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制Z
工程认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初步能力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机械原理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新机械运动方案构思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对机构系统中各机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设计的观点,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实用机构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机构的工作要求对机构的机械运动简图进行尺度综合,并根据机构的工作要求进行运动分析,确定最佳设计参数。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机构运动简图,编制计算设计计算的程序框图,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学习之前,应开设机械制图、理论力学、计算机编程等基础课程。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并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图解法、解析法运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目标1:能够对课程设计题目特点,运用综合知识对课题进行分析、计算,能够确定设计过程的基本技术路线。
目标2:能够表述出课题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目标3:通过计算、分析和对比,提出具体、合理的解决方案。
目标4:能够运用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知识,对课题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等。
目标5:能够选用和使用网络资源、数字图书资源、计算机技术等实现设计。
目标6:能够利用现有的机构,进行创新设计。
目标7:能够独立完成机构三维设计以及仿真分析。
目标8:能够撰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能够绘制图纸,并能完整的表述出设计过程和方案优化过程等。
目标9:能够清晰的表达设计中的思想、思路、方案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备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机械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它涉及到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力学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工程领域中,机械原理的掌握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机械原理的教学大纲入手,探讨其内容和重要性。
一、机械原理的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机械原理的基础,它研究机械部件的组成、连接和运动方式。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机械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2.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它研究机械部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参数。
学生需要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分析技巧。
3. 力学原理:力学原理是机械原理的理论基础,它研究物体的力学性质和力的作用规律。
学生需要学习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力的平衡和运动的分析方法。
4.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它研究机械产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要求,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机械原理教学的重要性机械原理教学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机械原理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学生可以了解机械结构和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机械原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机械设计和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再次,机械原理教学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在工程领域中,机械原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机械原理教学的改进虽然机械原理教学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机械原理教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机械原理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方法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1.1机构运动分析1.1.1机构及其类别1.1.2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方法1.2力学1.2.1力的基本概念1.2.2力的平衡条件1.2.3力矩和力偶1.3惯性原理1.3.1牛顿定律1.3.2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1.4动力学1.4.1运动学方程1.4.2动力学方程2.机械设计方法2.1机械设计原则和方法2.1.1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2.1.2详细设计和验算2.2零件设计与选择2.2.1零件的构造和功能2.2.2零件的材料选择和参数设计2.3设备设计与选择2.3.1设备的选型和配置2.3.2设备的布置和结构设计2.4数字化设计技术2.4.1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4.2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3.1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1.1案例选取和分析3.1.2案例分析的步骤和方法3.2机械设计实践3.2.1机械设计实践任务的布置和安排3.2.2实践过程中的设计和验算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
2.实践法:设置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任务,通过实际的设计与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和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每章节结束后进行课堂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估。
2.设计作业:设置机械设计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与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Exercis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一、设计的性质与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在本课程讲授2/3后进行,亦可在本课程学完后集中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3. 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4. 使学生掌握进行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的图解方法,以及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的解析方法;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制图和运用计算机及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6.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主体机构设计图(A3或A4图纸)和辅助机构设计图(A2或A3图)各1张;2.机器运动简图(全部或一部分)(A2图纸)1张;3.运动分析及运动线图(A1图纸)(4~5人一组)1张;4.动态静力分析及等效力矩线图(A1图纸)(4~5人一组)1张;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6000字。
若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则要求用2号图作任意一位置的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在说明书中附上打印的计算机程序(子程序除外)及其计算结果和线图。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四、课程设计内容1.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及其相互协调配合关系机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之后,用运动循环图来表示机器预定职能所需的所有执行构件的动作形式、运动参数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
2.确定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将影响机械传动的形式、机构类型的选择和机构系统的复杂程度,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部分的重量、尺寸、价格、机构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机械效率等各方面的因素。
机械原理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总学时: 60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6学分: 3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包装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开课参考学期:4教材:孙桓;《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教学参考书:[1] 郑文纬;《机械原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葛文杰;《机械原理习题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
一、课程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为学生学习机械类有关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
2、为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为现有机械的合理使用和革新改造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在教学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时间安排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第二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第三节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第四节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简介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第一节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第二节机构的组成第三节机构运动简图第四节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第五节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六节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八节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第九节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代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第一节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第二节用速度瞬心做机构速度分析第三节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第五节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第一节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第二节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第三节运动中的摩擦力的确定第四节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第一节机械的效率第二节机械的自锁第六章机械的平衡第一节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第二节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第三节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第四节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第六节平面机构的平衡第七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的运动方程式第三节机械的运动方程式的求解第四节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第五节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第一节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第二节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第四节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九章凸轮机构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第二节推杆的运动规律第三节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第四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第一节齿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第二节齿轮的齿廓曲线第三节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第四节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第五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第六节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第七节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第八节蜗杆传动第九节圆锥齿轮传动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第一节齿轮系及其分类第二节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第三节周转轮系的传动比第四节复合轮系的传动比第五节轮系的功用第六节行星轮系的效率第七节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及设计的基本知识第十二章其他常用机构第一节棘轮机构第二节槽轮机构第三节不完全齿轮机构第十四章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工作原理的拟定第三节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和原动机的选择第四节机构的选型和变异第五节机构的组合第六节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第七节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举例四、其他教学环节课程设计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机械原理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2. 理解机械原理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1.1 物体的静力学平衡1.2 物体的运动学1.3 物体的动力学2. 材料力学2.1 弹性力学基础2.2 塑性力学基础2.3 变形与应变3. 流体力学基础3.1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划分 3.2 流体静力学3.3 流体动力学4. 动力传动系统4.1 齿轮传动4.2 带传动4.3 轴承与轴系设计5. 运动学分析5.1 基本运动副5.2 机构运动分析方法5.3 机构设计与优化6. 力学系统动力学分析6.1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6.2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6.3 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四、教学方法1. 综合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讲解和示范。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3. 期末考试:对课程全面知识进行综合考核;4.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六、参考教材1. 王凯、李明. 机械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陈扬. 机械原理与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 马旭东、杨晓霞. 机械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机械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课程代码:030400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学分:4总学时:72 (54+18)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18(实验单独设课,内容详见《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二、教学目的〈〈机械原理〉〉研究机构的型综合(结构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创造新机器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常用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及其尺度综合并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优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它是一门运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者具有对机构进行选型并能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机构尺度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及工程机械的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1.1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1.2 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及其方法1.3 学习本课的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构件、机构、机器、机械。
2.了解是机构分析、机构综合(结构、尺度、动力综合)。
3.明了机构的尺度综合分类.机构综合的准点法及其减小结构误差的有效途径。
重点与难点:明了机构的尺度综合分类.了解机构综合的准点法及其减小结构误差的有效途径。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1 概述2.2 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计算2.3 机构的组成2.4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2.5 机构运动简图(实验课内容)基本要求:1.主要概念:运动副、运动链、机构;运动副分类。
2.掌握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等概念。
3.了解杆组、机构及其分类的方法。
高副低代及其条件、方法。
重点与难点:1.运动副按约束分类方法。
2.机构的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1 概述3.2 II级机构的运动分析*3.3 高级别机构的运动分析*3.4 多杆机构的运动分析*3.5 两自由度机构的运动分析*3.6 高副机构的运动分析3.7 速度瞬心及其位置确定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II级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02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软件工具介 绍与使用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实验设计与 实施
03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结果分析与 讨论
04
07 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讲, 及时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出勤率
保持高出勤率,不迟到、早退 或旷课。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的实 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的数 据处理与分析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的误 差来源与减小误差的方 法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实验
01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2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03
机械传动性能测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04
机械传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讨论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实验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及标准
总评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 绩占70%。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根据课堂表现、出勤 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根据试卷评阅结
果确定。
总评成绩等级划分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 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
及格。
谢谢聆听
缺点及适用场合。
带传动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掌握带轮直径、带速、中心距等参数 的选择原则,以及传动功率、带张力 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链传动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掌握链轮齿数、链节距、中心距等参 数的选择原则,以及传动功率、链张 力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轮系分析与设计
轮系的类型与特点
了解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等不同类型轮系的 工作原理和特点。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原理适用班级:2021级车辆、机制(函授)辅导教材:《机械原理》(3D版)徐楠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机械原理》是工科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机械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项目研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1.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治学作风,掌握机械学科的理论基础;2.掌握机构系统模型建立、分析求解和设计方案论证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识别和判断机械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设计软件进行机构的建模、分析、设计与仿真,逐步具有应用先进设计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掌握机构性能研究及检测的实验方法,能够针对工程问题确定对应的设计目标和解决方案;5.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探索、创新思维和优化设计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了解:本课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习方法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理解:运动副、低副、高副等基本概念,能识读机构运动简图。
掌握:1.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3.机构自由度计算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6章平面连杆机构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构成及优缺点理解: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掌握: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曲柄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传力特性、死点位置。
2.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7章凸轮机构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和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第8章齿轮机构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掌握:1.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第9章轮系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10章其他常用机构了解:1.常用间歇机构的结构及特点;2.螺旋机构、万向铰链机构的结构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环节类别:课程设计学分:1
周数:1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代码: F10004 先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
这就要求设计者除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作用外,还要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适用性强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实现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完成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的理论和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方法;熟悉各类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设计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提高运算、绘图及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具备工程的观点,养成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和科学的、一丝不苟的作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的第一次比较全面、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机械原理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
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
1、实践内容
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
(1)机械运动简图、运动循环图、机构性能分析图一张(A1或A2图纸)
(2)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4图纸)
(3)设计说明书一份
2、基本要求
(1)机械总功能的分解根据所要设计的机械总功能要求,选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功能分解。
(2)绘制机械运动循环图按机械的工作原理、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配合要求,绘制机械运动循环图,作为选择执行形式和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依据。
(3)各执行机构的类型综合确定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参数和生产阻力,选择合适的原动机。
(4)各机构的尺度综合根据各执行构件、原动件的运动参数,以及各执行构件运动的协调配合的要求和动力性能要求,确定各机构中各构件的几何尺寸(指运动尺寸)和几何形状(如凸轮廓线)等。
(5)绘制机构运动简图、零件图图纸要设计无误,图面质量好,布图合理清楚,整洁,符合国家标准。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无误,论述透彻、清晰、严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3、时间分配
阶段教学内容时间安排
1 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熟悉题目1天
2
机械功能分解,方案构思、分析、比较,初选方案,绘制草图1天
3
平面机构选择、尺度综合、运动分析、平面动态静力分析 1.5天
4
绘制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1天
5 答辩0.5天
分阶段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熟悉题目
采用多媒体授课,以典型机械的运动方案为例讲解课程设计的过程,下达任务书。
同学根据任务书查阅资料、熟悉题目的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机械功能分解,方案构思、分析、比较,初选方案,绘制草图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阶段,是对机械设计进行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好坏,对机械能否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的优劣以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一运动功能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同一方案可以由不同的机构组成。
运动方案设计的创造性基于突破和创新,主要包括原动机、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内容的设计。
第三阶段平面机构选择、尺度综合、运动分析、平面动态静力分析
分解执行机构的工艺动作,确定了运动规律,就要根据各基本动作或功能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机构型式。
执行机构的型式设计或机构的型综合,需要综合考虑机构的功能、结构、尺寸、动力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比较。
执行机构型式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工作质量、使用效果和结构的繁简。
机械中许多绕固定轴线旋转的回转件由于其结构形状不对称、制造安装不准确或材质不均匀等原因,产生离心惯性力和附加应力,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的动压力和摩擦力及周期振动,导致机械的工作精度、可靠性、效率和使用寿命下降。
对机构进行受力分析、调节机构的动平衡或整机速度波动,可以消除惯性力的不良影响,把速度波动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第四阶段绘制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图纸包括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和机械运动循环图,主要机构的运动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题目及参数和要求;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拟定;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机构运动简图;方案比较与评价;动力机机选择;用数据和线图表达的计算结果;收获与建议及参考资料目录。
有些课程设计说明书还应包括程序清单及运动仿真。
第五阶段答辩
答辩是考核课程设计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和相应水平的关键环节,是老师对学生论文的一次会诊和指导。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设计手册,资料的运用。
老师提问的内容包括选题、选形、制图、理力、材力、计算及设计要求等。
重点考察学生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的质量,设计过程中的态度。
同时检查设计创新性、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提出改进意见。
三、实践条件与地点建议
1、实践基本条件要求
1)组织管理的要求:
由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多、设计环节多、设计周期长,因此必须具有严肃的态度,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
应进行必要的分组,必要的考勤及分阶段必要的考核。
组织方式:集中辅导,小组方案讨论,独立完成方案设计。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的构思,应用分析手段评价机构性能;调整机构的尺寸参数以改进机构性能;分析机器的结构、传动方式、工作原理;选出最优方案。
3)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深化机械原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构创新设计的能力训练,对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方面有一较完整的认识.
4)对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员的要求:
教学场所应有绘图、集中讨论、多媒体演示及计算机编程环境及设施。
2、实践地点建议
校内。
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要求
本课程设计,平时成绩占30%(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占70%。
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其中:
优秀:设计方案新颖,创新点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规范,内容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良好:设计方案比较新颖,创新点比较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比较规范,内容比较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中等:设计方案一般,创新点一般,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内容不够丰富,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
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内容一般,在设计过程中不够勤奋。
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不规范,内容严重不足,在设计过程中不够认真。
附:
主要参考资料
[1]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琪.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例及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申屠等淮海工学院精品课程/jxyl/html/kcsj.html
参考题目
1、医用棉签卷棉机
2、设计洗瓶机的推瓶机构
3、轧辊机的轧辊机构设计
4、书本打包机设计
5、制钉机构的设计
6、四工位专用机床
7、平压印刷机机构设计
8、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设计
9、专用精压机设计
10、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
11、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设计
12、健身球分选机构设计
13、半自动平压模切机机构设计
14、凸轮连杆齿轮机构
15、自定机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