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301确定位置.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函数、几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坐标系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提高利用坐标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利用坐标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坐标系图,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坐标系图,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系图上,自行解决一些确定位置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有关坐标系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坐标系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点间的距离,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的距离,以及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这些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坐标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两条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新知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坐标系中两点间,以及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过程。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坐标系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例如,假设有一个教室,如何用一个坐标来表示教室中一个学生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两条直线的距离的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两条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坐标系模型来实际操作,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两条直线的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确定位置》主要包括坐标系的概念、点的坐标、坐标系的应用等内容。
本章通过引入坐标系,让学生掌握用坐标描述点的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对图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坐标系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2.能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坐标计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点的坐标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坐标系和点的坐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画图、计算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中图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表示方法,展示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画图、计算等,巩固坐标系和点的坐标的知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坐标系和点的坐标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地图等,拓宽视野。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坐标系和点的坐标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坐标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2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和点的坐标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坐标系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坐标系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持,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坐标系的性质,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能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坐标系的性质,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坐标系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意义和作用。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坐标系的图像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3.坐标系教具:准备一些坐标系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坐标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标记、体育比赛中的得分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这些位置。
从而引出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介绍坐标系中点的表示方法。
同时,展示一些坐标系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帮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意义和作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坐标系的性质,学会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坐标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坐标系作为一个新的数学工具,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坐标系,体会坐标系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定义,了解坐标系的性质,学会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的定义,坐标系的性质,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
2.难点: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体会坐标系的运用。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坐标系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描述物体的位置等。
2.准备坐标系的相关图片或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你要描述学校图书馆的位置,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找到教室门口的位置,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思考,引出坐标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坐标系的图片或模型,向学生介绍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坐标系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坐标系的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案1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坐标系的含义,以及学会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对坐标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坐标系的运用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能熟练地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确定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难点:坐标系的运用和理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坐标纸、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影院座位、棋盘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实例中的位置。
通过实例引入坐标系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坐标系的定义,解释横轴、纵轴、原点、正方向等概念。
通过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表示出给定的点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坐标纸和直尺画出给定的点,并标出其坐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确定某个物体的位置、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这些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案1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坐标系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数对的表示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用数对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对坐标系的概念理解,以及数对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道具和课件。
2.学生准备:回顾和巩固七年级学习的坐标系知识,对数对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坐标系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坐标系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介绍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能够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
2.难点: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坐标系图,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关于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如坐标轴、原点等。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引发学生的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坐标系中的点,让学生尝试确定这些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出确定点位置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在坐标系中,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是如何确定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坐标系的性质,以及学会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坐标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但对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坐标系的表象,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坐标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坐标系的性质,学会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的性质,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2.难点: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坐标系的作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坐标系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坐标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如商场购物、电影院等,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场所中某一点的位置。
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习的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坐标系,发现坐标系的特征。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坐标系的各种例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坐标系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坐标系的问题,如坐标系的起源、坐标系的组成部分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301 确定位置.1 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 确定位置一、学生起点分析《确定位置》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的确定》第一节内容。
本章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确定位置》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
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用一对数表示物体在平面内所在的位置,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难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本课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
第一环节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若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导入新课:怎样确定位置呢?——§3.1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分类讨论,探索新知1.温故启新(1)温故: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答:一个,例如,若A点表示-2,B点表示3,则由-2和3就可以在数轴上找到A点和B点的位置。
总结得出结论:在直线上, 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2)启新:在平面内,又如何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实例,请谈谈自己的看法.2.举例探究Ⅰ. 探究1(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指定的位置?(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4) 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结论:生活中常常用“排数”和“号数”来确定位置.Ⅱ. 学有所用( 你能用两个数据表示你现在所坐的位置吗?结论:生活中常常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位置.Ⅲ. 探究2.据新华社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0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吉祥路一带,即北纬39°38′,东经118°11′.这次地震中,有24万人丧生,是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特大灾难之一.你能在地图上找出震中的大致位置吗?结论:生活中常常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位置.Ⅳ. 探究3下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图中1厘米表示20海里).对我方舰艇来说:(1)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2)距我方潜艇20海里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4)如何表示敌舰A,B,C的位置?结论:生活中常常用“方位角”和“距离”来确定位置.Ⅴ. 延伸阅读船只定位人们有时用两个角度确定海上航行船只的位置,如图,对于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A,海岸线上的B,C两个观测点上只要同时观测到船只相对于每个观测点的方位角,即可准确确定这艘船只的位置.这是因为,对于固定的点B,C,船只A既在射线BA上,又在射线CA上,两条射线的交点就是这艘船的位置.结论:生活中常常用两个“方位角”来确定位置.学有所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类似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实例?3.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答: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若设这两个数据分别为a和b,则:a表示:排数、行数、经度、方位角、方位角……b表示:号数、列数、纬度、距离、方位角…….4.议一议.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请举例说明.答: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3个数据.如,在多层的电影院中确定位置就需要知道几层几排几号共3个数据.第三环节学有所用.1.在平面内,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A.3楼5号B.北偏西40°C.解放路30号D.东经120°,北纬30°2.海事救灾船前去救援某海域失火轮船,需要确定()A.方位角B.距离C.失火轮船的国籍D.方位角和距离3.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家的位置吗?4.观察如图所示象棋盘,回答问题:(1)请你说出“将”与“帅”的位置;(2)说出“马 3 进 4”(即第 3 列的马前进到第 4 列)后的位置.5.举出在空间确定物体位置的一种方法,在你的方法中用到了几个数据?第四环节感悟与收获1.知识能力:(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了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并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三个数据.2.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2)分类讨论;(3)感受生活—认知规律—运用规律.第五环节分层作业教材习题3.1第1,2,3题;用适当的方法向你的同学介绍你所熟悉的一处西安旅游景点的位置;板书设计:§5.1确定位置(一)一.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确定位置的方式.1.用“排数”和“号数”2.用“行数”和“列数”3.用“经度”和“纬度”4.用“方位角”和“距离”5.用两个“角度”二.结论: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GPS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
2.理解纬度和经度的定义,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3.学会使用GPS设备获取自己所在的位置信息,并能够在地图上标注出
来。
4.实现通过GPS坐标信息的的精确定位。
二、教学内容
1.纬度和经度的定义及其坐标系表示方法。
2.GPS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3.GPS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4.学生自己获取GPS坐标信息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纬度和经度的定义,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2.GPS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3.学生自己获取GPS坐标信息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纬度和经度以及坐标系表示法(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纬度和经度的定义,以及坐标系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确定位置》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确定位置》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确定位置”主要介绍坐标系的建立和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初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坐标系的初步概念有所了解。
但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建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实际问题与坐标系有效结合,因此,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系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2.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坐标系,并能用坐标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坐标系,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坐标系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坐标纸,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商场购物时的定位问题,引出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建立方法,如在空间中的坐标系,或非标准坐标系中的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坐标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坐标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表示出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函数、几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坐标系的认识和利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掌握坐标系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构成,理解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表示出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利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构成,理解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表示出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教学难点:坐标系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准确地表示出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坐标系的相关图片和实例,以及用于实践活动的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个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例如:“如果你在地图上看到一个位置,你如何告诉别人这个位置在哪里?”让学生认识到坐标系在表示位置方面的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1确定位置

2.坐标表示方法的准确性,提醒学生注意细节,避免犯错。
3.坐标变换的规律,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提升,我将布置以下几类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坐标系的绘制,并在给定的坐标系中标出特定点的位置。此外,还包括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坐标变换等基本操作,以帮助学生巩固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坐标平面图来确定物体位置,能让学生根据描述找出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并能在坐标平面上表示出来。
-设计实际应用题,如地图上的位置寻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坐标定位。
3.能够运用坐标变换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理解平移和旋转对坐标的影响。
-通过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坐标的平移和旋转。
-强化正面反馈,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坐标系统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几何图形和坐标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确定位置”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坐标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够准确。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情境有效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交流,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建立起坐标系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建立、点的坐标表示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函数、几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坐标系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坐标系的直观印象,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理解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能利用坐标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的建立,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2.难点: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坐标系模型。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个地点的位置。
进而引出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坐标系的建立方法,介绍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如(x,y)。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点,用坐标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表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点A(2,3)和点B(3,2)的位置关系,或利用坐标系求解实际距离等。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 确定位置教案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情景导入引言:美伊战争美军从地中海、红海、波斯湾三艘航空母舰上对巴格达发射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当时巴格达一片火海,美国的导弹为何会打得那么准?回顾一下神舟十三号着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茫茫草原上是怎样找到翟志刚的,他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实际上这都有赖于“卫星全球定位仪”——GPS,因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我们可以通过目标物如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仓发出的信号,利用GPS“卫星全球定位仪”测得它的经纬度,顺利地找到我们的英雄翟志刚.板书GPS定位(经度,纬度)上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实际案例,激起学生对定位功能的好奇,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建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抛出引入GPS定位概念,然后再根据确定位置所需的“两个要素”解释其基本原理.●归纳导入出示以下几个情景,并请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6排3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分析以上情景中,他们都是利用哪些数据找到位置的?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根据描述的情景找出表示地点的数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归纳】这些表示位置的共同之处是一般需要两个数据.【教学与建议】教学:用生活中的实事来引入,能够较好地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思考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建议: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认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命题角度1行列定位法用数对表示平面内一点的位置,前一个数字(字母)表示列,后一个数字(字母)表示行.【例1】(1)图中“故宫”“鼓楼”所在的区域分别是(C)D E F6鼓楼·大北门·7故宫·8大南门·东华门·A.D7,E6 B.D6,E7 C.E7,D6 D.E6,D7(2)在仪仗队中,共有八列,每列8人,若战士甲在第二列从前面数第3个,可用(2,3)表示,那么战士乙在第七列倒数第3个,可表示为__(7,6)__.命题角度2方位角定位法用方位角定位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首先要找出一个参照物,其他物体的方位角和距离则相对于该参照物确定下来.【例2】(1)点A的位置如图,则关于点A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4 km处B.北偏东40°方向上4 km处C.在点O北偏东50°方向上4 km处D.在点O北偏东40°方向上4 km处(2)若船A在灯塔B的北偏东30°方向上,则灯塔B在船A的__南偏西30°方向__.命题角度3通过雷达方位图确定具体点所在的位置用雷达方位图确定具体点的位置,前一个数据一般是距中心点的圈数,后一个数据一般是方位角度数.【例3】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C,F的位置表示为C(6,120°),F(5,210°),按照此方法表示目标的位置分别是A__(5,30°)__;B__(3,90°)__;D__(4,240°)__;E__(3,300°)__.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物体定位的多种方法.2.能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定位.3.体会生活中位置的确定,离不开数据,离不开数学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重点掌握平面内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难点如何确定一个物体或点的具体位置.◆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引言:美伊战争美军从地中海、红海、波斯湾三艘航空母舰上对巴格达发射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当时巴格达一片火海,美国的导弹为何会打的那么准?最近有一件令全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回顾一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发射到返回到翟志刚成功着陆.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茫茫草原上是怎样找到翟志刚的,他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板书确定位置)实际上这都有赖于“卫星全球定位仪”——GPS,因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我们可以通过目标物如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仓发出的信号,利用GPS“卫星全球定位仪”测得它的经纬度,顺利地找到我们的英雄翟志刚.板书GPS定位(经度,纬度)上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活动2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利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多媒体,P54例题上面)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解:按照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寻找.2.在电影票上,“3排6座”与“6排3座”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解:“3排6座”的“6”指的是第6个座位,“6排3座”的“6”指的是第6排.3.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__两__个数据.【归纳】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__两__个数据.【探究2】利用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如图,解答下列问题:(1)相对于小明家的位置,说出书店的位置;(2)某地点在小明家的南偏东58°的方向上,且到小明家的实际距离约为200 m,请说出这一地点处有什么设施.解:(1)书店在小明家的北偏东43°的方向上,且距小明家的图上距离约为1.5 cm,实际距离约为1.5×10000×1100=150(m);(2)电影院.【归纳】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可以用__距离__和__方向__确定.◆活动3开放训练应用举例【例1】教材P54例题【方法指导】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而参照物的不同会造成数据的不同.(1)如图,对我方潜艇来说,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两个目标:__敌舰B____小岛__.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仅用北偏东40°的方向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__敌舰B到我方潜艇的距离__.(2)距离我方潜艇20 n mile的敌舰有__2__艘,分别是__敌舰A、敌舰C__.(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两个数据:__距离和方位角__.例如,对我方潜艇来说,敌舰A在__正南__方向,距离为__20__n__mile__处;敌舰B在__北偏东40°__方向,距离为__28__n__mile__处;敌舰C在__正东__方向,距离为__20__n__mile__处.【例2】如图中标明了小英家附近的一些地方,以小英家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1)写出汽车站和消防站的坐标;(2)某星期日早晨,小英同学从家里出发,沿(3,2)→(3,-1)→(0,-1)→(-1,-2)→(-3,-1)的路线转了一下,又回到家里,写出路上她经过的地方.【方法指导】(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写法写出即可;(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依次写出路线上经过的地方即可.解:(1)汽车站(1,1),消防站(2,-2);(2)小英经过的地方:游乐场,公园,姥姥家,宠物店,邮局.◆活动4随堂练习1.在平面内,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B)A.3楼5号B.北偏西40°C.解放路30号D.东经120°,北纬30°2.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E,F的位置表示为E(3,300°),F(5,210°),按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A,B,C,D的位置时,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D) A.A(5,30°) B.B(3,90°)C.C(6,120°) D.D(3,240°)3.教材P55“做一做”解:(1)作图略;(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在C4区,广州火车站在B3区.◆活动5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教学说明: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和方法.作业:P57习题3.1中的T1、T2.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加深印象,并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学习时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在确定位置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自己要明白物体的位置,而且要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表述.这种表述可以反映学生的表达水平、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1.1确定位置(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地图上的某地点的位置,学习如何读取方向角和计算距离,以及如何在平面图上标出位置。
2.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探索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培养其在平面图形中把握几何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能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整理、分析及应用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时间相对紧张,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统确定物体位置,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概念。
-细节举例:
-解释坐标系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解决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距离转换为坐标距离的困惑,例如,如何将实际长度转换为坐标系中的单位长度。
-通过具体问题,如地图上的定位、平面内路径规划等,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坐标确定位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在教室内模拟坐标系,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坐标来确定物体位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理解坐标系中距离和角度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坐标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坐标系中距离和角度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坐标系中距离和角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系中距离和角度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坐标系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坐标系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坐标系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坐标系知识。
提问:你们对坐标系有什么印象?坐标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坐标系中距离和角度的概念。
讲解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并给出一些实例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进行操作。
例如: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一、学生起点分析
《确定位置》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的确定》第一节内容。
本章是“图形与坐标” 的主体内容,
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
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
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确
定位置》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
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促
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
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 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
会引起学生的极
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
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1) 理解用一对数表示物体在平面内所在的位置,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3)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难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本课力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
第一环节 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若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
•导入新课:怎样确定位置
呢? 一一 § 3.1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分类讨论,探索新知
1. 温故启新
(1 )温故: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 答:一个,例如,若 A 点表示-2, B 点表
示3,则由-2和3就可以在数轴上找 到A 点和B 点的位置。
总结得出结论: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 (2)启新:在平面内,又如
何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实 例,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 .举例探究
I .探究1
(1) 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指定的位置?
1
.
确定位置
(2)在电影票上“ 6排3号”与“ 3排6号”中的“ 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将“ 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 3排6号”如何表示?( 5,6) 表示什么含
义?
(4)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结论:生活中常常用“排
数”和“号数”来确定位置
n .学有所用
(你能用两个数据表示你现在所坐的位置吗?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位置
川.探究2.
据新华社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0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 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吉祥路一带,即北纬39° 38',东经118° 11'.这次地震中,有24万人丧生,是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特大灾难之一•你能在地图上找出震中的大致位置吗?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位置
IV.探究3
下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图中1厘米表示20海里).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
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
据?
(2)距我方潜艇20海里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4)如何表示敌舰A, B, C的位置?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方位角”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V.延伸阅读
船只定位
人们有时用两个角度确定海上航行船只的位置,如图,对于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A,海岸线上的B, C两个观测点上只要同时观测到船只相对于每个观测点的方位角,即可准确确定这艘
船只的位置•这是因为,对于固定的点B, C,
船只A既在射线BA上,又在射线CA上,两条射线的交点就是这艘船的位置.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两个“方位角”来确定位置
学有所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类似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实例?
3•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答: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若设这两个数据分别为a和b,则:
a 表示:排数、行数、经度、方位角、方位角........
b 表示:号数、列数、纬度、距离、方位角…….
4.议一议.
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请举例说明•
答: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3个数据.如,在多层的电影院中确定位置就需要知道几层几排几号共3个数据.
第三环节学有所用.
1.在平面内,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3楼5号 E.北偏西40°
C.解放路3 0号
D.东经12 0 °,北纬3 0°
2.海事救灾船前去救援某海域失火轮船,需要确定( )
A.方位角 E.距离
C.失火轮船的国籍
D.方位角和距离
3.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家的位置吗?
4.观察如图所示象棋盘,回答问题:
(1)请你说出“将”与“帅”的位置;
(2)说出“马3进4 ”(即第3列的马前进到第4列)后的位置.
5.举出在空间确定物体位置的一种方法,在你的方法中用到了几个数据?
第四环节感悟与收获
1.知识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了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并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
的位置.
(2 )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
数据;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三个数据•
2.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
(2)分类讨论;
(3)感受生活一认知规律一运用规律.
第五环节分层作业
教材习题3. 1第1, 2, 3题;
用适当的方法向你的同学介绍你所熟悉的一处西安旅游景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
§ 5.1确定位置(一)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确定位置的方式•
1 .用“排数”和“号数”
2.用“行数”和“列数”
3.用“经度”和“纬度”
4.用“方位角”和“距离”
5.用两个“角度”
■结论: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