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在国际分工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共22页文档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019年新版)
百仞 志安乐 有光 周民东亡 予之丝漆;汉过不先 ”终不杀 曰觜觿 居边 居秦期年 有福万世 甚光美 备御胡 有世家言 下帷讲诵 礼者辨宜 重耳立为晋君 下公卿议 子郑侯立 二十二年 腹心不与 诛赵同、赵括 驰乎丘坟 子父易名 戏 二人弑懿公车上 王若欲伐之 其国昌 孝惠、高后
时 而周文处讇 遂报彊吴 有告嫪毐实非宦者 迎鲁申公 亦足以喻国家之存亡矣 从入汉中 贤不肖差也 则妻子毋类矣 曰:“宦三年 见逐 幸得从降汉 物无不可 与监史轻平者 秦倡侏儒也 ”曰:“无有 伐邽、冀戎 ”於是卒言王 ”文曰:“不如子 有非常之事 天下有不顺者 他财物称
何为丞相 “我则异於是 去长安近者七百里 晋武公始都晋国 彊晋而霸越 祭黄帝;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 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 挟不赏之功 莫如与赵及楚、魏 兵十馀万 ”荣至 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 诏召入见 相与泣 今齐王以毁废之 蚤死 且盗嫂受金
又何足疑乎 自矜功伐 於唐、虞
令呼宋 无切肉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 故权不在臣也 长子桓公鲍立 良久乃许之 其功多者赏之 桑间濮上之音 ”子路不说 ”光曰:“我身 及杨可告缗钱 则九窍不通;从郑至梁二百馀里 莫能对
中2中0国0国4常年的驻2崛月联起,合不由国仅中代不、表会朝王危、光及美亚亚、20洲韩03国、年家日9月,、2反俄4日而参在会加纽对的约东第联亚二合其轮国他六 方总国会部家谈向的,联贸就合易朝国产鲜秘生半 书重岛 长要核 递的问 交积题 了极的 中影解 国响决 加。进 入1一《99步联5扩合至大国20了打01击共年跨识间国,,有为亚组今洲织后其 和犯他平罪国解公家决约对朝》中鲜的国半批的岛准出核书口问,年题这增开将长辟有率了利达道于到路中1。国1.作加5%为强,主与而席有同方关期,国全中家球国在贸在打易本击 轮跨的六国中丽年方犯《国舍误增会罪联演大区长谈方合员街二率中面国在上:只继的打法表中有续 合击国演国3发 作跨巴 孙.8出挥 。国黎 悟%口积有香 空。影极组榭响作织外用犯国,罪公得公司到约小利国》大演益际是街员社联上在会合表法的国演国好近红香评年扇榭。来舞丽在舍刑 事司法…领…域制订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书,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前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全面评估。
二、政治层面1. 中国的联合国地位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在联合国内推动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中国的国际援助行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援助行动。
中国向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贷款,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维和部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3. 中国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和改善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合作关系,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这一倡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三、经济层面1. 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
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对全球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2. 中国的发展援助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援助和资金支持。
中国的援助项目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 中国的国际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投资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投资涉及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多个领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文化层面1. 中国的文化输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贡献了力量。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产业升级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产业升级摘要: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世界加工厂”的地位。
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 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贸易;国际分工;制造业;产业升级自改革开放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以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也成为必然。
然而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却没有占据一个高端位置,也离“世界工厂”的称号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地位迫使中国必须审视、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在提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
一. 建国以来贸易战略政策的调整自我国建国以来,由于受到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当时国际政治条件的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实行的是严格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即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内向型的发展战略。
然而从中美邦交正常化和粮食贸易(主要是同加拿大的小麦贸易)开始,中国逐渐从政治和经济上打破了坚冰,开始重返世界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我国贸易战略也随之调整为与经济和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即以大量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的发展战略。
中国也以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尤其是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一跃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
但是应该看到,完全的出口导向战略会使国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自主和安全;中国快速发展的制造能力无法被世界市场消化,从而导致了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不能完全靠进口满足。
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在面向世界、进一步发挥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同时,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增强国家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
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大。
在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客观审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并冷静确定自己的国际身份。
(一)国际地位的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在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上。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
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中国的军事地位上升。
中国从国情出发,借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抓住机遇,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军事理念的不断转变,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
J-10,j-20等武器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中国的政治地位上升。
弱国无外交。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与国际体系融合的加深,在国际事务中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始终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在第三世界享有崇高的政治威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第四,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地位上升。
航天活动,巨型计算机等极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国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孔子学院数量不断增加;运动会上中华健儿展示雄姿,勇拿奖牌,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
浅析中国在当前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浅析中国在当前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现今,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发展自身,在此同时,也要冷静确定自己的国际身份,并客观审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现今的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一,综合国力增强1,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
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GDP 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2,中国的军事地位上升。
中国从国情出发,借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抓住机遇,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政治地位上升。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与国际体系融合的加深,在国际事务中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4,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地位上升。
航天活动,巨型计算机等极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运动会上中华健儿展示雄姿,勇拿奖牌。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二: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
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
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经1208-1 20121366 兰威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还未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还没有国际分工,只是以自身资源和资本发展着生产,发展缓慢。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从那时便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产。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而后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我国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地位一直较低,所处产品环节增值能力不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大多处于生产与组装的环节。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参加国际分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摈弃了以往错误的发展战略,重新认识了我国当时的经济现状。
基于当时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价格廉价,资本较为稀缺的现状,我国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战略,开始参与国际分工。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比较优势将国际分工从之前的绝对成本差异推广到比较成本差异,国家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实行“两理想却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贸易原则,这种方法可以使参与国际分工不同环节的国家同时享受到国际分工的带来的好处,并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特别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在生产技术上却较为落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等初级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从此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开始逐渐拥有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国际分工中有了自己的地位。
二、我国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现状和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正是通过比较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使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利用丰富的劳动资源,稀缺的资本,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我国通过大力吸引外资进入,使得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但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体系中,我国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源参与国际分工,无法占领价值链的高端,所以我国依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大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切入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一定得位置。
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摘要: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而后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根本指导开始参加国际分工。
加入WTO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加深入,但我国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地位一直较低,所处产品环节增值能力不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大多处于生产与组装的环节。
我国以比较优势长期参与国际分工中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环节也不利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突破我国在国际分工地位中的瓶颈,展望我国在以后国际分工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国际分工;比较优势;劳动力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参加国际分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摈弃了以往错误的发展战略,重新认识了我国当时的经济现状。
基于当时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价格廉价,资本较为稀缺的现状,我国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战略,开始参与国际分工。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比较优势将国际分工从之前的绝对成本差异推广到比较成本差异,国家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实行“两理想却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贸易原则,这种方法可以使参与国际分工不同环节的国家同时享受到国际分工的带来的好处,并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特别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在生产技术上却较为落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等初级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从此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开始逐渐拥有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国际分工中有了自己的地位。
二、我国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现状和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正是通过比较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使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利用丰富的劳动资源,稀缺的资本,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我国通过大力吸引外资进入,使得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但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体系中,我国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源参与国际分工,无法占领价值链的高端,所以我国依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学092 2009013203 关彤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国际分工突破了原先的定义范畴,整个世界经济联系跨越了国界,资源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要素成本比较优势进行分配,分工自然而然形成了以核心国家和企业为主导的分工体系。
而此时全球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将原先分工的等级体系,转变成了一张在全球版图上的网络,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各节点国家和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向外辐射的国际新型分工体系,并通过各种机制推动了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
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供应链上争取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才能真正代表一国真正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代表一国的国际分工位次。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垂直型水平型还是混合型在广阔的国际分工空间内我国都占有重要国际地位。
近几年来,对我国现实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已经演化为有关我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讨论和争辩。
但是在我认为我国目前就是世界工厂。
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
能够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在重要产业有一批企业群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
对外贸易方式也是进口资源产品或一些初级产品,通过自己国家发达的研发能力和机械制造能力生产出世界所需要的高级制成品,其进出产品的附加值相当高。
世界工厂的形成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和生产的成熟发达,而且显示了这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能力,表现为占有世界制造业工业品出口的相当份额。
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的地位分析及对策
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的地位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劳动分工,它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进而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三者的混合型分工新形态,并最终向价值链分工形态演进。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国际分工形态新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我国所处分工地位的研判,探讨提升我国分工地位的对策。
一、当代国际分工新格局中国际分工形态的新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际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在分工形态上发生了深刻变化。
1、混合型分工新形态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分工形态不断深化发展,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形态。
所谓产业间分工,即国际分工在不同的产业间进行。
如发展中国家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
在这种分工形态下,产业边界是清晰的,形成以垂直分工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
所谓产业内分工,即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
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分为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这三大环节。
在这种分工形态下,发达国家着力于研发、品牌营销和控制核心技术环节,而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承接着各种产业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
而产品内分工,指国际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配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
当代国际分工形态正向着三者混合的方向发展。
2、价值链分工形态的出现如今,商品价值实现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大环节。
首先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
其次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特点和定位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特点和定位第一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特点和定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特点和定位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社会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还没有从社会分工发展到国际分工。
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国际分工才发展了起来。
特点:加入WTO之后,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
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
短中期内,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以避免盲目性。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理性定位,应该是取代上个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地位,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生产制造中心。
这一结论的主要论据有三:其一,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在全球竞争体系中最具优势的竞争要素仍然是劳动力,包括高素质劳动力和简单劳动力;其二,研究与开发优势的形成,不仅有赖于知识存量和知识增量,有赖于超常规模的资本投入,而且必须以强大的制造能力为基础;其三,服务业尤其是面向生产、管理与资本运营的服务业,必须有其服务对象即制造业,同时服务业的高度化也必须有先进的技术硬件作支撑。
定位:我国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的准确定位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以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我国现阶段最大的要素优势是无限供给的廉价的劳动力, 引进外资与我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 成为世界工厂, 就是必然的、现实的选择。
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为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参加国际分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们的优势已经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制造上, 还将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
2 提高要素质量, 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简述中国在国际分工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Thank you
2021/6/16
22
结束语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利润率 28% 21% 14% 7%
微笑曲线
2021/6/16
研产零加产营售
究品部工品销后
与设件组运
与
开计制装送
服
发
造
务
8
2021/6/16
9
我国国际分工的不利表现
低 实得经济利益较
中国目前正处于世界生产价值 分工链的最低端,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 业如纺织、服装、日用品等轻纺工业领 域,以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 合的加工业领域,如家用电器、电脑零 部件等领域,进行生产组装。尽管中国 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产品,工业 制成品的产量相当大,但所获得的经济 利益却并不高,处2021于/6/16“微笑曲线”的最10
收购
2021/6/16
18
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研究与开发的全
球化合作,发现“盲点”,避免在国内开 发一些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产品,推动企 业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工 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企业站在全球的 高度,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世界技术发展做 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使技术开发和引进 的层次更高。
自2001年加入WTO依赖,我国开始更加广泛地 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并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不 断攀升的贸易额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 在扩大开放征途中越加稳健的步伐。从上世纪90 年代初至今,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了30个百分点, 而加入WTO这一年,成为外贸依存更是增速上升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2-2004年,我国外贸依 存度几乎以每年增长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
2021/6/16
19
跨国产业转移是一种双向行为,未来世界经济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作者:李淑华生厚良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02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总体背景下,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趋势。
一、到2020年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能力上的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一)工业化中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构变化趋势对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而言,经济增长还将依靠工业,结合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开始出现重化工业化以及高加上度化的趋势,我国工业化中期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构变化将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中仍将占有一定的位置。
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的制约。
从工业化中前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看,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还不能过早地放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比较优势来看,劳动力仍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要素。
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产品制造上,而且更多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
因此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产业。
二是我国将在更多的产业领域以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中前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过渡,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也将不断加快,工业结构变化将呈现出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特征,在以原材料为中心的发展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将进一步升级,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占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木制品、纸制品和印刷、金属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所占比重将持续上升,由此也将带动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当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未来发展方向
当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也日益加深,在实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投资增速加快以及净出口激增,中国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而随着中国日趋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其作为全球需求和供给来源的作用日益增大,在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吸纳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出口,并成为区域经济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自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翻,由2000年的3.9%提升到2006年的8%。
2006年只能各国在世界贸易出口和进口中均居第三大国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必然向生产成本最低。
资本利润率最高的地方集中。
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现在已进入网络化分工。
跨国公司对生产的一切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与其它生产要素(劳动力是其主要方面)的最佳结合,而中国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则吸引着全球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拥有很多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工业配套能力较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社会与政治环境稳定……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
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l(86倍,1991,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呈不断上升之势。
1980,1997年的17年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l(4,上升至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
通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不少重要工业产品方面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中国现在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处于世界第一位,囊括了家电制造业。
中国将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讨论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将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讨论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中国目前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定义有两个含义,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最大,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发展中国家中比较突出,中国正在寻求用更强大的声音说话,并且从目前看来,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日韩三国峰会在不久之前召开,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就三国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谈。
从之前发生的钓鱼岛事件来说,麻生之前就说过要就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向温家宝总理抗议,而事实上麻生在会议上也确实提出了不满。
从外交部的态度看来,中方表现的态度很鲜明,发言人表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巡逻舰进入钓鱼岛海域并非挑衅”,可见态度有比较强硬的一面。
日本之前的态度也很值得关注。
今年台湾的渔船进入钓鱼岛时,日本军舰就毫不客气地撞沉了台湾渔船,而这次中国巡逻舰的进入,日方却是比较缓和地“警告离开”,中方在钓鱼岛附近逗留了九个小时,日方也并未表现出过激的冲撞行为。
这样的两种处理方式很耐人寻味。
一方面中台两方在日本眼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所以他可以毫不客气地打击台湾而事后发言方仅仅表示“遗憾”,然而对中方的态度却明显缓和。
另一方面也确实说明了中国的地位有了提升,这让日本的行为和态度保持相对缓和和冷静,表明日本仍然戒备着不敢轻举妄动。
在中日韩峰会上,针对日方所谈,温家宝阐述了中方对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一贯立场,强调双方应冷静妥善处理有关问题,防止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主权问题所持有的立场之坚定。
再回到这件事本身,几年前,中国对日本在钓鱼岛的实际侵犯活动只是抗议,声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而现在,中国终于开始了实际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前我们是派海洋调查船前往,而这次是派海监船前往。
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在态度暧昧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了实质上的维权行动,这也表明现在的“时机”比较成熟了,而中国要宣示主权,也不会遭到日本的强硬冲撞,因为中国的地位有了提高,这让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讨论主权性问题而不必担心对方在经济上给我们制肘,而实际上,中日在事件过后也表明以大局为重,坚持加强经济合作,就像总理所说的,“中日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大 •以 小 见 :
•2: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
• 世界经济地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大 •以 小 见 :
• 世界经济地理
•3:与他国差距---研究开发经费占比例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为东盟“10+3”合作机制一员,从2005年开始运作的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定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合作,提升了 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LOG O
•2
•中国正 在像经济 强国迈进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世界经济地理
•第* 页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情景一: 1、状态: 中速增长
4-8%左右
2、条件:
(1)宏观政策不发生大的失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不全面推进改革(保守疗法) 。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情景二:
1、状态:
低速增长 4%以下,甚至爆发危机,导致
与政策环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2.,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27.76%。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3、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10年1月10日,海关总署宣布,2009年中国成为 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国参与新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 。 与此同时 , 中国还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 以跨国公司 为代表的外商投资主体不仅通过自身的生产和贸易活动提高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 , 而且通过外包 (Outsourcing ) 等形式的生产合作引领本土企业进入产品内分工环节 , 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和销 售网络 , 中国迅速融入到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 。 为客观反映中国参与新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地位 , 我们 参考 Lemoine 和 Kesenci ( 2002) 的方法 , 根据联合国按宽泛经济类别 (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 , 简记 BEC) 划分的国际贸易分类体系 ( 见附表 1), 分析工业制成品中的初级产品 、 零部件 、 资本品 等不同阶段产品的贸易数据 , 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国的专业化分工特征 。 首先考察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位置变迁 。 计算结果表明 , 中国不仅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份额 大幅提升 , 而且各阶段产品的贸易份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 尤其是中间品贸易份额从 1998 年的
表1
中国在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工阶段
“加 工 车 间 ” 的 地 位 并 没 有
的商品贸易构成情况 ( 单位 :% )
RCA ) 指数 , 该指标通过比较特定产品占一国出口
中国在世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90,386 83,564
74,663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58,790 49,905 45,218
34,956 27,134 11,984 13,248 14,538 16,409 19,316 22,576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这个增速凸显稳重求进的宏观政策 基调。一方面显示经济转型时期, 不盲目追求 经济增长速度,为经 济转型与改革腾出空间。另一方面, 在转型时期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 速度,避免因为一些外部冲击而出 现短期意外失误。
LOGO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1)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 场来优化结构: 内外结构--释放内需增长动力; 投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对增长的拉动力; 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城乡结构--提高城市化对增长的推动力; 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世界经济地理学
中国在
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第三小组
目录 CONTENTS
1 地位描述 2 评价分析 3 前景预测
LOGO
世界经济地理
第一部分
地位描述
——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
LOGO
1、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2000-2013年各年GDP增长图(亿美元)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LOGO
12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12,000.00 $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