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戟两者之合体,请看矛戈戟~中华兵器篇
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戟两者之合体,请看矛戈戟~中华兵器篇刀剑讲完了,这篇我们来谈谈长兵器矛、戈、戟这三者相近的长兵器。
矛矛是纯粹的刺兵,制作很简单,也是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最久的一种兵器,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现在的梭镖、红缨枪。
矛的名称很多,在古代还被称为矟、鋋、锉、铍、槊,到后世还被叫作枪。
一把典型的矛由四部分组成。
矛头,也叫枪尖,一般用金属制成,包括脊、身、刃;柲,是矛后面的长杆,一般是木质或竹质,矛头上的两个环纽或小孔可以让矛头与柲之间稳固,便于安装;鐏,是在柲末端,呈尖锥状,用金属做成,主要是让矛可以插在地上,很多长兵器如戈、戟、大刀等末端都会做成鐏。
红缨,装在矛头上,既可以美观,更重要的是用来挡血,避免柲湿滑。
石器时代的矛就是渔猎的工具,矛头有石、骨、陶等材质做成。
铜矛目前只有商代的出土过,没有见过夏代的。
商代时的铜矛已经比较精致,样式也蛮多的,周代时的铜矛,矛刃加长了很多,战国铜矛跟周代铜矛差不多。
《考工记》里载,当时的矛分为两种,一种夷矛,长二丈四尺,是车兵的兵器;二是酋矛,长二丈,是步兵的兵器。
其中还说该兵器的长度不超过三倍人身长,现在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矛,确实略短于人身长的三倍。
铁器普及后,铁矛更锋利,铁矛慢慢取代铜矛,铁矛向着小巧轻便发展,矛身种类也增多,这就使矛成为军队中重要的装备。
大约从晋代开始出现了枪的提法,枪的矛头种类多,而且尺寸比矛的小,后面很多书箱多称矛为枪。
到隋唐时,枪应该是使用最为普通的一种兵器,唐枪主要为漆枪、木枪、白头枪、扑头枪等四种,兵书《太白阴经》记载:唐军当时人手一把矛,而矛对阵时可杀敌;安营扎寨时,树矛又可以为营:渡河时可以用矛做筏,矛的用途发挥得相当充分。
到宋代,枪的品种达18样之多,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枪,有骑兵用的倒钩枪、有步兵用的直刃无钩枪、有投掷用的镖枪、有专门用攻城的短柄枪、有专门用来守城的长柄枪等,可以看出宋军作战以枪为主,对枪法也重视,如杨继业父子与岳飞都是用枪高手。
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关于“十八般武器”的起源,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在与东吴交战时所提出的“十八般兵器”,其中提到了十八种武器,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包括:利刃、剑、戟、戈、矛、枪、弓、箭、弩、铳、棍、棒、锤、钺、斧、相槊、流星、鞭。
1. 利刃:利刃包括各种刀剑,如匕首、短刀等。
2. 剑:剑是世界各种民族使用最普遍的武器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3. 戟:戟是古代兵器,类似于长柄武器,用来劈杀敌人。
4. 戈:古代的长柄兵器,类似于长刀,适合近身肉搏。
5. 矛:矛是古代军队中使用最多的兵器,是一种长兵器,可以远程攻击敌人。
6. 枪: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刺杀敌人。
7. 弓:弓是古代常用的远程攻击武器,可以射出箭矢。
9. 弩:弩是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原理,能够进行远程射击的武器。
10. 铳:铳是古代火器的一种,使用火药和铅子制成子弹进行攻击。
11. 棍:棍是一种古代兵器,常用于近身肉搏。
14. 钺:钺是古代一种军用利刃,用途类似于斧子。
17. 流星:流星是古代的一种远程攻击武器,用绳子连接并旋转着扔向敌人。
这十八般兵器并非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十八般兵器的种类和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但这十八般兵器代表了古代人类对于战争的一种总结和认识,也代表了对于武器的多种运用和组合。
十八般兵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古代战争和战术的必备工具,更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武术流派都有十八般兵器的练习,以此强身健体,也表现了武者对于十八般兵器的尊重和研究。
除了中国武术之外,十八般武器也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的武术体系中,如日本的剑道、韩国的太极道等。
在不同的武术体系中,十八般兵器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包含了丰富的武术技术和武器运用知识,对武者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都非常高。
十八般兵器也是武术比赛和表演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是哪十八般十八般武器指的是中国古代武术中的十八种常见的兵器,包括剑、刀、棍、枪、戟、叉、钺、锏、槊、矛、箭、曲椎、大斧、钩、锤、锹、铡、棘。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十八般武器。
剑是武术中最常见的兵器之一,代表身份、气质和技艺的象征。
剑种类繁多,如长剑、短剑、双剑等。
刀也是一种常见的武器,有单刀、双刀、弯刀等。
刀具有灵活性和攻击力,常用于近身搏斗。
棍是一种长而粗的兵器,分为长棍和短棍。
它以灵活、迅猛而横扫千军的特点而著称。
枪是一种远距离攻击武器,也称铁枪或长枪,分为多种类型如矛枪、长枪、蛇矛等。
枪主要用于刺击和劈砍。
戟是一种具有长柄和锋利的刀刃的兵器,适合在近距离战斗中使用。
戟的形状各异,但主要用途是斩击和穿刺。
叉是一种双道的兵器,形状像一双尖叉,适合进行搏击和挑战敌人。
钺是一种短柄大斧,盾牌和战斧的结合体,主要用于攻击和防御。
锏是一种近身搏斗的武器,形状像一把棍子,一端带有重物,通常用于近身格斗。
槊一般是指长矛,主要用于近身和远程攻击,多用于骑兵。
矛是古代兵器,有时与枪混淆,但其主要区别在于矛刃有双刃。
箭是一种远程射击武器,用弓发射。
箭头尖锐,可穿透盔甲和防护装置。
曲椎是一种喇叭形的兵器,有柄和重头,主要用于劈砍和重击。
大斧即巨斧,是一种巨大的武器,主要用于砍劈和劈开敌人的盔甲。
锤是一种重型的武器,主要用于砸击和重创敌人。
锹是一种短柄的利器,主要用于挥舞和挖掘。
铡是一种弯曲的利刃,可用于砍或切割。
棘是一种短柄的利器,有锋利的刀刃,常用于近身搏斗。
以上就是十八般武器的介绍,每一种武器都有其独特的战术和使用方法,这些武器的运用和技巧在古代武术中被广泛应用。
虽然现代战争中更多地依靠现代化武器,但对于武术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古老的武器种类和技巧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一、剑剑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冷兵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武器。
剑通常有长剑、短剑和宝剑的区分。
长剑大多是用来挥舞砍击的,短剑主要是用来刺击的,而宝剑则有着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二、刀刀是古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利器,也是兵器中的大类之一、刀的形状和材料各不相同,有长刀、短刀、弯刀、双刀、木刀等。
刀有很高的砍劈力,适合近搏和刺击,是近身战斗的重要武器。
三、枪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兵器,与剑和刀一样,枪也是漫长发展后形成的武器。
枪的种类很多,有长枪、太极枪、矛枪、铁腕枪等。
枪具有较长的杆身和锋利的枪尖,适合远距离攻击,是对抗骑兵的重要工具。
四、戟戟是一种类似长矛的武器,也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武器。
戟的形状特殊,有的是双刃的,有的是单刃的,有的还带有尖刺和勾子。
戟的杆长而重,刀刃锋利,适合刺击和砍击,是近战战斗中常用的武器。
五、戈戈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冷兵器,形状像长矛,但刀刃较宽。
戈的用途主要是砍击,可以用来攻击敌人的头部和盔甲。
戈在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是武器中的经典之一六、矛矛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兵器,形状类似于枪,但没有枪尖。
矛主要用来刺击,能够有效地击退敌人和攻破防线。
矛具有较长的杆身和锐利的矛尖,是古代中国主要的防御和进攻武器之一七、弓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远程攻击武器,也是中国古老的武器之一、弓分为长弓和短弓两种,长弓适合远程射击,射程远,力道大,而短弓则适合近距离射击和骑射。
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射程,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
八、弩弩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之一,是一种可以发射箭矢的装置。
弩分为大弩和小弩两种,大弩力道强大,射程远,而小弩则适合近距离射击。
弩具有快速射击和准确打击的特点,是古代中国战争中重要的武器。
以上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一些介绍。
这些武器在古代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古代中国战争技术的发展和演变。
虽然现在的战争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武器,但对这些古代冷兵器的研究和了解,仍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史上的冷兵器(一)
中国史上的冷兵器(一)中国史上的冷兵器(一)老木匠发表于 2009-10-6 1:31:00格斗类兵器在古代世界,战斗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士兵之间的格斗。
“兵”这个字的原义就是这种格斗的器械,比如据中国第一本字书《说文解字》的解释,兵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械也”。
根据儒家经典《周礼》一书的说法,西周时期中国军队的制式兵器统称为“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
后世没有这种统称,到了元代民间开始流行“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主要的一种说法称这18种兵器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镋、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
古代把各类武器按照有效距离的长短而笼统分为“长兵”和“短兵”,包括了格斗武器和射远武器。
为了叙述的方便,格斗类兵器姑且按照格斗时的使用方法,分抡击类、啄击类、刺击类、砍击类这样几大类来介绍。
“棍打一片”——抡击类兵器棍棒也许是人类最早用来攻击动物或同类的武器,因此这一印象长久留在了人类的记忆里。
在多种人类文化中,由棍棒转化而来的“权杖”一直是权力的象征。
欧洲的国王在王座上行使权力时,手里总是持着权杖。
在太平洋各土著民族社会中,部落头领标志自己身份的也是一根“大头棒”。
中国古代社会也是如此。
表示父亲的“父”字,原型就是一只右手举一根权杖的象形,表示父亲的权力。
《说文解字》解释:“矩也。
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同一本书中表示长官的“尹”字,解释是“治也。
从又丿,握事者也。
”直观的来看,握的也是一根棍棒。
代表王权的“君”字,就是“父”和“尹”的扩大,但是加上了有权发布命令的“口”。
“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
”棍棒本身以后也依旧是一种主要的武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殳”(shu),或者称“杵(chu)”、“杖”、“棒”、“梃”,是当时的“制式装备”。
一般的殳只是一根硬木棍,是最下等的士兵的武器,比如“徒役”就是手持殳的一排徒步的步兵。
而在湖北出土的7根春秋时期的曾侯用的殳,顶端有三棱状的铜头。
古代兵器大全
古代兵器大全古代兵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常见的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
除了常见不知名的兵器外,下面统计了出现在武侠江湖中的一些武器,列出了名字和出处,可以参考。
刀刀身通常长49-67厘米,宽4-6厘米,有十字形或弓形柄,形状或直或弯,双刃或单刃。
军刀用于劈刺。
刀柄通常无护手盘。
典型的高加索式军刀,长约70至90厘米,宽约4厘米,带鞘重约1.2公斤。
军刀的刀身稍弯(弯度约3厘米),但与曲剑不同,凸侧为刃,前端战斗部分为双刃。
用于装备骑兵,后也用于装备炮兵。
现代一些国家把军刀作为某些部队(如合成军队和炮兵)将军佩带的阅兵武器。
大军刀用于劈刺,直刀身单刃(刀尖部为双面刃)。
有护手盘。
刀身通常长85厘米。
置于腰带上的鞘内或挂在马鞍上。
出现于十六世纪。
十八至十九世纪在俄国装备属于重骑兵的胸甲骑兵团、龙骑兵团和马枪团。
在海军中作为接舷战搏斗武器,但刀身较短。
马刀用于劈砍、劈刺。
刀身呈弧形,凸侧为刃,有刀尖(有时刀身带槽)和安刀柄的刀尾。
由于刀身弯曲较大,重心远离刀柄,增加了挥动时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
刀柄有系缨穗的握把,东方马刀柄通常配十字横档,欧洲马刀柄则配护手盘。
鞘为木质,裹皮革、山羊皮或丝绒,十九至二十世纪多使用表面烧兰、镀铬或镍的金属鞘。
马刀出现于东方,七至八世纪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主要用于劈刺。
十四世纪演变为宽脊,加宽处逐渐变尖,两面开口,用于增加重量,增大撞击力,此后主要用于劈杀。
此类马刀中典型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均为直把,刀柄带十字横档,重量较轻(无鞘重约0.8至1公斤),弯度大(14厘米左右),刀身长75至85厘米,全长95至97厘米。
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军队中,马刀刀身为中等弯度(4.5至6.5厘米),刀柄为呈1至3个弧形的护手,也有碗状的,长90厘米以上,全长1.1米以上。
十九世纪马刀弯度减小,又重新具备劈刺功能。
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篇一:中国古代兵器我花了一天时间编辑的一些关于古代兵器的知识!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义, 用来扎取鱼类。
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劭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义,一般称作「虎义」。
《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于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
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
有时为了便于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义。
「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耙等杂兵器并论。
宋代有义竿,长二丈,用来义飞梯与登城。
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义的士卒。
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义人,下可义马。
」是步兵所用的长兵.国剧《金钱豹》里,有飞义的特技,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着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
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另有、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义法,虽分路其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
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干戈”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对兵器的总称,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武器。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干”和“戈”两字。
随着文字的演变,“干戈” 已成为战争和斗争的代名词,如我们所熟悉的“大动干戈”和“化干戈为玉帛” 等。
可见干和戈这两种兵器在我国已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了。
干,据说是一种分义的木干,用来抵御野兽和敌人的进犯,是人类最早的防御武器,也是打猎用的猎具。
戈,最初是一种在木杆上绑上石刀用以打击猛兽的猎具。
古代的冷兵器都有哪些?
古代的冷兵器都有哪些?古代的冷兵器可以说是闪耀着精妙古代技艺的宝藏,给学习中国历史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借鉴,这就是古代的冷兵器。
一、刺(一)矛。
矛的名称因地而异,有竹矛、铁矛等。
矛是最古老的冷兵器,它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古代战争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古代将领使用它来攻击敌人,尽管在古代,火器的作用会大大超越矛,但是矛在部分地区仍然有广泛的使用。
(二)长枪。
长枪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冷兵器。
长枪有许多种,如叉枪、杆枪等,它们一般都有一把长长的锥形头和一把长木柄,挥动这种枪时,凭借人的肌肉力量可以使枪头产生力,在攻击的同时还可以威慑对方,在现代枪口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双截棍。
双截棍是古代一种冷兵器,由一步木制而成,由一步木制而成,其上多有棍棒及枪刃,它可以卷起成长枪,也可以用手拿着旋转使];用,攻击的范围比较远,凭借双截棍的灵巧操作,还可以制造某种节奏,拥有迷惑敌人的效果。
二、弩(一)古代弩。
古代弩是古代不可或缺的冷兵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的技术提升,它有着不小的杀伤力,古代部队在战斗中经常会用它来进行攻击,其射出的箭失去动力后还可以攻击敌人。
(二)弹弓。
弹弓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弩,它被广泛使用于古代部队,弹弓使得古代部队在进行格斗的时候,就能够增加杀伤力,在战斗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士兵们有更多的选择,把距离杀伤力再更大一些。
三、剑(一)古剑:古剑在古代使用得非常普遍,不仅古代士兵配置有该冷兵器,就连古代文人也在配备该兵器,古剑长度一般介于一尺到两丈,重量一般在2-3斤之间。
在古代,这一冷兵器无论在护身还是攻击方面都有着不错的作用,在古代人们看来,拥有古剑这一兵器,是士兵们的硬实力。
(二)长柄剑:长柄剑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也被大家称为经久之剑,长柄剑整体较短,但是手柄长,使得古代士兵有更为大的攻击距离,古代士兵们甚至可以在手柄的另一端长出普通剑的长度,使得攻击距离得到极大的提升,还有着更为凶猛的力量。
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古代冷兵器是指在无火药、无爆炸物的情况下使用的武器,主要包括剑、刀、枪、弓箭、斧头、锤子等。
这些冷兵器在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艺术品和文化的象征。
下面是对一些古代冷兵器的介绍。
1.剑:剑是最古老的兵器之一,因其形状修长、刃利而成为杀伤力极强的近战武器。
古代剑分为单刃剑和双刃剑,常见的有长剑、短剑、宝剑等。
2.刀:刀是比剑更为实用和粗犷的武器,常见的有短刀、长刀、双刃刀等。
刀的使用范围较广,可以用来挥砍、砍削、劈砍等。
3.枪:枪是一种远程攻击武器,有利于对敌人进行准确的射击。
古代枪主要分为长枪、短枪、铁骑枪等。
枪的出现使得步兵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
4.弓箭:弓箭是一种远程投射武器,使用弓弦来射出箭矢。
弓箭分为长弓、短弓、反曲弓等,其射程和准确度都较高,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装备。
5.斧头:斧头是一种用来砍伐、破坏的武器工具,常用于战争、狩猎等活动。
古代斧头分为战斧、劈斧、斧戟等。
斧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适用于攻城、破阵等战斗场合。
6.锤子:锤子是一种用来敲击、打击的工具武器,主要用于近战和破坏。
古代的锤子分为重锤、轻锤、双锤等,锤头一般由重物构成,对敌人的打击力度较大。
7.戟:戟是一种长柄武器,其顶端有着尖刃,供刺击和击打使用。
戟具有较长的攻击距离,适合用于对抗重装步兵和骑兵。
8.矛:矛是一种长柄武器,其顶端有着尖刺,用以刺击敌人。
矛的长度通常为2-5米,适合用于冲锋、阵列战斗等。
9.锏:锏是一种短杆武器,用于近身格斗。
锏的特点是锋利、扎实,常用于攻击敌人要害。
10.弩:弩是一种机械式的远程射击武器,类似于现代的十字弩。
弩具有高射速、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远程射击。
以上是对古代冷兵器的简单介绍,每种兵器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合。
这些古代冷兵器的使用和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为古代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古代兵器大揭秘冷兵器都有哪些
古代兵器大揭秘冷兵器都有哪些中国古代的传统兵器是相当的繁多、复杂,通常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兵器,诸如刀、枪、剑、戟、斧等。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虽然兵器的命名有所不同,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冷兵器都有哪些,欢迎阅读!古代兵器冷兵器(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抓、矢”。
(2)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代、抉、弓、矢”。
(3)指“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简称为“九长九短”(前九个为九长,后九个为九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古代十八般兵器详解刀: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在原始社会时期,刀被用来切、砍、刮,或者割兽皮。
宋代所用的环首长刀还被传至日本、朝鲜。
枪:枪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武器,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趋于完善与简单,便于使用,到了21世纪,流行的枪有很多种,比如大枪、花枪、双头枪等。
枪剑:剑被尊为古代的圣品,是短兵器的一种,特点是刚柔相济,它的大小必须根据人为标准来制定。
镗:镗由枪发展而来,自隋朝就有长1尺半,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棍:棍有“百兵之首”的美称,长约1.3至2.6米,是一种没有刃的武器,古代多称棍为“棒”。
叉:叉较于其他兵器来说较晚出现,属于中国武术中的长兵器,被称为猎手之首。
耙:耙出现的时期同弓弩矛盾相近,历史非常悠久,准确的来说它为农具,并非兵器。
鞭:鞭是短兵器的一种,有单、双、软、硬之分,鞭的使用者奥球协调性强,既要有击打的速度,也要有灵活的方法。
锏:锏没有刃,属于短兵器,出现的时期和剑大致相同,因为使用不如刀、剑广泛,被称为杂兵。
锤:锤是古代兵器,属于一种比较重的武器,大致的分类是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
锤的使用方法要根据锤的特点而异,只能钝击,造成的伤害远不及枪、刀致命。
古代长枪种类
古代长枪种类古代长枪是一种主要用于作战的武器,具有较长的杆身和尖锐的枪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枪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种类。
以下是古代长枪的一些主要种类:1.矛:矛是古代长枪中最早出现的一种。
它通常由长约2-3米的木杆和尖锐的金属枪头组成。
古代的矛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和防御能力,常用于步兵作战。
2.戟:戟是一种有刃的长枪,通常带有宽而锋利的刀刃。
戟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广泛使用,用于步兵作战和对抗骑兵。
它通常有一个较长的杆身和一个大而锋利的刀刃。
戟的设计使得它既可以用来刺击,也可以用来砍杀。
3.梅花镖:梅花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长枪,它得名于其独特的枪头形状,类似于梅花。
梅花镖有多个尖锐的枪头,使它在战斗中变得更加有效。
它被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军队的步兵部队中。
4.长矛:长矛是一种在欧洲中世纪广泛使用的长枪。
它通常由一根长约3-5米的木杆和尖锐的金属枪头组成。
长矛具有很好的穿透力和防御能力,成为欧洲军队中主要的步兵武器。
5.刺刀:刺刀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长枪,主要用于装备火枪的步兵。
刺刀通常是直的,用于近身战斗或用作枪的支撑物。
它具有杆身较长的特点,可以扩大火枪的作战距离并提供额外的防御能力。
6.长铁枪:长铁枪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武器,形状类似于现代的长枪。
它由一根长约2-3米的木杆和金属尖头组成。
长铁枪具有很好的砍杀和刺击能力,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军队的步兵作战。
总的来说,古代长枪的种类非常丰富多样,不同文化和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长枪形式。
这些长枪都具有杆身较长和尖锐的枪头的特点,为士兵提供了一定的穿透力和防御能力,使他们在战斗中更具优势。
这些长枪的使用方式和技巧也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装备。
中国武术古兵械五百三十六种
中国武术古兵械五百三十六种一、长兵械1.朴刀2.象鼻刀3.双手带4.春秋大刀5.长杆尖大刀6.青龙偃月刀7.龙头状元刀8.三尖两刃刀9.乾坤日月刀10.枪11.龙枪12.凤枪13.拐枪14.抓枪15.线枪16.锥枪17.棰枪18.铁枪19.旗枪20.梭枪21.花枪22.拐刃枪23.拐突枪24.短刃枪25.短锥枪26.单钩枪27.双钩枪28.板门枪29.鸦项枪30.蒺藜枪31.九曲枪32.三眼枪33.雁翎枪34.虎牙枪35.梨花枪36.环子枪37.透甲枪38.火焰枪39.金钱枪40.蛇镰枪41.铁构枪42.欺胡大43.巴尔恰44.留客住45.竹条镖46.大鹏鸟枪47.捣马突枪48.十字镰枪49.太宁笔枪50.苗族村枪51.太极大枪52.伞头蛇尾枪53.三尾短标枪54.少林挠钩枪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57.双头蛇矛58.戈59.少林戈60.青龙戟61.三戈戟62.九曲戟63.典韦戟64.月葫戟65.钩镰戟66.方天画戟67.少林蛇尾戟68.殳69.战国殳70.少林殳71.齐眉棍72.夹刀棍73.连珠棍74.梢子棍75.两头梢子棍76.龙棒77.杵棒78.马棒79.抓子棒80.狼牙棒81.牛头杆棒82.拦马橛棒83.带矛狼牙棒84.武当玄武棒85.行者金箍棒86.锚斧87.月牙斧88.凤头斧89.鱼尾斧90.鳌头斧91.长柯斧92.宣花斧93.矬子斧94.车轮斧95.钺96.对钺97.套钺98.铲钺99.降魔钺100.月上钺101.双手钺102.马叉103.火叉104.飞叉105.叉杆106.苗叉107.三头叉108.龙须叉109.牛角叉110.三股叉111.四平叉112.五股钢叉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115.少林独股叉116.笔挝117.鹰爪118.朝天爪119.金龙抓120.笔砚抓121.金瓜锤122.悬星锤123.朝鲜打糕槌124.燕子125.燕咀126.金牛127.雷震128.阴阳129.夜战130.风翅131.九曲132.五齿133.元宝铁134.梅花镏金135.风翅镏金136.燕翅镏金137.齿翼月牙138.九齿迎风139.沙氏燕子140.长铲141.月牙铲142.金钟铲143.葫芦铲144.凤翅铲145.槊146.掌槊147.禹王槊148.枣阳槊149.混唐槊150.护手槊151.少林长槊152.响钯153.拍钯154.六齿钯155.七星钯156.排耙木157.九齿钉钯158.雁镰159.手镰160.清代镰161.少林长镰162.劈水亮银錾163.少林劈雷錾164.狼筅165.牛角166.判官笔167.齐头168.铁莲花169.避云锄170.日本171.刺天皇172.朝天镫173.八岔树174.少林铁板175.天罡拦面叟176.天荷凤尾镡177.壬九夺命丧178.八能九环禅杖179.双月捧镫状元笔180.少林八宝避云伞181.双棍182.连珠双棍183.太极扎杆184.双头双枪185.拦马双橛二、短兵械1.汉刀2.苗刀3.菜刀4.戒刀5.鱼鳞刀6.鬼头刀7.雁翎刀8.砍马刀9.龙鳞刀10.滚珠刀11.鱼头刀12.三环刀13.云头刀14.柳叶刀15.浪花刀16.太极刀17.八卦刀18.九环刀19.三环尖刀20.五齿九环刀21.金挝钜齿刀22.护手狼牙刀23.侠家单剑刀24.苗族尖刀25.壮族齿刀26.景颇长刀27.彝族短体插刀28.越剑29.古龙剑30.七星剑31.龙泉剑32.鱼藏剑33.蛇形剑34.彝族波形剑35.镰斧36.峨眉37.钩镶38.少林金钩39.铁鞭40.方节鞭41.太师鞭42.秦家鞭43.雷神鞭44.蛇形鞭45.尉迟恭鞭46.袖锏47.龙头锏48.狼牙锏49.混元锏50.方楞铜锏51.棒槌52.五星骨朵锤53.蒺藜骨朵锤54.鞭杆55.太极棒56.柯藜棒57.护手狼牙棒58.丁字拐59.二字拐60.刀枪拐61.上下拐62.十字拐63.孙膑拐64.钩镰拐65.鸳鸯拐66.少林牛头拐67.灵牙杖68.达摩杖69.少林龙头杖70.少林灵云杖71.铁扇72.天罡劈水扇73.武当太极金扇74.草镰75.镰76.鸡爪镰77.并头镰78.风车镰79.马牙刺80.蜈蚣刺81.乾坤圈82.跨虎篮83.镏84.马架85.板凳86.铁笛87.铁箫88.铁齿89.铁镐90.铁棱91.铁算盘92.铁扫帚93.铁如意94.铁琵琶95.阴阳钟96.量天尺97.龙头船98.独脚铜人99.吕祖金锥100.傣族铁齿101.护身金佛102.铜头铁身娃娃槊三、双兵械1.月牙刀2.麟角刀3.镔铁双刀4.别离双刀5.蝴蝶双刀6.鹿角双刀7.乾坤日月轮刀8.双凤日月追魂刀9.龙凤双剑10.四门九指剑11.双马戟12.回族双戟13.少林双戟14.双斧15.双板斧16.风头双斧17.子午钺18.护手钺19.金钱钺20.双手钺21.蛇形钺22.龙行双钺23.子午鸳鸯钺24.鸡爪鸳鸯钺25.少林护手双钺26.八卦子午鸳鸯钺27.八卦鸡爪鸳鸯钺28.梅花钩29.蜈蚣钩30.鹿角钩31.双镰钩32.虎头双钩33.凤翅双钩34.双鞭35.双侠鞭36.竹节双鞭37.清代双锏38.少林双锏39.凹面双锏40.布依双锏41.立瓜锤42.卧瓜锤43.雷公锤44.螺丝锤45.霸王锤46.卧瓜铜锤47.护手六棱锤48.八棱紫金锤49.武当双木槌50.双挠爪51.虎爪双抓52.少林追魂铲53.武当自然双铲54.京城荷叶双铲55.男女童子槊56.苏勒拐57.葫萍拐58.鸭子拐59.双短拐60.丁字双拐61.牛心双拐62.孙膑双拐63.浮萍双拐64.八角双拐65.牛心里拐66.少林转堂拐67.少林沉香拐68.少林乾坤双杖69.少林分水双錾70.双圈71.袖圈72.乌龟圈73.乌鳌圈74.少林如意圈75.日月乾坤圈76.日月风火圈77.少林日月乾坤圈78.双轮79.少林五行轮80.风火双轮81.火焰风火轮82.挎虎拦83.跨虎双拦84.手刺85.月牙刺86.峨眉刺87.三星刺88.双轮刺89.鹿角刺90.三星针91.八卦龙形针92.高祖太阳针93.判官双笔94.状元双笔95.龙凤日月双笔96.双手镰97.鸡爪镰98.鸡刀镰99.获手师100.双铁尺101.少林双橛102.羊角双橛103.太极图104.九龙套105.五合掌106.子午钉107.金刚凿108.日月牙109.日月魂110.双钹111.铁筷子112.点穴针113.宫天梳114.铁拳窝115.双迎刷116.僧鞋117.铁印118.鸳鸯手盔119.少林宝镜120.双钵121.日月双122.闭血鸳鸯铎123.闭血鸳鸯幡124.闭血鸳鸯125.鸡爪阴阳锐126.莲花夺命钎127.千里追凤鹤128.护手双狼牙棒四、软兵械1.双头链子枪2.链子剑3.两节棍4.手梢子5.三节棍6.少林童子棍7.铁链夹棒8.龙头杆棒9.银丝鹿角棒10.独角椎11.三仙叉12.剑鞭13.三节鞭14.九节鞭15.筒子鞭16.虎尾鞭17.赶山鞭18.龙梢鞭19.西域鞭20.蛇形软鞭21.少林钩鱼鞭22.廿四节麒麟鞭23.廿四节赫铃鞭24.廿八节窜宫鞭25.卅六节天罡鞭26.十三节蛇骨鞭27.十三节麦骨响铃鞭28.大流星锤29.双流星锤30.亮银链子锤31.棱角流星32.彝族流星33.狼牙球34.锚抓35.双飞抓36.少林滚龙掌37.少林大铁锚38.蛐蜒39.梢锤四节40.爝41.绳镖42.双头镖43.绳索44.山河带45.蒙仙网46.串珠47.拂尘48.铁莲花49.血滴子50.阴阳扁51.龙须钩52.呜喽嘟53.藏族白嘎五、暗兵械1.飞镖刀2.单指剑3.三指剑4.匕首5.袖圈6.飞叉7.飞铊8.飞爪9.鞭铊10.有尾飞铊11.飞锤12.双飞挝13.铁蛤蟆14.铁蒺藜15.铁鸳鸯16.梅花针17.点穴钉18.锥镖19.鸳鸯镖20.燕子镖21.柳叶镖22.金钱镖23.蝙蝠镖24.四刃镖25.旋风镖26.雪花镖27.枣仁镖28.三星镖29.七星镖30.八刺镖31.仁者镖32.四尖四刃镖33.少林亮银镖34.袖箭35.袖内箭36.梅花袖箭37.摔手箭38.卖眉弩39.少林低头弩40.点穴针41.飞腿踢针42.掌心雷43.四门张44.铁橄榄45.崩龙袖锤46.少林金钗47.双头判官笔48.飞蝗石49.布依飞石50.游球51.排鞋针52.铁弹弓六、御射兵械1.弓2.弓袋3.弩4.三弓床弩5.弹弓6.弹丸7.矢8.箭桶9.火龙出水10.长牌11.藤牌12.竹立牌13.龙头盾牌14.狮头盾牌15.虎头盾牌16.少林盾牌。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武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疆土和利益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这导致了对武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并推动了武器的发展。
在当时,主要的武器类别包括剑、戟、弓、戈等。
剑:战国时期的剑被称为“兵器之王”。
在中国古代剑的发展中,最著名的是鸣剑和古剑。
鸣剑是一种具有共振效应的精良剑Type Weapon。
古剑是古代工匠精心制作的剑,具有独特的造型和造工。
戟:戟是一种长柄武器,类似于长矛,但多为铁制。
在战国时期,戟成为主要的步兵武器。
战国时期的戟有单刃的和双刃的之分。
弓: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远程武器。
战国时期的弓多用黄檀木制作,箭多用竹制,有金属箭头。
在战国时期,弓术在战争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有专门的射箭队。
戈: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尖刃武器,有金属制和木制两种。
战国时期的戈大多是铁制的,形状像刀,但刃面较宽,更适合在军事中使用。
随着统一战国的秦朝的兴起,汉朝的建立,中国古代武器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剑:在秦汉时期,剑的发展趋向精细。
这时期的剑有长剑、短剑、背剑等多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汉剑。
汉剑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汉剑的刀刃通常是单刃的,剑柄则往往华丽而精美。
弓:汉朝是中国古代弓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弓多用檀木制作,弓弦用丝线编织。
汉朝的弓术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射箭成为士兵必备的能力。
戟:在战争中,戟仍然是重要的武器之一、汉朝的戟形状更加多样化,比战国时期更加精良。
刀:秦汉时期的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为主要的近战武器。
刀在战争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容易制作和使用。
在这个时期,刀的制作技术也越来越精细,效果更好。
枪:在秦朝和汉朝,长矛逐渐演变为枪。
刺枪、戟枪等不同类型的枪出现在战场上。
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武器发展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战争的形态,也对世界武器发展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匠人们的努力和创新使得中国古代武器在制作工艺和性能上不断迭代。
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篇一:中国古代兵器我花了一天时间编辑的一些关于古代兵器的知识!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叉,用来扎取鱼类。
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勐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叉,一般称作「虎叉」。
《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于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
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
有时为了便于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叉。
「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钯等杂兵器并论。
宋代有叉竿,长二丈,用来叉飞梯与登城。
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叉的士卒。
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叉人,下可叉马。
」是步兵所用的长兵.国剧《金钱豹》里,有飞叉的特技,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着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
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另有一说: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
如上说,则叉实创自南蛮;如后说,则叉创于猎户;孰是孰非,亦未能断定,始自何时,亦无从稽考,姑置不论。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
纯为花县人水镜明月老乡也^_^!)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
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
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干戈”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对兵器的总称,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武器。
古代冷兵器枪的种类
古代冷兵器枪的种类
古代冷兵器枪的种类主要有火枪、矛、弩、长弓、戟、短矛、青龙枪、折枪等几种。
1、火枪:又称火药枪,是一种使用火药发射枪弹的冷兵器。
早期曾作为步兵兵器,后来改进成单扳机或多联扳机支枪。
2、矛:矛是古代最普遍使用的兵器之一,由柄和尖头两部分组成。
由于不同时期文化、民族及主要作战海拔的不同,矛的尖头形状各有变化。
3、弩:弩是一种古代发射箭的武器,由弩弦、弩头和弩臂三部分组成。
古代弩主要有单弦弩和双弦弩,其中单弦弩靠弩弦的动容力发射箭,而双弦弩则采用双弦交叉而成,形成弩头和弩臂部分,最后再用弩弦将弩头和弩臂锁定在一起来发射箭。
4、长弓:长弓亦称长弩,是一种射击远距离的古代武器。
由上弦杆和弩臂以及弓弦三部分组成。
古代人只通过肌肉的力量向弓弦拉伤来施展力量,使发射的箭能够射出足以杀死猎物。
5、戟:戟是古代军事上重要的兵器之一,多见于中国与东亚的战争中。
戟的形
状约略的分为两种:*一种有刃,又叫“斋头戟”,头部有一把可用来刺伤对方的刃,另一种无刃,又叫“溃头戟”,头部使用重物击打敌人。
6、短矛:短矛是古代常用的冷兵器之一,其尖头与柄均多为圆柱形,最常见的有破骑缴戟和八卦锏等。
古代用短矛作战一般采取靠近的战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
7、青龙枪:青龙枪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冷兵器,也是中国枪术中著名的传统枪种之一,具有非常独特的外观和性能特点。
青龙枪采用木、铜、铁、竹等多种材料组装而成,枪身结实坚固,装满金火药,射程能达300米以上。
8、折枪:折枪是中国古代百家争鸣中发展起来的冷兵器之一,由特殊的枪管和可以折叠的枪把组成,天下无双,折枪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华冷兵器】古代长短兵器概说
【中华冷兵器】古代长短兵器概说中国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冷兵器长兵器较为重要的有枪(矛、铍)、戈、戟、长柄大刀等;短兵器主要就是刀、剑等。
在中国的青铜时代,军队装备最普遍的作战兵器就是戈,当时是每一个战士都要装备的,由于这个兵器是最普通的必备兵器,以至于目前我们文字里边凡是和战争有关的字都缺不了“戈”字。
戈的整个形状就跟现在的镰刀有点像,垂直地装上把,这种兵器的特点是勾杀,这个兵器的形状从夏到商,一直到周,在漫长的青铜时代不断地改进,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兵器,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结束。
商朝的步兵单位采十进位制,称“什”(战车甲士则以三人为一单位),此制延续至周初,之后以五人为一基本的编制单位,称“伍”,每五个“伍”(即二十五人)形成一个方阵,称“两”,“两”即是最基本的战术编组,在每一伍中,成员彼此熟悉,平时一起下田劳动,战时互相呼应支持,这是生死与共的紧密关系,也形成了军队牢不可破的基础。
伍并不单凭个人的技艺或体能,它是一个组织化的武装力量,个人发挥手中兵器的最大效能,而达到最高的整体战力;按《司马法》所言:“长以卫短,短以救长”,短兵在前,长兵在后,分别是戈手、戟手、矛手、殳手、弓手,其中戈和戟、矛和殳是可以互换的,前四人所持的兵器足以互相支持,戈最短而殳最长,最后的弓手以前四人为纵深,可以不断地以箭射远,同时指挥全伍,这些步卒根据现有的战国图案,是都佩有铜剑的,可在近身肉搏时用以刺杀敌人。
商代军队主要的作战方式是车战,当时的兵器从它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为适应车战需要的,当时战车作战的方式是中间的一个人御车,专门驾车,右边这个人,也叫“车右”,是拿长把的兵器准备和对方的车做交手仗,左边这个战士也叫“车左”,他主要是拿弓箭负责射箭的。
当时作战的时候,如果远了是射箭,远射用弓箭来射对方,当两个车到一块儿的时候,它不能头对头,头对头两边马搅在一块儿,车仰马翻,谁也打不着谁。
所以这两个车对面驶来的时候,一定要用你的车的右边去找对方车的右边,因为两个拿长兵器的人都站在右边,叫车右,就是说你错车毂的时候,就是你拿你的右边错它的右边,然后两个拿长把兵器的人就来一下,这叫一个回合,呼一下,谁也没有打着谁呼的就分开了。
古代武将战场兵器
古代武将战场兵器
古代武将在战场上使用的兵器有很多种类,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刀剑类:刀、剑、长枪、戟、钺、丈八蛇矛等。
刀剑类武器
主要用于近身肉搏和格斗,可以斩杀、刺杀敌人,也可以防御敌人的
攻击。
2. 弓箭类:弓、箭、弩等。
弓箭类武器主要用于远程打击,可
以对敌方士兵进行射杀,也可以在战场上进行火力压制。
3. 投石器类:石锤、石弩、石炮等。
投石器类武器可以投掷巨
大的石块、石弹等攻击敌方士兵和城池,是攻城略地不可或缺的武器
之一。
4. 盾牌类:大盾、小盾、重盾等。
盾牌类武器主要用于防御敌
方攻击,可以保护自己和队友免受敌方的攻击。
5. 鞭炮类:鞭、炮、火箭等。
鞭炮类武器主要用于制造噪音、
烟雾和火焰等干扰敌人视线和心理,相当于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战术。
以上就是古代武将战场上常用的一些兵器类型。
古代兵器
的长矛达六米多,比张飞的丈八厉害多了。除了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的标枪,一般矛是越长越好,我矛长能刺
到你,你矛短刺不到我,那你就吃亏了。使用长矛,不在武艺是否精湛,也不必挥舞,而在于整
队士兵训练有素,队伍严整,如林的长矛方阵冲来,是很难抵挡的。古代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
值得多说说的是甲,虽然书本上经常说铁甲,但中国常见的甲是皮做的,上面缀些铁片,在心口
等要害部位蒙块大点的,叫护心镜。希腊罗马的甲也多是皮的,中世纪的骑士才有全是铁制的
甲,但那铁皮也比较薄,太重就站不起来了。即使这样,他们的铁甲也够笨重的,如果从马上被
打翻在地,没人帮助的话基本上很难再上马。中国有唐宋时代常有锁子甲,是把一个个铁环相连
相对来说,虽有五花八门的盔的称号,但古今中外的头盔式样相访,西方武士的头盔有面罩,中
国大概也有,因为史书上常有“免胄示众”的动作,不除下头盔,别人就认不得他,想必是遮住
面孔的。想来头就那么个形状,头盔翻不了啥新花样。
盾,古代也叫防牌,有木做的,藤做的,也有蒙铁皮、皮革的,形状有方、有圆、有上端带个缺
对付倭寇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不是单一兵器的大方阵,矛太长就不灵活。矛最后当然淘汰了,
枪刺的出现最后终结了矛在战场的地位,所以是矛的掘墓人。但枪刺的功能同矛一样,也可算是
矛的继承人戟,是矛和戈的结合,可钩可刺,威力比戈强。开始的戟是十字型的,后来式样简
单,就是在矛头下加一个横刃或钩刃。长戟较多,双戟是短柄的,至于手戟和小戟是一回事,主
重步兵方阵,矛长七米多,披重甲,打败了波斯骑兵和战车,成为世界的伟大征服者。如果张飞
兵器小传3:百兵之王——矛和枪
兵器小传3:百兵之王——矛和枪矛起源于原始社会,晋唐后改称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刺杀兵器。
矛的构造简单,只有矛头、木柄(或竹柄)两部分。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长木棒的尖端削尖,用来刺鱼、打猎,这就是最初的矛。
后来,人们开始将石头打制成石矛头,用兽骨磨制成骨矛头,绑在长木柄上,大大提高了矛的刺杀效果。
商朝时期,矛头改由青铜铸成,分酋矛和夷矛两种。
酋矛柄长165至220厘米,是步卒使用的武器。
夷矛比酋矛长,是兵车上使用的武器。
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楚矛,柄长7米以上。
我国考古学家曾在商都遗址殷墟发掘出一批成捆的青铜矛,每捆10支,共700余支,可见那时青铜矛的制造量已经很大。
但那时,军队的主要装备还是戈,矛还处于辅助地位。
战国以后,随着冶铁业的发展,矛头逐渐改由更加坚硬的钢铁铸成。
而且,由于战车逐步被更为灵活的骑兵、步兵所取代,矛的刺杀效果逐步显现,最终取代了戈,成为部队最主要的长兵器。
古代著名将领西楚霸王项羽、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张飞等,都是骑马持矛做战。
秦朝末年,项羽率众起义,与秦国大将章邯展开大战。
项羽持矛冲锋,几个回合,便杀得章邯浑身是汗,抛刀败走。
蜀国大将张飞则手持丈八蛇矛,多次击败曹操手下大将,为蜀国建国、三分天下建立了赫赫战功。
晋朝以后,人们在矛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枪”。
枪与矛的形状相似,主要由枪头和枪杆组成,有人也将矛头下方绑上枪缨,宋代又在枪杆后面加上由金属制成的鐏。
鐏很尖锐,不用时可使枪插在地上,做战时,一旦枪尖脱落或被对手砍断,将士们可调转枪杆,用鐏代替枪头继续做战。
枪头比矛头短而尖,因而刺杀时比矛更为轻便锋利,逐渐取代矛成为后来的主要兵器,并被人们称为“百兵之王”。
据《太白阴经》记载:唐朝每军12500人,枪占“十分”。
就是说,兵士们人手一支枪,共12500支。
两军对阵时,用枪刺杀敌手;安营扎寨时,立起枪杆可筑营墙;渡河涉江时,扎缚枪杆作木筏。
可见那时枪在实战中用途极广。
历史上有很多使枪名将,其中,又以绰号“王铁枪”的王彦章最有名气。
古代社会中的武器
古代社会中的梭镖、长矛、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械。
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的长枪仅仅将木棒头削尖就是了。
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
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枪显长,用于进攻的枪则短。
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
现代武术中枪术竞赛套路用的枪,其长度不能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至枪尖的长度。
枪的种类很多。
以宋、明两代为最盛,创造了式样繁多、用途各异的枪,广泛用于步兵和骑兵。
新中国成立后,枪术被列为正式武术比赛项目。
枪由枪头、枪缨、枪杆和枪镰等组成。
枪头:也称枪尖。
枪头为钢或铁制,古时以铜制。
现代武术所用的枪头,式样为单个菱形,脊高刃薄头尖。
枪杆:枪的组成部分。
枪杆多用木制之,椆木最佳,合木软轻次之,白蜡杆更次之。
枪杆后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枪头愈细,枪杆要直而不曲,细而不软。
枪缨:枪头下的装饰物。
枪缨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之,现常以纱、丝制之,多为红色。
其用途在于,搏刺时枪缨抖动可以迷乱对方,并能挡血。
平时演练时则可壮声势。
矛:古代长兵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
秦汉和三国时,多以长矛为主,用于马战。
至两晋南北朝时,矛开始向枪的方面过渡及演变。
蛇矛通体铁制,由矛头、矛柄、矛鐏三部分组成。
矛头长二尺余,扁平,弯曲如蛇形,两面有刃,故称蛇矛。
长矛矛头长七八寸,形如枪头,呈棱形。
其下与柄相接,矛柄也可硬木制,粗如盈把,长一丈六余有余。
矛鐏是柄的饰物,也有铜制者,呈锥尖形,可使矛插地而不倒。
丈八蛇矛矛曲如蛇,长一丈八尺,故名。
看下来,矛跟枪的区别就在于矛头跟枪头。
枪头只可以是单个菱形,脊高刃薄头尖,而矛头却是别的样子的~~~~~~~~~~~ 而且矛似乎是枪的祖先。
梭镖在许多古代社会中,梭镖是作战勇猛的标记,也是君权的神圣象征。
在古罗马的玛尔斯(战神)神殿和希腊的各种圣堂中,梭镖是人们崇拜的圣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篇一:中国古代兵器我花了一天时间编辑的一些关于古代兵器的知识!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叉,用来扎取鱼类。
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勐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叉,一般称作「虎叉」。
《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于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
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
有时为了便于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叉。
「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钯等杂兵器并论。
宋代有叉竿,长二丈,用来叉飞梯与登城。
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叉的士卒。
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叉人,下可叉马。
」是步兵所用的长兵.国剧《金钱豹》里,有飞叉的特技,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着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
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另有一说: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
如上说,则叉实创自南蛮;如后说,则叉创于猎户;孰是孰非,亦未能断定,始自何时,亦无从稽考,姑置不论。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
纯为花县人水镜明月老乡也^_^!)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
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
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干戈”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对兵器的总称,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武器。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干”和“戈”两字。
随着文字的演变,“干戈”已成为战争和斗争的代名词,如我们所熟悉的“大动干戈”和“化干戈为玉帛”等。
可见干和戈这两种兵器在我国已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了。
干,据说是一种分叉的木干,用来抵御野兽和敌人的进犯,是人类最早的防御武器,也是打猎用的猎具。
戈,最初是一种在木杆上绑上石刀用以打击猛兽的猎具。
后来被青铜材质的戈头所取代,正式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之一。
在以战车为主的商周时期,戈被列为战车五兵之一。
所谓战车五兵就是指:戈、殳、戟、矛和夷矛(另外还有其他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戈由柲(柄)和戈头两部分组成,柲(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
戈头多为青铜材质。
其攻击方式为:勾、啄两种.下图为秦代青铜戈头,其出土于一号坑T10方六过洞,戈头为长“胡”四“穿”,弧“援”无脊,刃“内”,“内”上有条形“穿”一,戈通长26.7、援长16.7、胡长12.5、内长10厘米。
出土时有柲和青铜戈头。
柲为木质(已朽),通长288厘米。
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戈数量十分少,多少说明戈在秦代兵器中的地位已不像商周时那么重要了。
到了西汉后期,由于铁制兵器的逐渐增多,青铜戈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另外当戈与矛组合,便成为了一种不一样的兵器,那叫“戟”。
种不一样的兵器,那叫“戟”。
戟,又写作孑、棘、匽、镘等等。
它是戈与矛的结合体。
所以其攻击方式集合了戈的勾与啄和矛的刺、割。
西周时期使用戟体与刺合铸在一起,整体呈十字形状的青铜戟,但因铸造困难,而且本身易于残损,因而使用不够普遍。
春秋以后,改用把刺(矛)和戟体(戈)分别铸制,然后用柲联装而成的戟,解决了铸造方面的困难,又具有戈、矛两种兵器的优点,因此大量用于战争中,成为主要格斗兵器。
战国时代,曾经出现过两戈一矛同柲,甚至三戈、四戈一矛同柲的戟。
这样的多戈戟中,除最上的戈有“内”外,下面的戈头一般无“内”。
戟前有的有矛有的无矛,说明戟的真正特点是“有枝兵”,并非一定要有刺兵。
隋唐以后,戟从实战兵器转变为表示等级身分的礼兵,称为“棨戟”。
宋以后铁戟演化为月牙式,一般为两枝。
又因为戟的读音跟“吉”字相近,于是逐渐成为陈设的吉祥物品。
华堂宴室,设立朝和碧,取其“吉庆”之义。
新婚拜祖,也在升和瓶中插上三支戟,取其“平升三级”的意思。
制戟的原料也由铁铜变为金玉玛瑙等质料,甚至成为妇女头上的首饰。
戟头在商周时期用青铜铸制,战国末年出现钢铁制品。
戟柄为竹木质,其长度按不同使用情况有所差别:车兵用戟柄最长,骑兵用戟柄稍短,步兵用戟柄更短,称为“短戟”。
汉朝还出现一种单手握持的短柄戟,称为“手戟”,一人可持两戟并用,故又称为“双戟”。
在商朝,戟还处于萌芽时期,现仅在河北省藁城县殷墓中发现过一件。
西周时期,出现把刺、胡、援、内合铸成“十”字状的青铜戟,但其战斗效能并不突出,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绝迹。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由青铜矛头和长胡多穿的青铜戈头联装在一起的青铜戟。
据《考工记》记载,它同戈、殳、夷矛、酋矛一起被称为“车之五兵”,是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
春秋晚期步骑战兴起,青铜联装戟又成为步、骑兵的利器。
在中国南方的吴、越、楚地区,还流行一种独特类型的联装戟,即在一根长柄上装有2个或3个戈头,称为“多戈戟”。
战国晚期开始,钢铁兵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产生了刺、援合铸的钢铁戟头,由于取消了青铜戈类兵器传统的后内,故成为“卜”字形。
在西汉,“卜”字形钢铁戟是步骑兵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
戟在古代十八般武艺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外观兼有戈和矛的特征(单戟形似汉字“卞”,画戟形似汉字“爿”)。
其格击功能实在也是戈、矛的合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奋扬俯仰,身兼五兵之利。
追溯戟的产生,当在戈、矛之后。
据《管子》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他好兵喜乱,善作刀兵,曾采雍孤准、雍孤山之金以制戟。
《增韵》上说,单枝为戈,双枝为戟,是指横刃而言的。
戟刃一般广寸半,粗者称为镘胡戟,横刃弯曲者称为钩矛。
械长一般为丈三,丈六的为大戟,又叫车戟,通常是随护战车用的。
传说中的古代名戟并不多。
史籍有记载崐仅战国时楚的“郾戟”,东晋时成都王的“火戟”(逢夜戟锋有火如悬烛),南北朝时宋的“瑞及戟”而已。
善使戟的武将也不多。
著名的如三国的典韦、吕布、甘宁,唐朝的李文忠等。
典韦是使双戟的。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
”在曹操伐吕布的濮阳之战中,典韦手持双铁戟击退四将,高超的戟术不在吕布之下;他还能飞刺人坠马,“立杀十数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矛是古老的兵器,其使用时间可能比戈还要早。
东汉以前因各地方言不同,又称“鏦”(后俗写为“枪”)、“鍦”或“鋋”等,柄称为“矜”。
骑兵用矛又称“矟”或“槊”。
远古时代,人们将兽角或尖石镞绑在木杆或竹竿上,用来猎捕陆上野兽或水中鱼鳖,这就是矛的雏形。
夏代是否有铜矛,至今还没有出土文物可以证实。
但是,殷墟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矛不仅制造工艺精致,而且类型很多,可以推测商代青铜矛在军队中已被大量使用。
周武王伐纣大军所使用的主要兵器就是矛与戈。
西周的铜矛分为酋矛和夷矛。
酋矛柄长二丈,是步兵使用的武器。
夷矛长二丈四尺,是车兵使用的武器。
周代的尺较今天市尺为短,一周折合公尺为23厘米左右,折合后代的尺来计算,约在一丈八尺左右。
这是有关古代“丈八矛”的一种说法。
在商周,格斗兵器中矛的重要性仅次于戈,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
商代的青铜矛常常铸成具有长“骹”(qiao一声)和宽“叶”的形状,在“骹”部两侧带有半圆形的双环,既可以把篇二: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
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
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
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
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
5米以上,者是装饰。
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
8米的重剑那么猛。
3。
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
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枪(投矛)叫枞。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
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
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
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
5。
戈:中国的特色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
戈是中国的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
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挥,推为主。
6。
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
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
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
7。
斧钺:大者为钺,小者为斧。
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