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作鉴赏
姜夔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赏
姜夔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赏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姜夔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赏(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姜夔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赏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栏怀古。
残柳参差舞。
姜夔词作鉴赏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
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ān烟),北地也。
燕雁即北来之雁。
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
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京口》:雁频辞蓟北。
《金陵道》:北雁行行直。
《雁》:南北路何长。
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本词。
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此亦化用龟蒙诗意。
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云似无心水似闲。
《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
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
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飘泊江湖之感。
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
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
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张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
但白石与晋宋名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
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
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①维扬:今江苏扬州。
②荠麦:荠菜和麦子。
③千岩老人:指淮南东路,宋时在淮扬一带。
④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⑤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繁华景象。
⑥清角:凄清的号角。
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⑧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
⑨二十四桥:今扬州“二十四桥”。
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鉴赏: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轻词人初到扬州触景生情,感伤时事,写下此词。
上处前三句叙事,交待写作背景。
早听说过扬州是名城,此次初来。
“过春风”以下六句写乍城中的印象,满目荒凉,“渐黄氏”三句由视觉向听觉,把空城寒之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状物绘景本领实高。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是由姜夔所创作的,此词应该说是有一定豪放词人的气魄,直率爽畅,欢快倾吐,大胆直逼社会。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宋代:姜夔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
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
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
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
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
文章信美如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
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译文日月如梭,时流似箭,已是岁暮,绍兴城中接连不断的响起锣鼓声,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欢庆丰收,欢度春节。
这时夜里仍然寒冷,春意不浓烈,我已游倦,羁游中难有欢快时,纵观上下千年,很是伤感、痛切。
悲凉的愁绪积于心中如何发泄,要似江淹那样吟恨赋,倾吐凄凉心声。
乾坤只不过万里,人生也只有百年,此情最苦,我真不想再飘零。
扬州曾是那么幽雅繁华的地方,也发生过以歌女换骏马,漂亮姑娘偷窥他人门户那样无聊的故事,都像醉酒醒于明月下一样,犹如梦幻随人间世事后浪推前浪般潮水一样消逝。
我也曾写过《杨州慢》《暗香》《疏影》《齐天乐》等那些优美的词和文章,那又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飘零天涯,四海为家。
依我说,待到春天来了,倒不如像林逋一样以花为伴侣,打发下半生。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注释玲珑四犯:词牌名。
此调创自周邦彦《清真集》。
姜夔此词为自度黄钟商曲。
越中:当指浙江绍兴。
越为古越国,绍兴是越国地盘。
叠鼓:叠为重复,接连不断地击鼓。
垂灯:挂彩灯准备过年。
春浅:春意不深不浓烈。
倦游:旅游,羁旅累了,疲倦了,无再游兴趣了。
俯仰:左右、前后、上下、纵横。
《易经·系辞上》载“仰以观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诗歌鉴赏】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原文翻译及赏析姜魁《杏花天影?青丝低笔鸳鸯铺》原文丙午之冬,发沔口。
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朝北望去,楚国是唯一风和日丽的地方。
船挂在座位上,可以在波浪中上升。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当时唤渡。
与悲伤的眼神和春风相伴;靠在兰花的半径上,不要停留太久。
金陵路、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满的芳草回不去,天色已晚;船要开到哪里去?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注释杏花天影:品牌名称。
2、沔口:汉沔本一水,汉入江处谓之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3.金陵:古城名。
今天南京的另一个名字。
4、风日:风光。
5.青树:青梅,秀梅。
6、挂席:挂帆。
7.荣宇:水波起伏和湍流的出现。
8、绿丝:柳丝。
9.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海滨。
它指的是一个美丽聚集的地方。
0、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名。
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Ráo:小船的美名。
2、少驻:短暂停留。
3.莺唱燕子舞:莺唱如歌,燕子飞如舞。
它描述了明媚的春天和万物的欢乐。
4、潮水:指相思之苦。
5.Tin(T)īNG:水边的平地,小大陆。
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翻译鸳鸯浦口,青柳垂下流淌,我想起桃叶,她曾叫过渡船。
柳树把悲伤的柳树的眼睛送去迎着春风。
我正等着启航。
他靠着木兰桨,把船泊在岸边,停了一会儿。
金陵的道路上挤满了莺歌和烟火。
我想无情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
汀州到处都是香草。
返回合肥的计划尚未实施。
现在已经是黄昏了。
再次移动船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赏析《杏花影?青丝低笔鸳鸯铺》是南宋诗人姜夔的代表作。
去年冬天,江奎和肖德钊从汉阳向东航行到湖州。
今年正月初一,他抵达金陵,停泊在船河上。
第二天,严写了一首诗“兴华有一种轻盈的感觉,第二天,严写了一首诗“兴华有一种轻盈的感觉”。
这是一首关于思念老情人的诗。
上坎用“桃叶”和“去吧”触动了思念远方人的悲伤“写下了想走的犹豫。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姜夔的词集:《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为唐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踏莎行·燕燕轻盈》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翻译】燕子轻盈,黄莺娇软。
又见到了你,声容依旧,风姿依然,梦中分明是你姗姗向我走来,一步一轻盈,一声一娇软。
你怨嗔——薄情郎怎知不眠时长夜漫漫?春风初吹入*楼,心,早已被相思浸染。
你说记得,分别时一针一线,为我缝制冬衣春衫。
分别后一字一行,挑灯夜读捎回的信笺。
一缕相思离魂,暗自追逐情郎,天涯芳草都行遍。
啊,那淮南归路,一轮皓月渐冷,正洒照着千重青山,忽忽你的魂梦归去,夜*沉黑里,孤零零,无人陪伴。
《念奴娇·闹红一舸》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念奴娇姜夔鉴赏及原文翻译
念奴娇姜夔鉴赏及原文翻译念奴娇姜夔鉴赏及原文翻译《念奴娇·予客武陵》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写莲花。
开头三句,写划船来到荷花深处,记起曾与莲花为伴。
接着写尚未进入水泽时,已见荷花无数;待逼近后,感到荷花之香与荷叶之轻要激起诗人的灵感。
下阕借美人进一步抒写,将荷花比作等待另一方的情人。
又怕荷花那漂亮的舞衣在夜寒中凋零,于是词人下决心陪伴满塘荷花。
原文余客武陵①,湖北宪治在焉②;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③,意象幽闲,不类人境④。
秋水且涸⑤,荷叶出地寻丈⑥,因列坐其下。
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⑦,数得相羊荷花中⑧。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⑨。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⑩,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⑾,水佩风裳无数⑿。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⒀,更洒菰蒲雨⒁。
嫣然摇动⒂,冷香飞上诗句⒃。
日暮,青盖亭亭⒄,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⒅?只恐舞衣寒易落⒆,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⒇,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武陵:今湖南常德市。
②湖北宪治在焉:宋朝荆南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官署在武陵。
③薄:迫近,靠近。
④不类人境:不像人境,像仙境。
⑤涸:干竭。
⑥寻:八尺。
⑦朅来吴兴:来到吴兴。
朅来,来到。
朅,发语词。
作者曾长期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⑧相羊:徘徊,游玩。
⑨光景:景色。
⑩闹红一舸:在盛开的荷花丛里荡舟。
舸,小船。
⑾三十六陂:极言水塘之多。
人诗词常用三十六陂字样,虚指而非实地。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诗:“三十六陂春色,白头想见江南。
”⑿水佩风裳: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珮”,本是写美人的装饰,这里指荷叶荷花,犹言水叶风荷。
珮,同佩。
⒀玉容消酒:花容微红,像是带着才消的酒意。
⒁菰蒲:生于陂塘间的水草。
⒂嫣然:这里是以美女的笑容比花容。
⒃飞上诗句:被楔入诗里。
⒄青盖亭亭:荷叶像青绿色的伞一样亭亭耸立着。
【全宋词】《满江红》姜夔词作鉴赏
【全宋词】《满江红》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满江红:不朽祖母来的时候》是南宋著名诗人姜魁于宋光宗绍熙二年初春所作。
这部电影揭开了一个神话世界的面纱。
成千上万的绿色波浪滚滚,旗帜飘扬,云朵堆积。
听到声音却看不见任何人,这形成了一个非常动态的局面。
下一部电影描述了仙女祖母的魔力,风格变得越来越华丽,这与白石一贯的文字风格不同。
总之,这是一首壮丽的咏仙诗,与子时的风格迥然不同。
【原文】满江红(1)仙姥⑵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⑶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⑷,相从诸娣⑸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⑹。
神奇的地方,你试试看。
(7)淮河右岸(8)和长江以南(9)。
送流丁闪电,不守东关。
但是,曹操嘲笑主人公缺乏好手,一分钱就走了,曹操欺骗了他。
你怎么知道有人在这座红色的小建筑里,14号房间。
【注释】上江又名彩虹,上江又名彩虹。
唐朝小说《明隐录》中有一首歌名为《上江红》,后来改名为《满江红》。
自宋朝以来,这种语调就一直存在。
⑵仙姥:神仙妇女。
(3)依从性:含糊不清。
⑷轭: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曲型器具,一般木制。
(5)香丛朱棣(Dì):跟随神祖母的仙女。
在这句话下面,白石写道:“寺庙里有13个人像妻子一样坐着。
狄:在古代,它被称为有夫妾。
”。
⑹佩环:指诸神身上的装饰品。
(7)迪安:守卫。
⑻淮右: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称淮右,湖属淮右地区。
(9)抵抗:工委。
⑽六丁:传说中的天神。
韩愈诗:“仙宫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11)不要防守:防守。
⑿一篙:一竿。
篙,撑船的竿。
⒀ 曹烈:曹操的小人物啊烈。
⒁帘影间:帘幕之内的(弱质女子)。
[白话翻译]当神姥出现时.一望千顷的巢湖上,碧波翻卷。
她的旌旗仪仗与缭乱的浮云一道,隐隐约约降落在前边的山上。
她的车子是由一群神龙拖驾的,黄金的车轭闪闪发亮。
她由一班妾媵陪伴着,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白玉冠。
夜渐深,风停住了。
她们也隐没不见了,寂静中只听见佩环碰击的叮咚声响。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坛上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时作者二十余岁,正值青春年华,却目睹了扬州因金兵南侵而破败的景象,心生无限感慨,遂创作此词。
一、作品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
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2、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者简介: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南宋词人、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宋宁宗年号,1195~1200)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
作品简介:《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作品。
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以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突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
作品原文: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作品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
后用为词牌,上下片三个七字句。
四十二字。
分平仄两体。
⑵丙辰岁:庆元二年(1196),岁不尽五日:谓除夕前五日。
⑶吴松:江名。
古称松江。
⑷重云:重重云层。
⑸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⑹打头风浪:迎头风浪⑺恶(wù):猛,厉害。
⑻禁(jīn)持:“禁”通“今”,摆布。
⑼浦:水滨。
⑽棹(zhào):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
⑾长(zhǎng)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⑿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⒀要:通“邀”。
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作品译文: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
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
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
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创作背景: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
【诗歌鉴赏】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原文翻译及赏析江魁《踩沙?燕子轻》原文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盈盈娇嫩,能清晰地看到花絮。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告别后,我将写一封告别信。
当我离开时,我将远离我的灵魂。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蒋奎《踩沙?燕子轻》札记、踏莎行:词牌名。
2.绵阳(MI)ǎn)东:唐宋时期的国名。
它现在是湖北汉阳(属于武汉市)。
蒋奎早年住在这里。
丁伟元旦:孝宗淳熙十四年元旦。
3、燕燕、莺莺:借指伊人。
4.华旭(x)ū:梦想。
5、郎行:情郎那边。
6.淮南:合肥。
7、冥冥(míng):自然界的幽暗深远。
江奎《踩沙?燕子轻》翻译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
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
自从我们分手后,她给我寄来了信中提到的各种东西,还有临别时为我绣的针线活,这让我很怀念。
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传说中的倩娘。
她的灵魂离开了她的身体,在漫长的旅途中秘密地跟随着她的爱人。
我看了看西部的淮南。
在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冷得要命。
想必,她的灵魂,就像西斜的月亮,在黑暗中独自归来。
没有个人护理。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赏析《踏沙?颜是轻》是宋代诗人姜夔的作品。
姜奎在合肥遇到了一个20多岁的女孩,然后分手了,但他总是想念她。
春熙十四年(87年)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宋代绵州)汉阳来到金陵,梦见一个遥远的恋人,写下了这句话。
此词前三句纪梦,借用苏轼诗句以“燕燕”形容梦中人体态的轻盈,“夜长”以下皆以背面敖粉,设想伊人对自己的相思之深,声吻毕肖,实则为作者自抒情怀。
“离魂”句经幽奇之语写出伊人梦绕魂索、将全部生命投诸爱河的深情,动人心魄。
末二句为传世警策,描写伊人的梦魂深夜里独自归去,千山中唯映照一轮冷月的清寂情景,显示了作者无限的爱怜与体贴,意境极凄黯,而感情极深厚。
《长亭怨慢》姜夔词作鉴赏
《长亭怨慢》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
上半片是咏柳。
开头说,春事已深,柳絮吹尽,到处人家门前柳阴浓绿。
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
下半片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非常凄怆缠绵。
【原文】长亭怨慢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①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②!日暮,望高城不见③,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④?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⑤、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⑥。
【注释】①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②树若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③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
④韦郎二句:《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⑤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⑥算空有二句: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此处化用以上句意。
并刀: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杜甫《戏题王宰画水山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白话译文】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
点绛唇姜夔阅读鉴赏
点绛唇姜夔阅读鉴赏
一、作者介绍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的诗词风格独具,意境清幽,情感细腻。
这家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在文坛上那是相当有地位的!
二、原文呈现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三、译文
北方的鸿雁毫无心机,在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
几座山峰在黄昏中显得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着黄昏时是否下雨。
我想要在第四桥边,与天随子一同居住。
但如今在什么地方呢?靠着栏杆怀古,只有那残败的柳枝参差不齐地随风飘舞。
四、赏析
哎呀呀,这首词简直太妙了!开头“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给人一种自由自在、随性洒脱的感觉。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这一句,山峰好像有了情感,在商量着下雨的事儿,是不是特有想象力?
下阕“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那种怀古的忧伤和无奈,通过残柳的舞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却又韵味无穷。
姜夔这家伙,真是把词写活了!
五、总结
读了姜夔的这首《点绛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又略带伤感的世界。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姜夔的才华,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情感和思考有了更多的了解。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
【全宋词】《翠楼吟》姜夔词作鉴赏
【全宋词】《翠楼吟》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翠楼吟·月冷龙沙》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
词上片写武昌安远楼,写炊庆的盛况和楼观的堂皇壮丽。
下片转入登楼抒怀写登楼感情,抒写“花消英气”的愁情和对盛衰迭变的历史人生的慨叹。
全词由大到小,由远及内,从外面环境写到楼,再写楼中之人。
词切合崔颢《黄鹤楼》诗的意境,全词凄婉悲壮。
【原文】翠楼吟1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2成,与刘去非3诸友落之,度曲见志。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4者,闻小姬5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6昔游,且伤今之离索7也。
月冷龙沙8,尘清虎落9,今年汉?初赐10。
新翻胡部曲11,听毡幕12元戎13歌吹。
层楼高峙14。
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人姝丽15,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16宜有词仙,拥素云17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18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
仗酒祓19清愁,花销英气。
西山外20,晚来还卷,一帘秋霁21。
【注释】翠楼吟:词牌名,姜夔自度“双调”曲。
安远楼:即武昌南楼,在黄鹤楼上。
刘去非: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鹦鹉洲:在今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东汉末,黄祖为江夏(今武昌)太守,祖长子射,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白鹦鹉赋》洲因此得名。
小姬:指年轻女子。
兴怀:引起感触。
离索:离群索居。
龙沙:《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岭,咫尺龙沙。
”后世泛指塞外之地为龙沙。
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竹篱。
《汉书·晁错传》:“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汉?(pú)初赐:汉律,三人以上无故不得聚饮,违者罚金四两。
朝廷有庆祝之事,特许臣民会聚欢饮,称赐?。
《汉书·文帝纪》诏:“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五日。
”后来历代王朝,遇新皇帝登位,帝后诞日,丰收,平定叛乱等事,常有赐?之举。
?,合聚饮食。
此处所指事见题解。
胡部曲:一种以琵琶为主的音乐。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姜夔词作鉴赏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
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起兴,引出抗金英雄辛弃疾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的高大形象。
下片赞扬辛弃疾富有才略,出师必胜,结尾含蕴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有幽隽秀雅之致。
词借古人古事以颂稼轩,通过赞扬稼轩来寄寓自己心系国家兴亡,拥护北伐大业的政治热情。
【原文】永遇乐1;次稼轩北固楼词韵2云鬲迷楼3,苔封很石4,人5向何处?数骑6秋烟,一篙7寒汐8,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9。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10。
前身诸葛11,来游此地,数语便酬12三顾13。
楼外冥冥14,江皋15隐隐16,认得征西17路。
中原18生聚19,神京20耆老21,南望长淮金鼓22。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23?【注释】永遇乐:词牌名,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
仄韵体始自北宋,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上片第三句较下片第三句少二字,上片结句较下片结句多二字,其余句式相同。
平韵体是南宋陈允平创制,句读及平仄与苏轼词相同。
又名《消息》。
次韵: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
与北固亭隔江相望。
楼回环四合,工巧闳丽,自古无有。
楼成之日,隋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
”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
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
罗隐诗:“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
”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
骑(jì):一人一马。
篙:撑船的竹竿。
汐:晚潮。
“使君”三句:是说辛弃疾喜欢田园生活,却苦于国事需要,镇守京口,不得遂愿隐居。
使君:汉代对州郡的刺史的称呼,这里指辛弃疾。
苍厓绿嶂:苍翠碧绿的山峦。
厓:同“崖”。
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
《旧唐书;裴度传》载,开成二年,裴度以本官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皇帝遣使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姜夔词作鉴赏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八归;湘中送胡德华》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送别词,写客中送客。
上片写别时景色,描绘莲花坠红、梧叶纷飞、蟋蟀凄鸣的秋色,渲染凄凉感伤的气氛。
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写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
【原文】八归1;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2乍3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4萤暗,藓阶蛩5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6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7。
长恨相从未款8,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9寒烟淡,棹10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11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12双饮,下了珠帘,玲珑13闲看月。
【注释】八归:词牌名。
姜夔自度曲。
有仄韵、平韵两体。
仄韵词始于姜夔,双调一百十五字。
平韵体有高观国词,一百一十字,有脱文。
二体虽用韵有平仄之异,而声调则同。
暗雨:夜雨。
乍:忽然篠(xiǎo)墙:竹篱院墙。
篠,细竹。
蛩(qióng):蟋蟀。
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
啼鴂(jué):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未款:不能久留。
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文君: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
翠尊:翠玉的酒杯。
玲珑:皎、晶莹。
【白话译文】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
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
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
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
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
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
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
【全宋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词作鉴赏
【全宋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久别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
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
【原文】鹧鸪天⑴·元夕有所梦⑵肥水东流无尽期⑶,当初不合种相思⑷。
梦中未比丹青见⑸,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⑹,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称“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思佳客”。
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
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用“大石调”。
⑵元夕:即元宵节,在旧历正月十五。
⑶肥水:即淝水。
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⑷不合:不应当;不该。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⑸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⑹红莲夜:指元宵灯节。
红莲,指灯节的花灯。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露?红莲,灯市花相射。
”【白话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
据现代词学家夏承焘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曾经两次到过合肥。
【全宋词】《惜红衣》姜夔词作鉴赏
【全宋词】《惜红衣》姜夔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惜红衣·簟枕邀凉》是宋代词人姜夔写的词。
这首咏物词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在湖州时所作。
这是作者的自度曲,词即用词牌《惜红衣》之本意咏荷花。
不过他并不纯然咏物,而是借咏荷花抒发作者客居他乡孤苦寂寞、思念故乡和亲人故旧的情绪。
以故通篇言情多于写景,只在“红衣半狼藉”一句点破词牌“惜红衣”之意,其余大部分篇幅则用来描画一幅夏末江南水乡消暑图,在这幅图画中寄寓自己的望远怀人之思和寂寞无聊之情。
【原文】惜红衣⑴·吴兴⑵荷花枕簟⑶邀凉,琴书换日⑷,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⑸,并刀破甘碧⑹。
墙头唤酒⑺,谁问讯、城南诗客⑻。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⑼消息。
虹梁水陌⑽,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⑾。
维舟试望⑿,故国渺⒀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⒁同赋⒂,三十六陂秋色⒃。
【注释】⑴惜红衣:词牌名,《白石道人歌曲》所载“自度曲”之一⑵吴兴:即浙江湖州。
⑶枕簟(diàn):枕席。
邀凉:乘凉,纳凉。
⑷琴书换日:指借弹琴读书打发白日时光。
⑸细洒:细心清洗。
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
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⑹并刀破甘碧:划开甘甜碧绿的瓜果。
并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⑺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
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⑻城南诗客:借指孤独的诗人。
⑼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⑽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⑾红衣半狼藉:红色的荷花已大半凋零。
⑿维舟:系船。
⒀故国:昔日的京城。
此指北宋的汴京(今河南开封)。
眇(miǎo渺):通“渺”,辽远的样子。
⒁甚时:何时。
⒂同赋:这里作“同赏”。
⒃三十六陂(bēi):泛指湖塘多。
【白话译文】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
姜夔《浣溪沙》鉴赏精选
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全词主要描写了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子的感情心里的变化,从而表现古代女子对感情的痴心和专一,全词读来略带一点感伤的情怀,但是它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确实很细腻。
读来也朗朗上口。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姜夔钗燕笼云晚不忺。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姜夔词作鉴赏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1191〕正月二十四日离别合肥之际。
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本年之后,即成生离死别。
此后,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的情结中,演化为白石一生的肠断史,生出南宋词中之一段奇情异彩白石怀人系列词。
这是白石与合肥女子分别时,所始料不及的。
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
钗燕者,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即挽结云鬟。
忺,快乐、适意。
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掩饰不住愁容惨淡。
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
拟将裙带系郎船。
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
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
痴语最见痴情,故妙。
用女子之物,道女子之情,又妙。
别离滋味又今年。
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离滋味的人,才能在临别之前,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
语意从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化出。
喃喃一语,辛酸何限。
凄凉的情味,与美丽的容妆,自成鲜明比照,无限伤情,尽在其中。
下片从自己一面写对情人的劝慰。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你看那寒夜之杨柳,树欲静而风不止,柳枝参差飞舞,哪得片刻安宁?你看那水上之鸳鸯,固疾风劲吹也不得安眠。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又何止你与我?些儿闲事莫萦牵。
离别不会太久,重逢仍旧有期,你不要萦心牵怀,放心不下啊!大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豪情与潇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词作鉴赏
●湘月姜夔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
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
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
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姜夔词作鉴赏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7月16日,酷暑方消,夜晚月光明亮,作者的好友,当时在长沙任职的长溪人杨声伯邀请他与家人一同泛舟游江。
游玩中,大家畅所欲言,十分开心,尽兴,尽兴之余,作者便萌发了填一词的念头,于是,迷人的湘江月夜景色就被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上片用一问句开头。
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是什么给耽误了呢?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
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从容容向江心驶去。
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
月亮露出笑脸后,四周便万籁俱寂了。
岸边
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
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真是美极静极。
大家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儿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
画桡不点清镜一句,以虚写实,情景相生,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从想象入手。
换头三句应词序中的或弹琴。
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鸿阵即雁行。
筝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这就是理哀弦鸿阵。
作者《解连环》词: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即此。
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无妨活用,令其弹筝了。
下边收回现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今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或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场聚会呵!下边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
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
这秋的信息最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
结尾说自己也象晋代的张翰那样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一样,深深地怀念着旧家乐事。
隐隐约约透露出怀旧情思。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象是一幅长长的画图。
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
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
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
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
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
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
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
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
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
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
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
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
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