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探溶方案

合集下载

27号进出线中间竖井岩溶处理方案综述

27号进出线中间竖井岩溶处理方案综述

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矿山法施工部分BT项目第二标段30处项目部进出线中间竖井岩溶处理方案CCMC中煤三建(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纸坊停车场出入场线RZK0+5(隧道端头ZK44+148)~RZK1+300为暗挖段,长度1295m,拟采用矿山法施工,RZK1+300~RZK1+460,长160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

据纸坊停车场出入场线段详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AK0+300以后主要穿越青龙山区。

RAK0+50~RAK0+300段地表建筑物,主要以1~3层低层、4~7层多层建筑为主,基础类型主要为条形基础、人工挖孔桩;高层建筑主要为新开发的楼盘中建龙城14层,以及江夏实验中学,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钻孔桩基础。

2.2.1地形气象江夏区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

地形特征是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

北部为丘陵地形,呈东西向带状,横亘于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间,东部和西部为滨湖滨江平原,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m左右的冈丘。

东、北、西南三面临湖。

纸坊停车场出入场线中部为剥蚀丘陵(青龙山),北侧垄岗状平原,东侧为丘陵坳谷。

地面高程40.5~105.6m。

隧道标高+15~+20m。

多年平均降雨量1204.5mm,最大年降雨量2107.1mm,最大月降雨量820.1mm (1987.6),最大日降雨量317.4mm(1959.6.9),最小年降雨量575.9mm,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

1、地层及围岩类型暗埋段最大埋深约76m,最小埋深约9m。

隧道上覆盖层5.7~50m,以第四系人工填土及黏性土为主,局部夹角砾、碎石。

基岩(1)第四系全新统地层①素填土(1-1):褐灰~黄褐色,潮湿~饱和,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碎石、植物根茎。

主要呈硬塑状,层厚0.8~4.5m。

②杂填土(1-2):褐黄、褐灰等杂色,潮湿~饱和,疏密不均,由黏性土与砖块、块碎石、混凝土等建筑垃圾混合而成。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

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高铁的建设离不开对地质条件的详细勘探,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高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就高铁工程地质勘探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高铁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勘探的必要性1.1 地质勘探的意义地质勘探是高铁工程建设前的必要程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为施工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土特性、地下水情况等相关地质信息,为高铁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参考。

1.2 地质勘探的范围高铁工程地质勘探的范围通常包括线路勘探、桥梁隧道勘探和站场勘探等。

其中,线路勘探主要针对高铁线路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线路的走向、坡度和平面布置等设计参数;桥梁隧道勘探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桥梁和隧道的周围地质情况,保证其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站场勘探则是为了确定车站的选址和建设条件等相关地质信息。

1.3 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对于高铁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地质勘探可以为高铁工程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地质勘探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资料,为后续的工程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地质勘探是高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地质勘探方案2.1 勘探目标和任务高铁工程地质勘探的总体目标是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来说,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包括:(1)获得地质构造和地层信息,了解地下岩土体的层位、产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相关特征;(2)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情况;(3)开展地震地质勘探,了解地震活动性、构造活动性等相关情况;(4)研究工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条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沪昆高铁TJ2标六分部路基工程岩溶处理试验段方案可编辑doc文档

沪昆高铁TJ2标六分部路基工程岩溶处理试验段方案可编辑doc文档

沪昆高铁TJ2标六分部(D1K1068+356.18~D1K1068+480)路基工程岩溶处理试验段方案一、编制依据《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路基岩溶分期整治设计图》(咨询图)施工现场调查情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二、适用范围适用于D1K1068+356.18~D1K1068+480试验段岩溶处理。

三、工程概括1、概述本段范围地处溶蚀槽谷地段,地面高程2050~2070m。

路基主要以路堤通过,地表上覆盖层为第四系冲洪积(Q4dl+al)黏性土、软土、邱坡分部有坡残积(Q4dl+el)黏性土,覆盖为厚0~5m,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下统西山村组(D1x)地层、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l)、寒武系沧浪铺组(∈1c)泥灰岩,全风化层厚5~20m。

地下水埋深4~13m,岩溶水较发育。

岩溶形态主要为溶蚀破碎带、溶隙、填充溶洞及空溶洞,岩溶强烈发育。

经综合分析评价,设计范围属易塌陷区,需进行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处理。

按照实验段选用要求,实验段应选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地段。

段落长度不易小于100m,本段选取D1K1068+356.18~D1K1068+480作为试验段。

2、主要设计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设计坡度:2‰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运输调度方式:综合调度集中轨道结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3、试验段的设置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纸到位情况及征地拆迁、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D1K1068+356.18~D1K1068+480段便道修筑难度小,可快速形成,拆迁量较小,场地开阔,具备先行施工条件,故将试验段定在D1K1068+356.18~D1K1068+480,长123.82m。

轨道交通工程岩溶处理方案

轨道交通工程岩溶处理方案

轨道交通工程岩溶处理方案一般来说,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和地下河流对于地下的建筑和交通工程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地下水和地下河流相当活跃,存在较大的流动力度和侵蚀力度。

这可能会导致地下构筑物稳定性下降,进而可能会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针对岩溶地区轨道交通工程的岩溶处理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和改善:1. 地质勘察和评估:在轨道交通工程开始前,需要对岩溶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勘察和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地下河流、溶洞、岩溶盆地等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观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地质地貌的情况,进而制定合理的岩溶处理方案。

2. 岩溶处理工程建设:在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岩溶地貌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岩溶处理工程措施。

比如,在地下桥梁、隧道等地下构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加固桩等措施,以保证地下构筑物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地下水和地下河流的治理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比如挖掘排水渠道、设置截水堤坝等。

3. 岩溶环境保护:在进行岩溶处理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比如,在处理地下水和地下河流时,需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定期检测和监控: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期对已施工的岩溶处理工程进行检测和监控。

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河流流速等指标进行持续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证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针对岩溶地区的轨道交通工程,需要充分了解地质地貌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岩溶处理工程措施,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保证对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5T16:11:44.2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任小军[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隧道岩溶处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岩溶作为存在上万年的地下幽闭空间,其成因、形态、环境难以勘察全面,因此针对各种类型隧道岩溶问题的治理措施,在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本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促进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隧道岩溶处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岩溶作为存在上万年的地下幽闭空间,其成因、形态、环境难以勘察全面,因此针对各种类型隧道岩溶问题的治理措施,在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本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促进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以西南地区隧道施工为例,部分地区地表岩溶形态发育以及部分段落岩溶发育异常,施工过程中遇到溶洞的可能性极大,如若探测不明或处理不到位将会对隧道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在铁路隧道的溶洞处理中,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妥善制定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案,选择最优的处理技术,从而在确保铁路隧道施工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施工的进度,降低施工所需成本,为推动道路交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铁路隧道溶洞施工原则(1)安全原则。

不仅要考虑施工安全,还必须考虑未来的行车安全以及环境安全。

行车安全不需多说,环境安全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仅仅为了施工便利,不经调查和研究即对溶洞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影响整个地下水系,破坏当地的环境平衡。

(2)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

在隧道施工之前,要深入了解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其地质结构,掌握溶洞分布范围和类型,岩层的完整稳定程度、填充物、气体和地下水情况,通过这些确定施工方法。

铁路隧道岩溶处理技术浅探

铁路隧道岩溶处理技术浅探

碎, 易坍 ; 有时遇到大水囊或暗河 , 岩溶水或泥沙水大量涌入隧道 , 形成突水 突泥, 造 成重 大 伤亡 事 故 ; 有 时遇 到 填满 饱含 水 分 的充 填 物 的溶 槽 , 掘进 至 边 缘时, 含水充填物不断涌人隧道 , 难以遏止 , 以至地表下沉 ; 有 的溶洞 、 暗河迂 回交错 , 分支 错 综复 杂 , 范 围宽广 , 处理 十 分 困难 , 甚 至 被迫 改线 等 。
D K 3 1 6 + 3 3 8 掌子面左 上方拱顶溶洞坍塌 ,溶腔涌水 ,形成锥形空腔 ; D K 3 1 6 + 3 4 8 . 2 位置的洞顶原地表塌陷 , 形成锥型坑洞 , 塌陷区位于山谷冲沟 ,
危及 隧 道安 全 。
D K 3 1 6 + 3 5 0~D K 3 1 6 + 3 6 2 段为断层, 并伴有溶洞 、 孤石 、 崩塌体和涌水现 象 ,顺路 线 前方 发 育 。造成 D K 3 1 6 + 3 5 7 掌 子面 左 上方 拱顶 溶 洞 坍塌 , D K 3 1 6 + 3 5 9 掌子面正上方拱顶溶洞坍塌 , 洞顶原地表塌陷 , 因溶腔内孤石脱 落 ,导致 该 段 拱腰 至 拱 脚初 支 出 现 开裂 , D K 3 1 6 + 3 6 1 掌 子 面右 侧拱 顶 和左 侧 拱脚溶洞, 左侧拱脚洞内有气流 , 围岩极为破碎、 松散 , 岩体 自稳能力差。
2 、 工 程概 况
六 沾铁 路 复线 孔 家隧 道 区域 内为 低 中 山溶蚀 地 貌 , 处 于岩 溶 发育 的 季节 变 动带 及 水 平径 流 带 , 洞 身 岩 体节 理 层状 紊 乱 , 节 理裂 隙 发 育 , 岩溶 中等 ~ 强 列发 育 。 D K 3 1 6 + 1 2 8 掌 子 面前 方 围岩 溶 蚀 发育 , 发 育有 较 大 溶洞 、 钙化、 石 钟 乳 和 钟乳 石 , 溶洞 顺路 线 前方 及 右下 方 分布 , 形 成 长 条状 溶洞 。

综合物探方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9-12T02:24:01.703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2期1月作者:王力[导读] 目前在对于岩溶区地质勘察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地质钻探王力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工程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100摘要:目前在对于岩溶区地质勘察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地质钻探。

但是地质钻探布置孔位有限,钻孔不能实现区域全覆盖,同时钻探只能够探查出单一孔下竖直方向的岩溶发育情况,无法查明钻孔周边横向发育溶洞,而且钻孔成本也相对较高。

因此要选择其他方法技术来进行综合勘探分析。

关键词:综合物探方法;铁路路基;岩溶勘察;应用一、综合物探勘探方法该地区地下岩溶发育有溶洞、沟槽、溶蚀缝等,该区域地下水发育,路基断面地下水位很高,岩溶发育通常是水或泥混合后充填,因此地下岩溶与周围介质的地球物理特征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低电阻率、高弹性波衰减、高电磁波衰减等,可选勘探方法包括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成像法、地质雷达法、井间弹性波CT、井间电磁波CT等。

根据工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和物探特征,最后采用地表物探与钻孔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对岩溶进行了详细的勘查。

高密度电法的特点是一次探测的剖面可以很长,采集数据量大,数据结果能真实反映地电剖面,更准确地圈定电异常区。

但该方法的分辨率不高,对小岩溶的反射不明显。

钻孔电视成像技术可以直接描述井壁附近岩溶发育情况。

井间电磁波CT技术能较好地反映井间岩溶发育情况。

因此,最终确定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大规模地面探测,使用钻孔电视技术和跨孔电磁波 CT 方法进行孔内和孔间探测。

1.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直流电阻率法,以不同岩土体中存在的电性差为工作条件。

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通过同时铺设多个电极,通过电极向周围介质人工施加电场,然后系统地测量不同位置的人工电场,计算地下介质视电阻率,并进一步推断出地下异常情况。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利用仪器实现快速、自动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并给出各种地电剖面分布的图形结果。

高速铁路探灌结合方法处理岩溶路基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探灌结合方法处理岩溶路基施工技术

注浆段 深度 和地下水位而定 , 并针对注浆 过程 中出现 的情况 随时
调 整压 力 。
2 2 材料及 配合 比 .
注 浆水 泥采 用 P 0 2 5水 泥 , .4 . 水玻 璃 3 e ~4 e, 8 B 3 B 模数 2 4— . 。水 泥浆 液水 灰比为 0 8 1 : 。根据溶洞发育程度 、 . 30 . : ~1 1 洞 内充填情况及吃浆量 , 采用 水泥浆单液或 水泥浆和水 玻璃混合
高 速铁 路 探灌 结 合 方 法 处 理 岩 溶路 基 施 工 技 术
王 博 木
摘 要: 针对贵 阳至广州铁路 9标岩溶路基状 况, 通过钻孔布置 、 比设计 、 工工 艺等 方案 的确立 , 时的验证 了注浆 配 施 及 参数 的确定, 并提 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 对类似工程有积极的指导意 义。

10- 4
第3 7卷 第 1 1期 20 1 1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 ANXI ARCHI H TECTURE
V0. 7 No 1 13 . 1 Apr 201 . 1
文章 编 号 :0 9 6 2 【0 1 1 — 10 0 10 — 8 5 2 1 ) 104 -2
地下水多为基岩裂隙水 , 较发 育。 基地段的地层 、 岩溶 特 征并 进行 综合 分析 , 出可供实 施 的岩溶 提
2 处 理方 案
2 1 钻 孔 布 置 .
岩溶路基地基加 固从 D 5 9+ 6 .8~D 5 0+ 0 .5段路 K 8 363 K 9 537 基开始 , 设计岩溶路基 长度为 117 3 l设计 注浆孔 15 0个 。 3 .7I, l 0 施工采用探灌结合方 法 , 即先进 行先 导孔钻 探 , 根据先 导孔 资料 进行地质 分析 , 确定注浆 深度 和每孔注浆 量 , 按 3 51 再 . 1间距补 1

沪昆铁路路基岩溶一期整治施工方案

沪昆铁路路基岩溶一期整治施工方案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TJ-2标段D1K1068+356.18~D1K1068+690路基岩溶分期(一期)整治施工方案编制_审核批准_中铁二十局集团沪昆铁路客专云南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4月18日目录10.文明施工、环水保要求 11D1K1068+356.18~D1K1068+690路基岩溶分期(一期)整治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范围1.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TJ-2标区间路基设计图及区间路基纵断面设计图。

2)D1K1068+356.18~D1K1068+690段路基岩溶分期整治设计图(一期工程设计)3)路基岩溶整治施工图技术交底、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实施细则(试行)。

4)现场施工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5)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指南及相关规范。

1.2.编制范围D1K1068+356.18~D1K1068+690段岩溶路基,长度333.82m。

1.3.编制原则1)加强组织管理。

确保安全、质量、工期。

2)施工过程中,及时优化资源配置。

3)整体推进,均衡生产,质量第一的原则。

4)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2.工程概况本段地处溶蚀槽谷地段,地面高程2050~2070m。

路基主要以路堤通过,路基中心最大填高为13m.地表上覆盖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粘性土、软土,丘坡分布有坡残积粘性土,覆土厚为0~5m。

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下统西山村组地层、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寒武系沧浪铺组泥灰岩,全风化层厚5~20m。

地下水埋深4~13m,岩溶水较发育。

岩溶形态主要为溶蚀破碎带、溶隙、充填溶洞及空溶洞,岩溶强烈发育。

经综合分析评价,设计范围属易塌陷区,需进行岩溶地面塌陷处理。

3.路基整治原则3.1.整治对象1)对溶蚀平原(或谷地)覆盖层厚度小于30m或岩溶化高原(或坡地)覆盖层厚度小于20m的易、极易塌陷区,整治对象为:危及路基稳定的溶洞与覆盖层土洞;具备诱发地面塌陷的溶蚀破碎带(连通性较好且垂直发育);土石分界面附近的开口岩溶形态。

汪曹区间地质补勘、孔洞或水囊探测方案

汪曹区间地质补勘、孔洞或水囊探测方案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汪曹区间地质补勘、孔洞或水囊探测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简介 (1)2.1 工程概况 (1)2.2 工程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 (1)3 地质补勘方案 (4)3.1钻孔布置及工作内容 (4)3.2补勘方法 (4)3.3钻探要求及封堵 (4)4孔洞或水囊探测方案 (5)4.1 探测范围及测线布置 (5)4.2 探测阶段 (5)4.3探测原理 (6)4.4探测成果 (6)4.5孔洞或水囊处理 (7)5安全保证措施 (7)6质量保证措施 (8)1编制依据1、沈阳地铁九号线土建施工第七合段招、投标文件;2、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沈阳地铁九号线汪河路站~曹仲站区间正线结构与防水施工图》;3、《沈阳地铁九号线汪河路站~曹仲站区间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现场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1)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3)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J340-2004)(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沈阳地铁制度汇编《沈阳地铁工程地质雷达探测管理办法》2工程简介2.1 工程概况汪河路站~曹仲站区间自浑河北岸汪河路站起,向南下穿大堤路、浑河以及浑河南岸规划地块至浑南西路后东转,沿浑南西路道路下方走行至曹仲站,结合线路及地质条件,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选用泥水平衡盾构。

汪河路站始发,曹仲站接收。

本工程起点里程DK12+145.180,终点里程DK14+386.056,在左14+094.232设置短链5.768米,右线长2240.876米,左线长2235.108米。

纵断采用V字坡,顶板覆土9.3~24.1m,区间分别在右DK12+740.00、右DK13+320.00、右DK13+609.00、右DK14+105.0设4个联络通道。

城际铁路隧道大型溶洞特征及处理技术

城际铁路隧道大型溶洞特征及处理技术

收稿日期:2020042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2206)㊂作者简介:周关学(1966 ),男,1988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学士,高级程师㊂文章编号:16727479(2021)02003707城际铁路隧道大型溶洞特征及处理技术周关学㊀曾㊀诚㊀付开隆(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㊀610031)㊀㊀摘㊀要: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茨冲一号隧道DK95+730~DK96+017段施工开挖揭示出大型溶洞群,采用溶洞形态测量㊁隧底岩溶物探探测㊁桩基地质钻探及补充调绘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隧道洞身及隧底大型溶洞的形态特征,以及该区域水文地质情况㊂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隧道洞身采用混凝土护拱㊁护墙及C20混凝土加固;拱部采用 锚网喷+型钢钢架 防护;隧底采用桩筏㊁ 横向托梁+筏板 跨越和采用C25混凝土换填或回填,并加强隧道周边引排水措施,以确保岩溶水畅通㊂关键词:高铁隧道;大型溶洞;处理技术;溶洞特征;综合勘察中图分类号:U459.1;U452.1+1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10.19630/ki.tdkc.2020042600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LargeKarst Cave of Intercity RailwayZhou Guanxue㊀Zeng Cheng㊀Fu Kailong(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K95+730~DK96+017section of the Cichong No.1tunnel of the Anshun -Liupanshui Intercity Railway revealed a large group of prehensive survey methods such ascave morphology measurement,tunnel bottom kars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pile foundation geological drillingand supplementary mapping were used to find ou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body and thelarge karst cave at the bottom of the tunnel,as well as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area.The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for the tunnel body,adopt concrete arch protection,retaining wall and C20concrete backfill for compaction;for arches,adopt anchor net spray +steel frame protection;forthe tunnel bottom,adopt pile raft,transverse joist +raft slab span and C25Concrete replacement or backfill,and strengthen the drainage measures around the tunnel to ensure the smooth flow of karst water.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large karst cave;treatment technology;karst cave characteristics;comprehensive survey㊀㊀安顺至六盘水铁路(简称 安六铁路 )是贵州省第一条城际铁路,也是六盘水市至贵阳市的快速铁路通道,运营线路长度为124.65km,设计速度为250km /h [1]㊂安六铁路穿越云贵高原,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山脊线行走[2],线路以25ɢ上坡由六枝溶蚀平原爬行到水城高原盆地,工程以短隧㊁浅埋隧道为主,浅表竖向岩溶发育,隧道施工开挖中易出现竖向发育的空溶洞㊂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工程地质测绘和岩溶水垂直分带是指导岩溶区选线设计的重要依据[3],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应开展隧道涌水㊁突泥及大型溶洞等灾害的分析评估[4]㊂贵阳枢纽胡家坡隧道隧底溶洞采用混凝土回填处理[5];宜万铁路下村坝隧道隧底大型半充填溶洞采用桩基结构跨越溶洞[6];宜万铁路龙麟宫1号大型溶洞采用 路基强夯+注浆加固 处理[7];沪昆客专朱砂堡二号以及安六铁路对门寨隧道采用 弃渣+C20混凝土 分层间隔回填处理隧底大型空溶腔[8-9]㊂以下基于前人的研究,对安六铁路茨冲一号隧道大型溶洞形态勘察及处理技术进行研究㊂1㊀溶洞所处的岩溶地质环境1.1㊀地层岩性与地貌特征安六铁路位于云贵乌蒙山区,为侵蚀构造低中山地貌㊂测区地面高程1560~2084m,相对高差524 m,地形绵延起伏,山梁与深谷相间分布,基岩多裸露㊂隧址区主要穿过石炭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马平群和中统黄龙群石灰岩地层㊂隧道进口DK95+730~ DK96+017段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群浅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生物灰岩及鲕状灰岩㊂茨冲一号隧道进口里程为DK95+175,出口里程为DK96+645,全长1470m,为双线隧道㊂进口DK95+730~DK96+017段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群浅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DK95+730开始出现溶洞,DK96+ 017溶洞群结束㊂揭示主要溶洞发育段有:DK95+ 730~DK95+785㊁DK95+794~DK95+805㊁DK95+945~ DK96+017,各溶洞内均发育多个支洞,溶洞内几乎无充填物,溶洞空间较大,隧道洞身及隧底多位于大型溶洞内㊂1.2㊀地质构造隧区处于黔西山字形构造体系前弧西翼的主干构造白泥滥坝向斜内,位于南丹 紫云 六盘水大断裂北侧,是扬子板块南缘内陆较大的断裂,控制着周围地区盆地沉积和构造样式,为逆冲和走滑断裂㊂受区域断裂构造影响,该段地层倒转,为老地层石炭系中统黄龙群倾覆于新地层石炭系上统马平群之上㊂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为N10~20ʎW/50~65ʎNE,两组张性节理为E-W/65~85ʎS和S-N/50~70ʎW㊂在一定岩溶化作用下,形成岩溶裂隙及岩溶管道,控制测区的地下水流向[10-11]㊂1.3㊀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隧区位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之南侧约3km,南侧为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以牂牁江为最低点㊂倒转背斜轴部纵向张裂隙极为发育,为地表水入渗溶蚀提供了良好通道,南翼地下水自北向南径流,在南丹 紫云 六盘水大断裂形成陡崖及深切沟谷底部,由三叠系下统碎屑岩岩组与相邻灰岩地层的接触地带出现地下暗河的露头㊁岩溶大泉及暗河口㊂(2)岩溶水的补给㊁径流㊁排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㊁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岩溶水较丰富㊂隧区岩溶水主要发育于石炭系中统黄龙群浅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的灰岩中,地表岩溶形态发育,以槽谷㊁洼地㊁漏斗㊁落水洞㊁竖井为主,雨季时地表水向槽谷㊁洼地汇集,由落水洞㊁竖井下渗到地下,通过竖向的岩溶管道及溶蚀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暗河[12]㊂该隧线路右侧DK95+400~DK96+200段地表冲沟㊁洼地及塌陷坑发育,洼地长约200m,宽约50m,洼地内塌陷坑较多,陷坑直径3~5m,可见深度4~8m㊂该段地表植被发育,大气降雨及地表水汇入洼地㊁落水洞及塌陷坑后,沿节理和岩层面渗入地下,呈现地下暗河或岩溶管道水[13],在DK95+430和DK96+165处隧底以下30~50m穿越线路,暗河在线路左侧1200m 的猴儿关峡谷的陡崖脚以岩溶大泉出露,流量约39.6L/s,泉点与铁路高差约300m,计算水力坡度i= 250ɢ,隧道位于地下水垂直入渗带内㊂茨冲一号隧道水文地质情况见图1㊂2㊀加深岩溶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加深岩溶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有:溶洞形态测量㊁隧底岩溶物探探测㊁结合物探异常和溶洞处理工程进行地质钻探,以及补充洞内和地表岩溶地质测绘等[14]㊂2.1㊀溶洞形态测量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首先进行溶洞形态测量,测量成果有:溶洞顶部㊁中部㊁底部平面,隧道左边墙㊁左中线㊁右中线及右边墙纵断面,以及溶洞主轴方向纵断面,还包括隧道每5m间距的溶洞横断面等㊂2.2㊀隧底岩溶物探探测采用地震映像法及地质雷达法对隧底隐伏岩溶进行物探探测,沿线路方向分别在隧道左轨道中心㊁中心水沟左侧(右侧)0.5m和右轨道中心位置布置3条物探测线,必要时补充横断面物探测线㊂2.3㊀隧底岩溶地质钻探对隧底岩溶物探探测异常点,结合隧底可见溶洞形态进行第一次地质钻探,钻孔采用20m间距布置,掌握隧底溶洞形态特征后,隧道专业结合溶洞形态确定处理方案,地质专业根据桩位及基础类型进行第二次地质钻探,钻孔布置于桩基位置,查明隧底溶洞处理图1㊀测区茨冲一号隧道水文地质情况㊀工程的桩基埋置深度,溶洞处理中需要加强地质验基㊁验槽,以确保桩基嵌岩深度及承载力满足要求㊂2.4㊀补充岩溶地质调绘调绘地表岩溶形态和地表水补给㊁径流和排泄情况;调绘隧道内地层岩性㊁地质构造和层理㊁节理产状;观测洞内地下水位及水量变化情况,测量溶腔壁历史水位线,对溶洞稳定性及地下水风险进行评价㊂3㊀溶洞的基本特征3.1㊀DK95+730~+785段(1)溶洞调绘及形态测量DK95+730~DK95+785段地层岩性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弱风化,测得岩层产状为N20ʎW /60ʎNE㊂DK95+730下台阶隧底施工中左侧边墙底向外㊁向上㊁向前发育的溶洞口,与DK95+760掌子面右侧拱脚和拱顶溶洞㊁DK95+769掌子面右侧拱顶溶洞㊁DK95+772右侧拱腰溶洞㊁DK95+778右侧边墙脚溶洞㊁DK95+780右侧边墙溶洞㊁DK95+782右侧边墙溶洞㊁DK95+785左侧拱顶溶洞为同一个溶洞群,无充填物,洞壁稳定,洞顶㊁洞底多见钟乳石发育,仅DK95+785掌子面左边墙处有小股状水流出,出水量约10m 3/d㊂DK95+780右侧边墙溶洞形态见图2㊂(2)隧底岩溶物探探测及地质钻探图2㊀DK95+780溶洞形态㊀地质补勘发现,该溶洞洞顶高程1842.71m,溶洞底部最低高程1808.12m,溶洞高5~34m,为空溶洞,该溶洞在隧底发育深5~20m㊂(3)溶洞形态基本特征DK95+730~DK95+785隧底下为大溶洞,隧底以下溶洞发育深5~20m,隧底溶洞贯穿整个横断面,其中,DK95+730~DK95+750段溶洞延伸出左侧边墙,沿边墙溶洞垂直高度约6m,边墙轮廓线外水平延长深度2~5m;DK95+750~DK95+785段溶洞延伸出右侧边墙及右拱顶,沿边墙溶洞垂直高度约为6~15m,拱顶以上溶洞高2~5m,边墙轮廓线外水平延长深度为0~4m㊂3.2㊀DK95+794~DK95+905溶洞的基本特征(1)溶洞调绘和形态测量地层岩性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弱风化,岩层产状N20ʎW /60ʎNE㊂图3㊀DK95+805溶洞形态㊀①DK95+805左侧拱脚揭示的溶洞大厅向左㊁向前发育,溶洞底部斜向右下方(向隧底)发育,向大里程方向长约15m,垂直边墙向左宽约15m,高3~13m,向左侧约15m(大厅边缘)垂直向下发育一个支洞,直径约5m,向上可见高度10m,向下目测深度大于20m,洞顶石钟乳发育,有滴水现象,人无法进入㊂在左侧拱脚向下约6m 向大里程方向发育长约13m㊁宽约3m㊁深约1.5m 的岩溶过水通道,洞顶发育大量石钟乳,目前无地下水㊂DK95+805左侧溶洞形态见图3㊂②DK95+836右侧拱腰至拱脚揭示近圆形的溶洞口,直径约5m,向线路前进方向及右侧各发育一个支洞,向线路前进方向的溶洞后方可见一个溶洞大厅,沿线路方向长约15m,高13~30m,垂直线路方向宽约20m,该溶洞端部向上㊁向下发育一个竖向溶洞,该竖向溶洞直径约8m,溶洞底部斜向下发育,较隧底深约16m,洞顶比隧底高约18m;在右侧边墙外约2m 发育的溶洞直径约7m,洞顶发育钟乳石,有滴水现象,溶洞底部沉积有薄层淤泥,厚约50cm,溶洞壁稳定,未见地下水㊂③DK95+852~DK95+858段拱顶向前㊁向上发育一空溶洞,沿线路方向长约6m,环向宽约8m,拱顶轮廓线以外高约7m,无充填物,洞壁稳定,有滴水现象㊂④DK95+865掌子面发育一个竖向空溶洞,沿线路方向长约15m,环向宽约7m(从左侧拱脚内侧约2m 处至隧道中线位置),拱顶轮廓线以上可见高度约15m,顶部形态多样,可见多个小支洞,有滴水现象㊂⑤DK95+885线路左侧拱腰揭示一个溶洞,沿线路方向长约4m,环向宽度约6m,拱顶轮廓线以上可见高约7m,洞壁稳定,有滴水现象㊂该段溶洞旱季无地下水,雨季时出水量约100m 3/h㊂(2)隧底岩溶物探探测及地质钻探地质补勘揭示,该溶洞顶面高程为1851.83m,溶洞底部最低高程为1784.80m,溶洞一般高5~30m,个别段落溶洞高67m,为空溶洞,该溶洞在隧底发育深度为5~45m㊂(3)溶洞形态基本特征DK95+794~+814段隧道中心至左侧边墙隧底为溶洞,隧底以下溶洞发育深度15m,溶洞顺岩层面发育延伸出左侧边墙外18m;DK95+814~+860段隧底全为溶洞,隧底以下溶洞发育深度3~8m,溶洞向两侧边墙发育,并延伸出边墙外,边墙位置可见溶洞高度3~10m;DK95+860~+880段发育竖向 V 形溶洞,并贯穿拱顶至隧底,拱顶以上溶洞发育高度约18m,隧底以下发育深度约45m,溶洞横断面宽度约7m;DK95+880~+905段隧底以下全为溶洞,溶洞顺层理由左侧边墙向右侧边墙脚发育,并延伸出右边墙外,延伸出右边墙外长度约50m,隧底下溶洞发育深度约9m㊂3.3㊀DK95+945~DK96+017段(1)溶洞调绘和形态测量进口上台阶施工至掌子面DK95+968时,掌子面中部揭示一溶洞口,洞口宽约7m,高约4m,溶洞口向大里程发育溶洞大厅,大厅沿线路方向可见长度约37m,横断面方向宽约26m,隧底以下可见深度约18m,洞壁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厚层状块状灰岩,弱风化,测得岩层产状为N20ʎW /60ʎNE,洞壁较稳定,洞顶稳定性差,有少量钟乳石,未见地下水及流水声㊂DK95+987溶洞形态见图4㊂图4㊀DK95+987溶洞形态㊀该段溶洞拱顶以上发育高度2~6m,溶洞顶面较平整㊁延伸较远㊁跨度较大,溶洞洞顶稳定性差,施工开挖中易发生坍塌,其中,DK95+968~DK96+005溶洞顶部发生岩体坍塌,塌腔沿纵向长约37m,环向宽约17m,塌落厚度约1.5m㊂溶洞顶坍塌情况见图5㊂图5㊀DK95+987~DK96+001溶洞顶部坍塌(2)隧底岩溶物探探测及地质钻探地质补勘揭示,该溶洞顶面高程为1846.26m,溶洞底最低高程为1813.30m,溶洞高5~33m,隧底以下溶洞发育深2~18m,为空溶洞,洞底见有少量块石及软塑状黏土㊂(3)溶洞形态基本特征DK95+945~DK96+017段隧道穿越大型溶洞,隧底以下溶洞发育深度2~18m,溶洞向两侧发育,并延伸出左侧㊁右侧边墙轮廓线外水平深度2~15m,隧道拱顶以上溶洞高度2~6m㊂1号~3号溶洞分布以及与隧道的位置关系见图6㊂图6㊀溶洞分布以及与隧道的位置关系㊀4㊀溶洞处理措施设计结合洞身溶洞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溶洞综合整治措施方案[15]:隧道洞身采用混凝土护拱㊁护墙及C20混凝土回填,易坍塌拱部加强防护;隧底采用桩筏结构㊁ 横向托梁+筏板 跨越和C25混凝土换填或回填等处理,并加强隧道引排水,确保地下暗河及岩溶管道过水畅通的溶洞处理措施,各段处溶洞处理措施设计如下㊂4.1㊀隧道洞身岩溶处理(1)DK95+730~DK95+785段洞身溶洞处理该段洞身外侧的空溶腔发育深度范围均较小,边墙及拱部轮廓线外侧溶洞深度一般都小于5m,故该段洞身外侧小溶腔采用C20混凝土回填㊂(2)DK95+794~DK95+905段洞身溶洞处理①对DK95+794~DK95+806段等5处隧道洞身外侧小溶腔,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密实㊂②对DK95+806~DK95+814段等5处隧道洞身外侧大溶腔,采用设2~3m 厚C20混凝土护墙,为了确保该溶腔壁稳定,对该溶腔壁采用锚网喷防护加固处理,岩溶整治典型断面见图7㊂(3)DK95+945~DK96+017段洞身溶洞处理①该溶洞小里程端拱部及边墙发育的小溶腔以及初期支护背后与溶洞壁间空洞范围采用C20混凝土回填㊂②该溶洞大里程端两侧边墙发育的较大空溶腔采用施作厚度不小于3m 的C20混凝土护墙或采用C20混凝土回填[16]㊂图7㊀DK95+806~+814段岩溶整治典型断面(单位:cm)③该溶洞中部DK95+987~DK96+005段溶洞空腔较大,且溶洞顶易发生大面积坍塌剥落,采用I25a 型钢钢架于初支外设置套拱㊁钢架间距1m,型钢套拱拱部尽量与岩面密贴,钢架拱部与岩面间采用喷射C25混凝土回填密实;套拱施做完成后对拱部120ʎ范围施做锚网喷防护,锚杆采用ϕ25mm砂浆锚杆,锚杆间距1mˑ1m,长4~8m;每榀I25a型钢钢架拱脚各设2根12m长ϕ32mm中空注浆锚杆;初支与套拱间空洞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密实㊂该段溶洞整治典型断面见图8㊂图8㊀DK95+987~DK96+005段岩溶整治典型断面(高程单位:m;其余:cm)㊀4.2㊀隧底岩溶处理(1)隧底岩溶发育较深的段落采用桩筏结构DK95+725~DK95+776等5段隧底以下岩溶发育深度较大的段落采用桩筏结构处理,桩基桩径1.50 m,桩横向间距4.5~5.0m㊁纵向间距3.5m,共设136根桩基,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的不等长嵌岩桩,桩长4~25m,桩底嵌入基岩深度不小于2m㊂边墙外护墙底位于溶洞内的段落,采用ϕ76mm钢花管注浆㊂(2)隧底岩溶发育较浅的段落采用C25混凝土换填或回填DK95+776~DK95+786等3段隧底以下岩溶发育深度较浅的段落采用C25混凝土换填或回填处理,换填深度要求进入基岩不小于0.5m㊂(3)隧底岩溶发育呈深 V 形段落采用 横向托梁+筏板 跨越DK95+866~+883段竖向溶洞发育呈 V 形,隧底以下发育深度达45m,横断面宽度约7m,采用 横向托梁+1.5m厚筏板 跨越通过,垂直于线路方向设4处托梁,托梁截面尺寸1.2m(宽)ˑ3m(高),托梁长13~16m,该段溶洞整治典型断面见图9㊂图9㊀DK95+866~+883段岩溶整治典型断面(高程单位:m;其余:cm)4.3㊀引排水措施(1)为加强溶洞段地下水引排,采用ϕ50mm环向盲管加密设置,并且中心水沟与侧沟连接处设ϕ100mm PVC横向导水管,纵向间距加密至5m㊂(2)中心水沟设置ϕ110mm竖向泄压管(HDPE 波纹管),纵向间距3~3.5m,泄压管下端应伸入隧底溶腔中不小于50cm,泄压管上端管口距离中心水沟沟底60cm㊂(3)仰拱初支与仰拱间设置隧底环向ϕ50mm盲管(外裹无纺布),盲管直接引入侧沟,纵向间距3m㊂(4)两边墙脚于纵(环)向盲管出水口之间,按纵向间距不大于1m设置1道泄水孔,泄水孔直径不小于110mm㊂5㊀结语(1)隧道施工揭示溶洞后,可采用溶洞形态测量㊁隧底岩溶物探探测㊁结合物探异常和溶洞处理工程的地质钻探,以及补充岩溶地质测绘等加深地质工作,准确勘察溶洞形态特征,为溶洞整治设计提供地质依据㊂(2)隧道洞身揭示的溶洞可采用混凝土护拱㊁护墙及混凝土回填等措施,易坍塌拱部应加强防护;隧底岩溶采用桩筏结构㊁ 横向托梁+筏板 跨越和混凝土回填等处理,并加强隧道引排水措施㊂(3)岩溶隧道勘察设计期间,应加强地表岩溶地质调绘,复杂岩溶隧道应加强地表岩溶物探探测及深孔验证钻探工作,避免线位沿大型溶洞行走,以减少岩溶隧道施工风险㊂参考文献[1]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六线岩溶水文地质专题报告[R].成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㊀周关学,付开隆,李峰.安六铁路六枝至茨冲段隧道岩溶地质选线[J].高速铁路技术,2019,10(4):85-90.[3]㊀王磊,舒东利.铁路隧道排水方法与工程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2020,64(6):126-132.[4]㊀宋章,王科,蒋良文,等.岩溶区铁路勘察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高速铁路技术,2018,9(5):38-43.[5]㊀谭力.浅谈贵州喀斯特溶岩区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2(5):8-11.[6]㊀赵玉龙.宜万铁路下村坝隧道大型半充填溶洞处理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4,58(6):111-115.[7]㊀马涛.宜万铁路龙麟宫隧道1号大型溶洞处理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8):125-128.[8]㊀林本涛,巩江峰.朱砂堡二号隧道特大型岩溶空腔处理技术[J].高速铁路技术,2016,7(3):91-96.[9]㊀曾诚,范圣明,周关学.对门寨隧道DK34+164处隧底大型溶洞处理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0(1):106-110. [10]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岩溶工程地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11]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2]蒋良文,易勇进,贾中明.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深埋大型充填溶洞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7(4):53-60. [13]周关学,冯涛,张广泽.柳南铁路凤凰至来宾段地面塌陷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J].公路工程,2019,44(4):232-238. [14]白继宏.复杂岩溶地区高铁桥梁钻孔桩施工管理探讨[J].铁道勘察,2020,46(4):109-113.[15]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茨冲一号隧道DK95+725~DK96+017段ⅡA类岩溶整治设计文件[Z].成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16]毛邦燕,蒋良文,王科,等.高速铁路穿越大型溶洞风险评估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9,36(2):21-26,32.。

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2)

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2)

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一、前言铁路路基建设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而岩溶地区的铁路路基建设需要特殊的施工工法来解决岩溶地质带来的问题。

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就是一种适用于岩溶地区的施工工法,具有特殊的工艺原理和施工过程。

二、工法特点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利用地质勘探、注浆固化和灌浆养护等技术手段,综合治理岩溶地区路基问题;2. 采用分序注浆的方式,将注浆工作进行分散和分期实施,提高注浆效果和稳定性;3. 通过探灌结合的方式,精确获取地下水位、地下裂隙分布情况,提供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数据支持。

三、适应范围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铁路路基建设工程位于岩溶地区,需要有效解决岩溶地质带来的问题;2. 铁路路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注浆固化技术,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3.施工过程需要精确了解地下水位和地下裂隙情况。

四、工艺原理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获取基岩情况、地下水位和地下裂隙情况,为施工提供准确数据;2.注浆固化:在施工过程中,将注浆材料注入地下裂隙和孔隙中,填充空隙,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 灌浆养护:在注浆固化后,进行灌浆养护,保证注浆材料的充分固化。

五、施工工艺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如下:1. 地质勘探阶段: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探,确定地下水位和地下裂隙情况;2. 注浆准备:准备好注浆材料和注浆设备,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3. 注浆施工:按照施工方案,将注浆材料注入地下裂隙中,实施分序注浆;4. 注浆固化:注浆材料充分固化后,进行灌浆养护,保证注浆材料的稳定性。

六、劳动组织基于探灌结合的铁路路基岩溶分序注浆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以下方面:1. 人员组织: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专业施工人员参与施工;2. 协调管理:做好与其他专业和工种的协调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3. 安全管理:对施工场地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铁路探溶方案

铁路探溶方案

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DK71+700~989.33段基底补充勘探技术方案湖南省工程勘察院二O一0年十月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DK71+700~989.33段基底补充勘探技术方案编写单位:湖南省工程勘察院工勘分院编写:审核:分院总工:分院院长:总工程师:院长:方案提交单位:湖南省工程勘察院方案提交时间:二O一O年十月六日一、概况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DK71+700~989.33段位于岩溶、地下水发育地段,为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并为钻孔注浆整治措施、范围提供设计依据。

二、勘探技术要求1、钻探方法:土层采用冲击钻进或回转钻进,基岩采用回转钻进;2、钻探口径:终孔直径一般φ≥110mm;3、钻孔终孔深度:钻探进入较完整岩石不小于15.0m;有溶洞发育时,钻探深度不小于2.0m;4、回次进尺:土层内回次进尺小于1m,岩芯钻进回次不超过2m。

钻进深度、岩土分层深度累计测量误差为±0.05m;5、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9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70%;6、钻探孔深最大允许偏差为±2‰,每钻进50m必须校正一次,钻孔孔斜每100m不超过1.5º,累计孔斜不超过4º,钻孔位置不得随意移动;7、每台钻机都安排有驻机地质编录人员,原始记录应详细、准确,每个回次均应有现场记录描述,不得补记或事后追记;应详细描述勘探情况(包括勘察孔位置、水位、覆盖层厚度、岩溶溶蚀情况、溶洞高度及溶洞充填情况等);8、各机组应配备足够的岩心箱,采取的岩心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装箱摆放;9、各机组施工场地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各钻探场地应有工程施工牌,施工人员须头带安全帽;10、每天及时向甲方人员反馈钻探情况及进度,甲方可随时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发现不按技术要求操作的情况,可责令停工、返工直至清除出场;11、提交资料需满足相关规范及甲方的要求,包括:①钻探原始记录、钻探日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②全孔岩芯彩色照片集(含电子版);三、勘探工作组织(一)人员组织为高质量地完成该工程的勘探任务,全面组织开展地质勘探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和技术协调的快捷便利,本次勘探工作的施工组织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进行管理,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地质组、钻探生产组、后勤组;其中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各1人。

蔡甸线区间岩溶处理方案汇报

蔡甸线区间岩溶处理方案汇报

钻孔揭露溶洞37个,物探并解释为溶洞 的异常点46个。遇洞率为58.8%,线岩溶率 为6.8%,岩溶发育程度为中等发育。
三、岩溶规模、分布及充填情况
1、新天站~集贤站区间 中线地质纵断面
素填土
粉质粘土
底板下6m线
灰岩
粉质粘土夹碎石
砾岩
灰岩
粉砂质泥岩
砾岩
隧道上覆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7-2),下部基 岩依次为白垩-古近系(K-Edn)泥质粉砂岩与砾 岩,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灰岩。隧道主要 从粉质粘土(7-2)及粉质粘土夹碎石(10-4) 层中穿越
为弱—中等发育。
和粉质粘土夹碎石(10-4)层中穿越。
三、岩溶规模、分布及充填情况
1、新天站~集贤站区间 右线地质纵断面
底板下6m线
灰岩
素填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夹碎石
砾岩 粉砂质泥岩
灰岩
砾岩
钻孔共揭露溶洞15个,物探并解释 为溶洞的异常点23个。遇洞率为 30.3%,线岩溶率为4.5%,岩溶发 育程度为弱发育。
2)晚古生代—中生代灰岩钻孔平均遇洞率约30.1%,平均线岩溶率3.5%,溶洞以全 充填为主,无充填次之,少量半充填,物探异常分布线密度15.0%;白垩-古近系东湖 群(K-Edn)砾岩区钻孔平均遇洞率约34.2%,平均线岩溶率4.8%,以全充填和半充填为 主,少量无充填,物探异常分布线密度23.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07-2012)有关岩溶发育强度分级,本场地岩溶属弱—中等发育。
蔡甸线工程沿线地貌形态为长江三级阶地。部分区段存在岩溶,在蔡甸广场~凤 凰山站部分区段、凤凰山站~ 新农站~知音站~集贤站~新天站存在灰岩、角砾岩。
汇报提纲

贵南铁路某隧道大型岩溶勘察及整治方案研究

贵南铁路某隧道大型岩溶勘察及整治方案研究

贵南铁路某隧道大型岩溶勘察及整治方案研究
王志军
【期刊名称】《低碳世界》
【年(卷),期】2024(14)2
【摘要】为解决西南岩溶山区隧道建设过程中大型岩溶处理困难的问题,以贵南铁路永兴一号隧道进口工区大型岩溶工点进行研究,提出洞内岩溶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分析岩溶、岩溶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并研究了突泥涌水段的工程处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或工程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王志军
【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49
【相关文献】
1.综合物探在娄邵铁路张家湾隧道岩溶病害整治勘察中的应用
2.安六铁路岩脚隧道岩溶水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
3.高速铁路岩溶隧道大型溶洞综合勘察及处理技术研究
4.贵南高速铁路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研究
5.贵南高铁朝阳隧道出口岩溶突水灾害整治措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DK71+700~989.33段基底补充勘探
技术方案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二O一0年十月
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DK71+700~989.33段基底补充勘探
技术方案
编写单位:湖南省工程勘察院工勘分院
编写:
审核:
分院总工:
分院院长:
总工程师:
院长:
方案提交单位: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方案提交时间:二O一O年十月六日
一、概况
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DK71+700~989.33段位于岩溶、地下水发育地段,为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并为钻孔注浆整治措施、范围提供设计依据。

二、勘探技术要求
1、钻探方法:土层采用冲击钻进或回转钻进,基岩采用回转钻进;
2、钻探口径:终孔直径一般φ≥110mm;
3、钻孔终孔深度:钻探进入较完整岩石不小于15.0m;有溶洞发育时,钻探深度不小于2.0m;
4、回次进尺:土层内回次进尺小于1m,岩芯钻进回次不超过2m。

钻进深度、岩土分层深度累计测量误差为±0.05m;
5、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9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70%;
6、钻探孔深最大允许偏差为±2‰,每钻进50m必须校正一次,钻孔孔斜每100m不超过1.5º,累计孔斜不超过4º,钻孔位置不得随意移动;
7、每台钻机都安排有驻机地质编录人员,原始记录应详细、准确,每个回次均应有现场记录描述,不得补记或事后追记;应详细描述勘探情况(包括勘察孔位置、水位、覆盖层厚度、岩溶溶蚀情况、溶洞高度及溶洞充填情况等);
8、各机组应配备足够的岩心箱,采取的岩心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装箱摆放;
9、各机组施工场地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各钻探场地应有工程施工牌,施工人员须头带安全帽;
10、每天及时向甲方人员反馈钻探情况及进度,甲方可随时到现场进
行检查指导,发现不按技术要求操作的情况,可责令停工、返工直至清除出场;
11、提交资料需满足相关规范及甲方的要求,包括:
①钻探原始记录、钻探日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②全孔岩芯彩色照片集(含电子版);
三、勘探工作组织
(一)人员组织
为高质量地完成该工程的勘探任务,全面组织开展地质勘探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和技术协调的快捷便利,本次勘探工作的施工组织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进行管理,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地质组、钻探生产组、后勤组;其中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各1人。

1、钻探组:各机台配置4人,其中机长1名,负责本机台的钻探工作。

另配钻探组长1名,负责钻机的统一调配及生产的安全管理等工作;
2、后勤组:包括机修工2名,材料员1名,炊事员1名,司机2名。

主要负责机械维修、材料采购、现场安全管理、地方关系协调、机械维修及项目部生活管理。

(二)设备投入
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
四、勘探工作保证措施
(一)进度保证措施
根据甲方下达勘探任务后,加快勘察进度,所有勘探工作按甲方的进度要求完成。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对人员、设备等作详尽细微的安排;
2、各专业组在项目经理部的领导指挥下开展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统一指挥,统一生产调度,团结协作,确保人、财、物的合理使用;
3、各专业作业组(机台)的管理重点是以实现质量、日期、成本、安全及文明施工等工程施工总体效益为目标;
4、各专业作业组(机台)必须编制以周为节点的作业网计划,考核每天进度完成情况,对达不到进度要求的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以保证工程进度,并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奖励制度,确保责任明确到人;
5、做好设备进场前的检修,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一律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6、由后勤部做好材料的采购供应工作,保证各种材料的及时供应;
7、现场配备专业机修工,由后勤部统一调配,对各机台的设备做好检查维护工作;
8、由熟练、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技术员对外业原始资料及时整理,确保中间资料及最终报告按时提交;
(二)质量保证措施
本次勘察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该项目勘察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地勘资料的编制、复核、审核、会签和批准制度,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人,并对该项目工程勘察质量负责。

1、对于野外采集的各项原始数据,由作业组技术人员采用互检方式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原始数据及中间性资料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抽查。

2、严格执行自校、复核、专业组审、项目组审和院审的“两校三审”制;
3、钻探方法、工艺等执行《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应根据土层的不同,采用适宜的钻探工艺;
4、严格执行铁路勘探规程规则,保证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
(三)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负总责,项目部成员对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负责任;
2、工人必须接受项目部安全教育,钻机操作员等作业人员须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3、上岗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工作服,工作鞋才能进入现场;
4、遵守操作规程,有序的进行钻探和搬迁;
5、对交通道钻探,要悬挂“禁止通行”标志;
6、现场夜间作业时,须设置足够的照明;
7、电器线路等架设须遵守安全条例,由专业电工负责,并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3)中有关条款执行;
8、认真做好雨季施工的有关预防工作;
9、钻探过程中应切实注意安全,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时不得开工,尤其要注意空中高压电线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