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纲
一、题型: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名词解释10分
4、问答题20
5、作文30
二、复习资料
1、选择题来源于教材文学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常识,古代
文学的作家作品知识,可给学生范围,主要在教材前十讲,此题不宜复习,亦可拉开得分距离。

2、填空题范围亦在前十讲,如汉字的演变、六书、现代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等,
内容较简单,另外,可告诉学生,高适《燕歌行》欧阳修《蝶恋花》黄庭坚《登快阁》考诗词填空。

3、名词解释
1.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是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的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4.《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5.修辞:
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表达效
果。

也可以当名词用,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还可以指修辞学。

6.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辞格。

包括两类:换用音同或者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的音仿;换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词素仿造新词语的义仿。

7.楚辞
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8.《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所编,收录18位词人的词500首。

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标志着词体特征的确立,奠定了词体发展的基础。

所选的词多描写女性与爱情,呈现出缛采轻艳、绮靡温婉的词风。

9.婉约派
婉约派与豪放派分庭抗礼,是一个重要的宋词流派,婉约词被认为是词家正宗。

北宋婉约词派名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人,他们在艺术上建立起了严整的艺术规范。

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讲究格律,在词艺上作了深化。

10.文赋
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接近于古文。

文辞清新秀美,抒情状物,均以个人体验为主,如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11.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人学者,把为文与救世结合起来,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

他们借助儒家复古运动的旗帜,带领一批作者致力于古文(即散体文),反对骈体文,文学史上称之为“古文运动”。

12.桐城派:
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以安徽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

他们以古文正宗自命,提倡通经明道,继承孔孟、程朱道统。

方苞提出“义法”论,刘大櫆标举“神气”说,姚鼐则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成为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时有“天下文章出桐城”之说。

13.“临川四梦”: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

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

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4.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
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表演上有一人主唱。

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15.“三言”、“二拍”:
短篇小说的创作在明代非常活跃,冯梦龙编撰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凌濛初编撰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两拍”。

4、问答题
1.词语意义的锤炼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意义是词语的灵魂,也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尤其对同义词语而言,它们之间的表意基本相同,但又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锤炼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力求准确妥帖。

其次,力求配合得当。

再次,力求色彩鲜明。

2.古代汉语中,在哪些情况下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请举例说明。

答:(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时一般也前置。

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为了突出宾语或强调宾语的单一性,用“是”、“之”为标志把宾语提到动词之前。

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论语•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3.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被动句式有几种?请举例说明。

答:主要有“于(於)”字句、“为”字句、“见”字句、“为……所”式、和“被”字句等。

如:郤克伤於矢。

(《左传·成公二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贾谊《过秦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陈涉世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特点:(1)汉语形态变化不发达,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两种主要语法手段。

(2)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

(3)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4)有丰富的量词,有语气词。

5.与印欧语系相比,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各有哪些特点?
与印欧语系语言比,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1、语音方面的特点: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这三个方面的特点,综合构成了它独有的声音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特色。

2、语汇方面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方式灵活多样。

3、语法方面的
特点: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词类和句子没有对应关系;量词十分丰富,有大量的语气词。

6.什么叫双关?语义双关和借喻有什么不同?
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辞格。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

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形成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7.简述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坡以天纵之才,不愿蹈袭柳永,他改革词体,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在词中表现男子汉的豪情,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与之相应地,他还变革了词风,“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如用题序、用典故移植到词中。

豪放词派由苏轼开端,但追随者不多,主要有黄庭坚、晁补之。

8.赋的特征
赋有其自身的形式特点和文体规范。

第一,赋主要是咏物说理,取材广泛,而不是抒发情感。

第二,赋最基本的语言手段是铺陈,注重文采,就是使用丰富的辞藻进行描述。

第三,采取设辞问答的基本文体框架和散文化句式之外,还继承了“赋诗”传统,讲究语言的和谐美,每句中的字数基本上是以四言六言为主,整体语言风格介于韵散之间、诗文之间。

9.简述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答:第一,《西厢记》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折的长篇巨制。

第二,卓越的人物塑造艺术。

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第三,词章美轮美奂。

第四,矛盾冲突的设计精妙绝伦
10.简述词与散曲的异同
词与散曲有不少共同之处。

它们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合乐的歌辞,词有词牌,曲有曲牌。

后来,由于文人的参与创作,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
学发展。

词和散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它们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

它们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

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差别。

其配合的音乐系统有差别,词是配合燕乐的,散曲是配合北曲的。

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散曲以豪放为本色,追求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从句式与押韵上看,词与散曲都采用长短句句式,但词牌句数与字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减。

而散曲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增加衬字,突破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更加口语化、俚俗化。

散曲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在内容上看,词以表现男女恋情为主,爱情题材最多;散曲内容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画市井风情等,较为广泛。

在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神;散曲则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

11.说说古代散文的形式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有广、狭二义之分。

就广义而言,其文体范围不仅包括记言、记事、抒情、写景、论说、杂感以及经传史书之类的散体文,而且还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

就狭义而言,散文即指散体文,又称“古文”,它不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

(1)、与诗歌相比:诗歌讲究韵律,而散文则形式自由,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表达方式随便。

(2)、与赋体文相比:赋体文讲究铺叙,而散体文以叙事说理为主,不以铺陈描绘为能事。

(3)、与骈体文相比:骈体文讲究对偶、四六、平仄、声律、用典等,而散文则都不讲究这些。

12.说说《酒德颂》的思想内容
文章通过对“唯酒是务”的大人先生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不受时空束缚,行无踪迹,居无定所,睥睨世俗,蔑视礼法的“大人先生”形象,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对自己的反对者的蔑视,其中透露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和高扬人格的力量,正是这种气概和力量最终感化了自己的反对者,并让它们不再反对自己。

因此,这篇文章表面上看似颓唐,其实却饱含了十分乐观的战斗精神,是道家“外柔内刚”思想的最好体现,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