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
王卫华 E-mail: wwh200340226@hotmail.com
第一讲 从教育到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2.教育学 Education
Pedagogy
(二)教育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1.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57) 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创立了教育学理论体系 首创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 自然适应性原则
2.在知、能结构上,在本门学科上掌握较 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 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担负专门技 术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 外语,能应用外国语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 作,比较熟练地阅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外文 资料。
3.在素质结构上,心理素质良好,身体健 康。
(2)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 生理方面,青春期到来 • 叛逆期 • 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 • 学习是核心任务 • 视野扩大,有社区和国家意识
(3)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 生理方面,成熟已缓慢下来 • 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 • 追求个人独立性 • 开始形成一生的价值观 • 学习压力大,为缓解压力,有强烈地情感
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研究方法与以往不同。
(3)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狄尔泰、斯普朗格 主要观点:与自然科学相对。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了解与引进西方教育科学(1901-1919)
日本:赫尔巴特学说 2.转向学习欧美(1919-1949) 美国:杜威 其他国家:《大教学论》、《教育漫话》
(三)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改革 1.总体要求 • 学生是具体的,学校教育要因材施教 •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 学校教育与学生成长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
2.具体要求 (1)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 身体发育相对平缓 • 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快速积累 • 有强烈的求知欲 • 活泼、天真,有交往的积极性 • 交往能力并不高 • 打基础,形成良好的习惯
3.康德:演绎推理的方法 4.特拉普:实验心理学方法
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他建构了被后人竞相模仿的理论教育学体
系 教育学的科学基础 赫尔巴特学派 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四段教学法、教
师的主导作用)
6.西方教育学的主要类型 (1)思辨哲学的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纳托普《社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哲学与教育学》 主要观点:教育学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 门学问;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
慕课,翻转课堂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转型性变革 1.当代社会转型的趋势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 社会的多元与断裂
2.从近代型学校到现代型学校 近代型学校的特色:工业化 现代型学校的特色:全球化和信息化
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 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终身教育
第三讲 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
勃的秘密 • 杜威认为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适应:经
验的改组与改造
• 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派 博尔诺夫:人天生是有缺陷的生物,人的 未完成性
• 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 • 苏联的教育理论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学应走在学生发 展前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 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当代中国教育理论中的学生观 • 学生是人 • 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 3.学校中须建立的学生观 • 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 • 认识学生的具体性 • 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 认识学生成长的复杂性
抚慰需要
第四讲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 目标重建
Fra Baidu bibliotek
(一)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
1.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培 养价值的自觉选择。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基于明确的价 值取向,在宏观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 养目标指导下,自主确立自己学校所要培 养的学生的目标类型,以直接指导学校办 学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讲 当代教育转型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的发展历程 1.非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 2.欧洲中等教育的双轨制 3.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变革 1.全球化的特征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向外部世界开放 全球化所引发的教育矛盾
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与反传统
2.信息化的特征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从“文字人”到“图像人”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 教育价值取向的例子 不同时间的教案:课前教案与课后反思
• 培养目标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 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
1.在品德结构上,坚持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方针,进一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当代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 1.当代中国时代变迁对儿童的影响 • 社会整体的角度 • 社会运行方式的角度 • 城市、农村的差异性 • 社会核心价值的变化
2.社区、家庭对儿童的影响
• 城市、农村社区对儿童的影响 •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过度关注;缺乏关注
(二)教育视野中学生观的更新 1.国外教育理论中的学生观 • 儿童就是小大人 • 文艺复兴对“儿童生而有罪”的批判 • 卢梭认为儿童生来就是好的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身上隐藏着一种生气勃
、《教育论》、《爱弥儿》 国内学者:介绍、翻译、评述为主
3.批判杜威,学习苏联(1949-1957)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4.教育学中国社会主义化和政治化(1957-
1966)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5.毁灭性破坏(1966-1976) 6.在恢复重建中走向独立化(1977-至今)
(四)教育学中的中外问题 1.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 2.反对简单化思维 3.反对“脱离本土的思维”
王卫华 E-mail: wwh200340226@hotmail.com
第一讲 从教育到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2.教育学 Education
Pedagogy
(二)教育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1.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57) 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创立了教育学理论体系 首创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 自然适应性原则
2.在知、能结构上,在本门学科上掌握较 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 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担负专门技 术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 外语,能应用外国语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 作,比较熟练地阅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外文 资料。
3.在素质结构上,心理素质良好,身体健 康。
(2)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 生理方面,青春期到来 • 叛逆期 • 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 • 学习是核心任务 • 视野扩大,有社区和国家意识
(3)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 生理方面,成熟已缓慢下来 • 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 • 追求个人独立性 • 开始形成一生的价值观 • 学习压力大,为缓解压力,有强烈地情感
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研究方法与以往不同。
(3)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狄尔泰、斯普朗格 主要观点:与自然科学相对。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了解与引进西方教育科学(1901-1919)
日本:赫尔巴特学说 2.转向学习欧美(1919-1949) 美国:杜威 其他国家:《大教学论》、《教育漫话》
(三)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改革 1.总体要求 • 学生是具体的,学校教育要因材施教 •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 学校教育与学生成长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
2.具体要求 (1)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 身体发育相对平缓 • 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快速积累 • 有强烈的求知欲 • 活泼、天真,有交往的积极性 • 交往能力并不高 • 打基础,形成良好的习惯
3.康德:演绎推理的方法 4.特拉普:实验心理学方法
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他建构了被后人竞相模仿的理论教育学体
系 教育学的科学基础 赫尔巴特学派 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四段教学法、教
师的主导作用)
6.西方教育学的主要类型 (1)思辨哲学的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纳托普《社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哲学与教育学》 主要观点:教育学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 门学问;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
慕课,翻转课堂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转型性变革 1.当代社会转型的趋势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 社会的多元与断裂
2.从近代型学校到现代型学校 近代型学校的特色:工业化 现代型学校的特色:全球化和信息化
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 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终身教育
第三讲 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
勃的秘密 • 杜威认为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适应:经
验的改组与改造
• 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派 博尔诺夫:人天生是有缺陷的生物,人的 未完成性
• 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 • 苏联的教育理论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学应走在学生发 展前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 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当代中国教育理论中的学生观 • 学生是人 • 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 3.学校中须建立的学生观 • 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 • 认识学生的具体性 • 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 认识学生成长的复杂性
抚慰需要
第四讲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 目标重建
Fra Baidu bibliotek
(一)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
1.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培 养价值的自觉选择。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基于明确的价 值取向,在宏观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 养目标指导下,自主确立自己学校所要培 养的学生的目标类型,以直接指导学校办 学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讲 当代教育转型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的发展历程 1.非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 2.欧洲中等教育的双轨制 3.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变革 1.全球化的特征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向外部世界开放 全球化所引发的教育矛盾
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与反传统
2.信息化的特征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从“文字人”到“图像人”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 教育价值取向的例子 不同时间的教案:课前教案与课后反思
• 培养目标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 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
1.在品德结构上,坚持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方针,进一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当代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 1.当代中国时代变迁对儿童的影响 • 社会整体的角度 • 社会运行方式的角度 • 城市、农村的差异性 • 社会核心价值的变化
2.社区、家庭对儿童的影响
• 城市、农村社区对儿童的影响 •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过度关注;缺乏关注
(二)教育视野中学生观的更新 1.国外教育理论中的学生观 • 儿童就是小大人 • 文艺复兴对“儿童生而有罪”的批判 • 卢梭认为儿童生来就是好的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身上隐藏着一种生气勃
、《教育论》、《爱弥儿》 国内学者:介绍、翻译、评述为主
3.批判杜威,学习苏联(1949-1957)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4.教育学中国社会主义化和政治化(1957-
1966)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5.毁灭性破坏(1966-1976) 6.在恢复重建中走向独立化(1977-至今)
(四)教育学中的中外问题 1.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 2.反对简单化思维 3.反对“脱离本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