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中西方翻译简史(包含中西方翻译大家简介)全
“英最伟大译著”
路德(Luther) (1483-1546)
• 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 • 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译者不能与语法背道而
驰,但更应该注意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 翻译必须遵循意译七原则。 • 翻译必须集思广益。
➢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
➢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
➢
唐代(全盛时期)
➢
北宋(结束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
• (公元148-316年) •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
“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 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
奈达(Nida)
• 理论原则:
•
语言的共性---可译性;
•
差别在于对语言的需求
• 翻译的性质
• 翻译的功能
• 语义分析
翻译的性质
: • Nida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成为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 的标志。
费道罗夫
• 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研究”, • (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成); •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课堂共20页文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课堂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西方翻译简史综合版
西方翻译简史第一部分历史分期追溯其历史,最早的有一定规模的翻译活动从古罗马开始,大量希腊文学作品被译成拉丁语。
也就是说,翻译发轫于西方,且翻译活动早于翻译理论的形成。
具体而言,广义上,西方最早译是约公元前3C由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的《旧约》,《七十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是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㈠按翻译活动阶段划分我国翻译家谭载喜从历史角度出发将西方翻译活动划分为六个阶段。
阶段一,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作品问世。
涌现出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三大罗马文学鼻祖,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等文人。
阶段二,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宗教色彩浓厚。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的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阶段三,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鲜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迎来第三次高潮。
阶段四,在14-16C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场集思想与文学革命于一身的大运动中,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等不朽文学译作,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出《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出蒙田的《散文集》,硕果累累。
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的又一发展。
中西方翻译发展简史
Part 2 History of Translation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实践活动,远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存在了。
(亚述王国Assyria国王萨尔贡Sargon);中国的起始时期: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礼记》“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礼记》⏹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重要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古罗马著名学者106-43BC)I.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WestSix tides in five periods五个时期六个高潮●Ancient translation古代翻译:4th C BC —5th C AD翻译介绍希腊文化,促进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Medieval translation中世纪翻译;A. 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宗教翻译《圣经》的拉丁文译本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B. 11、12世纪希腊典籍回归故里西班牙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阿拉伯语译回拉丁语●Translation in Renaissance periods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涉及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和宗教等,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Modern translation近代翻译17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继续古典著作的翻译,关注近当代的作品,如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东方文学●Contemporary translation当代翻译:二战以后,翻译翻译范围翻译规模扩大2. Tr 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 theorists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德莱顿,泰特勒,奈达,卡特福德,纽马克,巴斯内特,勒菲弗尔,图瑞II.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文字翻译始于汉代的佛经翻译⏹佛经翻译——中国文化的深层迁移⏹明清时期的翻译——中国近代科学和国人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五四及民国时期的翻译——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建国后的翻译活动——对中国文化及其知识、学术、思想具有类似的模筑作用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支谦、维祗之间的争论,是首次对翻译问题进行的探讨,信、达、雅均以涉及。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
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
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一)古代西方翻译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
首先是肇始阶段。
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
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
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
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
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简史一、西方翻译简史1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公元前3世纪)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
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
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2第二次高潮(罗马帝国后期)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3第三次高潮(11-12世纪)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4第四次翻译活动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作。
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
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第五次次高潮(17-20世纪)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
6第六次高潮(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
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虽然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工翻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脑还是个谜。
二、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活动、翻译名家1最早的翻译家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1)翻译的定义(解释家和演说家---直译与意译)2)意义(开创翻译的先河)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和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西方翻译简史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对比和沟通的桥梁。
西方翻译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为今天全球翻译行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是西方翻译的发源地之一。
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开始将古代希伯来语的经文翻译成希腊语,这使得希伯来教派的主要经典《圣经》得以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
这种翻译活动为后来的翻译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罗马帝国时期,古希腊文化的翻译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罗马人开始翻译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将这些作品传播到罗马以及整个帝国。
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不仅促进了古代知识的积累,也对欧洲的中世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翻译活动相对减少的时期。
由于各国间的政治和文化隔离,翻译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
然而,在此期间,阿拉伯世界的学者通过翻译,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和医学著作传入欧洲,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翻译的高潮期。
在这一时期,伟大的文艺复兴人物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等被热烈翻译成各国语言,使他们的作品得以广泛传播。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活动也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西方翻译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各种社会需要不断增长,翻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翻译软件和工具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当今西方翻译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和专业化的体系。
翻译机构、翻译公司以及自由翻译者纷纷涌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
各种翻译培训机构也积极地培养了大量专业翻译人才,提高了翻译的质量和专业水平。
总结起来,西方翻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到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每个时期都为翻译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如今,西方翻译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翻译市场的重要一部分,为全球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 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四) 现代西方翻译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翻译的第六次大发展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 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 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 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是翻译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 上,这个时期的翻译则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 翻译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 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 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
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 成之后,西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 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 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 最后,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或学府,英、美、苏 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2 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2)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 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 3)打破传统方式, 国际译联” 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美学 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美学 者首次讨论用计算机做翻译的可能性以来,翻译机器的研制和运用经过近四十年 的曲折历程,已日益显示出生命力。它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手工翻译的挑战,也 是翻译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课堂20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课堂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西方翻译史翻译(加脚注版)
西方翻译史翻译(加脚注版)西方翻译史翻译——British tradition British traditionThere are, of course, several British traditions, though this entry covers in detailonly the tradi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arrival during the fifth century of invadersfrom what are now Holland, Denmark and Germany, who settled in the centralparts of the island and drove the Celtic inhabitants to its western and northernfringes (and, later, colonized Ireland similarly). Invasion and colonization havecharacterized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situation of these islands almost from thebeginning, and translation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throughout. Since theirarrival, the English –as they became –have been more than once under threatof invasion, but their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hegemony has been seriouslychallenged only twi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Viking invasions (eighth–tenthcenturies), where two languages were spoken in the region overrun by theVikings, and for the three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whereAngloNormanwas initially the language of the conquerors and English thelanguage of the conquered. In both cases we are struck by the power of thenative traditions to absorb and finally take over from the traditions of theinvaders. Other invasions were accomplished more peacefully –witness the regular accommodations of the native traditions to traditions of classical learning –but with an equally energetic and important part played by translators andtheir translations. Indeed, the cultural situation of these islands has been suchthat, though the Celtic traditions still survive in the fringes to which the invaders consigned them, their recessive position is, regrettably, a reflexof 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which may explain, though not justify, their neglect in thisentry.英国传统本词条仅涉及公元五世纪期间由外来入侵引起的翻译传统。
西方翻译简史第一讲
★第二个“质”的飞跃
• 20世纪6、70年代,西方翻译学术界逐步认识 到,不应当满足于把翻译研究当作语言学的一 个分支,而是应当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 对待
• 标志性人物是美籍荷兰翻译理论家霍姆斯,于 1972年在一次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发表题为 《翻译研究的名称与性质》的论文,提出把翻 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构想
• 该译作的一大特点在于,在翻译希腊神学的名字 史,译者不采用音译,而是用类似的罗马神的名 字取代原名
• 这种译法是一种“文化移植”,在当时促进了罗 马神同希腊神的融合
• 他受托把一部希腊悲剧和一部喜剧翻译并改编成 拉丁语,供“罗马赛会”演出使用,促成了罗马 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诞生
• 一生翻译改编悲剧九部,喜剧三部 • 贡献在于第一个把古代希腊史诗和戏剧介绍给罗
西方翻译简史第一讲
• The early complex societies, 3500-500 B.C.E. • The formation of classical societies, 500
B.C.E. -500 C.E. • The postclassical era, 500-1000 C.E. • An age of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1000-
• 自80年代到21世纪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译学思想或流派
古代翻译
公元前三世纪之前的翻译简介 • 亚述帝国 • 古巴比伦国 • 《旧约 ·以斯帖记》 • 《旧约 ·尼希米记》
公元前2500-前605
西方古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 —— 希腊语翻译《圣经·旧约》
• 据《阿里斯狄亚书简》(Letter of Aristeas)记载 • 公元前三世纪,耶路撒冷的主教埃里扎尔应埃及
西方翻译简史
引言: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1896-1982, Russsian –American linguist)曾经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语际翻译(interlingual)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照此划分,人类的翻译活动几乎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古老。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亚述帝国就有了正式的文字翻译。
在公元前十八世纪汉穆拉比国王统治的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的许多法律、政令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下达庶民,许多政事也必须依靠译员的协作才能办理。
《旧约·以斯帖记》曾经记载过翻译在政府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国王将书记召来,按着末底改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并扰大人的文字方言写谕旨,传给那从印度直到古实一百二十七省的扰大人和总督省长首领。
(以斯帖记,8:9)为了向犹太人宣传“上帝的法律”,公元前四世纪末出现了类似今天口译的翻译形式,人们被召集在广场上,文士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So they read in the book in the law of God distinctly,and gave the sense,and caus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尼希米记,8:8)公元前三世纪,(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和荷马史诗的拉丁语译本己相继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和罗马问世。
由此算来,西方的翻译活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两千多年中,翻译对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类的相互理解与和平共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西方涌砚出无数优秀的翻译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许多可行的翻译方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
为方便起见,我们采用编年史的方法,逐步介绍西方译事译论。
对西方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的历史划分,西方翻译理论家常常莫衷一是。
纽马克(Peter Newmark )以重大的翻译活动为标志来划分译论的发展阶段。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一)翻译史发展1.西方最早译作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
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
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
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完整版)西方翻译史
公元11~12世纪之间
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第四次
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用17年的时间翻译了《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英国的查普曼则用18年时间翻译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以语言通俗、优美和流畅闻名于世,被视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次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撒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译品也陆翻译范围从传统的文学、宗教作品扩大至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2.翻译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3.兴办高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
高潮
时期
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次
公元前3世纪中叶
罗马文学家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次
公元4~6世纪
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抗礼的重要地位。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 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四) 现代西方翻译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翻译的第六次大发展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 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 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 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是翻译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 上,这个时期的翻译则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 翻译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 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 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民众的圣经”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
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一)古代西方翻译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
首先是肇始阶段。
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
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
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
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
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
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四) 现代西方翻译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翻译的第六次大发展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 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 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 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语言,有的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批文学材料。
(二) 中世纪西方翻译
三、第三次翻译高潮——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
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 牙的托莱多(Toledo),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历史 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 潮。早在九世纪和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 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把这些著作译 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后来, 在托莱多译成拉丁语的许多希腊典籍便是从这些阿拉伯文译本转译的。 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于巴格达的“翻译院”), 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非常深远。
一、 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西方翻译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
(一) 古代西方翻译
一、第一次翻译高潮——肇始阶段 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
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 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 祖的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涅维乌斯(Gnaeus Naevius)和恩尼乌斯 (Quintus Ennius),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Plautus)、泰伦斯(Terence)等大文学 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 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主要是西欧)翻译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 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 时也表明翻译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五、第五个阶段——文艺复兴后
文艺复兴后,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二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 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 期,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 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 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议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 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 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 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 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第二次翻译高潮——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翻译带有宗教性质。在西方,宗 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 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 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 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 公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 译本。以哲罗姆(Saint Jerome)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 圣经》(Editio Vulgata/Vulagate)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 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初 期,教会在文化上取得了公断地位,《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诠释 和翻译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蛮族"建立各自的 国家,宗教翻译便占有更大的市场,《圣经》被相继译成各"蛮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