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4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一、食物与摄氏1、食物与能量:(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单位是千焦。
(2)蛋白质和糖类的热量价都是16.7千焦,脂肪的为37.7千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
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粗纤维都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它们在人体内是通过氧化释放能量的。
(1)水不能提供能量,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体所需是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3)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脂肪是贮能物质,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时,脂肪才会分解提供能量;(5)钙、铁、碘、钠、磷等多种无机盐,它们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钙的儿童会患佝偻病(缺钙的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 ;缺铁会患贫血;缺碘会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6)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具有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心血管病等作用。
(7)维生素:既不是能量物质也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量少,但作用非常重要。
若缺乏会患某些疾病,如缺V A会患夜盲症;缺V h1会患脚气病;缺V C 会患坏血病;缺V D会造成人骨质软化等。
二、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注:(1)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九年级上第四章科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第四章科学知识点世界如此广阔,任何时刻都有无数的科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流动,而我们应该怎样去探索和理解这些知识呢?科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和揭示真理。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第四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不同科学领域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一、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一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运作机制。
二、地球科学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自然现象。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知识。
地球由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地幔和地壳等部分组成。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构造变动和地质变动两种类型。
构造变动指的是地壳板块的移动和变形,而地质变动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成和变化。
三、物理科学物理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光的传播和成像。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真空中以及各种介质中传播。
通过反射、折射和投影等现象我们可以实现光的成像。
四、化学科学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过程,而化学方程式则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公式。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五、天文科学天文科学研究宇宙中天体的结构、运动和属性。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太阳系和恒星的知识。
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
而恒星则是宇宙中自发光的天体,从地球上观察可以看到不同形态的恒星,它们具有不同的亮度、大小和颜色。
六、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满足人民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过程。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复习分析
物理性 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胃肠 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 消化
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 作用,使食物分解,变
为可吸收的物质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 位具有吸收作用?其吸收的 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态 的作用。
及 前磨牙: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
功 磨牙之前,共8个。其主要功能是为
能
了协助尖牙撕__裂__及__协__助_磨牙捣碎食物
的作用。
分 磨牙(臼齿):位于前磨牙之后,
共 12 个 , 结 构 复 杂 , 作 用 是
_磨__碎__食__物__。
• 青少年中发生率最高的牙病
龋齿
俗名蛀牙
说一说:龋齿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唾液腺:有三对,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内含唾液淀粉酶
胃 腺:胃壁粘膜内陷,可分泌盐酸、粘液、
胃蛋白酶等
消
化
胰 腺: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
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腺
肠 腺:位泌的于肠小液肠呈粘碱膜性中,的微含小消腺化体蛋,白分质、
淀粉和脂肪的酶
肝 脏:最大的消化腺腺体,分泌胆汁,储
于胆囊。胆汁呈碱性,无消化酶,
但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 分的过程。
消化
1、探究活动: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统一的概念和原理:
平衡;能量;演化;结构与功能 3、科学史的内容:
九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1. 七大营养素是指 糖类 、 蛋白质 、 脂肪 、 无机盐 、水、 维生素 、粗纤 维。
2.营养素作用 供能 物质 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糖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非供 能物质直接吸收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无机盐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的微量有机物 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粗纤维 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等 3.缺少无机盐可能会引起的病:铁:贫血; 碘:甲状腺肿大;钙:佝偻病(幼年)或骨质疏松(成年)锌:食欲不振。
4.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名称缺乏症 维生素 A夜盲症 维生素 D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维生素 B 1脚气病 维生素 C坏血病 5.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 1)结构示意图: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2)龋齿的形成: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收起龋齿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条消化道 和 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 组成。
2.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② 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整理 第一节:《食物与摄食》① 糖类② 蛋白质③ 脂肪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 长 , ②内壁有许多 皱襞 , ③小肠内壁有 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 消 化液 ,⑤小肠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
5.酶: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也叫生物催化剂。
特点: 专一 性、 高效 性、 多样 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pH 、 温度 等。
第三节 《 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浆: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基础知识整理
九年级《科学》第四章基础知识整理一、 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 氧化 时所产生的 热量 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5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②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③ 唾液腺:分泌 唾液 (内含淀粉酶),流入 口腔 ;④ 胃腺:分泌 胃液(内含蛋白酶) ,进入 胃 ;⑤ 肝脏:分泌 胆汁,暂存 胆囊 ,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 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⑥ 肠腺:分泌 肠液(内含多种酶) ,进入小肠;⑦ 胰腺:分泌 胰液(内含多种酶) ,进入小肠。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食物与营养【中考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牙的结构和功能等 【常考题型】选择题、资料分析题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
8千焦,脂肪为37.7 千焦。
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 、P —骨质疏松症;缺Fe —缺铁性贫血;缺Zn-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I —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促进消化。
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E肌肉萎缩谷物胚芽、绿叶5.动物的摄食:(1)海葵——触手捕食(2)昆虫-—口器:舐吸式——蝇类 虹吸式—-蝶类 咀嚼式——蝗虫、蚕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3)鱼类—-滤过方式(4)青蛙—-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喙(6)猫—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7)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4章)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4章
4.1 食物与摄食
4.1.1 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
4.1.2 了解牙的结构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4.2.1 清楚人体消化吸收食物的过程(重,难点)
4.2.2 各种酶的作用,及酶的专一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4.3.1 了解血液中三种血细胞的作用及特征
4.3.2 心脏结构及心脏内血液的流向(重,难)
4.3.3 人体内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过程(重)
4.4 能量的获得 4.4.1 糖类+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4.4.2 动物无氧呼吸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植物无氧呼吸 葡萄糖——酒精+能量(少量)+二氧化碳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4.5.1 糖,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与储存
4.5.2 泌尿系统的各器官与功能
4.5.3新陈代谢(重)
4.6 代谢的多样性
4.6.1 自养,异养
4.6.2 微生物,腐生生物,寄生生物,发酵
酶 酶
酶。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三态、性质统一性和物质的变化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排列紧密;液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气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小,分子间距离较大。
物质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固-液-气的相变过程。
二、性质统一性物质的性质统一性是指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物质的性质是相同的。
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导致的。
例如,水的冻结点为0℃,沸点为100℃,但无论水处于哪种状态,它的化学成分和基本性质都是相同的。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其状态或形状时,其化学成分保持不变的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冰,散射光的颜色改变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变化。
例如,铁锈生成、木炭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四、物质的分子物质中最小的、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单位是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其性质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子模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连接而成。
五、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单质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氢气(H2)等;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
六、物质的分离和纯净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组分分开的过程。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沉淀、蒸馏等。
九年级科学上第四章能量与代谢
【知识点梳理】[第四节 能量的获得] 氧化供能:糖类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无氧呼吸:葡萄糖 乳酸 + 能量 (少量)[第五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1、血糖: 血液 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0.1% 。
2、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 十 贮存的能量 。
3、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以 汗液 形式排出 —— 皮肤 ;以 气体 形式排出 —— 呼吸系统 ;以 尿 的形式排出 —— 泌尿系统 。
4、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细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尿液由膀胱经尿道排出。
5、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形成尿液 的器官。
6、尿的生成和排出 泌尿系统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尿的生成:血浆 原尿 尿液尿的排出: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7、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8、新陈代谢包括 同化作用 和 异化作用 ,是生物生存的 基本条件 ,也是生命的 基本特征 。
[第六节 代谢的多样性]1.微生物指自然界的 细菌 、 真菌 和 病毒 。
2.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 自养 和 异养 ,异养又包括 腐生 和 寄生 两类。
3.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 异养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 发酵 。
重吸收 过滤 血浆(含废物较多) 血浆(含废物较少) 原尿 尿 重吸收 过滤 含废物较少含废物较多 尿【例题讲解】例1:校运动会上,小利参加完长跑比赛,感到大腿肌肉酸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有氧化锡产生乳酸分析:剧烈运动的时候,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大大加强,但还是不能满足骨骼肌肉对氧气的需要,这时的骨骼肌细胞处于暂时的缺氧状态,于是骨骼肌细胞就进行无氧呼吸。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四章生物部分复习资料2019.12.11一、七大营养物质:(1(2物肥膘等(3)蛋白质制品、牛奶、鱼、瘦肉(肥肉属于脂肪类)。
(4见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5(6)水:不提供能量,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生化反应均要在水溶液中才会反应,体内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运输.(7)无机盐:不提供能量,归纳:(1脂肪含有的能量最高,糖类和蛋白质一样,但是糖类为人体主要提供能量物质。
(2)(3(可以这样记忆:7类物质,3类需要消化才能吸收,3类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1类既不消化也不吸收)(消化道和循环系统示意图)二、消化系统1、什么是消化: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什么是吸收: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和消化的区别:吸收是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消化是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一般物质需要先消化再吸收,同时吸收不需要酶参与,而消化需要酶的参与。
3、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4、人体消化道:(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具体路径为: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①肝脏②胃③胰④小肠5、消化腺:一类为在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数量甚多,都是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6、口腔:初步消化食物,但是对食物无吸收功能,其中唾液腺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形成麦芽糖,7、咽: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对食物无吸收作用8、食管:能蠕动,把食物推入胃中,对食物无吸收作用9、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含胃腺、可以分泌胃液,对蛋白质可以初步消化,胃也有吸收功能,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10、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为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开始的一段称为十二指肠。
11、大肠:也有吸收功能,可以吸收水、无机盐12、小肠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1)小肠很长,有5-6米(2)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可以增大消化和吸收面积;(3)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均有助于食物消化;(4)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助于吸收。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4.1 食物与摄食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维生素B1脚气病米糠、麦麸、卵黄、酵母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鱼肝油、卵黄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三、动物的摄食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系统三专题知识点总结+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专题知识点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一条中通的管道,从上到下有、咽、食管、、、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道外的、肝脏、和消化道壁上的、,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葡萄糖②蛋白质→ 氨基酸③脂肪→ 甘油与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②内壁有许多,小肠内壁有,③小肠内有多种,④小肠有丰富的。
拓展:(1)小肠长约5-6米,可以增加食物的停留时间。
(2)小肠表面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表面又有微绒毛,使小肠内表面积达200平方米;大大地增加了小肠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面积(3)小肠内消化液的种类多,如肠液、胆汁、胰液。
(4)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为一层上皮细胞,有利营养物质的吸收。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6、酶的定义: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有些酶是RNA,不考)(2)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7、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小肠二、人体的血液和循环①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1、观察心脏——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向全身。
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四章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第一节食物与营养一.探究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1、提出问题: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2、建立假设:不同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3、设计实验方案:将食物燃烧,利用燃烧释放的热给水加热,比较水升高的温度。
注意:(1)实验中如何选择食物?选用不同的食物如花生仁、大米、牛肉干。
(2)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用等量的水,相等质量的食物。
(3)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水的质量,水的初温、末温,食物的质量。
(4)每个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为什么会有偏差?所用实验材料颗粒、装置不同、是否燃尽等因素。
(5)怎样才能尽量减少燃烧时热量的散失?实验中注意挡风、火焰不要过分远离试管。
4、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样品重/克水量/毫升水温/℃水温变化/℃燃烧前燃烧后花生仁5大米5牛肉干55、得出结论:不同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富含脂肪的花生仁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注意:如果同等质量的一种食物在身体细胞内被完全氧化,你估计释放出的能量比你的实验结果多还是少?为什么?物质在体内体外均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理论上等质量的物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应等于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但是由于实验时:(1)所选物质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单一,(2)物质可能没有完全燃烧(3)有部分热量的散失(受风的影响、试管的吸热、食物在酒精灯上点燃等),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思考与讨论:(1)每个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为什么会有偏差?所用实验材料颗粒、装置不同、是否燃尽等因素。
(2)怎样才能尽量减少燃烧时热量的散失?实验中注意挡风、火焰不要过分远离试管。
二、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蛋白质的热量价为16.8千焦/克,糖类的热量价为16.8千焦/克,脂肪的热量价为37.7千焦/克。
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它的热量价也各不相同:脂肪﹥蛋白质=糖类三、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1、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存在于大米、马铃薯、麦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梳理汇编
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更多精品文档更多精品文档5.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 舐吸式 ;蚊类 :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肛门 。
②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九年级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第四章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九年级科学课程的第四章则涉及了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探究这些知识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我们常说的物质,其实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我们认识物质的起点。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来认识不同的原子,并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溶解与饱和每个人都有过用水溶解糖的经验。
但是你是否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而当溶液中的溶质无法再被溶解时,我们称之为饱和。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溶解的原理,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还将探索饱和溶液的特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我们常见的两类物质。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则具有相对较差的这些性质。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常见应用。
同时,我们也将了解到有些物质既具有金属的特性,又具有非金属的特性,这种物质被称为过渡金属。
第四节: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溶液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化学物质。
柠檬汁的味道酸,肥皂水的性质碱性,而自来水则呈现中性。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酸碱溶液的定义,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探讨它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五节:火山喷发与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带来了巨大的火山喷发物和熔岩流,而地震则是地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震动。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了解它们对地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进行预测和防范。
通过深入探究以上知识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奥秘。
科学不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一部分。
希望本文能激发你对科学的兴趣,让你从身边的现象中发现科学的真谛,创造属于自己的科学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生物知识点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①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②蛋白质→氨基酸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一、酶(1)酶的概念(2)酶的作用特点(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
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
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2) 制订实验计划: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5的要求操作。
②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
③取出试管,冷却,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3支试管中(3)高)②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1、5、2、3、4的步骤操作?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注入氢氧化钠和盐酸之前淀粉可能已被分解,导致3支试管中溶液加碘后均不变蓝)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 的影响)4.3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红细胞(1)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3)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1)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
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2)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4、血小板(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症 5、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1)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症 三、 心脏和血管 (1)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部的中部偏左下方(2) 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以及瓣膜的作用:与心房相连的都是静脉: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与心室相连的都是动脉;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质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血浆占血液(红色)%45%55室。
(3)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一般约需0.1秒,舒张一次约需0.7秒,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收缩1次约需0.3秒,舒张1次约需0.5秒。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四、血液循Array环: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1)体循环过程: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2)肺循环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2、重要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3、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二、脉搏与血压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人在12~18.7千帕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人在8~12千帕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4.4(1)废物的排出我们在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①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②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3)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收集管收集进入肾盂。
原尿和血浆相比,除缺少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成分如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完全相同;尿液与原尿相比,除缺少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所含比例增多。
(4)尿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五、水盐平衡(1)水盐平衡的意义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水的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称为水的平衡。
①人体通过下列途径获得水分:a.食物: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中摄入水约为900毫升。
b.饮水: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c.细胞呼吸:一般情况下,每日细胞呼吸作用生成的水约为300毫升。
其中主要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②人体通过下列途径排出水分:a.呼吸蒸发:成人每日由呼吸蒸发的水分约350毫升。
b.皮肤蒸发:成人每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毫升。
c.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毫升。
d.肾脏排出:成人一般每日尿量约为1000毫升~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
(3)无机盐平衡①人每天通过饮食摄入无机盐的量和每天排出无机盐的量是保持平衡的。
②肾脏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
六、营养的方式(1)自养①概念:无论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② 植物适应自养生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