誓貳南正暮冊_他们用瓷鬻、洋怖弹轉、药材铀蜒宜吐訓的爲禹甘人、西班/人列壯总.则则白舉处敦中凶的生览和愛器嗟庆亢年U567年)* -,、厂’诃朝政殍幷京海奔*九泳氏卉刘F】谨权詩说馆「和人海上馆%取得直甘翌度齢合法也位衣明制的海殊駆鬲中、中国始掩船干曲超趣位*蔚荀希人和西班寸人茶薛苹同大乗由挟幕虹付贸鬲連崔暑幷由拽的诡入*增加了珂冋由俎的总運\扩大了白撰的臨通妊團=货币幵始以白眼为主:懐比臣弋、由皿y 壮---- 以上材料搦sft自卜屯畔€简啣中国肪史读站》完应下列募求:< I )抠材料一并券合所学如识*慨播明鄆中仃朋商品E济发展的表理I 4分)仁)据+4料二塑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疏駅“ •度祜虞”的原利说明p娶*t严侮酝起外白银淹入中曹的主耍廿量:“分》< 3 )抵林料一、二并结合師学曲识+简析懈外白银迸人对中国綽济发展的枳梯柞用门分J破考点 【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且商 西周嗔始社發土电弦昔制 护田制2JiJfX 兀石解瞳耕WW十葩沿苛期220年 汕1聲| 5&&#|扪眸907*W0* : g i79it1271^(1 1276Jt 136炉i&3« 年t&id#1 &40#[三国两晋南北朝 J 唐石代十国1明揺*、鬼側注*自掘rr 碓巧的_诲本主文型劳出现"闭关槪时空険制"叱蓝工ar am二、知识线索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 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课件
____自_给__自_足______相结合;男耕女织,____________。
(2)评价
土地
①积极:拥有一定的________、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徭役
②局限:经营规模很小,承担沉重的________,十分脆弱。
3.土地制度 (1)井田制:盛行于_商_周______,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
步。
雇佣与被雇佣
(2)实质:________________关系出现。
手工工场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 ____________;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 工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闭关,锁代国表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趋势。
(5)阻碍因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 ____________政策;封建制度。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 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
2.阻碍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 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 民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考点2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主干梳理 关键词: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冶金、制
瓷、纺织、资本主义萌芽
1.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 形态
经营模式
产品及 流向
流通 方式
劳动力
地位
特点
官营 手工业
由_政__府____直 接经营,进 行集中的大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师版含解析)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2020年】1.(2020·新课标I)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饱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2.(2020·新课标Ⅱ)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 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D【解析】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

故选D。

3.(2020·新课标III)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的不同D. 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重难点梳理】一.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逐渐形成了租佃制为主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时期: 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原始公有,商周时期井田制(特点:对份田,农民只有使用权;与分封制相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承认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肯定土地私有制;因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租佃关系产生。

秦汉时期:自耕农经济和地主土地所有的田庄经济(聚族而居;有私人武装;劳动者与庄主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土地兼并(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严重,地主土地所有的田庄经济,租佃关系仍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了抑制兼并,统治者采取了很多均田、屯田措施来限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如:三国屯田制;北魏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唐中期瓦解;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土地所有的田庄经济,租佃关系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但没有魏晋时期强;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明清时期:兼并严重,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租佃制普及全国,契约纳租方式确定,货币地租发展起来,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经济发展)。

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⑴条件:有利条件:①工具的改进。

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人,农民努力地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④明智的统治者为保证政府的收入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①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2)特点①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1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1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

第 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商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由于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商业活动一直被限制、作为自然经济的附属而存在。

尽管如此,在中国古代,商业是一直是向前发展, 其表现有:商业活动活跃,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市” 不断突破政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商业都会的崛起;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向农村渗透等。

在 2011年的高考中,先后有浙江卷 15、海南卷 3等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是本讲中命题频率较高的考点。

(2011·浙江卷 15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 (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 .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 .会馆为同一地域的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思路点拨】本题以会馆的功能为突破口, 考查了清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概况和再认再现、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

从材料中“吴县……钱江 (杭州会馆” 可看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故 A 正确,依据人民版教材,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故 B 错误, C 、 D 正确。

自然经济基本特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这一足不是“富足” ,而是“满足” 。

指自耕农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原创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 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 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 ”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辨析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吕氏春秋》:“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 . 民贵君轻B . “重农抑商”C . 施行仁政D . “闭关锁国”2. (2分)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器。

铁器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④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3. (2分) (2020高一上·辽阳月考) 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作的分类概况。

由此可推断齐国()A . 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 . 农业生产工具多样C . 农耕技术领先他国D . 大力提倡发展农业4.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①②④5. (2分)“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A . 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 . 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 . 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 . 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6. (2分) (2018高二下·南昌期末)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专题练: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专题练: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系统训练1、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在《后汉书》中, 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屡见不鲜。

这( )A.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D.说明商品经济的繁荣2、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

这些改革( )A.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3、宋代徐州冶铁业计有“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信州铅山等地铜铅矿作坊主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得铜铅数千万斤”;韶州铅银锡等矿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从材料可以看出()A.宋代各地手工业规模明显扩大B.宋代手工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C.宋代手工业保持世界先进地位D.宋代手工业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5、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7、《三辅黄图》记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

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凡四里为一市。

”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四市一模)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

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

“吾将西迁者,无他,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

赵匡胤未能西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北宋初年,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宋将都城西迁,故选C项。

材料信息显示,长安和洛阳的地形较为险峻,开封则无险可守,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关中收入是否锐减,排除B项;周、汉的历史经验不可照搬,但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故D项错误。

2.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

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

“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

宋初这一政策( )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北宋初年,人口大量流亡,宋太祖下令家有父母者不允许另立户籍,分异财产,并“召集逃散,令着旧业”,这一政策有利于恢复生产和稳定小农经济,故选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工商业的限制,故A项错误;宋代初年,理学尚未产生,C项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排除;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故D项错误。

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

宋代租佃制(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可知,宋代租佃制下,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并不严格,即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故选D项。

4.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这种局面客观上( )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 B 由材料“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可知宋代保护土地私有及土地商品化,允许土地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故B项正确;土地商品化和私有化扩大了土地的垦荒面积,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不抑兼并”的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而非分散,排除D项。

5.(2019江苏常州期末)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 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

这反映出当时( )A.雇佣劳动的盛行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C.手工业得到发展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答案 C 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冶铁时需要铁矿砂的量比较大,这体现了明代的冶铁规模比较大,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雇佣劳动是否盛行,排除A项;生产技术发展的表现是冶铁工具、技艺的提高,而材料反映的是冶铁规模较大,不能反映出技术是发展还是停滞不前,排除B项;材料是《天工开物》中对明代冶铁业的记载,未体现官府对冶铁的态度,排除D项。

6.“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主人公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

这反映了明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答案 C 材料表明不同时代的故事中类似“许仙”的主人公的身份由官吏之子变成“药铺主管”,折射出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这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C项。

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松动,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小说传播民间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而非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故D项错误。

7.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

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 )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B.导致农村劳力相对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D.刺激了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答案 D 由材料内容可知,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出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但不能因此说明城市人口比例高会直接导致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不能直接体现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出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宋朝坊市界限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另一种表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

8.(2019江苏镇江三模)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景德镇民窑工匠仍必须列入班匠役、编役或雇役,为官窑劳作,其中编役与班匠役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无分毫雇值”。

这一现象表明( )A.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步履艰难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D.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僵化答案 B 题干材料表明民窑工匠的人身自由受到很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从而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步履艰难,故B项正确。

材料所述现象并不会导致市民阶层壮大,相反会导致市民数量的减少,故A项错误。

明朝末年,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手工业发展情况,未涉及“重农”政策,故D项错误。

9.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又说,掌权者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B.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C.司马迁的言论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发展D.司马迁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答案 B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在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而从《史记》中所反映的司马迁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支持商业,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司马迁支持发展商业,没有体现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支持商业,没有体现他的言论推动当时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司马迁对商业发展的看法,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排除D项。

10.(2018江苏扬州中学5月)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道光《苏州府志》卷十《田赋》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答案 A 材料“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表明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A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商业化,不是城镇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政策、官员理念的内容,C、D两项错误。

11.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的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

即实行“更名田”。

关于清初“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C.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D.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现象答案 C “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是对“更名田”本质的阐述,故C项正确。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2.(2019江苏徐州期中)《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

”这表明宋代( )A.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B.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答案 B 材料“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表明宋代商家利用名画、音乐等,强化商品的宣传效应,B项正确。

店铺悬挂字画和演奏音乐是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并非社会时尚和市民的娱乐活动,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发展的时空问题,D项错误。

13.(2019江苏南通二模)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D.社会经济的转型答案 A 据材料“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从而导致阶级的流动性增强,故选A项;明中叶以后,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与材料表述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兴起,与材料表述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开始转型,与材料表述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下表反映了16—18 世纪中英两国金、银的比价变化,导致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中国英国1580 年1∶5.5 1∶11.71635 年1∶10 1∶131751年1∶14.9 1∶14.5A.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B.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D.“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答案 C 材料不能体现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1580年到1751年,银价下降,这与鸦片输入的情况不同,故B项错误;通过表格中这一段时间中的金、银比价可以看出中国白银一直处于流入状态,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故D项错误。

15.(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三模)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

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答案 A 材料中“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说明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故选A项;中国传统农业实行小农家庭经营,这与材料信息“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无关,排除B项;农业大国不一定出现材料中“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的情况,排除C项;人多地少的现实并不是该生产模式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