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仍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努力转变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读、说、问、议、行”五字为目标,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读。教师要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政治不是语文,需要用感情来读,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学会自学。这个“读”,即自读,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朗读、阅读。在自读前,教师要先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当然,目标中不仅有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和觉悟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现行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认真阅读教材,读出新意,根据教师提供的读书提纲,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了解,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通过自读找出本框题的基本问题;其次是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理出来;再次是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这样通过读,学生就能很好
理解教材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规定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到两个与课文内
容相关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点,改变过去教师提问题、举例子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教材的驾驭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教师应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为他人排疑解难。在此基础上,尤其是要组织学生在自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或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质疑。在此之后,教师就紧扣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既省时又省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也有所发展。
问,教师应该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用“学
生问”代替“老师问”。首先,要提高“问”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质疑,更主要的是设法诱导学生向教师发难,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其次,鼓励学生勇于向真理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观点,允许学生别出“新”裁,标新立异,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放肆”,而老师不去计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让学生质疑提问,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议,教师要把议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议论、讨论和争议,议出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营造师生双边活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创设“议”的情景或设疑导思,引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发言、纠正、小结,做到大家都动起来;或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事例设立正反双方进行观点争辩。在小组的“议”当中,要求各成员要把自读中发现的基本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小组讨论中仍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就要在各小组发言时再议,一起解决问题。
行。教师可以把实践的乐趣送给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知行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通过训练等多种形式,导之以行。比如,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选择社会上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现象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小论文,参观城市建设和农村面貌,调查比较新旧生活的巨变,搜集城乡环保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市场、消费者进行查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生活,学会用辩证的立场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使他们更实在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识。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只有不断进行教法改革,注重学法指导,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会学、乐学,才能实现知识、能力、觉悟、行为四者的统一,才能有效推动课程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