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是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及其实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思维还不够成熟,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1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的有关知识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特别是在照像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生产和使用中更是必备的重要知识,具有综合基础教育价值。
本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能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交流反思等物理学习过程,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在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上,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和创新意识,因此对今后进一步研究透镜以及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的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以及善于用物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物理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PPT课件
C.可能成一个正立的像 D.可能不成像
第17页/共24页
纵观整个课,从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规律的得出-----原理的证明----巩固练习,始终把每个学生都作为课堂的 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铺路的作用,使师生的 互动贯穿与课堂的始终.
第18页/共24页
五、板书设计:
当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v>2f。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 物距小于像距的绝对值。
第14页/共24页
5、当主体实验完成后,再适当的引导他们对物 距改变时像的大小和像距大小的变化,及光屏 位置改变时像的清晰度的变化进行一些针对性 的实验,并分析与思考,从而规纳总结它们的 影响因素,以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后两章节 眼睛与照相机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6、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引导学生规纳出U>2f、U=2f、f<U<2f、U<f时 的成像规律和移动蜡烛(物体运动时)像的运 动规律,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六、作业布置:课本71页2、3题(基础,应用性)
第21页/共24页
第22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 八年级的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很少,极个别生活中有探究爱好的同学,也只是停留在 “放大镜”“老花镜”能使纸燃烧的粗浅认识上,而对凸透镜能成像了解不多,对能 成很多性质的像更是不能够很快了解和接受。给本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6页/共2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的一部分内容。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初中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也是学生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
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成像的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又是进一步学习凸透镜应用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试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归类、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1)知道焦距、物距、像距的概念。
(2)知道物体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3)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 能力训练及其要求(1)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
(2) 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的渗透点及其要求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及其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实施策略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施策略: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认识。
2.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难点:采用边学边实验、讨论、投影光路相结合的方法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不同记忆突破难点(四)教具准备每四人一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光屏、一盒火柴,二、说教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实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
所以,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的教学是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教学法。
三、说学法1.教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为了适应学生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法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有两大特点:概念性强、综合性强,因此学习相对比较困难。
对应试题多在物距、像距、焦距和成像规律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学生在概念形成阶段充分理解这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本节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也是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在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上,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和创新意识,通过探究过程,更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变化。
4.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一下教学目标:1.利用F型光源,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利用excel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比较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对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描述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3.通过flash动画,移动蜡烛的位置,改变物距,观察像距和像大小的变化,论证像与物距的关系,能解释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的不同。
二、教法学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采用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性教法和学法,并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
首先通过将课堂重点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其带着任务去学习,娱乐与学习相结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4.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学习法则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想法、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持。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兴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规律。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习惯。
3.应用题练习:设计一些与凸透镜成像有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包括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①涉及的概念: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②涉及的定律:光的折射;本章有两大特点:①综合性、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②概念性很清晰,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放大镜”上,对凸透镜能成很多性质的像不能够很快接受,所以本章要教会学生凸透镜能成像以外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光的折射。
本节知识学习比较难,考试时若题目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工夫,学生对“放大、缩小、变大、变小、前移、后移…”等变量很难把握。
要在学生的概念形成阶段就要理解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本节也是下几节的基本知识,如果本节没学好,照相机、眼睛、望远镜等就很难深入学习。
学习本节,学生会提出一些诸如: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倒立的像,实象与虚象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课堂主要为学生解开谜团。
2、目标: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就本内容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重难点:本节是概念课,从课程标准的知识扩展和理解概念层次都有较高要求。
重点知识:(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和区别。
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过程。
二、根据所教班级学情简要分析我所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的八(1),(2),(3)班,这几个班级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处农村,学生的整体比较淳朴,对物理科学接触较城区的学生要少,物理生活经验以及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少;二是这几个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认真,而且成绩较好,课堂上比较积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光的折射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也为后面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光学知识,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理解。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主题是《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6节《眼和视觉》第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科学》教材将透镜中物理一章的内容浓缩到一节,并提前到七年级开设,内容多、难度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该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对透镜了解的延长,又是凸透镜应用的理论基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别于以往验证式试验,它须要学生自己去找寻规律,对学生实力要求较高,特殊是对分界点的找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中对像有了肯定的相识,会从三方面描述像的性质,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概念及三条特别光线的画图。
学生早已熟知放大镜成放大像,因而对“凸透镜成像”的相识也受此局限,对它能成许多性质的像不易接受,且易混淆。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科学思维的启蒙阶段,特殊是分析归纳实力不足,对规律的概括存在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针对以上两点分析,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会用光具座找到凸透镜成的各种像,会描述像的性质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学会从记录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会初步将生活中的凸透镜与成像规律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验提问、猜想、试验、归纳等探究过程。
(2)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发觉的喜悦。
(2)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四、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试验。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教学法贴近生活,激发爱好;问题导学,推动探究;充分探究,自主建构;利用软件,突破难点;口诀总结,帮助记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师:找出教室中的凸透镜。
(联系生活、复习凸透镜的概念)生:投影仪、放大镜、摄像头、装水杯(透亮、圆柱形、已装水)、一滴水、眼球……让学生拿起身边最熟识的水杯(或放大镜)做一组试验:①手握水杯,视察手指所成的像;②将手缓慢远离水杯,透过水杯视察手指所成的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 用》中的第3节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 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 学生的探究愿望。课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找到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课程教学皆在培养学生视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 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通过小孔成 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 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学生已对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熟练掌握。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探究意识差,缺乏科学探究系统方法,在设计方 案、探究过程以及需要适当引导。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 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 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3.进行实验 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说明: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中间。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视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视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示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 正立,虚、实)……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核心。
它是前面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了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得到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进而归纳结论。
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仅局限于放大镜、老花镜等,比较片面。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三种光学仪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了凸透镜成像的概念,明确了什么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学生已能区分实像和虚像,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2、技能储备学生具备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但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在本实验中不断培养提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一、引入(150字)大家好,我是物理老师,今天给大家讲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例和实验来探索光的传播路径、成像规律以及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介绍(150字)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包括凸透镜的焦距、主轴、顶点等概念。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相机等。
4.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200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掌握凸透镜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术语;–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并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200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凸透镜成像,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示例、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1000字)5.1 互动导入(150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什么是平面镜?请举一个平面镜成像的例子等。
并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光的折射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总结出成像规律。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但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如何正确调节器材、准确读取数据等。
同时,学生在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时,可能会遇到思维上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有效的探究。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成像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用凸透镜拍摄的视频,如放大镜下的昆虫、照相机拍摄的风景等,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物体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析归纳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 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怎样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怎样观察虚像? 如何测物距和像距?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 光屏 刻度尺,火柴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 一高度。
大于2倍焦距
像
倒立 正立
倒立
的情
放大 缩小
缩小
况
实像 虚像
实像
在2倍焦距和焦 距之间
倒立
放大 实像
小于焦距
正立
放大 虚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布置作业 巩固升华
感悟收获 课堂小结
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 哪些问题,从中获得了什 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那么能成一个 不能、
的 像,应用是
。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 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是(B ) A、10cm B、7cm
C、8cm D、16cm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 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
说课流程
二、学情分析
学情 分析
知识储备
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距 ,像距有一定的认识。
技能储备
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具备用 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
学习心理
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 ,强烈的操作欲望。
说课流程
三、教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法
说课流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D )
A、f>20cm
B、13cm<f<20cm
C、10cm<f<13cm D、6.5cm<f<10cm
说课流程
五、板书设计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规律: 2.猜想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广东省罗定市泗纶中学 徐守键
说课流程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点 难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
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布置作业 巩固升华
感悟收获 课堂小结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用凸透镜近距离看书上的字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2、用凸透镜观察发光 的白炽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布置作业 巩固升华
感悟收获 课堂小结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光具座
光具座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凸透镜
等高共轴调节
布置作业 巩固升华
感悟收获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
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倒立、 缩的小 像,实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若照把相物机体放在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在
透镜上得到一个 、 的 像,利用这个原
理制成了
; 倒立 放大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若把物体放在距透投镜影6仪厘米的地方, (填能
3、学生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2F F
F 2F
f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2F F
F 2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2F F
F 2F
f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F F
f u=f 不成像
F
F
2F
f u<f 正立放大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