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

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童西元

⏹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教育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2世纪,手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

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06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

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德国,就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现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进人职业生涯。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了绝对大的比重。基础教育后的职教与普教相比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就读人数,职业教育都占了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德国75%以上青年中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只有不足25%的学生考大学接受普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渗入了。中学(5—10年级)传统上分为三个类型: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考虑按学生将来不同的就职目标渗透职业教育。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层次和类别不同,在各类中学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职业准备性教育。每个儿童入哪类学校,由本人志趣、爱好和小学毕业的成绩决定。

⏹上国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不准备继续升学者,需打好就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劳工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和外语课;

⏹上实科中学的学生,将作为中等专业人才培养或升入高等专科学校(也叫专科大学)。这类学校明显侧重实践课教学,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升入专科大学做准备。

⏹上文理中学的学生,将来要升大学,他们在读完十年制(含4年小学)文理中学后,要再读三年文理高中(总学制为13年)。

除了打好理论基础外,还要学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科目,以便向大学过渡。读完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后,90%多的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准备进入职业生涯。

⏹德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职业再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班不仅为需要更新知识的人、同时也为那些失业者提供培训机会。比如,德国统一后为使东部能迅速适应市场要求,政府每年都会给东部地区财政援助,专门用于东部职工技能训练、进修、改行培训等。同时特别为东部地区制定了新的培训条例、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考核方法。在德国,“终身教育”的观点已经确立,职业进修不仅由职业学校和企业提供,其它机构和组织也积极参与。

⏹在德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总教育体系下两个并行的分教育体系,两个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沟通,呈立交桥结构模式。在小学阶段是一体的,中学阶段基本分开但又互通,大学阶段相对独立。如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双元制”或全日制的职业学校,二是升入职业专科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等综合技术院校,但是学制要比高级专科学校长。从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将来想从事研究工作,他可以进入专业高级中学,2年后再考应用技术大学;文理中学学生毕业后一般是考大学,如果要进入高级专科学校,必须再经1年或3年学习获得实科中学的文凭后进入。德国教育体系及教育制度比较复杂,在中学阶段已基本划分了两个体系,分了几种类型的中学,但有一点十分明确:不管什么中学毕业,只要想上大学都可以凭天赋和毅力通过一级一级的资格考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想学习,“在德国学上一百年也有机会!”

⏹20世纪中叶后德国政府为抑制“普高热”、克服职业教育面临

的困境,提升职业教育品质,提出并建立了职教与普教的“等值机制”,用法律赋予职业教育证书与普通教育学历证书同等地位,在广大民众中树立职教与普教同等重要的观念。德国人比较务实,一般看重的是“工作资格”,而“工作资格”的获得

多是靠上职校来实现的。此外,从经济角度看,上职校实惠也很多。职业学校学生(双元制)每月一般可得到400至600欧元的生活费。若生活节俭些,基本不用花家长的钱就能完成学业。从就业因素看,受过职业培训的青年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上大学则不一样,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尽管德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无需缴纳学费,但6年的生活费最少也得花4万欧元,而且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还是未知数。所以绝大部分家长都乐意让子女上职校学习,这是社会认可的普遍现象,不会觉得低人一等。人们普遍重视技能、尊重技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约3000欧元)一般都略高于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如政府雇员约2500欧元),并且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不一定一辈子当工人,他们有很多晋升机会。如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通过考试晋升为高级技工,也可以独立开业当老板,还有的成为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中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6岁以前为学前教育,7-12岁为小学教育(6年),13-15岁为初中教育(3年),小学、初中为政府办学,实行的是所谓素质教育,开设的课程为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以及体育、音乐、劳技等课程。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全社会普遍重视普通教育,因此学生初中毕业(中考)后,“普高热”使得家长和学生首选普高,普高一般划分一、二、三类,依据分数从高到低划线录取,中职学校招录学生几乎没有分数线,普高淘汰下来的学生只要愿意都能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初中毕业后,约40%进入高中,30%进入中职,30%进入社会(就业或待业)。普通高中教育(3年)名义上是素质教育,而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社会、家长、学生关注的是普通高考,以高考论成败、以分数论英雄成了学校、学生的指挥棒,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约1/3的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约1/3的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约1/3的学生选择进入社会就业或选择进入继续教育类的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