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特色规划探讨

合集下载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云南省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思路探析

云南省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思路探析

云南省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思路探析
赵磊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与依托,是构建合理城镇体系的重要基石.将小城镇自身的人文、自然资源巧妙地融合,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同时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是云南小城镇规划及建设的主导方向.本文对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规划编制思路及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在探讨云南边远山区小城镇发展途径及其规划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赵磊
【作者单位】云南省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特色小镇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南京市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为例[J], 詹湛;黄哲;袁奇峰
2.生态导向下的沙地绿洲草原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研究——以《正镶白旗明安图镇总体规划(2017-2030)》为例 [J], 胡晓海;荣丽华
3.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重点的思考--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J], 杨飞
4.规划视角下特色小镇的编制思路与方法研究——以无锡禅意小镇规划为例 [J], 王波;
5.镇总体规划与特色小镇规划协同编制方法探索——以佟二堡镇总体规划及皮草特色小镇规划为例 [J], 阮梦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模式。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在这些地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优势和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状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与当地人民互动,从而使游客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文化众多且深厚,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例如,云南和贵州等地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安全管理不完善等方面都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乡村旅游往往集中在一些风景区和热门景点上,而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小镇、村庄和农家乐等资源。

二、优势
三、问题
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变体,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导致了游客出行不便、住宿设施较为简陋等问题。

其次,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周到也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治安环境不够完善,安全隐患较多,这也对游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让乡村旅游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民和游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本科)

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本科)

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本科)一、文山民族文化旅游的概述在这个多元文化、多民族的时代,文化旅游具有很高的价值。

文山州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地方的民族文化。

因此,对于文山州来说,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文山州的毕业导师,我将会提出针对这个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必须注重文化传承为了更好的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我们需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文山州拥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说。

因此,在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中,我们需要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保护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还要为游客提供一个真正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

三、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体验,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山州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区,可以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针对文山州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这一优势,我们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的民族文化。

只有在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五、提高接待游客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民族文化旅游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接待游客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六、保护自然环境,打造宜人的旅游环境除了注重文化传承和提高服务水平外,在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

文山州拥有着一片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了打造宜人的旅游环境,我们需要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资源。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一、特色旅游小镇规划与建设现状(一)规划概况。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意见》(xx政发…xxxx‟xx号)精神,经严格筛选审批,省发改委于xxxx年6月公布了全省xxxx-xx年xx 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xx翁丁葫芦小镇(佤族)被列入xx省xx个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入选名单,规划布局为“一镇三寨”一翁丁小寨、葫芦小寨、勐来小寨x个片区,是一个跨区域的组合型特色小镇创建项目。

小镇发展定位为休闲旅游类,项目总规划面积为x平方公里,其中翁丁片区x平方公里、葫芦片区x平方公里、勐来片区0.5平方公里,预算总投资x亿元,建设期限xxxx-2020年。

目前,项目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通过省级审查,已经获得可行性报告的批复、环评行政许可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省政府已批复沧源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翁丁葫芦小镇(佤族)的建设用地已在预留范围内,正在按程序审批建设所需用地。

(二)建设现状。

项目于xxxx年x月开工建设,截止xx年x月,到位资金x亿元,其中:省财政划拨特色小镇创建启动资金x亿元,农发行沧源支行贷款资金x亿元,企业自等资金x亿元。

累计完成项目投资x亿元,其中:翁丁小寨完成投资x 亿元,勐来小寨完成投资x亿元,葫芦小寨完成投资x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认识不够到位。

一方面,政策宣传不到位。

一些干部群众对创建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政策要求、建设时限、验收指标等方面的政策了解不透,甚至部分领导干部把创建特色小镇简单地等同于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县直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不够,主动服务,靠前指导不到位。

另一方面,群众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翁丁新寨仍然有部分群众不愿意搬迁,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

(二)建设规划不够完善。

项目顶层设计不到位,部分设施规划存在缺陷,项目规划与创建指标不对应。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 --------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李莹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风貌特征面临严峻威胁:首先,新旧建筑混杂,地域建筑风貌逐步丧失。

新建工业建筑出现厂房大棚,住宅开始崇尚欧式异域风格,商业建筑风格不一,没有章法,整体风貌过于杂乱;同时地方对传统民族建筑的价值认知明显不足,保护与保留意识不强,传统老旧建筑残破不堪,年久失修,大多处于荒废。

其次,小镇的空间肌理开始向城市肌理转变,由以慢生活节奏为主的曲折街巷与分散化小型近人尺度的开敞空间,逐步向以强调高效,经济为主导的平直道路与集中化巨型公共空间转变,小镇的空间肌理韵味正逐步丢失。

再次,城镇建设空间缺少对农田与自然空间的协调统一,城镇风貌侵占性过强。

农田与自然景观是特色小城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度重视城镇建设空间的发展,农田与自然区域处于相对被动,出现景观视线通廊不通透,农田风貌被遮挡,城镇风貌相对单一。

最后,传统文化的风貌特征正逐渐淡化。

快速城镇化催促着地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也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商贸集市,民俗活动不适应新时期的城镇发展,开始淡出日常生活。

风貌是一个小城镇耐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小镇独有个性,稀有价值的充分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风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大理市右所镇为研究目标,剖析小镇风貌问题,讲解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风貌的方法。

关键词:风貌保护、城镇化、空间肌理、开敞空间、自然景观图:右所镇风貌景观1.2.云南大理右所镇风貌保护背景右所镇简介与发展背景右所镇位于大理市北洱源县内,距州府大理73公里,北距丽江120公里,香格里拉225公里,处于大理至丽江、大理至香格里拉旅游带中心位置。

其国土面积302.4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0%,坝区面积占30%。

全镇有耕地面积42500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的有林面积106614亩。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性特色景观构建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性特色景观构建
生态 位 理 论 被 广泛 应 用 于生 物 多
的植 物 群 落 生命 力 旺 盛 .更 有 利 于体
现 当地植 物景 观 特色 【 l S l 。 云南 西双 版纳
是一 片 荒 蛮之 地 ,人 们 充分 利 用 当地 “ 山有 多高 . 水有 多长 ” 的独特 自 然 地 理
条件 【 I 9 1 , 顺 应坡 度 . 开垦 出上 千级 梯 田 . 形 成 了 举世 闻名 的元 阳 梯 田 。除 了稻 作梯田, 哈尼 族 的衣食 住行 、 节1 3 庆典 、 宗 教 礼仪 等 无 形 的意识 形 态 也 与梯 田
Hu t c h i n s o n1 5 1 . W hi a a k e r 1 6 1 , Odu ml [ 7 1 , L e i .
( 一) 尊重 乡 土植 物在景 观 设 计 中提
倡适 地 适 树 . 选 择 乡土 树种 , 这 样 营造
( 二) 反映地 域文 化层 面
在 云南 哀 牢 山 的红河 南 岸 .生 活
着一 群 勤 劳 的哈 尼族 人 。他 们 的 祖 先
南下 迁 徙 到元 阳地 区 .历史 上 的 元 阳
b o l d l S I . P i n a k I 呜 对生 态位 的概念 进行 了 定义 、 扩 展或 再细 分 。国 内关 于生 态位
尼 文 化景 观 。 哈尼 梯 田 文化 景 观 区体
现 了与现 代社 会 十 分 契合 的 生 态 文明
理 念 。哈 尼梯 田文 化景 观 是 哈 尼地 域 文 化 的缩 影 , 哈 尼族 人 民适 应 自然 、 改 造 自然 、 顺 应 自然 , 保持 了本 土 文化 的 “ 生态 位 ” 。 体现 了一 个 民族 地域 文化 与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 文化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自豪感。

3. 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村寨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民族团结: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5.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6. 教育普及:通过乡村旅游,游客可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传统技艺,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7. 社会稳定: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游客,增加人口流动,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彝人古镇 调研报告

彝人古镇 调研报告

彝人古镇调研报告彝人古镇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彝族古镇。

在我最近的调研中,我对彝人古镇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索,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历史彝人古镇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完全依山势而建,布局合理。

古镇内有多座古老的彝族土楼,这些土楼是彝族人民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清代乾隆年间,彝人古镇成为云南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彝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地理环境彝人古镇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高山上,四周群岭环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古镇周边有数条风景优美的溪流和山谷,景色迷人。

同时,附近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青龙潭、银钱杉等。

三、特色文化彝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古镇内保留了大量的彝族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如木雕、壁画、彩绘等,展现了彝族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

在古镇内可以欣赏到彝族传统歌舞表演,了解彝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此外,彝人古镇还拥有丰富的彝族手工艺品,如绣花、银饰等,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彝族的文化。

四、旅游资源彝人古镇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资源吸引了不少游客。

古镇内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景点,如彝人古庙、云洞寺等,这些景点反映了彝族文化的繁荣和兴盛。

此外,古镇周边的自然景观也很吸引人,比如清澈的溪流、美丽的山谷等,可以进行徒步旅行、游泳等活动。

同时,古镇内还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活动和节庆,如彝族传统婚礼、开火节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彝族风情。

五、发展前景目前,彝人古镇已经成为丽江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并带动了古镇周边的旅游业发展。

未来,古镇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古镇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景点的合作和联动,形成旅游线路,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建议和问题尽管彝人古镇在旅游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古镇内交通便利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云南民族村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云南民族村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云南民族村文旅融合发展趋势近年来,云南民族村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云南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而民族村则是展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它融合了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民族文化体验。

云南民族村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景点,以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云南民族村,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民族服饰等。

同时,民族村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民族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村文旅融合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云南民族村不再是简单的景点,而是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购物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域。

除了传统的民族表演和手工艺品销售,民族村还开设了各种特色餐饮和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云南民族村注重与其他旅游景点的联动发展。

通过与周边景点的合作,民族村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例如,云南民族村可以与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景点进行联动,共同推广云南的旅游资源。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景点的知名度,也可以促进云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云南民族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民族村可以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游客。

同时,民族村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预订和购物,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以扩大民族村的影响力,也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云南民族村注重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在建设民族村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将村落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

同时,民族村还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等。

这种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不仅增加了民族村的特色和吸引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华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

边境地区的多个民族聚居地,如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等,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本文将就云南省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云南省境内共有26个民族,其中藏族、瑶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边境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这些少数民族传承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以下是云南省边境地区几个典型民族的文化特点。

1. 哈尼族哈尼族是中国南方土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国境内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族的主要信仰是“黎元教”,是以土地神为主,崇拜自然和祖先的教派。

哈尼族的服饰文化非常独特,他们的传统服装采用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加上白色或蓝色的装饰,使得他们显得又高大,又威严。

2. 彝族彝族是和汉族、蒙古族、藏族、满族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五个主要民族之一。

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临沧、保山、昆明、迪庆、怒江等州市。

彝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

例如,他们的传统婚礼仪式非常隆重,通常需要数百人参加,礼仪程序复杂,寓意深刻。

此外,彝族的歌舞和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

3. 瑶族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云南省的个旧、建水等地聚居。

瑶族信仰瑶教,科学地流传至今。

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歌舞,其莽莽青山,处处格调迥异的婚俗、节日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云南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云南省边境地区美景如画,文化迥异,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这里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如“三江并流”、“虎跳峡”等景区,还有多样多彩的民族风情小镇,如西双版纳的景颇民族村、泸水的纳西民族村等。

1. 三江并流三江并流位于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三江交汇处,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

在这里,三条江河分别清晰地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彼此交织、虚实相生的神奇画面。

2. 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青龙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峡谷之一。

屏边县滴水苗城(苗族)特色小镇建设的SWOT分析

屏边县滴水苗城(苗族)特色小镇建设的SWOT分析

屏边县滴水苗城(苗族)特色小镇建设的 SWOT 分析摘要:云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一直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而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随之投身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发展滴水苗城(苗族)特色小镇,也是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走稳了关键的一步。

本文对屏边县滴水苗城(苗族)特色小镇进行了SWOT分析,并制定了小镇今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特色小镇少数民族地区苗族文化1优势分析1.1区位优势突出屏边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两区一廊”叠加区,泛亚铁路东线路国内路段的全线贯通;且屏边县是昆玉铁路、蒙河铁路、玉蒙铁路上的一环,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边境,属于我国边境四出境地带。

1.2交通条件良好屏边滴水苗城(苗族)特色小镇位于屏边县城西北方,对外交通便捷,道路通畅;屏边火车站,从省会昆明市至屏边县可乘坐火车和高铁,运行班次稳定,交通优势突出。

1.3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原始森林“天然氧吧大围山”;抗战时期修建的云南至越南铁路人字桥、屏边烈士陵园,可成为爱国教育基地;民俗风情古朴,有18个少数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韵,其中苗族人口最多,高达全县总人口60.5%的比例。

截至2018年底,累计接待的游客人数有111.08万人次,同比增加了13.64万人次,增长14%;其中国内游客人数为110.93万人次,同比增加13.62万人次;海外游客人数为0.144万人,同比增加0.0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加3.83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加3.82亿元;海外旅游收入103.74万美元,同比增加9.5万美元,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1.4苗族特色康体旅游产业链基础条件良好屏边县林木绿化率74.6%,森林覆盖率达67%,气候和生态环境良好;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如大黄藤、红豆杉、石斛等资源,为小镇发展苗医苗药健康产业提供资源基础;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传统,可通过与生态休闲旅游、苗族文化风情体验、高原体育、候鸟式养老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个性化的苗族特色康体旅游产业链。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云南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这些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是云南旅游的重要吸引力。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避免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应该积极推动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云南的民俗风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投资,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和质量。

同时,培训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云南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旅游宣传片、旅游展览会等,向游客展示云南的魅力和特色。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媒体等合作,提升云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云南的自然环境非常宝贵,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

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云南的自然环境。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将会更加繁荣和受欢迎。

可邑小镇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可邑小镇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可邑小镇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鲁燕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5期[摘要]可邑小镇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因彝族阿细人独特的民风民俗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层次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对社区的综合带动效应弱、景区综合运营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通过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对可邑小镇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可邑小镇;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对策[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我国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却非常迅速。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新型农村的建设及发展带来了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

可邑小镇位于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少数民族资源特色鲜明,在进行旅游小镇的打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开发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可邑小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可邑小镇的后期开发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1 可邑小镇概况可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距市区21km。

可邑村所处地区属封闭的岩溶发育高山地貌区,海拔1930m,四周青山环抱,空气清新,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可邑村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共有原著民193户730人,彝族支系阿细人占99.6%,在村落建设、传统民居、民族文化、民风民俗方面均保存完整且特色鲜明。

“可邑”,是彝语意为“吉祥之地”,这里也是著名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之一,是彝族史诗“阿细先基”流传最广的地方,是州级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村。

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斗牛、阿细摔跤、阿细婚俗等民风民俗保护、传承较好,古朴的民族风情特色鲜明。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云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云南拥有壮观的山水景观,如石林的奇峰异石、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洱海的波光粼粼等。

为了让这些美景得以长久留存,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内的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推广生态旅游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在景区设置明显的环保标识,提醒游客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植被。

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开发也是关键之举。

避免过度开发和盲目建设,要根据各地的特色和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可以限制游客数量,采取预约制,以减轻环境压力。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和古村落,要注重保护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避免过度商业化。

在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对当地生态和文化的影响,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和文化保护评估。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等,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要传授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

同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比如,优化旅游交通线路,增加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提升酒店的设施和服务标准,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推动旅游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产业,让他们从旅游发展中受益,从而增强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形式,让游客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例如,让游客参与到当地的农事活动中,品尝农家美食,购买手工艺品。

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研究探讨

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研究探讨

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研究探讨作者:刘美江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第05期摘要:旅游小镇开发需具备基本的旅游功能,文化是旅游小镇的灵魂,是小镇的特色所在。

特色旅游小镇需要具备文化主题、肌理和风貌、特色商业、生活方式、性格品位等文化要素。

文章主要就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特色小镇;文化内涵;设计研究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继承性、保护文化的多元性。

打造特色美丽小城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扩大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别化竞争。

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是特色小镇的主要特征,因此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设计与研究,理解各小镇的历史成长因素及其内在的文化特质。

1 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概述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小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

核心是围绕旅游的历史文物古迹或地理景观,针对旅游成熟期游客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美食、传统和习俗建筑等全方位的深度需求,在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当地居民真实生活基础上,让游客充分融入当地城镇生活。

因此,旅游特色小镇首先是一座小城,其次才是旅游业和旅游服务,在这样的城镇生活既有归属感又有新鲜感。

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

这种文化、历史与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构成一个产业体系,形成密切的联系网络,成为特色小镇经济主体的同时,推动小镇产业升级和整个地区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小镇并不追求规模或者建筑,更重要的是,创造文化体验环境,使文化旅游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为使居民营造享受精致生活而建设的城镇生活。

因此,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设计理念突出的是“精致美”,不是高消费。

休闲的“慢”生活是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提供给游客的切身体验。

因此,“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给奔跑的人找个空间散步”“给飞翔的人找个落地的角落”等,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是旅游特色小镇的核心价值。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云南拥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虎跳峡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2.多民族文化独特:云南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25个少数民族。

这里的民族文化多样,民族风情浓厚,如彝族、白族、哈尼族等。

游客可以在云南享受到丰富的民俗文化。

3.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云南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元阳梯田等。

这些古建筑和遗址代表了云南的历史文化,是了解云南历史的重要窗口。

4.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云南拥有独特的特色旅游资源,如洱海风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丽江古镇等。

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基于以上的旅游资源优势,应通过以下策略来开展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1.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云南的旅游资源。

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节、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云南旅游的知名度。

2.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道路、酒店、机场、景区等。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开展精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精品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

可以通过开展自然风光观赏、民族风情体验、古建筑参观等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4.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加大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云南的民族文化。

总之,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重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应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开展精品旅游项目、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建设等策略,实现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云南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概念性规划

云南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概念性规划

云南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概念性规划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景观,因此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和追捧。

下面是对云南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和概念性规划的一些建议:
调查评价:
1. 自然景观:云南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峻岭、大江大河、湖泊草原、瀑布溪流等。

可以通过科学评估各个景点的自然价值、保护现状和潜在开发价值等,为旅游资源的规划提供依据。

2. 文化遗产: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

可以通过调查评价各个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保护状况和文化影响力等,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3. 当地生活方式:云南的民族风情独特,可以通过调查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提供给游客一个更加真实、深入的旅行体验。

概念性规划:
1.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线路、设施,确保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并注重与当地居民的协作与合作,使旅游业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还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文化传承与展示: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应通过规划合理布局文化展示中心、博物馆等设施,展示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认知。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云南旅游。

总之,云南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和概念性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当地生活方式等因素,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云南民族村寨运营方案

云南民族村寨运营方案

云南民族村寨运营方案云南民族村寨的运营方案是指针对这些村寨提出的管理、运营和发展规划。

在制定这样的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村寨的特色,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手段,促进村寨的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一、云南民族村寨特色1. 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25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民俗和风土人情。

这些多样的文化元素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2. 自然风光秀丽云南的山水风光秀丽,拥有神奇的自然景观。

有丽江的古城风光,有大理的洱海风情,有香格里拉的高原壮丽。

这些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云南风情。

3. 丰富的民俗活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火把节、傈僳族套马节、白族三月街等。

这些活动都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二、云南民族村寨运营方案1. 文化传承云南民族村寨的首要任务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要加强对本地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制定保护和传承方案,开展语言、歌舞、手工艺等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儿童的文化教育,让他们在家乡就能够接受到充分的民族文化熏陶。

2. 旅游开发云南民族村寨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要以提升游客体验和寓教于乐为宗旨,开发民族文化体验项目,如民族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少数民族特色美食等。

同时,要改善村寨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旅游渠道,促进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3. 村寨规划云南民族村寨规划需要兼顾民族文化传承和村寨居民生活。

要对村寨的土地利用、建筑风貌进行规划,建立起符合民族特色、环境友好的村庄建设标准。

在保护原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现代化设施,提高村寨的生活质量和文化赏析价值。

4. 文化交流促进云南民族村寨与外部的文化交流也是发展的重点。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案例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案例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案例那我就来说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旅游发展案例吧。

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

大理啊,那可是白族人民聚居的好地方。

白族的建筑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那些雕梁画栋的房子,墙面上画着各种吉祥的图案,什么山水花鸟啦,神话故事啦。

游客们一到那儿,就像走进了一个艺术的大观园,眼睛都看不过来。

而且白族的服饰也特别漂亮,姑娘们穿着白色为主色调,搭配着红色、蓝色等鲜艳颜色的衣服,再戴上那些精美的头饰,走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路上,简直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游客们来了都忍不住要和白族姑娘们合影留念,顺便了解一下白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含义,比如说不同的图案象征着什么,这就像打开了一本本民族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二、美食成为旅游的重要招牌。

大理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法宝。

像什么破酥粑粑,那酥脆的外皮,一口咬下去“嘎吱”一声,里面软软的,还有各种馅料可以选择,甜的有玫瑰馅,吃起来满口玫瑰的芬芳,就像把整个大理的花香都吞进了肚子里;咸的呢,有猪肉葱花馅,香味四溢。

还有生皮,这可算是大理的特色中的特色了,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是尝过的游客很多都赞不绝口。

那新鲜的猪皮和猪肉,经过特殊的处理,吃起来又嫩又有嚼劲,再蘸上特制的蘸水,酸辣可口。

游客们常常是为了这些美食专门跑到大理的小巷子里去寻找那些地道的小餐馆,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感受大理的烟火气。

三、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随着旅游越来越火,大理的旅游配套设施也在不断改进。

以前到大理可能交通不是那么方便,现在呢,有机场,铁路也四通八达。

到了大理当地,住宿的选择多得很,从高端大气的海景酒店,让你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洱海的美景,到经济实惠的民宿,能让你体验到白族人家的热情好客。

景区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在大理古城里,有清晰的指示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维护秩序。

而且当地还开发了很多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说环洱海骑行,租一辆自行车或者小电驴,沿着洱海慢悠悠地骑,吹着湖风,看着湖面上的波光粼粼,时不时还能停下来在路边的小咖啡馆喝杯咖啡,简直惬意得不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特色规划探讨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特色城镇,由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及地域差异性,这些城镇具有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风貌格局、民族建筑艺术和传统产业,拥有鲜明的特色。

近些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民族特色小城镇凭借独具魅力的特色资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以云南省极富特色的小城镇——西盟县勐卡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为实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如何进行特色定位及特色塑造的方法、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小镇、勐卡镇、规划1、引言至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在接纳农村人口转移方面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近年来小城镇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对象。

然而,我国的许多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的,但城镇固有的历史文脉和山水风貌却逐渐消退。

城镇特色是城镇物质形态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综合反映,它是特定条件下的小城镇符号系统所提供的差异性特征[1]。

她不仅体现在城镇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中,更重要的是孕含在她的人文风俗,以至其与环境相结合的人工创造的建筑物和空间形态及布局中。

在推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方面,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城镇化发展中创造性地探索出许多典型模式,采用灵活的策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逐步探索出中心城市带动型、资源开发带动型、大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边贸带动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

勐卡镇地处西南边陲,地域及民族文化特色显著。

一方面,国家及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旅游小镇被作为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而获得更多重视;另一方面,旅游小镇是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边疆地区经济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勐卡小镇规划,对于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规划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旅游小镇的类型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大多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极具地方特色。

旅游小镇根据其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型,可分为自然风光型、历史文化型、民族风情型及边境口岸型四类[3]。

2.1自然风光型该类小镇以各类自然资源为旅游发展的依托,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如安宁市温泉镇、昆明“两区”转龙镇等。

2.2历史文化型该类小镇以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各种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

城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成为吸引观光和休闲游客的重要资源。

丽江的大研镇、禄丰县黑井镇即属此类。

2.3民族风情型该类小镇民族文化保存相对完好,民族风情比较浓郁,并成为小镇发展旅游的重要依托,如师宗县五龙乡、丘北县普者黑村等。

2.4边境口岸型该类小镇位于两国(多国)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具有界碑国门、海关、边贸场所等标志性景观,如勐海县打洛镇。

3、项目概况3.1勐卡镇概况勐卡镇隶属普洱市西盟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边陲、西盟县城西北面。

勐卡镇西面与缅甸佤联邦隔河相望,国境线7.9公里,镇区民族以佤族为主,并有少量汉族与拉祜族。

勐卡镇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由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现代社会的地区,虽经历数百年变迁,却依然保持着古朴的佤族文化特色,被列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从旅游小镇分类来看,勐卡镇几乎包含了所有旅游小镇的基本要素,在近年西盟县旅游发展中,勐卡镇以独特的民族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及优美的自然环境闻名远近,在传承和弘扬佤族历史文化,推动西盟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项目规划背景2005年,云南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多举措推动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2011年,云南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60个旅游小镇和200个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勐卡镇即为60个旅游小镇之一。

同时,为规范城镇特色规划的编制,使城镇建设更具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征,2011年,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城镇特色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指导。

2008年以来,勐卡镇、西盟县先后编制了《西盟县勐卡镇村镇建设规划(2008-2025)》、《西盟佤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及《西盟县勐卡镇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2012-2030)》,三个规划对勐卡镇的城镇建设、景观形象、旅游发展方面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对于城镇特色的发掘和塑造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勐卡镇旅游特色定位以上三个规划有一个共同点,即以旅游为切入点,对勐卡镇发展旅游的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开发途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行了重点旅游项目的策划,最终落实到整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和旅游区的设计。

4.1勐卡镇旅游资源特点(1)原始生态的自然本底佤族保护生态的习惯法非常丰富而且严厉,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观,使得勐卡镇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的十分良好。

(2)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资源勐卡镇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保存完好的民族村寨,是西盟县原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集中展示的代表区域。

勐卡镇区作为老县城所在地,经过多年发展沉淀了较好的文化底蕴。

(3)神秘独特的民族文化佤族以其鲜明的民族性格、特殊的聚落布局以及原始的宗教崇拜等,成为云南乃至中国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表现力的民族之一。

勐卡镇作为“中国佤族文化荟萃之地”,佤族文化源远流长、古朴自然、博大神秘。

(4)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西盟佤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世界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研究和保护价值,也使勐卡镇的佤族文化保持着更加原始本真的本底特征。

4.2旅游特色定位根据前面分析,勐卡镇旅游定位为:以佤族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和边陲商贸特色旅游为主导,发展原生态特色产业经济的特色旅游小镇。

其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佤城岁月、边地春秋。

5.勐卡镇旅游特色规划途径规划按照可持续发展、凸显文化性、保护生态环境、市场经济以及舒适化原则,从以下几方面对勐卡镇旅游特色进行规划:首先,从交通入手,通过景观廊道的打造手法,串起沿途的佤山云海、梯田、茶园等自然景点资源,将勐卡镇的交通主干道打造成百里画廊展示组团;其次,依托娜妥坝“国门第一寨”的美誉,打造以边境风光游览为主要特色的边境风情观光组团;第三,以佤山天池、高山草甸、溪流水系资源为基础,打造生态休闲等为特色的绿色风情体验组团;第四,依托勐卡镇区历史文化底蕴、社会变迁经历及城镇建设基础,打造以“佤城岁月、边地春秋”为特色,以旅游服务为主体功能的边陲小镇休闲组团。

最终,通过文化挖掘、资源整合的手法,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完备的产业体系构架,打造拥有独特魅力的原生文化体验旅游片区。

6、旅游特色规划6.1历史特色项目规划勐卡镇相对于西盟县其他乡镇,具有的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历史沉淀感,近一百多年来,勐卡镇先后依次经历了:三佛祖领导民族团结、抗英运动、解放战争、阿佤人民唱新歌、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并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

规划通过一横一纵,即一条时间轴和一条空间轴将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遗存串联起来,两条轴线汇于一点,成为规划的中心。

6.2边境特色规划主要利用素有“国门第一寨”美誉的娜妥坝来打造。

娜妥坝村与缅甸相邻,由于历史原因,村寨被溪流划分为中国和缅甸各一部分,但两地佤族的情谊十分浓厚。

规划依托娜妥坝优越的边境区位优势,以“中缅友好商街”为主题,融入东南亚风情,将其打造成为游客探寻边境浓郁异国风情的理想去处。

6.3自然风光特色打造自然风光是勐卡镇重要的资源本底,规划通过景观道路的打造手法,串起沿途的佤山云海、梯田、茶园等自然景点资源,将新县城至新厂乡的交通主干道打造成展示佤山之绿、佤山之情的百里画廊展示组团。

6.4民族文化特色规划镇区是全镇的旅游服务基地和游客中转中心,应能重点体现勐卡镇的特色,成为盟卡旅游的展示窗口。

勐卡集镇处于山地,在镇区整体打造时,重点借助其特有的山势地形,通过立体化道路、绿化及建筑要素的运用,打造山地城镇特色。

7、旅游型特色小城特色规划经验总结7.1首先明确特色定位旅游小镇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都是围绕着定位进行的,定位发生错误,方向也随着出现扭曲。

因此,旅游型小镇必须准确判断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劣势,才能正确定位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位置。

而且,所有的分析、规划,其最终落脚点必将反映在具体的某一地域或地块,因此,小镇所依托的文化环境的挖掘将是项目定位的最根本依据。

与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省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民族特色小镇数量众多,因此,规划中首先应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确定小镇自身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区域条件及自身特点,确定自身的定位。

7.2善于寻找差异化从旅游产业的角度出发,唯有差异化才能使旅游产业具有创造更大价值的潜力。

以勐卡镇为例,勐卡镇最明显的特色在于其浓郁的边疆地域文化氛围,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质感以及多元并存的文化形态,在旅游小镇特色规划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因素打造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7.3规划和特色的塑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城乡规划在许多方面直接推动甚至塑造着城镇特色。

城镇特色的塑造是规划的目标之一,好的城市规划成果必须起到保护或强化小城镇特色的作用。

但是,城市规划不能决定城镇特色的全部,也不能决定城镇特色价值的发挥。

从城镇特色的内涵、发展历史上看,每个城镇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形成的路径。

只有清晰认识和遵循这一路径,才能在城市规划中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全面地推动城镇特色塑造。

7.4特色内涵需正确、真实的反映特色塑造应包括两方容:一是特色的保护与创新发掘,二是对特色内涵的正确、真实的反映。

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角度,第二方面的内容往往更为关键、难度更大。

城镇特色塑造在城镇规划中具体表现为特色要素的组织与创造,而特色要素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既包含了功能的布局、开发项目的选择、业态的引导,也包含了城镇形态格局的架构、景观要素的组织、建筑风貌的控制以及人们公共活动的安排,需要在规划中协调统筹、综合考虑。

7.5加强规划的系统性现阶段,我国小城镇规划的系统性不强,往往只有总规、控规、修规三个层次,其它类型的规划,如城市设计、概念规划、风貌规划、街景规划、广告规划等较少。

要塑造小城镇特色,必须进行科学、完整的规划研究,可以将城市设计、风貌规划等非法定规划引入常规的规划编制中,并认真编制特色规划。

参考文献[1]罗丹,车震宇等.小城镇特色规划研究——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江城镇城镇特色规划为例,小城镇建设,2008.7[2]武友德,王源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代燕、李伟.云南省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初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