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策略(课件出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古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现在,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切换幻灯片)

一、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工作中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幻灯切换后朗读,边读边击中要害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例如(课件出示)第一行读完后说: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提问回答,看似流畅,实际低效。特别更要注意问题的导引,有效提问的设计等。(课件点返回)下面,我们就对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二、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首先我们来学习下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点击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课件出示后读一下)

(二)新课程“双向互动”和“知识建构”的操作原则决定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新课程主张: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话中心的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中介,去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点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对话:(点课件)一是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之间的对话。二是借助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自主学习需要应答式的教学环境

近几年来涌现的教学形式具有共同特点,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供示范、建议或指导,引导学生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的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所以说,(课件出示)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环境应当从“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课件出示)

(四)自主学习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

读一读课件,最后解释“积极的教师期望”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予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比如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如果你信任,喜欢,重视某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正面期望,就是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如果老师对某个学生表现出厌恶、失望、轻视等情绪,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负面期望而极容易造成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后果。可以这样说,优秀的老师关注期望,另一些教师关注规则,而最差劲的教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期望,保持对学生的期望能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成功的教师一大特点是:他们能在课堂和学校里创造出积极的气氛,尤其懂得赞扬的力量。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自主学习的案例。《中小学管理》上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原来教政治课的老师被安排教语文课,在无法胜任的情况下,他每周让学生在图书馆看三节课的课外书,只用两节课讲教科书上的内容。到高考时,他任教的成绩却意外高于其他学校。这可以说是个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故事,却也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正是她给学生提供了独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才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表现和提升,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主权,提高了学习效率。再说说教育家魏书生,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演讲,而他教的班级成绩却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也是他的学生享有了充分的“学习权”。通过这些事便,我们都可以看到新课程的理念在闪烁。再举一个自己教学的例子。

三、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课件点击)那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成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状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较多的学习方式。

举例:

四、探究性学习的使用

新课程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老师。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课件出示)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