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论述

合集下载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特有的传统文化,它包括了民间习俗、传统节日、传统饮食、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和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习俗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哈里贝节,这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庆祝着胜利与光明。

在哈里贝节期间,人们会互相送礼、燃放烟花、舞蹈和唱歌,庆祝着胜利与希望。

这一节日代表了印度人民对光明和胜利的追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例如,日本的樱花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花、野餐、唱歌和跳舞。

这一节日代表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美和短暂的生命的赞美。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财富,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失去。

一些人们更加注重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便利性,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让它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让它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财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民俗文化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让它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起源、意义以及代表性节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一、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农耕习俗。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具有特定形式和仪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年兽的活动。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联欢聚会、放烟火等。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和悼念的日子。

清明节习俗丰富多样,如扫墓、整理祭祀用品、踏青等。

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人对敬老尊祖的传统美德。

3. 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系五彩丝等庆祝活动。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的力量。

4. 中秋节: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儿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进行赏月、吃月饼、拜月等活动。

中秋节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美满。

二、代表性节日的民俗文化除了上述的传统节日外,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代表性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1.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独有的猜灯谜、闹元宵等娱乐活动。

人们会在节日里点亮各种色彩斑斓的灯籠,品尝元宵,并一起玩猜灯谜的游戏。

2. 重阳节:重阳节是传统的敬老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3.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挂蒜、蒸馍等。

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200字(通用41篇)

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200字(通用41篇)

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200字(通用41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2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篇1苗族、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舍巴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

苗族、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

它是苗族、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摆手有大小之分。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

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

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苗族、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苗族、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描写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篇2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

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

如“神仙炉”是用牛里脊肉和各种海鲜烧成的火锅,味道鲜美,是入冬后一些节日的名菜;“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用狗肉加各种调料烧成的狗肉火锅,鲜美味辛,滋补强身,是入伏后一些节日里的名菜。

明太鱼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菜肴,民间认为,清明节吃明太鱼,可保佑一年平安;吃明太鱼还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所有的节日菜肴都要有冷盘和生拌。

如生拌牛肉、生拌明太鱼等。

朝鲜族在制作生拌菜时,要加适量香油和醋用以杀菌。

节日的主食除米饭外,还有许多风味面点和小吃,如打糕、冷面等。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

中国的地理民俗

中国的地理民俗

中国的地理民俗中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这也为中国的地理民俗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条件。

地理民俗是指特定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而形成的民俗习俗。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地理民俗展开论述。

一、北方地理民俗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气候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北方人民形成了许多与寒冷气候有关的民俗。

比如,冬天北方人民常常会进行烧火取暖活动,炕上的火盆成为了北方冬天的代表。

另外,北方的农耕文化也与农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结合,春耕、夏耘、秋收等传统习俗都成为了北方地区特色地理民俗的一部分。

二、南方地理民俗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年雨量较大。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南方人民形成了许多与水有关的民俗。

比如,在江南水乡,人们过年时常常会放水灯、龙船赛龙等,以祈求来年水灾减少、丰收。

另外,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也为渔耕经济提供了条件,渔民的生活习俗也形成了一种地理民俗的表达方式。

三、西部地理民俗中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沙漠、盆地等。

这种地形条件使得西部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地理民俗。

在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高原,气候干燥,人们常常以骆驼为交通工具,形成了独特的骆驼文化。

在西南地区,多山地形使得当地人民形成了与山地生活相关的民俗,比如在夏季,他们喜欢到山间溪流中戏水、放风筝等。

四、东部地理民俗东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以沿海平原和河流丰富多样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这种地理条件使得东部地区形成了与水相关的地理民俗。

比如,在江南地区,水乡文化是当地的代表性地理民俗之一,人们喜欢划船、放水灯等。

另外,在长江流域地区,人们寿宴的传统习俗也形成了一种特色的地理民俗。

总结起来,中国的地理民俗丰富多样,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理民俗。

这些地理民俗既反映了中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生活方式,又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些地理民俗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风景线。

论述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论述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论述我国饮食民俗的地方性特征指导老师:曾远鸿姓名:卓爱玲学号:20090700190关键词:南北差异、饮食文化差异、饮食风俗、《舌尖上的中国》最近央视的一套《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燃起了无数吃货的热情。

微博上的疯狂转载,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的重磅宣传,把这部美食纪录片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我看来,民以食为天,这一句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俗语确实缘来有因。

那么,对比其他的饮食记录节目,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能够创造如此轰动效应?能够被新老几代人们所津津乐道,驻足与电视机旁苦苦等待续集呢?答案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用民俗来装承美食,是最为中国人所接受,并能够为止而感动的,并且这种共鸣的累积,也能够促进我国民俗民族文化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中国饮食的总体特征着手,通过对比南北饮食差异,进一步剖析中国饮食民俗的地方特征。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早在十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

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

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十二鼎食" 之说。

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

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

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又相当丰富。

2、南北饮食差异对比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中国人对于主食的深厚感情是无法被替代的。

除了主食外,在其他方面的饮食差异上也有表现,如下:第一,南方菜系精细,北方菜系粗犷;第二,南方菜小而精,北方菜大而实;第三,南方汤前饭后,北方饭前汤后;第四,南方细酌品酒,北方飒爽豪饮;第五,南方偏好米饭,北方偏好面食;第六,南方喜爱食葱,北方喜爱食蒜;第七,南方泡制泡菜,北方制作咸菜;第八,南方口味清单,北方口味重咸;第九,南方喜好酸甜,北方喜好咸辣。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是不死的活化石。

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不是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二、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三、民俗学的性质:1、、由于研究范围广,故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交叉。

2、是一门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科学,故有独立的学科性质。

四、民俗学的任务:1、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当前任务,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使这门年轻的学科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并在大学里独立发展。

3、帮组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五、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3、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4、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也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5、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又称为模式性7、民族性与地域,民族性,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8、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是密不可分的。

9、规范性,协调生活,调整观念和行为10、服务性,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协调民众心理满足其审美的需要六、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学考研论述题

民俗学考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民俗学的交叉学科性质?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民俗学研究对象范围极广,因此它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与许多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1.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2.民俗学与历史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3.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4.民俗学与社会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5.民俗学与民族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

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6.此外,民俗学与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哲学及其他一些学科有一定关系。

但是,民俗学确实一门任何其他学科又都无法取代的科学,也拥有自己的学科体系。

2.试述民俗的基本特征。

(不需举例论述)举例论述民俗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型。

民俗特征是指各类民俗共有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

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与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与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与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历史习俗和民俗文化深厚而独特。

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的传承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自豪感,也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传统婚俗、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和建筑艺术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与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传统婚俗在中国古代社会,婚姻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传统的婚俗习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婚礼通常以丰富多彩的仪式来展示,如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

同时,婚前婚后的礼仪和规矩也是中国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节日习俗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而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人们会互相赠送粽子、龙舟竞渡等。

三、饮食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且讲究与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相结合。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菜系发展各具特色。

而在古代,饮食习俗与节令有关,如清明时节吃寒食、端午节吃粽子等。

另外,餐桌礼仪也是中国人重视的一部分,如用筷子、宴席上的敬酒等。

四、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具特色,许多习俗和文化观念也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以传统园林为例,它追求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此外,古代建筑中的屋顶、门楼等构造和装饰,也流露出中国历史习俗和民俗文化的痕迹。

五、其他习俗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和民俗文化非常广泛,这里只是涉及到了少数几个方面。

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像父母教育子女的观念、尊敬长辈的礼仪规矩、尊师重道和宗族文化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和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和珍视。

这些习俗和文化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

中国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

中国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不仅自然风景独特,而且具有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

这些独特的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俗展开论述。

一、春节——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持续15天,其中最重要的日子是农历新年的除夕和初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守岁、放鞭炮、舞狮子、舞龙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盛大的团圆饭,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享受这个喜庆的节日。

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端午节,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香囊等活动,同时也会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中秋节——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团圆节日。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前往户外或者登上高楼,赏月、赏月亮背后的传说故事。

在吃月饼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特色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人们家家户户都会赠送月饼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福之情。

四、拜年和红包——表达尊敬和祝福的方式中国人民有一种传统习俗,即在过年期间互相拜年。

拜年是一种表达尊敬和祝福的方式,通常年长者会给年轻人以及亲友的孩子们发放红包。

红包通常是装有一定金额的现金,并放在红纸包里,象征着财富、健康和好运。

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家人和亲友的关爱与尊重。

五、茶文化——中国的传统饮品茶文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和喜爱的传统饮品。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因茶而兴起的茶道、茶艺表演等方式,使得人们对茶的认知更加深入。

茶具精美、茶道严谨的传统在中国茶文化中得到体现,而且茶的种类多样,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荟萃其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俗学——精选推荐

民俗学——精选推荐

且长期形成习惯,并导致了民俗学研究现状缺乏从各种民俗事象的规律
性中总结理论。 二是被禁锢在民间文艺领域里的中国民俗学,缺乏对
各种民俗事象有机复合的哲学分析与解析,因而也就缺少有深度和力度
的论述和证明,这也就是中国民俗学始终害着的软骨病,难以在学术界
形成他应有地位的与原因之一。
C.建国以后,中国民俗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冷落。 同时受到前苏联民俗学体系的影响,长期徘徊不前。
5
第二章
一 民俗的本质:
民俗本质上就是文化,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生存方式,文
化模式,是思想文化的源头。是人的习俗和人的文化过程展现,它沟通
着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着集体的和社会的人群意愿,是一
种通过人作为文化载体进行传播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是大众的文化,
民间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
影响扩展至地区文化圈以外,并按照民俗
1
的惯制展开,同时在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民俗形式。 民俗传播和扩展的过程也就是民俗传播结构,其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传者、受传者、传播情景和传播渠道。其中传者和受传者是普通民众, 也是民俗环境的主体。
因为:从文化形态上看,民俗传播广义上是横跨传播学和民俗文化 两大范畴,民俗传播作为千百年相沿成习的风习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 化意识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虽不是成文法,但却具有 软控制力量和性质,无论何种民俗形态,一旦形成,就渗透到我们生活 中时代相传,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精神力量,因而对民俗学的学 习研究是不能脱离主题对象“人”的研究的。
从世界范围看:民俗学还在以经验科学为核心的精确思维模式作为民 俗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中国民俗学在这一背景下,至今还未能找到一种精确度量研究的办 法。还处于搜集材料,对民俗事项作分门别类的描述阶段,也就是定性 阶段。

中国民俗学论文

中国民俗学论文

安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英语论文题目陕西省陕北的地方民俗性特征学生姓名张玉洁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班级学号完成日期:年月摘要经过对中国民俗学课程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到了汇报学习成果的阶段。

本文以陕西省陕北为例论述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民众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但本文主要从关中婚俗、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陕南工艺三方面进行论述。

才疏学浅,加之文章篇幅限制,本文论述内容可能较为浅显,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陕西,民俗,地方性目录一、引言 (3)二、关中婚俗…………………………………………………………………………………………3、4三、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4、5、6(一)陕北迎新娘…………………………………………………………………………………4、5 (二)戏姐夫…………………………………………………………………………………5、6四、陕南工艺……………………………………………………6、7、8(一)亮针线.............................................................................................6、7 (二)认大小 (8)一、引言这个学期的公选课,我选择了学习中国民俗学的课程。

一学期的学习,虽然时间不多,很多东西只能有所涉猎,并不能深入了解,但我仍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仅仅是民俗这一个小小的板块就囊括了许许多多的内容。

民俗有其传承性,也有其创新性。

不同时代有各自的风俗,不同地区也有不一样的习惯。

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广州人,自然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极大的热爱。

因此选择了以广州为例来论述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与信仰体系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与信仰体系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与信仰体系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和深厚的信仰体系。

这些节日源远流长,既是中国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祈求祥瑞吉祥的表达。

本文将从传统民俗和信仰体系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论述。

一、传统民俗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贴春联、贴对联、挂灯笼、舞龙舞狮等。

此外,大年三十的夜晚,全家人会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还会进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扫墓祭奠亲人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整理坟墓、烧纸、上香等,祭祀祖先,并扫墓祭拜过去的亲人。

此外,在清明节,还有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为踏青赏花,人们会结伴出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

在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以纪念屈原和驱邪避瘟。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赛龙舟活动,体验激烈的赛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也是人们团聚和祈福的节日。

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还有一种特别的民俗活动称为“嫦娥奔月”,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仙女嫦娥。

在晚上的庆祝活动中,人们会一起欣赏美丽的花灯,共庆美好的时刻。

二、信仰体系1. 祖先崇拜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许多民俗活动都与对祖先的崇拜有关。

人们祭祀祖先,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也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祖先崇拜构成了中国传统信仰的核心,凝聚着人们对家族和血脉的深厚情感。

2. 阴阳五行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万物及其变化的认识和理解,被广泛运用于节日庆祝和祈祷祥瑞。

人们相信通过遵循和平衡五行的原则,可以获得健康、幸福和吉祥。

民俗学概论—论述民俗事项

民俗学概论—论述民俗事项

民俗事项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厦漳泉”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

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

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

在此我就谈谈我的家乡--泉州的一些民俗风情及泉州的婚礼习俗。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泉州地区的一些民俗风情:1.、拍胸舞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

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

拍胸舞的基本动作以蹲步为主,手依次击掌、胸、胁、腿,主要动作组合有"七击"、"八拍雄姿"、"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 大、小阉鸡行"等。

凡节日庆典、踩街游行都少不了这一舞蹈参加。

2.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十篇”。

3.高甲戏: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

它主要流传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台湾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华侨居地。

4.惠安女:这是流行于泉州市惠安崇武的古老传统的服饰。

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只霹眼、鼻、嘴,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色宽腿裤,腰束锻链,手带银镯,手提竹编小篮子,这是传统的惠东女打扮。

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

以往伴随这装扮的,是束缚惠东女子的框框架架。

随着现代生活的步步深入,这些无形的束缚正悄悄地遁去,但这身打扮却益发显示出风情万种,显示出现代与古老和谐共存的独特风韵。

以某地的饮食文化为例论述饮食民俗论文

以某地的饮食文化为例论述饮食民俗论文

以某地的饮食文化为例论述饮食民俗论文以某地的饮食文化为例,论述饮食民俗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地方,饮食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习俗。

本文以某地的饮食文化为例,来探讨饮食民俗的相关议题。

第一部分:地方特色美食某地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而丰富的饮食文化。

首先,某地以某一特定食材为代表,成为了该地方的标志性美食。

例如,某地是渔业大省,海鲜是当地的特色食材,各种鲜美的海鲜菜品成为当地人民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传统节日及相关饮食某地的传统节日与饮食密不可分,融合了丰富的饮食民俗。

例如,某地的春节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准备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以祈求幸福和好运。

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成为春节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此外,某地还有其他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特定的食品搭配,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

第三部分:饮食礼仪与习俗在某地,饮食礼仪和习俗体现着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

例如,某地人对待食物非常注重,餐桌礼仪是他们的传统,人们在用餐时会注意坐姿、用筷子的规范,以及与他人分享食物的方式。

此外,某地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俗,如端午节时吃粽子、过年前贴春联等。

第四部分:饮食与社交在某地,饮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人们都会以饮食为媒介促进交流与团结。

在某地,丰盛的饭菜、美味的糕点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环节。

社交中的饮食文化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的构建。

第五部分: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某地的饮食文化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演变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饮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保护和传承饮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饮食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结论:从某地的饮食文化可见,饮食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定襄民俗禁忌杂谈

定襄民俗禁忌杂谈

定襄民俗禁忌杂谈禁忌,在本地民间称为忌讳,老百姓往往表示为“不该……”的形式。

如“七不出八不入”,就是表示正月初七不该出门,正月初八不该从外面回家。

“金鸡见犬泪长流”指男女相亲时属鸡的和属狗的不该结婚,即不合婚。

如果比较科学点解释,禁忌就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相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也就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是在对神灵崇拜和巫术信仰的基础上,流传于民间用以规范自己言行的一种信仰行为。

禁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民间道德标准,它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流传于民间,达数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项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甚至千奇百怪,渗透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古籍曾经有专门的记载。

不过,有许多民间禁忌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不存在了,但也有不少尚有残留。

这些内容大多都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有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科学规律不谋而合。

既然是民间禁忌,作为民间风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便有很大的地域差距,本文主要就定襄境内的一些禁忌活动展开论述,力求比较全面地作一番介绍。

一、节日禁忌定襄的岁时节日民俗讲究甚多,其中以春节为中心的节日最多,民俗讲究也最多,涉及的禁忌内容也最为丰富。

例如,在正月初一,最忌说不吉利的话。

凡是“破”“死”“杀”“病”“输”“穷”等都禁忌说出口。

这一天小孩惹了祸,也忌讳打他或呵斥他。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都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倘若不慎打坏,要马上说两句吉祥的话来弥补。

这一天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认为这样便是把“财气”和“肥水”扫走、倒掉。

另外,这一天一般不在日出之前开箱开柜。

如遇“逢九年”①,比较讲究的人整天不出门,还有一些人家这一天忌讳吃荤。

大年初一重要的民俗是接神,在接神时,忌讳人们乱说话,忌讳婴儿啼哭,忌讳闭门窗,还忌讳从里往外烧纸,因为请神应该从街门口接到室内。

大年初三之前,忌讳锅里空了,所以连续三天不洗锅,要留着锅里的饭菜。

这几天祭祀时,供品、糖果等忌用“单数”。

中国的传统民俗

中国的传统民俗

中国的传统民俗中国的传统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无论是节庆民俗、民间信仰、传统艺术还是民间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

每逢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展开热闹的庆祝活动,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春节时,人们贴对联、贴窗花、走亲访友、吃团圆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就是全国各地的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无数观众,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寓意着新春的祥和与繁荣。

而在端午节时,人们则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这些习俗均与屈原的爱国情怀有关,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除了节庆民俗,中国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自然、命运等方面的敬畏与尊重。

在中国,有许多民间信仰,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佛教传统等,这些信仰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例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人们会去寺庙上香祈福,这是对神明的一种尊敬与信仰;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门口贴上门神画像,以驱邪避凶,保佑家庭平安。

传统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灿烂的传统艺术文化,如京剧、评书、杂技等,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深受人们的喜爱。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形式,其歌唱、表演、舞蹈等元素的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而评书则是以讲故事形式为主,既传承了古代文化,又寓意深远,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杂技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们经过长期训练,能够做出许多惊险刺激的动作,让观众频频赞叹。

此外,中国的传统民俗还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和风俗。

比如,中国人讲究拜年、过年、嫁娶等大事小情,每一件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与习俗。

在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以祈求一年的好运;而在婚礼上,新人要举行三拜九叩等传统仪式,以保证婚姻美满幸福。

关于民俗的小练笔300字

关于民俗的小练笔300字

关于民俗的小练笔300字
民俗是指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群体中流传的习俗和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

民俗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特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从历史角度看,民俗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通过对民俗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起源、迁徙、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从社会角度看,民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更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调节和体现。

民俗活动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情感沟通,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文化角度看,民俗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民俗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审美情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总之,民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写民俗的范文

写民俗的范文

写民俗的范文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内容。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中国的乡村,每到春节,人们就会开始忙碌起来,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红灯笼,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祭祖、守岁、走亲访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传统的民俗习俗。

而在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舞狮子、舞龙等传统表演,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除了春节,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

每逢这些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祭祀、祈福、祈求丰收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体现。

比如在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而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民俗习俗,代代相传。

中国的民俗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比如中国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乡村,人们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比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这些表演都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体现,代代相传。

中国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民俗文化,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俗习惯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衣:人类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与服饰民俗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调查,居住纬度的不同,人们服装的更换频率也相同。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服装简单;寒带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使人们无需经常换装;温带,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的地区,服饰文化最为发达。

这里四季分明,人们要花费大量在服饰文化的创造上,服装的款式、用料、缝制工艺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食:人类饮食习俗的形成首先是受自然环境决定的,生活在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自然环境的民族,饮食习俗也大体相同。

自然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食物资源的影响。

早期的食物取自自然,饮食资源本身严格限制了人类的饮食习俗;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饮食文化的创造。

饮食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与特定气候条件也有密切关系。

住:自然环境是影响民居建筑的首要因素。

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往往决定着民居的基本样式与结构。

如四合院进深的大小,与当地气候条件、日照强度有密切关系。

在建筑材料方面,建筑民居大多就地取材,如傣族竹楼、西北窑洞。

行: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地的交通民俗各有不同。

如,在江河纵横的地区,舟船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交通挂工具,而在沙漠地带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了。

2举例说明民俗的五个外部特征(往年试卷中出现频率高)一、集体性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为广大民间社会所共同接受的基本特征(1分)。

从构词法上看,民,民众也,俗,通俗也,民俗一词它所强调的重点,就是民俗的社会性。

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文化事项,它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广大民间社会所接受,从而形成了民俗传承中的集体性特点。

个人的习性与爱好是不可能构成民俗的。

民俗的集体性的范畴是个变量,有些民俗有时会同时影响几个国家,有些民俗则仅局限于一村一寨、甚至一个家族、一个行业。

(2分)二、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这种特征也可以称之为民俗的“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

(1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各地风俗往往也会呈现出多种变化。

决定民俗地域性特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自然环境决定民俗地域特征。

人是环境动物,为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创造出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民俗事项,从而使民俗事项具有了个性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其次,社会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民俗地域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所谓的“社会环境”,又有宗教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2分)举例:生产方式影响着民俗地域性特征:游牧民族食肉衣皮,农业地区食谷衣面,沿海地区食鱼居船。

三、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呈现出的某些具有变异特点的外部特征。

如果说地域性是民俗表现在空间上的某些特征的话,那么,变异性所强调的则主要是民俗呈现在时间上的某些特征。

民俗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

(1分)民俗的变异往往是由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决定的。

影响民俗变异速度的原因:(2分)1、文化交流:波斯的石榴、石榴和石榴信仰的传播2、异族入侵:蒙古族、满族3、政治变革:改朝换代4、民族迁徙四、传承性传承性是指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民俗特征。

良俗以其合理性赢得广泛承认,代代相传,陋俗也会因其保守而传承至今。

(1分)我们认为,任何民俗的产生与流传都是有其特定的自然背景与人文背景的。

只要背景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民俗主体的需求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民俗便会生生不息地传延下去;即使背景发生改变,民俗也会审时度势地在变革中求得永生。

(2分)举例:含有信仰观念的深层民俗传承性强、变异性弱,如拜天地;不含有信仰的表层的民俗变异性强、传承性弱,如衣食住行。

(影响民俗变异的内在因素:浅层民俗,如日常服饰、日常饮食;深层民俗,如宗教仪式)五、规范性规范性是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它是民俗在功能上所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1分)。

较道德和法律而言,民俗的规范作用要大得多,它几乎涉及到人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组织、岁时习俗、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所无法取替的作用(1分)。

民俗的规范性常同过社会舆论、伦理道德、民间信仰、民间习惯法等方式体现出来(1分)。

3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社会性)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为广大民间社会所共同接受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民俗现象都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在集体中产生,在集体中传承。

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所呈现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称为民俗的“地利特征”或“乡土特征”。

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社会环境不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风俗习惯。

自然环境决定民俗地域特征,人是环境的动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人们创造出了许多与之相适应得民俗事项,从而使民俗事项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生产方式影响着民俗地域性特征,游牧民族食肉衣皮,农业地区食谷衣棉,沿海地区食鱼居船。

社会环境决定民俗的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民俗地域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所谓的“社会环境”又有宗教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民俗的地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老人、妇女等相对保守的社会群体中,他们是我们进行民俗地域性特征调查的主要对象。

变异性(历史性)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呈现出的某些具有变异性特点的外部特征。

变异性所强调的则主要是民俗呈现在实践上的某些特征,民俗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

影响变异性的外在因素有:历史变革、异族入侵、民族迁徙、文化交流。

传承性传承性是指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民俗特征。

民俗是指那些具有某种超稳定结构的文化事项,良俗以其合理性赢得广泛承认,代代相传,陋俗也会因其保守传承至今。

传承性在老人、妇女间体现较深,根深蒂固。

规范性规范性是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它是民俗在功能上所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他的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就是法律、道德与民俗等诸多制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法律规范的强制性,道德规范的局限性民俗范畴的作用要大的多,它几乎涉及到人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组织、岁时习俗、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各个方面,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民俗一直都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所无法取代的作用,衣食住行的相同都是民俗规范性的结果。

4何为风水术中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其中有何科学道理?(上课时说的论述题,往年试卷中出现频率高)第一种答法: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民在选择宅基地过程中,对住宅周边气候、地貌、地质、生态、景观等各种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估,和对建筑营造过程中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体概括(3分)。

风水术的理论是建筑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观念基础之上。

古人认为,宇宙是由一团混沌之气生成的,天地万物皆有气,而气更是人活着的最基本条件与标志,正所谓“人活一口气”。

因此吉地必须藏风聚气,只有这样才能生气旺盛、生机盎然。

堪舆学家认为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它忌风喜水,“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因此,山可以藏风,水可以聚气,山的走向与水的形状便成为风水先生们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相地术被称为风水术的原因所在(3分)。

勘舆学家们认为,“背山依水”是风水宝地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勘舆术要求主山一定要在住宅的背后(北方),同时应较高大,并依托古老深远的山脉(即有来龙,有去脉),而不是孤立的山包;山形应端正浑圆,草木茂盛;左右还应有低矮小山环护,东称“龙砂”(砂即小山),西称“虎砂”。

主山与龙砂、虎砂在住宅的北面形成一道弧形的天然屏障,其作用便是易于“藏风”。

中国位于北半球,太平洋的西岸,是季风气候最明显的地区之一。

冬季,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吹偏北风,强劲的北风寒冷、干燥,并携带大量尘沙,只有山脉和树木才能够抵挡它。

夏季,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带来湿润的东南风、西南风,形成高温多雨季节。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如果将村庄或自家的住房建在山南坡的台地上,不仅日照充足,而且还可冬避凛冽北风,夏沐凉爽南风。

至于勘舆术中对山脉、山形与植被的要求,则完全出于安全的考虑。

依托的山脉越古老,地质状况就越稳定,也就越不容易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

山形怪异陡峻,纹理错乱,植被稀疏,就很容易发生洪水、滑坡甚至泥石流,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5分)。

水是生命之源,无水之地谓之“死地”,因此“观水”是勘舆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宅前不远处如果有一条河流经过,那么生产、生活用水及排污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古人对水的流向和水形要求比较严格,水应该是自西北而来,在宅前方略呈环抱之势,然后向东南蜿蜒而去,这样的水被称为“金水”。

其中也含有科学的道理。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因此百川东流归海,这是一种自然规律,若反其道而行之,古人认为有违背天理之嫌。

水形曲屈环抱不仅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随着水流对远岸的不断冲刷和近岸的泥沙淤积,宅前的基地也会越来越宽。

若水形呈反弓形,宅前基地就会被河水不断蚕蚀,百年之后,宅非宅矣(5分)。

此外,宅前远处若再有些低矮的小山就更好了。

南边的小山近些的称“案砂”,有如桌案;远些的称“朝砂”,似来朝拜。

这些小山打破了视野中一览无余的单调,凭栏眺望,远山错落有致,近水环抱有情,美不胜收。

因此,山不在高,端圆茸翠便可依靠;水不在急,曲屈环抱便为有情。

生活在这样山青水秀、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自然是心情舒畅,益寿延年(4分)。

第二种答法:“背山依水”是风水宝地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勘舆术要求主山一定要在住宅的背后,所以找主山也称为“找靠山”。

主山要求山形要高达,并由古老深远的山脉(即有来龙、有去脉)作为依托,而不是孤立的山包;山形应端正浑圆,草木茂盛,而不应犬牙交错、山势陡峭、植被稀疏;此外,靠山左右还有低矮小山欢呼(东称“龙沙”,西称“虎沙”)。

主山与龙沙、虎沙在住宅的北面共同构成一道弧形天然屏障,其作用就是“藏风”。

水应该自北而来,在宅前方略呈环抱之势,然后向东南蜿蜒而去,这样的水杯成为“金水”,是最好的水形。

5传统婚礼的程式纳采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程序: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再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

称“奠雁礼”《白虎通》记雁石随阳之鸟,娶从夫之义也。

按古礼,雁一定要用活的,六礼重除纳征外都要用到雁。

问名问名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准备合婚的仪式,也就是占卜男女生辰八字、命相阴阳是否相合,天意是否吉祥等内容。

所以问名是六礼中迷信程度最大的部分,占卜时要考虑年龄、生肖、五行等诸多禁忌。

纳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对方的仪式,现在称为“订婚“,送定礼过后,表明婚约已经形成,南方准备迎娶,女方准备遣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