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漯河城总体规划

漯河城总体规划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首先以工业化为主导,巩固加强食品产业的优势地位,打破单一的食品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做大、提升和延伸,在优化结构和集约式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产业和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

其次从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角度考虑,向多元化、集约化以及高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构筑以食品加工为基点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2、城市特色塑造战略根据市城区周围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尊崇自然,全力打造和突出大环境绿化、滨水城市特色,将市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食品名城、滨水之都、园林名城”。

积极营造环境,作好“显水造绿”。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开放市”和“市造”城市名片。

3、城市经营战略城市经营定位即把市建设成为中部的工业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等,并凸显中原地区特色的宜居城市。

城市经营理念即彻底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

更新投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彻底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

更新投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4、空间拓展与集中紧凑矛盾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用地要以紧凑的方式进行布局和发展。

通过相对的混合土地利用,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促进人口和经济的集中,保持公共服务系统的活力,有助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保持城市空间用地高度集中有助于非建设空间的保护,控制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形成建成区与生态绿地间镶嵌的空间肌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交通适应和引导发展战略鼓励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和高强度综合利用交通节点的城市用地布局方式。

公共交通导向应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周围设置商业、金融、商务等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敞空间,形成城市节点,在核心外围布置居住用地。

通过在公共交通站点周围形成高强度、综合的土地开发利用和步行设计,增加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漯河市纬八路立交桥规划

漯河市纬八路立交桥规划

漯河市纬八路立交桥规划本规划为漯河市纬八路立交桥详细规划,机场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现状红线宽度70米,现状为双向8车道形式,由东往西依次与宏谋北路,西城大道、临北路及真龙二路等道路相交;西城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56米(机场路以南路段现状宽度)及54米(机场路以北路段规划宽度),现状为双向8车道形式,主要相交道路有机场路及鲁山西路。

规划范围用地面积约272844平方米。

本方案主要规划要点如下:1)道路等级:机场路、西城大道均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机场路为60公里/小时,西城大道为50公里/小时。

2)主线线位:主路路线线位与现状基本一致。

3)项目实施范围包括规划范围及两侧与现状衔接段,其中机场路规划范围长度约1523米;西城大道规划范围长度约1209米。

4)道路断面:机场路规划红线一般路段宽度为75米,在本次规划范围内采用6幅路形式,立交主路设置双向6车道,两侧设置辅路,再分别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西城大道路规划红线一般路段宽度为54米(机场路以北路段)及56米(机场路以南路段),在本次规划范围内,道路横断面采用4幅路形式,中间设双向6车道。

5)交叉口交通组织:本方案机场路与西城大道采用3层蝶形立交形式(立B形式),最下层(即地面层)为地面辅路及人行道;中间层(即第二层)为机场路直行层,第三层为西城大道直行层;最上层(第四层)为西城大道南进口左转及机场路西进口左转层。

各地面交叉口均为平B1或平B2形式。

6)规划竖向高程:本规划交叉口竖向控制高程结合现状地形并参照《控规》及防洪资料确定。

其他需说明事项:(1)本图中沿线地块出入口为现状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块其余现状或新增出入口在下阶段根据周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

(2)现状机场路限制速度为80公里/小时(本路段),本次机场路规划采用规范规定的主干路最高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道路运营时,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合理确定限制速度值。

河南漯河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

河南漯河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

建筑
总建筑面毛 约纠 万 m 地处濡 疑
± 遣 人 民 崭 文 通 路 变 i 口
于 业 黄金 域
将成为漂 市地王级 商
业坐标
城市± 干遣^ 民 模显东商 辫
交通+特便利

通路贯 穿南北
a紧邻 长
) 车站 距离火车 站不AS 0 由于 大 £≮ 0m 型 商业项 目 别于住宅开 提可 采用 滚 有
性 耥中心 广场东侧 行撕
的母奸 观 殛 点 域 的空面尺度等

站台新瑶
甘为 =
建筑 的设
怔z 形艘和诣共 生 自
结 音带有异 域
点浦 ^文气息
的建 筑特色
但 增加 磨且 富生盎山 曲 业
商业空 间设计的独创 性
丧计~ 船成挫 个 而且 南 怍 为城市 ¨ 构商 辔口 | 孽敷+ 年甚至更长 刚同形成 面来遵 前绵台 休 惜的载 件 是 艘是 从某些万
市 ^口 3 5
河 足豫 南地 中小城币 群的中心
地 的重要 变通枢纽 北 数祭盘线 连接全国各 地
也是 氢工 程

销酱难 鏖辕 ^, 遵玮蟪 辕差 餍
地蛾 中问 5 ^气 革 位
层 的商业 投资 =屠
Ⅲ民 普遍认 首
的商 铺 值鞋 首先要考虑 包 括周边^ 口
, 街 《 面 积 而 且 馕 赓 更 加 ^
主步行 暂中部的几 何 韪人i景观 r 采 集 ^ 商 地P的醯 业
呈放 射 辑射 牛 区 心
具有 地域特点 的建葫风貌
不但提} 内部 商 街 ^气 业 埴 土冠厂新 北侧设 奥斯 卡彩税请
刚 也是 地吏仨 传统 生活 经过 史 淀 ] l 砘的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背景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区,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也是豫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漯河市迎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科学引领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漯河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调整市区结构,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绿化覆盖率逐步提升、形成多中心城市格局。

2.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面貌和形象的提升,提升市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设施,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和便捷度,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4.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布局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5.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

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规划内容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优化市区结构,加强各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中心城区建设,推动郊区发展的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

加强城市扩张区域规划,提升郊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

2.改善城市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城市,创建宜居城市。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提升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强公交车辆更新和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轨道交通,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度。

4.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5.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推动政府服务能力和市民满意度的提升。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漯河师承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漯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的规划和管理。

临时建筑、城市居(村)民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业性建设项目应同时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详见附录第五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分类,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六条城市建设用地具体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的(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和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二)公用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简介【1】一、城市性质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二、发展目标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2030年目标值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900 4000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66000 134000市域年末总人口(万人)288 300城镇化水平(%)60 70中心城区人口(万人)95 120三、市域空间结构:“一中心两组团”中心城区:市域工业研发中心、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临颍组团:休闲食品制造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休闲文化旅游区。

舞阳组团:盐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

四、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主三副两轴六片区”“一主”:为老城滨水中央商业休憩区;“三副”为:西部副中心(高铁商务)、北部副中心(示范区核心)、东部副中心(人民路中山路);“两轴”:为沿河发展轴、长江路-人民路发展轴;“六片区”:为郾城片区、源汇片区、召陵片区、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新区起步区片区、西城片区)。

五、产业发展格局(1)第一、二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心”: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带”:沿京广优势产业带和沿漯舞化工产业带“一基地”:裴城生态农业基地“五大产业集聚区”:东城、沙澧、淞江、临颍、舞阳产业集聚区(2)服务业空间布局“一廊”:沿沙澧河现代服务业走廊依托沙澧河沿河两岸重点引进休闲娱乐项目,发展商务办公,形成集休闲观光、文化展示、娱乐健身、商务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休闲商务观光走廊。

“三核”:老城商贸核心、西城商务核心、新城金贸核心“四大物流园区”:源汇物流园区、东环物流园区、南部物流园区、东城物流园区。

“五个服务业集聚区”:源汇特色商业区、召陵特色商业区、郾城特色商业区、文化教育集聚区、专业市场集聚区。

六、综合交通系统构建“井字型”快速路(淞江路、白云山路、中山路、湘江路)及四横十二纵的骨干路网体系。

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序言《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XX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县区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推动XX科学发展努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重大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增速在“九五”年均12.1%、“十五”年均12.3%的平台上加速增长,“十一五”年均增长13.7%,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超过26亿元,超额完成24.3亿元的目标;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16.3亿元,年均增长17.8%。

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60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年均增长17.1%,占GDP的比重达到66%。

食品、造纸、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

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呈现燎原之势。

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1%,比2005年提升5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02%以上,COD和SO2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9•【字号】漯政[2012]68号•【施行日期】2012.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漯政[2012]6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漯河新区、经济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迅速增加,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原《漯河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域划分》已不适用实际工作的需要。

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环境噪声监督管理,加强污染防治,提高区域声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城市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在对原噪声功能区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基础上,编制了《漯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以下简称《声环境区划》)。

本《声环境区划》适用范围为漯河市中心区域,作为环境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污染纠纷评判等的法律依据。

本《声环境区划》由漯河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修订),漯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本《声环境区划》由漯河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工商、建设、交通、文化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本《声环境区划》自从批复之日起执行;原《漯河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域划分》同时废止。

漯河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声环境区划》负责解释。

一、总则1.指导思想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等有关规定,科学划定本市声环境功能区。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漯河师承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漯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的规划和管理。

临时建筑、城市居(村)民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业性建设项目应同时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详见附录第五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分类,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六条城市建设用地具体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的(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和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二)公用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第14-19章节文档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第14-19章节文档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第1条需水量预测近期2015年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0.45(万m3/(万人·d)),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0.55(万m3/(万人·d)),则最高日用水量如下:近期37万m3/d;远期66 万m3/d。

取日变化系数为1.3,平均日用水量如下:近期28.4万m3/d;远期50.8万m3/d。

第2条城市水源漯河市未来城市水源分四种:以澧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远期燕山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均可保障部分城市供水需求。

第3条水厂规划一水厂抽取澧河地表水,由于用地所限无法扩建,规划保持其现有规模7万吨/日。

二水厂原规模为2万吨/日,现状抽取地下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改为地表水厂,承接南水北调水,规模为4万吨/日。

三水厂原规模为2万吨/日,现状抽取地下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改为地表水厂,承接南水北调水,规模为4万吨/日。

四水厂原规模为6万吨/日,现状抽取澧河地表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补充2.5万吨/日南水北调水,扩容规模为8.5万吨/日。

五水厂位于东城产业集聚区,近期承接南水北调水,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补充沙河地表水,扩容为12万吨/日。

六水厂位于高铁西、沙河北岸,设计供水规模15万吨/日,抽取沙河地表水;七水厂位于澧河北岸京广客运铁路专线西部,近期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扩容为10万吨/日,以澧河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八水厂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抽取澧河地表水,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改建为沙河地表水厂,扩容为7.5万吨/日。

东部新区近期保留现状,远期建议改为沙河地表水,并适当扩大用地规模,用于预留发展用地。

第4条给水管网建设本规划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工业、消防共用的统一给水系统。

在给水管网布置上充分利用现状给水管网,成为多水源供水的系统格局,强化几个区域的联系,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第5条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组团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雨、污管道分设,雨水可直接排入黑河、塔河、马沟、汾河等,污水经排污管道系统收集汇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漯河市路名规划

漯河市路名规划

《漯河城区道路名专项规划2012-2030》(草案)跨市区主干道路命名及变更情况序号路名(东西道路自南向北排列,南北道路自东向西排列)2030年规划道路等级道路起止点走向建设情况道路名称含义建成或规划1万泉河路主干道凤凰山南路-贺兰山南路东西规划南部海南省著名河流,体现地域方位万泉河东路主干路凤凰山南路-京广铁路东西规划道路经延展后,贯穿市区东西,为方便记忆,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为东路、西路万泉河西路主干路京广铁路-贺兰山南路东西规划2 澧河大道主干路凤凰山南路-贺兰山南路东西大部分建成,向东西延伸部分为规划原南环路更名。

从我市总体规划上看,周边并没有形成环路,命为环路不科学,将澧河专名使用于我市南部重要出口要道,并使用大道这一通名,突出漯河特色。

南环路废名3龙江路主干路凤凰山北路-贺兰山北路东西部分建成龙江路为原城市规划总控最北边,新总规规划向东西延展后,较长,为方便群众,以沙河北岸为界,分为龙江东路、西路。

龙江东路主干路凤凰山北路-沙湾路东西部分建成龙江西路主干路沙湾路-贺兰山北路东西部分建成4 沙河大道主干路凤凰山北路-贺兰山北路东西规划处于新总规外控最北一段,因该路位于漯河北出口处,连接东边新规划码头,并在沙河北,使用沙河命名,一是体现方位,二是使用大道通名,体现漯河水城特色及重要通道。

5 颍河大道主干路凤凰山北路-贺兰山北路东西规划我市水系属颍河水系,位于北方,体现方位。

召陵区颖河路、郾城区颍河路废名1凤凰山路主干路万泉河东路-颍河大道南北规划该山位于我国东部吉林省、名山,体现方位凤凰山南路主干路万泉河东路-人民东路南北规划道路经延展后,贯穿市区东西,为方便记忆,以人民东路为界分为凤凰山南路、北路凤凰山北路主干路人民东路-颍河大道南北规划2宜兰路主干路万泉河东路-颍河大道南北部分建成原为东城产业集聚区内道路,为台商集聚区以台湾地名为名。

新总规将此路规划为南北主干道之一。

南北穿过台商集聚区,仍以台湾地名为路名。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1•【字号】豫政[2010]89号•【施行日期】2010.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89号)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漯河新区是漯河市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

全面推进漯河新区建设,有利于推动漯河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壮大食品产业集群规模,强化豫中南交通枢纽地位,增强中原城市群发展合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重要支撑。

《总体方案》是指导漯河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漯河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总体方案》的实施。

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实现率先发展,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漯河新区建设成为漯河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中国食品名城核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三、漯河市要切实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稳妥、健康地推进漯河新区规划建设。

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原则,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当前,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产业集聚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2.25•【字号】漯政办 [2014] 118号•【施行日期】2014.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漯政办 [2014] 11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已经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12月25日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1.总则1.1为加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城乡规划的执行力,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现规划编制的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漯河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漯河市市区规划区范围内。

1.3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编制单元和管理单元两个层次,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两级规划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是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为目标,以编制单元为平台,对单元内的功能、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居住区级及以上公共设施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规划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主要是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以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为目标,以管理单元为平台,对单元内主导用地属性、整体控制指标、居住区及居住小区各类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主要用于日常的规划管理,并直接指导规划咨询编制。

1.4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控制内容均划分为法定文件和指导性文件两部分。

法定文件是城乡规划管理的根本依据,必须予以公示,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非因法定事由原则上五年内不得修改。

指导文件是城乡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必须予以公示,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建设项目联席办公会议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建设实际按程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前言(一)规划背景(二)规划目的(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2009年至2020年。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2005] 146号令);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2007);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6、《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8、《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9、《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划规范》(GB 50220—95);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99);1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 J185-20);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5、《防洪标准》(GB 50201—94);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89);1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2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21、《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2005);22、《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3、《漯河市统计年鉴》(2001-2008);24、《关于依托开发区建设漯河市工业园的建议》(2007)25、《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26、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09);27、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2009)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一、综合发展现状(一)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1、区域概况1.1中原城市群四大产业带概况中原城市群城镇分布密集,区域设市城市数量约占全省城市总数的60%,城镇分布密度为7.2个/千km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源汇区部分土地使用性质的批复-漯政文[2010]173号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源汇区部分土地使用性质的批复-漯政文[2010]173号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源汇区部分土地使用性质的批复
正文:
----------------------------------------------------------------------------------------------------------------------------------------------------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源汇区部分土地使用性质的批复
(漯政文[2010]173号)
源汇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调整土地用途的请示》(源政文〔2010〕50号)收悉。

市政府同意将位于柳江西路南侧的纺织生产项目129.36亩(豫政土〔2008〕65号)、位于长江西路北侧的德赢塑胶生产项目172.3亩(豫政土〔2008〕462号)、位于长江西路南侧的消防设备生产项目118.65亩(豫政土〔2008〕462号)、位于大学西路南侧的福润纺织生产项目231.59亩(豫政土〔2008〕462号)的四宗土地用地性质调整为居住用地。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区位分析图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项目背景与概况
一、历史文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漯河历史悠久,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

而漯河市源汇区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明朝永乐年间已成为“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水旱码头。

近年来,源汇区坚持“商贸立区”战略,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千盛百货等重点市场运营良好,新建了华东商务中心、昌建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楼宇。

二、地理位置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

源汇区属漯河市辖区,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横跨全境,在城区交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源汇区交通便捷,这里是中西部开放开发前沿地带,东引西进之要冲。

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漯河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漯河客运站位于源汇区境内,赴京仅需三个小时车程,“联结南北,贯通南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行政区服务区位于源汇区东北部,在它的东边是107国道,北至汉江路,南抵长江路
三、自然条件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建设。

四、规划背景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源汇区由漯河市的唯一城区变为三区之一。

近年来,源汇区围绕漯河市“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致力打造“五个特色”城区:努力把源汇区建设成为漯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区、商贸物流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观光休闲旅游区,构建灵秀俊美的新源汇。

五、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4)国家及省市有关设计规范与规定
第二章规划设计
一、规划目标
(1)优化城市结构与功能,将人文精髓融入现代景观,筑巢引凤促进城市发展。

(2)营造城市“生态交流空间”以提供市民交流、休闲等活动。

(3)打造代表城市形象的市政广场,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城市休闲中心。

(4)营造居民城市户外活动与自然环境互动和谐的以人为本空间。

二、设计指导原则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创造具有特色的行政中心区域,首先需要确立特定的规划原则。

为此,我们对汇源区政法机关地块规划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指导性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努力保护现状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并进一步创造出引导人们亲和自然、天人一体的生态环境。

(2)凝聚力原则:形成综合而富有活力的的区域,创造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新核心。

(3)体现特质原则:将本地区人文、历史、以及环境的特质结合到设计中去。

(4)人性化原则:营造人性化空间,结合人性化尺度合理布置人性化设施,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5)亲民高效原则:通过空间的处理,拉近政府与市民的距离,并实现政府的高效运作。

(6)健康性原则:通过对造景材料的选择,公共设施的配置,植物的巧妙运用与搭配,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市民予以更多的健康引导。

(7)实施性原则:项目设计初期需更多考虑其可实施性,尽量减少工程操作中不必要的预算开支。

总而言之,上述原则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亲民、高效、独特的行政中心区域,为该区域的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保证。

我们提出的规划是一个平衡的、整合的方案:它充满着诗情画意,反映着创造一个持久优美新行政中心区域的渴望;它又是实用的,环境脉络易于辨知、功能配置合理高效、以及倡导有效理性的投资。

三、规划总平面布局
总平面布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合理组织内部功能、做好与外围环境及空间秩序的衔接。

源汇区政法机关地块地理环境优越,四面均有规划路,地形平坦。

规划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布局,行政办公楼以广场为界线左右对称式布局,中间由行政办公楼与其它办公机构大楼半围合出地块的核心景观文化广场,向外界展示了源汇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

四、用地布局
本项目分为行政办公用地、文体用地、防护绿地用地三大类别,其中行政办公分为7个区域即服务中心、区检察院、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农委、区交通局、区人事局办公区。

(1)行政办公用地:7栋行政办公楼均集中在用地的中心和西边,北面朝休闲绿化区,南面有集中的体育训练设施用地。

(2)文体用地:规划融合自然的山水意境及现代简约几何的设计手法于一体,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绿化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连续、多样的景观体系,
同时营造“临水、融绿”的景观主题。

(3)道路交通与停车用地:①整个区域主要道路分为四级。

规划城市主干道为41m,次干道25m,地块内部主要车行道为14米,地块内部次要车行道为8米。

此外,综合考虑了各地块内部建筑与周边路网的关系,对次一级的道路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到了地块内部道路的优化设计。

各地块内部交通组织顺畅。

②每个行政办公用地的出入口处都有设置地下停车库。

规划区内人车分流未设置地面停车,均为地下停车。

五、规划结构“一轴、两心、三带、五片区”。

一轴:中心主轴为地块中间的规划道,此轴线合理分区地块,并且有效的串联地块的两个功能核心景观广场。

两心:行政文化功能景观核心、生活区功能景观核心。

三带:一为行政办公区滨水形象景观带、二为中心体育休闲运动广场带,三为生活小区内部景观带。

五片区:核心办公区、办公东区、办公西区、居住东区、居住西区。

六、交通组织
人流组织:行政建筑入口在建筑大门正对的城市道路方向,以一字型排开,尽量减少互相之间人流的干扰,各行政建筑区域内均设有前广场可以合理的疏散人流。

建筑物场地空阔,以迎合主人流方向,最大限度的缩短来人穿梭的路程。

车流及停车位位置:人流量大,靠近主入口广场,各出入口分区明确,与道路的联系方便简洁,内部设有交通环道,交通便捷,也满足消防要求。

车库出入口设置在次干道,减少车流对行人的影响。

七、景观设计
绿化种植与景观设计,也充分体现规划立意和构思,上层乔木强调“线条”,强化空间格局的形态,下层灌木、地被植物强调“面”的塑造,形成丰富的地面肌理。

水景塑造也是本规划的重要特色之一,不仅为行政办公区增加了灵气和活力,是很好的观赏景观,还能改善微气候。

行政办公区的中央水池,规则的水池犹如一面明镜,象征“明镜高悬”,水池中央用水帘幕墙进行点缀。

水帘意喻“清廉(清帘)”,配以置石上刻“为人民服务”,表达政府服务于民的办事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