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文明社会才有,史前也是存在的,但那主要是自然环境或人口增长造



而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聚落和聚落群规模的差别才反映了社会结构上的变
化。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具体时间,以往学者大多把文明的源头上溯定在公元前 2000 年的夏代,即“上下五千年”之说;现也有学者根据 20 世纪后期中国考 古发现的成果,将其上推到一万年之前,即分为“上下两个五千年”,上五 千 年是文明的起源过程,下五千年是文明的发展过程。
我国前国家时代与国家时代的分野定在太康失国以后,以部落联合体政治功 能 是否完全丧失作为判断两者分野的依据。
2。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观点主耍有:(一)“满天星斗说”,

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二)“两大集团说”,

前者以半坡文化为代表,属高原山岭型,后者以青莲岗系统文化为代表,属
有的学者强调要从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形态,特别是三代社会


问题,故不赞成学术界关于“古国”、“王国”、“帝国”提法。三代既


奴隶社会,也同样不是封建的,认为“要把三代各种族组织中的贵族与平


关系解释成封建主与农奴的关系,就面临着诸多理论与史实上的困难”,


故史家霄海宗先生的“部民社会”的提法可用来概括当时最普遍的人群结
有的学者认为,在运用聚落研究文明起源时一方面要找到突破口,这个突


就是文明起源重点地区的中心聚落(包括都城),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周


落及聚落群之间关系的研究,即要回答当时文明演进的程度和社会结构,


聚落的规模并不能说明问题,还要展开微观聚落研究,尤其是城址布局和


的研究,没有该起源研究便难以深入;特别是聚落和聚落群规模的差别,
年第 1 期;④江林昌:《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学术研


2003 年第 7 期;⑤徐龙国:《中国古代城市与文明起源》,《管予学刊》2003
年第 2 期;⑥安志敏:《关于牛河梁遗址的重新认识一一非单一的文化遗存

及“文明的曙光”之商榷》,《考古与文物》2003 年第 1 期,⑦王巍:《聚
有的学者则对城市与文明起源的关系提出见解,认为中国古代的城市具有明 显 的政治特征,不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不是市场中心,严格说来是“城”而非 “市”。“城”是具有鲜明防御功能的新星聚落形态,城的出现是英雄时代 掠 夺战争的产物,但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形成。也有学者通过对牛河梁遗址的重 新 审视指出,牛河梁遗址至少存在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既不能用新石器 时 代的红山文化来概括全体遗存,更不能用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来代替 红 山文化的本身,故其中的“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的考古发现,并不代表“文 明 的曙光”或“原始文明”的开端。因此,不同意关于中国文明起源“满天星 斗” 式的多元论。
有的学者基本上接受了关于“酋邦”的理论,并用它来解释中国前国家时期 复
杂政治组织的演进,认为尧、舜、禹时期“属于酋邦性质的部落联合体不但 久 已出现,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已经相对稳定”。而且从唐尧到虞舜再到夏禹的 领 导权交接,都不应看作是个人之间的权力转移,而应视作是部族地位变更的 反 映,因此,过去那种竭力拔高由“禅让”到“家天下”的意义,将其视为我 国 前国家时代与国家时代的分野的评价,也值得重新审视。同时,世袭制并非 夏 禹以后才有,故而尧、舜、禹之间的斗争并不如许多学者所分析的那样,是 新 的王权和旧的氏族制度的斗争,故以部落联合体的最高首领是否世袭来作为 判 断我国上古社会由前国家时期进入国家时期的分野,并不恰当。首领世袭制 必 须与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正确判定前国家时期与国家时期分野的 标 志。因此,把尧舜时代看作是酋邦社会的末期,是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形态 过 渡的阶段,而且直到有穷氏夺取有夏氏政权以后,尧、舜、禹时代那种旧有 的 部落联合体最高领导权力以相对和平方式交接的机制完全被破坏,残存的部 落 联合体躯壳已彻底失去作用,中国上古社会开始进入以强大邦国间的武力争 雄 为特征的早期国家时代。据此,不能以夏初作为早期国家时期的开始,而应 把

代,或为龙山时代的部分时期.但尧舜传说主要同夏王朝有关,故尧舜传说

龙山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的传说,而只是同夏文化,即二里头文化前身的那部

属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相关的传说。第三、四阶段为夏、商和西周,可称

国时期。虽有奴隶但并非奴隶制社会。此时期社会的基本内涵是父权家族、

族、平民、农村公社、神权、王权、宗法制、礼制和分封制。第五个阶段从

汉王朝开始。中国古代文明进入了以对地方实行郡县管理为特征的中央集权

的帝国时期。
有的学者则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模式既不是一元的,也不是简单多元 的, 而是多元一体的。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起源是指文 明 因素的起源。文明形成则是指文明的因素发展到足以摧毁原有的社会结构, 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的产生。夏、商、周三代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和发展谱 系.并不同源。但中国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进程与 途径、环境因素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中的作用等课题还有待解决。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问题一一 “一年来 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 历史学” (2 )
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又是四大古代文 明 中唯一没有中断、绵延传承的文明。中国文明起源,是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 术 界关注己久的问题。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国文明探源工程研究” 已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故 2003 年对该问题的研究文章发表较 多。 且研讨气氛也较活跃。

化的特点更加突出,远古时期并非落后于中原文化。
近年有的学者提出了 “文明起源三段论”的理论。即据摩尔根的“野蛮时


段论”,特别是恩格斯文明起源论中的“三次大分工理论”,包括文明起源

大物质前提奠基期、文明起源三大要素生成期、文明总体标志国家形成期。

丁•物质前提奠基期,认为“农业起源一一新石器起源一一陶器起源”这三

泽湖泊型;(三)“接触地带说”,即主张以阴山、秦岭、南岭三条山脉为


划分出几个接触地带,找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四)“大小中心



仍然坚持黄河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中心,在这一大的中心之外也存在若干个

的中心;(五)“辽河流域文化中心说”,理由是赤峰的红山文化并非受黄


韶文化的影响才形成的,它有自己明显的独立特征,远古文化北方狩猎民族
1. “古国”问题
“古国”概念是由苏秉琦先生首先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古国”理论 成 为近年来在中国国家起源问题上一种很有影响的解释性框架。
有的学者认为,“古国”作为指称前国家时期复杂政治制度的概念应有其深 意, 即对那些高丁•典型氏族制度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关注,特别是苏老后来对
“古国”概念的重新界定,更是“对长期以来人们所熟悉的对于中国国家形 成 和早期国家进程解释的基本框架的重大改变”。但是应当指出,“古国”理 论 在考古学证据的认定上存在明显缺陷.那就是“在作为古国理论基础的有关 考 古工作中并没有发现对于国家制度存在能够自明的证据”,而这一缺陷是与 “古国”理论在内容上的特征直接相关,即“ ‘古国’理论不包含关于前国 家 时期复杂政治组织的概念,从而放弃了对国家形成前夕可能存在的接近于国 家 的社会一一政治形式的探讨”。特别是由“古国”理论所导致的国家起源与 文 明进程的多元格局也与古代文献总体内容的“内核”相冲突。

经进入了文明时代。内涵是氏族组织已经松散、劳动与社会分工在家族之间

开、聚落已出现分化、祀与戎发展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控制着社会Leabharlann Baidu神权

王权,既不是奴隶制,也不是西周那样的封建制。第二阶段便是龙山时代,

对龙山时代的界定是与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黄淮平原的龙山文化起始年代



内涵是包括龙山文化在内的所有与其同时的考古学文化.尧舜时代或为龙山


新分别实现了产业创新、工具创新、日常生活用具创新。从而为文明起源奠

了三大物质技术基石。
有的学者通过中国与西亚的两河文明的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的两河文明具有 鲜明的不同特征,即黄河文明是连续不断的文明,长江文明是断而再续的文明; 在不同的文化圈内,其文明要素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中国古文 明多源并起、相互促进的态势。
1.中国早期文明演进的模式问题
上世纪 90 年代,苏秉琦先生提出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演进模式一系列


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他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将中国文明与国家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王权的确立,于公

前 3200 年左右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及西拉木伦河地区的诸考古学文化,

形态研究与文明探源》,《郑州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 期,⑧谢维扬:《中

早期国家研究中考古学证据的认定和相关理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3
年第 1 期,⑨沈长云:《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的社会形态问题一一兼介绍一种

于三代社会性质的提法》,《河南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


性质。
①李伯谦:《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郑州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3 期;②王和:《尧舜禹时代的再认识一一关于中国国家起源问题

几点思考》,《史学理论研究》2001 年第 3 期,③王东:《农业、新石器、

器三大技术创新论一一文明起源三大物质前提新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