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CM-IMS试点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4部分:CM-IMS业务对SIP的要求V1.0.0概要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4部分:CM-IMS业务对SIP的要求V1.0.0概要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18.4-2011中国移动C M-I M S会话初始协议(S I P)技术规范第四部分:C M-I M S业务对S I P的要求C M-I M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S e s s i o nI n i t i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S I P)P a r t4:S I P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C M-I M S S e r v i c e s版本号:1.0.02011-7-27发布2011-7-27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5. CM-IMS业务对SIP消息头域及参数的要求 (3)5.1.From头域 (3)5.1.1.业务需求 (3)5.1.2.使用方式 (3)5.2.Privacy头域 (3)5.2.1.业务需求 (3)5.2.2.使用方式 (3)5.3.History-Info头域 (4)5.3.1.业务需求 (4)5.3.2.使用方式 (4)5.4.Alert-Info头域 (4)5.4.1.业务需求 (4)5.4.2.使用方式 (5)6. CM-IMS业务对SIP信令流程的要求 (5)6.1.前转流程 (5)6.1.1.业务需求 (5)6.1.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5)6.2.等待流程 (6)6.2.1.业务需求 (6)6.2.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6)6.3.早媒体协商流程 (7)6.3.1.业务需求 (7)6.3.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7)6.4.REFER流程 (8)6.4.1.业务需求 (8)6.4.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8)流程 (9)6.5.1.业务需求 (9)6.5.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9)6.6.没有媒体成分的媒体协商流程 (10)6.6.1.业务需求 (10)6.6.2.流程描述及使用方式 (10)7. CM-IMS业务对SIP协议的扩展原则 (10)8. 编制历史 (11)前言本标准依据IETF、3GPP以及ITU-T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相关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IMS介绍(移动)

IMS介绍(移动)
Page 5
> 内部公开
统一Centrex业务功能
增值补充业务
•叫醒服务 •免打扰 •呼叫代答 •轮选组 •三方通话 •Centrex话务员 •号码显示/限制 •呼叫等待 •呼叫保持 •呼叫前转 •呼叫限制 •黑白名单
基本补充业务
核心功能
•跨网络组建群 •支持多种终端
•群内呼叫 •群外呼叫 •群外呼入
GSM
3G/TD
铁通PST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P-PBX
SIP硬终端
SIP软终端
Page 3
> 内部公开
运营层:业 务发放+计 费
统一Centrex 业务分层架构
B/OSS
BSS/OSS
Billing
NMS
SS7 links TCP/IP links Service Products 3rd Equipments
Page 10
融合一号通
主叫一号通 当用户使用融合一号通主号码或者任一去话时的绑定号码发起呼叫时,被叫终端 的来电显示为主号码(手机或IMS终端的号码)。支持的绑定号码为1~3个。
一 号 通 来话功能( 被叫一号通 )
可以设置同振或者顺振;支持按照时间、用户场景设置同的振铃模式。 主号振铃模式:设置需要同振或者顺振的号码以及顺序; 时间场景模式:自定义同振顺振的开始结束时间点,精确到秒; 工作场景模式:自定义需要顺振的星期,以及每天的工作时间;如设置周一到周 五,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同振;
Page 7
补充业务一
区别振铃 “区别振铃”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听到不同类型的振铃铃声,铃声类型取决于主叫方是来自群内还是来自群外。铃声 由终端指定。由此用户仅仅根据电话振铃音即可判断呼叫来自群内或是群外。使用该功能必须先通过业务集激活区 别振铃功能。 由AS在Alert-Info头域中插入alert-internal或 alert-external的info参数,需要终端支持该参数。 “主叫号码显示”业务为被叫用户显示呼入方的号码。通过适当的主叫号码显示设备,IP,数字或者模拟电话均可以 使用本功能。 主叫号码显示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V1.0.0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_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18.1-2011中国移动C M-I M S会话初始协议(S I P)技术规范第一部分:S I P的总体要求C M-I M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S e s s i o nI n i t i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S I P)P a r t1:C o m m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S I P版本号:1.0.02011-7-27发布2011-7-27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1)4. SIP协议概述 (2)4.1. SIP协议简介 (2)4.2. SIP协议功能介绍 (3)5. SIP协议结构 (3)5.1. SIP分层架构 (3)5.2. SIP使用的传输协议 (4)5.3. SIP协议中的逻辑实体 (4)5.3.1. UA (4)5.3.2. Proxy (5)5.3.3. B2BUA (5)5.4. 会话、对话和事务 (6)5.5. SIP路由机制 (6)5.5.1. 请求消息的路由 (6)5.5.2. 响应消息的路由 (6)6. SIP协议在CM-IMS中的应用 (6)6.1. CM-IMS体系结构 (6)6.2. SIP协议相关的CM-IMS接口和网元 (8)6.2.1. 接口 (8)6.2.1.1. Gm接口 (8)6.2.1.2. Mw接口 (9)6.2.1.3. ISC接口 (9)6.2.1.4. Ma接口 (9)6.2.1.5. Mi接口 (9)6.2.1.6. Mj接口 (9)6.2.1.7. Mg接口 (9)6.2.1.8. Mx接口 (9)6.2.1.9. Cr接口 (9)6.2.2. 网元 (10)7. SIP的能力集和支持的CM-IMS业务 (10)7.1. 能力集 (10)7.2. SIP协议支持的业务 (11)8. 编制历史 (11)前言本标准依据IETF、3GPP以及ITU-T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行业标准和中国移动相关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而制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的研发、引入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CM-IMS技术汇报

CM-IMS技术汇报

CM-IMS技术汇报一、CM-IMS概述IMS是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的简称,是一个基于分组域的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架构体系,是国际公认的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全业务转型的先进技术。

中国移动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策略及网络特点,针对通用的IMS技术标准进行了精简,提出了CM-IMS(中国移动-IMS)网络架构,并将CM-IMS2008年10月30日,关于“中国移动全业务网络策略”的总裁办公会已明确指出:中国移动的全业务网络策略是发挥无线优势,以IP技术为基础,通过CM-IMS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

CM-IMS是中国移动提升自身网络业务能力、应对全业务运营和互联网竞争的重要手段,具备灵活快速的业务提供能力,具体包括:A.固定窄带及宽带多媒体业务提供能力IMS支持在传统POTS终端上提供PSTN(传统固话)的话音仿真业务;IMS支持向宽带接入用户提供会话类多媒体业务,如多媒体电话、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等。

B.固定及移动融合的多媒体业务提供能力IMS支持向移动CS用户和IMS用户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类业务的能力,如综合VPMN,融合一号通等。

C.Web与IMS融合业务的提供能力IMS的业务能力可以通过WEB技术向互联网用户进行开放,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与IMS业务融合的新体验,如点击拨号、WEB呼叫、WEB即时消息等。

二、CM-IMS的网络结构1.CM-IMS的网络分层架构在CM-IMS的网络分层架构体系中,集团公司层面统一布署IMS相关的业务平台以提供丰富的业务支撑,省公司层面布署IMS相关的核心网元以实现IMS 业务的处理控制,地市层面建设接入控制设备SBC(会话边缘控制器)以实现IMS业务的代理汇聚(可看作传统的程控交换机模块局),在终端层面通过布署IP-PBX、PON等网络接入资源、设备以实现IMS业务的网络接入。

2.CM-IMS用户接入方案:IMS用户有多种接入方式:传统PBX用户通过SIP GW(与MGCF/MGW 共网元)直接接入;IP PBX用户通过SBC接入到IMS网络;企业用户可接入IP PBX或PON设备,并通过SBC接入到IMS网络。

ims培训1

ims培训1
- 13 -
IMS中的接口协议
SIP协议
➢ 在IETF定义〔RFC3261〕,3GPP中做了一些增强 ➢ 用于IMS的大局部接口,文本编码,遵循应用层三次握手原那么 〔invite/200OK/ACK〕 ➢ 完成呼叫的路由与接续
Diameter协议
➢ 用于HSS对外的接口和策略控制接口,完成用户数据的查询和同步 操作 ➢ 实现Qos和计费策略的交互和执行
各种更加智能、更具交互性、可定制的多媒体业务的出现
IP多媒体业务、即时通信类业务、移动视频类业务……
随时随地的使用任何终端享受不间断的丰富效劳
-3-
IMS引入背景----中国移动开展IMS的驱动力
1、全业务运营是根本需求 固定和移动多接入融合的语音通信 提供面向集团、家庭和个人的丰富语音增值效劳
2、多媒体业务需求
CM-IMS的支撑系统,包括业务支撑系统和网管系统,均采用与现网相应系统融合的方 式进行建设
- 24 -
介绍大纲
1
2
业务要求 系统架构
25 -
CM-IMS初期业务特征概述〔1〕
多媒体 及补充业务
➢ 多媒体 包括根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其中根本业务包括点对点的语 音业务和点对点的视频业务;补充业务指的PSTN模拟业务和仿真业 务,以及其他多媒体业务
- 12 -
其它相关IMS网元实体介绍
SBC: SBC提供接入网与IMS核心网之间,以及IMS核心网之间的边界控制功能
,能够提供NAT穿越、接入控制、QoS控制以及防火墙穿越功能。 ENUM/DNS:
ENUM效劳器为IMS核心网实体提供号码到SIP URI的映射功能。 DNS 效劳器为IMS核心网网元和终端提供域名解析功能。 AS效劳器: 业务的触发和执行〔类似SCP〕

中国移动CM-IMS统一Centrex产品端到端开通流程

中国移动CM-IMS统一Centrex产品端到端开通流程

中国移动C M-I M S统一C e n t r e x产品端到端开通流程版本号:1.0.0╳╳╳╳-╳╳-╳╳发布╳╳╳╳-╳╳-╳╳实施1. 业务介绍 (3)1.1. 多媒体桌面电话业务 (3)1.2. 融合V网业务 (3)1.3. 融合总机业务 (3)1.4. 融合一号通业务 (3)2. 业务开通实现方案 (3)2.1. 独立建网省业务开通 (4)2.2. 南方基地业务开通 (5)3. 端到端业务受理方案与流程 (6)3.1. 业务开通总体流程 (6)3.2. 前期准备流程 (9)3.3. 客户信息及需求收集 (10)3.3.1. 客户信息收集 (11)3.3.2. 业务需求收集 (12)3.4. 业务订购 (15)3.4.1. 开通集团账户 (15)3.4.2. 订购多媒体桌面电话 (16)3.4.3. 订购融合V网 (17)3.4.4. 订购融合总机 (18)3.4.5. 订购融合一号通 (21)3.5. 业务开通 (23)3.5.1. 资源分配 (23)3.5.2. 核心网业务开通 (24)3.5.3. 业务平台业务开通 (24)3.5.4. HLR/SCP业务开通 (26)3.5.5. 接入设备业务开通 (27)3.5.6. SIP硬终端业务开通 (28)3.6. 施工 (29)3.7. 企业/个人管理员自服务 (30)3.7.1. 企业管理员自服务流程 (31)3.7.1.1. 企业管理员自动上载融合总机欢迎词流程 (32)3.7.2. 集团成员自服务流程 (33)4. 码号方案 (33)4.1. 编号方案 (33)4.1.1. 融合V网短号编号原则 (34)4.1.2. 融合总机分机号编号原则 (34)4.2. 拨号方式 (34)4.3. 号码显示 (35)4.3.1. 集团内号码显示 (35)4.3.2. 出集团呼叫号码显示 (35)4.3.3. 集团外呼入号码显示 (35)4.4. 使用场景对应编号和拨号方案 (35)5. 资费结构 (37)5.1. 多媒体桌面电话和融合V网 (37)5.2. 融合一号通 (39)5.3. 融合总机 (39)6. 客户帐单、详单要求 (39)6.1. 集团客户账单 (39)6.2. 通话详单 (40)附件:接入设备特性介绍 (41)前言为了更好的推进CM-IMS统一Centrex产品相关工作,根据CM-IMS开通总体技术要求、统一Centrex业务规范、总体技术要求、自服务门户等规范,参照同类业务流程,特编制此文档。

CMIMS试点终端培训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

CMIMS试点终端培训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
• 业务:
– 基本业务、补充业务、IP Centrex/多媒体彩铃/多媒体会议等 增值业务
• 接入方式:
– LAN接入和WLAN接入
• 鉴权方式:
– HTTP Digest。当使用HTTP Digest鉴权方式时,SIP座机应该 能够提供鉴权信息的配置和存储功能。
• 根据支持的功能和硬件配置,SIP座机可以分为:高 端多媒体SIP座机和低端语音SIP座机。
• 使用Javascript等Web页面开发的相 关技术,可以做灵活的作出美观页面

将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客户端(浏览器)与IMS应用相结合, 探索基于Web的IMS客户端,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机客户端用户界面示例
融合手机本地通讯 录,提高用户体验
Vi-VO快捷启动 图标
手机客户端用户界面示例
PC客户端(C/S架构)用户界面示例
登陆前,可设 置帐号密码记 忆、是否自动 启动,未登录 前可发起紧急
呼叫
登陆后,可进行 联系人管理,呼 叫、聊天、历史
记录管理等
PC客户端(C/S架构)用户界面示例
电话功能按钮区 ,前转、保持、 三方通话、二次
拨号等
IM聊天 记录区
IM聊天 输入区, 可支持表 情符号
功能描述
• IMS注册和鉴权 • 语音业务:音频通话(彩铃,彩话支持)、多
媒体彩铃业务、彩像业务 • 补充话音业务:主叫号码识别显示与限制、前
转、呼叫保持、呼叫等待、呼叫转移:包括盲 转与通话转、三方通话(网终侧实现混音处理 ) • 语音辅助类功能:免提功能、呼叫进展指示、 通话音量调节、电话簙功能、通话记录功能 • 增值业务:消息类业务、信息浏览业务、流媒 体播放、广告业务、终端视频监控 • 多媒体会议

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知识技术要求

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知识技术要求

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知识技术要求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一种基于IP技术的多媒体服务架构,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框架,用于支持各种多媒体业务,比如语音、视频、短信和数据业务等。

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是对IMS网络中的消息和业务进行管理和调度的过程,在IMS网络中,消息和业务的管理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本文将从多媒体会话控制、用户订阅和身份认证、安全性和QoS保证等方面介绍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的技术要求。

首先,多媒体会话控制是IMS网络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它要求能够支持多媒体会话的发起、终止和转接等操作。

在实现多媒体会话控制时,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SIP协议支持: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IMS网络中的会话控制协议,它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多媒体会话。

因此,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需要支持SIP协议,并能够进行SIP消息的解析和处理。

2. 会话状态管理:IMS网络中的会话状态管理是指对多媒体会话的状态进行管理,比如会话的建立、变更和终止等。

这需要通过记录会话的状态信息,并对会话进行状态转换和控制。

3. 会话鉴权与授权:IMS网络中的多媒体会话需要进行鉴权和授权操作,以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参与到会话中。

因此,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需要支持用户的鉴权和授权机制,并能够对会话进行访问控制。

其次,用户订阅和身份认证是IMS网络中的关键功能,用于管理用户的订阅信息和身份认证过程。

在实现用户订阅和身份认证时,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用户信息管理:IMS网络消息及业务管理需要支持用户信息的管理,包括用户的注册、注销和配置等操作。

用户信息管理还需要支持用户的个人信息维护和订阅信息的管理。

2. 身份认证机制:IMS网络中的用户身份认证是指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和确认。

身份认证机制需要支持各种身份验证方式,比如密码、数字证书和生物特征等。

CM-IMS视频会议技术

CM-IMS视频会议技术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CM- IMS 专 题
CM-I MS CO LUMN
CM-IMS视 频 会 议 技 术
甘亮 彭巍 解焱陆 杨波 尼凌飞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北京 100053)
摘 要 CM- IMS是中国移动下一代网络架构,中国移动基于C M- IMS的视频会议技术方案在全面支持语音、视频、 数据会议和高清会议功能的同时,能有效解决H. 323互通性差、终端要求高、业务可扩展性低等问题。本文 分析了C M- IMS视频会议的总体功能要求、系统架构、业务流程和组网方案,并对不同业务部署模式下的技 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望自 建 的 H . 323 会 议系 统、H . 323 终 端 能够 与 CMIMS 网络和基于 CM- IMS 的视频会议系统互通 ;
(5)多种运营模式需求 :托管模式 :客户租赁使用 运营商视频会议系统,在客户侧部署会议终端,适用中 小客户 ;入驻模式 :采用转售或租赁方式让视频会议系 统入驻客户侧,运营商提供会议系统与大网的互通,适 合大客户。
2 当前视频会议业务需求分析
视频会议市场的业务需求主要包括如下。 (1)会议高清化需求 :政府、金融、电力等高端客 户对视频会议的图像清晰度和呈现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以满足高端会议、培训和交流的需求 ; (2)软件视频会议需求 :中小企业已成为视频会议 市场新的增长点,但由于资金少、缺乏专业维护人员、 会议使用率不高,中小企业倾向于使用基于 PC 客户端 的视频会议,同时兼顾即时消息、文件传输、文档共享、 电子白板等协同办公的需求 ; (3)多样化终端接入需求 :除了支持传统的会议硬 终端外,还需要支持 PC 客户端、固定电话、视频终端、 2G/ TD 手机等多种 类型终端,满足客户随时、随地采 用不同终端使用或接入视频会议的需求 ; (4)互联互通需求 :视频会议系统与运营商不同网 络实现互联互通,运营商网络中的终端用户能够接入客 户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例如 TD 手机 终端通过 3G 网 络接入基于 CM- IMS 的视频会议系 统。同时,客户希

基于统一IMS(第二阶段)的业务技术要求基本呼叫和补充业务

基于统一IMS(第二阶段)的业务技术要求基本呼叫和补充业务

计划起止时 间
2014-6 至 2015-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加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国内 IMS 网络的部署和移动数据网络带宽的增加,实现了核心网全 IP 化和业
务承载能力的增强。为了满足基本呼叫业务演进要求,运营商和设备商提出了 LTE
网络下的基本呼叫和补充业务;基本呼叫业务分为语音呼叫和视频呼叫两类,能够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基于统一 IMS 的基本呼叫和补充业务系统架构; 基本呼叫及其必选补充业务的信令、传输协议要求; 基本呼叫及其必选补充业务的信令流程(引用和新增); 终端要求; 媒体编码要求; 业务管理要求(业务开通、计费、网管等); 其它技术要求。
1. 国际标准研究情况概述: 3GPP 和 GSMA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 VoLTE 基本呼叫相关的技术标准 和漫游、互通、计费等规则并正在进一步完善。本项目参考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 准。 3GPP 涉及基于统一 IMS 的基本呼叫及其补充业务的标准包括(未包含全部): TS 23.167:规定了 IMS 紧急呼叫。 TS 23.203:规定了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 TS 23.216:规定了 SRVCC 相关技术内容。 TS 23.237、TS 24.237:规定了业务连续性方面的内容。 TS 24.604/605/606/607/608/610/611/615/623:规定了基本呼叫的补充业务。 TS 26.071/073/090/093/103/104/171/173/190/193/204:规定了语音编解码相 关的内容。 TS 26.114:规定了基本呼叫的媒体处理和交互相关内容。 TS 24.628:规定了 IMS 通信业务的基本过程。 GSMA 涉及基于统一 IMS 的基本呼叫及其补充业务的标准包括: IR.92:规定了 IMS 语音呼叫和短信相关内容。 IR.94、IR.39:规定了 IMS 视频呼叫相关内容。 IR.65、IR.67、IR.88:规定了 LTE 漫游相关内容。 2. 国内标准研究情况概述: CCSA 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基于统一 IMS 的基本呼叫及其补充业务相关的技术标准,主 要包括如下内容(未包含全部): YD/T 1929-2009:规定了 IMS 的需求。 YD/T 1930-2009:规定了 IMS 组网总体技术要求。 YD/T 1931-2009:规定了呼叫前传类业务。 YD/T 1932-2009:规定了号码识别显示及限制类业务。 YD/T 1933-2009:规定了 IP CENTREX 业务。 YD/T 2007-2009:规定了 IMS 功能体系架构。 YD/T 2008-2009:规定了多媒体彩铃业务。 YD/T 2009-2009:规定了个性化振铃音业务。 YD/T 2010-2009:规定了多媒体会议业务。 YD/T 2011-2009:规定了呼叫等待与呼叫保持业务. YD/T 2013-2009:规定了恶意呼叫追踪和匿名呼叫拒绝业务。 YD/T 2295-2011:规定了点击拨号业务。 YD/T 2541-2013:规定了紧急呼叫业务的技术要求。 目前,CCSA 已有 IMS 业务规范均未针对 VoLTE 业务考虑相关技术细节。CCSA 还缺 少针对基于统一 IMS 的基本呼叫及其补充业务的技术要求,以指导设备商业务产品 的研发及运营商对业务提供的部署,该技术要求具体内容将尽量直接引用以上 CCSA 已完成和正在讨论的规范。

中国移动CM-IMS录音通知规范V1.6.5

中国移动CM-IMS录音通知规范V1.6.5

中国移动CM-IMS录音通知规范V1.6.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2010年7月前言本规范规定了CM-IMS网络各类业务场景的录音通知触发条件、放音原则、放音设备等,为中国移动引入CM-IMS提供技术依据,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CM-IMS 网络的试点、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随着移动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和现网网络资源的不断调整,《原则》将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公司总部网络部将不定期地更新、汇总并整理下发,以指导各省CM-IMS核心网设备的工程建设及维护工作。

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及文件 (1)3 CM-IMS网络的录音通知业务总体原则 (1)3.1 基本回铃音 (2)3.2 失败处理音 (3)3.3 CM-IMS业务音 (4)4 CM-IMS域内场景放音原则 (5)4.1 基本通话(异常情况) (5)4.2 补充业务 (8)5 CM-IMS域呼叫CS场景 (10)6 CS呼叫CM-IMS域场景 (13)6.1 基本通话(异常情况) (13)6.2 补充业务 (15)7 CM-IMS与其他运营商互通场景 (16)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CM-IMS网络内开放的多媒体电话及补充业务、统一CENTREX 业务在CM-IMS域内及与其他网络互通的录音通知播放。

2引用标准及文件(1)中国移动移网运维[2001]23号文《关于规范中国移动GSM网录音通知的通知》;(2)中国移动网通[2008]26号《关于调整现网涉及国际及港澳台通信语音提示的通知》。

(3)信产部规范公用电信网间计费问题的通知(信部电函[2002]287)(4)《中国移动CM-IMS多媒体电话业务规范V1.0.0》(5)《中国移动CM-IMS统一Centrex业务规范V1.0.0》(6)《中国移动CM-IMS多媒体彩铃业务规范V1.0.0》(7)《VPMN业务规范(V 4.1)》(8)中国移动《CS域和CM-IMS域语音及可视电话互通技术要求V1.0.2》3CM-IMS网络的录音通知业务总体原则(1)保持现网CS域录音通知业务原则不变;(2)基本回铃音的播放●对于CM-IMS域内的呼叫其基本回铃音由主叫侧SIP终端、PC客户端或接入设备(如IAD、AG)播放,以便减轻网络负荷;●对于CM-IMS域到CS域的呼叫若MGCF或VIG收到CS域返回的ACM(用户空闲)或CPG(Alerting)消息,由MGCF或VIG将消息映射成SIP 180消息,并且带P-Early-Media和SDP,由CS域播放基本回铃音;●对于CS域到CM-IMS域的呼叫由MGCF或VIG播放。

中国移动试点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试点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试点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总体技术要求1. 引言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是中国移动在通信领域的创新举措。

本文档旨在阐述中国移动试点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必要的网络支持、服务功能等方面。

2. 多媒体电话技术要求多媒体电话是指在语音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的通信方式。

为了实现多媒体电话服务,以下技术要求应当被满足。

2.1 网络支持多媒体电话需要在支持IP通信的网络基础上运行。

网络的带宽应满足多媒体通信的需求,同时提供良好的延迟和抗干扰能力。

2.2 核心技术多媒体电话的核心技术包括音频编解码、视频编解码、多媒体流传输等。

要求保证音频和视频的高质量传输,并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2.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需要支持多媒体通信的各种功能,包括音频输入输出、视频输入输出、文字输入输出等。

终端设备应满足对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与展示要求。

2.4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多媒体电话服务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环境。

要求对音频、视频、文字等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并保证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

3. 补充业务技术要求中国移动试点的补充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增值业务、推送服务、即时通讯等。

为了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以下技术要求应当被满足。

3.1 网络支持补充业务需要在支持IP通信的网络基础上运行。

网络的带宽和延迟需根据不同业务进行优化,确保稳定的服务。

3.2 核心技术补充业务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传输、消息推送、用户认证等。

要求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准确推送,并能在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时保持性能稳定。

3.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需要支持各种补充业务的功能,包括业务内容的展示、消息的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上传和下载等。

终端设备应满足对业务相关操作的要求。

3.4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补充业务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环境。

要求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和加密,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4. 总结本文档阐述了中国移动试点多媒体电话与补充业务的总体技术要求。

IMS试点路由组织及局数据设置原则v0.4

IMS试点路由组织及局数据设置原则v0.4

中国移动CM-IMS试点网络路由组织及局数据设置原则一IMS试点网组网架构IMS组网遵循分省设置原则,各试点省独立建设IMS网络。

图1和图2分别为IMS试点省间组网示意图和省内组网示意图。

图1 IMS试点省间组网示意图图2 IMS试点省内组网示意图1省间组网要求各省独立部署S-CSCF/I-CSCF/BGCF、HSS/SLF、MGCF、IM-MGW、MRFC、MRFP和SBC/P-CSCF。

●为跨省集团用户,全国集中部署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

●全国集中部署即时消息/群组管理/状态呈现业务平台。

●全国集中部署多媒体会议业务平台。

●全国集中部署一级ENUM Server/DNS设备。

2省内组网要求2.1I/S-CSCF/BGCF网元设置S-CSCF、I-CSCF、BGCF功能实体应合设为同一物理设备。

2.2P-CSCF网元设置P-CSCF可根据试点省的需求集中设置,也可根据实际需求下放到地市。

试点阶段,建议P-CSCF逻辑上对应各地市,物理上可以集中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下放到地市。

(1)集中设置时,考虑到计费和紧急呼叫等需求,要求P-CSCF应支持可虚拟为多个P-CSCF 的功能;若P-CSCF不支持虚拟多个的功能,则需通过P-CSCF产生的计费话单中包含接入SBC的设备标识,实现基于本地网的计费功能。

(2)分散设置于地市时,建议根据IP专用承载网的延伸情况,优先选择有IP专用承载网接入点的局址设置P-CSCF。

2.3SBC网元设置SBC部署在有业务需求的地市,采用全代理方式。

(1)建议根据IP专用承载网的延伸情况,优先选择有IP专用承载网接入点的局址设置SBC。

(2)在试点网第二阶段,SBC需与TD PS域GGSN通过Gi接口互通,以便为TD数据卡提供IMS业务。

2.4HSS/SLF网元设置HSS、SLF可合设为同一物理设备。

HSS需与BOSS系统开通业务授理接口。

2.5MGCF、IM-MGW网元设置MGCF、IM-MGW网元设备需要与ISUP网络、与BICC网络互通;试点阶段各省应根据本省情况尽量选择IP承载方式互通。

中国移动CM-IMS试点测试规范_IAD设备分册 v1.0.0_20090511

中国移动CM-IMS试点测试规范_IAD设备分册 v1.0.0_20090511

中国移动C M -I M S I A D 设备测试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版本号:1.0.0C h i n a M o b i l e I M S E q u i p m e n tT e s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I A D目录前言 (3)1范围 (4)2引用标准 (4)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测试环境 (5)4.1新增市场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存量市场他网CENTREX用户转网方案 (5)4.3IAD设备基本要求 (5)4.3.1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项列表. (6)6功能项测试 (7)6.1注册和注销 (7)6.1.1注册功能 (7)6.1.2注销功能 (8)6.2语音业务 (8)6.2.1基本语音业务 (8)6.2.2补充业务 (9)6.2.3彩铃 (14)6.2.4统一Centrex (15)6.2.5语音编解码 (19)6.2.6传真/Modem业务 (20)6.3数据接入业务 (22)6.3.1IP获取方式(以下四种方式试点省根据部署需求选择测试) (22)6.3.2DNS功能 (23)6.4维护管理功能 (24)6.4.1维护管理接口 (24)6.5安全性功能 (24)6.5.1业务鉴权 (24)7编制历史 (24)前言本标准用于对CM-IMS试点网络中的IAD设备进行测试。

中国移动CM-IMS多媒体彩铃业务路由

中国移动CM-IMS多媒体彩铃业务路由

中国移动CM-IMS多媒体彩铃路由组织与局数据制作要求1 CM-IMS多媒体彩铃方案概述1.1 多媒体彩铃业务介绍1.1.1 业务概述多媒体彩铃业务是一项由被叫(或主叫)用户定制,当主叫呼叫被叫时,系统向主叫用户播放一段用户预设的个性化回铃音取代普通回铃音的业务。

彩铃类型可以是音频或者视频。

用户申请开通多媒体彩铃业务之后,可以自行设定个性化回铃音。

当被叫用户处于忙、不在服务区、关机等非空闲状态情况下时,仍播放原网络系统提供的语音通知。

1.1.2 业务开放X围CM-IMS多媒体彩铃业务面向个人用户和集团用户开放:CM-IMS个人多媒体彩铃业务的用户X围为中国移动CM-IMS个人、家庭用户,不对集团客户开放;目前不支持国际漫游。

CM-IMS集团多媒体彩铃业务的用户X围为中国移动CM-IMS集团用户,目前不支持国际漫游。

1.1.3 业务特征CM-IMS多媒体彩铃业务特征详见《中国移动多媒体彩铃业务规X》。

1.1.4 CM-IMS多媒体彩铃业务与其它业务的关系1.1.4.1 一号通业务与彩铃业务的关系要求一号通在同振、顺振时需要抑制同振、顺振用户的相关提示音或彩铃,并向主叫用户播放“正在为您接续被叫,请稍候”;如果同振的用户都处于呼叫中或者其他异常状态,系统向主叫播放相关提示音后并终止本次呼叫,其中播放的提示音的具体要求如下:只要有一路呼叫是处于忙状态,则向主叫用户播放“您拨打的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只有当各路呼叫均不可与时,向主叫用户播放”您拨打的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1.1.4.2 总机业务与彩铃业务的关系群外用户通过总机转接分机时,总机在转接过程中可为主叫用户播放提前录制的等待音,如“欢迎拨打xx集团,正在帮您转接中”,此时应屏蔽被叫分机用户的彩铃。

1.1.4.3 点击拨号业务与彩铃业务的关系点击拨号主叫摘机后将听到业务放音,分为三个阶段:静默音、业务提示音、被叫彩铃。

静默音:为主叫摘机后所听到的短暂的静默音。

中国移动CM-IMS接入

中国移动CM-IMS接入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C M -I M S 接入设备部署手册I i m p l e m e n t i o n T e c h n i c a l M a n u a l f o r C M -I M S A c c e s s E q u i p m e n t s 版本号:0.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QB-╳╳-╳╳╳-╳╳╳╳ ╳╳╳╳-╳╳-╳╳实施目录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名词术语与定义 (3)3.1. 缩略语 (3)4.售前 (5)4.1. 了解客户需求(刘景磊、陈艾、姜怡) (5)4.1.1. 客户需求收集 (5)4.1.2. 客户类型分类 (6)4.1.3. 客户网络现状 (11)4.1.4. 操作习惯 (12)4.2. 方案制定(刘景磊、陈艾、姜怡、辜苏、成龙、宋月、赵婷) (13)4.2.1. 概述 (13)4.2.2. 业务提供方案 (14)4.2.3. 宽带接入方案(张德朝、刘景磊、姜怡) (15)4.2.4. 语音接入方案 (18)4.2.5. 企业局域网网配置及防火墙穿越 (25)4.2.6. 接入设备部署方案示例 (40)4.2.7. 典型行业应用方案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建设实施 (50)5.1. 部署施工(王路、尼凌飞、管晓培、赵婷) (50)5.1.1. 施工勘察 (51)5.1.2. 工程实施方案设计 (53)5.1.3. 工程施工 (55)5.1.4. 验收移交 (56)5.2. 业务开通(以C ENTREX业务为例)(辜苏、成龙、宋月) (56)5.2.1. 接入设备业务开通组网 (56)5.2.2. 接入设备业务开通流程 (58)5.3. 开通施工(辜苏、成龙、宋月) (62)6.售后(陈艾、姜怡、辜苏、王路) (64)6.1. 网管 (64)6.2. 培训 (64)6.3. 本地仓储 (66)6.4. 快速响应能力 (66)6.4.1. IT支撑 (66)6.4.2. 文档支撑 (66)附录 (67)附录1:配线表 (67)附录2:移交验收记录表 (70)编制历史 (97)前言本手册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它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网络接入设备的技术试验、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M-IMS_网络路由组织原则V2.0.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M-IMS_网络路由组织原则V2.0.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C M-I M S路由组织原则分册WL-HX-1-003-LYYZ-2013版本号:V2.0.02013-10-22发布2013-10-22实施目录前言 (2)范围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概述 (4)2.网络定位 (4)3.网络总体结构 (4)4.网元节点设置 (6)4.1核心网独立建网省 (6)4.2区域中心(南方基地) (6)4.3接入省 (9)4.4全国集中部署网元设置原则 (10)4.5CM-IMS核心网容灾备份方案 (10)5.拨号方式 (11)5.1拨打本地、国内用户号码的拨号方式 (11)5.2拨打中国移动网内业务接入码 (11)5.3拨打其他运营商短号码 (12)5.4其他 (13)6.路由解析原则 (14)6.1SBC发现 (14)6.2网内地址解析 (15)7.路由组织 (16)7.1总体路由原则 (16)7.2CM-IMS用户之间的呼叫 (18)7.3CM-IMS用户做主叫呼叫非CM-IMS用户 (19)7.3.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19)7.3.2CM-IMS用户采用移动号段时 (20)7.4非CM-IMS用户呼叫CM-IMS用户 (21)7.4.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21)7.4.2CM-IMS用户采用移动号段时 (22)7.5IMS与TD视频互通路由原则 (26)7.5.1TD视频用户呼叫IMS用户 (26)7.5.2IMS用户呼叫TD用户 (27)7.6短号码路由原则 (27)8.编制历史 (28)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网络规模不断增加、业务系统种类日益增多,使得网络复杂度、各系统间组网结构和局数据设置原则存在较大差别,造成全网路由组织和局数据设置与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

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的规范管理,有限公司网络部梳理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网络组织规范体系》,对各专业网络在网络结构、路由组织、局数据、接入要求等方面基本原则进行归类整理,本文档为CM-IMS相关分册。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20101220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2010122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C M-I M SS B C设备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C M-I M SE q u i p m e n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S B C版本号:1.1.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缩略语 (1)4. 概述 (2)5. 设备功能 (3)5.1. 全代理SBC功能要求 (3)5.1.1. 注册管理 (3)5.1.2. 信息添加 (3)5.1.3. 互连功能 (3)5.1.4. 媒体资源管理功能 (4)5.1.5. QoS控制功能 (4)5.1.6. 编解码转换功能(可选) (5)5.1.7. 计费功能(可选) (5)5.1.8. 安全功能 (5)5.1.9. 司法功能 (6)5.1.10. IP版本互通功能(可选) (6)5.1.11. BGW功能 (6)5.2. 分离式SBC功能要求 (6)5.2.1. 信令控制部分功能要求 (6)5.2.2. BGW功能要求 (10)6.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11)6.1. 容量及性能指标 (11)6.2. 可靠性指标 (12)7. 接口要求 (12)7.1. 物理接口 (12)7.1.1. 10/100MBase-T接口 (12)7.1.2. 1000M Base-Lx/Sx接口 (12)7.1.3. 1000M BaseT接口要求 (13)7.1.4. 10G以太网接口 (13)8. 逻辑功能接口 (13)8.1. Gm接口 (13)8.2. Ia接口 (13)8.3. Mw接口 (13)8.4. Mb接口 (13)8.5. 计费接口 (14)9. 硬件要求 (14)9.1. 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14)9.2. 对处理机的要求 (14)9.3. 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14)10. 软件要求 (15)10.1. 基本要求 (15)10.2. 软件功能要求 (15)10.3. 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15)11. 可靠性要求 (16)11.1. 硬件可靠性要求 (16)11.2. 软件件可靠性要求 (16)11.3. 设备可靠性要求 (17)11.4. 网络可靠性要求 (17)12. 时间同步要求 (17)13. 网管要求 (17)13.1. 网管接口 (17)14. 环境要求 (24)14.1. 环境温、湿度要求 (24)14.2. 机房地面要求 (25)14.3. 防尘要求 (25)14.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25)14.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25)14.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25)14.7. 运输和仓储要求 (25)14.8. 噪声要求 (26)15. 电源及接地要求 (26)15.1. 电源要求 (26)15.1.1. 直流电源要求 (26)15.1.2. 交流电压要求(可选) (27)15.2. 接地要求 (27)15.2.1. 接地方式 (27)15.2.2. 接地要求 (27)15.2.3. 接地线截面积 (27)15.2.4. 接地电阻值 (27)15.2.5. 电源的冗余度 (27)15.3. 过流过压保护 (28)15.3.1. 安全要求 (28)15.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28)15.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28)15.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28)15.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28)15.3.6. 防电涌破坏 (28)15.3.7. 绝缘电阻 (28)16. 编制历史 (29)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C M-I M S试点多媒体电话及补充业务总体技术要求C h i n a M o b i l e C M-I M S T r i a l-M u l t i m e d i a T e l e p h o n y a n d 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S e r v i c e s G e n e r a l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 1.1.0╳╳╳╳-╳╳-╳╳发布╳╳╳╳-╳╳-╳╳实施目录前言本方案对CM-IMS试点多媒体电话及补充业务的业务实现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CM-IMS多媒体电话及补充业务的业务实现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本方案主要包括IMS多媒体电话及补充业务的业务实现过程中的接口要求、信令流程等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部提出,由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亚晨、赵婷1范围本技术要求对技术方案所作用的技术范畴提出规定,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使用,用于在IMS业务试验、业务开展和招标选型方面为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提供技术依据;适用于中国移动IMS网络环境。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IETF RFC 3261,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2] IETF RFC 3262, “Reliability of Provisional Responses i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3] IETF RFC 3264, “An Offer/Answer Model with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4] IETF RFC 3265,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Specific Event Notification”[5] IETF RFC 3323, “A Privacy Mechanism for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6] IETF RFC 3455, “Private Header (P-Header) Extensions to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for 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7] IETF RFC 3515,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Refer Method”[8] IETF RFC 3840, “Indicating User Agent Capabiliti e s in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9] IETF RFC 3841, “Caller Preferences for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10] IETF RFC 3959, “The Early Session Disposition Type for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11] IETF RFC 3960, “Early Med ia and Ringing Tone Generation in the 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 (SIP)”[12] 3GPP TR 23.002, “Network Architecture”, v7.1.0[13] 3GPP TR 23.003, “Numbering, Addressing and Identification”, v6.9.0[14] 3GPP TR 23.218, “IP Multimedia (IM) session handling; IM call model; Stage 2”, v7.1.0[15] 3GPP TS 23.228,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Stage 2”, v7.2.0[16] 3GPP TS 24.228, “Signalling flows for the IP multimedia call control based on 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 (SIP) and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Stage 3”, V5.14.0[17] 3GPP TR 29.228, “IP Multimedia (IM) Subsystem Cx and Dx Interfaces; Signalling flowsand message contents”, v7.1.0[18] 3GPP TR 29.229, “Cx and Dx interfaces based on the Diameter protocol; Protocol details”,v7.1.0[19] ETSI TS 183 004,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PSTN/ISDN simulation services: Communication Diversion (CDIV);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1.1.1[20] ETSI TS 183 007,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PSTN/ISDN simulation services; Originating Identification Presentation (OIP) and Originating Identification Restriction (OI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1.1.1[21] ETSI TS 183 008,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PSTN/ISDN simulation services; Terminating Identification Presentation (TIP) and Terminating Identification Restriction (TI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1.1.1[22] ETSI TS 183 009,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PSTN/ISDN simulation services; Call Waiting (CW);Protocol specification”,v0.0.8[23] ETSI TS 183 010,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NGN Signalling Control Protocol; Communication Hold (HOLD) PSTN/ISDN simulation services”, v1.1.1[24] ETSI ES 283 003,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IP Multimedia Call 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and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Stage 3 [3GPP TS 24.229 (Release 7), modified]”, v1.1.1[25] IETF RFC 4244, “An Extension to the Session In itiation Protocol (SIP) for Request HistoryInformation”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网络结构4.1系统组网图图4.1:IMS多媒体电话业务系统结构图4.1.1各网元功能描述4.1.1.1VPMN SCP智能网业务平台。

4.1.1.2多媒体电话业务AS用于为IMS用户提供多媒体电话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

4.1.1.3业务管理平台对多媒体电话业务进行管理、配置;提供业务用户自助Portal。

4.1.1.4CSCF会话控制及路由层。

IMS核心网络的核心网元,包含P-CSCF,I-CSCF,S-CSCF等设备,执行用户注册,会话接入/路由等基本功能。

4.1.1.5HSSIMS用户信息服务器,保存IMS用户的业务订阅信息。

4.1.1.6MRFC/MRFP对终端播放呼叫回铃音和各类呼叫提示音。

4.1.1.7MGCF用于IMS与PLMN/PSTN用户的互通。

4.1.1.8网管服务器网管服务器NMS为多媒体电话业务提供网元管理能力,主要是提供各网元的拓扑信息、告警、日志、维测、配置、统计等功能。

4.1.1.9在线/离线计费服务器在线计费服务器OCS对其他网元提供了在线计费功能。

离线计费系统,通过FTP收集用户话单,完成后付费功能。

4.1.2接口描述4.1.2.1多媒体电话业务AS与IMS CN的接口(ISC)采用SIP协议,实现会话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