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的治疗(全国Hp共识会)+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提高防治水平,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的炎症、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增加了胃癌发生的风险。
在诊断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及组织活检、血清学检测等。
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患者只需口服含有尿素的试剂,然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的分解产物,就能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及组织活检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还能通过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黏膜的病变程度。
血清学检测则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筛查。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共识报告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案。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史、当地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治疗疗程为10 14 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
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同时,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家庭成员之间不互相夹菜;不咀嚼食物后喂给孩子等。
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家庭成员也应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1)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
我国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前,就Hp感染的检测、根除治疗适应证及根除治疗方案3大主题撰写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
会议中,分别进行主题报告,提m有争议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参会专家发言讨论、专家点评及主持人总结。
会议后,听取了未参会专家的意见,对一些问题进行协商。
最后达成以下共识报告。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一、背景(一)根除Hp的益处1.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以上Hp阳性的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黏膜下层者疗效降低。
根除Hp已成力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3.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可等同于Hp阳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或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这是因为Hp感染者几乎均有慢性胃炎。
NUD和FD在诊断标准上存在差异(症状、病程),但在临床实践巾常将NUD 作为广义FD,未严格区分。
一些国际性共识多将NUD作为Hp根除指证。
根除Hp可使1/12 ~ 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此外,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4.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5.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忉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乃至10年生存率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共识意见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共识意见——来自2003年全国Hp共识会议(安徽桐城)(一)Hp感染治疗适应症按三个等级处理:1.必须治疗:①消化性溃疡病(无论活动性或非活动性,无论有无并发症);②早期胃癌术后;③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④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应考虑癌变)。
2.支持治疗:①计划使用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s);②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FD);③胃食管反流病(GERD);④胃癌家族史。
3.不明确:①个人强烈要求者;②胃肠道外疾病。
(二)Hp感染治疗方案一线方案①PPI/RBC(标准剂量)+A(1.0g)+C(0.5g) Bid×7天②PPI/RBC(标准剂量)+M(0.4g)+C(0.5g) Bid×7天③PPI/RBC(标准剂量)+ A(1.0g)+F(0.1g)/ M(0.4g) Bid×7天④PPI/RBC(标准剂量)+ F(0.1g)/ M(0.4g) +C(0.25g) Bid×7天⑤PPI/RBC(标准剂量)+M(0.4g)+T(0.75g或1.0g) Bid×14天⑥PPI/RBC(标准剂量)+M(0.4g)+A(0.5g) Bid×14天也可以用H2RA替代PPI(如:西米替丁400mg、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
但根除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二线方案①PPI(标准剂量)+B(标准剂量)+M(0.4 Tid)+T(0.75或1.0) Bid×7~14天②PPI(标准剂量)+B(标准剂量)+F(0.1)+T(0.75或1.0) Bid×7~14天﹡注:PPI:质子泵抑制剂,目前有埃索米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兰索拉唑30mg、奥美拉唑20mg;RBC: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mg;A:阿莫西林;C:克拉霉素;M:甲硝唑;T:四环素;B:铋剂;F:呋喃唑酮;H2RA:H2受体阻滞剂。
吕农华解读第四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
吕农华解读第四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根除Hp的益处及争议根除Hp具有诸多益处,如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治疗低级别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长期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及预防胃癌等。
如何处理Hp感染尚存以下争议:①Hp“检测和治疗”策略可减少消化不良处理中的内镜检查,适用于内镜检查费用高而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低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内镜检查费用低、普及率高,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实施这一策略漏检肿瘤的风险大,因此不予推荐。
②根除Hp是否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根除Hp 治疗适应证第二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检测方法Hp检测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如HE、Warthin-Starry银染、改良Giemsa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吖啶橙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镜检、细菌培养、基因方法检测(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基因芯片检测等)。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胃镜检查,包括13C或14C 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Hp抗原检测(HpSA,依检测抗体分为单克隆、多克隆抗体检测)、血清Hp 抗体检测等。
Hp感染的检测1. 符合下述3项之1,可诊断为Hp现症感染:①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培养结果3项中任1项阳性;②13C或14C U BT阳性;③HpSA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阳性。
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2. 根除治疗后的判断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首选方法为UBT。
符合下述3项之1,可判断为Hp根除:①13C或14C U BT阴性;②HpSA检测阴性;③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RU T均阴性。
第三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推荐根除方案推荐铋剂+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剂量见表2),抗菌药物组成方案有4种: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②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③阿莫西林+呋喃唑酮;④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Hp感染处理马斯特里赫特佛罗伦萨共识
Hp 感染处理——马斯特里赫特Ⅳ/佛罗伦萨共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4次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 )共识会议上,欧洲螺杆菌研究组(EHSG )更新了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处理共识,24个国家的44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近日,《消化道》(Gut )杂志在线发布Maastricht IV 共识报告,内容包括诊治适应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胃癌和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新共识的推出为Hp 感染的临床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意见,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内容予以介绍。
Hp 感染诊治适应证对于强烈推荐的根除治疗适应证,Maastricht Ⅳ共识和Maastricht Ⅱ、Ⅲ共识保持一致: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萎缩性胃炎、胃癌术后患者、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要求治疗者。
检测与治疗策略在Hp 感染率>20%的地区,除有报警症状或老年患者外,共识建议可对未经检验的消化不良患者实施Hp 检测与治疗,但应考虑费用-效益比。
共识推荐的主要无创性试验为尿素呼气试验(UBT )和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SAT ),也可采用已获验证的血清学试验。
在Hp 感染率较低人群中,Hp 检测准确度低,应慎重实施该策略;对于胃癌高危人群,推荐内镜筛查与治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对老年患者的无创性检测准确度较低。
HP 与疾病HP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根除Hp 可使 部分 Hp 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长期缓解,该疗法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Hp 可增加或减少胃酸分泌,这取决于胃内炎症的分布;成功根除Hp 后,胃酸分泌可增加、减少或没有变化。
治疗Hp 感染能够缓解胃炎并完全或部分校正高酸或低酸状态,但根除Hp 后的胃酸分泌变化并未显示有临床意义。
Hp 与胃食管反流病Hp 状态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 )症状严重性、是否复发及疗效无影响。
根除Hp 不会加重原本已存在的 GERD ,也不会影响疗效。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 感染率与 GERD 严重性和食道腺癌发病率负相关。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胃黏膜内,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诊断和治疗,我国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新一次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本报告主要介绍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二、共识概述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用于评估个体感染情况,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或过去感染。
-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目前公认的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佳方法,准确性高。
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取胃黏膜活组织检查:通过胃镜取得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可靠,但为侵入性检查。
2.2 治疗2.2.1 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无论是活动性还是愈合期溃疡,均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降低复发风险。
- 胃炎:伴有活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2.2.2 治疗方案- 推荐以PPI或胶体铋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
- 对于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地区,可将克拉霉素替换为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肝功能异常等。
三、共识亮点3.1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感染菌株、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关注耐药问题针对我国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的现状,共识推荐了相应的替代治疗方案。
3.3 强调多学科合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消化内科、感染科、外科等,共识呼吁多学科合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为我国医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法的共识报告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法的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据估计,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相当高,成年人感染率超过50%。
为了提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降低相关胃部疾病的发病率,我国每隔一段时间会发布一次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法的共识。
本报告为全国第六次发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法的共识。
二、共识内容2.1 诊断2.1.1 实验室检测- 尿素呼气试验:为非侵入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方法,推荐作为首选方法。
- 粪便幽门螺杆菌检测: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不能作为单独诊断方法,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1.2 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可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组织学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等。
2.2 治疗2.2.1 治疗指征- 活动性胃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上腹不适、疼痛等。
-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等。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2.2.2 治疗方案- 根除治疗: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推荐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疗程为7-14天。
- 维持治疗:对于无法根除感染的患者,可采取维持治疗,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数量,缓解症状。
2.3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饮食规律,避免过度辛辣、油腻食物。
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公众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降低相关胃部疾病的发病率,是当前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为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我国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并形成了《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二、共识目标1.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
2. 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共识要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胃镜下取胃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培养等,任意一项阳性即可确诊。
1.2 筛查策略对于具有胃部疾病风险的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部不适症状、家族胃病史等,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
2. 治疗2.1 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2.2 治疗方案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状况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疗程为7-14天。
2.3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治疗结束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结果为阴性,则视为治疗成功。
3. 预防3.1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3.2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卫生、戒烟限酒等,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3.3 疫苗接种积极开展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
四、总结《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指导原则,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通过口腔-胃途径感染人体,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治疗不规范、认识不足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第六次全国大会于本月初在京召开。
二、共识内容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治疗后复查,可能受到过去感染的影响。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治疗后复查,可能受到过去感染的影响。
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2 治疗2.2.1 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活动性溃疡、既往有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史。
- 慢性胃炎:有明显症状或伴有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
-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 胃癌家族史、萎缩性胃炎等高风险人群。
2.2.2 治疗方案- 推荐采用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
- 抗生素选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优先选择耐药率低、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 疗程:通常为10-14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感染菌株调整。
- 治疗后复查:推荐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
2.3 预防- 改善生活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感染人群共用餐具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全国第六次处理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感染:全国第六次处理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我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加强多学科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专家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六次处理共识。
二、共识目标1. 明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防治策略;2.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及诊疗能力;3. 推广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4. 加强幽门螺杆菌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三、共识内容1.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1.1 诊断标准- 胃镜下发现幽门螺杆菌;- 非侵入性方法(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检测等)阳性。
1.2 诊断流程- 对于疑似病例,首先进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阴性者,可进行非侵入性方法检测;- 必要时,可重复胃镜检查或非侵入性方法检测。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2.1 治疗原则- 根除幽门螺杆菌;- 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复发。
2.2 治疗方案- 推荐采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1种PPI/铋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剂量;- 治疗周期为7~14天。
2.3 治疗监测- 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复查;- 如有复发,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 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四、总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全国第六次处理共识旨在加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工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生严格按照共识要求,积极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工作,为我国胃肠道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HP共识热点解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陈述12】
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抗生素组合为: ①四环素+甲硝唑;②四环素+呋喃唑酮;③四环素+左 氧氟沙星;④克拉霉素+呋喃唑酮;⑤克拉霉素+甲硝 唑;⑥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证据质量:低 推荐强度:条件 共识水平:100%
青霉素过敏者的处理
美国消化病学院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第 五 次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热点解读
我国第五次共识制订的背景
自2012年第四次全国HP共识发布后,近年发表了 《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多伦多成人HP感染治 疗共识》和《HP感染处理的马斯特里赫特-5共识》 其主要观点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审视; 过去4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最大挑战是耐药 率显著增加,需要对推荐的根除方案作补充; 更多研究显示了胃癌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可行性。
Chey WD,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7;112:212-239.
我国第五次共识Hp的根除指征
保留了第四次共识的根除指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
✔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不良-重申了京都共识的观点
【陈述 4】 H.pylori 胃炎可在部分患者中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证据质量: 高; 推荐强度: 强; 共识水平: 100%。
【陈述 5】 在做出可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前,必须排除 H.pylori 相关消化不良。 证据质量: 高; 推荐强度: 强; 共识水平: 100%。
Atkinson NS, et al.Dig Dis Sci 2016:61:19–24 Patel SK,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20:12847-59.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汇报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汇报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人群的胃部。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60%,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为了提高全国范围内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处理水平,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工作的发展,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汇报于2023年7月召开。
本次共识汇报旨在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更新治疗方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共识要点1. 诊断:共识认为,基于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如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作为首选方法。
侵入性检测方法(如胃镜取黏膜活检)适用于非侵入性检测结果不确定或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2. 治疗:共识推荐采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
疗程推荐为10-14天。
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含有铋剂的五联疗法,即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甲硝唑。
3. 抗生素选择:共识强调根据当地抗生素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推荐使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对于耐药率较高的地区,可考虑更换其他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4. 复查:治疗结束后,建议在4周后进行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复查。
如结果为阴性,可认为治疗成功;如结果为阳性,需再次进行治疗。
5. 预防:共识建议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对于家庭内多个感染者,建议同时进行治疗。
三、结论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汇报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更新的指导原则和策略。
通过加强诊断、优化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抗生素、注意复查及预防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人群的胃部。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的主要病因。
为了加强对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提高诊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我国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专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进行更新。
本次报告为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共识要点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单剂量和双剂量法)- 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检测)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2.2 治疗2.2.1 根除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与否)-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萎缩性胃炎- 胃腺癌家族史2.2.2 治疗方案- 标准方案:PPI或胃酸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简化方案:PPI或胃酸抑制剂+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补救方案:对以上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补救方案,包括PPI或胃酸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等2.3 复查与随访- 根除治疗后,建议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复查,如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可认为治疗成功。
- 如治疗后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三、总结本次共识报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明确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四、建议1. 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知识的普及,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2. 推广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降低患者痛苦。
3. 严格按照共识推荐的根除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4. 做好复查与随访工作,确保治疗效果。
本共识报告旨在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审议报告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审议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
研究表明,Hp 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作为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对Hp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全国范围内Hp感染的处理水平,我国每隔几年会召集专家对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进行修订。
本报告旨在总结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审议过程、成果及未来展望。
二、审议过程2.1 共识制定原则本次共识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借鉴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2. 强调证据-based,以临床实践为导向。
3. 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共识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2 共识主要更新内容本次共识相较于上一版,主要更新如下:1. Hp检测方法:推荐引入无创检测方法,如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以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2. 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经济条件,推荐多种治疗方案,包括标准疗法、简化疗法和个体化疗法。
3. 抗生素耐药监测:加强抗生素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4. 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Hp感染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三、共识成果与应用3.1 成果总结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发布,为我国Hp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共识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Hp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3.2 应用推广为保证共识的广泛应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共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共识的知晓率。
2. 完善我国Hp感染防控体系,加强感染源管理和患者教育。
3. 鼓励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不断积累我国Hp感染处理的临床证据。
四、未来展望4.1 研究方向1. Hp疫苗的研究:加快Hp疫苗的研发进程,为预防Hp感染提供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1是含利福布丁三联疗法 方案 是含利福布丁三联疗法
近年国外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此方案对多次治 疗根除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根除率( 以上) 疗根除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根除率(60%以上) 以上
①Gonzalez Carro P,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2(1):60-3. ②Miehlke S,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4(2):395-403. ③Borody TJ,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81-8.
该方案的费用昂贵,其的经济 效益需要进一步研 该方案的费用昂贵,其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研 究
含阿奇霉素的三联治疗
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此方案对Hp有较好的根除率 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此方案对 有较好的根除率 (70~90%) )
①Iacopini F ,et al. Dig Liver Dis. 2005;37:571. ②Frota LC, et al. Arq Gastroenterol. 2005;42:111 ③Mousavi S,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12:4553.
Maastricht III 也将利福霉素类列为三线治疗药物。 也将利福霉素类列为三线治疗药物。 但是利福布丁的使用会引起分枝杆菌的耐药, 但是利福布丁的使用会引起分枝杆菌的耐药,要慎 用。
方案2和 是序贯治疗 方案 和3是序贯治疗
国内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方案2用于补救治疗,Hp 国内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方案 用于补救治疗, 用于补救治疗 根除率达85%( Fulian Hu. Abstract of the Japan-China-Korea joint ( 根除率达
优点阿奇霉素只需每日服1次 优点阿奇霉素只需每日服 次,患者依从性好 是否列入本次共识意见? 是否列入本次共识意见?
对桐城共识二线治疗方案调查的主要 建议
应加强采用RBC,铋剂和新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 , 应加强采用 的力度 喹诺酮类应作为二线方案之一,建议增加含左氧沙 喹诺酮类应作为二线方案之一, 星方案, 星方案,作为补救治疗方案 可将四环素改为痢特灵, 可将四环素改为痢特灵,后者耐药者较少 建议对多次根除失败的患者转诊到可以进行药敏试 验的医学中心治疗
A A A
2 2 2
方案1, 是桐城方案 方案 ,2是桐城方案 方案3:国内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此方案用于补救治疗 方案 :国内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此方案用于补救治疗Hp 根除率达80-90%,且14天疗法高于 天疗法( Fulian Hu. 天疗法高于7天疗法 根除率达 , 天疗法高于 天疗法(
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 %~ 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50%~ %(平均 73.3%) %(平均 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 %~100%( ) 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 ~40%( 平均 23.9%) 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0~ 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 ( ) 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仍然较低(0~2.7% ) 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仍然较低( ~ % 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仍然较低
方案2: 方案 :
Maastricht Ⅲ认为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于 %-20 认为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于15% %,或甲硝唑耐药率达到 %的地区, %,或甲硝唑耐药率达到40%的地区,不推荐使用 或甲硝唑耐药率达到 我国2005年的一项多中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年的一项多中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 结果显示(胡伏莲,胃肠病学, 结果显示 胡伏莲,胃肠病学,2006;11:385 ) 胡伏莲 ; :
3 4 5
PPI(标准剂量 B(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F(0.1g)+ A(1.00g)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L(0.4g)+C(0.5g) 标准剂量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L(0.4g)+A(1.0g) 标准剂量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胡伏莲 王崇文 吕农华 谢勇 成虹
一线治疗方案
桐城共识一线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2004, 中国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522 中国).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一线治疗方案
药物及剂量
Abstract of the Japan-China-Korea joint conference on Helicobacter infection, 2007,P8-9 )
方案4、 是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 是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 方案 、5是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国外的多项随机对照 研究和meta分析表明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与传统的四联 研究和 分析表明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与传统的四联 二线治疗方案疗效相似,对一线治疗失败者的Hp根除率在 二线治疗方案疗效相似,对一线治疗失败者的 根除率在 77%~90%之间。 之间。 之间
1 2 3 4 5 6 7
疗程
推荐 等级
A A A A A A B
证据 级别
1 1 5 1 1 1 3
PPI/RBC(标准剂 标准剂)+A(1.0g)+C(0.5g)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标准剂 PPI/RBC(标准剂 标准剂 量)+M(0.4g)+C(0.5g) PPI/RBC(标准剂 标准剂 量)+A(1.0g)+F(0.1g) B(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M(0.4g)/ 标准剂量 F(0.1g)+C(0.5g) B(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M(0.4g)+T(0.75g或 标准剂量 或 1.00g) B(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M(0.4g)+A(1.00g) 标准剂量 PPI(标准剂量 B(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A(1.0g)+C(0.5g)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方案7是此次新增的 方案 是此次新增的
Maastricht Ⅲ推荐包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为一线治 疗。并认为尽管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逐渐 升高,这种疗法仍有满意的根除率 升高, 前述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最 前述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四联疗法的 根除率最 高达90.10-92.72%, , 高达
补救治疗方案
补救治疗方案
药物及剂量 1 2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R(0.15g)+A(1.0g) 标准剂量 PPI(标准剂量 B(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 +A(1.00g)+ F(0.1g) RBC(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C(0.5g)+F(0.1g) 标准剂量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A(1.00g) 标准剂量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C(0.5g)+替硝唑 替硝唑(0.5g) 标准剂量 替硝唑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A(1.00g) 标准剂量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0.4g,) 莫西沙星 PPI(标准剂量 标准剂量)+C(0.5g) 标准剂量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0.4g,qd) 莫西沙星 疗程 每天2次 每天 次×7-14d 每天2次×5d* 每天 次 每天2次 每天 次×5d* 每天2次 每天 次×5d* 每天2次 每天 次×5d* 每天2次 每天 次×7d 每天1次 每天 次×7d 每天2次 每天 次×7d 每天1次 每天 次×7d B B B 2 2 2 推荐 等级 A B 证据 级别 2 2
conference on Helicobacter infection, 2007,P8-9 )
国外一些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方案3有较高的 根除率 国外一些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方案 有较高的Hp根除率, 有较高的 根除率, Maastricht Ⅲ也指出此方案较7天的 也指出此方案较 天的PPI+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天的 阿莫西林 效果好
①Zullo A,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5;21(12):1419-24. ②Francavilla R,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5;129(5):1414-9. ③Scaccianoce G, et al. Can J Gastroenterol. 2006;20(2):113-7.
方案1-6是桐城的治疗方案;只是疗程由原来的 天 方案 是桐城的治疗方案;只是疗程由原来的7天 是桐城的治疗方案 改为了7-14天,因为Maastricht Ⅲ共识推荐 天疗 天 因为 共识推荐14天疗 改为了 法较7天疗法更有效( 法较 天疗法更有效(Malfertheiner P, et al. Gut. 天疗法更有效 2007; 56:772)。 其中的方案1和2也是 也是Maastricht Ⅲ推荐的治疗方案 其中的方案 和 也是 方案4-6为铋剂三联治疗,一项中国Hp感染治疗荟 方案 为铋剂三联治疗,一项中国 感染治疗荟 为铋剂三联治疗 萃分析(1994-2004)表明铋剂三联治疗的 根除率 表明铋剂三联治疗的Hp根除率 萃分析 表明铋剂三联治疗的 )(Fulian Hu. Abstract 为76.79-85.71%(83.31%)( ( )( of the Japan-China-Korea joint conference on Helicobacter infection, 2007,P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