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工作常用亲属关系称谓表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https://img.taocdn.com/s3/m/50ac7ae9b8f67c1cfad6b84c.png)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血统直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血统旁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血统母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
![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https://img.taocdn.com/s3/m/cc031a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b.png)
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直系亲属鼻祖:远祖父的父亲称为“鼻祖父”。
远祖:太祖父的父亲称为“远祖父”。
太祖:烈祖父的父亲称为“太祖父”。
烈祖:天祖父的父亲称为“烈祖父”。
天祖:高祖父的父亲称为“天祖父”。
高祖:祖父的祖父称为“高祖父”。
祖父的祖母称为“高祖母”。
曾祖: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父”。
祖父的母亲称为“曾祖母”。
祖:父亲的父亲称为“祖父”,口语称“爷爷”。
父亲的母亲称为“祖母”,口语称“奶奶”。
父母:称为“父亲”。
父亲妻子成为“母亲”。
自己子: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子”、“女”。
子的妻子,称为“媳”;女的丈夫称为“女婿”。
孙:子女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孙”、“孙女”。
孙的妻子称为“孙媳”;孙女的丈夫称为“孙女婿”。
曾孙:孙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曾孙”、“曾孙女”。
玄孙:曾孙子女称为“玄孙”。
来孙:玄孙子女称为“来孙”。
孙:来孙子女称为“孙”。
仍孙:孙子女称为“仍孙”。
云孙:仍孙子女称为“云孙”。
耳孙:云孙子女称为“耳孙”。
兄弟姐妹同一父母的其他子女,合称为“兄弟姐妹”,又称“同胞兄弟姐妹”。
兄:父母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长者称为“兄”。
兄的妻子称为“嫂”。
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弟:父母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幼者称为“弟”。
弟的妻子称为“弟媳”,或偏口语化称为“婶子”。
姐:父母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者成为“姐”。
姐的丈夫称为“姐夫”。
妹:父母的女儿中,比自己年长者成为“妹”。
妹的丈夫称为“妹夫”。
父之兄弟姐妹伯父:祖父的儿子中,比父亲年长者称为“伯父”。
伯父的妻子称为“伯母”。
叔父:祖父的儿子中,比父亲年幼者称为“叔父”。
叔父的妻子称为“叔母”,或偏口语化称为“婶”。
姑母:祖父的女儿称为“姑母”。
姑母的丈夫称为“姑丈”。
兄弟姐妹之子女侄:对于男性,兄弟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侄”、“侄女”。
外甥:对于男性,姐妹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外甥”、“外甥女”。
内侄:对于女性(包括其夫),兄弟的子女,根据性别,分别称为“内侄”、“内侄女”。
家族关系称谓图
![家族关系称谓图](https://img.taocdn.com/s3/m/c5cfead265ce05087732131e.png)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或从孙;女的自称侄孙女或从孙女。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舍字或敝字。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对同族的兄弟姊妹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
对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妻子怎么称呼也随之怎么称呼。
对丈夫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怎么称呼也随之怎么称呼。
上述各称谓,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敝字。
对子女配偶的父母称亲亲亲翁亲家母,自称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家族、亲属的称谓归纳起来就两句话:父系称爷叫奶伯叔姑,母系称爷叫姥舅与姨。
称别人的儿子谓令郎,女儿谓令爱;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谓小儿犬子,女儿谓小女,儿子媳妇谓儿媳。
对兄弟的子女称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个贤字,男的自称伯叔,女的自称姑如已嫁人则称姑母。
称别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在自称的前面加一个愚字。
对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长者,祖辈,长辈、同辈,均按前面所述相称,写信问候前面要加一个宗字,表示是一个宗族。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对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姑姑、姑夫。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家舅,家舅母
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
姨母,姨丈
姨甥,姨甥女
令姨父,令姨母
亲戚称呼关系表
![亲戚称呼关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e5f11a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亲戚称呼关系表亲戚称谓关系表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血统直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血统旁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血统母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稱人自稱稱對方親戚稱己方親戚祖姑丈/祖姑母內姪孫/姪孫令祖姑丈家祖姑丈舅祖父/舅祖母彌甥令舅祖父/令舅祖母家舅祖父/家舅祖母外祖父/母外孫/孫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姑丈/母內姪/姪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太岳父/太岳母孫婿令太岳父/令太岳母家太岳父/家太岳母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伯岳父/伯岳母姪婿令伯岳父/令伯岳母家伯岳父/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姪婿令叔岳父/令叔岳母家叔岳父/家叔岳母姊丈內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妹丈內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表弟/弟婦表兄/姊令表弟/弟婦舍表弟/弟婦內兄/弟妹/姊婿令內兄/弟敝內兄/弟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太姻伯/叔姪婿姻再姪舍親姻伯/伯母姻姪/姪女令親舍親姻兄/嫂姻弟/侍生令親舍親賢內姪/姪女愚姑丈/母令內姪/姪女舍內姪/姪女賢外孫/孫女外祖父/母令外孫/孫女舍外孫/孫女賢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賢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賢表姪/姪女愚表伯/伯母令表姪/姪女舍表姪/姪女对方称呼对方与对方关系父亲的祖父父亲的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 孙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的母亲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外孙外孙女父亲母亲父亲(爸爸)母亲(妈妈) 儿女儿祖父的哥哥祖父的嫂嫂伯祖父(伯公)伯祖母(伯婆) 侄孙侄孙女祖父的弟弟祖父的弟妇叔祖父(叔公)叔祖母(叔婆) 侄孙侄孙女祖父的姐夫、妹夫祖父的姐姐、妹妹姑祖父(丈公)姑祖母(姑婆) 内侄孙<侄孙>内侄孙女(侄孙女)祖母的哥哥、弟弟祖父的嫂嫂、弟妇舅祖父(舅公)舅祖母(舅婆) 外甥孙外甥孙女祖母的姐夫、妹夫祖母的姐姐、妹妹姨祖父(姨公)姨祖母(姨婆) 姨甥孙姨甥孙女父亲的哥哥、父亲的嫂嫂伯父、伯母侄、侄女父亲的姐夫、妹夫父亲的姐姐、妹妹姑父(姑丈)姑母、姑姐内侄<侄>内侄女<侄女>父亲的表兄父亲的表嫂表伯父(表伯)表伯母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弟父亲的表弟妇表叔父(表叔)表叔母(表婶) 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姐夫、表妹夫父亲的表姐、表妹表姑父(表姑丈)表姑母(表姑) 表内侄<表侄>表内侄女(表侄女)母亲的哥哥、弟弟母亲的嫂嫂、弟妇舅父舅母外甥(甥)外甥女<甥女>丈夫的祖父丈夫的祖母祖父祖母孙媳妇<孙媳>丈夫的外祖父丈夫的外祖母外祖公外祖母外孙媳妇<外孙媳> 丈夫的父亲丈夫的母亲家公(爸爸)家婆(妈妈) 媳妇(儿媳、媳)丈夫的伯父丈夫的伯母伯父伯母侄媳妇<侄媳>丈夫的叔父丈夫的叔母叔父(叔叔)叔母(婶) 侄媳妇<侄媳>丈夫的姑父丈夫的姑母姑父(姑丈)姑母(姑妈) 内侄媳妇<内侄媳>侄媳妇(侄媳)丈夫的舅父丈夫的舅母舅父舅母外甥媳妇(甥媳)丈夫的姨父丈夫的姨姆姨父(姨丈)姨母(姨妈) 姨甥媳妇<甥媳>妻子的祖父妻子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孙女婿<孙媳>妻子的父亲妻子的母亲岳父岳母女婿<婿>妻子的伯父妻子的伯母妻子的叔父妻子的叔母伯父伯母叔父婶侄女婿(侄婿>侄女婿(侄婿)妻子的姑父妻子的姑母姑丈姑母(姑妈、姑姑) 内侄女婿<内侄婿>侄女婿<侄婿>妻子的舅父妻子的舅母舅父(舅舅)舅母() 外甥女婿<甥女婿> 妻子的姨父妻子的姨母姨丈姨母(姨妈、姨姨) 姨甥女婿<甥女婿>丈夫妻子妻(或写名字)夫(或写名字) 夫(或写名字>妻子<或写名字>哥哥、嫂嫂哥哥(兄)嫂嫂(嫂) 弟、妹弟弟弟妇弟弟(弟或写名字)弟妇兄、姐(或写名字)姐夫、姐姐姐夫(姐丈)姐姐(姐) 内弟(弟或写名字)妹夫妹妹妹夫(妹丈或写名字)妹妹(妹或写名字) 内兄(兄或写名字)姑、舅、姨的儿子姑、舅、姨的媳妇表兄或表弟表嫂或表弟妇表弟、表妹表兄、表姐姑、舅、姨的女婿姑、舅、姨的女儿表姐夫或表妹夫表弟、表妹表兄、表姐表姐或表妹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儿子表兄或表弟表弟、表妹表兄、表姐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媳妇表嫂嫂或表弟妇丈夫的哥哥丈夫的嫂嫂大伯、大母弟妇丈夫的弟弟丈夫的弟妇叔仔、婶嫂(或写名字)丈夫的姐夫丈夫的弟妇姑爷、大姑内弟妇<弟妇>丈夫的妹夫丈夫的妹妹姑爷、姑仔内嫂(嫂或写名字)丈夫的表兄丈夫的表嫂表大伯、表大姆表弟妇丈夫的表弟丈夫的表弟妇表叔仔、表婶表嫂(或写名字)丈夫的表姐夫丈夫的表姐表姑爷、表大姑表弟妇丈夫的表姐夫丈夫的表妹表姑爷、表姑仔表嫂<或写名字> 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嫂嫂内兄(大舅)内嫂(嫂) 妹夫妻子的弟弟妻子的弟妇内弟(弟)内弟妇(弟妇) 姐夫<或写名字>妻子的姐夫妻子的姐姐襟兄(兄)内姐(姐) 襟弟、弟、妹夫妻子的妹夫妻子的妹妹襟弟(弟)内妹(妹) 襟兄(兄或写名字)姐夫妻子的表兄妻子的表嫂表内兄、表内嫂表妹夫妻子的表弟妻子的表弟妇表内弟、表内弟妇表姐夫(或写名字) 妻子的表姐夫妻子的表姐表襟兄、表内姐表妹夫妻子的表妹夫妻子的表妹表襟弟、表内妹表姐夫<或写名字> 媳妇的兄弟、姐妹姻伯、姻伯母姻侄、姻侄女媳妇的叔父、伯父、姑姐、姨妈、姑妈姻亲姻亲媳妇的父、母亲亲家亲家媳妇的侄子、侄女姻伯公、姻伯婆姻侄孙。
家庭关系称呼表
![家庭关系称呼表](https://img.taocdn.com/s3/m/b95ce77979563c1ec4da715f.png)
汉语家族称谓表如果你像我一样,搞不清楚“堂姐”和“表姐”有什么不同的话,下面的表对你就有用了。
家族称谓诸亲称谓师友称谓亲戚亲属家庭成员的英文称呼对于亲属成员的称呼,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英语中的father,mother存在着“多词同义”的情况。
“父亲、母亲”还可以用以下形式称呼,“dad,daddy,pop,pa;mum,mam,mom,mummy,mammy,ma”等。
除father,mother之外,sister,br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uncle,aunt,cousin等词都是“身兼数职”。
sister,brother不分年龄,既可指妹妹,弟弟(younger sister专指妹妹;younger brother专指弟弟),又可指姐姐、哥哥(elder sister专指姐姐,elder brother专指哥哥)。
grandmother和grandfather既是“祖母、祖父”,也指“外祖母、外祖父”,没有父系、母系之分。
uncle的词义就更广了,它不仅可以用于叔叔、伯伯、舅舅,还可以用于姑父、姨父,不存在父系、母系及年龄大小的区别;aunt可以用于姑、姨、婶母、伯母和舅母。
cousin所指亲属成员也不分父系、母系,不分性别、年龄,囊括了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一系列汉语的亲属成员。
英语中对亲属成员的称呼要表明属于父方还是母方,就必须在前面加Paternal或on my father's side;matemal或on my mother's side.另外,aunt和uncle也可用于非亲属成员。
例如:父母的朋友可以称为Aunt Helen,Uncle John等。
aunt和uncle有时用来指grandaunt和granduncle。
grandaunt和granduncle 通常不被用来直接称呼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兄妹及配偶,而只起向别人说明的作用,晚辈一般要用aunt或uncle来称呼他们,即将他们的辈份降一级。
亲戚称谓及图谱
![亲戚称谓及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ad16ec1e8762caaedc33d432.png)
亲戚称谓■直系血亲●父系◢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爷爷]--父亲◢高祖母--曾祖母[太奶奶]--祖母[奶奶]--父亲●母系◢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外公]--母亲◢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太姥姥]--外祖母[外婆、姥姥]--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伯母:伯父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父: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母: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父:阿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妻:或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爷爷与孙女的亲属关系证明模板
![爷爷与孙女的亲属关系证明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f300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a.png)
爷爷与孙女的亲属关系证明模板
祖父母,爷爷,奶奶出生年月日及死亡年月日:经查,我中心现已办理公证手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证事项应由公证机构进行。
经与我中心确认的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其合法性已得到了公证机关的认可。
特此证明。
一、户籍地址
注:我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确认上述人员的真实身份信息。
本证明不作为提供给当事人所用,仅供本中心进行相关工作使用。
此证明不作为办理其他事项依据,请见谅!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22条、《公证程序规则》第22条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时应当对证明事项具有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如发现与该证明不相符的证据,当事人有权拒绝接受该证明材料。
因公证机构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二、家庭成员情况
(1)祖父母:系本单位职工,住本单位宿舍。
(2)祖父母:男, XX岁(XX年 X月 X日)在本市生,于 XX年 X月X日在本市去世,至今未回过家,具体情况如下:(4)奶奶:女(XX岁)于 XX 年 X月X日出生。
三、婚姻状况
a.婚姻状况:本人与________(男)于20____年____月____日登记结婚。
结婚登记日期为: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婚姻状况为:自愿离婚。
四、其他信息
本单位人员是指由该单位及其职工和集体户中的其他职工和单位内部职工组成的人的称谓。
如是个人则仅指个人。
该声明与本单位、个人或单位内部签订的合同、协议及其他文件不具有同等效力。
亲戚称谓关系表
![亲戚称谓关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ef06c1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a.png)
亲戚称谓关系表亲戚称谓关系表亲戚称谓关系表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血统直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血统旁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血统母系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稱人自稱稱對方親戚稱己方親戚祖姑丈/祖姑母內姪孫/姪孫令祖姑丈家祖姑丈舅祖父/舅祖母彌甥令舅祖父/令舅祖母家舅祖父/家舅祖母外祖父/母外孫/孫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姑丈/母內姪/姪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太岳父/太岳母孫婿令太岳父/令太岳母家太岳父/家太岳母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伯岳父/伯岳母姪婿令伯岳父/令伯岳母家伯岳父/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姪婿令叔岳父/令叔岳母家叔岳父/家叔岳母姊丈內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妹丈內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表弟/弟婦表兄/姊令表弟/弟婦舍表弟/弟婦內兄/弟妹/姊婿令內兄/弟敝內兄/弟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太姻伯/叔姪婿姻再姪舍親姻伯/伯母姻姪/姪女令親舍親姻兄/嫂姻弟/侍生令親舍親賢內姪/姪女愚姑丈/母令內姪/姪女舍內姪/姪女賢外孫/孫女外祖父/母令外孫/孫女舍外孫/孫女賢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賢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賢表姪/姪女愚表伯/伯母令表姪/姪女舍表姪/姪女对方称呼对方与对方关系父亲的祖父父亲的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 孙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的母亲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外孙外孙女父亲母亲父亲(爸爸)母亲(妈妈) 儿女儿祖父的哥哥祖父的嫂嫂伯祖父(伯公)伯祖母(伯婆) 侄孙侄孙女祖父的弟弟祖父的弟妇叔祖父(叔公)叔祖母(叔婆) 侄孙侄孙女祖父的姐夫、妹夫祖父的姐姐、妹妹姑祖父(丈公)姑祖母(姑婆) 内侄孙〈侄孙〉内侄孙女(侄孙女) 祖母的哥哥、弟弟祖父的嫂嫂、弟妇舅祖父(舅公)舅祖母(舅婆) 外甥孙外甥孙女祖母的姐夫、妹夫祖母的姐姐、妹妹姨祖父(姨公)姨祖母(姨婆) 姨甥孙姨甥孙女父亲的哥哥、父亲的嫂嫂伯父、伯母侄、侄女父亲的姐夫、妹夫父亲的姐姐、妹妹姑父(姑丈)姑母、姑姐内侄〈侄〉内侄女〈侄女〉父亲的表兄父亲的表嫂表伯父(表伯)表伯母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弟父亲的表弟妇表叔父(表叔)表叔母(表婶) 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姐夫、表妹夫父亲的表姐、表妹表姑父(表姑丈)表姑母(表姑) 表内侄〈表侄〉表内侄女(表侄女) 母亲的哥哥、弟弟母亲的嫂嫂、弟妇舅父舅母外甥(甥)外甥女〈甥女〉丈夫的祖父丈夫的祖母祖父祖母孙媳妇〈孙媳〉丈夫的外祖父丈夫的外祖母外祖公外祖母外孙媳妇〈外孙媳〉丈夫的父亲丈夫的母亲家公(爸爸)家婆(妈妈) 媳妇(儿媳、媳) 丈夫的伯父丈夫的伯母伯父伯母侄媳妇〈侄媳〉丈夫的叔父丈夫的叔母叔父(叔叔)叔母(婶) 侄媳妇〈侄媳〉丈夫的姑父丈夫的姑母姑父(姑丈)姑母(姑妈) 内侄媳妇〈内侄媳〉侄媳妇(侄媳) 丈夫的舅父丈夫的舅母舅父舅母外甥媳妇(甥媳) 丈夫的姨父丈夫的姨姆姨父(姨丈)姨母(姨妈) 姨甥媳妇〈甥媳〉妻子的祖父妻子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孙女婿〈孙媳〉妻子的父亲妻子的母亲岳父岳母女婿〈婿〉妻子的伯父妻子的伯母妻子的叔父妻子的叔母伯父伯母叔父婶侄女婿(侄婿〉侄女婿(侄婿) 妻子的姑父妻子的姑母姑丈姑母(姑妈、姑姑) 内侄女婿〈内侄婿〉侄女婿〈侄婿〉妻子的舅父妻子的舅母舅父(舅舅)舅母() 外甥女婿〈甥女婿〉妻子的姨父妻子的姨母姨丈姨母(姨妈、姨姨) 姨甥女婿〈甥女婿〉丈夫妻子妻(或写名字)夫(或写名字) 夫(或写名字〉妻子〈或写名字〉哥哥、嫂嫂哥哥(兄)嫂嫂(嫂) 弟、妹弟弟弟妇弟弟(弟或写名字)弟妇兄、姐(或写名字) 姐夫、姐姐姐夫(姐丈)姐姐(姐) 内弟(弟或写名字) 妹夫妹妹妹夫(妹丈或写名字)妹妹(妹或写名字) 内兄(兄或写名字) 姑、舅、姨的儿子姑、舅、姨的媳妇表兄或表弟表嫂或表弟妇表弟、表妹表兄、表姐姑、舅、姨的女婿姑、舅、姨的女儿表姐夫或表妹夫表弟、表妹表兄、表姐表姐或表妹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儿子表兄或表弟表弟、表妹表兄、表姐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媳妇表嫂嫂或表弟妇丈夫的哥哥丈夫的嫂嫂大伯、大母弟妇丈夫的弟弟丈夫的弟妇叔仔、婶嫂(或写名字) 丈夫的姐夫丈夫的弟妇姑爷、大姑内弟妇〈弟妇〉丈夫的妹夫丈夫的妹妹姑爷、姑仔内嫂(嫂或写名字) 丈夫的表兄丈夫的表嫂表大伯、表大姆表弟妇丈夫的表弟丈夫的表弟妇表叔仔、表婶表嫂(或写名字) 丈夫的表姐夫丈夫的表姐表姑爷、表大姑表弟妇丈夫的表姐夫丈夫的表妹表姑爷、表姑仔表嫂〈或写名字〉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嫂嫂内兄(大舅)内嫂(嫂) 妹夫妻子的弟弟妻子的弟妇内弟(弟)内弟妇(弟妇) 姐夫〈或写名字〉妻子的姐夫妻子的姐姐襟兄(兄)内姐(姐) 襟弟、弟、妹夫妻子的妹夫妻子的妹妹襟弟(弟)内妹(妹) 襟兄(兄或写名字)姐夫妻子的表兄妻子的表嫂表内兄、表内嫂表妹夫妻子的表弟妻子的表弟妇表内弟、表内弟妇表姐夫(或写名字) 妻子的表姐夫妻子的表姐表襟兄、表内姐表妹夫妻子的表妹夫妻子的表妹表襟弟、表内妹表姐夫〈或写名字〉媳妇的兄弟、姐妹姻伯、姻伯母姻侄、姻侄女媳妇的叔父、伯父、姑姐、姨妈、姑妈姻亲姻亲媳妇的父、母亲亲家亲家媳妇的侄子、侄女姻伯公、姻伯婆姻侄孙。
亲属关系称谓表
![亲属关系称谓表](https://img.taocdn.com/s3/m/c1d5c53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78.png)
亲属关系称谓表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
具体称谓如下:
祖父(王父):父之父。
祖母(王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家庭亲属称谓
![家庭亲属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996204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2.png)
家庭亲属称谓祖(王父、祖父)父之父。
祖母、王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直系血亲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https://img.taocdn.com/s3/m/8596dc21dd36a32d7375812c.png)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一、亲属的概念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人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二、亲属关系的分类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可以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类。
血亲包括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前者是指出于同一祖先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后者是指彼此本无该种血亲应当具有的血缘关系,但法律因其符合一定的条件,确认其与该种血亲具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亲属,如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就是拟制血亲。
姻亲是指除配偶外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姻亲之间只有在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具有权利义务关系。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三、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下载 (29.88 KB)2010-5-4 10:50四、亲属关系的重复亲属关系的重复,又称亲属关系的并存,指有亲属关系的两人之间,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亲属关系。
这主要因婚姻或法律拟制而形成。
如在一些不禁止中表婚的国家(我国1950年《婚姻法》即一般地不禁止中表婚),表兄妹结婚后可同时存在配偶和旁系血亲的关系。
又如叔侄间在收养成立后,可同时存在养父母子女和旁系血亲关系。
应如何对待这种并存的亲属关系?各国法律无明文规定。
传统的亲属法理论认为,在亲属关系并存时,采取“一关系不为另一关系吸收或排斥”的原则,即并存的亲属关系各自独立存在,各保有其固有的效力。
如一亲属关系消灭,不影响另一亲属关系的存在。
但应该指出的是,当亲属关系并存,互不吸收,各自独立时,其法律的适用采取“从近从重”原则。
亲属关系称谓表大全
![亲属关系称谓表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c4f22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7.png)
亲属关系称谓表大全★括号内为书面用语。
父母:爸爸(父)、妈妈(母)爸爸的爸爸:爷爷(祖父)爸爸的妈妈:奶奶(祖母)妈妈的爸爸:姥爷或外公(外祖父)妈妈的妈妈:姥姥或外婆(外祖母)兄弟姐妹:哥哥(兄)、姐姐(姊)、弟弟、妹妹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同:爸爸的爷爷、爷爷的爸爸):老爷(曾祖父)爸爸的爸爸的妈妈(同:爸爸的奶奶、爷爷的妈妈):太太(曾祖母)妈妈的爸爸的爸爸(同:姥爷外公的爸爸):老姥爷(外曾祖父)妈妈的爸爸的妈妈(同姥爷外公的妈妈):老姥姥(外曾祖母)爸爸的兄弟姐妹:伯(比爸大的叫伯)、叔(比爸小的叫叔)、姑妈妈的兄弟姐妹:舅、姨伯伯、叔叔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舅舅、姨、姑家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妻子的父母:伯(丈人、岳父)、娘(丈母娘、岳母)丈夫的父母:爸(公公)、妈(婆婆)妻子的哥、姐:哥(大舅子)、姐(大姨子)妻子的弟、妹:弟(小舅子)、妹(小姨子)丈夫的哥、姐:哥、姐(大姑子)丈夫的弟、妹:弟(小叔子)、妹(小姑子)儿子的子女:孙子、孙女女儿的子女:外孙子、外孙女儿子的儿子的子女(同:孙子的子女、儿子的孙子孙女):曾孙、曾孙女女儿的子女的子女(同:外孙子女的子女):外曾孙、外曾孙女兄弟的子女:侄子、侄女姐妹的子女:外甥、外甥女儿子的妻子:儿媳女儿的丈夫:女婿妹妹的丈夫:妹夫姐姐的丈夫:姐夫弟弟的妻子:弟妹或弟媳哥哥的妻子:嫂子爸爸的表哥弟、表姐妹(同奶奶的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妈妈的表哥弟、表姐妹(同姥姥外婆的侄子女):表舅、表姨奶奶的姐妹、姐妹夫:姨奶奶、姨夫爷爷爷的姐妹、姐妹夫:姑奶奶、姑爷奶奶的兄弟、弟媳:舅爷、舅奶奶爷爷的兄弟:爷爷。
申办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
![申办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https://img.taocdn.com/s3/m/5b3f98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8.png)
6、公证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上述证明的内容准确无误。如有不实,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及其他相关的法律责任。
档案管理部门(人事、组织或劳资部门)盖章:
档案管理部门经办人签名(务必填写):
单位电话(务必填写):年月日
注意事项:1、本证明须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2、本证明须由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劳资部门出具、盖章;没有单位的,由人才或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盖章;3、相互称谓应按我国法律规定的统一称谓;4、档案上无相关问题记载的,应在相应位置的空白处划“/”;
姓名性别Βιβλιοθήκη 出生日期家庭住址与被继承人关系
工作单位
备注(如“死亡”)
办理继承权公证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派出所或医院出具的原件);
2、被继承人遗留的财产所有权凭证;
3、被继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中有死亡的,应提供死亡证明(派出所或医院出具的原件);
4、继承人和放弃继承权人的身份证、户口本;
申办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
被继承人(死亡人)的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
死亡原因
死亡地点
生前地址
被继承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情况
被继承人的父亲
姓名
出生日期
家庭住址
是否健在(“死亡”的,注明死亡时间、原因、地点)
被继承人的母亲
被继承人的配偶
结婚时间
初婚或再婚
被继承人的子女
(包括亲生子女、收养的子女、已经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亲属关系称谓一览表
![亲属关系称谓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c1600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d.png)
亲属关系称谓一览表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人们通过亲属关系来界定彼此之间的亲近程度和社会地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亲属关系的称谓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份亲属关系称谓一览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父系亲属关系称谓1. 父亲:指男性的亲生父亲或养父。
2. 爸爸:指父亲的亲昵称呼。
3. 爹爹:指父亲的亲昵称呼,多见于北方方言。
4. 父亲的父亲:祖父,也称爷爷。
5. 父亲的母亲:祖母,也称奶奶。
二、母系亲属关系称谓1. 母亲:指女性的亲生母亲或养母。
2. 妈妈:指母亲的亲昵称呼。
3. 娘亲:指母亲的亲昵称呼,多见于北方方言。
4. 母亲的父亲:外祖父,也称外公。
5. 母亲的母亲:外祖母,也称外婆。
三、兄弟姐妹关系称谓1. 兄长:指男性的同父或同母的年长兄弟。
2. 弟弟:指男性的同父或同母的年幼兄弟。
3. 哥哥:指男性的亲属的亲昵称呼,也可用于指非亲属的亲昵称呼。
4. 弟弟:指男性的亲属的亲昵称呼,也可用于指非亲属的亲昵称呼。
5. 姐姐:指女性的亲属的亲昵称呼,也可用于指非亲属的亲昵称呼。
6. 妹妹:指女性的亲属的亲昵称呼,也可用于指非亲属的亲昵称呼。
7. 兄弟姐妹的父亲:父亲。
8. 兄弟姐妹的母亲:母亲。
四、夫妻关系称谓1. 丈夫:指已婚男性的称谓。
2. 妻子:指已婚女性的称谓。
3. 老公:指丈夫的亲昵称呼。
4. 老婆:指妻子的亲昵称呼。
5. 丈夫的父亲:公公。
6. 丈夫的母亲:婆婆。
7. 妻子的父亲:岳父。
8. 妻子的母亲:岳母。
五、亲戚关系称谓1. 祖父:指父亲的父亲。
2. 祖母:指父亲的母亲。
3. 外祖父:指母亲的父亲。
4. 外祖母:指母亲的母亲。
5. 堂兄弟/堂姐妹:指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
6. 表兄弟/表姐妹:指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子女。
7. 姑姑:指父亲的姐妹。
8. 叔叔:指父亲的兄弟。
9. 舅舅:指母亲的兄弟。
10. 姨妈:指母亲的姐妹。
11. 姐夫:指姐姐的丈夫。
12. 妹夫:指妹妹的丈夫。
亲属关系证明表.doc
![亲属关系证明表.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c3a9464b35eefdc8d33370.png)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市XX路XX号X房;
胞兄/弟/姐/妹:XXX,男/女,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省XX 市XX路XX号X房
XX(称谓),XXX,男/女,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XX省XX市/XX 国。
根据《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所谓“亲属关系证明”,是指被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基层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婚姻登记证明、收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和公证书。
第四条,当事人有合理理由无法提交本指导意见第三条规定的死亡证明或者亲属关系证明的,应当提交二件以上足以证明相关死亡事实或者相关亲属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目前,公安机关所登记的户籍资料可能无法完整的反映你的家属亲属关系,派出所无法出具你的全体家庭关系证明,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广大群众利益,我单位向局领导请示,积极联系公证部门协调,在第三条、第四条罗列的其他证明都无法取得,派出所也无法核查全体人员亲属关系的情况下,会出具参考性意见。
中国人亲戚关系及称谓图表
![中国人亲戚关系及称谓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5930af0e763231126fdb1101.png)
兄(弟)子/女
侄(或侄儿),侄女
伯(叔)父,姑母
令侄,令侄女
舍侄,舍侄女
儿子的子/女
孙、儿孙(或某某),女、孙女
祖父,祖母
令孙,令孙女
小孙,小孙女
侄儿的子/女
贤侄孙,贤孙女
伯(叔)祖,伯祖母
令侄孙,令孙女
舍侄孙,舍侄孙女
丈夫的亲父母
公,公婆
媳(或儿)
令公,令婆
家公爹,家婆母
丈夫的伯(叔)父/母
中国人亲戚关系及称谓图表
相互关系图示
家族方面的称谓表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
父亲的父母
祖父,祖母
孙儿,孙女
令祖父,令祖母
家祖父(叔)祖父/母
侄孙儿/女
令伯(叔)祖 父/母
家伯(叔)祖父/母
生(养)父/母
父亲,母亲
男(或儿),女儿
姐妹的儿女
贤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令外甥
舍甥,舍甥女
女儿的丈夫
贤婿
愚岳,愚岳母
令婿
小婿
表兄弟的儿女
贤表侄( 侄女)
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
令表侄(侄女)
侄
侄婿
令伯(叔)岳,令伯岳母
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
兄(弟)的岳父母
姻伯(叔)父,姻伯(叔)母
姻侄,姻 侄女
令亲
舍亲
儿子的岳父母
亲家翁,亲家母
姻愚弟,姻愚妹
令亲家翁,令亲家母
敝亲家翁,敝亲家母
姊、妹的丈夫
姊(姐)丈,妹丈
内弟(兄), 姨妹(姊)
令姊(妹)丈
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ad999c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8.png)
亲属关系及称谓⼤全主要亲属关系⽰意图亲属称谓⼤全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祖开始。
⾼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祖(⿐,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义是指所有⽗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
(2)祖⽗:⼜称为“王⽗”、“⼤⽗”、“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来称呼祖⽗;如今对祖⽗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可以称为“⼤母”、“王母”、“重慈”。
⼜因古⼈有妻有妾,所以祖母⼜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以称母亲,⼜作为对以婚妇⼥的较⼴义的称呼。
(6)堂祖⽗、从祖⽗、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兄弟妻⼦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之⽗。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王⽗”、“王⼤⽗”、“太公”、“曾太公”等称呼,⽐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祖辈(1)⾼祖:即曾祖之⽗,古今多称为⾼祖⽗,也有称为“⾼祖王⽗”、“⾼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2)⾼祖母:指⾼祖之妻,或称“⾼王祖母”。
4、⽗母(1)⽗母:⽗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母”、“双亲”、“⼆⽼”、“爹娘”等古今通⽤的合称外还有“⾼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笔下的“所⽣”、“椿萱”等对⽗母的代称。
(2)⽗、⽗亲:是对⽗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亲为“公”、“翁”、“尊”、“⼤⼈”、“严君”、“爷”、“爹”、“爸”、“⽼⼦”等。
亲属关系证明表
![亲属关系证明表](https://img.taocdn.com/s3/m/c555c52afc4ffe473368ab71.png)
亲属关系证明表亲属关系证明表去公证处进行亲属关系证明所需材料:1.亲属关系证明;2.全家人身份证复印件;3.全家人户口本复印件。
亲属关系证明样本:兹证明XXX,男,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根据其档案记载,其亲属关系如下:父亲:XXX,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省XX市XX路XX号X房;母亲:XXX,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省XX市XX路XX号X房;胞兄/弟/姐/妹:XXX,男/女,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 省XX市XX路XX号X房XX(称谓),XXX,男/女,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XX省XX市/XX国。
相关家庭关系的法律法规:《婚姻法》第二十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第二十三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补充回答:兹证明XXX,男,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根据其档案记载,其亲属关系如下:父亲:XXX,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省XX市XX路XX号X房;母亲:XXX,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省XX市XX路XX号X房;胞兄/弟/姐/妹:XXX,男/女,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XX 省XX市XX路XX号X房XX(称谓),XXX,男/女,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XX省XX市/XX国。
根据《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所谓“亲属关系证明”,是指被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基层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婚姻登记证明、收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和公证书。
公证工作常用亲属关系称谓表
![公证工作常用亲属关系称谓表](https://img.taocdn.com/s3/m/af38f660b84ae45c3b358c3b.png)
亲属关系 祖父的父亲 祖父的母亲 父亲的父亲 父亲的母亲 祖父的哥哥 祖父的嫂嫂 祖父的弟弟 祖父的弟媳 父 亲 母 亲 父亲的哥哥 父亲的嫂嫂 父亲的弟弟 父亲的弟媳 父亲的姐妹 父亲的姐妹夫 母亲的父亲 母亲的母亲 称 对 方 曾祖父 曾祖母 祖父 祖母 伯祖父 伯祖母 叔祖父 叔祖母 父亲 母亲 伯父 伯母 叔父 叔母 姑母 姑父 外祖父 外祖母 自 称 亲 属 关 系 母 亲 的 兄 弟 母亲的兄弟的妻子 母 亲 的 姐 妹 母亲的姐妹的丈夫 妻子的父、母亲 同胞的兄弟姐妹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 的兄、弟、姐、妹 哥 哥 的 妻 子 弟 弟 的 妻 子 姐 妹 的 丈 夫 伯、叔父的儿子、女儿 舅父、婕母的子、女 姑父、姑母的子、女 妻子的姐妹的丈夫 丈夫的嫂嫂、弟媳 父(母)亲再婚的配偶 旧社会形成父亲的妾侍 称 对 方 舅父 舅母 姨母 姨父 岳父、岳母 自 称 曾孙、曾孙女 曾孙、曾孙女 孙儿、孙女 孙儿、孙女 侄孙、侄孙女 侄孙、侄孙女 侄孙、侄孙女 侄孙、侄孙女 儿子、女儿 儿子、女儿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内侄儿、内侄女 外孙、外孙女 外孙、外孙女 浙江省宁波市明洲公证处 外甥、外甥女 外甥、外甥女 姨甥、姨甥女 姨甥、姨甥女 女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姐姐、哥哥、妹妹、弟弟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哥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 哥、弟弟、姐姐、妹妹 弟、哥哥、妹妹、姐姐 嫂嫂 弟媳 姐夫、妹夫 小叔、小姑 大伯、大姑 内兄、内弟、内姐、内妹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堂弟、堂兄、堂姐、堂妹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表弟、表兄、表姐、表妹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表弟、表兄、表姐、表妹 襟兄、襟弟 妯娌 继父、继母 庶母 襟弟、襟兄 妯娌 继子、继女 庶子、庶女
家庭亲属人际关系称呼一览表格范例范例
![家庭亲属人际关系称呼一览表格范例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21c399af1ffc4fff47ac09.png)
家庭家属人际关系称号一览表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会面称号特别讲究,在家庭人际关系里怎样称号各样亲戚呢?下边是收集整理的家庭关系称号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人际关系称号表图片父系曾曾祖父 -- 曾祖父 -- 祖父 -- 父亲曾曾祖母 -- 曾祖母 -- 祖母 -- 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 -- 曾外祖父 -- 外祖父 -- 母亲曾曾外祖母 -- 曾外祖母 -- 外祖母 -- 母亲儿子:夫妇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妇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妇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其他称号。
曾孙:夫妇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妇间的第四子代。
家庭人际关系称号:旁系血亲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老婆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老婆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老婆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阿姨姨夫:姨的丈夫家庭人际关系称号:姻亲丈夫:成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号老婆:成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号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老婆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老婆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老婆的称号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号嫂子:对兄长老婆的称号弟妹、弟媳:对弟弟老婆的称号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号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号妯娌:兄弟的老婆间相互间的称号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相互间的称号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号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号大舅子:对老婆哥哥的称号小舅子:对老婆弟弟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属关系 祖父的父亲 祖父的母亲 父亲的父亲 父亲的母亲 祖父的哥哥 祖父的嫂嫂 祖父的弟弟 祖父的弟媳 父 亲 母 亲 父亲的哥哥 父亲的嫂嫂 父亲的弟弟 父亲的弟媳 父亲的姐妹 父亲的姐妹夫 母亲的父亲 母亲的母亲 称 对 方 曾祖父 曾祖母 祖父 祖母 伯祖父 伯祖母 叔祖父 叔祖母 父亲 母亲 伯父 伯母 叔父 叔母 姑母 姑父 外祖父 外祖母 自 称 亲 属 关 系 母 亲 的 兄 弟 母亲的兄弟的妻子 母 亲 的 姐 妹 母亲的姐妹的丈夫 妻子的父、母亲 同胞的兄弟姐妹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 的兄、弟、姐、妹 哥 哥 的 妻 子 弟 弟 的 妻 子 姐 妹 的 丈 夫 伯、叔父的儿子、女儿 舅父、婕母的子、女 姑父、姑母的子、女 妻子的姐妹的丈夫 丈夫的嫂嫂、弟媳 父(母)亲再婚的配偶 旧社会形成父亲的妾侍 称 对 方 舅父 舅母 姨母 姨父 岳父、岳母 自 称 曾孙、曾孙女 曾孙、曾孙女 孙儿、孙女 孙儿、孙女 侄孙、侄孙女 侄孙、侄孙女 侄孙、侄孙女 侄孙、侄孙女 儿子、女儿 儿子、女儿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侄儿、侄女 内侄儿、内侄女 外孙、外孙女 外孙、外孙女 浙江省宁波市明洲公证处 外甥、外甥女 外甥、外甥女 姨甥、姨甥女 姨甥、姨甥女 女婿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姐姐、哥哥、妹妹、弟弟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哥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 哥、弟弟、姐姐、妹妹 弟、哥哥、妹妹、姐姐 嫂嫂 弟媳 姐夫、妹夫 小叔、小姑 大伯、大姑 内兄、内弟、内姐、内妹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堂弟、堂兄、堂姐、堂妹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表弟、表兄、表姐、表妹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表弟、表兄、表姐、表妹 襟兄、襟弟 妯娌 继父、继母 庶母 襟弟、襟兄 妯娌 继子、继女 庶子、庶女
Hale Waihona P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