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3d91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d.png)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90520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1.png)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准确地审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习作。
2.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
4.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
2.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通过对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审题立意。
2.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审清题意,补充题目。
1.浏览习作要求,明确训练重点。
(1)看看课本所给的提示词,打开思路。
(2)阅读泡泡框中的文字,思考: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2.回忆脑海中的种种美好,确定习作题目。
(1)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列出“美好清单”。
(2)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美好清单”,说说自己认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预设: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举手发言,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题目中的“更”字。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非常多,但这里有一个“更”字,因此一定是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有所思索的事物。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确定题目。
提示: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作为题目。
比如从家庭考虑,可以选择亲情、沟通等;从学校考虑,可以选择朋友之谊、师生之爱等;从社会考虑,可以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然考虑,可以选择山水美景、花草树木等;从自身考虑,可以选择思考、信心、阅读等。
②切入点不宜太大。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小中见大,往深处挖掘。
如果我们选择“科技”或“自然”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处落笔,写“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或“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让生活更美好”,则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1b6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4.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
2.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目标:1.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反馈1.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
(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员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板书课题)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研究,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检查《课前预案》的“预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祖国在世界的位置。
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祖国疆域的辽阔。
①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
②中国与欧洲面积比较。
③小结: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3.你还能用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活动二:了解我国的邻国1.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最大的岛屿。
2.阅读《中国的疆域》图,一小组为单位找一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并在图中圈出。
3.交流汇报。
4.小结: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6700161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b.png)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3d6a8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4.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等缩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缩写故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缩写”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明年我们又将迎来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同学,我们的“传递幸福”活动也要启动了。
作为学长的我们,要给学弟学妹们准备礼物啦!这次,我们班要编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集》送给新一届对应班级的小朋友们。
但因为篇幅有限,需要我们把那些篇幅较长的故事缩写成一篇篇简短的小文章,同时还要注意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2.板书课题,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练习把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板书:缩写故事)【设计意图】用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明确写作任务。
二、对比阅读,学会“缩写”1.回顾故事,复习情节。
大家已经学过《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了,还记得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课件出示课文情节思维导图:课件出示: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课件出示:阅读课本第44页《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示例,请在原文中把一样的部分用“”画出来,把删减的部分用“”画出来。
(1)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第1~2自然段,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课件出示:(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如职业、姓名、性格等。
)师相机小结:故事中主人公的基本情况,我们要保留。
(2)学习“删减”:再次对比阅读原文第1~2自然段,激疑:哪些句子可以删减呢?(预设:对故事流传地域、海力布如何热心助人的具体事例进行了删减。
)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要删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5f772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6.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时的22个汉字的读音、写法及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词语、句子;能够正确书写词语,了解汉字构造;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认真体会诗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掌握本课时的22个汉字的读音、写法及基本意思;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词语、句子。
难点1.学生正确书写词语;2.学生了解汉字构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复习上节课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内容:依次教授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书写新学习的22个字。
4.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词语书写和朗读的练习。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汉字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1.上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对学习12个词语进行复习。
2.复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练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词语拼接游戏,加强词语的记忆和应用。
4.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美感。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词语书写,写一段词语的寓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汉字的学习展开,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的寓意和构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da57d601f69e3142329480.png)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2.学习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重点:
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
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学完了这单元的课文,同学们肯定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
那么,同学们平时都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呢?
(生举手发言)这些读书习惯对你阅读文章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并分享给大家。
二、交流平台
1.本组学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有选择性地阅读材料。
先请学生思考有哪些好方法帮助阅读材料、理解材料。
(1)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读。
(2)与目的相关的材料逐字逐句地读,与目的无关的材料可粗略地浏览一遍,提高阅读速度。
(3)养成阅读好习惯之一:有针对性地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7104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e.png)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知语言的美。
###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悟诗歌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分段解析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四、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
五、拓展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视野,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出色的朗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感想小结: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启发,体验语文之美。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一课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771768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e.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冷”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特别是在中低年级,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学会方法,能自主地识字,爱上汉字。
会认字中“蜡、烛”可以通过图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识字,“晃、喷、划”可以通过动作和组词去呈现。
“燃、焰、烛”可以通过偏旁理解意思。
多音字“几”可以借助图片,如出示三张茶几的图片,指出“茶几”的“几”的读音,并明确“几张”中的“几”表示询问数量多少。
其次,还可以利用字源识字理解“烛、富”的意思,这种识字方法形式活泼,学生更愿意接受,最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帮助学生了解构字的依据,识记的效果也会更好。
此外,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还有情景识字法,给会认字组词,放到情景中帮助学生去理解,如“旧衣服、财富、卷尺”等。
会写字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对汉字笔画的起落避让、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促使学生对汉字的笔划、结构形成正确的视觉印象,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指导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很重要,看每个字的占格情况,再进行指导。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第一课时教案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f373b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2.png)
实验学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2.学习认读“云”、“雨”、“风”、“冰”等汉字;3.掌握四个汉字的基本书写笔顺和结构;4.理解汉字之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第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2.第二个重点是学习认读“云”、“雨”、“风”、“冰”等四个汉字。
难点1.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基本书写笔顺和结构;2.启发学生对汉字的美感和兴趣。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汉字的演变图、图片等;2.黑板、粉笔;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字演变过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学习新词汉字(10分钟)教师逐个展示“云”、“雨”、“风”、“冰”等汉字,讲解字形、构造和基本含义。
书写练习(15分钟)让学生认真观察汉字结构和笔顺,进行书写练习,纠正错误并加强练习。
拓展活动(15分钟)通过情景对话、图片描述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汉字进行交流和表达。
思维拓展(10分钟)以“汉字之美”为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汉字之美。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册相应练习,复习巩固本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汉字的演变和认读展开,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书写练习效果也较好。
但在拓展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引导。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汉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a2823e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本单元是《语文园地三》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人物名称的传承和创造。
在这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传承和创造的概念。
•理解人物名称的传承,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人物名称的传承。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物名称的传承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语文园地三》等。
2.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笔等。
3.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开场(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案例或故事引起学生对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3. 教学展开(30分钟)•分组讨论: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人物名称的传承和创造方式。
•各小组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4. 活动设计(20分钟)•游戏环节: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传承与创新的乐趣。
•观看视频:展示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传承的认识。
5. 复习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点名评选:点名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设计活动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unit3Is this your pencil教案新部编本
![unit3Is this your pencil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5ca4a7b4ee06eff9aef807e0.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Unit3《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 Section A 1a-1c。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个句型通过其回答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
进而学习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并且引申出新词汇mine, his, he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
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学生掌握重点词汇: pencil, pencil box, book, eraser, schoolbag,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mine, yours, his, he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It’s his.以及复数形式Are these/those your books?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⑵能力目标: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9c17a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5.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备课时间9.20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这个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和一篇以“讲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一个以“缩写故事”为主题的习作,此外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猎人海力布》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赞颂了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由于“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篇幅过长,本单元在安排教学的时候,把故事进行了分割,将完整的故事分为两篇课文,这样既方便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也方便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基础积累。
《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前半段讲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实、命苦的孩子,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但被成天关在机房里,织女在下凡游玩时,与牛郎结识,最后牛郎娶到织女为妻。
这个故事赞美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事的后半段笔锋一转,讲牛郎与织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生活,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异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并强行将织女带到天上。
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了一条天河,从此牛郎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在七月七相逢的一天。
天河艰险也不能阻挡牛郎织女相见,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旨在通过“讲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审美情趣,在听故事中感受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
“习作”则要求学生在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人分享。
同时学会在作文和交际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凝练简要的语言。
其中“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掌握唐朝诗人林杰的《乞巧》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领悟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传递的美好愿景。
英语七年级下人教版新课标Unit_3_How_do_you_get_to_school SectionA 1a-1c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英语七年级下人教版新课标Unit_3_How_do_you_get_to_school SectionA 1a-1c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b409ad7375a417876f8f06.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英语七年级下人教版新课标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1a-1c教学设计熨斗中学阮班玉一、概述本单元以“交通工具”为中心话题,围绕谈论“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而展开教学及运用How long/How far 询问去某地的时间和距离,而Section A (1a-1主要是学习交通工具的单词和运用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到达目的地的,这一话题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它继第三单元谈论“假日计划”后安排这样一个话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它将为本单元后面的课时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认识掌握交通工具,然后学习短语take the subway, take the train, ride a bike, walk等,最后学习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take the bus. 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练习含有第一,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单数,How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How doe Mary get to school? She takes the subway.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1) 能掌握以下单词:bus, train, subway, taxi, walk, pane, ride, bike.2) 能掌握以下短语:take the bus, take the subway, take the train, take the taxi, take the plane, take the car,drive the car, ride the bike, walk.3) 能掌握以下句型: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ride my biketake the busI take the subway to school.take the taxitake the carwalk②—How does Mary get to school?rides my biketakes the busShe takes the subway to school.takes the taxitakes the carwalks4)学会将课内外习得的生词和习惯用语、谈论交通工具等综合运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73cd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4.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体会中国古代人对世界的起源的独特理解。
2.通过讲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情节,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2.难点:通过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对世界的探索。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课件、盘古开天地的相关图片、视频3.材料:相关练习题、讨论问题4.其他:学生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引入问题:你知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吗?你觉得神话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讲解:–讲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懂得故事的意义所在。
3.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中涉及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整合讨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整合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4.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探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
–展示其他关于盘古开天地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5.总结:–总结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中所包含的意义,再次强调故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思考人生意义,努力追求真理和美好。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
2.撰写读后感或思考题,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主题:盘古开天地•内容:神话故事、生命意义、人类探索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听取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后,思考人生意义和世界起源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究更多的文化故事,丰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e5dacfad6195f302ba69d.png)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牛肚子里的旅行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通过预习,大家来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小蟋蟀红头)2.有的童话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童话,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就是一篇科普童话。
(板书课题)3.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
它是怎么进入牛肚子的?牛肚子里有什么奥秘?现在,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提示: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指导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答(dā)应(yìng) 一骨(ɡū)碌(lù) 牙齿(chǐ) 细嚼(jiáo)慢咽(yàn)吞(tūn)到贮(zhù)藏悲(bēi)哀蹭(cèng)来蹭去阿嚏(tì)眼泪(lèi) 笑眯(mī)眯(2)易错字形。
“旅”与“旋”要区分开。
“救”右边是“攵”。
“管”的下部是“官”,不是“宫”。
(3)理解词语。
旅行、贮藏、笑眯眯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旅行线路: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贮藏食物,第四个管消化。
)(3)青头和红头对话时各自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红头从紧张、害怕到绝望再到感激;青头从着急、惊讶到镇定、沉着。
)。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9d1c7f24028915f814dc219.png)
总第课时语文园地(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主备教师:杨亚梅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难点:1.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三。
板书:语文园地三二、交流平台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
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puXuewAng.com』(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三、词句段运用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
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
(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四、小结同学们要想创造性讲好民间故事,就要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00b8435452d380eb63946d1d.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教学要点---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孙家祥教学要点: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23课时11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
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
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1.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拱桥陡坡匀称惟妙惟肖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学生分析综合算式50-18×2
讨论:算式应先算什么?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3分钟)
1.学生小组比较发现5×3+20与50-18×2有什么共同点。
2.共同小结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完善课题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同学们看,来了一位小顾客小军,他买了什么呢?
2.看看预习作业,讲讲你现在的解答方法。
3. 第一种方法,大家都能理解,这第二种方法5×3+20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同学们列的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在数学上叫分步解答。把两个一步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在数学上叫综合算式。
4.由于综合算式不只是乘法,也不单纯是加法,它进行的是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有自己的书写格式。教师讲解书写格式:对齐算式的左端画“=”,需要算几步就画几个“=”。同时板书示范。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案
第一课时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第30页~第31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列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哪种方法是分步列式?哪种方法是综合列式?
6.请学生讲解 50-18×2的含义。50-18×2应先算什么?为什么?同桌讨论后,指名汇报。
【板块三】
1.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两道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都有两种计算,其中一种是乘法,另一种是加法或减法,都是先算乘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写出计算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板块一】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板块二】
1.引导看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逛这家文具店,你都看到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标价各是多少元?
作
业
设
计
1.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补充习题第31页第2题,第3题,第4题,
第5题。
2.家庭作业:《一课一练》第24页的第2题、第3题、第5题及智力冲浪。
2.谁来说一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看书P30,读教科书的结论。
【板块四】
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独立找出错误之处,然后集体汇报。
3.(1)和同桌说一说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各自脱式计算,指定三人板演。
(3)集体校对。
(4)提问:32+3-20和56÷7×8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1.出示例题:(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分析获取数学信息。
2.汇报预习情况。
(1)5×3=15(元)
15+20=35(元)
(2)5×3+20=35(元)
3.学生讲解第2种方法的算理。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区别。
4.学习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5. 出示例题:(情境图)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预习设计
1.书包20元1个,水彩笔18元1盒。(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你能试着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正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谈话导入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