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教案
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板书)六、五代十国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板书)3.唐朝衰落
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遭受一场空前浩动。双方反复攻夺的洛阳城,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据记载,战争所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劫后余生者不足1/3,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
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了,但迫于安史旧部的实力,唐中央封降将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分别为卢龙、成德和魏博节度使。这三家名为节度使,实则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开始,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的盛世景象。
(二)、导入新课
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知识提要1、“安史之乱”原因:(1)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终日歌舞饮宴,任人唯亲,先后将朝政交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2)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
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2、“安史之乱”及其经过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南渡黄河,攻下洛阳。
次年破潼关,占领长安。
唐玄宗仓皇西逃,避入四川。
直到763年,唐朝才彻底平定叛乱。
3、“安史之乱”的危害:长达八年,战乱中许多州县化为废墟,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中央掌握的全国户口从约900万户下降到约130万户。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4、唐朝的灭亡:灭亡原因:唐后期,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藩镇节度使与宦官互相勾结,争权敛财,这使得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唐末,全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5、黄巢起义及其经过: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
后来,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黄巢被迫率军撤出长安。
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
黄巢起义的意义:黄巢起义极大地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
6、后梁建立: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7、五代和十国: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区还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8、五代十国意义:到五代后期,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的广大人民,对于结束这种局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基础演练1.唐肃宗时一个身兼多职,封国公,他的命令等于皇帝旨意的宦官是( )A.杨国忠B.李辅国C.李林甫D.安禄山2.右图为“唐朝后期形势图”,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黄河流域仍是王朝统治中心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C.地方势力类型多样 D.地方割据势力较大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D.玄宗南逃蜀中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5.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郭子仪D.黄巢6.唐末农民战争发生在( )A.唐玄宗时B.唐僖宗时C.唐肃宗时D.唐中宗时7.唐代时期,曾出现“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象,与此相伴随,各地相继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藩镇)。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课件1 川教版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返回
藩镇割据
(安)禄山叛逆,遽陷两京。肃宗即位灵武,而诸
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 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大盗既灭,以功 起行阵,列为侯王者,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 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 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 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自国 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而唐遂亡。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 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 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起兵。黄巢在冤句
(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 兵,响应王仙芝
C )
B.隋末农民大起义
A.大泽乡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 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
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C )
A.李渊 C.李渊 黄巢 朱温 B.李世民 D.李世民 朱温 黄巢
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 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C.辽宋夏金 ( D ) B.魏晋南北朝 D.五代十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 忍不拔之志。 ——苏轼
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 立大齐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原为农民起义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 联合镇压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唐朝至此灭亡。
3.五代十国
概况:五代十国(907— 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
出自《新五代史》,是对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1.“安史之乱” 2.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3.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
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 造成的惨状。此诗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 的悲戚场景,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 难与统治者的残酷。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1 川教版
王建
孟知祥 杨行密
891-925
926-965 892-937
成都
成都 扬州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李昪
钱鏐 王潮、王审知 马殷 刘隐、刘岩 高季兴 刘崇
937-976
893-978 893-945 896-951 905-971 907-963 951-979
金陵
杭州 福州、建州 长沙 番禺 江陵 太原
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返回
结束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概要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三.五代十国
1.天宝政局
(1)唐朝中央政治局势
——盛世的隐忧
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终日歌舞 饮宴,任人唯亲,先后把朝政交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藩镇割据
二.藩镇割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 据 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
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的表现:
军事上: 拥有庞大的军队 经济上: 赋税不上交中央 政治上: 自行任命官吏,节度使父死子继 危害: 破坏国家的统一 加剧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战争不断,社会混乱, 削弱唐朝统治,加速唐朝灭亡
新课探究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 根本原因: 政,任用奸臣,唐朝政治 日趋腐败,统治阶级享乐 之风盛行。
直接原因: 安禄山有骑兵叛乱的实力于 野心,与杨国忠有矛盾冲突
唐玄宗李隆基
2.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 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 “安史之乱”。叛军南渡 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 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六月,叛 军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 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目标: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结果、影响。
2.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3.掌握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过程。
4.了解唐亡后随之兴起的五代十国的具体情况。
过程:一、《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导入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是一部关于“安史之乱”的电影。
影片展现了玄宗年间的政治斗争。
当痴迷于杨贵妃美色的唐玄宗和寿王展开拉锯战时,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安禄山正在策划一场政治叛乱。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讨“安史之乱”的史实以及唐朝的衰亡。
二、新授探究点(一):“安史之乱”1.爆发原因:(1)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任人唯亲,政治日益黑暗。
(2)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掌握了军权,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势力极度膨胀,最终造成唐王朝“外重内轻”的局面。
2.时间:755-763年。
3.主要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4.经过:起兵范阳—南渡黄河—攻洛阳—破潼关—占长安。
5.结果:叛乱被平定。
6.影响: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人口锐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杜甫“三吏”“三别”)探究点(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多的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朝灭亡:(1)原因:①宦官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且与藩镇节度勾结,争权敛财,使得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农民起义。
典型:黄巢起义a.时间:875-884年。
b.经过: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
后来,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c.结果: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黄巢被迫率军撤出长安,在山东兵败自杀。
d.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2)时间:907年。
(3)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探究点(三):五代十国1.“五代”与“十国”:(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课件
1
春宵苦短 日高起, 从此君王 不早朝
This is a placeholder text.
2 3
享受之风盛行,社会矛盾激化。
玄宗视金帛如粪土,赏赐贵宠之 家,无有限度。
《资治通鉴》
读以上材料说明达官贵人生活奢侈,加重谁的负担?
南方相对安定, 经济文化显著发展。 北方战乱不断,制 约了经济的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经济重心 南移的态势已相当 明显。
后周世宗皇帝 柴荣,采取一系列 措施,使后周国力 大增。
(1)治国目的: 统一天下 (2)具体措施:
鼓励开垦荒地,修水利, 减轻赋税,整顿军队,国力大增。 扩张领土 (3)影响: 为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取得成就时,要戒骄戒躁; 2 .艰苦朴素、提倡节俭; 3 .要始终如一,坚守信念;
4 .亲近贤达,远离不肖者……
随堂训练
1.光明网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
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
A 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致爆发( )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D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A 4.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2.读史料: 材料:五代十国,包期,自唐朝灭亡 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 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3.根据课本知识,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新
朱温(852年-912年)
唐朝衰亡的原因: 1.安史之乱使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唐朝国势由盛 转衰; 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严重削弱; 3.宦官专权,腐朽贪婪,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 速了唐朝的衰落; 4.土地兼并严重; 5.唐末遇到连年灾荒; 6.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东南地区 中原、西南、 西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 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表现): 1.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 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 进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五代政权表
国号 时间
国号
前蜀 吴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十国政权表 时间 创建者 国都
尾外 大重 不内 掉轻
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
胡人将领——安禄山
唐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 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 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 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胡人将领安禄山靠重金行贿李林甫、 杨贵妃,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唐玄宗 让他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 使,控制了广大地区,统兵20万,形成 “兵雄天下”之势。
3.黄巢起义(875—884年)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削弱国力
3.黄巢起义——致命打击 4.唐、五代十国更迭
独学:6分钟
1.安史之乱的背景。什么叫安史之乱? 造成了哪些影响? 2.藩镇割据有什么危害?
3.唐朝后期社会状况如何?有何影响?
4.什么叫五代十国?与唐朝藩镇割据 有什么联系?
4.五代十国——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唐亡至宋立之间的一段分裂时期
对学:
1.独学题对答案。 2.讨论:归纳唐朝从建立到灭亡 的重大事件。
【走进历史】唐朝由兴盛到衰亡:
【走进历史】唐朝由兴盛到衰亡:
①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②贞观之治 ③贞观遗风 ④开元盛世——唐朝全盛时期 ⑤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⑥907年,唐朝灭亡。
1.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国力 3.黄巢起义——唐朝统治遭致命打击 4.唐、五代十国更迭
作业:
1、对子交换课本检查笔记。+2分 2、课后过关:
背本课小结。 +2分
P27.集思广益
712年,唐玄宗继位。他励精图治,任人 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得 社会稳定,经济空气繁荣,国力强盛…
检测:
问:唐朝初年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贞观之治?
检测:
问:唐朝初年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现贞观之治?
答:唐太宗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 ①经济上,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②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 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 义,席卷大半个中国严重 冲击了唐朝已衰弱不堪的 统治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 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四、五代十国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开封
开封 开封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 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 五代,而实八姓。 ——欧阳修《新五代史· 义儿传》
政权
前蜀
创建者
王建 孟知祥
杨行密 李昪 钱鏐
王潮、王审知
年代
891-925 926-965
892-937 937-976 893-978 893-945 896-951 905-971 907-963 951-979
安史之乱形势图
马 嵬 驿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德宗削藩的尝试
建中二年至次年十一月,“四镇之乱”。 (成德、淄青、魏博、山南东) 建中三年十一月至贞元二年四月,“二帝四王 之乱”。(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 李希烈、朱泚) 兴元元年正月,《奉天改元大赦制》 五月,神策军将领李晟克复长安。
建中 780-783 兴元 784 贞元 785-805
第四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二、财政经济的整顿 三、唐朝后期政局 四、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天宝政局:盛世的隐忧
从李林甫到杨国忠:
政治日益黑暗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 本课任务 • 1.记安史之乱的时间、原因及导致唐朝由 盛转衰的后果 • 2.记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割据局面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
1、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 杨贵妃 ,先后将朝政交 给奸臣 李林甫 和 杨国忠 。 2、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的军事重镇称 , 藩镇 长官叫 。 节度使 3、755年, 安禄山和 史思明在 范阳 起兵叛唐,史 称“安史之乱”。 4、安史之乱平息后,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形成 藩镇割据 的局面。唐后期, 宦官 的权力越来越大, 把持朝政。 5、907年, 朱温 灭唐。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3.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D)
A.唐高祖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课后作业
1. P27学而时习(做书上) 2. P27集思广益(晚1做作业本上, 要抄题) 原因: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 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统治后期荒废政事, 沉湎酒色,重用奸臣,政治腐败。 经验教训:励精图治,用人得当,则国运昌 盛;沉湎享乐,用人不当,则可能国破家灭。
平叛后的唐朝
(1)藩镇割据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 私贡赋,天子不能制。 ——《新唐书》
节度使在藩镇内有何权 力?后来发展为怎样的问题?
安史之乱后藩镇图
(2)宦官专权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 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 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廿二史札记》
27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唐朝
对外交往频繁 中外交流: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胡风盛行 社会文化多元开放 社会与文化: 妇女地位提高 唐诗盛行
开放 繁荣
唐朝发展曲线图
唐玄宗
武则天
唐太宗 唐高祖 建立 (618年)
开元 武周
安史之乱
贞观
289年
灭亡 (907年)
五代 十国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2.经过:
3.影响:
原因① 玄宗怠政,任人唯亲,政治黑暗;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 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站嗥。既乏军储, 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 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对比两则材 料,唐朝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叛乱的原因
藩镇设立
①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 经略使管理。 ②一镇的节度使不但管理军事还兼管 辖区内的民政、财政。
军事格局
①军力内重外轻→ 外重内轻。 ②安禄山兼任三镇 节度使。
玄宗怠政
①由俭变奢,挥金如土。 ②宠信奸佞,荒废朝政。
将相不和
①安禄山、杨国忠争宠。 ②矛盾不可调解。
4.叛乱对唐朝的破坏
安史之乱前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藩镇设立军事格局将相不和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政治经济: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民族交往: 民族关系和睦 文成公主入藏 “天可汗”
一、“安史之乱”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唐玄宗准备前往四川,军队至马嵬坡, 哗变,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缢杀杨贵妃, 前行逃到成都。太子在灵武(宁夏灵武)登 基,安禄山之子杀父自立,驻守在范阳的史 思明不服,叛军内部分裂。唐军队节节胜利, 史思明迫于形势降唐,任范阳节度使,唐肃 宗怕史思明再反,密谋诛杀史思明,消息泄 露,重燃战火,安庆绪相助,史思明杀安, 建立史朝,后被其子所杀,叛军纷纷降唐, 安思之乱结束。
藩镇割据的表现: 节度使将辖区内的军事、财政、民政大权 全揽在自己手上,表面上尊奉朝廷,实际 上各自为政。
2、官吏自行委任,赋税不上交朝廷。 (节度使死后由子继任)
◆藩镇割据产生的影响: 1、它破坏了国家的统一、社
唐末,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唐末农民起义特点:
◆2、不理朝政,任用奸臣,唐朝政治 日趋腐败。
◆3、统治阶级享乐之风盛行。
“王鉷为户口色役使,岁进钱百亿万緍,非租庸正额者,积百宝大 盈库以供天子燕私。”
《新唐书· 食货志》
玄宗视金帛如粪土,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度。
读以上材料说明达官贵人生活奢侈,加重谁的负担?
LOREM IPSUM DOLOR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原因(唐朝从盛到衰):
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唐玄宗后期从盛衰):
◆1、深居后宫,专宠杨贵妃。
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 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 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 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 中国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
农民流动作战。(辗转大半个中国)
◆影响: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
步扩张,其中割据汴梁朱全忠的实力 最强。
五代十国(武人称雄的时代) ◆五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对比两则材 料,唐朝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叛乱的原因
藩镇设立
①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 经略使管理。 ②一镇的节度使不但管理军事还兼管 辖区内的民政、财政。
军事格局
①军力内重外轻→ 外重内轻。 ②安禄山兼任三镇 节度使。
玄宗怠政
①由俭变奢,挥金如土。 ②宠信奸佞,荒废朝政。
将相不和
①安禄山、杨国忠争宠。 ②矛盾不可调解。
4.叛乱对唐朝的破坏
巩固练习
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B ) A.开凿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2.下列时期,不属于中国政权分立阶段的是( A.三国两晋南北朝 B.春秋战国 C.五代十国 D.秦汉
D
)
3.谈谈安史之乱对唐朝以及中国古代史进程的影响
(1)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 为军阀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3)剥削加重。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压 榨百姓,使阶级压迫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 锐化,最后迫使农民发动起义,形成唐中后期农民叛乱的高潮。 (4)边疆不稳。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 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 (5)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促使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北民南迁,致使经济 中心进一步南移。 (6)西域独立。安史之乱前,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 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 谷。
二、唐朝的衰亡
①安史之乱 原因: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农民起义
907年, 节度使朱温灭唐, 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
统一、繁荣 的 大唐王朝
分裂、战乱 的 五代十国
三、五代十国
根据地 图指出 “五代”和 “十国”分 别指什么?
盛
安 史 之 乱
衰
藩 镇 割 据
亡
这是一 个怎样的时 期?它的出 现跟藩镇割 据有何联系?
开元 武周
安史之乱
贞观
289年
灭亡 (907年)
五代 十国
一、“安史之乱”
1① 玄宗怠政,任人唯亲,政治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专权乱国杨国忠
倾国倾城杨玉环
原因② 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
安禄山拥兵约20万 占总兵力的1/3
8万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①玄宗怠政,任人唯亲,政治黑暗;
身份调查:
安禄山
原籍营州柳城,西域胡人和突厥人的混血,通 晓边境若干少数民族语言。 为人善于取媚,暗中贿赂朝臣,巩固自己的势 力、博得唐玄宗的宠信。 故事链接:你知道安禄山的哪些故事?
擅于筹划谋事,以十年时间积极地做兵变的准备,大 量招收外族人充任战士,并以外族人替换汉人军官的职 位,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独立而善战的军事集团。
三、五代十国
说说五代后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1)广大人民渴望统一;
(2)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后周世宗柴荣改革
国力大增
统一
反思历史
“创业难,守业更难” 居安思危
长治久安
作业: 1、什么是安史之乱?其结果如何?有 什么影响?(空5行) 2、唐朝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 归纳唐朝衰亡的原因。(空5行) 3、五代十国的出现与藩镇割据有什么 联系?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①玄宗怠政,任人唯亲,政治黑暗;
②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
时间: 755—763年=8年
2.经过: 叛乱的首领: 安禄山、史思明 起兵的地点:范阳 攻占的重要地点: 洛阳、长安
3.影响: 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
盛
衰
①安史之乱 1.原因: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农民起义 时间: 907年 2.唐朝的灭亡: 人物:唐朝节度使朱温 政权:梁朝 (史称“后梁”) 907年,节度使 朱温灭唐,建立梁 朝,史称“后梁”
3.影响: 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
盛
衰
安 史 之 乱 谁 之 过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 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 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你同意这 个观点吗?
①唐玄宗荒于政事; ②权臣把持朝政,政治 黑暗; ③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
二、唐朝的衰亡
①安史之乱
原因:
②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藩镇图(约50个)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政治经济: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民族交往: 民族关系和睦 文成公主入藏 “天可汗”
唐朝
对外交往频繁 中外交流: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胡风盛行 社会文化多元开放 社会与文化: 妇女地位提高 唐诗盛行
开放 繁荣
唐朝发展曲线图
唐玄宗
武则天
唐太宗 唐高祖 建立 (618年)
身份调查:
史思明
原名窣干,其后因战功被唐玄宗赐名“思明”。 营州柳城混血胡人,与安禄山为同乡,因而关 系较好。 受安禄山提拔,官至平卢军事。安禄山擅长于 政治而史思明擅长于军事,使他成为安禄山重 要的助手,二人更被胡人尊称为“二圣”。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他与安禄山一道以讨伐杨 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15万南下反唐。
②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
时间:
2.经过: 叛乱的首领: 起兵的地点: 攻占的重要地点:
3.影响: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①玄宗怠政,任人唯亲,政治黑暗;
②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
时间: 755—763年=8年
2.经过: 叛乱的首领: 安禄山、史思明 起兵的地点:范阳 攻占的重要地点: 洛阳、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