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
读书——延长生命价值 ——听陶继新老师讲座有感
读书——延长生命价值——听陶继新老师讲座有感这天,很荣幸的听了陶继新老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讲座,虽然不是第一次听陶老师的讲座,但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
一、读书——思与行演讲中,陶老师对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要用什么方法读书,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要“取法乎上”,读书要读“经典中的经典”。
读书,是获取外界精华的最佳途径;读书,是提高人生素养的最优选择;读书,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最必要手段。
当社会如此浮躁之今天,也唯有读书方能使人静下心来,抬抬头,看看遥远的星空。
当然,我想,这里的读书,也不会仅是体现“读”上,更应体现在“思”与“行”上。
二、读书——教师成长自己在闲暇时会翻开书读一读,报刊、杂志等只要拿到手,都细细的去读,甚至无聊时也把间缝里的小广告也看了,虽然读的东西不少但是自己却是一点进步也没有,现在想来浪费了多少时间啊!以前还算是读书吗?简直是虚度光阴。
教师,是一份职业。
有时,它与其他普通的职业一样,是生存在世的人谋生的手段。
同样,作为一份职业,它同样需要责任心与技能。
只是,不同的是它可能比有些职业需要更多的责任心与更专业一点的技能。
想做个教师挺简单的,如果你只是把它看成个谋生的职业;想做个教师也挺容易的,如果你只是把它看成把那点知识传给一级级学生的二传手无寸铁。
但,这样的话,你也就亵渎了教师这一称号。
想做好一个教师,高度的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想做好一个教师,具备能够教导、培养和发展做为明天主人的学生的能力更是必须的。
要想具备这两点,读书是个不二的选择。
很赞同这句话: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为了自己的这份工作制订一份生命成长规划书,庆幸自己还不算老,比当年陶老师定规划书时还要年轻,但是知道自己永远也不会达到陶老师的水平,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能将自己的读书与教学相得益彰,达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就很不错了。
三、读书——延长生命价值人之初,空白一片,这是我们每个生命的初始。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读书分享会发言稿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读书分享会发言稿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读书分享会发言稿篇1幸福,什么是幸福?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
对于社会中不同群体,幸福感更是千差万别。
我个人感觉幸福其实有个公式,幸福等于欲望除以满意度,如果结果是个分数,幸福感就强烈,反之幸福感就少。
就像那段相声说的,什么是幸福——我饿了,有饭吃;你饿了,没有饭吃;我就比你幸福。
其实,归根结底,幸福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觉。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
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精华所洋溢的幸福感。
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精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
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读《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书,书中从六个方面谈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总结说来:第一,幸福要从心里开始;第二,把做一名优秀教师当成自己的理想才会真正幸福;第三,有一颗博爱之心,接纳世界,热爱生活,才会增加幸福感;第四,在家庭里,懂得经营夫妻关系、孝顺父母、教育好孩子,才会幸福;第五,用爱心教育学生,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才会成为一名幸福教师;第六,生活中,友谊常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才会更加幸福;第七,教师在思想、内心、外在气质、学识上不断的修炼、提高会让自身越加幸福。
书中全面透彻地为当代教师提出了工作及生活的宝贵意见!海量教育名人、名事,让我心灵真正得到洗礼。
更加坚定自己要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幸福教师的三重境界—— 读陶继新《做幸福的教师》有感_心得体会
幸福教师的三重境界——读陶继新《做幸福的教师》有感刘锋阅读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如入宝山,满载而归。
既为陶老师的读书求学进取的精神所感染,又为书中记载众多教育名家的感人事迹所振奋,真可谓读好书如遇良师,读罢不忍释卷。
我对陶老师所谈努力做幸福的教师的观点,非常认同;他的读书写作成长之路,就是他追求幸福教育人生的历程。
陶继新老师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
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
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
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与教师的成长有着一道内在的生命维系。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精神与灵魂成长的引领者。
而教师的思想成长,除了生活实践之外,主要来自读书。
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为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正是因为读书,开鸿蒙世界,为生命奠基,引领我们走向成熟与崇高。
书中介绍的张斌利、王岱、沈红旗与兰祖军等老师,都是潜心读书、钻研教学并有所成就的杰出教师代表。
他们将读书作为生命的精神食粮,用阅读来推动自我精神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好自己,成就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写作:与灵魂对话,让生命崇高陶继新老师认为,自己和很多老师一样,曾经写起文章来很困难,甚至有一种痛苦的感觉。
但现在不是这样,而是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感。
什么原因,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能获得最大的心灵慰藉,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
一个人进行写作,是在自己的灵魂对话,会让人深入思考,会启人不断内省,让内心不断丰富,让生命逐渐崇高。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远离浮躁,感受到与生命对话的乐趣。
你会在不断的写作中获得成长,滋养自己的言语生命,保持恬淡自适的言语品格和坦诚独立的言语人格,会逐渐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第一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对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师”将是与他们一生相伴的一个称呼。
如何从“教育”这一职业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一个话题。
本文作者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的这番披肝沥胆的陈诉,相信会对许多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
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
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
“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
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谱写不完的诗篇。
教育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教育赋予人类以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以进步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乐章。
教育应该属于幸福。
因此,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
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
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
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这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1.人生应有梦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
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名人陶继新自述)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是个欲言还羞的学生。
那个时候,如果我说我将来会在全国很多地方讲演,肯定不会有任何人相信。
看来,人是持续发展且能改变自身生命走向的。
那么,使我比较从容地在各地讲坛上言说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我想,这也许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吧!第一,要有一定的文化资本。
我没能上名牌大学,并不是说自己高考成绩不佳,相反,考得非常好,仅仅因为“政审”问题,在别的学生入学一个月后,才被补招到济宁师专的。
当我穿着一身破旧且满是泥土的粗布衣服走进这所学校78级中文班里的时候,好多学生像看怪物一样用眼光审视我。
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自卑,我相信自己的文化实力。
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我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
即使在农村没白没黑地干着苦活,在异地寒风凛冽中拉着沉重的排车行走的时候,我都是与书为伴、以读为乐的。
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内容,甚至成了我的审美追求。
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就是今年春节,我还是早起上山,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山林之中,背诵《周易·系辞》的形上之语。
重复他人的话语,无异于鹦鹉学舌;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思想,才是生命的活水。
文化的持续积累,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
所以,我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讲同一个报告题目时,都不是对上一次报告内容的重复,而是多有即兴的另类话语或超越既往的思考。
有些教师以前连续四五次听了我的同一报告,过后大都惊诧不已地说:“怎么每次听都有变化啊!”其实,变化的背后,是我每天读书有所收获之后的必然结果。
我甚至说:“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讲演亦然。
只有在持续地自我超越中,才能常讲常新,越讲越有品位。
第二,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这似乎与讲演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对我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之所以将这两者并列起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1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
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
”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
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宽容学生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赏识、关心,才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当我们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起舞,成为最优秀的舞者之时,我们也就享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
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
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
陶继新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首先,陶教授强调了教师应具备的良知。
他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的重任,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良知,关心学生,关爱教育。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良知去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其次,陶教授提出了教师应一心向善。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就是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追求善良。
这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善良的品质。
再者,陶教授强调了教师应心存感恩。
他说,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欣赏,来自于同事的帮助,来自于领导的认可,来自于社会的肯定。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此外,陶教授还强调了教师应充满爱心。
他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充满爱心,才能敲醒沉睡的心灵,让心与心走得更近,让世界充满爱。
这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最后,陶教授提倡教师不断读书更新知识。
他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生命的维度。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之,陶继新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践行教育的真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努力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
近听陶继新
近听陶继新——用读书点燃教师的职业梦想和激情济宁十三中刘明辉春意正浓,实验中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陶继新教授主讲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主题报告,报告历时三个半小时,但大家仍意犹未尽。
“要是能讲一天,把一些例子展开就更好了。
”在离开会场时笔者听到很多老师们如是说。
济宁十三中教科室主任杨建荣主任在听完报告后深有感受,她说:“陶继新教授的讲座一定能让很多教师重拾经典,重新点燃很多教师的职业梦想和激情。
”作为一名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师,我对陶继新老师并不陌生,他的名字对我而言如雷贯耳,如皓月当空。
陶老师是资深记者,平均每月有4—10万字的作品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创新教育》等报刊上。
说他是老师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他只在曲阜师范学校作过三年半教师,便离开了教学一线;但他的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教育,他用自己的文章宣传报道了大量的教师、校长、局长、专家、学校等,让我们有机会认识更多的良师。
今天在“中场休息”的时候与陶老师零距离接触,更感受到了陶老师的亲善与平和。
作为《创新教育》(报道版)杂志的执行主编,他对创新教育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创新要基于传统文化,只有以经典文化底蕴的创新才不是水上浮萍、无根之木。
是的,正是因了文化积淀,才涌现出一大批立志于创新教育的名师和优秀实验教师。
陶继新教授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读书。
他给广大的教师提出的建议就是多读书,他说:“对教师而言,读书应与与空气、阳光、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必需,是教师的生命担当。
教师要通过读书丰盈自己的智慧,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格,教师要产生飞越,必须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陶继新教授说:“教师读师必须有选择,读书的取向应是取法乎上。
读大师的书,就像每天听大师讲课。
”那么什么是好书呢?陶继新教授建议要诵读“经典中的经典”,读那些经过大浪淘沙、时光流逝留下来的作品。
对于中国经典诵读结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外国经典以阅读为主: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共分九讲,内容包括: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走向:取法乎上、朗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读书与考虑同行、经典朗读的考虑与行动、毕生幸福的文明之旅;第二部分打点幸福人生共分四讲,内容包括:内在和谐、精神高贵、充满自信、发展本身;第三部分孔子的精神境界共分十二讲,内容包括:生命不断飞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颜乐处、修身为本、和谐为美、以人为本、敏行讷言、君子品格、无信不立、葆养邪气、谦虚好学、使命担当。
聆听陶继新老师讲座后有感
聆听陶继新老师讲座后有感教育园圃03-25 2121:今天是龙游县教师读书活动启动的日子,教育局邀请了原《山东教育》总编陶继新老师来做《读书与生命成长》的讲座,本人有幸作为读者书积极分子聆听了讲座的全部内容,感慨颇多。
前几天,在朱永新老师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说法与陶老师“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的说法不谋而合。
很希望自己也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完整幸福。
听老师说老咪花了1600万元给父母买了大宅,大宅有2000来平米的院子,我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呵,要是我也有这么大一个院子该多好!是啊,人总是会有很多的欲望,欲望多了,心也就浮躁了,心一浮躁,当然就不能静心于读书了。
听讲座过程中,有些字眼特别打动我,“诗意语文”、“情怀”、“幸福”等,当老师能当到诗意的程度,能有自己情怀的展现,能感觉到幸福,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
从教二十年,虽然在课堂上能与学生非常融洽,虽然能让学生称为阿姨、称为妈妈,但离真正的幸福还是多么遥远啊。
看来,多读书是很必要的,我该努力地多读些书了,让今天的县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成为我的启动仪式吧。
上午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下午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会,陶老师始终温文尔雅,面带笑容,即便是会议现场音响效果不太好,即便是现场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即便是座谈会现场老师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他,始终微笑着。
他说,你们看我做讲座累吗?不累,因为我感觉是幸福的。
这真是大师的风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读书的时间,而是缺少静心读书的心境。
愿自己能心境平和,去追寻大师的足迹。
以上是我听了讲座后的一点感受。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我有幸拜读了陶继新专家的著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翻看了几页,我就被陶老师平实却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所深深吸引,不觉看至深夜,还不忍将书放下。
一本好书的确能启迪人的心智。
与陶老师平静如水的心境相比,我感觉到自己的浮躁,与陶老师的“取法乎上”对比,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是幸福的,也从中读懂了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感恩生活,享受幸福教育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
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以前我曾抱怨过教师职业的无聊乏味,曾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乐趣。
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教学生活,在平凡、琐碎中,寻找快乐的种子。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岗位是幸福的: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
在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我们应该知足常乐。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快乐。
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收获更多幸福!回想在教学的生涯里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出现:感冒咳嗽时,学生将含片递到我的手中,“老师您嗓子不好,含着它会舒服很多的。
”因为批改作业这肩膀不舒服,“老师,我给你捏捏肩膀吧。
”多少次,刚准备到处翻找红油笔,给学生批批作业,一只红笔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
”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举不胜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陶继新一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陶继新一个幸福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陶继新一个幸福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是陶继新老师的培训演讲录,读后感受很深,也曾经亲耳倾听过他的演讲,被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做,在此共享心得体会范文。
下面是第一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陶继新一个幸福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陶继新一个幸福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篇1 作为老师,你感觉幸福吗?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陶继新教授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本书。
他会转变你的培训生活,读他的书会提升你的幸福指数。
一、读书与老师生命相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老师的素养正取决于此。
”这里都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才会点亮我们的生命呢?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陶老师这样说:“读书的原那么是取法乎上,才得乎其中。
”作为老师,既要成为同学心目中的文化代言人和传播者,又应是道德的完善者,而要做到此点,多读书、读好书而无疑是老师存在和进展的必需。
现在的孩子,学识面广,思维开阔,早已不是我们所学的那几本子书所能应付得了的!现在的老师不仅要给孩子一桶水,还要做源源不断的溪流,要做浩瀚无边的海洋。
丰厚的学养是为师之本。
从今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就像吃饭那么自然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是同学的鞭策促使我不断的读书、充实、提高、自己。
二、点亮自己的幸福之灯陶老师在《打点幸福人生》的报告里,表达了不少自己的故事,听来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正是由于他为人的宽容,心态的平和与对名利的淡泊,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谐,所以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在远离不良心情,不要发牢骚,要心态平和时,陶教授举了一个试验做例子,一个人发怒时,把他呼出的气用管子伸到水里,10分钟后水变成紫色,用这种水注射到老鼠身上,2-3分钟之后老鼠就死了!据说这是美国斯坦福高校生物课的一个试验。
这让人怵目惊心。
常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有多多少才能,付出多少,有才得不到重用”等,常常牢骚满腹。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对于幸福有了新的感触。
书中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
陶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陶老师在书的第一部分阐明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然后在第一讲开门见山的点出“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陶老师认为,“受业解惑”的真意在于文化升值。
他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对一个人来说,他可能有万千资产,他可能在银行里存了很多很多的钱,但他未必是幸福的;而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他称之为文化存款。
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里了。
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
第二部分“打点幸福人生”陶老师提出了基数幸福是1的观点,其他为0;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的师德就应如同这阳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可现实中教师生活状态的低下和灰暗令人心颤,教育工作者的身体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行业前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心。
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残身弱”,哪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育教学占据了我们事业的核心部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学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业的必需。
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是拥有爱心的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
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但是同样,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论其职位高低,是无法在其所处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的。
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
陶继新讲座心得
陶继新讲座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自我介绍、策划方案、职业规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stay tuned!陶继新讲座心得陶继新讲座心得(通用5篇)陶继新讲座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陶继新讲座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陶继新讲座心得(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陶继新简介——精选推荐
陶继新简介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
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兼《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副站长、山东教育社总编辑兼《中国教育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访谈、评论、散文等900多篇,700多万字。
在全国开设讲座700多场。
报告题目有《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读写丰盈教师智慧》《治校之道——36位名校长的精神档案》《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向孔子学做老师》《中国人文学者的人格学品》《<论语>解读》《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永存感恩》《为终身发展奠基》《新闻敏感与文化积淀的和谐》《近“道”写作:开启审美人生之门》《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教育领导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人文素养与师生发展》《<学记>解读》《享受学习》等。
陶继新著作(39本)1999年(3本)(1)《人生的亮点》(陶继新著;知识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2)《洒落教苑的思索》(陶继新著;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9月第1版)(3)《面向未来的事业》陶继新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9月第1版)2006年(1本)(4)《教育先锋者档案》(陶继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1月第1版)2007年(2本)(5)《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6)《非常父母》(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2008年(1本)(7)《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2009年(3本)(8)《造就卓越学校——20所名校的成长档案》(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9)《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10)《说“长”论“短”中美教育——陶继新与黄思路的越洋对话》(陶继新、黄思路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2010年(4本)(11)《名校解密——陶继新对话名校长2》(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12)《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智——陶继新与老咪的心灵对话》(陶继新、老咪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13)《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大语文教育”的破冰之旅》(陶继新、李升勇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14)《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王登峰、陶继新著;中华书局,2010年11月第1版)2011年(4本)(15)《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魏书生、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16)《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超越》(陶继新、张萍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17)《校长的谋略与品质——20所名校的发展之道》(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18)《让幸福与经典同行——儒释道与中国人的心灵智慧》(空海、陶继新著;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版)2012年(6本)(19)《打造区域教育名片——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一)》(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20)《名校解析——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21)《走近公平与均衡——陶继新区域教育采风》(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22)《衡水中学解码》(陶继新、张文茂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23)《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魏书生、陶继新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24)《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魏书生、陶继新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2013年(4本)(25)《即墨28中解码》(陶继新、李志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26)《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27)《名校解读——陶继新对话名校长4》(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28)《好校长好学校》(陶继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2014年(5本)(29)《情智教育十日谈》(陶继新、孙双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30)《天问:中国幼教豁然洞开》(陶继新、赵春梅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31)《语文的文化品格》(陶继新、王崧舟著;中华书局,2014年1月第1版)(32)《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2》(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33)《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2015年(5本)(34)《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35)《宽基教育纵横谈》(陶继新、王念强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36)《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4》(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37)《行旅有道》(陶继新著;语文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38)《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修订版)(魏书生、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2016年(1本)(39)《享受学习——魏书生与陶继新的教育智慧》(修订版)(魏书生、陶继新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了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的心为之一震,教师也可以幸福吗?一个个疑问在心头盘旋。
教育,应该属于幸福,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老师的观点让我颇有同感:一、唤醒心灵润泽生命“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
但是,在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师行业,职业倦怠情绪袭卷了几乎“半壁江山”。
老师们对上,既要应对国家由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对下,又要面对当前学生“独生子女症”的各种新问题;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越来越逼仄,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上下求索却又不知“幸福”在何方。
在陶老师的报告中,他没有给老师们提供这个“技巧”那个“方法”。
他告诉老师们:“教师完全可以在精神境界为自己找寻一座辉煌的殿堂。
”一语惊醒梦中人!物质再丰富,人的所需只是那么一点点而已,所有住着洋楼开着小车天天出入高级酒楼的人未必是最幸福的;但是如果在精神世界里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华堂,心灵在那儿诗意地栖息,一定是个幸福者!人们迟钝的触须开始苏醒起来,慢慢地伸向身体的各个角落,逐渐地进入思考:“我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生活?”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
”他高屋建瓴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
”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他的报告处处流淌着人文关怀,充满对教师日常生命状态的关注,直接接通教师通往幸福的大道坦途。
推荐文章之三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之边读边思作者陶继新孔老夫子
推荐文章之三: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之“边读边思”作者:陶继新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者殆。
”我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写这个反思的过程,对读书、对教学、对人生等方面的认识,就很难进入一种高层境界。
所有采访这些对象当中,我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在思考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教育体系,在构建自己的文化教育框架,这个太重要了。
1.于春祥的“脚印”文化我在《中国现代教育》2005年第2期写了篇文章,题目是《寻求生命成长的的支撑——于春祥校长的文化脚印》,为什么谈他的文化“脚印”?我感觉这个校长从一个民办教师,到一般的教师,到教研员再到校长,可以说一路行来,应当说撒满了艰辛,但也收获了幸福和成果,他的发展与思考息息相关。
他读书之后就每天写,写就是思考的过程。
他说如果读书是扫描别人的文化脚印的过程,那么写作是收藏自己文化脚印的过程。
他从深圳华为集团的狼文化图腾受到启发,华为集团崇拜的是狼文化,因为狼能“嗜血”,也能够伺机出动,事业需要这样一种冒险精神;狼成群结队而行,企业需要这种团队精神,所以企业就把狼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图腾来崇拜。
于春祥校长他也在考虑,我这个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中心学校应不应当有一个文化图腾,有了这种图腾文化情结之后,它就大不一样了。
他在长期思考,经历了一种高峰体验后,灵感顿来——“脚印文化”,“脚印文化”就是齐陵中心校的一种文化图腾。
问他为什么称为“脚印文化”?他说人首要的是脚印不能走歪,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道德长跑的过程,每一步走过去,每一个脚印,都是一种道德脚印。
所有“脚印文化”给每一个人一种提醒,一生不能把脚印走歪,这是一种思想道德的熏染教育。
于校长给分校校长都配了一个电子图书馆,叫大家阅读。
2004年他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发表了六万多字,《用脚做梦》的专著也出来了。
这里面他五种诠释我不一一解释了,非常重要的是哲学破码,破译。
他认为上帝造人就是追求十全十美,你十个手指,十个脚趾,就是说人的一生在每一个时刻都要追求十全十美,但是在我们现实状态当中往往不能以十全十美的状态作结果,所以用脚印文化来提醒齐陵中心校的老师都要注意,我要追求十全十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与教师成长继新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
我之所以说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这是必需的事情。
1.授业解惑——文不在兹唐朝的大散文家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
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单单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
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2.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我们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拥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时还应当是拥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
完善人格经由什么途径呢?我想有很多途径,读书便是其一。
就说我刚才说的孔子吧。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所以能够治天下,就像后来包括江总书记说的“以德治国”这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道理在。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论语》当中,他把学习定位定在哪个方面呢?他不单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从学习文化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
他在谈“学”的时候,是怎么对学习来诠释的呢。
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也就是说,君子吃饭未必太好,太饱,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认认真真做事,同时你要像比较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看齐。
这样呢,孔子说才算是好学。
当时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一句话:“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是这样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为好学者也。
”他说有个徒弟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六个字“不迁怒, 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这就是好学。
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完全在两个层面上。
就是孔子所说的“学”很多在思想道德层面上。
因此,如果我们学圣贤之书,和圣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
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
因此说,从读书中来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既是文化拥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读书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3.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大家想一下,我们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这方面的一种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
但是呢,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说取法在下,大家想一下当今的那种三流的小报,包括没有价值的武打和的那种小说,我们读了以后究竟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呢?我想不仅不能提高,而且会对你的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应,所以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中,我觉得应该有舍有得,我们舍弃的是那种低层次的文化,我们所摄取的是那种高层次的文化,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我想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对我们心灵的震撼,因此呢,我一直主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一定要读最高层次的书,因为读最高层次的书可以以一当十,就你读一本,二十本甚至更多的,它不一定达到这种层次,我们的生命只有几十年,最多一百来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生命无法拉长,但是一旦拥有知识拥有文化后,我们自己拉长了生命。
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
1.鱼龙混杂——有舍有得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今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
大家想一下,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等方面的载体。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
2.一以当十——拉长生命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是取法乎上,才得乎其中。
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一般的小报的话,你即便是读上终生,因为它本身就在下层次上,你也就是在下下层次上徘徊。
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用一天的所得,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的阅读。
这种高效率的阅读,其作用就是拉长了你的生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生命实体有多长的问题,但是你真的生命价值、文化价值的大小是大不一样的,我们要拉长的是一种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看,“取法乎上”的阅读,就能够一以当十。
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以外的文学书、美学书、经济书方面的等都要读。
如果说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的话,我们不从整个文化来窥观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种彷徨状态,所以要读各种高层次的书。
3.与狼共舞——远虑无忧中国的入世,有人称之为“狼来了”,这形象的比喻揭示出我们的生存状态是处于与狼共舞的时代。
当今是 WTO 时代,我们说与狼共舞,而与狼共舞就应当在与狼共舞当中稳操胜券。
这样呢,就得拥有文化,拥有知识。
所以,我们一定在为师阶段,就认真的读圣贤之书,经典之作。
因为我们如果读一般的知识作品,我们获取的知识太有限。
孔子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们如果现在仅仅是看到目前我能够胜任教师工作,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就很难能够真正的胜任这个工作。
我强调取法乎上地读书,但是读书怎么读,我是这样考虑的,既有诵,又有读,就是既有背诵,又有阅读。
1.中国经典诵读结合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
“读”也好,“诵”也好,其中都大有学问可讲。
我认为中国的经典应该“诵”“读”结合。
有人说,我们已经成了教师,背诵对于我们,还有多大的价值?其实不然,为什么呢?这种古代的,甚至被大家认为没有价值的学习办法,乃是当今我们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办法之一。
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古人,从开始上学的时候就在摇头晃脑地进行背诵,我们对此进行了鞭挞甚至批判,但是孰不知,他们在最幼小的时候进行背诵,却是给他提供了整个文化成长的奠基工程。
这太重要了。
另外一点呢,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感觉,我们对一些经典的作品,在看了一遍,两遍,三遍乃至更多遍之后,未必能够知道他的要义,但是背诵之后,则是两个天地,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1980年到1983年,我在曲阜师教文学与写作,我当时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呢?我所在的曲阜师和孔庙只有一墙之隔,在半分钟之,就可以踏进孔庙。
孔子和他弟子在孔庙之中,特别是在杏坛之上讲学的情况,但如在耳畔回荡一般。
于是我当时有一个考虑,如何来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何来学习体现其思想的《论语》呢?于是便学习《论语》。
但是看了一遍之后只是略有了解;再看了一遍之后,还是了解不深;乃至到了教育社工作之后,还是感觉对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了解其真义。
2000年,我就采取了一种最原始的办法,就是把《论语》当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起码百分之八十的容进行背诵。
结果背诵之后,感觉孔子太博大精深了。
大家知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办教师,第一个把学在官府转到学在私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第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
他和弟子及其他人的对话,形成了一部《论语》。
这部《论语》不仅仅涵盖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而且开启了影响至今的中国儒家文化。
而背诵完《论语》之后,我感觉孔子的哲学思想,已经开始驶入我心灵之中。
对孔子的感知,完全从多元的角度来感知他,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当代的大教育家的思想进行比照,就会有一个特殊的发现。
那就是当代西方最伟大的教育家,许多所谓的创新思想都可以在孔子那里追溯到源头。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本身不就是一个很守旧的老头吗?其实不然,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经历了2500年之后,依然辉光不减。
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很多大思想家的思想都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淡失它的思想光辉。
大家想一下,古代有很多的皇帝、宰相,他在当时可能是名噪一时,但是一旦时代一过,他们进入坟墓,他们的精神生命已经结束了。
但是,像孔子、格拉底、柏拉图等大思想家,休说两千多年,就是再过两千多年、五千多年,在整个宇宙当中,他们的思想依然异常璀璨。
因为他的思想是永恒的,他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但是古代官僚的权势不可能穿越时空,他只能在那个时代。
所以,一旦了解这个以后,感觉孔子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一次学习,到现在再一次学习,也感到另有一番感受。
当然不仅是孔子,中国的经典作品,太多,太多。
如果说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的话,那么老子则是道家的创始人。
一部《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就五千个字啊!它和儒家的思想相辉映,成为中国经典文化的特殊美丽。
大家都很崇尚海尔集团的总裁瑞敏,但是孰不知瑞敏把《论语》从头背到尾,《道德经》研究得也非常好。
他在哈佛大学讲学,大家称他是儒商,他整个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它整个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你想一下,老子所说的那些道理多么深奥,但是又是多么有价值,他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真是太棒了!也可以说你把它了解透了之后,然后你再窥观整个世界万象,视角就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绝对是两个境界。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仍有现实意义,“道法自然”出在还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我主在座的老师学学佛学,特别是《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作品,因为大家不要认为这是迷信。
它是哲学,博大精深。
佛教自从转入中国以后,大家有没有感到它的作用。
佛道的融合,儒道的融合,佛儒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一种文化奇观。
我认为东坡之所以能够在最得意的时候和最失意的时候都能够有一种乐而忘怀的精神,这么一种情怀,实际上就是儒、释、道三家兼行。
所以我想对于中国的经典作品,特别是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作品,我们老师要拿出几年的时间进行背诵,不但背诵,背诵之后还要研究。
比如说《论语》,对它的研究有好多版本,我想最主要的版本要看,但看了以后呢,有不同的诠释,这是正常的,因为它经历了两千多年之后,它的断句都不一样,但是通过研究之后,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孔子在你的心里形成了一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