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a88ae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6.png)
设计标准:满足生产效率、 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内容:包括工艺流程、 模具设计、材料选择等方 面的内容
设计成果:提交设计报告、 图纸、模型等成果
设计时间: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设计任务:明确设计目标、要求和 限制条件
绘制图纸:根据设计方案,绘制冲压 工艺及模具设计图纸
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标准、手 册等资料
编写说明书:详细描述设计过程、结 果、分析和改进建议等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任务和资料, 制定设计方案
评审和修改:根据评审意见,对设计 方案和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课程设计过程
设计前期准备
确定设计目标: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制定设计计划
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标准、规 范,了解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 全性
可靠性原则:保证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原则: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生 产效率
环保性原则:减少模具制造和使用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
功能性原则:满足产品功能要求,保证产 品质量
创新性原则: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 艺,提高模具设计水平
课程设计成果及总结
设计成果展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 明书
设计总结:对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重点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设计成果:包括冲压工艺设计、 模具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等
设计成果展示:展示设计成果, 包括设计图纸、实物模型等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冲压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模具设计出现误差 解决方法:通过 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老师,调整冲压工艺参数,确保模具设计准确无误
8《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8《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624b0ce5d5bbfd0a795673b1.png)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冲模课程的最后一个教案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模具设计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冷冲模课程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冲压模具设计步骤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分析冲压件成形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如果发现冲压件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2、制定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可以列出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确定适合于工厂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定材料的消耗量。
4、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和合理使用材料。
2>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选择压力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资料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51210d5a8102d276a22f70.png)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1. 设计准备1) 阅读产品零件图(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
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
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c6aa084dd3383c4bb4cd236.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学分:1时间:一周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1) 培养学生对具体设计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冲压模具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4) 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2、课程设计的要求:(1) 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模具技术发展方向,查阅有关资料,做好设计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严肃认真的进行模具设计;(3) 要求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凡涉及到国家标准之处均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课程设计注意事项1、课程设计前必须准备好资料,包括:模具设计手册、图册、绘图仪器、计算器、图板(计算机)、图纸、说明书纸、档案袋等;2、课程设计前应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地消化,并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后再进行设计工作。
原始资料包括:冲压件零件图、生产纲领、原材料牌号与规格、工件技术要求、现有设备的型号与规格等;3、画出模具结构草图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4、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呈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后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任务1、绘制模具总装图一张;2、绘制模具零件图若干张;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冲模设计的一般步骤一、设计准备工作(1)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二、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等、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8a73e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d.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专业的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悉冲压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制作及使用,具有较强的技术素养,能够胜任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课程主要内容有:冲压工艺基础、冲压工艺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机械组装、冲压操作及调试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冲压工艺的基础知识;2. 学会掌握冲压工艺设计;3. 学会掌握冲压模具设计;4. 掌握冲压机械组装、操作及调试;5. 培养学生抱着系统的、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素养,能够胜任相关技术工作岗位。
三、教学内容1. 冲压工艺基础(1)原理:冲压原理、冲压件分类、制造工艺要求;(2)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控制技术。
2. 冲压工艺设计(1)工艺设计:材料分析、构型设计、加工工艺设计;(2)冲压工艺数据设计:冲压参数设计、加工参数设计、冲压缺口设计;(3)工艺过程设计:冲压过程设计、冲压加工组合设计。
3. 冲压模具设计(1)模具结构特性及原理:模具种类、模具结构特性、模具加工技术;(2)模具外形设计:模具尺寸设计、模具外形设计、模具开模方式设计;(3)模具细部设计:模具夹具设计、模具油道设计、模具放料口设计。
4. 冲压机械组装、操作及调试(1)机械组装:机床部件安装、工作台安装、冲程控制装置安装;(2)机械操作:调整冲程、挤压调节、调整冲头;(3)机械调试:机械功能调试、挤压参数调试、冲头快速调试。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为2学期,每周3个小时,36学时。
主要采取实验操作和讨论报告的方式,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五、教学考核及格考核和综合考核:成绩由实验操作50%、讨论报告50%组成。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d68d0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c.png)
确定设计目标和方案
确定设计目标: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产品性能、成本、生产效率等 确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方案 设计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满足设计目标和要求 设计优化: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模具结构设计计算
● 确定模具结构:根据产品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结构类型和尺寸 ● 计算模具尺寸:根据产品尺寸和模具结构,计算模具尺寸和公差 ● 确定模具材料:根据产品材料和模具结构,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 计算模具强度:根据模具材料和结构,计算模具强度和刚度,确保模具能够承受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和冲击 ● 确定模具冷却系统:根据模具结构和生产工艺,确定模具冷却系统的位置和尺寸,确保模具能够快速冷却,提高生产效率 ● 确定模具排气系统:根据模具结构和生产工艺,确定模具排气系统的位置和尺寸,确保模具能够快速排气,提高生产效率 ● 确定模具润滑系统:根据模具结构和生产工艺,确定模具润滑系统的位置和尺寸,确保模具能够快速润滑,提高生产效率 ● 确定模具安装和拆卸方式:根据模具结构和生产工艺,确定模具安装和拆卸方式,确保模具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生
设计规范: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质量 标准化问题:注意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可重复性 设计评审:定期进行设计评审,确保设计符合规范和标准 设计文档:设计文档要清晰、完整,便于理解和传承
注意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问题
设计成本:考虑 材料、设备、人
力等成本因素
设计时间:合理 规划设计时间,来自避免拖延模具结构设计是 否满足环保要求
模具结构设计是 否满足可维护性
要求
工作过程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评价
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验证仿真 模型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过程
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任务书
![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e112864f65ce050877321366.png)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冲模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模具设计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冷冲模课程和其余相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剖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进一步巩固和深入。
<2)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认识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零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育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整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经过计算和画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育模具设计的基本技术。
二、冲压模具设计步骤1、剖析冲压件的工艺性依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剖析冲压件成形的构造工艺性,剖析冲压件的形状特色、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资料能否切合冲压工艺要求。
假如发现冲压件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改正建议,经产品设计者赞同后方可改正。
2、拟订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剖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以后,往常能够列出几种不一样的冲压工艺方案 (包含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次序及组合方式>,从产质量量、生产效率、设施占用状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剖析、比较,而后确立合适于工厂详细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立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立资料的耗费量。
4、确立冲模种类及构造型式依据所确立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色、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妆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种类及构造型式,绘制模具构造草图。
5、进行必需的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和合理使用资料。
2>计算冲压力 (包含冲裁力、曲折力、拉深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 >,以便选择压力机。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施方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施方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1d51e376eeaeaad0f33015.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陈召国2010.11.22于湖南文理学院一、课程设计地目地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地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地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地: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地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地方法.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地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地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地能力).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地优良作风.二、课程设计地内容与要求要求独立地编制出给定零件地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出指定地冲压模具.具体要求是:1、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零件图3张(手工画图);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三、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地一般步骤详见“教科书第十章”P187-P1991、设计前地准备工作;2、分析冲压件地工艺性;3、确定冲压工艺方案;4、初步确定各工序模具地结构型式;5、进行必要地工艺计算;6、选择冲压设备;7、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8、绘制模具装配图(本次只绘制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9、绘制模具零件图(本次只绘制指定零件图);10、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四、实例:设计罩壳零件地冲压工艺规程和指定冲压模具(一)作好必要地资料准备 工件图:如上图;原材料及尺寸规格:08钢板2000×1000×1.5; 生产批量:大批量;设备情况、械具制造条件及水平(参照中型企业); 各种技术标准、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 (二)分析冲压件地工艺性 1、本零件形状简单而规则. 2、工件最小孔尺寸为3.5φ 查表1-1冲孔地最小尺寸,硬钢:3.595.15.13.13.1min ≤=⨯==t d ,可行. 3、27.0016+φ、33.0030+φ均为13IT ,其它尺寸为未注公差尺寸,按14IT ,可行.4、圆角半径R3=2t 可行.仅翻边之R2处略小,查表1-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8.0min≥tr ,仍属可行.综上,本冲压件工艺性良好. (三)确定工艺方案1、选择基本工序从零件形状看,属于一般带凸缘拉深件.可直观分析出需要以下基本工序: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底部16φ孔形成可有多种方案:(1)拉深成阶梯形,然后车去底部;(2)拉深成阶梯形,然后冲去底部;(3)只拉成33.0030+φ,冲底孔再翻边成形.其中第一方案质量较高,但生产效率低,且费料.第二方案要求底部圆角愈小愈好(接近于零),为此要增加整形工序,且质量不易保证.第三方案生产率高,省料,质量能满足要求故采纳之.2、确定冲压次数和冲压顺序 (1)先判断可否一次翻边成功A 、翻边前半成品形状尺寸(见上图),翻边尺寸如下:5.175.11651722=+==-=D HB 、求翻边之预孔直径,查表1-42可知()()38.115.172.0243.0525.1772.043.020=⨯-⨯-⨯-=---=t R H D dC 、查圆孔翻边之极限翻边系数,查表1-46可知59.75.138.110==d ,冲预孔,得5.0min0min 0==Dd K D 、求一次翻边后可达极限翻边高度,查表1-42可知()()532.65.172.0243.05.0125.1772.043.01272.043.01272.043.02max 000≥=⨯+⨯+-=++-=++⎪⎭⎫ ⎝⎛-=++-=H t R K Dt R D d D t R d D H可以一次翻边成功.(2)拉深次数与各次拉深直径地确定 A 、初步计算毛坯直径0D确定修边余量δ,拉深后筒壁直径5.315.130=+=d ,9.15.3160≈=dd f ,查表1-32可知5.2=δ 切边前凸缘直径:655.22602=⨯+=+=δf F d d 根据1-30可知毛坯直径:2.775.3125.1344.325.125.1175.3146544.34220≈⨯⎪⎭⎫ ⎝⎛+⨯-⎪⎭⎫ ⎝⎛-+⨯⨯+=-+=rd dH d D F B 、确定能否一次拉成查表1-35附1表:凸缘相对直径06.25.3165≈=d d F 毛坯相对厚度94.11002.775.11000≈⨯=⨯D t 第一次拉深地最大相对高度:42.051.0max11→=⎥⎦⎤⎢⎣⎡d H 实际相对高度:max 54.05.31171111⎥⎦⎤⎢⎣⎡≥==d h d h 不能一次拉成.C 、用逼近法确定第一次拉深直径初选42.01=m 、5.321=d D 、确定首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由教材P131得凹模圆角半径:()()5.65.15.322.778.08.0101≈⨯-⨯=-=t d D r取凸、凹模圆角半径相等:25.725.15.611=+==r R E 、重新计算毛坯,设第一次多拉5%为了保证凸缘部分在以后各次拉深中不参加变形,首次拉深时拉入凹模之材料地表面积比零件实际需要多3-5%,并在以后各次拉深时逐渐挤回凸缘部分.由204d F π=总,总F d π40=,将总F 分解为凸缘部分2F 和拉入部分1F 两部分,即21F F F +=总()22239654-=πF ()22221396542.774--⨯=-=ππF F F 总 ()[]()2.78270405.132********.139652.7722222/0≈+⨯=-+⨯--=DF 、校核相对高度11d h 是否超过表1-35附1表之最大相对高度max11⎥⎦⎤⎢⎣⎡d h 根据rd dH d D F 44.3420-+=可导出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各次高度地通式: ()n F nn r d D d h 86.025.0220+-=()()5.2025.786.0652.785.32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 63.05.325.2011==d h ,查表(25.32651==d d F ,92.11002.785.11000≈⨯=⨯D t )得:42.051.0max 11→=⎥⎦⎤⎢⎣⎡d h ,max111163.0⎥⎦⎤⎢⎣⎡≥=d h d h ,变形程度过大,应重选1m . 选8.1=N 档:47.01=m ,1.361=d()()1.1925.786.0652.781.36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 53.01.361.1911==d h ,查表得48.058.0max11→=⎥⎦⎤⎢⎣⎡d h ,为安全起见再次减少变形程度. 选5.1=N 档:56.01=m ,3.431=d()()9.1625.786.0652.783.43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39.03.431.1611==d h 查表得58.070.0max11→=⎥⎦⎤⎢⎣⎡d h ,可行. G 、用推算法确定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直径首次56.01=m ,5.313.431≥=d ,需多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系数由教材表5-2查明,见(3)确定各工序尺寸及顺序A 、各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地确定,取各次i i R r =()()4.55.1482.788.08.0101≈⨯-⨯=-=t d D r ,取5.5=irB 、计算各次拉深高度:()i F i ii r d D d h 86.025.0221+-=- 第一次多拉5%,应在以后各次返回.()()32.1425.686.0652.7848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 第二次多拉2%,在第一次基础上返回3%.假想毛坯直径:()[]()62.77396502.139652.77222220≈-+⨯--=D()()93.1575.486.06562.773825.086.025.022222122=⨯+-=+-=r d D d h F 第三次按需要拉,在第二次基础上返回2%,已全部返回.173=h3、工序组合形式地确定本例按以下三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1)、按工序分散原则,均按基本工序进行(不合并),优点是模具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故障少.缺点是工序数多,生产效率低.适合批量较小地情况.2、工序高度集中,全部基本工序合并.即采用连续拉深冲压成形(多工位自动冲模).优点:生产率高,缺点:模具结构复杂,尺寸大,制造困难,成本高,使用中发生故障地可能性大.适合大量生产.3、部分工序组合,其余工序按基本工序进行.这种情况比较适合本例.但具体哪些组合,哪些分开要认真分析.(1)落料与首次拉深组合.见教材P193图10-3,结构合理,为常见之工序组合形式. (2)冲翻边预孔与翻边组合.见教材P194图10-10,其核心零件凸凹模壁厚太小易损坏. (3)冲翻边孔与冲4- 5.3小孔组合.见教材P195图10-12,模具刃口不在同一产面内,不易吃平且刃磨不便.(4)翻边与切边组合.见教材P195图10-13,一般应将切边放在最后以免冲小孔时外圆失圆,故本组合欠妥.(5)落料拉深冲底孔.见教材P195图10-14,底孔冲出后在第二次拉深时会变形.(6)冲4-5.3小孔与切边组合.见教材P194图10-11,若“凸凹模”之壁厚大于允许地最小壁厚则为可行地方案综上所述,本例决定采用落料与首次拉深合并,其余按单工序地方案.其中第三次拉深兼有整形作用.(四)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型式模具类型主要指简单模、连续模或复合模.在上一步确定工艺方案时已基本确定第一道工序为复合模,其余为简单模.模具结构型式主要指:(1)工作部件(凸模、凹模、凸凹模)地结构型式和固定方法;(2)定位及挡料零件地结构型式;(3)卸料,推顶件及压料装置地结构型式;(4)导向装置地结构型式等.本课题只需考虑指定设计地那一套模具地结构形式(模芯部分可参考教材P193-194,模架部分自行考虑),绘制出方案设计图纸.(五)其它工艺计算(只进行指定工序之模具地计算)毛坯尺寸,主要工序尺寸已在前面步骤(三)中进行,还需进行以下内容计算: 1、合理间隙地确定;2、凸凹模工作部分(刀口)尺寸地计算;3、冲压力,卸料力,压边力等地计算;4、模具闭合高度地计算;5、橡胶(或弹簧)有关尺寸地计算等.(六)选择冲压设备:详见“指导书”P22-26介绍.(七)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参照“指导书”P16表1-12.(八)绘制指定零件地工作图:应严格按照有关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地国家标准绘制.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绘制下列零件地工作图(选画3张)1、凸模、凹模、凸凹模中选择一个零件;2、上模座或下模座;3、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导柱、导套中选择一个零件;(九)撰写设计说明书按以下格式与内容编写: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一、前言(本课程设计地目地,内容等)二、冲压工艺规程地制订(零件地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地拟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型式地确定,必要地工艺计算选择冲压设备;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等)三、模具设计(方案设计图及零件工作图设计地有关说明)四、设计评价及心得体会五、参考文献资料明细表8-11冲压工艺卡片65 1.5“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设计任务书题目:罩壳零件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内容:1、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3、设计模具零件图3张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1、工件零件图1张2、生产类型按大批量生产3、生产条件按中型机械制造企业具体要求:单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1);双号:设计冲孔--切边复合模(㎝-2)模具装配图须手工绘图,图幅A1或A2,比例1:1,符合国标.装配图应包含基本视图、冲件图(排样图),标题栏,明细表,序号按顺时针(序号、名称、数量、材料、备注:标状号、热处理),标准图框.零件图3张,可电脑画,符合国标和工厂生产用图要求时间安排:11月22日――12月1日,8个工作日.综合考虑:(1)定位问题;(2)卸料、推件、顶件、压边等问题;(3)导向问题画图技巧:(1)如何阶梯剖?(2)布置好螺钉销钉(上下模对应);(3)注意正确应用国标. 设计零件附图: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kavU4。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c1f0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0.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1.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到金属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和模具设计原理。
2. 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金属材料加工能力、工程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设定:1.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并优化冲压工艺流程。
2. 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设计、制造和调试。
3.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置:1. 金属材料成形加工概论:介绍金属冲压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冲压工艺流程设计:包括模具结构设计、工艺参数选择、成形工艺规划等内容。
3. 模具设计原理:学习模具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技术。
4. 模具制造与调试:介绍模具加工制造工艺、装配调试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通过理论课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2. 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引入真实案例和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学习和应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
3. 模拟软件辅助教学: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和工艺流程仿真,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支持:1. 提供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以及丰富的教学视频和案例资料。
2. 配备先进的模具设计软件和冲压模具加工设备,如CAD/CAM软件、数控冲床等。
3. 建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室,提供实际操作场地和指导,进行模具制造和调试实践。
六、评价与考核:1. 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报告、模拟设计任务和实验成果等。
2.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展现个性和设计能力。
七、课程改进与提高:1. 定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861d2ee3169a4517623a301.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柴油机滤清器外壳底孔冲压单工序模设计系别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目录一、零件说明。
3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41、材料分析。
42、结构分析。
43、精度分析。
4三、工艺方案确定。
4四、压力中心计算。
5五、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及总压力的计算。
5六、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6七、其他主要零件的设计。
71、凹模设计。
72、凸模设计。
83、模架的选择。
94、卸料板的设计。
105、垫板的设计。
116、定位板的设计。
127、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128、弹簧的选用。
13八、压力机的选择。
13九、模柄的选用。
14十、紧固零件的选择。
14十一、各零部件的材料及要求。
15十二、该模具设计的优缺点。
15十三、心得体会。
15十四、参考文献。
17一、零件说明制件如下图所示:该制件名称为柴油滤清器外壳,其技术要求为:1,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505的m级;2,毛刺小于0.15;3,质件要求平整,不允许有拉裂、起皱的现象;4,中批量生产;材料:08F,t=1.5mm设计任务:冲出滤清器外壳底部的孔。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1、材料分析(摘自GB/T 699-1999)该制件材料为08F,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强度、硬度低,塑性极好,深冲压、深拉延性好,冷加工性、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可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化学成分(%):C:0.05~0.11,Si≦0.03,Mn:0.25~0.50,Cr ≦0.10,Ni≦0.30,Ca≦0.25力学性能:抗剪强度b 为270~340MPa,抗拉强度σb不小于300MPa,屈服强度σs为180MPa,断面收缩率60%,伸长率不小于35%。
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82cb950180eb6294dc886ca9.png)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和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A3厚度:0.5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和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QS n 6.5-0.1厚度:0.3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和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片”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 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 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f546a08bcd126fff6050b00.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冲模课程设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其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和图册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答辩1.拟定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1 份;2.设计指定冲压件的其中一道工序的冲压模(每人设计一副不同的模具),并绘制装配图和凸、凹模零件图:1 套;(注:指定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冲压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055 的m级)3.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约20页左右。
三、设计原则1.装配图的零件必须完整,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2.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3.操作方便,安全。
四、设计前的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了解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3.配备资料:(1)冲压设备资料: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2)冲模标准化资料;(3)其他参考资料:《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
五、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不符者,应与设计部门(指导老师)协商更改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合理工艺方案(1)确定基本冲压工序的性质:冲孔,落料,冲搭边,切料边等。
(2)根据基本工序的性质,数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性能,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条件等因素,考虑模具类型的同时确定工序组合和先后顺序,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016ee78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d.png)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南京工程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八月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冲压模具设计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
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冲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冲压工艺分析、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的实践能力;冲压模具标准、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初步掌握制订合理冲压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的方法;国标、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方法。
二、选题要求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
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同时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教学的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参考)本课程设计按2周时间计,具体安排请学生根据自己工作情况而定。
2、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A、方案合理,结构正确,图形完整,说明书格式规范、内容翔实70%B、创新能力 10%C、态度和纪律 10%D、答辩成绩 10%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四、参考资料《冲压手册》(修订版),王孝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贾俐俐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冲模设计应用实例》(第1版),模具实用丛书编委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王秀凤、万良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附件:一、课程设计题目(以下表格可以用CAD打开)二、选题要求1.自选题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岗位选择课程设计题目,但难度要适当高些;每个选题只允许1人完成;2.教师给题:学生可以从教师给的题目中选择1个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每个题目的选题学生不超过7人;3.自选题目时间:7月29日-7月31日;教师选题时间:8月1日-8月7日序号1序号3名称:力调节杠杆材料:板厚:5批量:大批量生产序号 2名称:弹性片材料:65板厚:2批量:中批量生产序号 4处名称:止退垫片材料:板厚:1.5批量:中批量生产名称:连接垫板材料:235板厚:3批量:中批量生产名材板批4.选题表见上表5.每位学生可以选择2个课题,供教师调整课题时参考;6.对每个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并以其中1道(或2道)工序作为冲压课程设计课题;7.填写课程设计选题表文件名称以自己“姓名”命名,于8月10日前以电子档形式发****************或qq邮箱(只要发送一次就可以)。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a39a576c85ec3a87c2c5e9.png)
目录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四、排样设计 6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7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8七、凸凹模刃口计算11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13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17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三、设计工作量:制定冲压工艺方案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 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
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①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d min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8), d min=2.4mm的要求。
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满足冲裁最小间距im. -1.5t=3mm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
孔边距12mm的偏差为-0.11mm,属于11级精度。
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零件外形尺寸:65J3.74mrri240^.52mm> 3000.52mm> R3000.52mm > R2°^.25mm 零件内形尺寸:①1000.36mm孔中心距:37 _0.31 mm结论:此零件适合运用普通冲裁的加工。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9b7ad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e.png)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背景冲压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成形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
模具设计是冲压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也成为机械、汽车等工科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进行简单冲压工艺的设计和工装的容易构思,掌握基本的模具加工工艺,提高学生对冲压行业的行业洞察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冲压工艺基础•冲压工艺概述•冲压件材料特性与材料成形性能•冲压机械结构和操作要领•冲压模具结构与分类•冲压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2. 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模具基础知识•冲压模具设计流程•冲压模具标准件与非标准件设计•冲压模具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冲压模具的加工和品检标准3. 冲压工艺应用•冲压工艺的应用领域和特点•数控冲压工艺•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冲压工艺优化和流程控制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着重实践训练。
在理论授课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实践环节中,采用小组互动式实验、案例分析和研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冲压生产场景,让学生在模具设计和冲压工艺上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锻炼。
五、课程考核与评估1. 考核形式•期中考试:笔试/上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设计作品结合考核•实习课程:实习报告/实习成果2.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习情况等方面,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具体评估标准如下:•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人机互动、思维活跃程度等。
•作业完成: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作业,包括课堂笔记、设计案例、实验报告等。
•学术诚信:学生需要遵守作业的书写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禁止抄袭、剽窃。
•实习成果:实习课程中学生需完成实际操作任务,提交实习报告,给出个人对实习经历的总结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2)序言 (3)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4)2.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4)3排样图设计与材料利用率计算 (6)4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 (8)4.1冲裁工艺力计算 (8)4.2压力中心的确定 (8)5.冲压设备的选择 (8)6.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9)7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12)7.1落料凹模外形设计 (12)7.2冲孔凸模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卸料螺钉、挡料销的选用 (12)7.3导柱、导套的选用 (13)7.4模柄的选用 (13)7.5螺钉、销的选用 (13)8.致谢 (14)9.参考文献目录 (15)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一、冲压件及要求L/mm B/mm D/mm d/mm材料厚度/mm精度批量4014208Q235 1.5IT13大批量二、主要内容1、对所给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2、确定模具的总体设计方案;3、进行有关工艺与设计计算;4、设计、选用模具零部件,绘制模具总装草图;5、绘制模具总装图和主要工作零件的零件图;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应完成的工作量1、模具装配图1张;2、模具工作零件的零件图3~4张;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序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基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
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
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冲压模具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具中所占比例为40%左右。
目前,我国冲压模具在数量、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与人才的匮乏、标准化程度低有密切关系,因此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将是促进冲压模具发展的有力措施。
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分析:(1)该冲裁件结构对称,无凹槽、悬臂、尖角等,符合冲裁工艺要求(2)由表3-11和表3-12可知,内孔和外形尺寸的精度以及孔心距的精度等级均属于一般精度要求,采用普通冲裁即可冲出。
(3)由图3-42和表3-9可知,所冲孔的尺寸及孔边距和孔间距尺寸均满足最小值要求,可以采用复合冲压。
(4)Q235是常用的冲压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
综上所述,该冲裁件的冲裁工艺性良好,适合冲压。
2.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1)由上可知,该冲裁件具有良好的冲裁工艺性,比较适合冲裁。
2)该冲裁件需要落料、冲孔两道基本工序才能成形,有以下三种可能的工艺方案: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生产,即先落料,后冲孔。
方案二:采用复合模生产,即落料-冲孔复合冲裁。
方案三:采用级进模生产,即冲孔-落料级进冲裁3)分析比较。
方案一中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率较低,难以满足大量生产时对效率的要求。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裁件的几何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生产率比方案一高,但模具结构比方案一复杂,操作不方便。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操作方便安全,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率最高,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冲出的工件精度能满足产品的精度要求。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裁生产采用方案二复合模生产3排样图设计与材料利用率计算排样设计根据工件的形状,选用有废料的单排排样类型,查表3-3得搭边a1=2.5mm,侧搭边a=2mm,采用横裁法:则条料宽度B=60mm+2×2mm=64mm,进距S=20 mm +2.5 mm =22.5 mm查表3-4得裁板误差△=0.5mm,于是得到图所示的排样图。
这里选用的钢板规格为1800mm×1180mm,则可裁得宽度为64mm的条料1800mm÷64mm=28条;每条条料可冲出工件(1180mm-2.5mm)÷22.5mm=52条。
由图3-126可计算出该工件的面积为A=931mm2,则材料利用率为n=NA/LB*100%=28*52*931/1800*1180=63.8%采用纵裁法:则条料宽度B=60mm+2×2.5mm=65mm,进距S=20 mm +2 mm =22 mm查表3-4得裁板误差△=0.5mm,于是得到图所示的排样图。
这里选用的钢板规格为1800mm ×1180mm,则可裁得宽度为64mm的条料1800mm÷65mm=27条;每条条料可冲出工件(1180mm-2mm)÷22mm=53条。
由图3-126可计算出该工件的面积为A= 931mm2,则材料利用率为n=NA/LB*100%=27*53*931/1800*1180=62.7%综上所述选择横裁法的材料利用率最高4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4.1冲裁工艺力计算因为采用弹性卸料和下出料的模具结构,这里需要计算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
F=KLtτb=1.3*[(0.75*2π*10+(40-2*√51)+2π*4)*2]*1.5*350MPa=1.3*340.7mm*1.5mm*250MPa=102.8KNF卸=K卸F=0.045*102.8KN=4.6KNF推=nK推F=4*0.055*102.8KN=22.6KN(这里K卸K推由表3-8查得。
由表3-27查得凹模刃口直壁高度为6mm,则n=6mm/1.5mm=4)4.2压力中心的确定由于该工件为形状对称的冲裁件,其压力中心位于冲裁件的几何中心5.冲压设备的选择F=F+F卸+F推=102.8KN+4.6KN+22.6KN=130KN这里选择J23-16压力机,由表1-7查得其主要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160KN最大装模高度:180mm。
装模高度调节量:45mm工作台垫板尺寸:500mm*335mm模柄孔尺寸:直径40mm6.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查表3-19和表3-20的c=(7%~10%)t,即c min=7%t=7%*1.5mm=0.105mmc max=10%t=10%*1.5mm=0.15mm磨损系数x由表3-23查得,凸、凹模的制造公差δp、δd查GB/T 1800. 1—2009并分别取IT6和IT7级公差等级,则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如下:由图可知,该零件外形为落料件,以凹模为基准1)尺寸A1=200-0.40mm x=1 δ1p=0.013mm δ1d=0.021mm A1d=(A-x△) 0+0.021mm=(20-1*0.40) 0+0.021mm=19.600+0.021mmA1p=(A id-2c min)-0.0130=(19.60-2*0.105)-0.0130mm=19.39-0.0130mm δ1p+δ1d=0.013mm+0.021mm=0.034mm2(c max-c min)=2*(0.15-0.105)mm=0.09mm即δ1p+δ1d<2(c max-c min),故模具精度合适尺寸C1=40±0.10mm δp1=0.016mm δd1=0.025mmC d=C±1/2δd=10±0.0125mmC d=C±1/2δp=10±0.008mmδp+δd=0.016mm+0.025mm=0.041mm2(c max-c min)=2*(0.15-0.105)mm=0.09mm即δp+δd<2(c max-c min),故模具精度合适尺寸C2=14±0.14mm δp2=0.011mm δd2=0.018mm C d=C±1/2δd=14±0.009mmC d=C±1/2δp=14±0.0055mmδp+δd=0.011mm+0.018mm=0.029mm2(c max-c min)=2*(0.15-0.105)mm=0.09mm即δp+δd<2(c max-c min),故模具精度合适该零件的内圆为冲孔件,凸模为基准尺寸B=80+0.20mm x=0.75 δp=0.008mm δd=0.012mm B d=(A+x△)0-0.012mm=(8+0.75*0.20)0-0.012mm=8.150-0.012mm B p=(A id+2c min)+0.0080=(8.15+2*1.05) +0.0080mm=8.36+0.0080mm δp+δd=0.008mm+0.012mm=0.020mm2(c max-c min)=2*(0.15-1.05)mm=0.09mm即δp+δd<2(c max-c min),故模具精度合适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7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7.1落料凹模外形设计7.2卸料螺钉、挡料销的选用查JB/T7650.6-2008得:圆柱头内六角卸料螺钉M10×50JB/7650.6-2008。
材45钢,硬度35-40HRC。
查JB/T7649.10-2008得:固定挡料销A6JB/T7649.10—2008。
材料45钢,硬43-48HRC。
7.3导柱、导套的选用查GB/T2861.1-2008和GB/T2861.3-2008得滑动导向导柱A22×160GB/T2861.1-2008。
材料20Cr,硬度60~64HIRC(渗碳)。
滑动导向导柱A25×160GB/T2861.1-2008。
材料20Cr,硬度60~64HRC(渗碳)。
滑动导向导套A22×80×28GB/T2861.3-2008。
材料20Cr,硬度58-62HRC(渗碳)。
滑动导向导套A25×80×28GB/T2861.3-2008。
材料20Cr,硬度58-62HIRC(渗碳)。
7.4模柄的选用根据初选设备J23-25模柄孔的尺寸,查JB/T7646.1—2008得压入式模柄A40×110JB/T7646.1-2008。
材料选用Q235A。
7.5螺钉、销的选用查表3-40,选M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直径为d6mm的圆柱销。
上、下模螺钉直径相同,但长度不同。
销规格一致。
部分: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T70 43-48HRC M6×55。
材料45钢,头部硬度下模部分: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T70.1-2008M6×50。
材料45钢,头部硬度销GB/T119.2-20006×40。
材料T10A,硬度56~60HRC。
8.致谢首先,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我课程设计和论文的整个完成过程中都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心血,你给了我热心关怀和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