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临夏市新华小学姬铖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立体图形》。

我的说课分为两个部分:一、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与图形,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课堂实践活动,逐步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初步理解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理解相关概念。

(四)教﹑学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形状为圆柱﹑球形的生活用品和装这些用品的盒子。

2﹑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积木。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本课时,我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整体到部分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研究问题。

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依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刚入学不久,接受能力有限这一现实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做了一些调整:将原本一课时的内容分为两课时,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本课为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感知物体的形状。

这一环节通过看——说——分—议四个层次来完成。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原因,当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她)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内容:(第32页、第三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立体图形和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老师: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谁来了(出示蓝猫的图片)学生:是蓝猫老师:对,蓝猫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赶快打开来看看!老师:你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喜欢?老师:蓝猫还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1、学生六人小组活动,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分得一样样吗?(如果有学生分错,将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自己改正过来。

)3、揭示概念。

师:每类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图形都住在立体王国里,所以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师:蓝猫先生说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把桌上的东西放回篮子里。

b、摸一摸1、拿出学具。

师:请你轻轻地拿出这些图形玩一玩。

可以看一看它和别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滚一滚看哪个物体滚得远。

(1)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2、学生依次汇报: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立体图形的理解》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立体图形的理解》,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理解,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名称,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教材简析立体图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感知,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教学时,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一些我们需要的图形,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每种图形的特点,并加以使用,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记住(2)培养学生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水平(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和与人合作的意识4、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水平。

5、教学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观点比较薄弱,动手操作水平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教低,学生接受水平较差,学习水平差别较大。

本节课估计总结特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方面存有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教法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使用中感悟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帮小动物小狗、小毛理解物体为主线,在感知中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理解并记忆各自的图形特征。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说一说,找朋友,猜一猜,做游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操作、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与教法想适合,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的直观演示。

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且能够辨别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还不够熟悉,我将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将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模型,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名称,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名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吗?说说看。

”(教师出示图片)2.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3.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在生活中已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一些认识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1)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示范正确名称,并让学生跟着说几遍。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立体图形像什么?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4)学生回答:“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正方体正正的,方方的;圆柱圆圆的,直直的;球圆圆的。

”(5)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卡片,让学生把每个名称卡片贴到相应的模型上。

2.深入了解立体图形(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2)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立体的,但形状不一样。

”(3)教师总结:“对的,这些立体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立体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来识别它们。

”(4)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3.联系生活实际(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回答:“长方体可以用来做书桌、书架;正方体可以用来做骰子、魔方;圆柱可以用来做笔筒、电线杆;球可以用来做足球、篮球等。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

3.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相关的图形卡片或PPT。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可用积木、塑料球等代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书本、礼盒、水杯、足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

圆柱:有两个大小相等、互相平行的圆形底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球:所有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形状为圆形。

2.使用图形卡片或PPT进一步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分发学具,让学生根据教师指示,找出并分类立体图形。

将所有长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正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圆柱放在一起。

将所有球放在一起。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从学具中挑选一个立体图形,并轮流描述其特征。

其他小组成员需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基本特征。

2.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得内容就是认识图形(一)立体图形.我说任教得班级就是一年级得孩子,据我对她们得了解,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得物体与玩具,因此她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得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得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得空间观念。

这堂课所要达到得目标就是1、通过操作与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得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与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得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就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得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以下就就是我设计得教学环节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通过flash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各样得生活用品.让孩子们认一认说出认识得物品.活动一分一分通过卡通人物贝贝给孩子们提出要求“您能把形状相同得物品放在一起吗?”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瞧到大家都分得差不多了得时候,整顿好纪律,派个别小组得代表上来展示分法,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分。

在交流过程中同小组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揭示课题:保留好孩子们在白板上分出得物品同时展示贝贝得分法,揭示并板书课题,这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得立体图形.2、活动二:瞧一瞧,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感受,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请大家任选其中一个物品瞧一瞧,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在小组内说说您得感受.小组交流,师倾听。

派代表汇报。

(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说得完整)生1:(举起物品)我拿得这样东西圆乎乎得,它没有平平得面,放在桌上可以任意滚动。

师:象这样形状相同得物品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共同得名字,您知道叫什么吗?(球)(板书:球,)同样揭示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接下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瞧到得长方体,圆柱与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得花外衣,您们还认识吗?请瞧我把牛奶盒得花外衣去掉就是什么?(长方体)魔方得花外衣去掉又就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得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得花外衣去掉呢?(球)ﻫ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得样子就就是它们对应得几何图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拼组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拼图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世界的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它们的特点。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触摸、观察、拼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学生可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几乎为零。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此外,还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述,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24新编)中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说课设计。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一、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拼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基本特征。

难点:区分相似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准备实物教具: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

多媒体资源:PPT演示文稿,包含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引出“图形王国”的故事,介绍各种立体图形作为王国的居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将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外观。

(二)新知讲授PPT演示:利用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我会逐一介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用彩笔勾勒出这些图形的轮廓。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1、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 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正确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实物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卡片则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立体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一些设想。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这种理念下,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这样的教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所以本课我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2、学生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3、、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小组内共同试试看,进行分类。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寺坪小学黄晓霞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简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由于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前。

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认识立体图形》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是学习平面图形和几何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2)用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实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结合教法,学生的学法是:探究体验法。

学生采用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贴一贴、滚一滚、搭一搭等自主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和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一﹚快乐自学1、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把图形分一分,想一想你们是怎么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2 、分好后,小组成员在一起说一说,并做好向全班交流的准备。

﹙二﹚激励导学1、迁移引新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逛一逛,你们想不想去呀?生:想这是图形王国的大门,你们想不想打开这个大门呀?生:想。

“闯过了问题关,图形王国的大门就很快向你们敞开,有信心和勇气来闯关吗?”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小组交流(1)第一关,分一分,揭示概念。

分组活动。

同学们在小组长的的带领下把图形分一分,想一想你们是怎么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教师巡视。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

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

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 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
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
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
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
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
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主动探究;
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咼。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
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

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