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鉴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泡沫指数:用于皂苷类成分的质量指标 ▪ 溶血指数:用于皂苷类成分的质量指标 ▪ 体积比:如天竺黄10g粉末装入量筒内的体积不得少于
35ml即为其体积比。 ▪ 溶解度:药品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 pH值: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的pH值应以玻璃电极为
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酸度计进行测定。
14
挥发油测定装置图(单位: cm)
▪ 图A 为 1000ml( 或 500ml 、 2000ml) 的 硬质圆底烧瓶
▪ 图B为挥发油测定器 ▪ 图C为回流冷凝管 ▪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
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 与基准线平行。
15
挥发油测定法
▪ 甲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 1.0 以下的挥发油。
▪ 对于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蜡等成分的药 材,除进行油、脂、蜡的含量测定外,尚要进 行有关物理常数和化学常数的测定,如相对密 度、凝固点、流程、酸值、皂化值等
13
挥发油测定法
▪ 药典规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 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 仪器装置 如图 。 A 为 1000ml( 或 500ml 、 2000ml) 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 B , B 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 C 。以上各部均 用磨口玻璃连接。测定器 B 应具有 0.1ml 的刻 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 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 0.5~1.0ml) ,称定重量(准确 至 0.01g) ,置烧瓶中,加水 300~500ml (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 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 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 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 5 小时,至测定 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 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 0 线上面 5mm 处为止。放置 1 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 0 线平齐, 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 % ) 。
▪ 熔点: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可分3种测定法,第 一法适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第二法适于测定不易
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第
三法适于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初熔”指供试
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详见药典附录
ⅦC
2
物理常数测定
▪ 注意:药材中混存的杂质如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 别时,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证 明其为杂质后记入杂质重量中;个体大的药材,必要时 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 的供试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8
干燥失重测定法
▪ 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结晶应先迅速捣 碎成2mm以下的小粒),取约1g或各品种项下 规定的重量,置与供试品相同条件下干燥至恒 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除另有规定外, 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至恒重。由减失 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6
常规检查
▪ 杂质检查 ▪ 水分测定 ▪ 灰分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 浸出物测定(水浸物、醇浸物、醚浸物) ▪ 含量测定 ▪ 膨胀度检查 ▪ 酸败度检查(酸值、过氧化值及羰基值) ▪ 色度检查:目的是为了控制药材走油变质,方
法有比色鉴定法等。 ▪ 有害物质检查(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重
▪ 乙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 1.0 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 300ml 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 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 管加入二甲苯 lml ,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 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 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 15 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 后照甲法自 “ 取供试品适量 ” 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 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 % ) 。
18
有害物质检查
▪ 农药的种类很多,如有机氯类农药滴滴涕
(DDT)和六六六(总BHC)等、有机磷类农 药敌百虫、敌敌畏等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如 《中国药典》规定甘草含DDT≤0.2ppm, BHC≤0.2ppm,五氯硝基苯(PCNB) ≤0.1ppm。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 ▪ 黄曲霉素检查:主要有黄曲霉素B1、B2、B2a、 G1、G2、G2a、M1、M2等8种,其中B1、B2 酶性最大,有强烈致癌性。检测方法:荧光鉴 别、薄层色谱等。
20
一般理化鉴别
▪ 显色反应 ▪ 沉淀反应 ▪ 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 微量升华 ▪ 荧光分析
▪ 粘度:指液体类药物的粘稠程度 ▪ 碘值:指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00g,当充分卤化
时所需的碘量(g) ▪ 皂化值:指中和并皂化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
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值:指中和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
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12
含量测定
▪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选择具体的有效成分含量测 定;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的而化学上大类成分清 楚的可测其总成分的含量。
▪ 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容量法、重量法、分 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如 测人参中人参皂苷Rg1和Re的总量≥0.30%,人 参皂苷Rb1含量≥0.20%) ) 、薄层扫描法、薄 层—分光光度法等。
4
物理常数测定
▪ 折光率:常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 在供试品中进 行的速度的比值。根据折射定律,折光率n=sin i(光线 入射角正弦)/sin r(光线折射角正弦);本法采用钠 光谱的D线(589.9nm)测定供试品相对于空气的折光 率,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温度为20℃
▪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作用的能力,如朱砂硬度为 2.0~2.5
▪ 注意:供试品干燥时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的厚 度不得超过5mm,如为疏松物质则不超过 10mm。
9
水分测定
▪ 方法: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 相色谱法等。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 发性成分的中药;甲苯法和气相色谱法均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
▪ 《中国药典》通常规定了各类中药水分的 含量限度,以防霉烂变质,如2005年版 《中国药典》规定牛黄含水量不得过9.0%.
19
有害物质检查
▪ 重金属检查:《中国药典》对某些矿物药、挥 发油或加工品规定了重金属(如铅、汞、银等 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 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含量的最高限度,如石膏 含重金属不得过10ppm。
▪ 砷盐检查: 《中国药典》对某些中药如石膏、 阿胶、芝硝等规定了砷盐含量的最高限度,如 石膏含砷盐不得过2ppm,检测方法有古蔡氏法和 二乙基硫化氨黄甲酸银法等。
11
浸出物测定
▪ 对于有效成分不确定或无法精确定量的中药, 一般可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一定 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或挥发性醚浸出物的含量, 以表示中药的品质。
▪ 供试样品须粉碎并经过2号筛(水浸物或醇浸物) 或4号筛(醚浸物),混合均匀。《中国药典》 通常规定了中药水(醇或醚)溶性浸出物的最 低限量以确保该种中药的质量,如麦冬的水溶 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0.0%,党参的45%乙醇浸出 物不得少于55.0%,独活的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 于3.0%等。
10
灰分测定
▪ 总灰分是指中药供试品经粉碎通过2号筛、 混匀、加热、高温(500~600℃)炽灼至 完全灰化而残留的灰分即生理灰分
▪ 将总灰分加10%盐酸处理而得到不溶于 10%盐酸的灰分即为酸不溶性灰分。
▪ 《中国药典》规定了中药总灰分的最高限 量 ,如大黄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 性灰分不得过0.8%。
5
物理常数测定
▪ 膨胀度: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 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时间与温度条件 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粘液质、胶 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
▪ 色度:药物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相比较,或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以检查其颜色。两者之间 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物的纯度。
3
旋光度测定
▪ 液体供试品比旋度计算公式:
▪ 固体供试品比旋度计算公式:
αt D
α
ld
▪ [α]为比旋度 ▪ D为钠光谱的D线 ▪ t为测定时的温度
αtD
100α lc
▪ l为测定管长度,dm
▪ α为测得的旋光度
▪ 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 c为每100ml溶液中含有被测物质的重量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计算),g
▪ 凝点: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 留不变的最高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凝点,纯度变 更,凝点亦随之改变。测定凝点可以区分或检查药品的 纯杂程度。详见药典附录ⅦD
▪ 比旋度: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液 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 (反时针方向)或向右(顺时针方向)旋转,分别称为 左旋和右旋,分别用“-”和“+”符号表示。旋转的 度数称为旋光度。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 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 称为比旋度。测定比旋度(或旋光度)可以区分或检查 某些药品的纯杂程度,亦可用以测定含量。除另有规定 外,本法采用钠光谱的D线(589.3nm)测定旋光度, 测定管长度为1dm(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 定温度为20℃,用读数至0.01o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 详见药典附录ⅦB
▪ 酸值: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 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采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 羰基值:指每1kg供试品中所含羰基化合物的毫摩尔数。
▪ 过氧化值:指供试品中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 离碘的百分数。
▪ 皂化值:中和并皂化脂肪、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质1g中 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1
物理常数测定
▪ 相对密度:指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 与水的密度之比。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纯物质 的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液体药品的
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测定;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 度可用韦氏比重秤。详见药典附录ⅦA
▪ 馏程:指一种液体经蒸馏,校准到标准压力(101. 3kPa即760mmHg)下,自开始馏出第5滴算起,至供 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 某些液体药品具有一定的馏程,测定馏程可以区分或检 查药品的纯杂程度。详见药典附录ⅦB
金属及砷盐)
7
杂质检查法
▪ 药材中混存的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 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 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土、尘土等。
▪ 检查方法: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 (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 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 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含量(%)。
16
膨胀度检查
▪ 膨胀度是衡量中药膨胀性质的指标,通常 按干燥品计算,设1克中药在水或其它规 定的溶剂中,在一定时间与温度下膨胀后 所占有的体积毫升数。主要用于 含粘液质、 果胶质和半纤维素中药(如车前子、葶苈 子、哈蟆油等)的鉴定,如蛤蟆油的膨胀 度不得低于55。
17
酸败度检查
▪ 酸败度: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 生化学变化,产生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低分子的醛 类、酮类等分解产物而出现特异臭味的程度。通过分别 测定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来检查药材的酸败程度。
理化鉴定
▪ 理化鉴定(physicochemical identication)是 利用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物 理化学或仪器分析手段来鉴定中药的真实性、 纯度和品质优劣的一种鉴定方法。它主要用于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 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的分析鉴定。
▪ 理化鉴定内容:物理常数的测定、常规检查、 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色谱-光谱联 用分析法等。
35ml即为其体积比。 ▪ 溶解度:药品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 pH值: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的pH值应以玻璃电极为
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酸度计进行测定。
14
挥发油测定装置图(单位: cm)
▪ 图A 为 1000ml( 或 500ml 、 2000ml) 的 硬质圆底烧瓶
▪ 图B为挥发油测定器 ▪ 图C为回流冷凝管 ▪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
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 与基准线平行。
15
挥发油测定法
▪ 甲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 1.0 以下的挥发油。
▪ 对于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蜡等成分的药 材,除进行油、脂、蜡的含量测定外,尚要进 行有关物理常数和化学常数的测定,如相对密 度、凝固点、流程、酸值、皂化值等
13
挥发油测定法
▪ 药典规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 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 仪器装置 如图 。 A 为 1000ml( 或 500ml 、 2000ml) 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 B , B 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 C 。以上各部均 用磨口玻璃连接。测定器 B 应具有 0.1ml 的刻 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 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 0.5~1.0ml) ,称定重量(准确 至 0.01g) ,置烧瓶中,加水 300~500ml (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 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 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 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 5 小时,至测定 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 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 0 线上面 5mm 处为止。放置 1 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 0 线平齐, 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 % ) 。
▪ 熔点:依照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可分3种测定法,第 一法适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第二法适于测定不易
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第
三法适于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初熔”指供试
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详见药典附录
ⅦC
2
物理常数测定
▪ 注意:药材中混存的杂质如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 别时,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证 明其为杂质后记入杂质重量中;个体大的药材,必要时 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 的供试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8
干燥失重测定法
▪ 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结晶应先迅速捣 碎成2mm以下的小粒),取约1g或各品种项下 规定的重量,置与供试品相同条件下干燥至恒 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除另有规定外, 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至恒重。由减失 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6
常规检查
▪ 杂质检查 ▪ 水分测定 ▪ 灰分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 浸出物测定(水浸物、醇浸物、醚浸物) ▪ 含量测定 ▪ 膨胀度检查 ▪ 酸败度检查(酸值、过氧化值及羰基值) ▪ 色度检查:目的是为了控制药材走油变质,方
法有比色鉴定法等。 ▪ 有害物质检查(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重
▪ 乙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 1.0 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 300ml 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 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 管加入二甲苯 lml ,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 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 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 15 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 后照甲法自 “ 取供试品适量 ” 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 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 % ) 。
18
有害物质检查
▪ 农药的种类很多,如有机氯类农药滴滴涕
(DDT)和六六六(总BHC)等、有机磷类农 药敌百虫、敌敌畏等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如 《中国药典》规定甘草含DDT≤0.2ppm, BHC≤0.2ppm,五氯硝基苯(PCNB) ≤0.1ppm。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 ▪ 黄曲霉素检查:主要有黄曲霉素B1、B2、B2a、 G1、G2、G2a、M1、M2等8种,其中B1、B2 酶性最大,有强烈致癌性。检测方法:荧光鉴 别、薄层色谱等。
20
一般理化鉴别
▪ 显色反应 ▪ 沉淀反应 ▪ 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 微量升华 ▪ 荧光分析
▪ 粘度:指液体类药物的粘稠程度 ▪ 碘值:指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00g,当充分卤化
时所需的碘量(g) ▪ 皂化值:指中和并皂化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
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值:指中和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
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12
含量测定
▪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选择具体的有效成分含量测 定;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的而化学上大类成分清 楚的可测其总成分的含量。
▪ 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容量法、重量法、分 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如 测人参中人参皂苷Rg1和Re的总量≥0.30%,人 参皂苷Rb1含量≥0.20%) ) 、薄层扫描法、薄 层—分光光度法等。
4
物理常数测定
▪ 折光率:常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 在供试品中进 行的速度的比值。根据折射定律,折光率n=sin i(光线 入射角正弦)/sin r(光线折射角正弦);本法采用钠 光谱的D线(589.9nm)测定供试品相对于空气的折光 率,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温度为20℃
▪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作用的能力,如朱砂硬度为 2.0~2.5
▪ 注意:供试品干燥时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的厚 度不得超过5mm,如为疏松物质则不超过 10mm。
9
水分测定
▪ 方法: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 相色谱法等。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 发性成分的中药;甲苯法和气相色谱法均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
▪ 《中国药典》通常规定了各类中药水分的 含量限度,以防霉烂变质,如2005年版 《中国药典》规定牛黄含水量不得过9.0%.
19
有害物质检查
▪ 重金属检查:《中国药典》对某些矿物药、挥 发油或加工品规定了重金属(如铅、汞、银等 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 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含量的最高限度,如石膏 含重金属不得过10ppm。
▪ 砷盐检查: 《中国药典》对某些中药如石膏、 阿胶、芝硝等规定了砷盐含量的最高限度,如 石膏含砷盐不得过2ppm,检测方法有古蔡氏法和 二乙基硫化氨黄甲酸银法等。
11
浸出物测定
▪ 对于有效成分不确定或无法精确定量的中药, 一般可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一定 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或挥发性醚浸出物的含量, 以表示中药的品质。
▪ 供试样品须粉碎并经过2号筛(水浸物或醇浸物) 或4号筛(醚浸物),混合均匀。《中国药典》 通常规定了中药水(醇或醚)溶性浸出物的最 低限量以确保该种中药的质量,如麦冬的水溶 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0.0%,党参的45%乙醇浸出 物不得少于55.0%,独活的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 于3.0%等。
10
灰分测定
▪ 总灰分是指中药供试品经粉碎通过2号筛、 混匀、加热、高温(500~600℃)炽灼至 完全灰化而残留的灰分即生理灰分
▪ 将总灰分加10%盐酸处理而得到不溶于 10%盐酸的灰分即为酸不溶性灰分。
▪ 《中国药典》规定了中药总灰分的最高限 量 ,如大黄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 性灰分不得过0.8%。
5
物理常数测定
▪ 膨胀度: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 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时间与温度条件 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粘液质、胶 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
▪ 色度:药物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相比较,或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以检查其颜色。两者之间 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物的纯度。
3
旋光度测定
▪ 液体供试品比旋度计算公式:
▪ 固体供试品比旋度计算公式:
αt D
α
ld
▪ [α]为比旋度 ▪ D为钠光谱的D线 ▪ t为测定时的温度
αtD
100α lc
▪ l为测定管长度,dm
▪ α为测得的旋光度
▪ 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 c为每100ml溶液中含有被测物质的重量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计算),g
▪ 凝点: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 留不变的最高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凝点,纯度变 更,凝点亦随之改变。测定凝点可以区分或检查药品的 纯杂程度。详见药典附录ⅦD
▪ 比旋度: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液 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 (反时针方向)或向右(顺时针方向)旋转,分别称为 左旋和右旋,分别用“-”和“+”符号表示。旋转的 度数称为旋光度。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 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 称为比旋度。测定比旋度(或旋光度)可以区分或检查 某些药品的纯杂程度,亦可用以测定含量。除另有规定 外,本法采用钠光谱的D线(589.3nm)测定旋光度, 测定管长度为1dm(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 定温度为20℃,用读数至0.01o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 详见药典附录ⅦB
▪ 酸值: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 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采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 羰基值:指每1kg供试品中所含羰基化合物的毫摩尔数。
▪ 过氧化值:指供试品中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 离碘的百分数。
▪ 皂化值:中和并皂化脂肪、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质1g中 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1
物理常数测定
▪ 相对密度:指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 与水的密度之比。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纯物质 的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液体药品的
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测定;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 度可用韦氏比重秤。详见药典附录ⅦA
▪ 馏程:指一种液体经蒸馏,校准到标准压力(101. 3kPa即760mmHg)下,自开始馏出第5滴算起,至供 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 某些液体药品具有一定的馏程,测定馏程可以区分或检 查药品的纯杂程度。详见药典附录ⅦB
金属及砷盐)
7
杂质检查法
▪ 药材中混存的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 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 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土、尘土等。
▪ 检查方法: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 (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 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 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含量(%)。
16
膨胀度检查
▪ 膨胀度是衡量中药膨胀性质的指标,通常 按干燥品计算,设1克中药在水或其它规 定的溶剂中,在一定时间与温度下膨胀后 所占有的体积毫升数。主要用于 含粘液质、 果胶质和半纤维素中药(如车前子、葶苈 子、哈蟆油等)的鉴定,如蛤蟆油的膨胀 度不得低于55。
17
酸败度检查
▪ 酸败度: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 生化学变化,产生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低分子的醛 类、酮类等分解产物而出现特异臭味的程度。通过分别 测定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来检查药材的酸败程度。
理化鉴定
▪ 理化鉴定(physicochemical identication)是 利用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物 理化学或仪器分析手段来鉴定中药的真实性、 纯度和品质优劣的一种鉴定方法。它主要用于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 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的分析鉴定。
▪ 理化鉴定内容:物理常数的测定、常规检查、 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色谱-光谱联 用分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