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共21页文档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严选内容)
糖尿病患者口服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用药教育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属于促胰岛素分泌药,临床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纯饮食控制无效者。
三代: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作用可增加数十至上百倍;第三代: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不仅可降血糖,且能改变血小板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凝血和有血管栓塞倾向的问题可能有益。
药理作用:1、降血糖:该类药降低正常人血糖,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病人有效,但对1型糖尿病病人及切除胰腺的动物则无作用。
机制是: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作用于B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
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
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2、对水排泄的影响: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但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而是促进ADH 分泌和增强其作用的结果,可用于尿崩症。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这是第三代磺酰脲类的特点,能使血小板粘附力减弱,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
体内过程:磺酰脲类降糖药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
甲苯磺丁脲口服后3~5h 达峰值,t1/2约8h作用维持6~12h,每日给药三次;氯磺丙脲t1/2长约36h,部分以原形由肾小管分泌排出,排泄缓慢,每天只需给药一次;格列本脲口服后2~6h 血浆浓度达高峰,作用维持15h,每天用药1~2次;格列吡嗪口服后1~2h达峰浓度,t1/2约2~4h,作用维持6~10h,灭活及排泄快,较少发生低血糖;格列齐特吸收速度因人而异,t1/2约为10h,95%在肝内代谢,5%原形自尿排泄;格列喹酮作用时间维持8h,5%经肾脏排泄;格列美脲与受体结合及解离的速度皆较格列本脲快,较少引起较重的低血糖。
本品口服后较迅速而完全吸收,空腹或进食时对吸收无明显影响,达峰时间为2~3h,血浆半衰期约为5~8h,作用持续24h,每天只需给药一次。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第二代:格列奇特、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格列苯脲、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等多种。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胰岛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的,是目前最便宜的一类口服降糖药物。
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大多数使用磺脲类药物的病友都发生过低血糖。
因此使用这类药物一定注意剂量由小到大,注意按时定量进餐很重要。
服药后不进餐、少进餐或不恰当的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都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其他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
在这类药物中,格列苯脲降糖作用最强,也是唯一一个代谢产物仍然有降糖作用的降糖药物,作用维持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使用中应该密切关注。
格列喹酮是作用维持时间最短、作用最弱的一个磺脲类降糖药物,其最大的特点是95%药物都经胃肠道排泄,因此,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病友使用比较安全。
这类药物还有多种药物剂型,如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
患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普通片和缓释片是可以掰开服用的,而控释片不能掰开服用。
这类药物还会引起体重增加,故对于使用该类药物的肥胖患者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饮食和运动控制。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磺脲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 : 磺脲类药物 ; 型糖尿病 ; 2 安全性
Th cu i er e o l yur a i he Tr t n fTy e 2 Dibees Du i g e Se ry Ov viw fSuf l e n t ea me to p a t rn t on
是一种短效磺脲类降糖药 , 最适合餐后血糖居 细胞 释放 胰 岛素 。 脲 类药 物 和胰 岛 细胞 膜 上磺 脲 优降糖 , 磺 又由于其药效持续时间短 , 故引起 类药物 受体 特 异性结 合 , 磺脲 类药 物受 体本 身 或其 中 而 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 所 表 ) 部 分就 是 内流通道 , 从而 使胰 岛 素 ( 内源性 ) 电 低血糖 的风险也 很小 , 以对 老年人 比较适宜 ( 1。 以“
J Fn I e G N u Q Y I eg L i UA Y U i ( m C ne r u ea ao , F , l hn cu 302 C ia N L 1 et f g  ̄ t ro Dr Revl t n SDA Ji C agh n10 6, h ) ui in n
Ab ta t s r c :W ih t e d v lp e to e ia sa d rsa d p am a e tcli d sr s t e a piain o p gy e c t h e eo m n fm d cl tn a d n h r c u ia n u ti , h p l t f e c o hy o l c mi a e t h spa e in f a tr l n t e te t e to ibee,b ta h a i e d u —i u e d es e ci n g n s a ly d asg i c n o ei h ram n fda ts u tt e sme t i m , r g nd c d a v rer a t s o
磺脲类降糖药物与心血管风险
且 采 用磺脲 类药物 治疗 是 患者 早期 死亡 的独立 危 险 因 例患 者 的资 料 ,这些 患者 分别 以二 甲双 胍 、 甲苯 磺 丁
t e ib tsJ Di ee e Mea ,0 8 1()6 66 7 y da ee [ . a t Ob s t 20 , 08: 2 —3 . p2 ] b s b
[】 IwnN, Kn e Bi yC,t . f c f f r no RN—D1 8 r i Mc iny1 M, ae 1ea E et o me omi nB I B 1 l 1 s
子。但该研究也观察到磺脲类药物治疗并不增加急性 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瑞
心 梗 后 的 室性 心律 失常 的 发生 。在 另 一项 采 用溶 栓 格列奈等作为单药起始治疗。研究共随访9 ,研究 l 年 治 疗急 性心 梗 的糖 尿病 回顾性 研究 中 ,却 未发 现磺 脲 设定 以二 甲双胍 作 为起 始治疗 患者 的心 血 管死 亡相 对 类药物 治疗组较 非磺脲 类药物 组 的死 亡率 增加 。 风险为1 ,在此 基 础 上分 析 其他 药 物 治疗 组 的心 血 管 脲 类 药物 及 瑞格 列 奈 对2 型糖 尿 病 患者 大 血 管具 有 一 英 国糖 尿 病 前 瞻性 研 究( K DS 于 1 9 年发 表 死亡 相 对风 险 。结 合 UKPDS研 究模 型 结果提 示 ,磺 U P ) 98 了对 于 5 0 例 新 诊 断 的2 糖 尿 病 进 行 的 多 中心 、 12 型
b t—e s l ert r ee s ia o d cd b rl n e x o u et eac li u i sc e y d sn i zt n i u e yp oo g d ep sr o ln n o t i n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课件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01
02
03
临床试验
通过对照试验的方式,比 较服用磺脲类药物与未服 用该类药物的患者在心血 管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
观察性研究
收集大样本的医疗数据, 分析服用磺脲类药物与心 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 性。
荟萃分析
对多个临床试验和观察性 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磺脲类药物对心血 管事件的影响。
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对心脏电生理产生影响,如引起心律失常和QT 间期延长等。
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对患者的血压和血脂产生影响,如增加血压和血 脂水平。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大型临床研究
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对磺脲类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如UKPDS和DCCT等。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荟萃分析是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一些荟萃分析对磺脲类降糖药的心血管 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是对实际临床实践中患者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机制研究
磺脲类降糖药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作用
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研究进程。
01
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程、家族 史等。
诊断与病情
初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 蛋白、心血管疾病状况等 。
治疗方案
磺脲类药物选择、剂量及 使Fra bibliotek方法。病例分析: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影响
1 2
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
详细解释药物如何发挥作用,对血糖和心血管系 统的影响。
磺脲类降糖药课件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 前应充分评估风险,权衡 利弊。
肝肾功能不全者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 用磺脲类降糖药时应谨慎 ,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05
磺脲类降糖药的疗效与安 全性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
降低血糖水平
磺脲类降糖药能有效降低糖尿病 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高血糖症
状。
控制血糖波动
该类药物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 保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可 适当调整用药时间或减量。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 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
医。
肝损害
长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对 肝脏造成损害,需定期监测肝
功能。
04
磺脲类降糖药与其他药物 的相互作用
与其他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与双胍类药物合用
磺脲类降糖药可增强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效果,两药合用可能 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
目前磺脲类降糖药的联合用药方案尚 不十分明确,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 究,以明确最佳的联合用药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 不全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 加强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磺脲类降糖药可能与某些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或产生不良反应,需注意 避免或谨慎使用。
饮食控制
磺脲类降糖药并非万能药 ,患者仍需注意饮食控制 和适量运动,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03
磺脲类降糖药的用法与用 量
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
起始剂量为2.5mg/次,每日1-2次,根据 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5mg/ 次。
心血管病患者慎选磺脲类药物
心血管病患者慎选磺脲类药物心血管病患者慎选磺脲类药物核心提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0%~80%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
因此,防治T2DM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减少急性高血糖事件发生,二是降低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前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0%~80%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
因此,防治T2DM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减少急性高血糖事件发生,二是降低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前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
近年来,临床可供选用的降糖药物不断增多,T2DM患者中急性高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减少其血管并发症已成为治疗T2DM 的主要目标。
然而,关于T2DM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远未澄清。
虽然确凿资料显示前者是后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迄今并无证据证实T2DM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试图通过降糖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
早在2007年的一项关于罗格列酮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研究让人们开始关注降糖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已经超过了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的问题。
从那时起,对于新的降糖药物,FDA开始审查其心血管安全性问题。
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特别应努力避免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的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磺脲类药物也深陷“心血管病风险”漩涡。
新近发表的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再次显示,磺脲类药物初始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高于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初始应用二甲双胍获益更大(Ann Intern Med.2012,157:601),这再次掀起人们对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的关注。
此外,随着GLP-1类似物和DDP-4抑制剂等大量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甚至有些学者认为这些新型药物的优势明显,可以代替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悬而未决的世纪科学难题
(心绞痛、ECG ST段下抑及心内血乳酸水平增高)而 对照的格列美脲则无此作用[4]。据此,R i d d l e甚至提 出要格列本脲“下课”[5]。但与此相反的是大型临床
动以及吸烟等本文均未涉及。其次,受用药指针影响 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因为死亡极高风险群体被排除 二甲双胍组,故对双胍益处有夸大之嫌。最后,本研
[2] University Group Diabetes Program. A study of the e ects of hypoglycemic agents on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diabetes Ⅱ mortality results[J]. Diabetes, 1970, 19(Suppl): 789-830.
研究,意在观察多种SUs长期(随访至9年,中位数了 同一SU,各家结果互相排斥,例如与本文设计酷似 3.3年)单用对有或无心梗(MI)史的20岁以上的2型糖尿 稍前发表的Cleveland回顾性研究[6]中格列美脲的全
病患者CV死亡风险的影响,并与二甲双胍作比较。结 因死亡较格列本脲低,在有冠心病史者主张选格列美
[3] 刘述益,李秀钧,勾忠平,等.磺脲类药物对胰岛B细胞KATP通道关闭作用的研究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6):69-63.
[4] Lee TM, Chou TF. Impairment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 JCEM, 2003, 88:531-537.
[7] Vajda S, Baczko I, Lepran I. Selective cardiac plasma-membrane KATP Channel inhibition is defibrillatory and improves survival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 Eru J Pharmacol, 2007,577:115-123.
磺脲类降糖药
缺血预适应现象
磺脲药物对SU受体的选择性
磺脲类药物受体存在的部位
SUR1心脏
SUR2B/Kir 6.2 血管平滑肌
From Lebovitz HE. Diabetes Rev. 1999;7:139-153. Ashcroft FM, Gribble FM. Diabetologia. 1999;42:903-919.
缺血和缺氧状态下开 放
缺血和缺氧状态下开 放
1. 减少心肌耗能 2. 潜在心律失常
缺血预适应
血管扩张
Lebovitz HE. Diabetes Rev. 1999;7:139-153. Ashcroft FM, Gribble FM. Diabetologia. 1999;42:903-919.
From Gross GJ, Fryer RM. Circ Res. 1999;84:973-979. Murry CE, Jennings RB, Reimer KA. Circulation. 1986;74:1124-1136.
O’Rourke B. Circ Res. 2000;87:845-855.
KATP的结构
KATP的结构
KATP由SURx和Kir6.x按1:1构成四聚体的功 能单位,即(SURx/Kir6. x)×4
无选择性结合:如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 高选择性结合:如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
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
HbA1C 下降 2.5%
P<0.001
10
9.2
8
6.7
6
4
2
P<0.001
10.1 7.2
P<0.001
17.2
20
15 11.6
10
5
0 HbA1c
FPG
0 2hPG
基线
治疗16周后(n=195例新诊断T2DM患者)
一项多中心、开放设计、单个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评估格列美脲作为T2DM患者的起始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 性。研究纳入了391例新诊断或既往用药不规则的T2DM患者,其中195例为新诊断患者,受试者给予格列美脲1mg/d治疗,分 别在治疗2周、4周后检测FBG,若FBG>7mmol/L则剂量倍增,若3.9mmol/L<FBG≤7.0mmol/L,则维持原剂量,最大剂量为 4mg/d。治疗8周后最大剂量仍不能控制血糖(FBG> 11.1mmol/l)则加入二甲双胍500-2000mg/d直至第16周,随后观察2周
The 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560-72. The UKPDS Group. Lancet. 1998;352:837-853.
第三代磺脲不影响缺血预适应
主要的循环 缺血
心肌细胞
进一步缺血
格列美脲 格列苯脲
激活KATP通道
LDL-C
HDL-C
线比较: *P<0.05 **P<0.001
0.1
0 -0.008
-0.1
-0.2
-0.072
-0.3
-0.4 T-PA
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进一步探讨
中华 内分泌代谢 杂志 20 02年 2月第 1 卷第 1 8 期
C i J n  ̄6 o M t , em r 20 , o 1 , o h E d n l e b F b a ̄ 0 2 V l 8 h n a :
・综 述 ・
磺 脲 类 药物 对 心 血 管 系统影 响 的进一 步探 讨
化. 使钙离 子 内流减 少 , 可经 N 一 a 也 a c2 交换 增 加而 增 加
c 排 出, a 从而 减轻 c ¨超载对 心肌的损伤 。另一方面 , a 胞 浆 内 c 2 水平 降低 , a 心肌收缩力 下降 .T A P能 量物质消耗 减 少, 均有 利于缺血/ 再灌注 心肌的存 活 。 3 磺腮类 对 K T的阻 断作用 : 物实验 表 明, 脲类 通 . P 动 磺 过阻断心血 管 K 通道从 而消除 缺血 预适应 , 使保护心肌的 生理性适应措施受抑制 , 损害心肌 功能 的恢复并且增加最 终 的心肌梗死面积 。K 通道对家兔 缺血/ 再灌 注心肌作 用 的实验表 明 ,单 纯 缺血/ 灌 注 组 的 心 肌 梗 死 范 目为 再 3 . %时 通道开 放剂 Co ki 降低 心 肌梗 死 范围 23 K rmal n可 至 2 % , 3 3 而其 阻断剂格列 苯脲 可取 消 Co ki 的心肌 保 r l ̄ ma t
源性心脏保护机制 的触发 因素似乎 是缺血 本身 , 这个过 所
程 被命 名为 “ 缺血预适应” 。事 实上 , 在某些 患者 中, 心肌梗 死前呈现的心绞痛与减步 梗死面 积 、 护左心 室功 能 、 低 保 降
住院病死率有关 , 这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
磺 睬类药 物用 于糖 尿病 治疗 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0年 , 是首 先出 现的
合理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PPT课件
不同干预措施和HbA1c下降幅度
磺脲类药物仍是降糖能力最强的口服药物
干预措施
磺脲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
HbA1c下降幅度(%) 1.5-2.0 1.5-2.0
格列酮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SMBG±SMUG
1.0-1.5 0.5-1.5 0.5-1.0 不等
瑞易宁显著降低HbA1c
10
*p<0.001 *p<0.001
治疗前
治疗后
5
0 瑞易宁
速释片
2.00 1.50 1.00 0.50 0.00
*p>0.05
瑞易宁
速释片
治疗前后HbA1c比较
HbA1c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
16
宁光、许曼音、陈家伦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3):193-195
2500
***
2000
++ ** *
+ *
+ *
*
1500 1000
500
对照 瑞易宁 格列吡嗪速释片 那格列奈
0
早餐后
午餐后
晚餐后
*:P<0.05 compared to placebo
+:P<0.05 compared to nateglinide
18
Ref: J Clin Endocrine Metab, November 2003, 88(11):5248-54
合理使用磺脲类药物
1
2005IDF 和2006ADA/EASD指南 关于磺脲类药物的推荐
2
磺脲类降糖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磺脲类降糖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桂明辉;宁光
【期刊名称】《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年(卷),期】2004(024)003
【摘要】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有许多临床研究显示其对心血管系统可能有不良影响.如:接受磺脲类药物治疗者更多倾向于发生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其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的增高幅度小于其他患者.磺脲类药物治疗对心肌功能有不良影响,但其对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对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应慎用磺脲类药物.
【总页数】3页(P199-201)
【作者】桂明辉;宁光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15
【相关文献】
1.磺脲类降糖药物对体重的影响 [J], 郑景晨
2.基因多态性对磺脲类降糖药物反应的影响 [J], 陈莉丽;李强
3.CYP2C9、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对磺脲类降糖药代谢的影响 [J], 李赟;何芳;曾彩雯;刘林林;夏春华
4.疏肝理气法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
CRP的影响 [J], 刘志伟;安淑华
5.磺脲类受体1基因多态性对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的影响 [J], 陈莉丽;李强;邢厚恂;任晓炜;孙玉倩;刘枫晨;梁梅花;张众;张巾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张舫;童南伟【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018)005【摘要】磺脲类(sulfonylureas,SUs)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逾50年历史。
自1970年University Group Diabetes Program试验发表以来,有关SUs的心血管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尽管存在一些SUs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假说,但无一可提供可靠的证据。
目前,某些观察性研究提示,SUs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但随机对照试验却得出了相悖结论。
在评价SUs心血管安全性时,需根据具体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综合考虑。
迄今,尚缺乏旨在探索SUs心血管结局的头对头研究数据,但正在进行的大型临床试验有望阐明SUs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Sulfonylureas have been used for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over 50 years. Since publi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Group Diabetes Program in 1970, the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sulfonylureas has been contentious. Although several hypotheses linking sulfonylurea to detrimen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exist, none provide conclusive evidence. Presently, several observational studies suggest that sulfonylurea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outcome; howev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a neutral effect.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sulfonylureas should b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uch as differential drugs, doses, durations, age of patient, body mass index. To date, there is lack of head-to-head study, which is focused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 of sulfonylureas. Fortunately, the current ongoing large clinical trials may clarify the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sulfonylureas.【总页数】6页(P31-36)【作者】张舫;童南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相关文献】1.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探讨 [J], 梁蝶霏;李焱2.格列奈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J], 高赟;田浩明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J], 彭阳;王战建4.DPP-4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J], 高蕾莉5.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证据 [J], 李静;童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磺脲类降糖药物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磺脲类降糖药物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李焱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年(卷),期】1998(025)002
【摘要】磺脲类药物受体和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心肌细胞及大血管壁上,动物及临床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增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量;缩短心肌动作电位时相,削弱心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加心肌塞面积,提示有必要重新评估磺脲类药物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安全性。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李焱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15
【相关文献】
1.磺脲类降糖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J], 桂明辉;宁光
2.生脉四物汤加减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血脂代谢及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影响 [J], 焦阳; 李硕; 豆卫姿; 彭彦平
3.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心血管疾病和卒中一级预防中新的生物标志物第7章肾功能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危险 [J], Gary L.Myers;徐国宾;林文涛;郑芳;鄢盛恺
4.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曾凡
荣
5.生脉四物汤加味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影响[J], 南小利;韦雄;许勇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可增加冠心病风险
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可增加冠心病风险当前,磺脲类药物使用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证据不一致。
为此,来自哈佛大学附属布来根女子医院的 Frank B. Hu 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磺脲类药物使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 2014 年 08 月 22 日的 Diabetes Care 杂志上。
该研究中,Hu 教授等对 4902 例基线无心血管疾病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平均年龄为 68 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 11 年。
在基线和长达 10 年随访期间,通过患者自诉信息确定其磺脲类药物和其他药物使用情况。
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其他降血糖药物使用、 BMI、生活方式因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合并的其他慢性疾病)后,利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磺脲类药物使用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Hu 教授等同时利用倾向评分分层分析法校正残余混杂因素。
最终,共有 399 例新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 199 例冠心病(CHD)患者和 148 例卒中患者。
磺脲类药物治疗周期越长,患者 CHD 风险越高。
与从未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相比,磺脲类药物治疗 1–5 年、6–10 年和≥10 年患者发生 CHD 的 RRs 分别为 1.24、1.51 和2.15。
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患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患者发生 CHD 的 RR 为 3.27。
而且,使用倾向评分分层分析法进行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但是,该研究未发现磺脲类药物使用与卒中风险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该研究提示,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与女性糖尿病患者 CHD 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探讨
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探讨
梁蝶霏;李焱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17(014)003
【摘要】磺脲类药物是临床使用最早的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广泛.20世纪70年代UGDP的研究结果发表后,磺脲类药物心血管安全性备受争议,至今没有最后定论.现有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基于RCT的荟萃分析结果没有显示出磺脲类药物有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与非磺脲类降糖药物相比,磺脲类药物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导致结论不同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选择的研究人群、观察的时间、对照药物、不同磺脲类药物种类的差异等.本文将重点阐述磺脲类药物与心血管功能之间的关系、临床心血管安全性的争议,以及在不同人群中心血管安全性的评价.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梁蝶霏;李焱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诺和锐30替代诺和灵30R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J], 李岳;汪耀
2.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J], 刘宇卓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J], 彭阳;王战建
4.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J], 张舫;童南伟
5.DPP-4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J], 高蕾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磺脲类药物可致高风险心脏病
磺脲类药物可致高风险心脏病
佚名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年(卷),期】2011()4
【摘要】最新研究显示,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磺脲类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可致比其他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风险。
研究人员在这项超过8,500名65岁或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研究中发现,服用磺脲类的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12.4%,然而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的患者仅出现心脏及血管问题的风险是10.4%。
除此之外。
研究指出服用磺脲类的患者可能会更早出现心脏病。
上述研究是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年度会议中报道。
【总页数】1页(P45-45)
【关键词】心脏病发作;磺脲类药物;高风险;甲福明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协会;心血管事件;血糖水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胰岛素联合非磺脲类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40例临床分析 [J], 鲜木斯娅·肉孜;买尔哈巴;王宁;齐齐格
2.患缺血性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选什么磺脲类药物 [J], 超楚生
3.磺脲类药物与缺血性心脏病 [J], 张慧;秦明照
4.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磺脲类药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吴国亭;徐倍
5.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磺脲类药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吴国亭;徐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