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本报告旨在介绍对网站进行的测试工作,包括测试目的和范围,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测试目的:验证网站在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确保网站的功能正常运行,并检测潜在的错误和缺陷评估网站的性能,包括加载速度和响应时间验证网站的安全性,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测试范围: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登录、注册、搜索等不同终端设备和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网站的性能测试,包括页面加载时间、并发用户数等网站的安全性测试,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测试方法和工具:手动测试:通过人工操作模拟用户行为,检测网站的功能和用户体验自动化测试:使用测试工具,编写测试脚本,自动执行测试用例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等,用于模拟并发用户访问和测量响应时间安全性测试工具:如Burp Suite等,用于检测网站的安全漏洞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测试过程中的发现和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请阅读以下章节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明确列出测试的目标,包括对网站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评估网站功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包括页面导航、表单提交、搜索功能等。
测试网站的性能,包括加载速度、响应时间等。
检查网站的安全性,包括对潜在安全漏洞的扫描和检测。
评估网站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包括页面布局、内容呈现等方面的测试。
验证网站在不同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确保用户在不同环境中都能良好地访问网站。
测试范围详细描述测试的范围,包括测试的页面、功能模块、浏览器兼容性等方面。
本次测试采用以下测试方法和工具:功能测试:通过对网站的各种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正常运行。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多种情况,测试网站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安全测试:通过检测网站的漏洞和弱点,评估其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以上是本次测试采用的主要测试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网站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达到预期标准。
根据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给出各项测试的结果和评估。
基于Web系统的性能测试
基于Web系统的性能测试摘要:Web应用系统具有方便、快速、易操作性等特点,使得社会中的各行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Web应用系统开展自身业务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力。
随着Web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该文主要介绍了Web应用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结合案例评估和分析Web应用系统性能的过程。
关键词: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性能指标LoadRunne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4-0156-02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在当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教育行业、交通系统、移动通信、金融系统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
由于Web系统所具有的快捷、易使用的特点,使得社会中人们对Web系统更加依赖,也促使了社会各个领域对Web应用系统的重视,纷纷把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网络化。
但是在网络化的过程中,随着工作流的增加、使用人员的增多以及业务数据量的剧增,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交互的信息量过大,经常会导致系统反应速度骤降或者系统宕机。
因此,社会各领域中的Web应用系统能否承受住大量的数据访问以及业务操作、并能够快速地响应使用者的请求、系统能否长时间稳定地运行,系统的性能瓶颈所在,这些都是用户所关心的性能表现。
性能测试的目的是检测系统性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有无性能方面的瓶颈;所以性能测试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测试方法一般采用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方法。
1 性能测试简介性能测试考察的是通过性能指标验证系统有无性能问题。
测试方法主要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大数据量测试、疲劳强度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通常是模拟真实用户使用环境下的负载量,统计分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数据,得出性能测试结论。
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通常要结合几种测试方法,综合分析测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数据。
1.1 性能测试类型(1)负载测试:是在系统真实的用户环境下或模拟系统真实运行环境及用户真实业务使用场景情况下,通过不断给系统增加压力,在一定压力下延长系统运行时间,来验证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直到系统性能出现拐点。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概述本实验旨在对Web应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确保其在高负载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对不同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效的性能测试结果和优化方案。
二、实验环境1. 测试对象:以XXX网站为例进行性能测试2. 测试工具:使用JMeter进行负载测试、使用GTMetrix进行页面加载速度测试3. 测试参数:模拟1000并发用户访问网站、分析页面加载速度、检测服务器响应时间等三、实验过程1. JMeter负载测试- 设置并发用户数为1000,模拟用户访问网站的行为- 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针对性能瓶颈进行优化,比如数据库查询效率、静态资源加载等2. GTMetrix页面加载速度测试- 输入网站URL,进行页面加载速度测试- 分析各项指标,包括页面大小、加载时间、优化建议等- 优化网站前端性能,如图片压缩、CSS、JavaScript文件合并等四、实验结果分析1. JMeter测试结果- 平均响应时间为2秒,吞吐量为1000 requests/second- 发现数据库查询效率低下导致性能下降,优化数据库索引可改善性能2. GTMetrix测试结果- 页面加载速度为5秒,优化建议包括压缩图片、减少HTTP请求等- 通过优化前端资源,加载速度得到明显提升,用户体验得到改善五、实验结论通过性能测试和优化实验,我们发现了网站在高负载情况下存在的性能瓶颈,并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显著提升了网站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
同时,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是保证Web应用高效运行的关键,有助于提升网站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六、未来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Web应用性能测试和优化,不断提升网站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提升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将探索更多的性能测试工具和优化技术,不断完善Web应用的性能优化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基于Web 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综述
基于Web 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综述随着Internet 技术的发展,Web 应用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金融、教育、政府等各个领域。
Web 应用系统包括B/S 和C/S 两种模式,目前广泛采用B/S 模式。
由于用户仅需通过浏览器便可访问应用程序,Web 应用系统呈现出的方便、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让各大领域更加依赖Web 应用系统拓展自身的影响力。
然而,对于某些热门的Web 站点,用户访问的频率很高,交互的信息量也非常庞大,过高的负载经常导致系统反应速度慢或者服务中断。
因此,应用系统能否承受大量的并发用户数以及快速响应用户发送的请求,能否长时间稳定运行,哪些地方可能成为性能瓶颈,这些都是用户关注的系统性能问题。
性能测试目的是为了检测系统性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通过负载测试、强度测试等方法,监控系统资源,找出性能瓶颈,从而验证系统能力和不断改善系统性能。
因此,如何评价一个Web 应用系统的性能及寻找系统瓶颈,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1 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1.1 Web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Web 应用系统通常由浏览器(客户端)、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构成。
Web 应用系统目前主要采用的是B/S 三层结构,将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它的基本工作流程: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URL 地址,浏览器向该URL 地址所指向的Web 服务器发送请求;Web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 读取正确的HTML 文件然后将它返回给浏览器, 其中HTML 文档中可能有其它的脚本语言,执行脚本程序,调用数据库服务器和其它服务器,返回结果并显示给用户。
依据Web 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主要可从三方面进行:应用在网络上的性能测试、应用在客户端性能测试、应用在服务器端性能测试,通常服务器包括Web 服务器、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本文主要讨论应用在客户端的性能测试,它测试的入口是客户端,主要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和大数据量测试等。
成功的 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
成功的Web 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Web 应用系统的一项重要质量保证措施。
在现实中,很多Web 性能测试项目由于性能测试需求定义不合理或不明确,导致性能测试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进度超期。
本文针对Web 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和系统使用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性能测试过程,并重点介绍如何分析获得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最终对Web 应用系统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1 引言基于Web服务器的应用系统由于提供浏览器界面而无须安装,大大降低了系统部署和升级成本,得以普遍应用。
目前,很多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均是Web应用,但当Web应用的数据量和访问用户量日益增加,系统不得不面临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战。
因此,无论是Web应用系统的开发商或最终用户,都要求在上线前对系统进行性能,科学评价系统的性能,从而降低系统上线后的性能风险。
在很多性能测试项目中,由于不能合理定义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不能建立和真实环境相符的负载模型,不能科学分析性能测试结果,导致性能测试项目持续时间很长或不能真正评价系统性能并提出性能改进措施。
本文在总结许多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与性能测试工具无关的角度介绍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实施过程,以及如何定义合理的性能测试需求。
1.1 术语定义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大量浏览器客户端同时访问Web服务器,获得系统的性能数据。
虚拟用户:模拟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的一个进程或线程。
响应时间: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一个请求到收到响应之间的间隔时间。
思考时间:浏览器在收到响应后到提交下一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请求成功率:Web服务器正确处理的请求数量和接收到的请求数量的比。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Web服务器成功处理的HTTP页面或HTTP 请求数量。
在线用户: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登录Web应用系统后,并不退出该应用系统。
通常一个Web应用服务器的在线用户对应Web应用服务器的一个Session。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XXX项目测试总结报告目录1.项目测试结果 (1)1.1 BUG严重程度 (1)1.2 BUG问题分布状况 (2)2.测试结论 (2)2.1界面测试 (2)2.2功能测试 (2)2.3兼容性测试(Windows下) (2)2.4易用性 (3)2.5 负载/压力测试 (3)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 (5)4.建议 (6)1.项目测试结果1.1 BUG严重程度测试发现的bug主要集中在次要功能和轻微,属于一般性的缺陷,但测试的时候出现了37个主逻辑级别的bug,以及严重级别的2个.1.2 BUG问题分布状况由上图可以看出,主要为代码错误占36%,以及标准规范的问题占35%,界面优化占17%,设计缺陷占9%,其他占2%2.测试结论2.1界面测试网站系统实现与设计稿一致。
站点的导航条位置,导航的内容布局,首页呈现的样式与需求一致。
网站的界面符合标准和规范,直观性强。
2.2功能测试分不同账号总权限账号,以及店长账号分别进行功能测试。
1:链接测试无问题,不存在死链接,测试链接都存在.2:对页面各个不同数据的测试,主要的出入库,销售报表,订单查看管理等一一对应,不存在数据有误差的问题.2.3兼容性测试(Windows下)测试总的浏览器包括:360极速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IE浏览器,测试通过,主要逻辑以及次要功能都没问题,因为浏览器的不同,导致界面浏览不一定相同,例如有的界面浏览页面显示正常,有的界面显示不一样。
2.4易用性网站实现了如下易用性:1. 输入限制的正确性2. 输入限制提示信息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一致性3. 界面排版美观4. web应用系统易于导航,直观5. web应用系统的页面结构、导航、菜单、连接的风格一致2.5 负载/压力测试主要测试了压了测试:测试结果60秒内发请求,一次1000个请求,总共请求了2230个请求,成功了2208个失败两个1:每个请求用时30ms(吞吐量)2:服务器收到请求,响应页面要花费的时间:332ms3:并发的每个请求平均消耗时间:33.ms4:请求一共花了:72s第一个1000个人同时发出1000个请求总共1004个请求失败4个,成功10001:每个请求用时9ms(吞吐量)2:服务器收到请求,响应页面要花费的时间:109128ms3:并发的每个请求平均消耗时间:109.ms4:请求一共花了:109s1:如上图当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5时候,服务器崩溃,导致成功率一直下降到达40%,直到结束总请求达到:26796.平均每个请求响应时间为281ms,系统吞吐量(tps)20.89/s. 因为系统被困导致数据反映不准.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从测试过程中发现bug的严重程度与分布状况来看,引起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没有需求文档需求文档只是个大纲的形式,没有详细的需求文档。
Web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多用户不同网络条件下的连接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参考表格如下:
性能A描述
多用户不同上网方式下的测试
用例目的
前提条件
输入数据
期望的性能(平均值)
实际性能(平均值)
性能B描述
多用户不同距离条件下的测试
场景场景场景条件条件条件操作操作操作预期结果预期结果预期结果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任何东输入任何东输入任何东客户端页面客户端页面客户端页面到初始状态到初始状态到初始状态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刚好等输入刚好等输入刚好等于字数限制于字数限制于字数限制息提交息提交息提交所填信息正所填信息正所填信息正存到相应的存到相应的存到相应的客户端提示客户端提示客户端提示成功成功成功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输入略超过输入略超过输入略超过所填信息不所填信息不所填信息不户户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提交提交提交确保存到相应的确保存到相应的确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表中数据库表中数据库表中客户端提示字数客户端提示字数客户端提示字数超长超长超长引导用户定位超引导用户定位超引导用户定位超长输入长输入长输入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略少于输入略少于输入略少于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提交提交提交所填信息正确保所填信息正确保所填信息正确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客户端提示提交客户端提示提交客户端提示提交成功成功成功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非法字输入非法字输入非法字符提交符提交符提交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客户端提示有错客户端提示有错客户端提示有错误输入误输入误输入引导用户定位错引导用户定位错引导用户定位错误输入误输入误输入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为空输入为空输入为空提交提交提交应有必填项判断应有必填项判断应有必填项判断客户端提示必填客户端提示必填客户端提示必填项不能为空项不能为空项不能为空引导用户定位必引导用户定位必引导用户定位必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该输入汉字该输入汉字该输入汉字的输入英文的输入英文的输入英文字符提交字符提交字符提交注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总述1.1测试对象数据采集测试系统1.2测试目的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1.3测试环境1.4测试依据1.5参考资料1.6术语及缩写词●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计算公式●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2. 测试方法2.1测试模型2.2测试过程简述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使用多线程技术,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2.3需记录的数据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成功次数失败次数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3. 测试用例4. 测试结果4.1查看记录内容4.1.1 测试日期2006.03.124.1.2 数据测试时间(分钟)5并发线程数每次时间间隔(秒)平均响应时间(秒)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处理能力(次/分)web服务器CPU占用率(%)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最大平均最大1 0 7.469 40 0 100.00% 8.00 34.45 47.15 60.16 80.67 1 0 7.909 36 0 100.00% 7.20 32.62 48.96 54.41 71.33 3 0 17.333 50 0 100.00% 10.00 43.37 53.65 87.73 98.673 0 16.805 52 0 100.00% 10.40 42.93 58.85 89.72 984 0 22.096 52 0 100.00% 10.40 43 54.92 93.25 99.34 4 0 22.187 52 0 100.00% 10.40 43.49 56.25 93.81 99.675 0 27.007 52 0 100.00% 10.40 43.64 58.03 96.56 99.34cache影响系数最短平均7.469响应时间(秒)最高处理能力(次/10.4分)用户习惯30操作频率(次/天)预期平均10 13 15 20响应时间(秒)最大并发50.74 81.45 94.22 113.94用户数4.1.3 说明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所以,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5. 附件5.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测试目的2. 测试范围2.1 软件环境2.2 硬件环境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3.2 兼容性测试3.3 性能测试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4.2 兼容性测试结果4.3 性能测试结果5. 问题与建议5.1 发现的问题5.2 解决方案建议1. 概述1.1 背景介绍在本次web测试报告中,我们对某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旨在保证网站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并且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发现网站在功能、兼容性和性能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网站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2. 测试范围2.1 软件环境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进行测试,包括Windows、Mac和Linux系统下的Chrome、Firefox和Safari浏览器。
2.2 硬件环境我们在不同配置的电脑和移动设备上进行了测试,确保网站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
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包括对网站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包括登录、注册、搜索、下单等功能的正常性和稳定性的检查。
3.2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主要针对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的网站显示和功能进行检查,确保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访问和使用网站。
3.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检测网站的响应速度、负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网站能够在高负载情况下正常运行。
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经过功能测试,发现网站在登录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其他功能均运行正常,用户体验良好。
4.2 兼容性测试结果在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进行兼容性测试,网站显示和功能均正常,兼容性良好。
4.3 性能测试结果经过性能测试,网站响应速度较快,负载能力良好,性能稳定。
5. 问题与建议5.1 发现的问题1. 登录过程中存在页面加载缓慢的情况,需要优化登录接口。
2. 部分功能按钮在手机端显示不清晰,需要调整按钮大小。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本文主要针对Web应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且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优化Web应用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目的1. 了解Web应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指标体系;2. 通过性能测试,评估Web应用的负载能力、并发能力及响应能力;3.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改善Web应用的性能表现。
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使用一台具有较高配置的服务器,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性;2. 软件环境:选择合适的Web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等;3. 测试应用:选取一款具备一定规模的Web应用作为测试对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测试用例: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行为,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涵盖常见操作和高负载情况;2. 运行测试用例: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加载测试用例,并进行多场景、多用户并发测试;3. 监控性能指标:通过监控工具实时监测Web应用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4. 收集测试结果:记录测试过程中所获得的性能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5.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系统性能的瓶颈所在,并找出性能不足的原因;6. 提出性能优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性能优化策略和建议,以改善Web应用的性能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响应时间分析:通过对测试过程中的响应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大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预期要求进行对比。
进一步分析发现,响应时间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服务器负载、网络延迟、数据库性能等。
2. 吞吐量分析:吞吐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Web应用处理的请求数量。
通过统计测试过程中的吞吐量数据,可以评估Web应用的负载能力。
根据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吞吐量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得出Web应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处理能力,并判断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3. 并发数分析:并发数是指同时访问Web应用的用户数。
Web项目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Web项⽬性能测试结果分析1、测试结果分析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个⽅⾯分析,如图1- 1所⽰。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顾⼀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的,正如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使⽤率、内存使⽤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1-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1.1、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先显⽰的该结果的⼀个摘要信息,如图1- 2所⽰。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1-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情况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1- 3所⽰。
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
与我们场景执⾏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1- 3场景执⾏情况描述图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1- 4所⽰。
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的最⼤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请求数仅表⽰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般是成正⽐关系。
web系统测试报告
Web系统测试报告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于某个Web系统的测试报告,以便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测试报告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逐一描述我们的测试过程和结果。
2. 测试环境和准备工作在开始测试之前,我们需要确保以下环境和准备工作已完成: - 确保系统已部署在预定的测试环境中,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和网络连接。
- 确保测试人员已具备访问系统的权限和相关测试数据。
- 准备好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覆盖面。
3. 测试步骤3.1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使用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测试,并验证是否成功登录。
•使用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测试,并验证是否拒绝登录。
•使用不同的角色和权限进行登录测试,并验证系统是否正确识别和限制访问权限。
3.2 数据输入和输出测试•测试表单和输入字段的有效性和边界值情况。
•验证系统对于无效或不完整数据的错误处理机制。
•验证系统对于输入数据的正确保存和展示。
3.3 功能模块测试•逐一测试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管理、数据查询、报表生成等。
•验证系统对于各个功能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验证系统对于并发访问和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3.4 页面布局和样式测试•检查系统的页面布局和样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验证系统在不同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
•验证系统对于不同屏幕分辨率和字体大小的适应性。
3.5 性能和稳定性测试•使用压力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等指标的评估。
•模拟异常情况和恶劣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稳定性测试。
•验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和大数据量处理时的表现和稳定性。
4. 测试结果和问题记录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以下测试结果和问题: -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所有测试案例均通过,登录功能正常。
- 数据输入和输出测试:大部分测试案例通过,部分边界值测试未通过,需要优化。
- 功能模块测试:所有测试案例通过,功能模块正常。
- 页面布局和样式测试:所有测试案例通过,页面布局和样式符合设计要求。
WEB测试报告
1XXXXXXXX公司XXXXXX平台系统测试报告XXXXXX公司XXXX年XX月1XXXXXXXX公司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项目背景 (1)1.3术语解释 (1)2测试概要 (2)2.1系统简介 (2)2.2测试计划描述 (2)2.3测试环境 (2)3测试结果及分析 (3)3.1测试执行情况 (3)3.2功能测试报告 (3)3.2.1平台导航模块测试报告单 (3)3.2.2实时监控模块测试报告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统计分析模块测试报告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资源配置模块测试报告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公厕大屏模块测试报告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7)3.4易用性测试报告 (7)3.5安全性测试报告 (8)3.6可靠性测试报告 (8)3.7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9)4测试结论与建议 (11)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1)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1)4.3测试结果分析 (11)4.4建议 (11)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为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1.2 项目背景➢项目名称:XXXXXXXX➢开发方:XXXXXXXX公司1.3 术语解释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Web服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测试
器片(即Web Se嗍)本身的处理能力有关,还与网络上数据的
传输速度发客户方的接收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端到端的响应时 间是由卜述几部分的时间之和所决定的。因此,在考查Web系 统的性能时,必须将Web Server、网络和客户端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考虑。
系统带宽(Systena Bandwidth):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 字节数,通常也称为吞吐量。它侧重于描述系统中与传输有关 的组成部分的性能。
最大稳定连接数(Maximum Stable Connections):在性能 比较稳定、没有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同时 连接数。
3基于Web服务器的性能分析模型
10 2001 15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对147FI'P信息头部的处理时间,经推导可得服务器甲均响应时 间为:
仁}+南+JF
在理论上,Web服务系统的响应时间主要涉及到以下儿个 参数:负载情况(主要体现为请求到达频率)、被涛问的平均文 件长度、服务器的处理速率、列络带宽和客户端的接收速率等。 在目前条件F,客户端的处理速度相对r其他因素嘣言对系统 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被访问文件的平均长度对响应时间的影 响也是比较明显的。作者将在第5部分结合测试实例着重阐述 余下的几个关键田索对Web服务性能的彭响。
撤据Client向web Server发送请求的炎刊,可以将测试 分为两大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static test):Client向Server发选H11甲GET请 求,普求获取Server方L有的HTML文件。
动态测试(dynamic test):指Client向serc-eI_发送请求.但 Server方并没有Client所需要的文什;此时要求sel-,/er运行某 个特定的程序.然后将结果数据返回给Client。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行情况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
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
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
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Web应用测试(性能测试)
Web性能测试的主要术语
• TPS: 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的交易或者事务的数量。它是 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 资源利用率: 不用系统资源使用程度,例如服务器的CPU利用率, 磁盘利用率等,性能测试的资源利用率主要针对Web 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等。
Web性能测试的主要术语
• 虚拟用户: 模拟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受响应的一个 进程或线程。
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类别
• (1)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或设 计说明中指出的性能指标。
• (2)独立业务性能测试:针对核心业务模块中功能比 较复杂、使用比较繁琐、核心的业务等进行测试。
• (3)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模拟多用户同时对一个或多 个模块的不同功能进行操作。是接近用户实际情况的 测试。
5.测试场景设计
同时对脚本进行 完善,需要加入 集合点、检查点、 事务以及对一些 数据进行参数化、 关联等处理。
6.测试场景运行
• 尽量模拟用户的真实环境。 • 测试的执行环境是独立的、不受其他人员或系统的
干扰。 • 测试用的主控机和负载机应安装同版本的性能测试
工具。 • 测试执行前,应明确要监控的相应指标,提前配置
本不必要的冗余代码,对脚本进行完善,在编写脚本时, 还需要注意脚本之间的前后依赖性。 • 在编写测试脚本的时候,需要注意编码的规范和代码的 编写质量问题。建立脚本的规范模版,脚本的创建人、 创建日期、项目名称、脚本功能描述、参数化数据、关 键步骤等都应该有注释。 • 脚本要纳入到配置管理,保留脚本的历史版本。
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类别
• (8)疲劳强度性能测试:以一定的负载压力长时间运 行系统的测试。
• (9)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测试应用系统用户数与网络 带宽的关系。
WEB性能测试与性能调优总结
前段时间,我们测试团队对新开发的一个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与优化工作,期间遇到不少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系统从开始的50用户并发都不满足,优化到最终可以支持500以上并发,性能提升至少10倍以上,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此,把整个经历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文档是对自己这次性能测试进行一次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性能测试,收获还是很大的,当然,由于自己经验方面不足,定位时间花费比较长,效率有些低。
因此,写了这篇总结文档,分享下,大家一起进步,也希望对更多的测试人员在性能测试上有所帮助。
一、准备:局域网搭建测试环境,系统主要模块,sso登陆、数据报表页面查看、地图展示指标数据、大数据分析与结果报表展示。
系统主要是J2EE、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与hadoop。
目标是测试该系统能否支持500用户同时并发,每个页面或局部刷新响应时间在2秒左右,且长时间运行稳定,也是对系统性能的一次摸底,找出性能瓶颈并优化二、背景使用浏览器代理方式,输入首页地址http://xxxx由于我们有SSO登陆,因此跳到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然后进入首页,首页有地图,有报表,类似下图:三、生成脚本通过“录制快照”来查看页面HTTP请求,了解我们系统的页面结构,页面时间,即正常浏览器点击到页面显示的时间,每个HTTP的时间与内容长度。
这点也是挺重要的,开始对工具不熟,录制后调通脚本就直接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结果有成功有失败,测试结果报告提示脚本时间比录制大,但不知道怎么分析;另外测试发现有些请求时间很大,已经超过10几秒。
然后,测试过程中多次请教了工具的支持人员后,对工具有所了解,也是一些性能测试经验知识。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即事务,事务是很重要的。
我们测试的其中一个脚本录制的页面有2个页面,一个ajax局部刷新请求,性能测试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即每个页面完成需要在用户可以忍受的时间内,网上说一般是2秒内认为正常,5秒内有点慢但还可以接受;ajax局部刷新也要在合理的时间。
外网服务平台-Web应用系统性能压力测试报告
X外网服务平台Web应用系统性能压力测试报告上海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一月目录1 测试目的 (1)2 测试环境 (1)应用系统环境 (1)压力测试实施环境 (1)3 测试工具 (1)4 测试模型 (1)5 测试案例描述与结果分析 (3)案例:用户浏览并登陆网站测试 (3)测试目标 (3)施压环境: (3)数据图表 (4)分析结论 (1)1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目的主要针对应用系统提供能力测试:通过测试,得到系统的负载能力和极限值,判断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以模拟成千上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检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
通过使用压力测试,X各个应用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
2测试环境应用系统环境压力测试实施环境3测试工具4测试模型5测试案例描述与结果分析案例:用户浏览并登陆网站测试测试目标通过测试,了解系统处理电信用户登录认证的正常负载能力及最大极限指标。
施压环境:每10s增加5个虚拟用户,最大虚拟用户数为1000数据图表事务处理概要HTTP响应概要➢运行用户趋势图➢用户/每秒认点击数趋势图➢用户运行状态趋势图由于采用的是快速加压,我们看到在开始阶段每秒通过的认证数量还是根据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到了70分钟的时候整个通过趋势开始减少,同时每秒认证通过用户减少,并且开始出现认证错误。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70分钟前的状态为系统正常工作状态。
应用系统的瓶颈在520用户左右。
➢HTTP每秒响应趋势图➢服务器性能趋势图CPU:内存:上海络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分析结论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认证用户在保证处理成功率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520人,在此并发用户数下每秒可以相应218.333个请求,认证响应时间为3秒。
从测试结果来看,网站应用系统响应电信用户请求的瓶颈在于同时承受520用户的并发请求,其中每秒可以响应的请求数为218.333个,在200个用户同时访问的时候服务器的cpu达到60%,在500个用户同时访问的时候服务器的CPU达到80-90%,但内存保持在30%-40%,之后服务器的CPU性能一直保持在80-90%,而后续增加的认证用户则部分失败,由此判断,服务器的性能瓶颈在cpu的处理能力上,但就测试结果来看服务器的目前的性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当前的网站应用系统,来自internet用户的正常访问请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述
1.1测试对象
web系统
1.2测试目的
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1.3测试环境
1.4测试依据
序号名称/版本
1.5参考资料
序号名称/版本编制日期作者/来
源1N/A N/A N/A
1.6术语及缩写词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计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
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
2.测试方法
2.1测试模型
2.2测试过程简述
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使用多线程技术,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2.3需记录的数据
测试时间
成功次数
失败次数
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
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
3.测试用例
4.测试结果
4.1查看记录内容
测试时间
(分钟)
并发线程数每次时
间间隔
(秒)
平均响
应时间
(秒)
成功次
数
失败次
数
成功率
处理能力
(次/分)
web服务器
CPU利用率
(%)
数据库服务器
CPU利用率
(%)
平均最大平均最大
cache影响系数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秒)
最高处理能力(次/分)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次/天)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秒)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最大并发
用户数
5.附件
5.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