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实意义论文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皮亚杰及布鲁纳等人所作的革命性研究,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 cen-tered)”的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
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年提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 learning)”理论,即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传统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的教学建立在直接观察和外在控制的方式上,不仅无法发展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违反人类学习的“建构”本性,应该扬弃。
建构主义理念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协作性和学习意义的建构性。
阅读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搜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技能是英语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初中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内涵,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合理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试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2021/3/27
CHENLI
8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 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2021/3/27
CHENLI
9
乔纳森知识获得三段论
2021/3/27
题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
于培养有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CHENLI
15
2021/3/27
CHENLI
16
完
2021/3/27
17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
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
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
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
着青草。
2021/3/27
CHENLI
CHENLI
13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教育应当重视发挥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
的主动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集体讨论,交流意见,共同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只
有这样,才能造就出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一代新人。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3/27
CHENLI
2021/3/27
CHENLI
5
2021/3/27
CHENLI
6
教师角色定位: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 者,应 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 习动机。
试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试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数学知识应用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主动建构和合作学习;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各种派系的学习理论,就各派学习理论所阐述的主要思想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影响更大,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不是被动的、简单的知识累积,此建构活动中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建构主义的理解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1知识观1.2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应用的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景。
因此,教材不能只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多设置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现实情景问题,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技能时,还应培养在情景中的应用能力,比如可以设置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能源危机问题、环境保持问题、人口问题等等。
学生学习的应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数学,而不是枯燥单纯的数学符号。
例如,在讲函数时,有这样一道题: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人概念和描述问题的时间,讲授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x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min),可有以下公式:(1)开始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时间?(2)开始后Smin与开始后20min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3)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min时间,老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个难题?砰)如果每隔5min测量一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吗?像这样的创新应用题,是讲学生接受能力及老师讲课的,题意很新,又运用了所学知识,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摘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其他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恩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课程改革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课程改革的意义在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每当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在论说教学观念更新、在强调学习方式转变、在交流教师角色认知、在讨论教学设计理念、在描述高效课堂教学特征等教学改革实际问题时,几乎每一个言说者的“话语系统”中都充满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概念、观点和结论。
那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言必称建构主义”的现象,也并没有因为一些人对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价值的质疑而消减。
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中小学教师和学者们对建构主义教育教学思想的青睐和接纳态度却更加明显,对其价值和影响的认可不断增强。
这点我们通过网上检索所获取的这类研究文献的数量就足以证明。
教育领域这种有趣的现象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对建构主义教育思潮和思想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做一次全景式扫描和深度透视,以此更加清晰地思考和把握建构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影响。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潮实质性地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建构主义对课程与学习的理解是: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氛围,以此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思维,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选择真实任务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火花,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基于案例的学习、项目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任务型学习、拓展性学习等,促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和学习的意义,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纵览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不难看出,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制定到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的影响。
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及多元智力学说同时发力,首先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课程政策的制定工作。
如,建构主义对以往教育过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把课本知识奉为宝典、知识目标至上等弊端的抨击和否定,直接影响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确立。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合集五篇)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合集五篇)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学习了这么多的学习理论,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有些许的自我理解。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我认为有这些较新颖的形式:1.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因而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2)教学思路要清晰,过程流畅、自然。
(3)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掌握清楚,问题设计恰当可行,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建构性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
但这目标,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
教师应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进步。
教学中诱导学生形成新的目标,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这样能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建构者。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中外名人,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实验时,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习获得教学实践的认可,取得学习意义上的成功,强化学习的动机。
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医教学;教学实践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课程在我国西医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其目的在于使西医的学生通过中医学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理、法、方、药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辨证论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和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
由于中西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差异,中医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执教者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末期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
其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本文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医教学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
1现行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院校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是西医系统理论的熏陶,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与他们先人为主的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数理化不相一致。
因此,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理论“玄奥”、“难学”。
同时,两种医学在认知模式上迥然不同,现代医学具有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与解剖观察法的认知特点;而中医学的认知特点是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对西医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转到对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六淫的理解,学科跨度大,学习方法不适应,从而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中医教学内容繁多,但课时偏少,且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理论脱离实践。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西医院校的中医课学时逐年减少,中山医科大学中医学由原来的90个学时减到现在的72个学时。
中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落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
近年来选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由中医药院校主编,虽然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形式编排上作了很好的尝试,但是忽略了西医院校学生课时紧,西医思维先人为主的特点,同时缺乏中医吸收现代医学在微观研究和试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以及这些成就对于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作者:张侠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8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它对教育改革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点拨了方法。
本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这个过程中的辅助者、协作者和促进者。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支配下,将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知识的传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和观点,因为教师代表了知识的权威,这种以“亲其师,信其道,受其业,行其训”的知识观为指导的教育,试图以“教”代“学”的教学,只会令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习就简单是占有别人知识的过程而已。
相反地,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为学生的需求展开,体现“以学定教”、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的课程改革理念,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彻底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安排学生利用图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爱的动物卡片精心制作一张卡片,然后用英语写上自己想对动物说的话,根据自身的要求,随意调用知识,时而观察,时而思索,时而动手,知道自己满意为止,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对知识产生兴趣,同样也对探索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建构了自己的内部心理表征,课堂让学生回到本位,成为加工信息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学习过程包括新、旧两方面知识的建构学习是发展智能,建构学习者个体世界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源⾃教育学,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提出的理论,主要的⽬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主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当如何适当的扮演⽀持者的⾓⾊。
建构主义源⾃关于⼉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摘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理念是:以学⽣为中⼼,强调学⽣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达到⾃主建构知识的⽬标。
传统地理教学⽅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教师利⽤各种媒体与⽅法向学⽣传授知识,学⽣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倡导的地理教学⽅式强调的是以学⽣为中⼼,教师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学⽣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充分利⽤创设情境、分⼩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使学⽣在已有经验和存量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地理知识的⽬标。
本⽂旨在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运⽤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应⽤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理念是:以学⽣为中⼼,强调学⽣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达到⾃主建构知识的⽬标。
因此先对建构主义的主演观点做⼀个阐述。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决定,我们是以⾃⼰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主动构建并⽣成意义的过程”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只是⼀种解释或者假设,会随着⼈类认识的加深⽽不断变迁;学习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构建⾃⼰知识的过程.为“理解⽽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核⼼⽬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展意义建构的过程,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才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理论进展探究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
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进步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承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二)建构主义学习观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定的刺激情境与反响之间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把人脑当成计算机,把学习看成信息的登陆、存贮、提取的过程;而建构主义者那么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历的交互作用,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建构,从而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促进的环境,是充满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环境。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
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
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建构主义论文六篇
建构主义论文六篇建构主义论文范文2报刊英语具有题材新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贴近生活且短小精干等优势,很多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借助英语报刊阅读这一重要的辅工具,不仅能够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收集,更能够激发同学的英语学习动机,培育同学的阅读力量。
然而,在英语报刊阅读过程中,假如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得同学们的阅读无效率加大。
对此,笔者认为老师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方法:(一)实行开放式、阅读式教学模式老师可以从改革英语教学课堂着手,不要仅仅拘泥于僵化的、封闭的英语课堂学习,也可以通过开放式课堂淡化教本的样本性。
尤其是针对报刊这种非正式教学工具而言,更要注意英语学习的有用性,开放教与学的过程,创建适合同学主动参加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模式。
老师可以依据一周的教学方案,提前给同学布置报刊阅读任务,准时跟进和指导同学的阅读状况,并在课堂中留出固定时间用来探讨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共同共享,从而真正实现让同学主动乐观的探究英语新学问。
(二)注意情景建构,全面提高听说读写力量英语学习要注意功效性,语言是用来应用的,往往应试教育更多是让大家学习哑巴英语。
在报刊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留意避开连续这种教育方式,注意情景建构,针对阅读内容要设定肯定的情境,让同学乐观参加,并充当情境中的某一个角色,实行英语对话的模式进行戏剧化的仿照和再表现。
假如条件允许,更可以将场景模拟和英语对话内容拍成小视频,共享给大家以供学习沟通和消遣,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爱好。
(三)融入电子报刊阅读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移动通信设备,且更多同学将精力运用到电子设备的游乐当中,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现代移动通信设备与传统纸质报刊进行结合,以电子报刊阅读的形式融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而且,英语电子报刊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授课多元化,包括争论法、练习法、问答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等,每天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传电子报刊阅读内容,并告知同学阅读的主题及争论的话题,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更让他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学环境中乐观开拓思维。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极其对现实教育发展的影响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极其对现实教育发展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理解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实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它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应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且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与传统的认知理论相反,传统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需要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促进了教育界转变观念,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进而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速度,因此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
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促进了教育界转变观念,强调学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推动了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育的发展。
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
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学习者应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来构建和理解知识。
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学习者应该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促进了教育界转变观念,强调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进而推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交互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发展。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实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推动了教育界转变观念,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进而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交互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了辅助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而不是直接传递知识,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指导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有适应某种条件而设定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学生或教师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运用这种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
通过建构情景,以及把常用的教学方法:如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理地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其内部知识,也就是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内化。
同时按照“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更易一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全面,正确地理解。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一、进行“意义建构”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在相关的E某cel统计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把一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组的话,学习的学习兴趣相关来说就减少了好多。
再者,缺少情境的数据,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更多的深思。
如果把数据结合情境来进行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
所以我们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把E某cel中的数据参数改成各个小组在科学课中的测量学校绿化面积的数据,然后,以第一列以自然序数为值,让学习学习如何按顺序来进行填充。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精简版)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201X-6-7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然而我国绝大多数教师对其蕴涵的教学思想还较陌生因此本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探讨了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意义一、建构主义学匀理论在教学上的见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导致教学上的诸多建树归纳起来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随机通达教学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有人提出随机通达教学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人手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因此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情境都经过改组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由于在各不重合的学习情境中发生不为巩固知识技能而作的简单重复只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在进行这种教学时每个概念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
以说明该概念在不同方面的涵义从而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2。
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采取的都由易而难由下而上的教学进程加涅的学习层次说正反映了这种教学的基本理念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有人则提出相反的教学进程一种可称之为自上而下的教学进程在教学中教师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学生需首先完成子任务及其所需的知识技能这样的教学就不从脱离情境的过于简单化的低层次开始而从联系实际的具有整体性的高层次开始的另一种可称之为从网络人手的教学过程由于知识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的它包括事实、概念、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任何部分进人教学如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某一规则开始教学而不必拘泥于由直线型层次成的教学进程这将使教学更为灵活、多样 3。
情境性教学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有人提出情境性教学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让学生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并不搬用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而展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似的探索过程的测验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并把这称为融合式测验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它对教育改革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点拨了方法。
本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这个过程中的辅助者、协作者和促进者。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支配下,将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知识的传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和观点,因为教师代表了知识的权威,这种以“亲其师,信其道,受其业,行其训”的知识观为指导的教育,试图以“教”代“学”的教学,只会令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习就简单是占有别人知识的过程而已。
相反地,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为学生的需求展开,体现“以学定教”、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的课程改革理念,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彻底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给每个学生
充分实践的机会,安排学生利用图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爱的动物卡片精心制作一张卡片,然后用英语写上自己想对动物说的话,根据自身的要求,随意调用知识,时而观察,时而思索,时而动手,知道自己满意为止,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对知识产生兴趣,同样也对探索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建构了自己的内部心理表征,课堂让学生回到本位,成为加工信息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学习过程包括新、旧两方面知识的建构
学习是发展智能,建构学习者个体世界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是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体系来学习、探索新知识,将所学知识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般在教学之初先讲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问题,即先学后做,而建构主义则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学习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学习是新的信息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习要想发生,信息要被记住,必须在有意义的背景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首先,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例如:在认识“人体部位和五官”生字的教学中,针对教学目的不清的现象,提出一个问题:这节课的目的是认识这些人体部位,还是认识用哪些字来
表征人体部位?在明确目的以后,问题是:如果主要目的是学习这些字,已经有的、可以利用的学习经验是什么?——结论是:对于这些字。
读音是大家熟悉的,意义是大家明确的,这是已有的基础,难点在于这些字的“形”,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在已有的“音”和“义”的基础上,建立“音”“形”“义”的联系,特别是“形”与“音”“义”的联系。
其次,引导学生反思已有的知识,并与新知识建立关联。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
如:在生字“蝉”的教学中,由于西藏地区没有这类昆虫,孩子对它的概念是很陌生、抽象的,要建构意义,我选择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原有知识经验去探索,得出“蝉”是一种昆虫。
同时提出问题:“虫”部的字都是昆虫吗?学生继续调用以往的知识经验,积极讨论,重组旧经验:并不是所有的“虫”部字都是昆虫,如“虹、蜡、融”等。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
三、学习不仅是个别化行为,还需要交流与合作
建构性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各种任务、课题,学生自己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各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另外,学生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看他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
否包含逻辑错误等,因为建构性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去占有别人的知识。
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因此建构性学习过程不仅是个别化行为,更需要交流与合作。
四、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学习总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初衷,那么知识的建构应该是情境化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如果仅仅建立良好的表征,对知识仅有字面的、肤浅的理解是无济于事的。
如语文课文《荷花》是描写荷花的静态美,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出示一幅盛开着的荷花图。
“碧绿”、“挨挨挤挤”、“大圆盘”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形象、逼真的画面将学生带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还使学生从视觉上领会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境,完成知识的建构。
五、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在以“学”为主的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新课标提出,要将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外,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以优化教学效果,而基于资源的学习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基于
资源的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分析、应用、转化、评价信息,进而获得独立学习,终生学习的技能,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学习。
另外,在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摆脱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知识接收渠道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