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沟通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组织的变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b600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根据变革的性质和范围,可分为结构 性变革、流程性变革和文化性变革。
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变革的动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发展的需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因素。
变革的阻力
员工对变革的抵触情绪、组织文化的惯性、利益格局的调整等是阻碍组织变革的主要因 素。
变革的过程与阶段
变革的过程
全球化背景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崛起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将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 整合。
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组织面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客 户,如何有效管理文化多样性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 课题。
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
全球化背景下,组织间的合作与竞争将更加 激烈,组织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 寻求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机会。
包括识别变革需求、制定变革计划、实施变革措施和评估变革效果等步骤。
变革的阶段
可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阶段。在启动阶段,需要明确变革目标和计 划;在实施阶段,需要落实各项变革措施;在巩固阶段,需要对变革成果进行 评估和巩固。
02
组织发展的概念与理论
组织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组织发展是指组织通过改变其结构、文化、技术等方面,以适应外部环境 变化和提高内部效能的过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变革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数字化时代要求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因此组织结构将趋向于扁平 化,减少中间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员工角色的转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角色定位,员工需要不 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同时承担更多创新和创造性工作。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d4e2a67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9.png)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入本章的主题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将探讨本章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组织___和互动的学科。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理论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组织文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因素,为有效管理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支持。
本章的目标是在学生中引起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并传授相关的理论和概念。
我们将探索员工动机、团队效能、领导风格等主题,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我们开始探索组织行为学中引人入胜的世界吧!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及其特点,并提供了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的方法。
此外,还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符号系统的总和。
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特征,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一种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合作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由主义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创新,而保守主义文化则更注重规范和稳定。
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
领导者应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塑造和展示文化,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惯例来支持和保持文化。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因此,组织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并与员工共同塑造和维护。
通过深入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组织行为学第7章
![组织行为学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d91011ce01f69e31433294d2.png)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因素的影响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4)班组的组合 (5)与外界隔离 (6)群体的绩效 (7)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8)群体目标达成的程度 (9)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10)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1)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2)有助于群体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沟通 (4)正确的凝聚力引导提高群体的生产率P128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几个主要特征: 1.自然发生 2.较强的凝聚力 3.独特的群体规范 4. 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 5. 信息沟通灵敏 6. 强烈的群体意识 7. 效率较高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满足成员多方面的心里需求 2.成员间可以交流感情与思想 3.信息沟通的渠道 4. 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制情绪 2.容易滋生自由主义 3.容易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处理政治群体成员和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关系: 1.支持和保护积极性的非正式群体 摄影协会、科研小组、球队 2.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组织目标 3.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4.关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前阶段
第一阶段: 形成
第二阶段: 震荡
第三阶段: 规范
第四阶段: 执行
第五阶段: 解体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群体规模; (2)成员的构成: 任务型角色、 关系型角色、 自我中心型角色; (3)群体规范; (4)群体目标; (5)凝聚力; (6)地位 (7)外部环境; (8)群体结构:年龄、专业、知识、职称、智力、性格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b65d02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2.png)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团队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本章将重点讨论组织中的决策与沟通,并探讨组织中的权力和政治行为。
决策决策是组织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组织内,决策者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涉及到资源分配、目标设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
决策模型•理性经济人模型: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的经济人,能够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认为决策者受限于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往往只能做出有限理性的决策。
•行动决策模型:强调实施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的价值在于能够转化为行动。
决策方法•分析决策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做出决策。
•直觉决策方法: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快速做出决策。
•决策工具方法:利用一些决策工具和技巧,如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沟通沟通是组织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组织中,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节将介绍沟通的基本概念和一些沟通技巧。
沟通的基本概念•发送者:信息的发送者,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接收者:信息的接收者,需要理解发送者的意图,并作出相应反应。
•媒介:信息传递的手段,可以是口头沟通、书面沟通或电子邮件等。
沟通技巧•清晰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语言和术语,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意思。
•积极倾听:在沟通中,要保持积极的倾听态度,理解对方的意见和观点。
•反馈:及时给予反馈,确认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意图,以及自己是否理解对方的意图。
权力和政治行为在组织中,权力和政治行为是组织内部权力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体现。
本节将介绍权力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
权力的类型•正式权力:来自组织的职位和地位,如经理、领导等。
•非正式权力:来自个人的特质和能力,如专业知识、魅力等。
•综合权力: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的结合。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为了争取或保持权力地位而进行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 罗宾斯 12版本 第7章
![组织行为学 罗宾斯 12版本 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0f32e590856a561252d36f8b.png)
Task Identity
• High identity • Low identity
A cabinetmaker who designs a piece of furniture, selects the wood, builds the object, and finishes it to perfection A worker in a furniture factory who operates a lathe to make table legs
A telephone installer who schedules his or her own work for the day, and decides on the best techniques for a particular installation A telephone operator who must handle calls as they come according to a routine, highly specified procedure
Task Identity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job requires completion of a whole and identifiable piece of work (from beginning to end)
Task Significanc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job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lives or work of other people
Characteristics 1. Skill variety 2. Task identity 3. Task significance 4. Autonomy 5. Feedback
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德)OB七章
![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德)OB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612144ba69dc5022aaea00e0.png)
第七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7.1 领导行为理论基础§7.2 领导者的权威观与人员能动性§7.3 领导者的人才观与队伍素质§7.4 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与领导集体的优化§7.5 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7.1 领导行为理论基础领导者行为:品质、行为理论和情景理论品质理论:侧重领导者个人的品质、性格、特征与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行为理论:个人的品质难以说明领导有效性,进一步考察领导者的行为,哪些是优秀的领导行为,哪些是失败的领导行为。
情景理论:领导者如何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改变领导行为,从而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典型领导行为理论一、领导方格理论Robert R. Blake和Jane Mouton 管理方格图:横坐标---领导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对人的关心程度。
各分9个刻度,81种组合,形成81个方格。
对生产的关心表现为领导者对各种事物所持的态度。
政策决定质量、程序与过程;研究的创造性;职能人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产量等。
对人的关心:个人对目标实现承担的责任;保持职工自尊;建立在信任而非顺从基础上的职责;良好工作环境及具有满意感的人际关系。
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型方式―“贫乏型管理”;下属素质高,全部为自我实现型的高成熟度的成员时,此种方式可行,“无为而治” 9.1型方式―对工作极为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或“权威型管理” 1.9型方式,对人关心,重视关系、强调感情,建立舒适友好的组织氛围。
忽视工作的进行和效果。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9.9型方式,“团队型管理” 5.5型方式,“中庸型的管理”二、三种极端领导方式理论怀特(Ralph K. White)和李皮特(Ronald Lippett)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权威式领导(Authoritarian):所有政策均由领导者决定;所有工作的进行步骤和技术的采用,也均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工作分配及组合,也多由领导者单独决定;领导者较少接触下属,如有奖惩往往对人不对事。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7章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9bf1ec581b6bd97e19ea53.png)
第七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思考题1.在群体中,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管理者自觉加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管理者应该深入到员工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了解非正式群体领袖的个性、能力及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与非正式群体领袖积极沟通,必要时理解、参与和支持非正式群体的有益活动。
(2)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运用企业的舆论工具、媒体、事件等,对非正式组织的群体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循序渐进地使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意见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相一致。
此外,为非正式群体成员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如各种舞会、联欢会、恳谈会、旅游、聚餐等,让他们潜移默化地逐步接受企业的观点。
(3)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针对不妨碍组织目标的群体比如说友谊型群体,可以将其纳入到管理中来,提高员工的情感承诺,增强组织支持感;针对可能妨碍组织目标的群体比如说利益型群体,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防止其对组织利益的侵害;其次要对非正式群体加以疏导利用,使其行为符合组织规范。
同时管理者要团结并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的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一致;针对个别不利于组织目标的群体如破坏型群体,在说服引导无效后应采取措施予以拆散。
2.从众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受哪些因素影响?答:(1)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行为参照。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景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
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往往构成了一个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人们根据这个参照系统做出自己的行为表现,这就是从众。
二是对偏离的恐惧。
个体偏离群体、标新立异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的压力甚至遭受惩罚。
研究表明,群体总是喜欢和接受与群体一致的成员,厌恶、拒绝甚至制裁偏离群体的成员。
(2)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情景的确定性程度。
当情景越明朗的时候,个体越不容易从众。
当个体对标准答案越肯定时越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服从集体的错误结论。
组织行为学之有效的沟通概述
![组织行为学之有效的沟通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23fe9776eeaeaad0f33027.png)
不发生
最高
最快
(四)组织外部沟通
外部沟通的前提——组织形象 外部沟通方式——公共关系
三、非正式沟通
(一)非正式沟通的特征 1.它的形式具有多变性和动态性。 2.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迅速扩散,形式灵活。 3.通常易受到人们的重视。 4.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其内容也不受
第七章 有效的沟通
【引导案例】
鸵鸟策略难以化解企业危机
第一节 沟通概述 第二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组织沟通 第四节 建立有效沟通的对策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概念
1.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
传递,而使他人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2.沟通的特征: (1)互动性 (2)媒介性 (3)期待性 (4)目的性
二、人际沟通的方式
(一)语言沟通 1.语言沟通的含义 2. 言语沟通的种类 口语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
(二)非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的含义 2.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1)象征 (2)说明 (3)调节 (4)情感表露
3.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1)表情 (2)眼行为 (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4)服饰 (5)讲话风格
三、有效沟通的对策 (一)提高人际沟通的对策 1.确立诚信宽容的沟通心态 2.善于倾听 3.以恰当的方式沟通 4.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5.因人而异进行沟通
(二)提高组织沟通的对策 1.美国管理协会提出的良好沟通十项建议 2.提高组织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有效方法: (1)增强沟通意识 (2)沟通渠道畅通 (3)保证双向交流 (4)表达规范准确 (5)讲究沟通艺术 (6)善于全面倾听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8fb89a48d7c1c709a145e2.png)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根底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D.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
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______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_______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11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约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1.第三章个性与行为练习题1、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安静沉着,稳定踏实,做事用心专一,埋头苦干,自制力极强,但动作退缓而不灵活的气质特征,属于(C)。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4e2b4729e2bd960590c677ce.png)
以管理者为中心的 领导方式
以下属为中心的领 导方式
管理者运用职权的程度
下属享有自主权的程度
经 理 做 出 决 策 后 向 下 属 宣布
经 向 属 “ 售 自 的 策
理 下
兜 ” 己 决
经理 向下 属报 告决 策并 欢迎 提出 问题
经 理 做 出 初 步 决 策 允 许 下 属 提 出 修 改 意见
四、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一)魅力型领导理论 • 魅力型领导者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 下属有高度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望,以及使用 个性化风格的领导。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对下属产生 了实质性影响。
(二)交易型与变革型领导理论
所谓交易型领导指的是领导者主要通过在奖酬 基础上的即时交换来影响下属的努力与绩效水 平。领导者为成员确定具体目标、实现目标的 具体方式及实现目标将会得到的报酬。如果成 员偏离了特定的方式,其绩效就要受到控制, 并要采取正确的措施。 所谓变革型的领导,是指将组织中成员的个别 利益转化成组织整体的利益,同时可以对组织 成员产生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带领成员 朝向一个明确且具体的目标前进,进一步达成 组织的需求。
豪斯等人认为,一个领导者要激励下属,必须做 到如下几点: (1)明确下属的工作目标,是下属认识到 实现工作目标与获得自身利益的关系。 (2)提高下属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指明 下属达成工作目标的方法与途径,协助下属克 服完成工作目标中的障碍。 (3)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使下属的需要 得到满足,激励他们的工作动机。
三、领导权变理论
所谓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指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 环境和条件下,根据环境条件特点选择相应的 领导方式,以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没有哪一种领导行为是最佳领 导行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行为应随 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28f1ca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5.png)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1. 引言本章将介绍组织行为学中的第七章内容,主要涉及团队及其管理。
团队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组织的效能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团队的特点、类型以及团队管理的关键要素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成员组成的。
与个人工作相比,团队工作具有以下特点:•目标共享: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
•互相依赖:团队成员相互依赖,需要合作、协调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
•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并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
•集思广益:团队成员可以共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
•共同绩效:团队的绩效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实现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绩效。
3. 团队的类型团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包括:3.1. 功能性团队功能性团队是根据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来组成的团队,旨在完成特定的任务和职能。
例如,技术团队、销售团队等。
3.2. 项目团队项目团队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而组成的团队,它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并在项目完成后解散。
项目团队的成员通常在项目开始时被专门选择和组合。
3.3. 跨部门团队跨部门团队是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团队,它们跨越组织内的不同部门,通过合作和协调来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跨部门团队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提高组织的绩效。
3.4. 虚拟团队虚拟团队是由分散地工作在不同地点的成员组成的团队。
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如网络和远程协作工具进行交流和合作。
虚拟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时区和文化背景,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团队目标。
4.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激励手段来管理和引导团队,以实现团队的目标。
以下是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要素:4.1. 团队目标团队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量化的,所有团队成员都清楚这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bada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8.png)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当今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介绍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力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如何相互关联并影响组织绩效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个体行为2.1 个体行为的基础解释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如何影响工作表现探讨个性、动机和自我效能等概念2.2 态度和价值观介绍态度和价值观的定义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探讨如何改变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以提高工作绩效2.3 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解释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概念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的绩效第三章:群体行为3.1 群体行为的基础解释群体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群体动力学和群体内部的关系3.2 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介绍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高团队效率和团队绩效3.3 冲突和谈判解释冲突的根源和影响探讨谈判技巧在解决冲突和提高群体绩效中的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和文化4.1 组织结构的设计解释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探讨组织结构如何影响组织的效率和绩效4.2 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介绍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的概念探讨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4.3 组织变革和管理解释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探讨组织变革管理的策略和技巧第五章:领导力5.1 领导力的基础解释领导力的定义和特点探讨领导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5.2 领导理论介绍领导理论的类型和特点探讨不同领导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5.3 领导技巧和领导发展解释领导技巧的类型和重要性探讨领导发展的策略和途径第六章:动机与激励6.1 动机理论介绍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动机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帮助理解员工动机和工作表现6.2 激励策略讨论如何通过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员工发展来激励员工分析不同激励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6.3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解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概念探讨如何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第七章:沟通与信息传递7.1 沟通过程介绍沟通的定义和过程探讨有效沟通的要素和沟通障碍7.2 沟通技巧讨论倾听、提问、非语言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组织沟通中的重要性7.3 信息技术与沟通解释信息技术对组织沟通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组织沟通的效率第八章:决策与问题解决8.1 决策过程介绍决策的定义和过程探讨决策制定的心理因素和决策风格8.2 决策技巧讨论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群体决策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解决组织问题时的重要性8.3 创新与创造力解释创新和创造力的概念探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组织的创造力第九章: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9.1 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介绍组织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9.2 知识管理策略讨论知识创造的流程、知识存储和知识共享等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在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9.3 学习型组织解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学习型组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第十章: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10.1 组织伦理介绍组织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道德发展理论和伦理决策框架10.2 组织社会责任解释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原则探讨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以提升其形象和声誉10.3 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实践讨论组织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分析这些实践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第十一章:多样性与包容性11.1 多样性概念介绍多样性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性别、种族、年龄、文化等探讨多样性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11.2 包容性的重要性解释包容性的概念及其与多样性的关系探讨如何创建一个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创造力11.3 管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策略讨论制定和实施多样性管理计划的步骤分析如何通过培训、政策制定和领导力来促进多样性与包容性第十二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12.1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介绍职业发展理论,如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和职业选择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帮助个人规划和管理职业生涯12.2 职业生涯规划技巧讨论目标设定、自我评估、技能发展和网络建设等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实现职业目标中的重要性12.3 职业生涯管理策略解释组织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探讨如何通过职业路径设计、晋升机会和员工发展项目来管理职业生涯第十三章:工作与生活平衡13.1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概念介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工作与生活平衡对员工健康、幸福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3.2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分析工作与生活平衡面临的挑战,如长时间工作、远程工作等探讨解决方案,如灵活工作安排、休假政策和员工支持计划13.3 组织在促进工作与生活平衡中的作用讨论组织如何通过政策和文化变革来支持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分析这些措施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流失率和提升组织绩效第十四章:压力管理14.1 压力的定义与影响介绍压力的定义和来源探讨压力对个体行为、健康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4.2 压力管理技巧讨论时间管理、放松技巧、正念和应对策略等压力管理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应对工作压力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组织压力管理策略解释组织在压力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探讨如何通过支持性环境、工作设计和员工援助计划来管理组织压力第十五章:变革管理15.1 变革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变革管理的定义和必要性探讨变革对组织行为和员工适应的影响15.2 变革管理理论介绍变革管理的理论和模型,如Kurt Lewin的变革过程模型探讨这些理论如何指导组织进行有效的变革管理15.3 变革管理策略与实践讨论沟通、参与、培训和象征性行为等变革管理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在实施组织变革时的应用和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章节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a4a35a26925c52cc5bf6b.png)
一、单项选择题(201504)6、事业生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行为,二是( D )7A、性格B、气质C、能力D、态度(201504)23、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 D )7 A、组织体系 B、组织战略 C、组织层次 D、组织体制(201504)24、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和冻结过程。
这种变革程序是(A )7A、勒温程序B、克利程序C、卡斯特程序D、罗西程序(201510)8、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C )7 A、事业生涯设计 B、事业生涯开发C、事业生涯管理D、事业生涯选择(201510)22、“7S”模型中,“软性的S”是( C )7A、战略、制度、人员和作风B、结构、制度、人员和技能C、制度、人员、、作风和技能D、战略、结构、制度和技能(201510)23、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A)7 A、组织体制 B、组织关系 C、组织规模 D、组织模式(201510)24、组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和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是( B )7A、组织变革B、组织发展C、组织适应D、组织演进(201604)6、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 B )7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201604)20、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事业部制也被称为( A )7A、斯隆模型B、直线职能制C、立体组织制D、职能制(201604)21、下列干现代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D )7A、事业部制B、立体组织制C、矩阵制D、职能制(201604)22、组织成长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D )7A、卡斯特B、勒温C、罗西D、格雷钠(201604)23、斯坎伦计划(The Scanlon Plan)实际上是一项( C )7A、组织结构方面改革计划B、技术方面的改革计划C、人事方面的改革计划D、环境方面的改革计划(201610)14、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组织结构是(D )7A、职能制B、事业部制C、模拟分权制D、矩阵制(201610)15、李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的系统,包含着四个重要的变量,即结构、技术、人员和( B )7A、过程B、任务C、环境D、愿景(201704)14、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是( A )7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B、现代组织理论 D、权变理论(201704)15、能从本质上反映组织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关系的是( D )7A、组织规模B、组织效率C、组织类型D、组织结构二、多项选择题(201604)26、薛恩认为典型的“职业锚”有( ABCDE )7A、技术职业锚B、管理能力职业锚C、创造性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E、自治独立职业锚(201704)28、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ABC)7A、复杂化B、正式化C、集权化D、社会化E、专业化(201710)28、组织变革的主要变量有( ABCD )7A、结构变革B、技术变革C、人员变革D、任务变革三、名词解释(201504)34、组织结构7答:组织结构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最新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最新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c44d5fa1c7aa00b42acb4e.png)
精品文档《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定义组织行为学,说明它的特点。
2.确认并比较三种一般的管理角色。
3.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4.“因为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没有必要正式地研究组织行为学。
”你认为这种说5.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结合你的工作,分析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6.“看待组织行为学最好的方式是权变观”。
请你找出证据来支持这个命题。
7.结合实际,谈谈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有何帮助。
8.结合X理论、Y理论的学习,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员工更倾向于哪一类型?管理者应如9.何管理?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1.定义知觉,举例说明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
2.什么是归因理论,举一例子说明。
学习归因理论对管理者有何意义?3.选择性知觉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请举一例说明。
4.什么是刻析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5.在判断他人时使用捷径(先入为主、选择性知觉、对比效应等)有何利弊?第三章个性差异与管理1.定义个性,说明它的特点。
2.你认为是遗传决定人格,还是后天环境决定人格?用事实论证你的观点。
3.结合实际说明人格特征与工作匹配的重要性。
4.学习气质理论有何意义?你是否认为多血质、胆汁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具有更多的优点、工作更有效率?在运用气质理论的过程中应把握什么原则?5.什么是性格?它与个性、气质有何区别?多样化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表现方式?性格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帮助?第四章态度与管理1.定义态度,对比态度的三种组成成份。
2.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减少不协调的愿望取决于哪三种因素?请举例说明。
3.“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
认为这一结论正确与否?为什么?4.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与流动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关程度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受其它因素影响?请详细分析。
5.你认为管理人员应如何改变令其不喜欢的员工的态度?结合实际谈谈态度改变的技巧。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2de29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b.png)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析组织行为学的重要里程碑和贡献者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解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特点和应用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第二章:个体行为与心理2.1 个体行为的基础探讨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动机分析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性格、价值观和态度2.2 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解释心理契约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其对组织绩效的关系2.3 个性与领导力分析个性对领导风格的影响介绍不同领导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第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动力学3.1 群体行为的基础探讨群体的定义和特征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如群体规范和凝聚力3.2 团队动力学解释团队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团队建设、团队领导和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3.3 冲突与谈判分析冲突的起源和影响介绍冲突解决和谈判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组织结构与设计4.1 组织结构的基础解释组织结构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如组织规模和组织战略4.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组织设计的原则,如部门化和分工探讨组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如组织诊断和组织重构4.3 组织变革与管理分析组织变革的原因和动力介绍组织变革的策略和管理方法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社会责任5.1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5.2 组织社会责任的基础介绍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组织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如环境责任、员工关怀和社会贡献5.3 组织声誉和形象管理探讨组织声誉和形象的构成要素介绍组织声誉和形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第六章:动机与激励理论6.1 动机与激励的概念解释动机的定义和类型探讨激励的概念和作用6.2 内容理论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经典内容理论分析内容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6.3 过程理论解释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过程理论探讨过程理论在激励员工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七章:沟通与信息传递7.1 沟通的概念与过程解释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沟通的过程和模型7.2 沟通风格与技巧介绍不同沟通风格的特点和适用情境探讨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7.3 网络沟通与社交媒体分析网络沟通和社交媒体在组织行为中的影响和作用探讨组织如何应对网络沟通和社交媒体的挑战第八章:权力与政治8.1 权力与政治的概念解释权力的定义和类型探讨政治在组织中的定义和表现8.2 权力与政治的影响分析权力与政治对组织行为和组织决策的影响探讨权力与政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8.3 应对权力与政治的策略介绍如何识别和应对组织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行为探讨建立公正和透明组织文化的方法第九章:员工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9.1 员工关系的基础解释员工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员工关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9.2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领域,如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9.3 冲突解决与员工参与探讨冲突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分析员工参与和员工自治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第十章:组织效能与绩效评估10.1 组织效能的概念与评估解释组织效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效能的评估方法和指标10.2 绩效评估的原则与方法介绍绩效评估的定义和目的探讨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如目标管理法和平衡计分卡10.3 组织改进与持续发展分析组织改进的必要性和挑战探讨组织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组织效能的策略和方法第十一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1.1 文化差异与组织行为探讨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分析文化适应性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11.2 跨文化管理策略介绍跨文化管理的概念和挑战探讨跨文化管理策略,包括文化敏感性培训和多元文化团队建设11.3 全球化的组织行为分析全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管理和领导挑战第十二章:变革领导与创新管理12.1 变革领导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变革领导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变革领导在组织变革和创新中的重要性12.2 创新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介绍创新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探讨创新管理的实践方法,包括创新思维和团队创造力培养12.3 组织创新与创业精神分析组织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关系探讨如何培养组织内部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第十三章: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13.1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探讨压力对个体健康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性13.2 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解释工作生活平衡的概念和好处探讨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和方法13.3 组织在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中的角色分析组织在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中的责任和作用探讨组织支持和干预措施对员工福祉和组织效能的影响第十四章:伦理与道德决策14.1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解释伦理和道德的定义和区别探讨伦理和道德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14.2 道德决策的原则与方法介绍道德决策的模型和原则探讨道德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后果主义、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14.3 组织伦理与文化分析组织伦理文化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伦理文化,以及其对组织声誉和绩效的影响第十五章:未来趋势与挑战15.1 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探讨技术进步、全球化和社会变革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分析未来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15.2 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探讨组织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挑战分析适应性领导、持续学习和组织创新在应对未来挑战中的作用15.3 毕业设计与研究项目建议给出毕业设计和研究项目的建议,包括研究主题、方法和资源利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22fcdfc1c708a1284a4448.png)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斯蒂芬·P·罗宾斯。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第二章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
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海德提出的。
影响角色认知的因素: 1对角色社会期待的明确程度 2)角色学习和经验的程度 3)环境及时代的变化;社会知觉偏差的类型: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知觉、思维方式、气质与性格、情绪与情感、情景以及周边环境。
前景理论—丹尼尔·卡纳曼;渐进决策模型—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第三章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情景。
个性的特点:1.总和性;2.稳定性;3.差异性;X理论—麦格雷戈—经纪人—恐吓惩罚型;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社会人—奖励型;Y理论—麦格雷戈—自我实现人—激励特性型;超Y 理论—薛恩—复杂人—权变性;Z理论—大内—文化人—文化型。
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①职业和气质相匹配;②根据气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做的思想工作;③人员配置要考虑气质的相辅与互补性;性格是个体对实现稳定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相关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力、性向和成就三种。
智力是指个人的一般能力;性向是指个人可以发展的潜在能力;成就是指个人通过教育或培训对学识、知识和技能方面所达到的较高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表情 ;身体语言 ;环境因素 个体之间的距离也表达含义
人际沟通的障碍
1、错猜 2、语言障碍
造成原因:语音差异、语义不明和专业术语
3、习俗障碍 4、观念障碍 5、角色障碍 6、个性障碍 7、性别障碍
组织沟通的方向
上行沟通:是指在组织中信息从较低层流向较高层的 一种沟通。
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小道消息产生的土壤 有人好说闲话 情境十分重要但有模棱两可 人们感到焦虑
弱化小道消息不良影响的建议 公布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公开解释那些让人觉得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 对于决策和未来计划,强调积极面的同时,也指出 不利之处 公开讨论事情的最差可能结局
组织沟通的障碍
3、环境
沟通发生的地方。 环境经常影响权力 环境中家具的布置也能影响沟通
人际沟通的过程
完美的沟通是想法或思想传递到接受者那里时, 接受者所感知到的心理图像与发送者发出的完 全一致。
信息源 信息 编码 信息 通道 信息 解码 信息 接受者
反馈
人际沟通的方式
1、言语沟通
口头沟通:指一类以言语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沟通 书面沟通:指一类以文字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沟通
沟通的功能
沟通的四种功能:
控制
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
激励
目标设置 实现目标过程的反馈 对理想行为的强化
情绪表达:员工的社会需要 信息
沟通的种类
1、自身内沟通
发生在我们自身内部的沟通,但你的经验决定你如 何与自己“交谈”。
2、人际沟通
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沟通。通常发生在非正式、 舒适的环境中。
下行沟通:是指在组织中信息从较高层次流向较多低 层次的一种沟通。
横向沟通:是指在组织中同一层次之间信息相互流动 的一种信息沟通。
斜向沟通:是指在组织中,信息不在同一部门、同一 层次之间流动的一种信息沟通。
组织沟通的网络
沟通网络:指的是信息流动的通道。
正式的沟通网络:是垂直的,它遵循权力系统, 并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
组织沟通的障碍
3、接收者对信息理解的障碍
(1)知觉的选择性 (2)接收者对信息的过滤 (3)接收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 (4)信息过量
组织沟通的障碍
4、组织内部固有的障碍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组织气氛不和谐
5、反馈不足
改善沟通的途径
① 重视双向沟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沟通 ② 从技术上发展信息沟通 ③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④ 积极倾听及建设性反馈 ⑤ 适当进行重复 ⑥ 恰当安排时间
第七章 沟通
Communication
沟通的定义与特点
沟通
信息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转移信 息的过程,简称沟通。该过程涉及到信息的传递与理解。
特点
➢ 方式的多样化 ➢ 内容多样化 ➢ 易产生失真
群体沟通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沟通首先是意义的传递。 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 有效的沟通是双方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非正式沟通的消极作用:非正式沟有干扰正式沟通的作用, 也可能引起群体内相互猜疑、争吵与矛盾。
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如何运用非正式沟通 :不要把小道消息视为谣言; 要重视传递速度快、传递面广的小道消息;要 善于发现非正式沟通中的关键人物;
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应考虑一下:该决策是否会 引起小道消息?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预防?是 否可以利用非正沟通来推进这项决策?不能滥 用非正式沟通;适时公布一些正式消息,使小 道消息淡化。
①②
③ ④⑤
4.全通道型
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可 以自由的与其他成员进 行沟通,而不需要经过 任何中间环节。群体中 没有中心人物,各成员 地位平等,群体士气很 高。
①
②
⑤
③
④
5、“Y”型
Y型结构类似于星型与链 型结构的结合,即位于节点上 的成员掌握的信息相对其它成 员而言较多,占有比较重要的 地位,一些成员必须经过他们 能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沟通; 另一些成员则按照类似链型的 层层方式,进行沟通。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 1.192 0.11.1 9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8:57: 3118: 57:31 18:57 11/19 /2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9 18:57 :3118 :57N ov-20 19-No v-20
1、来自于发送者的沟通障碍 (1)发送者的信誉不佳
领导者要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
(2)信息来源上的问题
管理者向下属发送信息时一般会对信息进行特殊处 理
(3)社会环境与知识经验的局限
只有存在共同区才能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
组织沟通的障碍
2、信息传递的障碍 (1)时机不适 (2)媒介选择不当 (3)沟通技能较差
非正式沟通网络:经常被称为小道消息的传播, 它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运动。
组织中的正式沟通
正式网络:是指通过信息沟通通常建立起来的联系。
正式网络的类型
链型 环型 轮型 全渠道型 丫型
1、链型
链型沟通方式的信息传递遵循正是的命令 系统,往往以逐级传递的方式进行。在组织中, 最常见的应用莫过于直线式上下级的信息传递。
沟通的种类
3、小组中沟通
由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少数人员聚到一起,为解决 某个问题。通常在一个正规的环境中进行
4、公共场合沟通
发送者—接受者代表演说者向听众发送某种信息。 渠道比在人际沟通中扩大了,但是语言反馈的机会收到 限制。
人际沟通的要素
1、反馈
发送者与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
2、噪音
阻止理解和准确解释信息的障碍 三种形式:外部噪音、内部噪音和语意义噪音
非正式沟通的基本特征 : 小道消息并非全是谣言;小道消息往往是不完整的信息;
小道消息往往较多涉及与情感有关的问题;非正式沟通 的形成与相似性有关;非正式沟通的表现形式为多变性 和动动态性;小道消息传递的速度较快非正式沟通具有 不确定性。
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的积极作用:满足员工情感方面的需要; 了解员工真正的心理倾向与需求; 弥补正式沟通存在的不足; 减轻管理者的沟通压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8:5 7:311 8:57: 3118: 57Thu rsday, November 1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 1.192 0.11.1 918:5 7:311 8:57: 31Nov embe r 19,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 20年1 1月19 日下午 6时57 分20.1 1.192 0.11.1 9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 20年1 1月19 日星期 四下午 6时57 分31秒 18:57 :3120. 11.19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 2020年 11月 下午6时 57分2 0.11.1 918:5 7Nov ember 19,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 月19日 星期四 6时57 分31秒 18:57 :3119 November 2020
正式沟通的信息网络
链式
轮式
全渠道式
Y式 环式
注: 为主管 为成员 2020/11/19
沟通网络与评价维度
沟通网络
链型
Y型
评价维度
速度
中
中
正确性
高
高
突出领导者 中
中
士气
中
中
链型 快 高 高 低
环型 全通道型
慢
快
低
中
无
无
高
高
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以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规章制 度无关的一类信息沟通
①②③④⑤
2、环型
在环型结构中,所有成员 都仅与相邻的两个人保持 沟通。相对而言,这种结 构中的每个成员所处的地 位相当,成员的士气与满 意度都较高。
①
②
⑤
③④
3、轮型
轮型网络结构呈现一种 发散的方式,位于交汇点 处的人员往往占据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网络中所有 的人员通过他才能与别人 进行信息沟通。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 .11.19 2020 年11月 19日星 期四6 时57分 31秒2 0.11.1 9
谢谢大家!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 6时57 分31秒 下午6 时57分 18:57: 3120. 11.19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 1.192 0.11.1 918:5 718:5 7:311 8:57: 31Nov -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 2020年 11月1 9日星 期四6 时57分3 1秒Th ursda y, November 1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